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身体上有缺陷的名人及故事(身体有欠缺的名人故事)

2023-03-19 00:54:01 技术常识4 小白须知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322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34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死去79年被开棺后死因大白,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地缘历史档案馆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身体有欠缺的名人故事1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送心]

1989年,天津市西青区的小南河,来了许多人。

附近的人都知道,这些人之所以过来,就准备为一个知名人物修建陵园。

此人,便是中国清末最著名的爱国武术家霍元甲。

图1

因为历史原因,包括霍元甲墓葬在内的霍家祖坟,早已遭到严重的破坏,以至于汇集了历史学家、考古专家的团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找到已经破碎的霍元甲的棺椁。

经多方验证后,专家团队集体确认,此棺椁内的尸骨,的确就是霍元甲本人。

随着对霍元甲尸骨的鉴定,有关他的死因也通过现代科学手段的检测,而大白于天下。

“原来霍元甲真的是被毒死的!”

虽然历史上一直这个传言,但通过多次检测,并排除各种误差之后,确认了这个结果的专家团队,仍然震惊不已。

幼年多病却偷偷学武

清朝末年,在天津卫小南河村,有一个武术世家,霍家。

霍家家主名霍恩第,是霍家拳第六代掌门人,也是第六代传人。

家传武术绝学,秘宗拳。

图2

据说,此拳术以拳法极速与诡异而著称,是近身搏击为主,修练秘宗拳达到三成以上功力,只赤手空拳,却罕有人能敌。

这种拳法的修练,有个基本的要求,就是需要十分强健的身体,还能匹配这种至刚的武技。

家主霍恩弟,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霍元英、霍元甲、霍元武。

大儿子霍元英与小儿子霍元武,均是练武奇才,唯一例外的只有二儿子霍元甲,因母亲怀他的时候得过一场严重的风寒,致使他一出生,就身体虚弱,一直长到十几岁,不仅弱不禁风,而且身体多病。

霍家虽是武术世家,霍恩第自然希望每个儿子都能走上习武之途,但看到霍元甲的身体状况之后,终是下了决心,放弃了这种想法。

所以,霍元甲从小便被父亲送进了私塾,每天接触的都是四书五经,希望他能以文入仕。

图3

而令霍恩第没有想到的是,他越是禁止霍元甲修练武术,越是让这个儿子对武术,特别是霍家的秘宗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霍元甲虽然没有办法,跟着父亲进行武术训练,但他却可以接触到霍家藏书中各类武术类的书籍。

于是,霍元甲便一边通过书籍及父祖辈所写下的习武心得,掌握了武学相关的知识;一边暗自在父亲与兄弟练习的时候,偷偷观看并揣摩。

凭着自己对武学的天赋与认知,他不断跑去村外的树林中自行修练,逐渐领悟了秘宗拳的要旨。

按霍家几代人一贯的修练方法,这秘宗拳首先是练体,通过练体强化骨骼与肉身的力量,并以此发挥秘宗拳的优势,就是集速度与力量与一体。

这种修练方法,主要还是朝着外家拳的方向发展。

图4

而霍元甲在修练过程中,他知道自己的短板,就是他的体格较弱,如果按照外家拳的练法,他既无法获得秘宗拳的速度,更发挥不出秘宗拳的力量。

于是,他开始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将秘宗拳与内家功夫融合,以此来弥补自己身体不足的短板。

这样,经过多年的内外兼修,霍元甲虽然从外表上看来,身体依旧算不上强壮,却用自己独特的修练模式,让自己的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凝聚出强大的拳力。

但这一切,无论是父亲霍恩第,还是两位兄弟霍元英及霍元武,都蒙在鼓里。

直到有一天,一位挑战者,来到了小南河村,他要指名要挑战霍家的秘宗拳。

因为这位拳师,同样也是世家出身,拥有着强大的外家拳功夫,可以说曾与多个门派对阵过,均无败绩。

而他来到天津的时候,就听说小南河村的霍家秘宗拳,也是外家拳,只需达到三成功力,便几乎无人能敌。

此人,心高气傲,自然很不服气,便直接上门挑战。

其实,霍家父子,除了秘宗拳本身就是一门武术绝学之外,因为他们长期从事押镖生意,一直都是处在生死之间,经常遇到截镖的匪徒及各种武技高手,在实战力方面,远非一般的武术门派可比。

开始时,霍家并没有把来人放在心上,但是,没想到霍元武与霍元英几招之内便先后落败,为了挽回霍家拳的名声与颜面,霍恩第不得不自行出手。

但霍恩第的结局,仍是惨败。

此时,作为霍家的掌门人,霍恩第几近绝望。

因为,被誉为天津卫代表性拳种的秘宗拳,如果败给一个并不知名的外乡人,丢的不仅是霍家的脸面,甚至也让整个天津武术界威严扫地。

“我来。”

就是霍恩第垂头丧气之际,被他勒令不得习练秘宗拳的二儿子霍元甲,却站了同来。

此时的霍元甲还未满18岁,身体依旧瘦弱,打眼一看,就不是习武之人。

图6

霍恩第只道是霍元甲因为自己被挑战者击败,一时冲动,却完全忘记了自己根本不会武术,只是想上前与对方拼命而已。

正是阻止,却见霍元甲身形一动,便闪至挑战者跟前。

这速度,不要说另外两个儿子,即便是修练了半辈子秘宗拳的霍恩第,也大吃一惊。

这速度,太快了。

霍元甲来到跟前,并未马上出手,而是按照当归比武的礼数,先抱拳施礼。

看到这点,霍恩第才知道,霍元甲并非因为冲动,而是表现得十分坦然与镇定。

双方礼毕,霍元甲与对方同时出手了。

图7

不过一息之间,霍元甲便以诡异的身形,闪电般靠了上来,不仅避开了对手的挡手,而且,瞬间拳影如电,根本无法分清他究竟出了多少拳。

一息之后,霍元甲收拳而立,面不改色气不喘。

而那位,刚才还耀武扬威的挑战者,却在连退几步之后,一口鲜血喷出。

他败了。

除了最初的一计挡手之外,在没有来得有出第二招的时候,便败了。

显然,还受了内伤。

在天津卫靠实力打出名气

经过了这场比试,霍恩第惊诧之余,似乎也看出了什么。

“你刚才这拳法,似是秘宗拳,又似不是,你这是从哪儿学来的奇怪功夫?”

霍恩第盯着儿子看了半晌,又欣喜又好奇地问道。

图8

“回父亲,这就是我们霍家的秘宗拳,只是我把这外家拳法,与内家功夫做了融合,如果说父亲你们练的是外家秘宗拳,我这应该算是内家秘宗拳吧。”

霍元甲并不相瞒。

“这么说来,除了招式相同,但功法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霍恩第没想到这个不适合习武的儿子,竟然把秘宗拳改成了内家拳,但他仍觉得霍元甲所出的招式与家传的秘宗拳还是有所不同。

“除了我用内家功夫来修练秘宗拳之外,因为原来的拳法很多并不适合我的身体及功法,所以,对招式方面,我也做了很大的修改。”

霍元甲回答得有些忐忑,因为,按照传统,这种家传绝学,一是不能偷学,二是不能随便更改的,可这两点忌讳,他都触犯了。

令他没想到的是,父亲霍恩第不但没有怪他,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图9

“改得好,改得好!我们霍家的秘宗拳传到我这一辈,已经整整六代,所有人都是按照外家拳法来修练,都认为这种拳法必须要身体强壮者才能练习,没想到你竟然另辟蹊径,看来我霍家真正可以将秘宗拳发扬光大的,竟是我认为无法习武的儿子。”

霍恩第与另外两个儿子,自此,对霍元甲也就另眼相看了。

在这次应对外乡挑战后不久,因为局势混乱,霍恩第为了几个儿子的安全,便放弃的了押镖的生意,改为在小南河村以教人习武为生。

同时,在天津武术界,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大量的武术界人士竟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天津开设武馆,让天津成了一个尚武之地。

而此时的霍元甲已经成年,霍家没有押镖生意之后,霍元甲只能选择自谋生计,他来到了天津城,进入了一家药材店,成了一名学徒。

图10

喜欢武术的霍元甲,他并不满足于基本的谋生,他还想提升自己的武术功夫与实战水平,而此时的天津,正好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大舞台。

众多武馆的设立,需要招纳优秀的弟子,武馆之间需要交流与学习,也需要扬名立万,于是,各种比武擂台层出不穷。

谋生之余的霍元甲,便频频出现在各个擂台上。

在许多武馆招收弟子选拔的擂台上,站在台上的最后一人,基本上都是霍元甲。

“你来我们武馆,做我的亲授弟子。”

很多武术界人士,纷纷向霍元甲抛出了橄榄枝。

但都被霍元甲拒绝了,因为,他是霍家秘宗拳的第七代传人,他没法背叛自己的家族,而另投他门。

如果说,这种收徒比拼,让霍元甲在天津武术界打出了名气,那么随之而来的比试,则让霍元甲扬名全国,并被冠以武术大师的称号。

霍元甲并不满足于与普通武者的比试,他开始挑战天津各个武馆的当家人。

图11

说实话,在当时那个年代,那种形势下,敢在武馆密集的天津卫,自立门户、开设武馆的,都不是等闲之辈。

如果没有一定的实力,你的武馆根本就开不下去。

对于习武之人来说,谁都想验证自己的能力,谁都想扬名立万,谁都想通过来断的实战来提升自己。

所以,每个武馆,都是一个靶子。

被挑战的靶子。

只要你应对不了几乎每天不断地挑战,那么,你的招牌便没有存在的价值,因为武术界信奉的就是强者。

彰显不出实力,就不会收不到徒弟,武馆也就没有收入。

霍元甲的出现,几乎成了天津很多武馆的噩梦。

图12

他并没有争强好胜之心,但他喜欢这种实战对阵的感觉,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交流,可以让他在武学方面有更多更深的领悟。

所以,霍元甲并不挑人,他按照武馆所处的位置,沿着一条街道,一家一家地挑战。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看起来瘦瘦弱弱的年轻人,竟然都胜了。

要知道,天津的武馆,可是汇集了来自全国的武术精英。

霍元甲在天津的表现,很快便传遍了全国,成了全国都知名的武林高手。

他的名声,没有一丝水分,完全是靠一场又一场的实战,真正打出来的。

甚至连孙中山,都成了霍元甲的粉丝。

图13

此时,许多武术爱好者,甚至一些成名的武师,都慕名而来,希望能拜在霍元甲名下,向他学飞武术,特别是秘宗拳。

但都被他拒绝了。

因为,一是他还没有收弟子的打算,二是父亲要求他不得家传绝学授予外人。

直到有一天,他的好友,也是同盟会成员的农劲荪,对霍元甲进行劝说,希望他能够突破门户之见,利用武术帮助国人强健体魄、提升精神,让国人摆脱东亚病夫的耻辱称号。

同时,对于同盟会来说,也想通过霍元甲为他们培养革命人才。

在大义面前,霍元甲改变了最初的想法,在同盟会的支持下,在上海开设了精武会。

图14

在精武会中,霍元甲凭着他深厚的武学造诣,与凭借着无数场实战打出的名声,博得了人们的认可,想加入者几乎要挤破了精武会的门槛。

而精武会设立不到几个月,霍元甲却离奇死亡。

但因为霍元甲的名声与影响,即便在他身死之后,仍有大量国内及国外的精武会分支机构陆续成立,多达几十万的成员加入,成为中国武学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扬国威靠吓退洋力士

在有关霍元甲的传说与文学影视作品中,往往都是围绕着他多次击败国外大力士的故事,那么这些传说是否真实呢?

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涉及洋力士向霍元甲挑战的共有三例。

图15

第一次,是霍元甲在天津打出名气之后,有一个来自俄国的拳手,在天津的一处戏园设下擂台,向天津各个武馆的武术家们进行挑战。

结果,但凡上台之人,在使用中国传统武术对抗西洋拳击时,都纷纷落败。

该拳手见自己在中国无人能敌,为了博取更大的名声,竟直接登报,宣称自己在天津无一败绩,是第一大力士。

霍元甲看到后,便径直来到这位洋力士所设下的擂台。

“你是霍元甲?”

俄国拳手听到霍元甲报上名字之后,他便打了退堂鼓, 不只是因为他知道霍元甲的名头,而是他实实在在地看到了霍元甲与其他人的比试。

他知道,自己并非霍元甲的对手。

如果败在霍元甲手里,那么,他这得之不易的名号与战绩,将瞬间化为乌有,这将彻底断了他以后的财路。

于是,他选择了认输。

“认输可以,但正如你登报号称自己打遍天下无敌手一样,再次登报认错并道歉。”

霍元甲对于这个还没交手便认输的俄国大力士,提出了要求。

没想到,对方很爽快地答应了。

图16

1909年,上海又出现了一位英国拳手,设下擂台,挑战中国功夫。

霍元甲现身上海,向该拳手呈上挑战书。

许多人所知道的历史,是该拳手先是延迟了比试的时期,然后,竟神不知、鬼不觉地跑了。

也就是说,这次的英国大力士,又被霍元甲吓跑了。

其实,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

虽然英国大力士并未与霍元甲在擂台上公开比试,但这家伙很聪明,他私下找到了霍元甲,以交流的名义,想试试霍元甲真正的实力,再决定是否公开比赛。

因为,据他得到的消息,霍元甲的实力太强大了,而且,与其他武师不同的是,霍元甲是从无数场实战中打出来的。

果然,与霍元甲私下一交手,没几招,自己便被霍元甲一拳击中头部,晕倒在地上。

这才是他放弃公开比赛,私下开溜的原因。

最后一个向霍元甲发起挑战的,是日本的柔道会。

图17

霍元甲曾让弟子与上门挑衅的日本武士小试了几招,便看透了他们的武术修位,也知道了如何破解与应对。

所以,这次公开的比试,他并未亲自出面,而是安排弟子刘振声上场。

结果,这次公开比试,日本武士虽多个轮番上阵,却以惨败而收场。

也正是因为这场比试,让日本人对霍元甲视为威胁,并产生的深深的敌意,为此,他们在明斗必败的情况下,以为霍元甲介绍医生为幌子,对霍元甲进行下毒谋害。

1910年9月14日,霍元甲毒发身亡,年仅42岁。

图18

一代武术奇才,近代最知名的武术家、爱国者,霍元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结语

霍元甲,他之所以名垂青史,被后人铭记与怀念。

并非因为他的武学造诣,也并他强大的武术功夫与实力。

而是他的精武精神与爱国热情。

他短暂的一生,从一位普通的尚武者,成长为一个希望利用武术,强健国民体魄、提振国民精神的报国爱国者。

无论他挑战洋力士,还是创办精武会,都是他对这种志愿的践行。

身体有欠缺的名人故事2

在何烈胜所有的训子计划中,让4岁的儿子多多在雪地里裸跑是一个明显极端的例子。

2012年春节,何烈胜一家前往国外度假。在飞机上,他阅读了一本教育学书籍,其中提到日本的学校会对上小学的孩子进行“耐寒训练”,即使在冬天也要求孩子着短衣短裤在户外活动。

特殊的教育方式吸引了何烈胜的注意,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冒出:“别人可以的,我们也可以。不能输给外国人,而且要更夸张。”

于是飞机降落后,何烈胜便对儿子展开了一场“耐寒训练”。

彼时,纽约当地刚刚结束了一场骤雪,室外温度为-13℃,何烈胜带着只穿了一条内裤的儿子来到满是积雪的街头,然后命令他在雪地里奔跑,时不时还要求幼子趴在雪地里做俯卧撑。

期间多多不断哭喊着询问:“爸爸,你抱抱我好不好?”可一旁的何烈胜只是拿着摄像机对准孩子,嘴里还不住念叨着:“你趴下,你快趴下,你是最棒的。”

第二天,这则“4岁中国男孩在外国雪地裸跑”的视频被上传至网络,当天便收获了近30万点击量,“鹰爸”与“裸跑弟”从此走入大众视野。

此后10年,何烈胜父子几次站在舆论中心。2021年,有媒体称“13岁裸跑弟将去菲律宾读博”,按照原本的计划,多多应该在今年出国留学。

父子二人的故事又迎来了新篇章,这看似美好,可美好背后也隐藏着无法言说的另一面。

故事的开篇便极具戏剧性。

2008年初春,已经40岁的何烈胜,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何宜德,小名多多。

那是一个早产了近3个月的男婴,出生时仅有3斤8两,身型还没有育婴箱中的枕头大,哭声也很是微弱。

这不是何烈胜想象中的孩子。

在他的设想中,这个自己盼了半生才等来的宝贝“一定是聪明的、乖乖的、强壮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多多出生便带有四种脑病:新生儿颅内损伤、颅内出血、头皮水肿、脑蛋白低下,在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又出现了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情况。

“孩子不仅脑蛋白密度低下,脑容量也偏小。”医生向何烈胜详细解释着诊断书上的名词:“通俗点说就是脑浆少。”似乎是怕家属无法全然理解,站在一旁的护士又补充道:“有可能是痴呆儿,治不好就是弱智。”

后面的事情何烈胜都不记得了。复杂的治疗过程、病情反复的担忧、转危为安的喜悦……所有情绪都盖不过儿子有可能是痴呆儿带来的恐惧。

“我不服气。”这个将孩子视为“精美作品”的父亲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医生的诊断:“哪能医生说死刑就是死刑了呢?”

刚出生时的多多

治疗3个月后,多多出院了,脑内的情况依旧不算乐观,可倔强的何烈胜却已经为了儿子制定好了一系列“康复计划”。

何烈胜本身是学教育出身,下海经商前做过几年物理老师。虽然未曾涉猎幼儿教育,但在多多出生前,他查阅了大量育儿资料,得知儿子患病后,他前后问了几位专家,其中一位告诉他,通过后天训练,早产儿也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成长,甚至超出一般儿童。

训练,正常孩子,超过一般儿童。

专家的建议不仅带来了希望,还带来了惊喜。自觉“搞教育出身”的何烈胜坚信,只要对儿子实施特殊的培养方式,那他就一定能恢复健康,并且追上其他孩子。

于是一场专属于多多的战役,正式拉开了序幕。

何烈胜抱着年幼的多多

为了训练儿子的各项能力,何烈胜作出了周密的计划。

首先是听觉。他将买来的音乐定时器放在儿子枕边,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循环播放歌曲,有时候是莫扎特的钢琴曲,有时候则是雨声或鸟鸣,在他看来,这些可以帮助多多听到这世上一切美好的声音。

紧接着又是视觉。在多多摇篮的正上方,何烈胜贴了许多图画,其中有油画、名人海报、书本以及爸爸的照片。尽管有很多人说,3个月的婴儿视力只有0.1左右,视物范围仅有3~4米,可何烈胜仍坚持提早训练儿子的辨物能力。

“提早”的原则,贯穿了何烈胜所有的训练计划。

多多出院后3天,何烈胜就买来了一个双人充气泳池,注满水后就将儿子扔进了水里。因为太过瘦小,最小号的救生圈套在多多的脖子上都很宽松,只得在周围塞满衣服,才能保证孩子不滑进水里。

年幼的多多学习游泳

被父亲丢进水里时,多多的左脑室还在出血,四种脑病也只有脑水肿被完全治愈。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何烈胜还将泳池内的水温特意调低了几度,孩子一进入水中便哇哇大哭。

听见孩子惨烈的哭声,全家人都手忙脚乱地上前,想要将多多从水中解救出来,却遭到了何烈胜的大声呵斥。

在他看来,游泳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根本不用如此小心翼翼。最终在他的坚持下,多多在水中泡了10分钟,当天夜里便出现了腹泻,第二天又患上了重感冒。

眼前的现实好像并不支持何烈胜训练儿子的计划,可他没有丝毫放弃的意思。

因为担心家人心疼孩子不实施游泳计划,他暂时放下了工作,每天只待在家里训练多多。

如此坚持了十几天,多多似乎适应了在水里的感觉,不再哭闹。见状,他又提出将泳池内的水温每周降低5℃,一直到降到25℃才肯罢休,而一般婴儿游泳的水温是40℃~50℃。

再往后,他干脆让儿子直接洗冷水澡,还带着多多去冬泳,理由是“小孩子不知道冷热,冷水能更加刺激他的大脑”。

几个月之后,多多身体的各项指标都逐渐恢复了正常,何烈胜将这一切视为自己训练有素的结果。

为了展现这一成果,他在家附近找了一间游泳馆,日日将儿子送去上课。教练见孩子太小,说什么也不肯让其入学,何烈胜便将多多丢入水中,亲自在岸边指导划水动作。

只是这样还不够,他偶尔还会制造一些意外,让多多体验一下溺水的感觉,理由是要培养孩子对水的敬畏。

很快,何烈胜成了游泳班里的名人,但却是“恶名昭著”。看着反复呛水的多多,有人甚至怀疑,他根本不是孩子的亲生父亲。

可别人越议论,何烈胜便越兴奋。那些质疑声反而让他更加确定,自己在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凶狠是大爱”,他的儿子天生就要与众不同。

“一奶喂大的小狗崽,有的成了警犬,有的成了草狗,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一个接受了专门的训练,一个没有。”

在何烈胜看来,训练儿子多多和训练警犬的道理是相通的,“任何智商都是训练和学习的结果”。

他相信并渴望着,只要自己够努力,那儿子便一定可以成才。

专属于多多的训练还在继续。

待儿子稍大一点时,何烈胜已不满足只锻炼儿子的体魄,训练计划开始慢慢覆盖多多的全部生活。

在何烈胜的规划中,孩子除了要有智商和情商,还有体商、德商、胆商、逆商、性商、灵商、志商、财商一共“十商”。

为此,何烈胜为儿子制定了详细的日程表。在那份精确到分秒的计划表里,多多6点就要起床,一直到晚上8:30,他的每一个小时都被各项“课程”塞得满满当当。

这个课程表没有双休日,根据训练效果课程每两周进行一次微调。特别重要的课程会刷上颜色,上完课后有值得总结的内容就标注在课程名字旁,完成好的就打五角星,完成就打对勾,没有完成就打叉。

多多的课程表

一天的课程是从起床训练开始的。

为了培养儿子的时间观念,每天清晨5:40,何烈胜都会用音响播放音乐,对多多进行“起床引导”。如果赖床,他就用湿毛巾盖在儿子的脸上,夏季用温水,冬季用凉水,如此便能达到快速叫醒的目的。

孩子的年龄越小,所需的睡眠时间越长,这是常识,但何烈胜偏偏要挑战常规。“因为儿子要学的东西很多,不抓紧时间根本完不成”。

顺利起床后,忙碌的一天也开始了。

用20分钟吃完早饭后,多多先是要到室外伴随着音乐晨练;到了7点,他便要回家诵读英语和名人名言。

何烈胜从来不允许儿子学习古诗词,因为那些不如名言警句通俗易懂,而且实用性不强。“格言警句就不同了,小时候你背出来人家夸你聪明,上学时随手写出来可以给作文加分,到了工作时不时冒出一句,人家顿时就会对你刮目相看。”

多多与父亲何烈胜

除此之外,去动物园给野生动物喂食是在锻炼“胆商”;学习珠心算、武术、跆拳道、街舞,则是在培养智商和“体商”。

在“性商”训练中,何烈胜甚至规定了多多未来伴侣的样子,“这样以后他就可以对号入座,一次成功”。

何烈胜还要求儿子给家里的每一个玩具都编号、起名,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将其中一个藏起来,然后问儿子“小八去哪里了?你还记得小八吗?”,以此来考验儿子的记忆力。

每当答对问题时,多多都会从父亲那里得到一份奖励。比如去吃一顿肯德基,但是不能喝可乐和吃油炸类食品,因此直到今天,已经14岁的多多到肯德基用餐也只被允许吃土豆泥。

这一类的考验会随机发生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

有时候走在马路上,何烈胜也会突然问多多:小区大门有什么和平时不同的地方吗?老师今天穿的什么衣服?班级里第一个和你说话的同学是谁?

“这些都是训练孩子观察力的好方法。”讲起这些,何烈胜颇为得意:“我百分百相信,这样做是有用的。”

何烈胜带儿子多多训练“胆商”

何烈胜的“十商”教育始终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实际上,多多也确实逐步走上了他预想的方向。

之前何烈胜带着儿子去参加乐嘉组织的演讲训练班,多多是其中年纪最小的学员。活动结束后,何烈胜找到乐嘉,希望对方能点评一下儿子的表现。

看着何烈胜兴奋地举起手机,乐嘉问他,来这里到底是为了让孩子学习演讲,还是只想录像?

何烈胜重复了几遍“给他听”,然后听见乐嘉说:“我对他(多多)唯一的要求就是讲小孩说的话。”

所有见过幼年多多的人都说,与同龄人相比,他格外早熟。有次一位小朋友到家中做客,提出要和多多下棋,多多脱口而出:“妈妈,请把那个大号的国际象棋拿来,我买的14块9的那个。”

大人诧异,问多多怎么可以将商品的价格记得这么清楚,他的回答是“要货比三家”,而彼时,他只有5岁。

多多学习电脑

对于儿子早早形成的金钱观,何烈胜将其归结于“财商”训练的结果,这是“十商”教育的重头戏。

父亲之外,何烈胜的另一个身份是企业家。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已经做了7年物理老师的他,忽然有了下海经商的想法。不久之后,他辞去了老师的工作,先后开过超市、电脑画像工作室、代理过背背佳,卖过保暖内衣,几经沉浮,最终在礼品行业站稳脚跟,据他自己回忆,其经营的公司鼎盛时期规模达到800多人,持有资产也超过亿元。

还算成功的创业经历,让何烈胜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我满足感,而略显自恋的情绪,也体现在教育多多的过程中。

何烈胜与多多下棋

在训练“志商”时,何烈胜为时年不足7岁的儿子,选定了一个人生理想——企业家,这是一个由何烈胜深思熟虑、几经筛选后得出的结果。

起初他想让多多成为一名运动员,但长期的训练对身体会有一定的损伤;后来他又考虑让多多学习象棋,但因为不具备观赏性和“各个频道很少转播,找不到赞助商”,计划只能搁浅;集体项目不考虑,那相当于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音乐、绘画靠天赋,专业内强手太多,儿子不占优势。

“所以多多还是做一名企业家就好了。”何烈胜说:“我已经为儿子设定好了人生的终点。”

之后许多年,面对问题“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多多的回答始终是“我想当一名企业家”。

然而继续追问,具体想在什么领域开拓疆土?多多则会沉默,然后下意识地看向爸爸,等待何烈胜做进一步解释。

5岁的孩子真的理解何为“企业家”吗?

何烈胜觉得:“那不重要,道理他早晚都会懂的。”

多多、爸爸以及印有爸爸照片的杂志

循着父亲制定的计划,多多开始学习做一名合格的企业家。

商海多险恶,成功路上要有勇有谋。为了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智力,何烈胜先是策划了那场让多多在雪地裸跑的“耐寒训练”——凭此父子二人第一次走入大众视野,何烈胜成了“鹰爸”,多多成了“裸跑弟”;此后不久,他又将时年只有5岁的儿子送到了某飞行俱乐部,学习驾驶飞机。

二十多天后,多多在教练的陪伴和帮助下,将一架“小蜜蜂-3”超轻型飞机开上了高空并持续飞行35分钟。

看着高空的儿子,何烈胜再一次露出满足的笑容,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兴奋地说:“我国在航天领域一直处于落后地位,而他(指儿子多多)这次将飞机成功开上天,从此让中国在世界航空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至于飞行时,一直守护着多多、同样手握操纵杆的教练具体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他只字未提。

多多与飞行教练坐在飞机里

4岁雪地裸跑、5岁驾驶飞机,2次“壮举”之后,“鹰爸”与“裸跑弟”站在了舆论风暴的中心,而一同被送上讨论席的,还有何烈胜自创的“鹰爸教育体系”。

面对各方的关注和网上的质疑与指责,何烈胜没有选择回避任何一方,相反的,他开始频繁地带着儿子在公开场合露面。

他坦言自己并不惧怕批评,因为“争议越大,对现有教育理念的影响冲击越大”,在他的认知里,自己培养儿子的方式是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挑战和革新,不亚于一场“革命”,而儿子多多便是改革成功的最好证明。

“应试教育太脱离现实了。”面对镜头,何烈胜侃侃而谈:“很多东西都是学非所用。”

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内,一名普通的孩子按部就班地从小学读完大学需要16年,如果算上硕士与博士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

何烈胜觉得这样太慢了。

在他的描述中,自己的儿子4岁就上了小学,6岁就已小学毕业,到了13岁就应该在世界名校里读大学,18岁之前就要把硕士和博士都念完。

“读完博士后毕业,这个人可能已经35岁了,如果50岁退居二线,真正留给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时间只有15年,你觉得划算吗?”

多多练习写字

面对镜头,何烈胜言之凿凿,好像全然忘记了“博士后”本身就是一种职务,不存在“毕业”一说。

类似的不严谨时常出现在何烈胜的语言体系中:

在多多1岁半时,何烈胜便要求儿子每天在平地上走500米,到了3岁时,多多已可以环湖行走一圈,而父亲却将此形容为“1岁徒步暴走”。

陪父亲爬山,被描述为“勇攀高峰“;参加少儿帆船比赛,被称为“扬帆出海”;将日记汇总成册出版,则是“书写自传”,谈到这里何烈胜骄傲地称:“那种小孩子特有的语言风格,连莫言来了都做不出来。”

至于“4岁上小学”也不准确,根据何烈胜和多多所就读的小学老师在采访中提到的,4岁的多多只是每周会有2天上午到小学课堂旁听,下午还是要回到幼儿园上课。

2017年6月,9岁的多多完成了小学毕业考试,对比何烈胜说下的“6岁小学毕业”的计划,晚了整整3年。

其中理由父子二人闭口不谈,一同被隐去的还有另一段经历——实际上,在2016年多多就曾参加过小升初考试,但因为考试不及格,他没能顺利毕业。

何烈胜与多多接受媒体采访

为了加快儿子的学业进度,何烈胜将学堂搬回了家。

在自传里,他声称自己曾询问过南京市某区教学研究员,专家认为:“小学六年,第六年是为了小升初复习备考”;初中三年,第三年是为了中考复习备考;高中三年,第三年是为了高考复习备考。”

所以他推算,初高中的课程其实几个月就可以全部读完。

于是多多小学毕业后,何烈胜仅花了两个月就给儿子上完了初中课程,后来又花一个月上完了高中课程。其中,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地理、英语等课程被他省略,理由是:“(这些东西)这辈子也用不上。”

如今,多多仅在公立小学上过2年课,此外,他的学习任务皆由父亲安排在家进行,而关于此做法是否已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讨论时至今日仍在继续。

何烈胜与多多接受采访

学业之外,被何烈胜反复提起的,还有关于儿子多多的“素质教育”。

为了教会儿子爱与被爱,他在多多的“十商”课表里还加入了“感恩训练”。在这门“课程”中:

晚上8点睡觉前,何烈胜会在儿子的耳边讲“暗示语”:“何宜德你真好!爸爸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爸爸对何宜德的严格是最大的爱!”到了清晨起床,多多要主动向父母问好:“感谢爸爸妈妈养育了我。”

上学路上要跟所有认识的人打招呼、每天发现一个别人身上的亮点并立刻称赞,如何微笑,如何道歉,如何拥抱、握手,如何道别……多多的一举一动都被“感恩训练”规定着。

有一天,一位友人到何烈胜家做客,因为忙着玩网络游戏,多多没有站起来告别,只说了一句“叔叔再见”。朋友走后何烈胜大发雷霆,立马卸载了游戏,并呵斥儿子道:

“什么害你忘掉礼貌,我就让你彻底忘掉它!”

从那之后,多多就再也没有玩过那款网络游戏。

年幼的多多在家里学习包饺子

“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不好吗?”参加央视《面对面》栏目时,何烈胜再一次面对这个问题,自“裸跑弟”成名后,他无数次听到类似的询问。

“多多驾驶飞机不快乐吗?”何烈胜反问。

“多多快乐吗?”记者追问。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呢,你又不是孩子,你怎么知道孩子不喜欢呢?”何烈胜始终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可他坚信,自己是一名成功的父亲。

后来在另一则采访中,记者问了多多同样的问题,彼时多多的回答是:

“我一般都是在不开心的时候多。”

2015年,何烈胜创立的培训机构“鹰爸公学”正式对外招生,而所授课程与其多年间训练多多的“十商”大同小异,只添加了一些诸如“蒙眼绘画”的趣味课程。

在招生宣传手册上,何烈胜自称是“资深少儿教育专家”,并将“44国元首关注鹰爸教育,签名回函支持”等字眼用红色字体写在了海报最显眼的地方。

但何烈胜撒谎了。所谓“国家元首回函”实际上是在2014年南京举办青奥会时,多多给各国元首写信,邀请其来参加南京青奥会。事后,多国元首从办公室回函,表示感谢并送上了祝愿。

鹰爸公学宣传海报

图源:鹰爸教育官方微信

当然多多对于“鹰爸公学”的帮助远不止这个。

在公学教室、校门口以及学校周围的街道两旁,张贴了大量多多的巨幅海报,而肖像周围则写满了他的过往“战绩”:“11次破世界纪录”、“1获亚洲冠军”、“3夺全国冠军”、“2次徒步罗布泊”……

然而除了“徒步罗布泊”之外,其他有关“世界之最”及“冠军”信息均无相关赛事报道及官网认证信息。

为了证实自己“警犬与草狗”的训练成果,何烈胜将儿子的成长经历描述为从脑瘫儿到“神童”的逆袭。

这一说法的起因是,在多多4岁时,他曾带着儿子进行了智商检测,结果显示,多多的智商潜能达到了218,可后来何烈胜隐去了“潜能”二字,于是“4岁神童智商赶超爱因斯坦”的消息不胫而走。

鹰爸公学宣传横幅

“鹰爸公学”成立后,何烈胜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有关他拿儿子炒作、敛财的质疑接连不断。对此,何烈胜回应:所谓“公学”其实是“公益学堂”,是为了帮助问题学生重回正道。

然而“公益学堂”真的公益吗?

在撰文前,笔者查询了“鹰爸教育”官方公众号,其中2016年发表的一篇宣传“鹰爸军体夏令营”的文章中明确写着:“训练营开课时间及费用:每期费用4980/人(8天7夜)”。

而到了2017年的冬季夏令营,又增加了每人5980元的11天课程。此外,也有媒体称,公学每月的学费也已超过万元。

鹰爸公学收费标准

图源:鹰爸教育官方微信

虽然有诸多矛盾,但“鹰爸公学”在成立之初仍收获了一群拥护者。这些拥趸大多是无可奈何的家长,他们将平日里“调皮捣蛋”的孩子送进公学,期盼其能早日“脱胎换骨”。

曾几何时,这些家长也看见过“希望”,比如在“灵商”训练课上,各位家长就曾因孩子的感恩训练而感动得痛哭流涕。

图源:鹰爸教育官方微信

平静的日子过了3年,直到2018年,一篇名为《逃离鹰爸》的文章出现,其中详细讲述了两名学生因不满“鹰爸公学”的教学内容,最终选择逃跑的故事。

出逃的孩子对文章作者说,自己在公学不仅要体验雪地裸跑、雨天军训、酷暑劳作等“特训”,如果表现得不好,还要接受下蹲、打手板、不许吃饭等惩罚。

文章发布后引起了巨大反响,相关部门对“鹰爸公学”进行了突击检查,结果发现该教学机构在消防、办学资质、经营许可等方面皆存在问题。

此后,“鹰爸公学”停业整顿,从此销声匿迹。

图片截自文章《逃离鹰爸》

“鹰爸公学”关停之后,何烈胜与多多“消失”了几年。

2020年夏天,因为参加一档智力竞赛类综艺,“鹰爸”与“裸跑弟”再次回归大众视野。

“大家好,我是何宜德。我1岁徒步暴走,2岁攀登高峰,3岁在雪地裸跑,4岁划船出海……”

当时已经12岁的多多,依旧在重复幼时的“个人简历”,不过在结尾又添上了“11岁南京大学毕业”与“12岁准备同时读硕士和博士”。

图源:江苏卫视

节目播出后,多多惊人的个人经历和简历再次引起广泛讨论,但很快便有人指出,其所说的“南京大学毕业”其实是“南京大学自学考试专升本毕业”。

前者是通过高考选拔,后者则任何人都可以报名参考,通过自考课程便能拿到毕业证书,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从8岁报名参加南大自考考试,到12岁本科毕业,多多花费4年时间完成了专科考试,对比同龄人,他已表现不俗,可距离“鹰爸”何烈胜过去许下的“13岁就读世界名校”的心愿仍相去甚远。

父母为参加自学考试的多多拍照留影

图源:纪录片《中国人的一天》

完成南京大学自考最后三门考试后,多多和父亲又接受了几次采访。如今再面对镜头,多多看起来更沉稳了,说话也变得很是得体和周全。

他仍在四处参加节目,有时还要通宵录制。节目组偶尔会叫他“神童”,每当听到这个称呼,何烈胜都会露出满足的微笑,可多多从未回应过。

从前别人问多多快乐吗?他回答:“有时候快乐,有时候不快乐。”

如今再面对这个问题,他会说:“小时候觉得辛苦,但现在想想爸爸也是为我好。”

“那关于未来的梦想呢?”

“企业家。”答案还和从前一样,但这次有了更详细的补充:“感兴趣的方向是短视频的人工智能。”

14岁的多多已经不需要再看父亲的眼色说话了,他能脱口而出自己的“梦想”。

那种感觉就像,早已在心底默背了无数遍。

14岁的多多

图源:纪录片《中国人的一天》

在何烈胜的家中,有两个人很重要,却极少被提起。

一个是他的妻子,一个就是他的女儿涵涵。

涵涵比多多小4岁,不同于哥哥一路加速的人生,妹妹目前正在南京最好的小学念书,过着和同龄孩子类似的生活。

这是妈妈坚持的结果,如果可以,她还是希望儿子能够回到校园,像其他孩子一样完整地念完初中和高中。

可何烈胜坚持反对,为此他与妻子无数次争吵,并曾当着多多的面说:“按照我的要求培养,你可以是80分,现在加上妈妈,你就只有50分了。”

对于小女儿去学校上学一事,何烈胜始终不甘心,很多次他问:“你想不想和哥哥一样,在家里学?”

得到涵涵否定的回答后,何烈胜指着女儿说:“你就是我和妈妈妥协的产物。”

部分参考资料:

1、新京报:《“鹰爸”让孩子开飞机:不算最强训练》

2、新京报:《8岁报名南京大学自考!五年前雪地裸跑的小男孩又火了…》

3、谷雨实验室:《逃离鹰爸》

4、现代快报:《南京“鹰爸学堂”寄宿生每月学费1万,涉嫌无资质办学惹争议》

5、现代快报:《街道组织相关部门再次调查,“鹰爸公学”暂未拿出消防许可证》

6、扬子晚报“4岁裸跑弟”相关报道

7、红星新闻:《让4岁儿子雪地裸跑的“鹰爸” 办公学被停业整顿 自称体罚有合理性》

8、澎湃新闻:《11岁“裸跑弟”,专科毕业了》

9、新京报:《“裸跑弟”的加速人生:5岁开飞机,6岁写自传,11岁专科毕业......》

10、南方都市报:《“裸跑弟”再刷屏,称12岁准备读硕博!他早被父亲商业化运作》

11、南方都市报:《“裸跑弟”父亲:简历肯定没造假》

12、澎湃新闻:《13岁“裸跑弟”读博士了:多次创纪录,一直活在“热门”里》

13、纪录片《中国人的第一天》

14、《裸跑弟:不一样的成长》王迅著

15、《面对面》何烈胜专访

16、《鲁豫有约——极致教育》

17、《王刚讲故事——“鹰爸”与“裸跑弟”》等

图片来源:网络、纪录片截图等

身体有欠缺的名人故事3

#头条创作挑战赛#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葛优与父母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22年12月25日,著名演员葛优的母亲施文心老人因病在北京离世,享年94岁。

葛优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一生未能孕育宝宝,这成了母亲解不开的心结。母亲是带着遗憾离世的,葛优沉浸在巨大的悲痛和愧疚中……

01

葛优祖籍河北衡水,1957年4月19日出生于北京市。葛优下面有个妹妹叫葛佳,兄妹俩相差5岁。

葛存壮(右)在《红旗谱》中饰演的“冯兰池”

葛优的父亲葛存壮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著名演员,1929年1月13日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1960年,葛存壮因在影片《红旗谱》中饰演大反派、地主“冯兰池”,一举成名。

从艺以来,葛存壮还主演了《南征北战》《青春之歌》《小兵张嘎》《小二黑结婚》《金光大道》等一系列经典影片,获得过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

葛存壮与陈强、陈述、方化,并称银幕“四大反派”。

葛优的母亲施文心1928年11月出生于重庆市江津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

施文心年轻时

施文心与葛存壮

1954年,施文心从北京电影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室担任编辑。

1956年,施文心被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任编辑,编发了《红旗谱》《李四光》《相思女子客店》等十多部影片。

施文心才华横溢,还参与编剧了《大匠之门》《史沫特莱》等多部电影文学剧本,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施文心体质差,经常生病,怀葛优时,妊娠反应相当严重。葛优是一名早产儿,施文心被推进产房后情形相当危急。

医生凝重地问葛存壮: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葛存壮毫不犹豫地表示:保大人!

早年葛优

小时候的葛优与父母和妹妹

幸运的是,经过急救,葛优和母亲都平平安安。儿子的到来太艰难,葛存壮给儿子取名“葛忧”。

葛优上小学时,老师觉得这个名字不阳光,便将“葛忧”改为“葛优”。

由于是早产,葛优从小身体瘦弱。他害羞、腼腆,人一多说话就脸红。葛优半岁时,母亲随北影厂的同事被下放到湖南新化农村劳动,葛优跟随姥姥在北京生活。

一年后,施文心回到北影厂,葛优已经1岁半了。姥姥带葛优去火车站接妈妈,葛优竟不认得妈妈了。

葛优上幼儿园时,整个人蔫蔫的,很少说话,施文心和丈夫从来没想过儿子这种性格能当演员。

插队时的葛优

1976年,葛优高中毕业后,被下放到北京市昌平县兴寿公社插队。生产队长见葛优身体瘦弱,便安排他养猪。

葛优与师傅养了60多头猪,他对猪特别有感情,每天一大早就出去割草,回来做猪食。

吃过早饭后,葛优就挑水清理猪圈。葛优还在师傅的指点下,负责给猪接生,给生病的猪打针。农忙的时候,知青们都在地里抢收庄稼,葛优要负责给他们送白开水。

他挑着两桶水要走很远的路,且一滴也不能洒出来。为此葛优的肩膀磨破了又结痂,结痂又磨破了。

02

这张照片唤醒葛优的演员梦

1978年12月,葛优用父亲送给他的旧照相机,在插队的平房门口,请同事拍了一张表情丰富的照片。同事们争相传看,说:葛优,你爸爸是演员,左邻右舍也是演员,你就应该去当演员。

同事一番无意的话,唤醒了葛优骨子里沉睡的演员梦。

1979年,全国艺术院校纷纷恢复招生,葛优请假回城里报考北京电影学院。

由于葛优长相一般,身材瘦小,第一轮就被淘汰了。紧接着,葛优又报考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都因为形象不过关,没有被录取。

那时候文艺团体都喜欢招浓眉大眼的帅哥,葛优这种长相显然与他们的要求不符。

青年葛优

葛优一连在城里待了半个月,他养猪的活被人临时代替。知青点托人给葛优带话,让他赶快回去养猪。

当晚葛优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回知青点。这时葛存壮的一个朋友来串门,得知葛优考学失败,对方顺便说了一句:全总文工团正在招生,不妨让孩子去试试。

施文心激动得不得了,要求儿子第二天去报考。

第二天一早,施文心陪着葛优赶到全总文工团。考试的内容分三项:一是朗诵,葛优朗诵了一篇题为《鲜红的请帖》的散文。

二是唱歌,葛优的嗓子一般,唱了一首歌,也不被老师看好。两项考试结束,葛优的分数并不高。

“喜剧三剑客” 左起:谢园、葛优、梁天

三是表演小品。葛优灵光一闪,表演小品《喂猪》。喂猪的生活葛优太熟悉了,一点也不紧张,将小品表演得生动有趣,生活气息浓郁。最终葛优幸运地被全总文工团录取了。

就这样,1979年底,葛优离开插队的昌平县农村,成了全总文工团一名专业话剧演员。

葛优在团里跑龙套,一年到头基本无所事事,他那点工资只够自己生活。

1985年,葛优在同事的介绍下与贺聪相识相爱。贺聪比他小1岁,也是北京人,在一所小学当美术老师。

那时葛优没有名气,长得也不帅气。但贺聪觉得他性格好,为人朴实,便开始与他交往。

葛优与贺聪

贺聪的父母不希望女儿找演员,说演员爱离婚,于是贺聪向葛优提出分手。一向温和的葛优将贺聪约到公园里,大声说:你都20多岁了,怎么还没有主见?演员婚姻幸福的也很多,比如我爸爸妈妈就很幸福。

贺聪从来没见过葛优发这么大脾气,知道他是真的在乎自己。于是贺聪不顾父母的反对,勇敢与葛优相爱。

03

1987年,葛优与贺聪在北京领证结婚。两人的婚礼很简单,葛优只在西单附近的一家小餐馆里摆了一桌酒席。

葛优与贺聪婚礼照片

但为了给贺聪面子,葛优找朋友借了两辆皇冠轿车和一辆面包车,负责接送贺聪和娘家人。

有意思的是,租车结账时,葛优还找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帮忙出面打折。

贺聪是个旺夫的女人,葛优与她结婚后事业越来越好。那时通讯不发达,葛优在外地拍戏时,每个星期给贺聪写一封信,提醒贺聪要关好家里的门窗和煤气。

葛优夫妇与父母分开住,施文心也担心儿媳,经常在傍晚时赶过去,再次提醒儿媳将家里的煤气关好,晚上睡觉前将煤球炉子放到外面。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葛优挣了一点片酬后,与几个朋友合伙在北京开了一家小饭馆。于是贺聪辞去工作,开始打理小饭馆。

葛优、徐帆《大撒把》剧照

葛优好客,亲友来吃饭全免单,结果饭馆看似红红火火,但不挣钱。两年后,葛优将饭馆关了。

1997年,葛优40岁了。这时他因为主演《烈火金刚》《过年》《编辑部的故事》《大撒把》《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等影视剧,成为国内的一线男星。

但葛优与妻子依然没有孕育宝宝。葛优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他不生孩子,最纠结的是父母。

葛优刚结婚时,施文心和老伴就开始催生。那时葛优回答父母:我刚刚有点戏拍,不能这么早生孩子,我要先博几年事业再说。

葛优与姨妈

施文心问儿子:那你准备什么时候生?葛优随口说:35岁再生吧。

于是施文心天天在家撕日历,默默等待儿子35岁生宝宝。

1992年,葛优35岁了。母亲问他:你们今年该怀孕,明年该生宝宝了吧?

谁知葛优这样回答母亲:我还没有做好准备呢。施文心崩溃了,哭着责怪儿子:你怎么能这样骗我?你知道人老了最大愿望是什么吗?

葛优皱着眉头回答:妈,这么多戏约在身,我累着呢,现在哪有心思孕育宝宝?

葛优

的确,很多人都说葛优演技好,是票房的保证。殊不知,葛优每次拿到剧本后,就开始琢磨角色,脑子里想的全是戏。

因为用脑过度,葛优30多岁就得了神经衰弱,睡眠很不好,每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由于睡眠不足,葛优胃口不好,吃得很少,这就是他看起来非常瘦弱的原因。

那时,葛优每年要接到40多个剧本,从中挑选几个自己最满意的。签约的公司、导演、制片人团队等,都指望葛优挣钱,他根本停不下来。

葛优与妻子贺聪

葛优成名后,贺聪成了丈夫的生活助理,整天跟着他在外面东奔西跑。葛优也动过孕育宝宝的念头,然而他和贺聪根本抽不出大块时间来孕育宝宝。

因此夫妻俩将孕育宝宝的事一推再推,谁知这成了葛优的遗憾,也成了父母的遗憾。

04

2005年,葛优48岁了,贺聪47岁了,葛优突然父爱爆棚,格外喜爱孩子。于是葛优放下手头工作,决定与妻子安心孕育宝宝。

施文心与亲友

施文心得知儿子儿媳的想法,心里涌上美好憧憬。她经常过来给贺聪送吃的,还幸福地对儿子儿媳说:你们不用为宝宝准备衣服和鞋子,我会提前买好,到时给你们送过来。你爸说了,你们最好生两个宝宝,无论男孩女孩,我们都喜欢。

母亲的情绪感染了葛优,他脸上浮现幸福笑容。

但让人遗憾的是,一直到2007年葛优50岁了,他与妻子依然没能怀上宝宝。

葛优与妻子去医院做检查,医生说他们身体都很健康,但不知何故就是不能孕育宝宝。

葛优

遵照医嘱,葛优与妻子按时作息,改掉了熬夜的习惯。葛优戒烟戒酒,还进食生精的食物。贺聪积极健身,中药、西药连着吃,但两年过去了,宝宝依然没有投奔葛优夫妇而来。

施文心知道,儿子已经52岁了,儿媳也51岁了,到了这个年纪,再孕育宝宝的几率不大。施文心做梦都想做奶奶,这让她很是纠结、伤感。

但为了不给儿子儿媳带来心理压力,施文心没有在他们面前流露出这种情绪。但平时与老伴在家,一说起谁谁做了爷爷奶奶,两位老人就会流泪。

葛优有位韩国铁杆女粉丝,这位姑娘曾在北京留学,但一直没机会见到葛优。

葛优与车晓剧照

2010年,韩国女粉丝留学归国后,给葛优写了几封信,想见他一面,葛优同意了。这年10月,女粉丝从韩国赶到北京,葛优单独请她吃了一顿饭。女粉丝还拍了几张自己与葛优的合影。

此事传开后,有人在背后悄悄议论,说葛优背着妻子去见女粉丝,是想让对方给他生孩子。

这些话传到了施文心耳朵里,她非常生气,一个电话将儿子叫到家里。她劈头盖脸教训葛优:你和贺聪即便一辈子没有宝宝,也不能做出伤害她的事。

葛优分辩道:妈,你想到哪去了?我去见女粉丝,是经过贺聪同意的,都是正常交往。

施文心与丈夫葛存壮

施文心叹了一口气:现在你与贺聪还年轻,有些事能自己处理。要是以后老了,身边没个孩子,会面临很多困难。如果有可能,你们可以考虑收养一个宝宝。

葛优和贺聪都喜欢清净,他们一直没有请保姆,自己干家务活,就是不想家里太吵太闹了。再说自己与贺聪都50多岁了,再去照顾一个几个月的孩子,他们会感到力不从心。

于是葛优回答母亲:我和贺聪想好了,就过二人世界,不想给自己添其他麻烦。施文心没有勉强儿子。

2016年3月4日,葛优的父亲葛存壮老人因脑梗引发心脏衰竭,不幸在北京病逝,享年87岁。

葛存壮去世后,葛优与母亲接待朋友吊唁

葛优

葛存壮离世前,老泪纵横地对葛优说:没看到你生宝宝,爸爸有遗憾。葛优内心涌上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他觉得自己让父亲带着遗憾离世,不是孝顺的儿子,哭得不能自已。贺聪也流下复杂的泪水。

施文心清楚,儿子儿媳没能在最好的年华孕育宝宝,一直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包袱。

此后,施文心不再在儿子儿媳面前提第三代的事,有时葛优夫妇流露出没有宝宝的遗憾,施文心反而开导他们: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利有弊,没有宝宝,你们就过好自己的日子。妈妈现在想开了,只要你们过得幸福快乐,我做不做奶奶都无所谓。

听了母亲的话,葛优的心里好受了许多。

05

施文心

施文心与老伴风风雨雨几十年,夫妻俩的生命早已融为了一体。老伴去世一个多月后,施文心患上了居丧综合征:她失眠、流泪,情绪波动大,整个人迅速消瘦下去。

医生告诉葛优:很多老人丧偶后,因悲痛得不到缓解,往往几个月或1年后,就追随另一方而去。葛优的心一阵刺痛,决定引领母亲摆脱居丧综合征。

葛优与妻子住进了母亲家,每天贴身照顾母亲。施文心住的是一套小两居,家里摆得满满当当,生活很不方便。母亲晚上睡不着,葛优就在母亲床边摆一张单人床,他晚上睡在单人床上,陪母亲说话。

葛优还一天三次督促母亲按时服药。贺聪给婆婆做可口的饭菜,婆婆随口说,想吃上班时食堂里蒸的开花馒头。贺聪便买来面粉、发酵粉,自己在家里给婆婆蒸开花馒头。

葛优与李梦男

她将馒头切成两半摆在碟子里,照顾婆婆吃。施文心咬一口馒头,贺聪就问:妈妈,是不是当年食堂里那种味道?施文心脸上浮现笑容:差不多。

老伴在世时,施文心就有个心愿,想与当年的老同事聚一聚。可大家都上了年纪,没有晚辈帮他们操持,他们想聚一聚并不容易。

每次打电话,施文心都与老姐妹在电话里感叹:有生之年,想见一面怎么这么难!

2018年春节后,葛优帮母亲圆梦了。在他的操持下,施文心与6位老同事,在北影厂附近一家餐厅聚餐。葛优承担一切开支,并给每一位老人准备了一份小礼物。

葛优

席间,施文心与老姐妹回忆上班时的往事,说到开心处大家开怀大笑。自从父亲离世,母亲就没有这样开心过,葛优百感交集。

2018年10月,葛优还与朋友开车送母亲回老家重庆探亲。施文心已经有10多年没有回老家了,这次见到了弟弟、侄子、侄女,非常开心。

施文心已经90岁了,她知道这也许是自己最后一趟回娘家,内心有些伤感。葛优尽量让母亲在老家多待几天,还给母亲拍了很多照片。

葛优回重庆照片

回北京的路上,施文心含泪对儿子说:妈妈这么大年纪了,谢谢你帮我圆梦。葛优拉住母亲的手:这是一个儿子应该做的。

2019年,施文心老人的糖尿病恶化,葛优陪母亲在医院进进出出。此后几年间,施文心老人的病情反反复复,给她带来很大的痛苦。

2020年,葛优63岁了,也开始进入老年。但他不敢老,要以自己的晚年撑起母亲的晚年。他很少再接戏,一年到头绝大部分时间在家陪伴母亲。

葛优给母亲做饭,给母亲读报纸,陪她一起看自己主演的影片,母子俩度过了一段温馨难忘的时光。

葛优

2022年12月,施文心老人感冒了,有些咳嗽。葛优让母亲服药,还送她去医院。

12月25日晚上,施文心突然病情加重,不幸离世。临终前,施文心老人眼里满是泪水,对葛优说:我老了,有你照顾。你以后老了,谁来照顾你呀?

葛优这才意识到,自己没能孕育宝宝,一直是母亲解不开的心结。与父亲一样,母亲也是带着遗憾离世的,葛优的愧疚和心痛无以复加。

在与母亲做最后的告别时,葛优含泪说:妈妈,您一路走好。如果有来生,我再给您做儿子,到那时,我一定不给您留遗憾!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9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身体上有缺陷的名人及故事(身体有欠缺的名人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1326.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