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人有八苦的故事是什么(人有八苦的故事)

2023-03-17 19:06:01 技术常识4 知识分享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6969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8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人生有八苦,痛苦是永远存在的,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每日英文资讯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有八苦的故事1

我们都有自己的悲痛,但所谓绝望就是对那些早已不存在的东西,还期待着它们回归,或者说,绝望就是去延长那些本已难忍的折磨。

——谭恩美

我们都有自己的悲痛,但所谓“绝望”是对那些早已不存在的东西还期待着它们回归,或者说不过是延长着那些难以忍受的折磨。谭恩美以一个移民母亲的角色谈论如何不痛苦的方法。

有人说,去爱就是去冒险;也有人说,去爱就是去受折磨;还有的人探讨活着的意义:活着,就是去受苦,而生存就是在困难中找寻意义。

好像和爱情一样,痛苦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叔本华在谈到痛苦的时候是这么说的,“人生痛苦来源之一就是我们的欲望总是大于自身的能力,因为没有扭转现实的能力而痛苦”。对于那些颠沛流离、远离他乡的人来说,经历过的战乱是不可逆转的,就算再想回避,在战乱中逝去的亲人、爱人、朋友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思念而回来。而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过分留恋已经逝去的美好,痛苦也就随之而来了。所以用叔本华的角度来说,我们莫要强求,也无法逆转痛苦。

但这也不是看待痛苦的惟一角度。佛学还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那就是:人生有八苦,痛苦是永远存在的,那就随它吧。

谭恩美,这位美籍华裔作家,根据她的经历和见证过的痛苦,给了我们一个新的看待痛苦的角度——“别再回头顾盼,只有超脱了过去,我们才能有一个新的开始”。如果你在怀疑新的开始是不是就没有痛苦了,我想告诉你,痛苦依然是有的,但你需要的是一份重新开始的勇气,就好像爱人分手难回头,最好分手不要回头,扔掉一切重新开始的不是一份感情,而是我们自己。

面对痛苦,我们有三种方式面对。叔本华说“莫要勉强逆转痛苦”;佛家倡导“随它存在吧,不必太在意”;以及谭恩美说的“我们不要重启自己”。虽然都不一定能完全解决你当下的难处,但沉迷痛苦一定不会是最好的办法。所以你不妨选择一种方式去大胆尝试。

痛苦永远都有,但愿你总能找到去重启的勇气。

谭恩美,美籍华裔作家,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名言选自她1989年出版的处女作《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小说讲述的是四位中国移民妇女和她们在美国出生的女儿的故事,探讨了如何在文化碰撞中,构建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并建立母女关系。

人有八苦的故事2

文:唐宗烨 | 图:Internet | 编辑:W2D


5)求不得苦

有位智者曾说过“这个世界及其一切原本不曾属于我们,而我们却属于这个世界”。事实上每个人自降生之时就已注定是一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无名过客了,并非宇宙的主宰,因此也注定有许多是我们所无能为力的。即便如此,根植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强大的执念依然使得我们伤痕累累而又执迷不悔的负重前行,那便是本欲的“贪求”了。这似乎是每一个生命存在的道理,婴儿从一出生下来就开始不断滋求母亲的呵护,稍微长大后又开始对新鲜的事物产生了猎奇之心,逐渐发展出了占有欲,对情爱的渴望,以及对未曾拥有事物的强烈追求。所谓“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其实这一切痛苦的根源正是从“求”上开始的,求生、求爱、求名、求利,各种欲念求来求去,一刻未息,然而遗憾的是鲜有人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一切原本就不曾属于自己,即便是得到了的也终将失去,就算得不到的纵使想尽一切方法也是徒劳。因此可笑而又令人可悯的是大多人的一生基本都住在这求之不得的迷宫里,搞得晕头转向确又假装毫不在乎。正如歌手李健在《我是歌手第三季》中所演唱歌曲《陀螺》中的歌词那般,此刻刚求到了一个满足,下一刻就会设法寻求另外一个,结果总是在未得到另一个满足的情况下却又失去原本的幸福,进而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转来转去,受尽了此番求之不得之苦。

6)爱离别苦

古人云: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这一句话简单明了的指出了人生的真相:“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一切缘起缘灭,缘起性空。缘起性空是佛教里少有的高级智慧词汇,它指出了世间的万象皆是由于因缘聚合而成,而本性为空。分开讲就是说万事万物都由一定缘分生成聚合到一起,然而缘分这种东西本质上却是空无的,因此才会出现最终败灭消亡的现象。根据量子物理学,每一个原子的内部有99.99%是空的,它的存在不过是犹如闪电般所发出振动的一束能量罢了。这也就是说从我们开始成为亲族朋友的这种因缘能量发生之时,就已注定要经历爱恨离别的这一段能量消亡之实了。尤其当最爱的长辈都一一离开我们的时候,那种痛楚是多么的不言而喻。父母亲人尚在的时候,总是认为将来还很漫长,却不知何时却迎了他们的苍烛暮年,死亦将至,方才恍然发现这些年错过了许多,并没有尽心尽力的去力行孝道,而后捶胸顿足,追悔莫及,抱憾终生。这种情况总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重复上演,都是由于逃避心理作祟的缘故,亲情,友情或是爱情,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不愿失去它,希望永久拥有它,因此才无法正视它的消亡,这才造成了忽如起来的生死离别之痛。

7)怨相会苦

生活中总会上演戏剧性的一幕—不是冤家不聚头。在工作之中,生活之余或是其他的方方面面,总能遇到我们不想见到的人,做一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儿,尤其越是当我们所害怕、憎恶某个人的时候它便会准时出现在我们面前,似乎是早已安排好了的,让我们深感无奈辛酸。然而最令人苦恼的是明明彼此相互怨恨,逃之不及呢,却仍被活生生的“绑”到一起,比如工作上和不喜欢的同事或是领导同在屋檐下共事,任凭如何恳求上级调动终是不成;或是婚姻中与不如意的伴侣日日逞口舌之争,甚至大打出手,讼至公堂,却无奈为了自己的孩子或者其他不得已的苦衷而不得不勉强生活在一起,以泪洗面,相守暮终,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例在现实中数不枚举。也许当代的生活方式相对自由,我们可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去逃避这种情形,但却永远摆脱不了真实存在的怨相会之苦,它的痛苦程度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丝毫减弱。

8)五阴炽盛苦

这是人生八苦中最为厉害的一种,也是最不为人知的一种。可以说前面所提到的七种苦皆是由这五阴苦所引发的,它的苦恼程度丝毫不亚于前七苦,因此这才是我们人生中最强大的对手,俗称心魔。战胜五阴炽盛之苦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智慧的探索来发觉人生的真相,从而在实践中不断的得以验证,以此来消除它的影响。《心经》有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经中所说的五蕴便是这五阴,分别为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这五阴通常按照顺序逐一发生作用,但由于现在人的生活杂乱,积习业深,五阴常常不分次第相互促动,最终导致内心欲火炽盛,扰乱心智,使得众人常受此苦,却又不识。

色阴属于物质层面中的一种能量存在,受阴、想阴、行阴、识阴则属于精神层面的一种能量存在。

色阴:这里的色指得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凡是我们所看得到的景象,听得到的声音,摸得到的物体,尝得到得滋味,闻得到的气味,这些都属于“色”,这些色尘确是真实存在于这个物质世界,它是引发随之而来后死阴之痛苦的先行军,因为有了“色”,我们接收到了“色”,才会造作出后来种种的行为,然而外在的物质世界并非我们表面所认识的那样,它的存在并没有因为我们想怎样而变得怎样,它始终如如不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生到灭,为我们展示了最自然的真相。

受阴:这里的受就是我们六种感官(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大脑)基于物质世界所表达出来的感受。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色”进来以后,我们才有了不同的感受—美的、丑的、悦耳的、刺耳的、香的、臭的、冷的、暖的、震撼的、无聊的等等,由于各种受阴共同作用于我们的大脑,进而迸发出各种无限的遐想,想阴便由此产生了。

想阴:由五感所采集进来的信息最后都要经过大脑进行成像,从而形成我们脑中纷繁复杂的想法,佛教名曰法象。想法这种东西很是非常活泼并且凌乱的,它往往扭曲事实真相,产生出许多不切实际的虚相。在金刚经中,有句名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所说是我们所看到的或者听到的一切,不外都是经加自己大脑工过的,然后所创造出来的虚幻想法,它并不是物质本身以及反映物质能量本身的真实状况,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也就接近事情的真相了。其实我们人生所受到的种种痛苦,大多都是想出来的,我们认为这个是好的,那个不好,一旦感受到了所谓不好的东西,便开始产生痛苦的情绪与想法,进而出现后续不良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周围,更重要的是把自己也圈进这种恶性循环之中。所以想阴如此之苦,正是由于我们总是喜欢在真相面前进行无尽的错判,正如前面所提到死之苦中的那个故事,大富豪不愿正视事实的真相,而是转去制造美好的幻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如同那位大富豪一般,整日里沉溺于自我虚构的想法之中呢,孰不知生从何来,死亦何去,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结果总是被各种虚幻在头脑中的杂思妄想所缠缚着,成为了妄念的忠实奴仆。比如我们平时吃饭的时候,虽然嘴里正在嚼着食物,但意识却早已飞出自己的大脑,转头间就忘记了之前吃的是什么饭;再比如我此刻正在专心的写文章,但忽然想到厨房里正在煮开水,不断地提醒自己一会准时把火关掉或是赶时间把现在手中活做完,因为一会我还得去处理别的什么事情。结果我眼下虽然在写文章,但其专注力早已被刚刚所产生的想法所带走了,心思完全不在写文章这件事上,所以写出的文章水准自然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更可悲的是从一开始所幻想的结果到后来并没有真实的发生,确实感到有种被自我深深欺骗的感觉了。《金刚经》中有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是在讲我们头脑中的想法是虚幻不真实的,过去了的想法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的,执着也没用,现在虽然又有了新的想法,但是一转眼就成为过去时了,也是留不住的,而未来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未来究竟是怎样的想法还不一定。所以想法大多都是无用的,不切实际的,它只能迷惑人们正确的认知真相,如果不能从实际状况出发去思考事情的本来面目,而竟是做一些无用的主观臆想,那么就很可能被“想阴”所持,受尽其苦了。

行阴: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有趣的现象,比如一个人下定决心要去戒烟戒酒了,坚持了几天后,突然有一次实在按耐不住,借由某个机会又去抽烟喝酒了,过后很是后悔,并痛下思痛再次下定决心改掉恶习,再后来却又是一次次的重复上演这样的杯具,正如同吸毒的人一样,明知这很不好,却又欲罢不能,实在是一种无言的煎熬。行阴之苦,莫过于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恶习,时时刻刻都想要修正它,来结束它的危害,但它就像是一种慢性毒药,离开它会浑身的难受,不摆脱它的话就要重蹈覆辙,因此常常受此苦恼。如果想要改变不良行为的发生,还要从色阴、受阴、想阴出下手,从根本上拔出行阴的积习。

识阴:识阴即在后天行为活动中所形成的新的认识,而这些认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固化的思想,这些固化的思想显然不符合《易经》真理中的变易之理,因而不能认清事实真相,只会固步自封,自讨其苦罢了。生活中许多数年轻人只要收获了一点成就,就会变得自视清高,刚愎自用,不把别人的建议放在眼里,自认为学到的这点知识就已经是最了不起的智慧了,只有自己才是对的,这实在是一种幼稚无知的表现;而年长的人则更是基于以往的经验以及长期所形成的自我禀性,自以为是,认为怎样就怎样,对年轻人的想法不屑一顾,或是对反对自己的声音一律排斥,这显然是一种迂腐堕化的表现。这两种情况虽然都始终坚持自我,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认清自我,只是盲目奉持己见,最终只会自受其害,反倒衍变成为须臾不定,六神无主的性情了。

以上五阴虽分开来讲,实际上是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产生重大的影响,犹如烈火焚烧那般,不断侵蚀着每个人的心志。意志稍微坚强,积极健康,又富有智慧头脑的人往往能够承受住五阴炽盛侵害之苦,相反承受不住的人,其内心世界必然会留下深深的心理伤痕,认知上也会存有巨大的消极负面的偏见。当代许多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精神病等都是由这五阴作乱所导致的。因此五阴炽盛之苦在八苦中乃是最强大且最难克服的一种痛苦。

结语: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漫长旅行的话,我认为更像是一场不断修正自我,回归本我的修行。我们每个人好比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历劫的上仙,只有通过了人生八苦这场考验才能够回归仙班,成为上神,那么就应从现在开始,每日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经得起考验,哪里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善。其实人生八苦并不是令我们陷入痛苦不堪境遇的恶魔,相反它是帮助我们认识存在的真相,从虚空大梦中醒来的一盏启明灯,只要能认清好并学会驾驭它,就一定能够战胜这八种苦,成就自己的道业。那么现在你已经战胜几苦了呢?

The end

人有八苦的故事3

《安娜·卡列尼娜》开篇便讲: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面对不幸福的生活,勇敢追求爱情离家出走。安娜出走之后的命运,鲁迅说,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然而早在比托尔斯泰早将近一千年前的唐朝,白居易笔下的女人就已经遇到类似的问题,那这些女人是如何为情所伤,又将如何选择?

(一)爱而不得,吾将何往?

井底引银瓶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这句话不出自白朴的《墙头马上》,也不来自如懿传,这句美丽的诗是白居易的原创。

这是一个清澈明艳的少女为爱与人私奔,最终出走却不知该身归何处的故事。

人与人相逢,只因当初的一瞥惊鸿,便许下以我深情许你一生白首的心愿。这个在父母关爱下活泼成长的青春美少女,与男子初识只因一个明亮又美丽的眼神,只一个既非誓言又非诺言的心愿,便勇敢得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单凭自己的兴致与向往私奔而去。

少女初去时,满腔是爱情赋予的勇气,真挚的誓言把恋爱装饰的浪漫又有趣,前所未有的强烈的感情冲击让人迷醉,却不知忽略了潜在的危险,正一步步走向陷阱。也正因青春年少不知世故人情,不知趋利避害,所以飞蛾扑火的感情才格外稀奇而珍贵。

男人的一见钟情始终不及女人的一往情深。怦然心动只是刹那惊艳,生活中不仅有风花雪月,还有柴米油盐,还有人情世故,还有人心易变。自古男儿多薄情,这个少女遇上的就是其中一个。

她曾真诚地相信这个男人会和她一起战胜一切,何曾想过退路,又何曾能想到此去是一场空欢喜。这是个薄情的男人,五六年时间里,少女面对父母质疑为难时,男人唯唯诺诺,少女经受外界鄙视非议时,男人置若罔闻。身份得不到男人父母的认可,尊严处处被他人践踏,南山松柏依旧四季常青,当初的誓言却没有任何兑现。

《礼记》有言:“奔者为妾,父母国人皆贱之”,“妾合买者,以其贱同于公物也”,妾被定性为物品,是商品,是可以自由买卖的。《唐律疏议》规定:“妾乃贱流”、“妾通买卖”。

正是因为妾的“商品”身份,有时也被当作礼品,白居易本人还曾因向宰相裴度讨要骏马,遭到裴度意欲“千金名马换小妾”的暗示:“君若有心求逸足,我还留意在名姝。”(据说白居易曾养有多名歌妓,最出名的是樊素)。白居易爱马更爱樊素,虽然裴度是当朝宰相,有权有势,但白居易却依旧难以割舍,写诗婉拒了裴度,说:“安石风流无奈何,欲将赤骥换青娥。不辞便送东山去,临老何人与唱歌?”

可见妾的地位是极为卑下的,对于妾,丈夫可以随意处置,或打骂,或遣逐。即使男人丧偶后,也很难转正扶为正妻,古人婚配一直遵循一个原则“门当户对”“良贱不通婚”,大部分会选择“续弦”,再娶一个良家女子为妻,而妾只能是一日为妾终生为奴的命运。

明媒正娶来的正妻,在家庭地位上尚且明显受制于其丈夫,成为男子的附属品,何况是“聘则为妻奔是妾”的身份。

女子本应在室顺父母,出嫁则顺舅姑(公婆的意思)。婚嫁应遵“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须媒妁”,“男女无媒不交”的原则,而少女当年冲动私奔的行为,不仅忤逆了自己的父母,还遭到男方家人的轻视怠慢。君家不可住,娘家,又如何归去,即使父母弟妹不鄙弃她,如何带着满身的悲愤羞愧归去?

当自由恋爱的深情期许被时光消磨殆尽,没有礼法嘉许的保护,女子终究陷入“瓶沉簪折“的命运,还能如何呢?无数次的伤心犹豫徘徊之后,少女不再是靠着矮墙在青梅枝桠嬉戏的少女,痴情女子负心汉,教人如何不悲伤。

今天男女相爱分手,可以痛痛快快地哭一场,痛便痛过了,人生不仅仅有爱情,也不单单只有眼中的他,还有你自己,亲情,友情,工作,爱好。当时过境迁,那些疼痛和遗憾变成生命的一部分,让你知道你曾那样单纯真挚勇敢的爱过。青涩年华终究会过去,转身,还可以迎接新的生活。

但是这个女孩,身处诗人笔下的唐朝,开放的大唐,封建社会主义社会的大唐。君家不可再住,父母家又归不得,天大地大,何处可归?不忍深思。

如果有来生,愿你还是那个清澈明艳的女子,更是一个镇定从容女子。

(二)得而不惜,子女何辜?

叔本华说:“男人的爱情,从他得到肉体满足的瞬间起显著减退,不管哪个女人,在他看来都比自己的女人有魅力,因为他是指望变化的。与此相反,女人的爱情是在这个瞬间骤然增长的。”而太容易得到的感情,是不会被珍惜的。

母别子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这不仅仅是一个女人被弃的故事,弃妇已是寻常,这更是一个母与幼子被迫分离的故事。如果说自古男儿多薄情,这个男人就是一个最无情,最残酷,最无理取闹的。

后汉书《宋弘传》曾言:“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个男人如今是一个身居高位的大将军,却不是一个君子,身份地位钱财提高膨胀之后,人性中的自私势利无义绝情也招摇而出。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迎新弃旧已是俗世常情,看清现实亦不足以让女子为之悲伤,一个人可能遭受的最大痛苦,莫过于母亲失去孩子,孩子失去母亲了,这种痛苦强烈而可怕,它可以透骨酸心,撕肝裂肺。

女人心如刀割般伤痛的正是“一始扶行一初坐“的两个幼儿,一个才刚刚会扶着床沿走路,一个才刚刚能够坐起来。两个幼儿哪能明白发生了什么,分离之际,坐着的婴孩望着母亲啼哭,会走路的稚子过来牵着衣服,想到以后不得相见,怎能不肝肠寸断,子女何辜!谁人看了能不为之悲伤!

这个女人如此痛苦,罪魁祸首除了男人的冷漠绝情,还有两个原因:礼法无情无用,新人不仁不义。

如果说女子婚姻的决定权交给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离婚“出妻”的利剑则是握在男人的手中。早在西周时期,解除婚姻关系,就有了明确的礼制依据。周礼中丈夫休妻有七大理由,即所谓的“七去”又名“七出”:无子、佚、不事姑舅、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当然,也不是随便满足一点就可以休掉妻子,还有三条保护女方的规定,即所谓的“三不去”:一、“有所取无所归”:指妻子无娘家可归;二、“与更三年丧”:指妻子曾为男方父母服丧三年的;三、“前贫贱后富贵”:指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的。到了唐代,《唐律疏议》正式将“七出三不去”确定为法律规定。

如此,男子出妻有很大的随意性,妻子的命运系于丈夫和公婆的喜怒之间,可是女子看不到何处有犯 “七出”的痕迹,倒是“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这三年抱俩的生娃节奏,女子之前也是得到过男人的宠爱喜欢的。

但这喜欢可能是一时心动,这宠爱是可以舍去又不排他的及时行乐,但有喜欢宠爱却没有履行爱的责任,这样的感情太容易转瞬即逝。而“七出三不去”的条件可以看出,婚姻的缔结与解除和夫妻双方的感情好坏没有任何关系。

这个女人若是门当户对娶来的正妻,即使有“三不去”的保障,也没能避免“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的命运,更不用说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妾,即使生下儿女,母依然不能凭子贵,可见礼法的无情,礼法的无用。

新人不知道是不是有“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的美貌风情,但一定是明艳绝伦的。旧人由昔日的“床前明月光“变成了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新人如玫瑰正红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所以即使幼子无辜,母子伤痛,男人也可以选择视而不见。享有万千宠爱的新人自然飞扬跋扈,刁蛮不义,在这个男人的心头也变成了古灵精怪,俏皮任性。

世间的青春美人多不胜数,美人难逃岁月,终究会迟暮,红颜易老,韶华易逝。这个男人凉薄如此,新人你也看在眼里,难道有一天你就不会重蹈覆辙吗?玫瑰的红,换种心情,也未可知不会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

白居易说“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古时女子为男人附庸,苦乐取决于他人的日子已经是过眼云烟。时过境迁,女人的精神世界已经足够富足,选择尊重自己意愿的一生。生活可以随心随缘,一直让自己生活在最舒适的阶段。当彼此不能配合,也可以选择体面离开。对于孩子,也有更多的方法让他们的心灵不被蒙尘。

每个慈悲善良的女子,愿你有高跟鞋也有跑鞋,喝茶也喝酒。愿你有勇敢的朋友,有牛逼的对手。愿你对以往的一切情深义重,但从不回头。愿你对想要的未来坚定执着,但当下无急迫神色。愿你特别美丽,特别平静,特别凶狠,也特别温柔。

(三)惜而别离,岂无哀愁?

佛祖释迦牟尼说人有八苦,分别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其中前四种是自然的痛苦,是生理上的痛苦,难以避免,后四种则是人的执念,精神上的痛苦。爱别离即谓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是名爱别离苦。

生离别

食檗不易食梅难,檗能苦兮梅能酸。

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

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

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檗苦甘如蜜。

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

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

这是一对幸福的人,他们真心相爱,并且平平淡淡生活着。车水马龙的人世间,那样的来,那样的去,一辈子好短。他们懂得珍惜,又能坦诚相待,如果没有意外,一定能实现相携手,共白头的愿望,但是一切都被征兵服役打破了。

这是一个即将应战出征的青年男子,是一个别妻别子别家时难舍难分的征夫。这首诗的主人公不是女人,但却到处都在思念她的影子。

自古至今,政权易手朝代更迭多是以战争的形式进行的,有战争就要有出征的士兵。征夫,即从役之人,远行的人。早在《诗·小雅·何草不黄》中就有“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这样抒发征夫们常年在外奔波,不能与家人团聚伤离别的诗句。

不论到中央当卫兵,还是到边郡当戍兵,都是要远离家乡,空闲时间不可能回家帮忙种地。服兵役的年龄,一般21岁入军,60岁出军。乐府诗中就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超长役期。

西汉时苦于别离的代表当属苏武,苏武是汉武帝时的中郎将,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持节出使匈奴,东汉无名氏假托苏武之名作过一组五言诗,中有篇《留别妻》诗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深入边远匈奴,被扣押,匈奴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拒不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历尽艰辛,苏武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据《汉书》记载,苏武走时,他的妻子尚年少,市井传言,待他归汉时,他的妻子已经改嫁了。19年的牧羊生活,苏武吞毡啮雪、历尽艰辛。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归来他一无所有。苏武的誓言:“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我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永远地湮没在了流光中。

士兵当然要有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但士兵也免不了害怕归来变得遥遥无期,所以别离之际心头才会无限酸苦,所以晨鸡一鸣再鸣,战马连嘶催促在离别时才那样让人伤感。所以在千里之外的黄河边上,才会有无数出征的士卒沉默无语,黯然伤神。野旷天寒不知今夜又将宿在何处,眼前的棠梨树叶也在秋风中瑟瑟打颤,怎能让人不想家!

《诗经·小雅·常棣》中有“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这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棠梨”也作“棠棣”,因常棣花开,每两三朵彼此相依,因此比之良朋、妻孥,男人想要的生活是全家安然相处,妻儿快乐欢喜。昔日棠棣树鲜花盛开时节,花萼花蒂是那样的灿烂鲜明,而今“棠梨叶战风飕飕”又是多么孤寂萧瑟,怎能不心忧,怎能不哀愁!

因离别伤痛的不止男人,女人也感同身受。从今以后,她要抚育幼儿,要敬养父母,要操持家业,还要经历漫长的等待,但女人又多么幸运,这个男人对她何其深情,怜惜她的孤单,心疼她的无助。正因为有这样的平凡朴素却又深沉的感情,才有无数的思妇“九月寒砧催木,十年征戍忆辽阳“的痴心等待,才有“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殷切期待。

白居易在仕途上虽有过起伏总体还是顺风顺水的,但在爱情上,他受到的创伤实在是太大了。年少时与农家女相恋,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可谓爱而不得;多年的抗争最后还是敌不过母亲的执拗,“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没有认真的告别,连再见都不曾说出口,最终“潜别离”,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可谓惜而别离。没人能够理解他,也没人能够同情他,只能把自己的哀伤抒发到诗歌里。

在长长的一生里,幸福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爱而不得是一种伤痛,得而不惜是一种幽怨,惜而离别就是最大的遗憾。愿你爱的人,是你的爱人。

作者:小安,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7日 星期五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人有八苦的故事是什么(人有八苦的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0539.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