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贵州有历史故事的美食有哪些(贵州有历史故事的美食)

2023-03-15 14:12:01 技术常识4 新人必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714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贵州人才知道的特产美食,小时候记忆中的味道,谁不稀罕?,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山野集贵州特产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贵州有历史故事的美食1

好吃的特产美食总是让人的味蕾欲罢不能,特别是在贵阳奋斗、工作、生活的人们。长时间出门在外,对于家乡的味道甚是怀念,那些记忆中的味道,不知不觉就在脑海里、舌尖上纷纷呈现!有时只要吃上一口家乡的味道,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在贵阳哪些地方可以购买到小时候家乡的特产美食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山野集贵州特产”了;

山野集贵州特产—瑞金北路店

山野集贵州特产是一家专注贵州各市县最知名、最地道正宗的特产美食直营连锁店,目前在贵阳有6家实体门店;店内各种货品品种繁多,琳琅满目,赫章的核桃糖、凯里陶老者米花糖、铜仁的珍珠花生、威宁苦荞系列、刺梨系列、烟熏老腊肉、地方特色面条等等贵州特产美食,物美价廉,想买记忆中小时候的味道的特产美食,都可以去这里。

下面是山野集各个门店:

山野集飞山街店

山野集福州街店

山野集金阳新世界店

山野集碧海南路店

山野集金阳美的大道店

就如山野集所说:

食舌尖上的乡愁,品老贵州的味道,我们深入民间,寻遍那些经得住时间考验、具有地标性的贵州风味和以非遗为代表的贵州传统民间特色食品,搜罗民艺之食,锻造黔货之光,让你在家门口的山野集贵州特产连锁店买到来自贵州各县市的地方特色食品。

贵州有历史故事的美食2

说起美食

无论是盛宴名菜或是地方特色小吃

每一道美食都有着无数的传说和故事

今天余庆君为大家介绍几道余庆地道美食

带你走近美食背后的“故事”

土司剔骨鸭

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毛巴以军功授为余庆土知州、封经略将军等职,此后毛氏子孙世袭土司长达1000余年,不但形成了独特的土司文化,也传承下来一些独具风味的土司美食。土司剔骨鸭就是其中之一。

1889年,22岁的陈攀举到余庆土县丞毛光烈家做长工,被安排在厨房当差,由于他天资聪颖,勤学善思,29岁时就当上了主厨。他见土司家常吃的鸭子都是连肉带骨炖或烧来吃,骨头叉叉的,甚是麻烦,他便尝试将鸭肉剔下来炒制,鸭骨炖汤,一鸭多吃,居然得到了土司及家人的赞赏,由此也创制了一道美食——土司剔骨鸭。

此后,无论世事如何变幻,世道多么艰难,土司剔骨鸭制作技艺始终在陈氏家庭传承。到目前,已传承了6代、120多年的时间。

土司剔骨鸭选择散养四个月以上、重4-5斤,廋肉多、脂肪少,肉质鲜香绵扎的麻鸭做主材,经过宰杀脱毛、清除内脏、去除淋巴、鸭翘、剔骨、速存、切片、第一次炒肉、炒料、和肉翻炒等工序,色泽鲜艳,鲜香绵扎,辣而不燥,营养丰富。特别是他创制的剔骨工艺,颠覆了鸭肉的传统吃法。

土司剔骨鸭是一道有历史、有文化、有时代烙印的菜品,在当代也具有较大的保护价值和市场价值。中央、省、市、县媒体多次报道,推动余庆剔骨鸭走向全国。

徐家羊肉粉

徐家羊肉粉是余庆县子营街道徐家院世代相传的一道美食,今天已经成为余庆独特的美食地标之一。

余庆徐家羊肉粉的选料特殊——羊须是本地放养的矮脚山羊,肥且无膻气,米粉也是本地特制,嚼劲极好。使用的调料有:羊油、本地煳辣椒面、花椒粉、盐、味精、辣椒油、原汤、芜荽、葱花等。

徐家羊肉粉的美味秘诀在于独特的汤汁和辣椒原料。汤汁是用25种中药材配方密制而成,香而不膻、鲜淳清亮、营养丰富,喝后回味无穷。辣椒要选用余庆栽种历史悠久的本地辣椒,以个匀、饱满、肉厚、油润鲜红、味道香辣为佳。

徐家羊肉粉的制作细致繁复,煮好的羊肉粉,羊肉熟而不烂、米粉筋道爽滑、汤汁鲜淳清亮,吃起来浓香扑鼻、辣而不猛。有温胃强肾,壮阳补虚,祛湿驱寒的功能,既是美食,也是公认的滋补佳品。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徐家羊肉粉的口碑越来越好。

土司辣子汤

据传,在明朝时期,在余庆司(今敖溪)毛氏的一个旁系中,有一户刚入门儿媳妇不孝敬婆婆,婆婆拿她也没有办法。于是就向余庆司毛氏请教,如何能让儿媳妇孝敬自己,这时毛氏就将辣子汤这道菜传给了她。儿媳妇吃了这道菜之后,辣得受不了,只能向婆婆求饶,后来儿媳妇就开始孝敬婆婆。从此之后,余庆司的媳妇初嫁到婆家后,婆婆都会让儿媳妇吃一碗辣子汤。寓意是让新媳妇品尝婆婆的厉害,提醒媳妇要处理好婆媳关系,孝顺老人。由此也传承了一道美食——土司辣子汤。

土司辣子汤选择敖溪优质山泉水、猪心肺、猪大肠、粉丝、豆腐干丝、花椒,经慢火熬制而成,香飘四溢,色泽鲜艳,辣而不燥,营养丰富。

土司辣子汤是一道有历史、有文化、有时代烙印的菜品,在当代也具有较大的保护价值和市场价值。特别是在余庆江北五镇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土司豆花

相传,明万历年间,有一个毛氏族人到余庆土县丞毛守爵家中当厨子,在一次做豆腐时,厨子错把发酸的窖水当做点卤的盐水舀到了烧沸的豆浆中,不料却做出了酸汤豆花,而且比盐水点的豆腐还好吃。于是,独具特色的贵州酸水豆花产生了。这项技艺也在毛氏厨子后裔中,逐渐由儿孙转为媳妇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迄今已有400多年。

毛氏土司豆花有清晰谱系传承的历史始于1879年出生的赵玉梅。17岁时,她被当地大户毛家看中,嫁给毛克元做发妻,公婆将发源于土司家菜的毛氏豆花做法传给了她。她管家后,创制了过油肉荤豆花,定型成了如今的毛氏土司豆花。

让昔日土司家菜走上平民百姓餐桌的是赵玉梅的孙媳熊明芬。1982年,33岁的熊明芬在敖溪镇中街开了一家小店,开始经营毛氏土司豆花。2012年,李艳嫁给熊明芬的儿子毛小军,半年后就接手了婆婆的生意,主厨经营毛氏土司豆花。

毛氏土司豆花选用金、颗粒饱满、非转基因大豆做主料,经过浸泡淘洗、磨浆、滤浆、凝固、舀窖水、团豆腐、自制酸汤、保质、炒制等工艺,做出细嫩清香、口感绵扎的传统美食。

豆腐味甘、咸、性寒、无毒,可宽中益气,调和脾胃,消除胀满,通大肠浊气,清热散血。豆腐营养极高,含铁、镁、钾、烟酸、铜、钙、锌、磷、叶酸、维生素B1、蛋黄素和维生素B6,素有“植物肉”之美称。

毛氏土司豆花用窖水自然发酵成酸汤做凝固剂,窖水和酸汤循环利用,经济节省,操作简便,是极具贵州地域特色的制作工艺,具有较高的工艺传承价值和市场价值。

毛氏土司豆花在长达400多年的传承中,见证了土司制度由盛而衰的历史,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敖溪杨记老砂锅

自古以来,敖溪就是乌江北岸的行政、经济中心和交通、商贸节点,集市贸易特别发达,由此也催生了餐饮业的兴起。

1903年出生的毛明英自幼家庭贫寒,父亲早逝,母亲体弱多病,17岁时,她就担起了家庭的担子,在敖溪镇上开了一个小餐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主要经营砂锅饭、砂锅米线、绿豆粉等。21岁时,就连人带餐馆嫁给了邻居杨泽志,继续经营砂锅饭。

1948年出生的彭述秀不满4岁,父母就相继在灾荒中去世了,外婆收留她长大,从小就经历生活的艰难和不易,也更加懂得生活朴素的道理。她17岁嫁给毛明英儿子杨秀武后,就给婆妈打下手,一起经营小餐馆,很快就成了敖溪老街小有名气的厨子。

1975年,彭述秀的儿子杨刚出生,从小他读书不上心,却对妈妈做饭感兴趣,八九岁开始就经常跟着妈围着灶台转。初中毕业后,就在店里帮助母亲打理生意,也熟练掌握了母亲传承的全部技艺。1997年,杨刚全盘接手砂锅店,并注册了“余庆县敖溪杨记老砂锅”国家商标,并传徒授艺18人。

到目前,敖溪杨记老砂锅已传承4代百余年时间。

敖溪杨记老砂锅最有特色的是烧鹅砂锅饭、香肠砂锅饭、腊肉砂锅饭和腊排砂锅饭。它以香糯米或糯米做主料,经过浸泡、蒸煮、加料等工序制作。

煮饭的膏汤和自家熏制的腊制品,堪称敖溪杨记老砂锅的独家绝技。膏汤用大骨熬制4小时以上,加上秘制的天然香料熬成。腊肉、腊排、香肠都是选购现杀、最好的猪肉自己加工而成。

敖溪杨记老砂锅选用贵州本土生态优质糯米匠心制作,香糯绵濡,回味悠长。

敖溪杨记老砂锅自制的熏蜡制品,本色本味,香气浓郁,口感清爽,是颇具贵州本土特色的风味美食。

敖溪杨记老砂锅在一百余年的传承中,始终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水乳与共,是研究近百年来当地饮食文化和民情风俗的活性范本。

桥底麻糖

麻糖是余庆特色传统食品,主要以麦芽、大米、玉米、红薯等为原料,通过打米浆、煮米、发酵、滤渣、熬制、冷却、扯糖、切糖等多道手工工序制作而成,香甜可口,尤以麦芽、大米做的为佳。成品有麻糖块、麻糖杆、麻糖丝等,也常用作做菜、食品加工的调料。桥底麻糖就是余庆麻糖的典型代表之一。

桥底位于余庆县白泥镇春景村,距县城15公里。那里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

桥底麻糖技艺始于公元1920年,由湖南迁居至桥底的田正遥传入,至今已三代。

桥底麻糖以精选大米、芝麻、麦芽糖、面粉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先用十天时间用老麦子生麦芽,然后把大米包好后加麦芽糖磨成米浆,磨好后把它放入锅内用大火熬,待熬成稠状后在用小火炒,炒好后起锅用特制工具拉成形,反复拉扯做好后,再用适量面粉或芝麻花生渗合而成。麻糖纯天然,无污染,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暖肺、养胃、滋肝、补肾、止咳、化痰等功效,可缓解支气管炎、哮喘患者疼痛。麻糖色泽淡黄,以香、甜、薄、脆闻名,且香而不艳、甜而不腻、形似玉梳、薄如蝉翼、甜如蜂蜜、酥脆香甜、口感细腻、回味无穷。

生产麻糖所需器具有:锅、打浆机、石磨、臼、糖木桩、麻绳、摇架、木铲(呈工字形)。系列产品的主要名称有:颗颗糖(丁丁糖)、丝丝糖、清糖、空心糖、米花糖(麻饼)、夹花糖。

桥底麻糖是余庆县传统手工技艺的瑰宝,代表性传承人有:田正遥、徐玉林、王忠林、罗正书、徐建章。

小河麦芽糖

余庆小河麦芽糖是余庆县龙溪镇小河村特产,以麦芽、糯米、大米、玉米、红薯等为原料,采用传统的手工艺,经过磨浆蒸煮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其系列产品有麦芽糖、麦芽糖米花糖、麦芽糖黄糕粑等。

小河麦芽糖第一代发起人为冯仕贵,他从1900年学艺一直做到1950年。第二代传承人李时珍20岁跟母亲冯仕贵学做麦芽糖。第三代传承人张忠碧21岁跟婆婆李时珍学熬麦芽糖至今。

麦芽糖浆是以几种发芽的谷粒混合制成,其中最主要的原料是大麦,还有常见谷类的煮熟谷粒。这是最古老、用途最广泛的甜味剂之一,也是现代高科技玉米糖浆的前身。麦芽糖浆和蜂蜜都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甜味剂,称霸了2000年,如今中国和韩国依然在制造麦芽糖浆。麦芽糖浆的优点是制作容易,价格比甘蔗糖更低,并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能够润肺、生津、去燥,可用于治疗气虚倦怠、虚寒腹痛、肺虚、久咳久喘等病症。

今天,小河麦芽糖已经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土司酶豆腐

清乾隆末年,余庆司(今敖溪一带)毛家沟出了一位俊俏能干的小媳妇——戴月明的妻子曹氏,做得一手好咸菜。每年冬至过后,余庆土县丞毛景凤家都要请她去做酶豆腐。曹氏年纪大了,就由她的儿媳任氏接着干。任氏的儿子戴儒林从贵阳贩盐到本地卖发了家,成了大地的大地主。任氏把毛氏土司府一个能干丫头雷氏赎出来,嫁给戴儒林做了二房,从此,做咸菜等一应家务就由雷氏担了起来。

1941年出生的林文英嫁到戴家后,从二婆妈雷氏那里学会了做酶豆腐的手艺,并传给了儿子戴建忠、戴建华。2000年,两兄弟在敖溪镇创办了余庆县土司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规模化生产酶豆腐。

至此,土司酶豆腐制作技艺在戴家传承了5代200多年的时间。

酶豆腐是通过自然发酵,由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形成的一种独特风味食品。制作工艺主要有选豆、泡豆、磨豆、滤浆、煮浆、点卤、压榨、切块、发酵生酶、拌料、装坛、二次发酵等。

土司酶豆腐麻辣鲜香,细嫩软绵,是一道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风味佐餐食品。它见证了土司制度由盛而衰的历史,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土司血灌粑

余庆文化悠久,自古就流传下来了很多美味佳肴,其中,血灌粑便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美食。

血灌粑又称糯米血灌肠,起源于毛氏土司时期,其制作技艺世代相传,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

相传血灌粑最初只在祠堂中用于祭祀先祖,毛氏土司的一个旁系家族在祭祀祖先时,征招了一位乡民参与祭祀筹备,在劳作之余,这个乡民悄悄潜入祠堂偷食了祭祀用的贡品。当他第一次品尝血灌粑时,粑香糯绵濡口感让他欣喜不已,面前的鸡牛羊等贡品成为了无味之物。当家族抓住了这名乡民时,毛氏土司得知辖区之内还有很多挨饿受冻的民众,为了长治久安,便下令将血灌粑赏赐给辖区民众食用。由此,血灌粑开始在民间流传开来。

土司血灌粑选用本土生态糯米、猪血、猪大肠、花椒等材料匠心制作,可煎、蒸、煮、烤,其色泽油亮,香糯绵濡,回味悠长,深受群众喜爱。

土司血灌粑在七百余年的传承中,始终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研究近百年来余庆饮食文化和民情风俗的活性范本。(来源:余庆文艺)

贵州有历史故事的美食3

导读:牛瘪汤就是“牛屎汤”?牛瘪为何成为贵州当地人待客的最高礼遇?

近些年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黑暗料理”被人所熟知。

但是在大部分人看来的黑暗料理,可是在部分人眼中却是难得的美食。

之前看到过一个段子,有个外国人发誓要吃遍全天下所有的美食,然后第三年他的这个誓愿就在贵州破灭了。

因为在这里他遇到了太多的“黑暗料理”:臭大姐、蚕粪茶,还有在国内小有名气的牛瘪汤。

对于牛瘪汤,估计许多人都有听说过其大名,多数人一听到这个名字就会开始内心拒绝了,甚至还会想到这会不会是牛屎做的汤呢?

有些网友甚至评价说:如果说臭豆腐、臭大姐和螺蛳粉这类是黑暗料理,那像牛瘪汤就是地狱料理了,别说吃了,一口就要命。

可在当地人的心目中,牛瘪汤却是“白月光”和“朱砂痣”,并且还是当地人待客的最高礼遇了。

那牛瘪汤到底是不是牛屎汤呢?为何牛瘪汤就成为了贵州当地人待客的最高礼遇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多数人对牛瘪汤如此的排斥,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牛瘪汤了解不太清楚,先入为主地认为它是从牛胃里面取出来的东西,难道不就是牛屎吗?

这话虽然对,但是也不完全对。

牛是一种很神奇的生物,像其他的动物都是一个胃,而牛却进化出了四个胃。而牛瘪汤也千真万确是从牛的第一个胃里面取出来的食物。

但是牛瘪汤的主要食材——牛瘪的制作却不简单,这可是一门技术活,做法是非常讲究的。可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把一头牛杀了,然后取出它的胃,掏出内部没有消化的草料,如果这样的话,它也不会成为一道经典的美食了。

贵州人对牛瘪汤的喜爱,可以特意养一头牛,可见他们对牛瘪汤的喜爱程度。

当牛养大了以后,在制作牛瘪之前,主人会先让牛饿上几天,这样就是为了清空它肠胃里面的物质。等到几天之后,再把事先准备好的拌有各种中草药的新鲜草料给牛牛们。

因为牛牛早就饿了几天,看到主人精心准备的草料,自然会大口嚼着草料吞咽入胃。而就在牛牛大快朵颐一顿后,刚想着要把吃进去的反刍回味的时候。

在旁边守候多时的主人就会趁其不备,然后就把牛牛们抓住,从而送它上路了。牛牛致死都不知道,这一顿原来是主人给安排的“鸿门宴”。

当牛被杀了之后,屠夫就会趁热把它的牛胃取出来,用刀小心翼翼地划开一道口子,然后把内部刚刚吃进去还没有消化的草料全部取出来,而这个就是牛瘪汤的精华——牛瘪。

取出来的牛瘪也不是立马就用来制作美食了,它还是需要放到锅里面加入牛胆汁、陈皮、生姜等多种佐料,经过文火慢煮,然后煮沸以后还要提纯,经过多道工序以后才得到看起来像抹茶一样的牛瘪汤。

所以,制作牛瘪汤是非常繁琐,也很复杂的。

至于有些外地人质疑的牛瘪汤是牛屎,其实牛瘪汤所取的是牛胃部没有消化的草料,都是从小肠初段以下的汁液,而大肠中的都会被舍弃掉的。

当然了,牛瘪汤让很多人难以下咽,除了它的来源部位让人难以接受,同时它不像臭豆腐、螺蛳粉那样有卖相。在锅中烹饪的牛瘪汤,里面时不时冒泡,看着就很让人没有食欲。

所以很多的外地人见到了牛瘪汤,仿佛内心被牛犁过一遍了,更别说是把它吃进肚子了。

但是在当地人的眼中,牛瘪汤却是难得的美食,不仅家中有喜事了要吃牛瘪汤,而且逢年过节了也要吃牛瘪汤,甚至就连孩子要备战高考了,也要吃牛瘪汤补补身子。

因为在当地人看来,如果能吃上一碗牛瘪汤,真的就如同过年了一样,这是过年才有的待遇。

而把牛瘪汤当成待客的最高待遇,这也是当地人自古就有的。据说早在唐朝的时候,当地就已经盛行吃牛瘪汤了。

当时有一个叫刘恂的人在任职司马期间,就记叙了当时贵州吃牛瘪汤的风俗。因为这里的人爱吃牛肉,可是吃多了却容易腹胀。于是就有人把牛肠胃中的牛瘪取出来,拌上盐、奶、姜、桂皮等煮成汤一并饮用了,从而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古代的时候,古人饮用牛瘪汤就是把它当成了“消食片”。

而且要知道,在古代牛可是非常重要的牲畜,是农民耕田的好帮手。一头牛往往要养上很多年才舍得杀掉,所以古代的牛是很珍贵的,而牛瘪汤就非常的难得,这可不是想买就能买得到的。

再加上牛本来就是吃各种草料长大的,好些还是中草药。而最后一顿喂食的草料还加入了很多的中草药,所以是非常的滋补的。

如果珍贵难得,并且还有养生保健价值的食物,所以在当地被当成待客的最高礼遇,也就顺理成章了。

也有专家说,在古代是很注重客人胆量的,往往胆量大的人才会被人佩服。贵州当地人古代用牛瘪汤来招待客人,也是有考验来客胆量的一层意图。

不管怎么样,即便是现在牛瘪汤依然是当地人待客的最高礼遇。

而且即便现在养殖技术先进了,养牛的也多了,可是牛瘪汤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得到的,在市场上也常常是供不应求。甚至有些想吃,还要提前预定呢。

各位网友们,你们吃过贵州的牛瘪汤吗?如果是你的话,你敢吃吗?欢迎大家在下方大胆的留言吧!

小编虽然去贵州待过大半年,大街小巷见过不少饭店主打牛瘪汤的招牌,但是真的没有勇气尝试。

贵州有故事的街头艺人名单(贵州历史故事)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5日 星期三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贵州有历史故事的美食有哪些(贵州有历史故事的美食)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9108.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