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关于古人读书的故事有什么(古人有什么读书的故事)

2023-03-11 10:00:01 技术常识4 完整干货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151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3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国学常用典故之映月读书与掷果潘安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国香敏韵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人有什么读书的故事1

映月读书:南朝时期,江泌他从小家贫,白天要做些杂活帮助家里维持生计,晚上他还要抓紧时间来学习,因为买不起烛火,他就站在月光底下读书,月亮慢慢向西移动。他爬到梯子上接着看,因为困倦总是从梯子上掉下,

后来又爬起来接着读书。见《南齐书.江泌传》中记载。后来就用来形容家境十分的清贫,勤学苦读。元.苏彦文在《冬景》中写有:“休强呵映月读书,且免了这扫雪烹茶。”掷果潘安:晋朝时期,

人称潘安的荥阳中牟人潘岳容貌非常好看,文才很出众,在二十岁时就在京城洛阳做官。他到郊外去打猎总是乘坐华丽的车子。在路上经常有很多妇女围观,哪怕是老太婆也都会为向他表达爱慕之情争着往他车上投掷果品。

见《世说新语.容止》中记载。旧时用来比喻为女子所爱慕的美男子。元.王实甫在《西厢记》是写有:“今日为头看,看你个离魂倩女,怎生的掷果潘安。”

古人有什么读书的故事2

苏武是西汉的大臣,他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却始终宁死不屈,留下了“苏武牧羊”的著名故事。苏武被誉为民族英雄,其爱国主义精神被历代传颂。

在元朝,有个汉族官员奉命出使南宋,被囚禁十六年,也是始终宁死不屈,经历与苏武差不多。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郝经。

郝经是山西陵川人,出身儒学世家。郝经生于金末乱世,从小跟着父母四处流离,日子过得相当艰难。战乱给郝经幼小的心灵留下了痛苦的记忆,他十分渴望能够过上和平生活。

郝经家贫,却很有志向,刻苦读书,十二岁那年,就通读了儒学典籍,其学问和品行,得到人们称赞。郝经长大以后,拜理学大师赵复为师,潜心学习理学,成为一代名儒。

忽必烈在金莲川开府,广招天下英才。忽必烈听说了郝经的名声,派人去请,郝经却不肯来。忽必烈不甘心,第二次派使者去请。郝经见忽必烈确有诚心,终于答应了。

忽必烈见到郝经,十分高兴,马上就向他询问经国安民之策。郝经讲了一通儒家学说,并详细阐述了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思想,劝忽必烈推行仁政。忽必烈感到很新奇。

郝经主张四海一家、天下一统。但他厌恶战争,反对用武力统一天下,而是希望通过推行儒家思想,用仁义实现统一。因此,郝经反对“华夷之辨”,主张各民族平等,四海之内皆为一家。

在中华大地上,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华夏民族和其他民族,而华夏文明比较先进,影响巨大,所以,有不少人视华夏民族为正统,而把其他少数民族通称为夷族。其实,这是中国古代的陕隘民族主义。

在历史上,许多有政治远见的人,都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经说过,四夷之人,如同枝叶,形同一体。郝经认为,四海之内,各民族同为一家,不一定汉人政权就是正统。郝经判定正统的标准是儒家思想,谁按照儒家思想治理天下,谁就是正统。郝经的观点,自然得到了忽必烈的赞赏,但忽必烈对郝经不用武力统一天下的主张,却觉得幼稚可笑。

在蒙哥发动大规模伐宋的时候,命忽必烈率东路军攻击两淮和荆襄地区。郝经极力反对,他认为应该把精力放在治理北方上,推行仁政,革除弊端,选贤任能,发展经济,实现北方大治,然后再靠仁义收服江南,统一天下。忽必烈笑了笑,没有理他。

蒙哥伐宋遭遇重大挫折,他自己也死于钓鱼城下,西路军被迫返回北方。忽必烈在东线作战顺利,已经包围了鄂州,因而不想立即撤兵。郝经力主撤兵北返,回去继承汗位。忽必烈的妻子察必派人送来密信,说阿里不哥正在筹备登位,让忽必烈急速返回。

南宋负责鄂州保卫战的,是权臣贾似道,他见蒙哥已死,有机可乘,便主动遣使议和。忽必烈正好顺水推舟,撤兵走了。贾似道回到朝廷,大吹大擂,说他指挥有方,打得蒙军大败而逃。南宋朝廷对贾似道大加褒奖,提升他为宰相。

忽必烈回到北方以后,在汉族士大夫们的建议下,抢先宣布继承汗位,占据了有利态势。阿里不哥不服,兄弟俩打了四年内战。在此期间,忽必烈的主力部队在漠北作战,他担心南宋趁机在背后捣鬼,便派郝经为使者,南下杭州,与南宋议和。

这个时候,贾似道控制了南宋朝廷,他担心蒙古使者到来,会暴露他在鄂州冒功的劣迹,于是极力阻挠郝经入境。

接近宋境的时候,郝经先派两名官员前去通报,贾似道却把他们杀了。消息传来,随行人员大为恐惧,都劝郝经立即返回,不要去了,否则性命难保。

郝经毫不畏惧,大义凛然地说:“如此贪生怕死,有辱使命,回去有何颜面见人?”郝经义无反顾,继续前行,进入到南宋境内。

贾似道见威胁不起作用,只好命人将郝经一行拘禁在真州,就是现在江苏省的仪征。贾似道见郝经是汉人,便派使者前去劝降。

南宋使者对郝经说:“你是汉人,又是著名大儒,熟读四书五经,怎么能帮助夷族助纣为虐呢?我朝是正统,尊崇儒学,你不如归顺我朝,既对得起祖宗,又能得到荣华富贵。”

郝经义正词严地说:“我是汉人不假,可更崇尚儒学。你们口头上挂着儒学,但不讲信义,无理扣押使者;你们的皇帝和臣子,没有仁义之心,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骄奢逸,哪一点符合儒家之道呢?忽必烈虽然是异族,但四海之内皆为一家,何况他尊崇孔子,推行儒学,施行仁义,所作所为全都符合儒家之道,这才是正统。”

贾似道不死心,又几次派人去劝降,谎称忽必烈兵败身死。郝经并不相信,更没有动摇。

贾似道见郝经不肯投降,十分恼怒,派人假扮强盗,夜里闯进囚所,对郝经进行威胁恫吓,却仍然不起作用。贾似道又采取断绝生活供应等方式进行虐待,企图逼郝经就范。郝经常常几天吃不上饭,身体受到极大摧残,但始终坚贞不屈,过了十六年的囚徒生活。

郝经身为汉人,却宁死不肯投降汉人政权,一心只想效忠蒙古人。苏武曾经有过飞雁传书的故事,而郝经也有类似的经历。

《元史》记载,开封百姓射落了一只大雁,大雁腿上有书信,写着一首诗:“霜落风高恣所知,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落款是“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

公元1275年夏,在元军大举伐宋的时候,郝经终于获救,拖着病体回到了大都。忽必烈对其忠诚大力褒奖,赏赐有加。当年秋天,郝经病逝,享年五十三岁,谥号“文忠”。

郝经与苏武有着类似的经历,不过,苏武誉满天下,其事迹被后世广泛传颂,而郝经却鲜为人知,反差巨大。

许多汉人都忠于元朝,那么,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请看下一集,华夷一统大元朝。

古人有什么读书的故事3

《庄子》内篇、外篇和杂篇加起来,不过8万余字,虽然大部分都不是庄子本人所写,但任何文字流传两千多年,早已成为文化的母本,庄生梦蝶、朝三暮四、庖丁解牛,已经从寓言故事变成了耳熟能详的成语。《庄子》一书想象力奇谲瑰丽,文笔汪洋恣肆,寓言、故事、比喻随处可见,由于前述几个故事光芒万丈,使得其他故事变成了灯下黑。尝试整理一些,初次读到之时,直刺心魄毛骨悚然的故事,分享大家。

在这个群体性抑郁的时刻,读《庄子》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01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之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着邪!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翻译:我怎么知道贪生不是迷惑呢?我怎么知道怕死不是像自幼流落在外而不知返回家乡那样呢?丽姬是艾地封疆人的女儿,当晋国刚迎娶她的时候,哭得衣服都湿透了;等她到了晋王的宫里,同国王同睡一床,同吃美味的鱼肉,这才后悔当初不该哭泣。我怎能知道死了不后悔当初不该恋生呢?

这就是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庄子》一书中关于生死的故事很多,比如《至乐》中骷髅托梦的故事,个人认为丽姬的故事最佳,因为比喻足够直白又足够隐晦。普通人通过一个故事就能参破生死,难度实在太大了点,但我们可以退一步,把“死亡”变成“恐惧”,生活之中恐惧的事情太多了,大到阶层跌落由富转贫,小到工作没完成考评不达标,在我们还没有经历的时候,我们怎么能知道真实结果呢?说不定真到那时,情况反而比现在更好呢?此时的“涕泣粘襟”又是何苦?

02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翻译:水泽里的野鸡走十步才啄到一口食,走百步才饮到一口水,可是它并不祈求被养在笼子里。(在笼子里)神态虽然旺盛,但它并不自在。

对于野鸡来说,自由才是它的本性,哪怕饮食没有固定着落,也不愿用其交换自由。《庄子》一书中对自由的描绘几乎占据最大的篇幅,各类故事数不胜数,在《让王》一篇中,更有七八个弃王位而喜自由的故事。我们普通人不敢奢求庄子的境界,但可以退而求其次,不让本我被饮食全部遮盖,在樊笼之中留下一丝空间,哪怕只是望梅止渴,也会少许多内耗焦虑。

03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翻译:喜欢马的人,用别致的竹筐去接马粪,用珍贵的盛水器去接马尿。恰巧有蚊虻叮在马身上,爱马的人出其不意扑打蚊虻,马就会受惊咬断口勒、毁坏头上胸上的络辔。本意出于爱而结果适得其反,这可不谨慎吗?

这个故事原本是颜阖要去做卫灵公太子的师傅,但卫灵公太子天性刻薄,属实不好相处,颜阖请教蘧伯玉,蘧伯玉的教导他要掌握好分寸,不能太显露自己,也不能触犯对方的天性,还不能爱的太过。这个分寸不仅可以用在与人相处,更适合指导育儿。对待孩子固然不能一味苛责,但我们的现实状况大概的是爱的太过,以至于“马”过于敏感,出于善意的举动,被“马”误认为巨大的伤害,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后果。

04

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翻译:子舆和子桑做朋友。雨霏霏一连下了十天,子舆说:“子桑恐怕要饿病了吧!”于是就带着饭送给他吃。到了子桑的门前,就听到里面又像唱歌又像哭泣,听见弹着琴唱着:“父亲啊!母亲啊!天啊!地啊!”歌声微弱而诗句短促。

子舆进门去,问说:“你唱诗歌,为什么这种调子?”子桑说:“我正想着使我到这般窘困地步的原因而不得解。父母难道要我贫困吗?天是没有偏私地覆盖着,地是没有偏私的承载着,天地哪里单单会使我贫困呢?追究使我贫困的道理而得不出来,然而我到这般绝境,这是由于命吧!”

子桑的故事是整个《庄子》里最晦涩的部分,对贫穷的讨论充斥整本书,作者一直秉承着安贫乐道的态度,书里的得道之人,几乎没有富贵的。《大宗师》以“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堪称磅礴的开头,却在结尾处埋了一个这么“接地气”的故事?庄子是在哀叹自己么?子桑所说的“命”究竟为何?庄子是在讽刺世俗么?这个故事就像一面镜子,不同的读者就能品出不同的意思,又能与开头形成巧妙的互文,庄子不愧是伟大的文学家。

05

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

翻译:列子这才知道自己没有学到什么,返回家中,三年不出门。替他妻子烧饭,喂猪就像伺候人一般。对于事物无所偏私,弃浮华而复归真扑,安然静默地以其身独立于世,在烦扰的世界中持守真扑,终身如此。

在《应帝王》中,列子刚刚目睹了老师与巫师的一场斗法,知晓自己之前小看了老师。可是奇妙的是,他没有留下来更虔诚的学习,反而是返回家中,过起了隐士般的生活,三年不出门,反而得道。与儒家重视言传不同,道家重视身教,那场斗法就是老师真正的教导,列子“得意忘言”,在家长里短中领悟道,这才有之后在《逍遥游》里的御风而行。禅宗真的从道家里借了不少东西,劈柴担水,无非妙道。

06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昂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俯而不对。

翻译:子贡往南到楚国游历,回到晋国,经过汉阴的地方,看见一个老人在菜园的畦间种菜,挖水沟通到井中,抱着瓮取水来灌溉,水汨汨地流入畦中。子贡说:“这里有一种机械,一天灌溉一百区田,用力很少而见效多,先生不愿意用吗?”灌园的仰头看看他说:“用什么办法呢?”子贡说:“凿木为机械,后重前轻,提水如同抽引,快速如同沸汤涌溢,名叫桔槔。”灌园的面起怒色而哂笑着说“我听我的老师说,有技巧一类的机械必定有技巧的事,有技巧的事必定有机心。机心存于心中,便不能保全纯洁空明;不能保全纯洁空明,便心神不定;心神不定,便不能载道。我不是不知道,而是感到羞耻所以才不那样做。”子贡羞愧满面,低头不答话。

这个“机心”是我第一遍读《庄子》时最难懂的部分,隐约知道“机心”是个很正确又很高级的思想,但要用现代理性去反驳例子中的子贡,又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在《山木》篇中有“故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一句,意思是“役用别人的就有累患,被人役用的就有忧患”。“机心”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被物役用”,是不是庄子早在两千年前就预见到人的异化和工具化?抛开高深的理论,日常生活也要不存“机心”,不能迷恋捷径和弯道超车,最终一定会神生不定。就比如不管在股市有没有赚钱,股市开盘总要点开看一眼,此种行径显然距离得道越来越远。

07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方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臣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翻译: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斫车轮,放下椎凿走上前来,问桓公说:“请问,公所读的是什么书?”桓公说:“是圣人之言。”问说:“圣人在吗?”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那么你所读的,是古人的糟粕了!”桓公说:“寡人读书,轮人怎能随便议论!说得出理由还可以,说不得理由就要处死。”

轮扁说:“我用我所从事的事来观察。斫车轮,轮孔做得宽就松滑而不坚固,做得紧就滞涩而难入。不慢不快,得心应手,口里说不出来,有奥妙的技术存在其间。我不能告诉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继承我,所以七十岁了还在斫轮。古时人和他所不能传授的,都已经消失了,那么你所读的,就是古人的糟粕了!”

难以表述我当初看到这个故事的感觉,感觉被人隔着几千年打了记耳光。这几年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东西读书也学不到”;一个是“什么事情会越老越值钱”,后来发现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答案就是这个故事里包含的那个,说是人生智慧也好,说是道也罢,这个东西只能个人体会,无法表达,不能传播,我们的信息和知识已经无限膨胀,但谁敢说自己比古人更有智慧呢?

08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㱪。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翻译:颜渊问孔子说:“我曾在觞深渊过渡,摆渡的人操舟如神。我问说:操舟可以学习吗?回说:可以。会游泳的很快就学会。要是像会潜水的人,即使没有见过船也会行驶。我再问他,他不告诉我,请问这是怎么说的”

孔子说:“会游泳的很快就学会,这是因为他适于水性。像会潜水的人没有见过船就能行驶,这是因为他试深渊如同高地,视船的覆没犹如车的倒退,覆没倒退的万种景象呈现在他眼前,也不会搅扰他的内心,到哪儿他不从容呢!用瓦作赌注的便心思灵巧,用带钩作赌注的便心性怖惧,用黄金作赌注的便心智昏乱,他的技巧还是一样,而有所顾惜,便重视外物。凡是重视外物的,内心就笨拙。”

整个一篇《达生》十几个故事,几乎都是讲“物我两忘”的境界,用时髦的概念来讲,就是如何保持心流状态,心有执念,手上动作就变形,顺乎自然之理,方能内外通达。其实庄子并非世俗所认为的完全出世,修道之人不用非得是饱学之士,木匠、屠夫、画师、乐手反而更接近于道。而以上这个故事,反而多出现于股市论坛之中,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09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抓,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

翻译:吴王泛舟于长江,登上猕猴山。群猴看到他,惊慌地跑走,逃到荆棘深丛中。有一只猴子,来回跳跃,向吴王显示它的灵巧。吴王射它,它敏捷地接住箭。吴王就召左右助手上前来射,猕猴遂被射死。

这个故事显然不是“枪打出头鸟”这样的世俗学问,而是站在猕猴的立场上,去看待“生”这件事。敏捷攀援对于猕猴的生存而言,只是一项技能,会让它运动的速度快一些而已,除此之外,毫无意义。但这只猴子却以此为荣,最终因此而丧命。西方有言“虚荣是我最爱的原罪”,《庄子》告诉我们,虚荣不是原罪而是致命的毒药。

10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洎,吾心悲。”弟子问于仲尼曰:“若参者,可谓无所县其罪乎?”曰:“既已县矣。夫无所县者,可以有哀乎?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

翻译:曾参再做官时心境又不同,他说:“我父母在时做官,俸禄只有三釜而心里感到快乐;后来做官,俸禄有三千钟而不及奉养双亲,心里感到悲伤。”孔子的弟子问孔子:“像曾参这样至孝的人,可以说没有受禄网所系的过错了吧?”孔子说:“已是心有所系了。要是心无所系,会有悲伤的感觉吗?那些心无所系的人看三釜、三千钟,就如同鸟雀蚊虻飞过面前一样。”

这个故事表达的内涵,和《逍遥游》《齐物论》如出一辙,但它的巧妙之处在于,例子如此具象和普世,使我们每个人都能代入到故事里,对逍遥游的境界有切身的体悟。道家并非狠心弃家之人,相反他们的孝和爱,更出乎天然的本性,比儒家少了繁文缛节的虚伪。曾子的感慨看似孝顺,可是父母的在世与否与个人的快乐悲伤本来应该是直接关联的,为何要加进来俸禄多寡的比较?难道曾子没有当官,父母去世他就不悲伤吗?说出这样的话,就还是心有所系,被困在俸禄的樊笼之中。

只写了10个故事,不知不觉就奔着5000字去了,其实《庄子》一书,是反复用各种内容来表达同一个观念,但巧妙的地方也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太大了,同一个意思要用不同的故事去承载,才能触动更广泛的人群,我列出来的,可能只是恰好“击中”我的。我喜欢用个比喻,《庄子》是刹车,人生这条长路,总要不时停下来,看看风景伸伸懒腰,谁不想偶尔逍遥一下呢。

注:本文白话文翻译出自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商务出版社)

关于古人勤学的故事有那些(关于古人勤学的故事有什么)

古人的故事有什么寓意和象征(古人的故事有什么寓意)

古人读书的故事有什么?(古人读书的故事有什么)

古人乐事有哪些(古代的乐有什么故事)

关于古人读书的故事有什么(读书的古话有哪些故事)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1日 星期六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关于古人读书的故事有什么(古人有什么读书的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6350.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