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什么名人坚持的故事名字(有什么名人坚持的故事)

2023-03-06 17:42:01 技术常识4 新人必懂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497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不褪色的军装⑩|王传启:炊事班老兵白手起家,十六年来专注做良心饭菜,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什么名人坚持的故事1

来源:【读特】

“我是山东人,当过兵,会做面食。”这是深圳市鑫辉餐饮集团董事长王传启当初来深圳找工作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以说这句话涵盖了他身上的鲜明特质,诚信务实、能吃苦、执行力强、手艺好,也正是这些特质让他一步步书写出了人生奋斗的“传奇”故事。

近日,记者采访王传启,从部队炊事班到来深白手起家不断打拼、再到成立自己的餐饮公司、打造“明厨亮灶”等等,王传启娓娓道来。

炊事班做得一手好面食,来深打拼咬牙不放弃

王传启是山东省菏泽市郓城人,家中有6个兄弟姐妹,他是最小的孩子。1992年,王传启当兵入伍,被分配到大连干休所的炊事班,学炒菜、做面点。

在炊事班,王传启常常和班长一起和面、养猪、训练,两人关系很好。1995年,班长退伍,去到深圳发展。班长告诉他,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王传启和班长留下了联系方式,他下定决心,等到自己退役转业了也要去深圳看看。

在部队和战友们的合照。(左2为王传启)

班长退役后,王传启成了炊事班班长,原先炊事班养了6头猪,等他当了班长,便养了10头猪。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够喂养10头猪并不容易,这离不开他的勤劳付出。王传启在炊事班烧得一手好菜,面食也做得很好,部队伙食不断改善。

1996年,王传启退役。他和一个战友一同来到深圳,想在这片改革热土上谋一条生路。“那个时候的深圳火车站,人比较多也比较乱,到处都是介绍工作的。”王传启说,当时有个人开价要介绍费两人1600元,王传启和战友两人就凑到了1000元,把所有的积蓄都给了介绍人。到手一张字条,算是介绍信,称工作地点在赤湾,自行去赤湾见工。

他和战友并不了解赤湾是什么地方,只有边走边问,肚子饿得不行就捡路边的西瓜皮和饭盒吃。“当兵的不能饿死,我们一定要坚持。”走了四天才到了赤湾,到了后发现介绍人所说的地方是一家长春面馆,老板说,“我这边不需要人了。”得知应该是受骗了,王传启和战友又一路走回到深圳火车站,找到了介绍人,一番争执下,要回了500元。战友拿着300元回家了。王传启拿着200元住在火车站,“我一定要坚持下来,既然来到深圳,我就不想走了。”

有天,王传启见到香格里拉酒店门口在招工,女孩子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在应聘,他跟酒店的楼面部长说,“我是山东人,在大连当了4年兵,你给我份工作,我不要工资,只要有口饭吃就行。”楼面部长告诉王传启,楼面部不需要男孩子。于是,这位部长掏出10块钱递给王传启,让他去买点东西填肚子。王传启感激地说,“我一辈子不会忘记你,你放心,我一定可以找到工作。”

“小笼包”生意蒸蒸日上,摆摊卖爆米花喜结良缘

之后,王传启就在从火车站一边走到华强北,继续寻一份工作。他在纸板上面写着,“我是山东人,当过兵,会炒菜,会做饭。”有个餐厅老板看中了王传启,说没有底薪,但是能给些提成。王传启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在餐厅门口开设了一个卖北方馒头、小笼包的摊位,他娴熟地用上了在部队学到的手艺。

于是,王传启每天从早晨4点忙到晚上10点,因不少深圳工程兵都是北方人,怀念这口家乡的味道。他的生意很好,还因此得到一个外号——“小笼包”。第一个月,王传启拿到了1000块钱工资,马上去买一套西装,剪了头发扎个领带,抱着花去感谢那个给他10块钱的楼面部长。

无独有偶,面点王创始人张和平常常到他这里买包子,“小伙子,我看你手艺很好,我开了家面点王,你要不要来我这里上班?”就这样,到了面点王,王传启研建配餐中心,开发新品种,他开发的南瓜饼和胡萝卜饼,酱骨架等广受欢迎、销量很大。

王传启的勤快被人看在眼里,有一个机会来到了他的面前——深圳水务集团大冲水厂的食堂,需要一个做早餐的师傅,给编制、给房子。开出的条件在当时颇有吸引力,王传启在考虑之下便来到了深圳水务集团大冲水厂食堂,“一看9个人做50人的饭菜,太轻松了,于是我就抽空学炒菜技师,参加各种考试。”

有一回在家乐福逛街,他看到一个大爷在卖爆米花,生意很好,王传启上前给了大爷200块钱,向大爷学习这门手艺。就这样,王传启开启了摆地摊的副业,下班后便在科技园附近卖爆米花。他认为,“面子不值钱,摆地摊也是自己的一份事业。”某天有个女孩过来找王传启买爆米花,两人一聊发现是老乡,而且女孩的父亲和哥哥也都当过兵。一拍即合,不久后这个女孩就成了王传启的妻子。

开创性提出“明厨亮灶”,十六年来坚持做良心饭菜

2005年,水务集团改革,把后勤市场化。王传启一直有个当老板的梦想,他壮胆提出:“能不能把食堂承包给我?”就此,他们夫妻两人埋头苦干,做到品种又多,顾客满意度又高,价格也便宜,生意很好。很快,笔架山水厂、东湖水厂等几个水厂的饭堂都交给他承包了。2006年,王传启注册成立了“深圳市鑫辉餐饮服务管理有限公司”。

向记者介绍鑫辉餐饮的经营概况。

2011年,TCL国际E城招园区餐厅供应商,鑫辉参与其中。当时公司的实力不如其他家竞争的企业,但王传启并没有放弃,表明自己的诚意。园区领导看中了王传启的军人身份,认为他诚信务实,富有执行力,因此给了他一个机会。

王传启没有辜负对方的期待,把餐厅搞得有模有样,饭菜美味价格实惠,吸引了很多顾客。而后,王传启在特发信息港拿下一栋楼,做了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中央厨房,中央厨房一批次能生产15000份饭菜,一中午可以生产三次,即4万多份。随后他在科技园承包了许多食堂,为科技园的白领们提供便宜好吃的饭菜,解决了吃饭难的问题。

所获部分荣誉。

为了打消顾客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王传启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把厨房公开在消费者眼前,是不是可以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敢想敢干,他在厨房安装视频监控,在每个门店显著位置安装显示器,把厨房内部运作、废旧油处理等原原本本“直播”出来。2012年,鑫辉首创明厨亮灶,开启了“明厨亮灶”先河。

王传启兢兢业业经营16年,始终秉持着诚信务实的作风。“当兵的人有责任心,要做就做良心饭菜。”当前,鑫辉集团拥有员工3000余人,始终坚持“透明厨房 良心饭菜”的管理理念。这些年来,王传启在帮助退伍军人就业、保障避难点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就餐等方面尽己所能。不久前,王传启荣获了“深圳最美拥军人物”称号。

来深打拼二十多年,风雨兼程不忘初心。王传启说,“做餐饮是一份良心事业,没有部队的锻炼就没有今天的我,部队教会我诚信、务实、开拓。未来,我将坚持做良心饭菜,做老百姓吃得起的饭菜!”

(原标题《不褪色的军装⑩|王传启:炊事班老兵白手起家,十六年来专注做良心饭菜》)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吉莹 罗立兰 通讯员 张明 郑安安 文/图)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有什么名人坚持的故事2

小故事:蜜蜂和苍蝇选择的不同

六只蜜蜂和同样数目的苍蝇被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瓶子平放,瓶底朝着窗户。

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

蜜蜂

大道理:重复昨天的行为,只能得到昨天的结果,选择旧的行为,只能收获旧的果实。要想取得和原来不一样的结果,就要完全打破原来的行为模式,选择不一样的行为。

重复行为

有什么名人坚持的故事3

张富清曾说:

“和他们的牺牲相比,

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作者:张丹丹

编辑:陈佳莉

据媒体报道,“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老英雄张富清昨夜在武汉因病去世,享年98岁。

张富清的名字直到3年前才进入人们视线。

2019年9月17日,张富清正式获颁“共和国勋章”。在8位同获此奖的老前辈当中,彼时95岁的张富清年事最高,却可能是最不为人所熟知的一位。

没有人像张富清那样,在战场上不惧生死立下军功,在和平年代绝口不提功勋章,只是埋头工作。

如果不是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他尘封63年的赫赫战功可能会一直隐瞒下去。

2019年的夏天,在湖北省来凤县的宿舍楼里,《环球人物》记者见到张富清老人时,是他在北京参加完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回来两天后。在北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握着他的手祝福:“你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保重身体,健康长寿。”

张富清端坐在我们面前,先说起战友,突然没有声音了,嘴角颤动,眼泪一颗颗往下掉。午后炎热,蝉声阵阵,小屋里静得出奇。过了好一会儿,老英雄才平复情绪,说:“和他们的牺牲相比,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硝烟弥漫 九死一生

当时间回到1948年11月西北野战军猛攻蒲城永丰镇那一天,人人都会感叹攻城之艰难。

张富清还记得,部队从下午四五点开始发起进攻,但久攻不下,死伤无数。永丰战役,关系到能否彻底打败胡宗南的战术,关系到能否解放大西北,进而支持淮海战役。

战事胶着,必须要上突击队!

24岁的张富清虽然参加解放军只有半年多,却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突击队员了。当年6月,他在壶提山战役中带突击队炸毁一座敌人碉堡;7月,在东马村,他带突击队扫清外围,占领碉堡。人人都知道,这个小伙子专挑最危险、最艰巨的战斗任务。

71年后,当他在悠长的午后回忆起年轻时的心境,只记得一个信念:“我想入党,想向党靠拢,所以每次战斗前都报名参加突击队。”

永丰城前,炸碉堡的突击任务就这样交到了他手上。

·张富清年轻时的照片。新华社发

入夜,张富清带着两名战士向永丰城摸去。

三人各背四五十斤重的战备到了城墙下,“必须往上爬,手指头全是血,抠着城墙爬出来的,也不觉得痛,只知道要爬上去才能完成任务。”71年光阴没有抹去张富清的记忆,他还能想起那一夜的点点滴滴。

“爬上城墙后,我四处观察了下,然后就跳进城了。”这一句话如今听来轻松,那时却是炮火连连的战场环境。

张富清的右耳在战场上炸聋了,牙齿也因为炮弹落在身边而全部震掉。但当时,他顾不上这些,第一个跳进城。当他猫起身来想寻找战友时,却被敌军发现,几把刺刀唰地围了上来。张富清下意识地端起枪扫射,趁乱打死七八个敌人,突出了重围。

“我赶紧往前跑,其实也是爬,趴得很低,爬到了碉堡跟前。”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张富清匍匐在地,试图挖开土层埋炸药。哪知碉堡前的土层相当夯实,一双手根本挖不动。他急中生智,解下刺刀刨出一个坑,然后把8枚手榴弹捆在一起,拔掉火线,码在坑里,压上炸药包,再把土层堆上增加重量。做完这些,张富清才赶紧跑开,只听见轰地一声,碉堡炸飞了。

“第一个碉堡炸开后给了我很大信心,我沿着城墙跑,跑到第二个碉堡前,用一样的方法把这个也炸了。”来不及喘口气,张富清就遭遇到了敌人。几个回合下来,他的子弹打光了。“我就用敌人的枪打。”每一分钟,都是生死存亡的考验。

张富清坚持下来了,等到部队攻进城找到他,已经天亮。

“到这个时候我才觉得筋疲力尽,爬都爬不动了。”瘫倒在地时,张富清才发现自己浑身是血,头顶剧痛。他想起来,跳下城墙突围时,他像是被人猛击了头顶。这时一摸脑袋,他才知道子弹擦过,头皮被削掉一大块,流到脸上的血都已经干了。

死神擦肩而过!

·张富清珍藏了几十年、补了又补的搪瓷缸。新华社发

“和牺牲的战友相比,

我已经很幸运了”

在硝烟弥漫的战斗岁月中,张富清跟着部队从陕西一路打到新疆,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彭德怀同志曾经拉着我的手说‘你是个好同志’,王震同志亲自给我戴过军功章……”张富清从来没有向家人提及这些荣耀的瞬间,他的《报功书》,他的“人民功臣”奖章,他的立功登记表,都收进了一个破旧的暗红色皮箱。

大儿子张建国带《环球人物》记者去找这个箱子时,先小心地问过父亲能不能看。“这是他的宝贝,我们从小就不让碰,也不知道箱子里到底有些什么,还是你们媒体报道了我才知道箱子里有军功章。”张建国一边拿箱子一边问母亲孙玉兰:“妈,钥匙在哪?”

箱子打开,泛黄的《报功书》上满是岁月的褶皱,但“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特等功”“实为贵府之光、我军之荣”等字迹依然清晰如昨。

张富清不说话,眼里闪着光。

过去的60多年,他选择深藏功与名,只做“自己该做的事”,以至于儿子都不知道他是战斗英雄。

·张富清把战争年代获得的奖章一直收藏在破旧的皮箱中。 侯欣颖/摄

1955年,当国家需要军人学习新技能服务地方建设时,张富清收起军功章,含泪告别军营,申请了去最艰苦的地方。

他从来不知道湖北来凤在哪里,不知道来凤的山有多高、路有多远,只听说这里很穷,他就来了。

妻子孙玉兰还记得,因为路途太远、工作太忙,整个50年代,他们只回过一次老家,“路上要走四五天”。从地图上看,这里是湖北的“牛角尖”,与四川、湖南交界,是土家族的聚居地。

张富清就带着妻子在这人生地不熟的“牛角尖”上扎下根来。

他没想过条件好不好的问题,只是想着“建设需要”,就这么一直干下来了。

从粮油所到三胡区,再到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张富清经历过一些跨度很大的岗位。老同事董香彩至今都佩服他用不完的精力和始终投入的工作状态,评价道:“他的奉献精神,没有人能做到。”可是张富清认为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

他说这话时泪流满面,反复告诉我:“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已经很幸运了。我还活着,还能有什么要求?”

张富清带着这样的心情默默奉献了60多年。

每一次面临人生选择时,他都选择牺牲自己的利益,照顾他人的利益,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

1975年夏天,大儿子张建国高中毕业,恩施县城有国企招工,张建国符合要求。可是,张富清二话没说给儿子打包了行李,要他去条件最艰苦的杂货溪林场当伐木工,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

董香彩那时住在张富清家楼上,他回忆起张建国第一次从林场回家的情景:“衣服都被树木划破了,回来话都说不出,光顾着吃饭,是饿的啊。”

上世纪70年代,机构精简,张富清主动把妻子从供销社的岗位上精简下来。

孙玉兰不服气:“我又没有犯错误,你哪么要精简我嘛?”张富清只是好言劝解:“你不下来,我就不好做别人的工作了。”

那时候,他们一家六口人,餐餐喝粥。孙玉兰只好去缝纫厂帮工,补贴点家用,给孩子们做新衣服得以年为单位做计划。

来凤县的干部悄悄告诉记者:“孙奶奶没有职工身份了,也就没有退休金,加上她身体不好,看病吃药都报销不了,家里负担很重。”现在,孙玉兰心脏搭有6个支架。

· 张富清和老伴在家吃晚饭。新华社发

只有“新的战斗任务”

能说服他

从2018年12月退役军人信息搜集工作中发现张富清的英雄事迹到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他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但当《环球人物》记者来到张富清家里时,仍然有感动直击心底。

军功章的故事,张富清藏了近70年,他从不以英雄自居。

董香彩还记得40多年前和张富清在卯洞公社工作时,二人时常一起去山里的联系点。

来凤的夏天闷热潮湿,太阳照着更是暑气难当,张富清却每天戴着帽子。董香彩好奇过:“夏天带帽子干什么?不热吗?”张富清笑一笑:“还是戴着好,不然一吹风就头疼。”他没说原因,这是永丰城一役中子弹擦过头顶留下的后遗症。

战场上留下的伤,满身都是,但除了孙玉兰没人知道。

就连张建国也说不出那些伤:“只知道父亲是当过兵打过仗受过伤的,但他没告诉过我们有哪些伤。”孙玉兰也一句话带过:“头上身上都有伤,耳朵也是,他不让说。”

只有向家人、同事反复打听才知道,张富清年轻时就没了牙齿、右耳听力受损、一到变天就头疼得厉害、腋下和腿上都有枪伤及刀伤。

·张富清在家看书学习。新华社发

60多年来,张富清把这些战伤连同军功章一起藏在心底。如今,他却要向蜂拥而至的媒体一次次讲述,因为这是“新的战斗任务”。

2018年年底,当媒体记者第一次找到张富清时,他一口拒绝了采访要求。在他心里,战斗经历和工作经历“只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革命军人该做的事情”。

面对媒体的一再要求,二儿子张健全只好去“哄”老人:“这是组织上来人了解情况,是公事公办。”

张富清的故事这才首次被湖北当地的媒体报道出来。

在报纸上看到自己名字的张富清一下怒了,问儿子:“不说是省里来人吗?咋还见报了!”最后,还是媒体人支了招:告诉老爷子,你今天把自己的事迹讲出来,让媒体宣传出去,就是和平年代给党和人民做的新贡献。

这个理由劝服了张富清,从此后,他把接受媒体采访当作完成新的战斗任务,无论多累,也没有半个不字了。

大音希声,唯有最坚定的信仰、最质朴的情怀才能书写张富清的名字。他如此稀有,如此珍贵,用行动捧出了一颗赤子之心。

英雄,一路走好!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 睿

寿宁的名人有什么故事和传说(寿宁的名人有什么故事)

永安的名人有什么故事和传说(永安的名人有什么故事)

哪些名人励志故事(有什么名人励志的故事)

有什么关于名人的故事(有哪些关于名人的故事)

中外名人的故事有哪些(有什么中外名人的故事)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6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什么名人坚持的故事名字(有什么名人坚持的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3504.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