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关民歌的故事有哪些名字(有关民歌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15 14:20:02 技术常识4 网友支招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463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4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用民歌唱出中国好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关民歌的故事有哪些1

【一线讲述】

用民歌唱出中国好故事

讲述人:北京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二妮

小时候,我和妈妈去地里干农活、在屋头做家务时,妈妈总会悠悠地唱起歌来。她告诉我,唱歌的时候,就不觉得累了。

在我生长的那片黄土地上,音乐无处不在——黄河边的船工高唱着劳动号子;男男女女行走塬上,随性地唱起高亢嘹亮的信天游;丰收季节,农人们在田间地头用打场歌鼓劲儿;青年男女羞涩而热烈地唱小调、诉衷情……这一切,让我深深着迷。

10岁左右,我加入了村里的秧歌队,13岁时学习秦腔,从此成为专业歌手。为了不断提高自己,我买了许多磁带学习琢磨。慢慢地,我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我时常觉得,音乐仿佛是浸润在每个陕北人血液里的,它在广阔天地间无拘无束地悠游,释放着人们生活中最真实的喜怒哀乐,拨动着父老乡亲们的心弦。

过去,职业民歌手比较少,不少人觉得民歌不够洋气,一些音乐创作者也会转向当下流行的歌曲风格。而我从没有动摇过。越深入学习、了解,我越觉得民歌的歌词、旋律值得回味,值得我们传承下去。比如《一对对鸳鸯水上漂》《走西口》《圪梁梁》……歌词生动直白,叠词、韵脚的使用让歌曲变得很亲切,感情表达也非常深刻,旋律优美动人,可以刻画许多大喜大悲的感情。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中,陕北人民借鉴了传统陕北民歌唱法,用歌声诉说着对艰辛岁月的不懈抗争,抒发着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比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南泥湾》《翻身道情》《东方红》等。那时候陕北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歌声却传递出不屈不挠的个性、浓烈的情感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在演出中,观众总是被这样的感染力所打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陕北年轻人不再觉得民歌太“土”,我很开心看到这样的变化。与此同时,随着受众逐渐变得广泛,民歌也产生了新的变化。曾经,很多人对民歌创新持有怀疑,担心失去原汁原味。但今天,越来越多的音乐创作人尝试以更丰富的音乐元素展现民歌更多样的风情,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音乐精华,被更多人所重视、珍惜。

从第一张专辑开始,我一直在寻找传承与创新的融合点。我把不少传统民歌进行了重新编曲、配器和演绎,让它们焕发新的活力,跟得上时代,被更多人传唱。不少改编的传统民歌成了现在非常流行的版本。有一次,我在国外演出时,邀请了外国乐手做交响乐伴奏。虽然他们之前对中国传统音乐不太了解,但接触后也为之感染,被中华文化所吸引。这让我非常自豪。今后,我会坚持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唱好中国民歌、讲好中国故事。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陈之殷、郭超、周仕兴、胡晓军、张勇、王斯敏光明日报通讯员陈鹏)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0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有关民歌的故事有哪些2

2009年11月17日晚,富丽典雅的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灯光熠熠,谈笑晏晏,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盛大宴会,欢迎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宴会后,中国艺术家们现场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展示浓浓的中华神韵,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歌手呼斯楞现场演唱了他的经典代表作品《鸿雁》。

 呼斯楞带来的歌曲《鸿雁》苍凉雄浑,蒙古族长调等艺术元素加上呼斯楞苍凉的声音,充分展示出蒙古族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引来全场热烈掌声。演出结束后,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同演员亲切握手,对他们的精彩表演表示感谢。

乌拉特部属成吉思汗的胞弟哈布图·哈萨尔的15世孙---布尔海嫡系后裔。

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撒儿十五世孙布尔海,姓博尔济吉特,游牧呼伦贝尔,号所部为乌喇忒。有子五:长子赖噶,次子布扬武,三子阿尔萨瑚,四子布噜图,五子巴尔赛。后分乌喇忒部为三,分别由赖噶孙鄂木布,巴尔赛次子哈尼斯青台吉之孙色棱和巴尔赛第五子哈尼泰冰图台吉之子图巴分领其众。[《蒙古王公回部王公表传》卷41,传第25“乌喇特部总传”。]乌喇忒,又做乌喇特、吴喇忒,今做乌拉特,是蒙古语“工匠”之复数读音。

在今天的乌拉特婚礼仪式中,男方通报自己祖籍起源时吟诵如下诗句:“故地呼伦贝尔,远祖布尔海,起源三公扎萨克;祖籍呼伦贝尔,祖辈哈布图哈撒儿,现居穆那汗山阳”;还能进一步说出游牧呼伦贝尔时的具体地望:“老家在鄂嫩土拉呼伦贝尔,忽布图乃满查干”;同时道出何时何故迁到穆那汗山阳:“顺治六年,弟兄三人,登上征途,顺着山脉,沿着黄河,征灭敌人,获得封号,掌印统兵,是为乌兰察布盟的乌拉特三公旗”。

公元1648年,乌拉特蒙古部落受朝廷指令迁徙到现今的乌拉特地区镇守疆域,从而乌拉特民间文化艺术也将随着迁徙流传到西部,成为内蒙古西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乌拉特原生态民歌源自乌拉特蒙古族部落。明末清初,乌拉特部落自呼伦贝尔迁徙至今包头东、阴山西段的山南、山北草原上。

《鸿雁》最早是一首敬酒歌,原名为《鸿嘎鲁》,作者是罗布生丹毕佳拉森(莫日根巴特尔)。既然是敬酒歌,那么,你有酒,我有故事。来看看这些历史故事。

版本一:

1717年秋天,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的一个牧民家中,伴随着阵阵雷声一个健康的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莫日根巴特尔——后来成为著名的梅力更召三世活佛。

早在1722年,乌拉特西公旗王爷——达尔玛什里下令:让旗政府和梅力更召合作,派专人去西藏请五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目的是从民间选出第三代梅力更召的活佛。

经过严格筛选,达赖和班禅共同选中了5岁的莫日根巴特尔,为梅力更召转世灵童,他被请到梅力更召坐床继位,取法名罗布生丹毕佳拉森,被封为梅力更召三世葛根(住持)。

从此罗布生丹毕佳拉森就开始了他辉煌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他先后学习并掌握了蒙文、藏文、梵文、满文、汉文、朝鲜文、维吾尔文及印度、尼泊尔、阿富汗、哈萨克等国的语言文字及佛文经典。《鸿嘎鲁》可能是罗布生丹毕佳拉森在1750年左右创作的。罗布生丹毕佳拉森创作了81首律歌。

那一年的盛夏,梅力更召三世活佛云游到现今呼勒斯太苏木境内。眼前出现一个天然大湖泊,当地人称为“呼勒斯太湖”,里面长满了芦苇,蒙语“芦苇”叫“呼勒斯”,“太”是“有”的意思,也即“有芦苇的湖泊”。湖边有一户牧民家正在接待远方的弟弟,活佛被请到最东面的那座大蒙古包。蒙古包里有四、五个人在喝奶酒,他们一边喝奶酒、酸奶、吃手扒肉,一边唠着家常。弟弟因路途遥远要起身告辞,哥哥再三恳请弟弟多住些日子,哪怕只住一晚再走。在这种情形下弟弟只好答应留一宿。当时牧人家宴请没有歌声、没有音乐,活佛喝了几碗也没觉得有什么酒意,便走出包外。只见呼勒斯太湖面上畅游着洁白的天鹅;远处是辽阔的草原。美景和喝酒的场面触动了活佛的创作灵感,当既吟唱道:

 美丽的白天鹅

畅游在湖面上

辽阔的大草原

多么宁静安祥

尊贵的客人们

请你留下来吧

品尝那草原上

美味和佳酿

回到寺庙后,他把这首歌让乐师们记谱演唱。一首传唱大草原几百年的敬酒歌就这样产生了。蒙语“鸿嘎鲁”的“鸿”指的是“白色”,“鸿嘠鲁”是“白天鹅”,并不是鸿雁。歌词中的“湖”是今天内蒙五原县境内的海子堰,200多年前,那里是一片汪洋,也是水鸟的天堂。

版本二:

当时,罗布生丹毕佳拉森的妹妹,远嫁到黄河南岸的鄂尔多斯地区后,兄妹两开始了长期的分离。因为路途遥远,不能时时见面,两人只能通过书信以慰思念之情,但妹妹不会写字,一封信辗转传递,找人念、找人写,十分费事。

一次,妹妹带着夫婿和孩子回娘家探亲,途中来到寺庙看望哥哥。罗布生丹佳毕拉森心中那同样强烈的思乡情感开始澎湃。

西公旗王爷得知消息后,把妹妹及家人接到王府居住,并且安排活佛下山和妹妹团聚。妹妹虽然归心似箭,却又挂念哥哥,于是留下来和哥哥小聚。罗布生丹佳毕拉森见到妹妹心情复杂,一方面想和妹妹叙叙旧,一方面又希望妹妹早点回去和父母团聚。

酒过三巡,王爷隆重邀请活佛抚琴唱歌,活佛这时也不推辞,即兴创作新歌一首,名为《鸿嘎鲁》。

白天鹅漫游苇湖深处

众亲友聚会酒席宴前

相互祝愿,诚心一片

举杯共饮,情谊不变

这首歌充满了对妹妹、对家人的深情,对西公旗王爷的感谢,以及对短暂相聚的不舍。歌曲悠扬、苍凉,感人肺腑,令人回味。此后,《鸿嘎鲁》作为宴席歌曲在民间广为流传。

版本三:

巴彦淖尔境内的二狼山,有一个叫呼勒斯太的地方,呼勒斯太曾被誉为鸿雁的故乡。那里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很久以前,呼勒斯太的牧民们逐水草而居,以放牧与捕猎为生。一位叫苏和的牧民家里有一个女儿,女儿的名字叫鸿嘎鲁。鸿嘎鲁与同村的男青年布仁相爱,互定终身。可是不久,由于外虏入侵,布仁应征去了南方,牺牲在了战场上。鸿雁姑娘听到消息后,悲痛欲绝,决定追随爱人的足迹,告别父母,踏上了保卫家园的征途。然而,草青了又黄,雁走了又回,鸿雁姑娘再也没有回来过。后来,南方战场上的人,回来告诉鸿雁姑娘的家人,鸿雁姑娘和布仁一样,都牺牲在了战场上,鸿雁姑娘弥留之际托人告诉她的家人:“叫他們不要悲伤,等到春天来的时候,我会和布仁化作鸿嘎鲁飞回故乡,那里可是我美丽的家园啊!”

后来,这里就有了鸿嘎鲁的故事。再后来,鸿嘎鲁的故事就变成了一首委婉动听的歌,流传在草原上,与最早的敬酒歌《鸿嘎鲁》慢慢地融合在了一起,演变成了一首新的歌,深为牧民喜爱并广为流传。

1766年阴历五月初一,第三世活佛罗布生丹毕佳拉森在梅力更召圆寂,享年49岁。

历史就是这样,许多年代久远的事真相难解,而且要求孤证不立,难上加难。但不管哪个故事更接近真实,都深深地打动着后人的心。美好不一定仅仅出现在最后的结果里,也可能存在于形成的过程之中。这也许就是读史的乐趣。

有人说此曲已存在360年以上,这也可能。作为民间音乐,曲调源远流长,口口相传,不断演化,多数如此。就像最早作为敬酒歌的《鸿嘎鲁》,在草原上流传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改变。

估计当年的罗布生丹毕佳拉森也是用了部分民间的曲调,加以改造升华,再写出自己的歌词,而创作形成这首敬酒歌的。所以将罗布生丹毕佳拉森视为此歌曲初创者是没有什么疑义的,无论你相信上面哪个版本。

如前所述,“鸿嘎鲁”原意为“白天鹅”,之所以成为“鸿雁”,是因为传播过程中的翻译。同时传播过程也导致了《鸿雁》由敬酒歌向思乡曲的转变。这就是今天传唱的《鸿雁》的最初形态和历史背景。

生活在今巴彦淖尔乌拉特草原上的乌拉特部落本身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公元1684年,乌拉特部落受朝廷指令迁徙到现在的乌拉特地区(今包头东,阴山西段的山南、山北的草原,即乌拉特三公旗)镇守疆域,乌拉特民间文化艺术也随之流传到西部,成为内蒙古西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土地上,勤劳善良的乌拉特部族人民将自己的民歌文化发扬光大,其内容多以赞美草原人物与风情为主,或粗犷悠扬,或深情舒缓,成为当地蒙古族人传唱的主要歌曲。

作为思乡曲的《鸿雁》就在这个地方诞生了。和许多蒙古族歌曲一样,不仅饱含深情,且极具辨识度,民族特色沁人心脾。马头琴一响,眼前就是一片大草原。

但这时的《鸿雁》还不是我们今天所唱的版本。

《鸿雁》这首歌的最终成型,应归功于家乡在呼勒斯太苏木的内蒙古直属乌兰牧旗作曲家祁达楞太。

祁达楞太,内蒙古直属乌兰牧旗作曲家。1936年出生于呼勒斯太苏木,7岁时到五原县的美林庙做了活佛,大约在10岁时还了俗,去归绥(今呼和浩特)读书。解放后读完高中在包头参加了工作,先是在财政部门,后来去了当时的自治区歌舞团。

1970年代,祁达楞太每次回到家乡的青山牧草间,都喜欢听当地蒙族老人唱歌,他将流传于民间的《鸿雁》记录了下来,经过加工创作了《鸿雁》的又一个版本,受到了众多圈内人士的肯定与听众的喜爱。

1983年,祁达楞太去世,享年47岁。

蒙古族民歌大多靠口头传承,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落在草原上,稍有不慎就会丢失,但《鸿雁》却是个例外。

关于《鸿嘎鲁》即鸿雁歌的调查论证:

1.呼勒斯太湖,就是现在五原县海子堰乡的那片海子(湖水),一九五三年为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二区的呼勒斯太嘎查,一九五八年改为呼勒斯太苏木,沿用至今。

2.经过有关专家学者的论证,《鸿雁》这首民歌是正宗的乌拉特民歌。

(1)1979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乌·那仁巴图,达·仁庆主编的《内蒙古民歌》五百首里,乌拉特民歌单元的第一首歌就是《鸿雁》。

(2)1985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内蒙古民歌一千首里《鸿雁》被汇编在乌拉特部单元里。

(3)在《中国民歌集》内蒙古卷里明确表明《鸿雁》是乌拉特民歌。

(4)2009年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在内蒙版权局将《鸿雁》注册为乌拉特民歌。

(5)2015年1月6日乌拉特中旗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蒙古族民歌之乡》。

(6)2016年《鸿嘎鲁》改编成型的作者祁达楞太先生的遗孀古日玛女士将《鸿嘎鲁》手稿捐赠与乌拉特中旗永久收藏

88岁牧民歌手脑高乃演唱的地地道道的《鸿嘎鲁》歌词是:

金子般珍贵的 天鹅鸟呀嗨

北面的湖面上 嬉戏飞翔。

远方的客人们 来到我们家,

多住些日子吆 欢宴歌唱

枝叶繁茂的 大树上呀嗨,

花白的喜鹊鸟 欢快的歌唱。

兄弟哟姐妹们 来到我们家,

多住些日子 欢宴歌唱。

这大概是早期的版本。后来经过整理,《鸿雁》最初的歌词词意应该是:

洁白的天鹅吆 来到草原上,

呼勒斯太湖面上 欢度时光。

远方的客人吆 来到我们家,

多住上几日吆 欢宴歌唱。

皎白的天鹅吆 游在湖面上,

湖光吆山色吆 心中荡漾。

可敬的亲戚们 来到我们家,

红火上整通宵 亮光照东方。

我们今天耳熟能详并广为传唱的《鸿雁》是额尔古纳乐队的主打曲。其作词为吕燕卫,编曲为张宏光。

吕燕卫,1974年4月4日出生于山东文登,1979年迁至北京。中学时代起对艺术产生浓厚兴趣。早年投身制作摇滚乐,后创建飞旗音乐,并开始创作歌词。由他改编填词的蒙古民歌《鸿雁》,捧红了额尔古纳乐队及其主唱呼斯楞,获得广泛的赞誉。

《鸿雁》歌词:

鸿雁 天空上

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 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 向南方

飞过芦苇荡

天苍茫 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天苍茫 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鸿雁 北归还

带上我的思念

歌声远 琴声颤

草原上春意暖

鸿雁 向苍天

天空有多遥远

酒喝干 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酒喝干 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一首敬酒歌,唱醉了多少人;一首思乡曲,打动了无数游子之心。听一些远离家乡的蒙族朋友说,他们最喜欢这首歌,也最听不得这首歌。听一次,哭一次。

一首歌,如果有着沉甸甸的历史,和动听的音符,悠扬的旋律,它就有可能从流行变成经典。

青城历史聊斋深挖家乡历史趣事,古今史事,皆是笑谈

有关民歌的故事有哪些3

大河网讯 (记者 朱丽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一句句经典诗词,讲述着中国几千年来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

国潮七夕会,文化河之南!历史上,很多传统爱情故事都发生于河南。七夕节,大河网联合河南文明网邀请各地教师对这些故事进行赏析解读,让我们通过这些经典语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天仙配》

评析人:焦作市武陟县三阳乡三阳小学语文教师 梁雯

《天仙配》起源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小董村。董永是中华民族孝文化典范《二十四孝》中“卖身葬父”的大孝子,也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是源于董永和一个叫张七姐的故事。绿林好汉张老田之女张七姐是南方人,很是水灵,受父亲影响,侠肝义胆。绿林军失败后,张七姐逃至北方避难,在武陟爱上了大孝子董永,俩人私定终身,结为连理,张七姐拿出父亲劫富济贫的贡品黄绫替董永赎身,托言是众姐妹一夜织成的。于是美丽善良的张七姐和她侠义救夫的故事,由民间口头传说,化腐朽为神奇,变张七姐为玉皇大帝的女儿七仙女,演绎出了“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天仙配”等诸多美丽传说。

董永传说故事生动,主题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极具文学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2006年5月,“董永传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2月,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评析人:洛阳市高新区辛店一中教师 张俊娜

《关雎》是我国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首篇,其记录的朴素唯美的爱情故事,历经几千年的流传,令人神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中提到的雎鸠,是洛河小洲上的一种水鸟,是爱情专贞的象征。一个青年男子,见到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无限情思,何况他心中正有着一位“窈窕淑女”呢。青年心中所恋的是河边一位采荇菜的姑娘,由于爱恋得深切,这位姑娘的形象反复在他的脑中出现,使他日夜相思,长夜不眠。诗歌直率地写出了青年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他幻想着有一天能与这位姑娘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意蕴绵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子衿》

评析人:新郑高级中学教师 王琳琳

这是春秋时期郑国(大约在今河南新郑)的一首民歌。民歌讲述了悠远的郑韩大地,住着淳朴的人们,淳朴而真挚。春日迟迟,芳草萋萋,年青的男女邂逅,情愫暗生。他们在这里碰撞出美丽的爱情,也创造出美丽的诗篇《子衿》。

有人倾盖如故,有人白首如新。《子衿》里的女子,一见已忘我,再见销魂,只愿今生常相随。她一直记得彼此的约定——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火中等你。

因为思念,见山是你,见水是你,见一切青青的东西,都是挥之不去的你的身影。即使你已汇入茫茫人海,我依然虔诚地相信,你会被温柔以待;只是这思念,太难挨。

那时的郑土大地,一定是一个丰衣足食、鸟兽率舞的社会。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满足了衣食住行的人们,内心丰盈,才能由衷地表达出如此真挚、热烈的情感:一日不见,如隔三月。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牵牛星》

评析人:南阳市第十四小学教师 杨金金

我国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由来已久,在河南南阳,不仅当地有人们流传口中的民间爱情故事,更有牛郎织女的汉画石 。七夕节即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这一经典的爱情故事也成为千百年来诗人们不断吟诵的对象,《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极为动人的篇章。

织女伸出纤纤素手,却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泪如雨下。那阻隔了织女和牵牛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和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思不得语。从不成章到泪如雨再到不得语,充分表现了分离的悲苦,是极难得的佳句。

诗中大量运用叠字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迢迢突出二者的距离,皎皎、纤纤暗示织女的美丽优雅,札札盈盈脉脉三个叠字写织机写银河,句句不着牵牛织女,却句句都牵到牵牛织女,最后以脉脉不得语五字含蓄地得将银河两岸的牵牛织女星拟人化,将渗透在灿烂星空中的淡淡忧伤与经典爱情故事相融合,将全诗的相思之情推到了极致。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西厢记》

评析人:长垣市第一初级中学教师 郜海琴

在辉县市西约20公里,有一处村落名褚邱,这里有钟声洪亮的普救寺,有白马将军庙庙基,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2007年2月,《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厢记》塑造了一对“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的爱情理想。女主角莺莺,生长在官宦之家,饱读诗书,国色天香。一次偶遇风流倜傥、才华出众、富有胆略的至情种张生。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张生粉碎了崔母所说“我家世代不招白衣女婿”的“道统”,打破了横亘在自己和莺莺之间的“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赢得了莺莺对他的顾盼垂爱。情窦初开的少女敢于追求婚姻自主的幸福爱情生活,冲破了婚姻礼法,走向对封建礼教的叛逆,闪耀着鲜明的时代精神。

青梅竹马俩无猜,心心相印是知音。——《梁祝》

评析人:汝南县教育局教研室语文高级教师 刘献荣

1700多年前,晋人梁山伯与祝英台演绎了一曲流芳千古的爱情绝唱。草桥结拜、十八里相送、楼台相会、相伴化蝶……一段段凄美的爱情传说,使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梁山伯、祝英台,埋在马乡(今梁祝镇)路两沿”的民谣,诠释了这一故事的发祥地。

梁祝故事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不仅写了悲剧,而且写了理想。周恩来总理曾称之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它以丰富的内涵,鲜明的主题,感人的情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而今历经艺术家们的不断挖掘整理,成为了中国文学中带有浓厚中原文化特征的梁祝文化,并跻身于世界文化宝藏。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5日 星期三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关民歌的故事有哪些名字(有关民歌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9112.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