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赣州的红色故事有哪些地方(赣州的红色故事有哪些)

2023-03-17 18:48:02 技术常识4 详细教学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2294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6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兴国」主题诵读 | 黄红:马前托孤,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赣南日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赣州的红色故事有哪些1

【总第2386期】

学好党的历史 | 讲好红色故事

作品:马前托孤 | 诵读:黄红

来源:赣州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兴国分中心党支部

报送:兴国县委组织部

在兴国县烈士陵园里,有这样一座雕塑:一位骑在战马上的女红军战士,她一手拽着缰绳,另一只手托着有个婴儿的襁褓,双眼饱含深情。马的一侧,是一位掩面而泣伸手接婴儿的老大娘。这座雕像记载的是兴国籍革命烈士李美群“马前托孤”的感人故事。1930年,李美群强忍刚刚失去红军丈夫的悲痛毅然走进革命队伍,当时的她也初为人母。一天夜里,接上级通知,要求李美群立即归队,参加游击战争。“马前托孤”的故事就此发生。在兴国县的一个普通农家里,传来一阵婴儿啼哭声,一个小生命诞生了,李美群的喜悦刚刚挂上眉梢,就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当时,国民党正对中央苏区进行疯狂的第五次军事“围剿”,五十万大军正杀气腾腾向中央苏区扑来,远处传来尖啸激烈的枪声、呐喊声、哭声混乱夹杂在一起,拴在院子里的枣红马,听见枪声振起,发出萧萧长鸣,激荡着李美群胸中的热血,前方战事危急,刚为人母,却接到了前方归队的命令,在革命大义面前,任何的儿女情长都必须要放下。可是,丈夫已经不在了,孩子又该托付给谁呢,家中的年轻人都参了军,婆婆也是体弱多病,当时家里有多难,李美群不是不知道。远处的枪声密集起来,院子里的马踢着前蹄,引颈嘶鸣,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由不得李美群作出更多的考虑。她不再犹豫,“扑通”一声跪在婆婆面前,深深地磕了一个头说道:“妈,美群不孝,但是我必须走,我只有走,只有革命胜利了这个孩子才能幸福,她是革命的遗孤,您把她抚养成人,我就别无所求了。”说完,翻身跨上战马,一步三回头,挥泪而别,匆忙间,还是婆婆上前追问道:“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好?”李美群在战马上想了一会儿,说道:“就叫钟全列吧,让马列主义传遍全中国。”拖着产后虚弱的身子,李美群回首望着孩子,泪水止不住地往外涌,孩子“哇”地一声哭了起来,一声声啼哭似刀割着李美群的心,她多想再亲亲孩子的小脸,多想再给孩子喂口奶,可是不远处传来的枪声,在催着李美群重上战场,她狠心地抽了马一鞭子,毅然奔赴疆场。回头望去,婆婆和孩子的身影已经不见,她知道这一别,也许意味着永世不再相见。李美群这一去没有复返,红军长征后她率领游击队上山,坚持斗争到弹尽粮绝。1936年,李美群受伤被捕,她在狱中铁骨铮铮,宁死不屈,由于长期受困于监牢,25岁的李美群病逝于南昌监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虽然敌人把她的尸体扔出高墙外,尸骨无存,但她的精神不死,尤其是“马前托孤”那一瞬,凝固成永垂不朽的雕塑。李美群这位女红军战士用她的生命热血和一腔赤诚,浇灌出赣南苏区一片片火红的杜鹃,年年岁岁,永不凋谢。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谢忠英 校对:彭芳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谢运胜 罗亦华

▶ 【崇义】书记读 | 县委书记李国泉:邓小平柯树岭歼敌

▶ 【上犹】书记读 | 县委书记余业伟:晨曦迎来红旗飘

▶ 【龙南】书记读 | 市委书记钟旭辉:八月十三过中秋

赣州的红色故事有哪些2

彭德怀元帅

1932年4月,彭德怀同志率领红军打赣州回来,在营前休整了几天。一天,他把区苏维埃主席曾宪祯、乡苏维埃主席何开扬及其它几名苏维埃委员,叫到他在社下叶屋的住处开会。在布置完日常工作后,彭司令问:“军田排的那些田地,为什么分给群众却没人要呢?” 何开扬说:“那里的田地经常遭水灾和旱灾,群众不愿意要。” 彭司令又问:“苏维埃怎么不发动群众修好水利?” “要挖田呀!估计要挖掉10多亩。”何开扬回答。 彭司令笑着说:“损失10多亩,救到几千亩,哪个合算哟?” 听彭司令员这么说,大家都笑了。 彭司令启发大家说:“从前,地主阶级未打倒,要修水利,地主的田不让挖,穷人的田地又太少,修不成。我们苏维埃政权打倒封建势力,还应当指导群众把田耕好,多产粮食。我看还是先把水渠修好吧!这是群众的迫切要求。”大家齐声响应。 说干就干!彭司令和大家一起来到单排视察地形,选址开渠。大伙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在上边开,有的说在下面开。彭司令好像一个很内行的水利专家,指着一个沙子堆起来的小土岗说:“水渠就从这里笔直地开,接通上犹江,水流得快,泥沙就不会淤积。”他又指着被沙淹了的田说:“这些田不要让它荒了,可以先种旱作物,慢慢再种水稻,丢了多可惜呀!” 敲定了计划,向苏维埃发出了动员令。工地呼啦啦就拥来了一千多人。红军将士和乡亲们并肩作战,挖渠的挖渠,运土的运土,好不热闹!日夜奋战了二十几天,一条宽阔的东沙渠挖好了!最后的工作是修水圳头。为了把圳头修得结实美观,人们四处寻找大青石板,但寻了一圈都没找着。此时,一旁的一个后生一拍脑门说:“地主朱月涛屋前有好几块上好的青石条!”一语未了,人们便一窝蜂地拥到了朱月涛屋前,你撬我扛把屋前的青石条都搬下来,拿去作了水圳头。

后来,红军离开营前,逃到郴州的地主朱月涛回来了,他叫嚣:“穷鬼把房屋分了,还把我屋前的青石条搬了去修水圳,我一定要夺回来!” 彭司令领导我们修的水渠,怎么能让他破坏!那时苏维埃的干部不便出面,就暗地发动群众反对朱月涛拆石头破坏水圳。干部们到处放出风声:“别看红军走了,朱月涛敢来拆石头,我们就要他好看!这话一传十,十传百,朱月涛便成了缩头乌龟,再也不敢生事了。 人们每次经过这里,看着缓缓流淌的水渠,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彭司令,想起红军,于是便亲切地称这条水渠为“红军渠”。

赣州的红色故事有哪些3

寻乌县澄江镇长坑坝,几棵高大的老樟树枝繁叶茂。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有一位革命志士惨遭敌人的残酷折磨,仍然坚定革命必胜的信仰,直到壮烈牺牲。这位英烈的名字,叫邝才诚。

邝才诚,1900年出生在寻乌县南桥镇车头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他聪明好学,年少时在项山知耻小学读书,刻苦勤奋,成绩优异,毕业后进入江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学习,192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在京读书期间,他阅读了进步书刊,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宣传,决心改革社会,投奔革命。他与在京任教的进步教师邝摩汉和在沪粤求学的同学一起创办了《寻乌》杂志,揭露和抨击黑暗势力,宣传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

1925年春,邝才诚毅然离京南下,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为表达自己的志向,他写了一首《投考黄埔诗赠古柏》的诗,内容为:离京南下,投笔从戎;寄身黄埔,军政兼攻;粗衣恶食,锻炼我躬;誓心革命,志在大同。

1926年,邝才诚在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实行清党,邝才诚被清除回家。回到寻乌后,邝才诚与古柏等一起成立了寻乌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寻乌县支部干部会,邝才诚任支部委员。

1928年3月25日,邝才诚参与领导了寻乌“三·二五”农民暴动,经过激战,革命红旗第一次插上寻乌城头。

1928年9月,寻乌成立赣南红军第二十一纵队。同年11月初,古柏、邝才诚在阳天嶂迎接由广东梅县转战到寻乌大田的红四军。根据朱德的指示,邝才诚等积极发展农会组织和建立革命武装。1930年1月,红军二十一纵队、广东兴宁刘光夏的武装和红四军留下的武装合并扩编为红十一军五十团,邝才诚任团参谋长。

1930年2月,红十一军五十团奉命向北挺进,发展红色区域,帮助吉潭、三标等地建立革命政权。红十一军五十团决定攻打盘踞在澄江的反动武装,分三路向澄江挺进。因敌人早有准备,加上大雾朦胧、地形不熟,红十一军五十团不幸失利,团长刘光夏在激战中中弹牺牲,邝才诚不幸被俘。

邝才诚被俘后,敌人用4枚大铁钉把他钉在澄江圩附近一颗大樟树上,殷红的鲜血染红了树干,洒满樟树周围的地面。邝才诚忍受着敌人惨绝人寰的折磨,痛骂敌人,临终时还高呼:“中国革命一定胜利!中国共产党万岁!”

邝才诚在敌人残酷的折磨下壮烈牺牲,时年30岁。邝才诚烈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忠于革命的精神激励后人,后人曾写诗赞曰:郁郁香樟挂忠魂,碧血流尽见丹心;壮志未酬身先死,浩气如虹铄古今。

邝才诚烈士忠于革命的精神,也激励着家乡人民努力建设美好家园。近日,记者来到寻乌县南桥镇车头村,但见公路整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和谐幸福。村委会主任邝国栋介绍,车头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55人,村民收入以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百香果、西瓜、红薯、蔬菜及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组建果蔬专业合作社,与合作社成员建立利益联结,村民有了土地租金、务工收入、产业分红等多元化的收入来源。(谢世金 特约记者蓝玉林 记者刘庆元)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7日 星期五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赣州的红色故事有哪些地方(赣州的红色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0532.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