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做你的雪莲有故事吗是什么歌(做你的雪莲有故事吗)

2023-03-14 08:08:01 技术常识4 小白要懂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620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时代楷模”钟扬先进事迹搬上舞台,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做你的雪莲有故事吗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4月5日电(记者吴振东)在清明时节缅怀故人之际,2017年殉职的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钟扬的形象,以话剧形式重回他曾工作过的校园。日前,由复旦大学师生自导自演的原创话剧《种子天堂》正式公演,他们走进钟扬的故事,也将其中的感动与力量带给更多师生。

钟扬生前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带领团队跋涉青藏高原采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的种子;他艰苦援藏16年,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史一系列空白;从教30年,潜心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科研骨干。今年3月29日,中宣部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三百米!再上升三百米!”一句呼喊,将观众带入由灯光舞美创造的漫天飞雪里。这是串联起这部剧的9场戏之一,讲述钟扬带着他在西藏大学的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北坡采集高山雪莲。

“他为何要吃这些苦,做这些事?”这是钟扬的饰演者、复旦剧社社长朱逸骏思考许久的问题。如今,他找到了答案:“纵使条件艰苦,但钟老师的心并不‘苦’。即便见证不了未来,等不到采集的种子留下一个结果,他还是会为了信仰去做。”

剧中熟悉的场景勾起了钟扬生前所带学生们的回忆。“很想老师。”边珍说,“这部剧也完成了老师的一个心愿,以戏剧的形式呈现一些科学理念,一直是他想要做的事。”

师生们的表演也让许多观众落泪。有青年学生表示,奋斗不只在山高水远处,不论在祖国的哪一个角落、哪一种岗位,我们都要像钟扬老师那样去热爱、去扎根、去探索、去奉献,绽放生命的精彩。

做你的雪莲有故事吗2

张照杰 中国国防报记者 杨明月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今天是我国第8个烈士纪念日。据不完全统计,70年来,为了保卫西藏、建设西藏,先后有11000多名官兵牺牲在雪域高原。在山南烈士陵园,就安葬有600多位烈士。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走进边防一线,追忆一位位长眠在此的烈士。

“9”这个数字在西藏山南军分区讲解员于雅琪眼里,充满了不可言说的神秘感。

“1984年,49岁的西藏军区原司令员张贵荣,在调研边防公路建设期间突然发病牺牲;1986年,39岁的团长高明诚在勘察边防道路时倒在了雪山上;2014年,29岁的指导员王毅罹患脑瘤,因病去世;2005年,19岁的战士古怒在巡逻路上为抢救战友,遭遇泥石流,献出年轻的生命……”

听到这一个个“巧合”,记者内心充盈着感动与崇敬。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聆听边防官兵的深情讲述,忽然觉得途中经过的某块风中巨石就是他们中的一位,仿佛正用坚毅且温柔的眼神注视着我们。

长眠边防的烈士们,你们一定听到了,你们的事迹被一代代边防官兵口口传颂,也将随着高原战士们的步履,被山风和溪流带到更远的地方。

“我不相信宿命,但宁愿相信这是命运的安排”

命运为何要将杨祥国带到山南,在入伍后的第一个春节,他知晓了答案。

那时交通不便,日常的生活物资全靠官兵自己背回来。春节前夕,入营不满3个月的新兵杨祥国和连队老兵们一起去背过年用的物资。在路边的一个墓碑前,杨祥国随老兵停下脚步,悼念牺牲在那里的张贵荣将军。

1984年1月15日,张贵荣勘察边防巡逻路,在险象环生的山路上,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拉着马尾艰难前行,中途突发高原性心肌梗塞倒下,年仅49岁。去世时,他调任西藏军区司令员还不满1年。后来他牺牲的山崖被当地军民称为“将军崖”。从此,“将军崖”便成了戍边卫士的精神高地。

“我不相信宿命,但宁愿相信这是命运的安排。”杨祥国注意到,张贵荣牺牲那天,正是他的生日。他感到既诧异又光荣,但没有和战友提及。杨祥国感叹命运安排得如此精妙:新兵入伍时,因为晕车上错了车,他阴差阳错地来到了这个距离“将军崖”最近的军营,后来部队索性把他档案调了过来,他至此在山南扎下了根。

这个普通农家出身的孩子,后来80余次勇闯生死巡逻路,47次历险,身上留下22处大大小小的伤疤,被誉为“雪域巡逻王”,先后荣立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2014年,杨祥国被破格提干,现在已经是山南军分区边防某团的营长。他靠自己的双腿在雪域高原蹚出人生的宽广大道。

每年清明节,杨祥国都会和战友们到“将军崖”吊唁将军。将军的墓前总是插着不少未燃尽的烟头,石碑下方被熏得漆黑,就像老兵浓密而坚硬的胡茬,充满血性与阳刚。过往的军车经过此处也都会放缓车速,鸣笛致敬。一声鸣笛就是一句长歌,告慰着长眠此处的英灵。

“团长,我希望下辈子还做你带的兵”

今年5月,离开旺东边防连35年的老兵邓兴洪回来了,他是专程来祭奠老团长的。过去的35年里,旺东边防连官兵从未忘记一个名字——高明诚。

1986年5月,某边防团团长高明诚两次率领小分队赴边境一线巡逻。6月30日,本来安排了邓兴洪去巡逻勘察,但临时被高明诚换了下来。“高团长对我说,‘你前一天去过了,今天就休息吧,别去了’。”可高明诚自己不仅前一天刚刚外出勘察过,而且还感冒了——在高原,一场小感冒就可能引发高原肺水肿等重病,甚至危及生命。然而,高明诚一再坚持。那天天刚蒙蒙亮,他冒着风雨,带领连长蒋永华、参谋张建刚和战士杨树文出发了。

山林陡密、沟壑纵横,使用的地形图与实际误差较大,经过连续14个小时的翻山越岭,高明诚等人体力消耗殆尽。7月2日11时50分,高明诚突发高原肺水肿,停止了呼吸。

如今,在高明诚牺牲的那片密林,旺东边防连国色芒色哨所像一双明亮的双眼,穿过浓雾,注视着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旺东边防连副连长李率冰告诉记者,他们计划,今年在这里为团长高明诚修建一座纪念碑。

高明诚牺牲时,女儿高雪莲只有9岁。她一直都记得,父亲抚摸着她的头深情地说:“给你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你长大以后,像高原的雪莲花那样纯洁坚韧,傲立风雪中。”

高雪莲长大后也成了一名军人。每次踏上高原的土地,她都会觉得自己离父亲又近了些——“沿着他走过的路,继续着他的事业。”今年7月,高雪莲被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授予“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这一次,邓兴洪也来到了被称为“雾中哨所”的国色芒色哨所,正巧遇到军嫂岳北渊从云南赶来探亲。颇有口福的他,吃上了一顿军嫂做的丰盛家常菜。一餐饭,让邓兴洪感慨万分。他记得,自己刚到旺东时,生活物资全靠直升机运输,然后再由体力好的战士背到临时搭建的帐篷中。在最后一次巡逻侦察时,面对所剩无几的压缩干粮,高明诚和小队里其他人一直谦让。35年后的旺东早已今非昔比,连队和哨所不仅通了公路,官兵还可以吃上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

邓兴洪专门到高明诚的墓前拜祭。邓兴洪轻轻抚摸着墓碑上团长的名字,轻声说道:“团长,我不迷信,但是我希望下辈子还做你带的兵。”

“爱的温度,藏在泡面里;爱的重量,融在清油中”

走进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8连,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块刻有“爱”字的文化石。

许多边防连队都喜欢在石头上刻字,诸如连队的荣誉、激励自己的警句。然而,对于铁骨铮铮的汉子,热烈直白的“爱”字是羞于表达的,那这块文化石的背后有何故事?“爱”从哪里来?连队最年长的兵陈成和徐兴记向记者提起了一个人——王毅。

王毅是8连原指导员,满打满算,他在连队不过待了2年时间,却给连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爱的温度,藏在泡面里;爱的重量,融在清油中。”2010年4月,王毅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毕业后,他主动申请进藏,就任8连指导员。那时的8连还未通路通车,所有生活物资都要靠官兵下山背回来。在陈成和徐兴记印象里,王毅是个特别体恤大家的好大哥。每次背主副食,王毅都自掏腰包,请大家在山下吃一碗泡面再上山。“他没来之前,我们都是简单吃点干粮饼干,虽然只是一碗泡面,但我们从中感觉到指导员把我们真正放在心底。”徐兴记说。所有生活物资中,最难背的是近40公斤重的清油。一次背运过程中,新兵杨明磊实在难以负重背上的清油,忍不住哭了起来。王毅见状,把自己的物资分给大家,然后把杨明磊的清油接了过来继续前行。

王毅是个爱兵知兵的指导员,在他的提议下,这块刻有“爱”字的文化石被立在了连队最显眼的位置。“他是想以此时刻提醒我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边防一线,所有的外界环境都可能转瞬成为危险的敌人,而官兵之间的真挚感情,就是最坚硬的铠甲。

2012年,已调任军分区政治部宣保科干事的王毅在一次深夜加班后晕倒,被查出患有脑瘤。于是,他不得不离开高原,在成都接受治疗。即使在医院里,王毅依然心系身在边关的战友。受脑瘤影响,他写字困难,视力和听力也受损严重,但依然坚持用口述的方式,整理出了一本《戍守边关100个应知道》。

徐兴记告诉记者,王毅当初是看了团长高明诚的故事,受到激励,才写下了进藏申请书。王毅很高兴,碰巧自己也被分到了高明诚生前所在的团。现在连里总是把两人的故事一起讲给新兵听。

“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的,把国土守好”

今年8月,杨祥国休假回到重庆,不仅探望了自己的父母,还有一位老战友的妈妈——张兴会。

张兴会是一位小战士古怒的妈妈。令人心痛的是,16年前,这位小战士在巡逻路上为救战友,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岁。此后,张兴会把儿子的战友当成自己的孩子。16年间,她6次进藏看望大家,为他们送去自己亲手做的鞋垫。战士王健告诉记者,张妈妈做的鞋垫,他们没人舍得穿,都珍藏在柜子里。今年7月,张兴会被评为全国“最美拥军人物”。

2005年7月16日,连队巡逻途中突遇山体滑坡,古怒为救战友被山石击到头部,壮烈牺牲。事故发生时,杨祥国就在现场,他和战友们立即轮流背着古怒下山去找医生。起初,古怒还有意识,他用一名战士最后的力气向战友们不断坚持说要自己下来走……

16年过去了,杨祥国每每提到这件事依然非常痛心:“如果那时有好的救治条件,古怒可能就不会牺牲了。”

1998年,就在古怒牺牲的同一个地方,连队一名叫罗国稳的战士摔下约70多米的悬崖。罗国稳用生命立起一道“安全警示牌”,官兵每次经过这段路都会拉起保险绳,万分注意,但在泥石流这样的天灾面前,依然没能阻挡古怒的牺牲。“没办法,突发的泥石流,想躲都躲不了。”杨祥国痛心地说。

16年来,杨祥国和连队官兵经常去张妈妈家里看望她。每逢节假日,连队官兵也会和张兴会打电话或视频通话,张妈妈总是不忘嘱咐一句“你们要注意安全”。

所有人都铭记着古怒的牺牲,16年来,该团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故。古怒的烈士墓就在“将军崖”附近,每到清明节,战友们都会到那里看他。

到今年年底,杨祥国的军龄就整整20年了,但他一直走在巡逻路最前方,带着新兵走每一条艰险的巡逻路。和新兵们走在一起,透过他们赤诚纯净的目光,杨祥国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杨祥国告诉记者,他现在的愿望明确而坚定:“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的,把国土守好。”

心中的一抹红

■中国国防报记者 杨明月

8月初的一天,我经过两个小时的徒步攀登,终于爬上了哨所。哨长苏江龙有半年没有下山了,看到有外人上来,他显得有些腼腆。我注意到,他迷彩服的右袖上被染上了一大块红色。询问原因,他指了指左手边哨楼上一面刚涂好不久的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是如何在哨楼外壁上“飘扬”的?苏江龙告诉我,是先用投影仪将国旗图案投射到哨楼上,然后用刀划出国旗边缘,再用油漆刷好。哨所夏季多雨多雾,在雨水和雾水的作用下,再斑斓的色彩都会被很快冲淡,但官兵不等国旗颜色变淡,就及时补刷上浓烈的红色。

在戍边卫士心中,这一抹红,是国旗的颜色,更是用热血和生命守护的信念的颜色。

在边防待过多年的老兵,几乎都有过“惊险一刻”。那些危险也许来自一块掉落的石头,一条从裤腿爬进来的虫子,也许只是一次降温和一场雨雪……然而,恐惧是军人必须要抛弃的本能。为了心中的那抹红,他们面对恐惧毫不畏怯,直面艰难迎难而上。

高原作证,流血牺牲寻常事。2020年1月和7月,吉布哨所的两位哨长欧阳叶和苏万飞相继去世,他们的生命被定格在30岁和28岁。后来,经验丰富的苏江龙接下两位烈士遗志,成为新一任哨长。苏江龙对欧阳叶、苏万飞都很熟悉,欧阳叶还是他的同年兵。朝夕相处的战友牺牲了,苏江龙悲痛万分,但他更加明白,作为哨长,一定要保证大家的安全,一定要完成好任务。

9月初,我又一次见到苏江龙,他袖子上的红色依然没有洗掉,反而晕染得更开了。苏江龙笑着说:“没事,这样也挺好看的。”

来源: 中国国防报

做你的雪莲有故事吗3

本周,全国多地迎来“断崖式降温”,不少地方的人们已经见到了雪花,“有一种美丽叫玉树琼花”、“如何证明东北真的很冷”等话题轮番登上热搜榜。

看到雪景,很多人会自动想起一句经典的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它出自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千百年来,这首名诗不断被人们称赞传诵,但你知道,这位诗人曾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吗?

为何远行?

在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上,岑参走过的路要远远长于其他人,盛唐时期两度出使西域,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歌。

与很多才子故事的开头相似,岑参“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十五隐于嵩阳”,但可惜的是,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直到天宝三载(744年),快三十岁的岑参终于进士及第,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一职,这个官职实在有些小,他不禁发出了“三十始一命,宦情都欲阑”的长叹。

之所以郁郁寡欢,是因为在岑参的心头,始终有一个未完成的沉重梦想——重振家族辉煌。

岑参自称“相门子”,在《感旧赋并序》中,他自豪地说,“国家六叶,吾门三相”,岑家曾经先后出过三位宰相,岑参的曾祖父岑文本给唐太宗当过宰相,祖父的哥哥岑长倩给唐高宗当过宰相,伯父岑羲给唐睿宗当过宰相。

但岑家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站错了位置,岑参的父亲也在岑参年幼时早早去世,家道从此中衰。于是,岑参毕生的追求,便是期望能光宗耀祖,“朱门复启,相府重开”。

自打踏入仕途开始,他就有着建立功业和垂名后世的想法。五年后,岑参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掌书记,一路经过酒泉、玉门关、敦煌、莫贺延碛,走上了出塞从军之路。这次远赴西域,他希望自己能像汉代的班超一样实现抱负。

然而,第一次出塞的经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当真正见识到大漠和飞沙走石后,岑参感到的只有孤独和绝望。另一方面,事业理想也没能展开,这时,他经常怀念远方的故土和亲人,写下的诗歌也是愁绪满满:“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两度出塞

从西域返回长安之后,生活回归短暂的平静。岑参与好朋友杜甫、高适、薛据、储光羲登慈恩寺浮图,在溪水旁赏景,但闲适的生活之外,他依旧时常为复兴家族荣耀而忧虑。

机会再一次降临。天宝十三载,岑参再随安西四镇节度使封常清去往边陲。第二次出塞,见识和经验比以前多了不少,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了一位赏识自己的好领导,岑参先以监察御史充安西判官,后又升任为伊西北庭支度副使。

封常清西征回军时,看着“骚马从西来,双节夹路驰,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的壮观场面,岑参由衷感叹道:“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飞。”

壮志满满的岑参也在这里迎来了创作的巅峰时期,他写下《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豪气万丈的边塞诗作,描写激烈的军旅战斗生活,记录下奇丽的边地风景民情。

与其他诗人所写的边塞诗相比,岑参诗歌最大的特点,在于真实。他的诗词中出现了许多真实的西域地名,如郑振铎所说:“唐诗人咏边塞诗颇多,皆类捕风捉影。他却自句句从体验中来,从阅历里出。”

而且,他的真实边塞经历有出土的历史文物可以作为佐证。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 506 号墓曾发掘出一具纸棺,纸棺所用的纸,多是天宝十二年到十四年(公元753至755 年)的马料账账单,其中就有一张岑参的账单:“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㪷(斗)伍胜(升),付健儿陈金。”

“异乡人”

然而,写出过无数豪气诗歌的岑参,却并没有过上多少踏实顺遂的生活。

不久后,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一心希望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岑参,等来的却是两位上司的坏消息。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西、北庭主帅封常清入朝,向唐玄宗自请御贼,唐玄宗遂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封常清骁勇善战,但士兵们未经操练便仓促应敌,因而遭遇连连败退,后来,封常清与高仙芝终被唐玄宗遣监军边令诚斩杀。

封常清对自己有着知遇之恩,却一夜之间被杀,岑参的心情很是沉重。至德二年年初,岑参随安西、北庭大军东归。路过酒泉时,他写下《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

浑炙犂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

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归梦何!”

前方征途漫漫,国家陷于危机当中,将来谁又能成为自己的知己和靠山……面对如此境地,岑参在酒泉太守席上泪如雨下。

回朝后,他由杜甫等人推荐任右补阙等官职,官至嘉州刺史。但这样的生活,岑参并不得意,战乱频仍、生活流离破碎,听上去不错的官职实际上也像是个空架子,岑参罢官想要回到长安,最终却在成都病逝。

一生飘零在外,岑参过得始终像个“异乡人”,但他的经典作品,在后世永远流传。远在冰天雪地的塞外时,岑参曾对着雪莲花发出一番感叹,也像是他的人生写照:“夫天地无私,阴阳无偏,各遂其生,自物厥性,岂以偏地而不生乎?岂以无人而不芳乎?”

作者:任思雨

制图:魏雷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春天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春天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有拼音故事的app推荐下载(有拼音故事的app推荐)

关于传承中华美德的故事(传承美德的故事有那些)

元素的故事字数(元素的故事有多少字)

富有爱心的小花鹿故事全文(故事《有爱心的小花鹿》)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4日 星期二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做你的雪莲有故事吗是什么歌(做你的雪莲有故事吗)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8285.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