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西周成功的故事有哪些人物(西周成功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03 13:18:01 技术常识4 终身受用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0367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6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鼎盛千秋——西周大盂鼎、大克鼎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常州武进检察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西周成功的故事有哪些1

晚清陕西出土的大盂鼎(左图)和大克鼎(右图为其全形拓)是西周时代的青铜重器,两鼎均有长篇铭文,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资料图片)

大盂鼎、大克鼎与现藏台湾的毛公鼎并称“晚清海内青铜器三宝”。目前,上海博物馆将其馆藏的大克鼎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大盂鼎合璧展出,这是两鼎时隔十四年之后再度聚首上海。大克鼎、大盂鼎不仅独具历史与艺术价值,其背后的故事更彰显了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守护之心。

鼎今天还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辉煌的青铜时代,相当于夏、商、周三代,这一时代产生了工艺高超、种类繁多的青铜器,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诚如考古学家张光直所言,“中国青铜时代的最大特征,在于青铜的使用是与祭祀和战争分离不开的”,而祭祀与战争正是当时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两件事。

今天当我们参观各地博物馆时,不仅能见到许多青铜器,而且常常为青铜器的名称与功能而难住,它叫什么,它有什么用,今人距离青铜时代已有几千年,提出这些问题实属正常。青铜时代留给今人的遗产,最大的一笔来自青铜鼎。鼎也许是今人最熟悉的青铜器,不仅因为它较之其他青铜器更经常出现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也因为有关鼎的成语、典故仍为我们使用。

鼎是一种饪食器,后来发展为礼器,一般分为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大克鼎、大盂鼎都是三足圆鼎,而目前我国已知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则是四足方鼎,足有832.84千克重。青铜鼎上常有精美的纹饰,一些青铜鼎上还有铭文,记载制作此器的由来,表达希望子子孙孙永存此器的愿望。

我们常用“一言九鼎”形容一个人说话有分量,倘若知道“九鼎”的内涵,便知这“一言”的分量有多重了。在西周的礼法制度下,不同社会阶层在着装、出行、器物的使用上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具体到鼎的使用上,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九鼎是最高的规格,没有比九鼎更高的礼遇了。

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可以追溯到夏禹。那时天下划为九州,传说夏禹用九州贡献的青铜铸成九鼎,将各地奇怪之物刻在鼎上,其用意是“使民知神奸”。百姓进入川泽山林采集生活物资时,因为已从九鼎上知道那些可能危害自己生命的奇怪之物的模样,就能很好地予以规避。细究禹铸九鼎的含义,一方面九鼎代表了夏朝对九州的控制,另一方面九鼎是国家与百姓沟通的方式,国家出于对百姓的爱护,善意提醒哪里存在危险。

九鼎在夏商周三代间的传承,使其具有了证明权力正当性的功能。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想必读者不陌生,但我们只记住了楚庄王的威风凛凛,却忘了王孙满的一番话揭示了九鼎深刻的内涵。楚庄王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答道:“在德不在鼎”。以前夏桀昏庸,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这便是“革故鼎新”,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创造新事物。王孙满认为“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九鼎属于有德者,有德者能顺应天命,能以民为重,使上下协和,使邦国巩固。

铸造于西周治世,见证青铜时代的辉煌

大克鼎、大盂鼎都是西周时代的青铜重器,这里的“重”当然不仅指重量,也指其在礼仪上的重要地位、在历史上的重要价值。两鼎原本都收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盂鼎应征北上,此后安家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两鼎京申相望,镇护南北,仅有屈指可数的几次相聚,今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两鼎再度相聚,目前在上海展出,之后还将在北京展出。

两鼎中铸造时间更早的是大盂鼎,铸造于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康王在位时。周康王与父亲周成王共同开创了“成康之治”,司马迁在《史记》中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大盂鼎是目前所见西周最大的青铜器之一,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

大盂鼎是圆鼎,口沿下装饰有一圈饕餮纹带,粗壮的三足上部装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两周凸弦纹,是西周早期大型青铜器的经典式样。使这件青铜器具有非凡价值的是鼎腹内壁铸刻的291字长篇铭文,记载了周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1003年)册命贵族盂的史实。铭文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周康王向盂总结周文王、周武王立国的经验以及商朝灭亡的教训,特别提到商朝大小官员无不沉湎于饮酒,致使政事败坏,人民失望,告诫盂应敬畏天命,效法祖先南公,忠心辅佐王室,认真处理政事。第二部分是周康王册命、赏赐盂的具体内容,盂感谢周康王的赏赐,并铸鼎以祭祀祖先南公。这篇铭文不仅是研究西周封建制度的重要资料,而且字迹端庄典雅,历来为书法家推崇。

大克鼎铸造于公元前10世纪末周孝王在位时,他在位时最大的功绩是对西戎作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戎对周的攻势。大克鼎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千克,其纹饰较大盂鼎更加丰富且更具动感,口沿下仍装饰一圈变形兽面纹,每组变形兽面纹之间装饰扉棱,腹部装饰一圈宽大的波曲纹,三足上部装饰浮雕式兽面纹,兽面鼻梁装饰扉棱。

大克鼎腹内壁铸刻一篇290字的铭文,由这篇铭文可知作此器者是一个叫克的贵族,他的身份是周孝王的一位“膳夫”,即管理周王饮食的官员,但克的职责不止于此。大克鼎铭文可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克对祖先师华父的称颂,师华父辅佐王室有功,施惠政于民,周王感念其功劳,命克负责上传下达王的命令。第二部分详细记载了周王册命克的仪式以及赏赐的内容,克感谢周王的赏赐,铸鼎以祭祀祖先师华父,希望此器“克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子子孙孙永宝用”,这是青铜铭文经典的结句,包含着对永远延续家族荣耀的期待。但永恒从来难以实现,家族的升沉起伏才是常态,盂和克都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只有大盂鼎、大克鼎历尽劫波后存续了下来。

将鼎埋在地下躲过了日本人的搜查

我们今天能在博物馆中一睹大盂鼎、大克鼎的风姿,要感谢潘达于女士的守护与捐赠。两鼎在风雨飘摇的晚清出土于陕西,有太多同时代出土的中国文物,或毁于战火,化为灰烬,或被偷走劫走,永远离开了故土。大盂鼎、大克鼎能够完好留存在国内,实非易事。

一般认为,大盂鼎于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礼村,大克鼎于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任村。岐山、扶风是周文化的发源地,历史上出土了许多青铜器,有“青铜器之乡”的美称。大克鼎出土后,便为当时著名金石收藏家、工部尚书潘祖荫所得。大盂鼎的流传过程比较复杂,它最初为岐山豪绅宋金鉴所有,之后被岐山县令周庚盛夺去,他又将大盂鼎出售给北京琉璃厂的古董商,恰好宋金鉴来北京参加科举考试,发现自己的心爱之物出现在市场上,他花了三千两白银赎回。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宋家家道中落,大盂鼎转手给了陕甘总督左宗棠幕僚袁保恒,不久他就把大盂鼎转送给了左宗棠。咸丰九年(1859年),左宗棠遭官场流言中伤,幸得潘祖荫搭救,左宗棠为感谢潘祖荫,将大盂鼎赠送给了他。

至此,大盂鼎和大克鼎都归潘祖荫拥有,潘祖荫对此颇为得意,表示“天下三宝得其二”。潘祖荫死后,其弟将两鼎运回老家苏州收藏,并且定下了“谨守护持,绝不示人”的规矩,奈何两鼎名气太大,仍不断遭人觊觎。担任过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的晚清重臣端方以收藏金石为乐,他想了许多办法要从潘家获得两鼎,均以失败告终。如果两鼎归端方所有,我们难以预料两鼎是否还将留在中国。1911年,端方在四川保路运动中被起义新军杀死,他的后人因为生计无着,将端方的一批青铜器卖给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此后,面对美国人高价收购的利诱,国民党要员借鼎展出的要求,潘家均予以拒绝。

1937年,日军占领苏州,日本人早已知道潘家收藏着大盂鼎和大克鼎,日军屡次破门而入搜查,均未找到。这时操持潘家的是一位叫潘达于的女子,她原姓丁,嫁给潘祖荫之孙后改夫家姓,丈夫不久病故,护持潘家文物的重任就落在了这个弱女子的身上。在苏州沦陷前,潘达于已预感到文物不再安全了,于是在家中挖了一个大坑,将大盂鼎、大克鼎和其他一些文物埋入其中。两鼎就这样躲过了日本人的搜查。

1951年,得知上海博物馆正在筹办中,已定居上海的潘达于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将大盂鼎、大克鼎捐赠给上海博物馆,让所有人都能在博物馆中看到这两件珍宝。文化部接受了潘达于的捐赠,面对国家两千万元(旧币)的奖励,潘达于全数捐赠,用以支持抗美援朝。潘达于此后在1956年、1963年、1979年向上海博物馆捐赠珍贵文物资料近五百件。

大盂鼎、大克鼎,既见证了青铜时代的辉煌,又照见了近代中国的苦难。伟大的文明因为有一代又一代人接力不断的守护而能赓续,伟大的文明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砺淬炼中而升华更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西周成功的故事有哪些2

三监之乱

周武王姬发率联军攻进朝歌,商纣王见大势已去,逃上鹿台自焚而死,商朝从此灭亡。纣王是死了,可是纣王的儿子武庚还活着,商王朝的不少贵族还活着,这些人该如何处理?有人建议杀掉得了,毕竟是纣王的党羽,留着终究是个隐患,也有人建议不应杀掉这些人,应该特赦他们,以此笼络人心,彰显武王的仁义,再说商朝刚刚灭亡,新的政权也尚未稳固,这时候如果大开杀戒,必定不得人心。

武王思来想去,觉得后者说的更有道理,为了稳定大局,他决定采取一个怀柔措施,他没有杀死纣王的儿子武庚,而是封他为殷侯,让他继续管理朝歌的政务。

但武王也担心武庚不是真心归顺大周,还存有异心,于是派自己的三个亲兄弟姬鲜、姬度和姬处在朝歌周围建立了封国以监视武庚,因为这三个人的封地分别在管地、蔡地和霍地,后面武王的儿子成王继位之后,就称这几个人为管叔、蔡叔和霍叔。

武王的怀柔政策表面上稳定了政局,但实际上商王朝残余的贵族势力还在蠢蠢欲动,准备伺机反扑,恢复商朝。更重要的是,几百年的商朝统治留在百姓的观念中,总觉得它才是正统。

恰逢这个时候,当年曾半道阻拦武王伐纣的两个迂老头伯夷和叔齐,饿死了在了首阳山上,这两个人认为周是诸侯,商的天子,武王伐纣有违天命,并且还发了个毒誓,如果武王坚持伐纣灭商,那他们宁愿饿死也不吃周朝的粮食。

没想到一语成谶 ,这两个老头真的给自己饿死了。死了就死了呗,但是也不知道哪个缺心眼的,还专门给他们写了首《采薇》的诗,歌颂他们的美德,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这说明百姓人心还不完全归顺周朝。如果商朝贵族们利用和蛊惑民心,那刚刚建立的政权就岌岌可危了呀!

为了巩固政权,武王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找来最亲近的大臣周公旦、太公望和召公奭商量对策。这里的周公旦和召公奭和上面提到的管叔、蔡叔和霍叔一样,都是武王的同辈兄弟,太公望就是姜子牙。

言归正传,武王找他们商量对策,太公望主张向各地派驻军队,毕竟每个地方都有商朝残余势力,军队可以震慑他们;召公奭主张施仁政,毕竟刚刚建国需要笼络人心。

但这两个提议都让武王否决了,派军队确实可以震慑商朝残余势力,但现在民心不稳,武力只会激化矛盾,让商朝残余势力有机可乘;施仁政?算了吧!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同理,你也感化不了一个装作臣服于你的异类。

最后周公旦提议把在朝歌设立监国的模式推广开来,让武王分封周王室的亲属和可靠的大臣到各地区建立诸侯国,一来这些人武王信得过,二来也可以帮武王监视各地方商朝余党的动静,有利于稳定政局。武王采纳了周公的建议,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这种分封延续到成王的时候已经有70多个诸侯国了。武王跟这些诸侯约定,诸侯的地盘可以自主管理,但他们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号令,按时向天子纳贡。

武王继位仅过了两年就病死了。死之前把王位传给了儿子姬诵,这就是周成王,但姬诵当时只有13岁,自己都还是个小孩子管不了国家大事,武王就委托弟弟周公旦辅政。

武王:老弟呀!你是我所有弟弟里面最有才干的,我儿子姬诵就拜托给你了!

周公旦:兄长请放心,为了大周我会尽心尽力辅佐侄儿的。

再说周公挑起这个辅助成王的重担,但他觉得现在大周人心还不稳,百废待兴,如何进行朝政改革,协调好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确保社会长治久安就成了重中之重的问题。

思路有了,但是该怎么实施呢?周公旦决定广开言路,先做下问卷调查,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为了这个事情,周公旦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据说他在吃饭时有人有要事禀报,他就立刻吐出来与之攀谈,周公吐哺成语的就是这么来的。

问卷调查做完了,下面要宣布具体措施了,周公施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要紧的有三条:

1、废除了商王朝遗传下来的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度,改由嫡长子继承。

周公看到商王朝由盛转衰的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王位继承制度不明确,商朝的传位制度是先兄弟后儿子,但是何为先后,且多个兄弟时到底应该传给谁并不明朗。所以贵族们经常围绕王位继承吵来吵去,甚至大动干戈。现在位子直接传给嫡长子,你们这些叔叔伯伯和小弟弟就甭想这个位子了,给你们封块地,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2、将王室贵族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个等级,并对他们的祭祀、婚丧、会盟、宴饮等均作了相关规定,这些规定称之为“周礼”,周礼明确王室贵族的行为规范,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

3、针对下面不安定的屁民,周公则制定了3000多条很多严苛的刑罚,这些刑罚大到杀人放火,小到偷鸡摸狗,均有所涉及。这些刑罚仅仅是针对底层平民,不适用王公贵族,我们现在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就是这么来的。

周公的改革措施得到了周天子这边的支持,但是也遭到了不少王室贵族的反对。首先是他的哥哥管叔就对他很不满。因为管叔是文王的三儿子,武王是老二,周公是老四,如果按过去的继承法,本可由他继承王位,而周公颁布的新继承法则完全破灭了他的希望。

再说武王不让他这个老三,而是委托给了老四当辅政大臣,他心中不服;再加上周公事无巨细,几乎将什么权都握在自己手里,管叔心里一合计,认为周公旦一定是欺成王年幼,想将来取而代之。

于是,管叔便联络了两个小兄弟蔡叔和霍叔,一面在朝中散布周公独揽大权,马上要发动政变夺取王位的谣言,一面又和武庚勾结起来,怂恿他起兵反叛,想以此逼周公下台。

三人成虎,谣言的传来传去,搞得太公望、召公奭和年幼的成王都有点相信了。周公也是心累,自己为这大周兢兢业业,劳心劳累,还落得个谋权篡位的“下场”。一狠心“辞职”不干,回到自己封地去了。

结果周公旦前脚刚走,商纣王儿子武庚,就联合东夷准备起兵反叛。成王看到武庚反叛,心里非常着急,忙问他的三个叔叔,管叔、蔡叔和霍叔怎么回事,毕竟这三个叔是自己老爹派去监视武庚的,他们应该知道些情况。

本来周公旦改了王位继承制就让他们心中十分不满,现在又被自己的小侄儿这么一问,气不打一处来,异口同声答道,“我不知道呀!”

这就好比监狱发生了暴乱,狱警说我啥也不知道,不要问我。这怎么可能呢?发生这种事,要么是狱警玩忽职守,要么这本来就是狱警一手策划的!

为了应付眼前的危险局面,成王忙把周公请了回来,“叔叔我错了!我不该怀疑你的,快帮我想想办法对付武庚吧!”周公一看,这孩子认错态度还算诚恳,就原谅了他。

再说周公辞职期间也不是啥也没干,而是暗中观察武庚和管叔他们几个的动向,并掌握了不少他们互相勾结的证据。带着这些证据,周公马上起兵征伐武庚,最终凭借兵力优势,将武庚杀了,又将勾结武庚的管叔处死,蔡叔流放,霍叔贬为庶民。这件事历史上称为“三监之乱”。

跌落神坛

平定了三监之乱,再也没有人给自己穿小鞋,周公终于能安心辅佐成王,为了告诫成王戒骄戒躁,勤勉朝政,周公还写了篇《无逸》的文章给他。周公的勉励成王记在了心里,表现在了行动上,在成王的统治下,西周王朝开始强盛起来。

成王死后,由他儿子姬钊即位,这就是周康王。康王从小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长大,又有召公等人不停给他讲父辈艰苦创业的故事,因此也格外珍惜在位的日子,将朝中大小事务都治理的井井有条,他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经济繁荣,犯罪率极低,西周王朝的强盛达到了顶点,成王和康王统治的这段时间历史上被称为“成康之治”。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贤明的君主总是会有那么一两个傻帽儿子,当这些傻帽当上国君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悲剧就开始了。

康王之后,继位的是他的傻帽儿子姬瑕,这也就是周昭王,周昭王继位之后,完全忘却了先王遗训,他沉湎酒色,尤其喜欢观赏珍禽异兽,哪里稀奇古怪的动物,总是想办法弄到宫里来。

周昭王:谁也别拦我,我的梦想是开一家动物园!

昭王知道分封的诸侯楚国出产一种名贵的白雉鸟,就让楚国每年进贡。随着连年进贡,白雉鸟遭到捕杀滥杀,后边都快灭绝了,但昭王还是要楚国继续进贡。

楚国诸侯:现在白雉鸟已经很难捉到了,用雉鸟(野鸡)行不行?反正都是鸟,叫声也差不多,就颜色有点区别……

昭王:这也叫差不多,你当我傻啊!一种是拿来观赏的,一种是拿来吃的,能一样吗?速速进贡过来,否则我就起兵打你!

楚国诸侯:可楚国实在是没有白雉鸟了呀!都在您宫中了,要不您把它们放了,我们再捉回来?

昭王:混账东西!天下之大居然捉不到几只鸟,再不捉来,我真的就起兵了!

楚国诸侯:……

为了彰显天子的权威,治治不听话的楚国,昭王真的起兵了。昭王头脑简单,认定的事情,任何人都改变不了,所以大臣怎么劝谏都没用。

去攻打楚军也就算了,结果昭王的军队,像鬼子进村一样,所过之处百姓必定遭殃,不仅家里的口粮被拿去充公粮,男的还被掳去拉粮草,女的则被掳去洗衣做饭。

你去打楚国关百姓什么事?可你这么整,百姓可就恨透你了。

再说楚王知道昭王要来攻打自己,就提前做了准备,让百姓都到深山老林里面躲了起来。昭王扑了个空,心里非常窝火,想打架对方却躲起来不跟你打,你又没法在这地方久留,怎么办呢?折腾了一段时间后,昭王无奈只能下令班师回朝。

那些被祸害的百姓听说昭王要回去,知道昭王军队回去必定要渡过汉江,就想出了一个“妙计”整他们,百姓们先将船做好,又把船底部劈开用粘合剂粘合起来,这种船咋看之下跟正常的没什么区别,但是载的人多了粘合剂支撑不住就沉了。昭王来到河边,看到几条大船,附近却空无一人,他也不起疑,直接下令军队上船渡江。结果船刚到江心就沉了,昭王是旱鸭子一个不会游泳,结果就这么给溺死了!

堂堂一国之君居然为了一只鸟下令攻打别国,结果不仅没成功,还把自己给搞死了。这怎么听都非常魔幻,而且说出去简直是丢大周的脸。经过朝中大臣商议,对外公布的是昭王暴病而亡。

大周因为昭王的胡作非为,开始步入衰落。

昭王死后,儿子姬满继位,这就是周穆王。周穆王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而他施展雄才大略的手段就是不停的征讨,谁不进贡,打!看谁不爽,打!除了喜欢打架,周穆王还喜欢到处游历。

这是一个被王位耽误的军事家和旅行家。

常年的征伐让大周的疆域扩张了不少,但由于天子常年不在朝堂,能治理好国家才见鬼了。

虽说征伐没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但是长期奔波作战却能锻炼身体啊!所以穆王在位55年,活了100多岁,也是夏朝以来活的最久的皇帝了。种瓜得豆这样的结果怕是周穆王自己也没想到。

穆王以后,西周王朝又经历了几个王,首先是周共王。他继位时,由于穆王远游,耗费了大量财富,国家财政十分空虚,经济上渐渐难以维持。

没钱怎么办呢?周共王也曾尝试进行改革,如他将土地私有化,靠“卖地”过起了日子,他将土地大量分封给诸侯和奴隶主,鼓励他们创造财富;另外,为了开源节流,又着手裁剪军队。

这个方法看似非常成功,一方面节省了大量的军费支出,另一方面又调动了土地主的积极性,但是这个政策就像大力丸一样,药效猛见效快,但是副作用也非常明显。

由于分封大量土地给了诸侯和奴隶主,共王能自己支配的地域越来越小,天子的权威也日渐消失,这为后来春秋和战国群雄争霸埋下了隐患。另外,由于裁剪军队,大周的武装力量十分薄弱,西戎认为有机可乘,便反叛西周,组织军队向西周领地发起进攻。

西周军兵微将少,无力阻击敌人,被西戎军连续攻占十几座城池,直逼镐京。后面共王紧急调集各诸侯国军队联合出击,才把西戎军击败。小小西戎就让大周如此伤筋动骨,可见大周的国运已经衰落成什么样!

共王之后,其次是周懿王,这个吊毛生性懦弱,迷信鬼神,没有丝毫建树。据史料记载,当时发生了日全食,这个屌毛高喊,天狗食日啦!大凶,不吉利啊!整天疑神疑鬼,絮絮叨叨,还嚷嚷着要迁都,大臣们不同意啊,结果没几年就挂了。

然后是周孝王和周夷王,这两人本来是叔侄关系,周孝王(姬辟方)是叔叔,周夷王(姬燮)是侄子。周懿王死后本来应该由他儿子姬燮继承王位,但叔叔姬辟方觉得侄儿像他爹,太过懦弱,就设计夺取了王位,这就是周孝王。

叔: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你老爹那么懦弱,看你长得跟你爹一样磕碜,目测也好不到哪儿去,不妨把位置让与我?

侄:过分了啊!你这是谋权篡位!

叔:你看看有哪个大臣拥护你上位,大家都觉得你是傻帽,觉得你不适合当皇帝你就认了吧!给你封一块地,让你做个地主难道它不香吗?!

侄:……

周孝王原本雄心勃勃想要复兴大周,但是在位仅6年就挂了,复兴计划也还没来得及付诸实施。

就在大家商讨下一任君王该立谁时,这个傻帽侄子姬燮又跳出来了。

这个位子本来就是我的,是叔叔设计夺取王位,现在他死了,位置也该还给我了吧?

诸侯们看看姬燮,觉得他虽然傻帽了点,但是除了他也没有其他更合适的王位候选人了。再说叔叔夺取侄儿的位置原本就是破坏了规矩,现在侄儿拿回位置也是理所应当。于是,在诸侯们的拥戴下,姬燮登上了王位,这就是周夷王。

周夷王,因为位置失而复得,对拥戴他的诸侯非常感恩,诸侯和贵族们每次觐见时,夷王都要下朝堂跟他们把手言欢,之前周公旦费尽心力才将贵族诸侯按照周礼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之间有不可触碰的禁忌,像天子与诸侯把手言欢这样的事是绝对明令禁止的。但周夷王不顾周礼触碰了禁忌,让天子的威严大打折扣。渐渐的诸侯们越来越不尊敬他,加上北边的戎狄趁火打劫,不断骚扰边境,周王室更加衰落了。周夷王看到这种情况,知道自己确实不是当皇帝的料,不久之后生了场大病就挂了。

国人暴动

周夷王之后,继位的是周厉王,他是西周的第10位君主。周厉王继位的时候,周王室经过前面的折腾已经衰败不堪,但周厉王仍不思进取,只知道奢靡享乐。

为了满足私欲,他抓紧了对奴隶和普通百姓的剥削和劳役,终于弄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但是,周厉王还嫌收上来的赋税不够他挥霍。于是,他听信宠臣荣夷公的主意,在全国实行“专利法”。

这“专利法”的大概意思是,我是大周的天子,所有的自然资源都是我的,你们是大周的子民,仰仗我提供的自然资源活着,因此你们必须得向我纳税!

“专利法”规定了需要纳税的各种情形:

上山砍柴?柴火是周天子赐予的自然资源,纳税!

下河捕鱼?鱼也是周天子赐予的自然资源,纳税!

卖烧饼?你摊位占据了大周土地资源,纳税!

……

这专利法一出台,立刻遭到了底层人民的强烈反对。最先议论纷纷的是“国人”,在当时,人们称在乡下耕作的农民和奴隶为“野人”,称在国都、城里居住的平民,包括做买卖的商贩和手工业者为“国人”。

有的说,山川河流这些自然资源在大周以前就形成了,这些百姓生存的根本都要征税,还让人活不活了?

还有的说,这样不顾百姓死活只顾自己享乐的皇帝真是活久见了!

大臣召公虎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去劝谏,让周厉王取消专利法,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荣夷公有了厉王的支持,就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专利法。以前是砍柴、捕鱼、买烧饼需要纳税,现在连走路喝水这样的事情都要纳税了!

喝水?水也是大周的自然资源呀!纳税!

走路?土地本来就是大周的生存根本,纳税!

……

凡此种种,反正只要你活着,即使啥都没做,也需要纳税!因为你呼吸了大周的空气,占用了大周的空间,你吃了大周的食物……正是因为有了大周的自然资源你才能活着!

我见过薅羊毛的,也见过为了薅羊毛把羊薅秃噜皮的,但是把羊往死里薅的,还要吃羊肉、喝羊血的,我还是头一回见!

这回底层人民的反对声更大了,为了表达对厉王暴政的不满,他们创作了一首歌谣《硕鼠》,原文如下: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这意思是说,你这拼命剥削和掠夺我们粮食的大老鼠啊,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尽力供养着你,你却对我们一点也不肯照顾。我们只好离开你了,我们要去寻找那能给我们自由和幸福的乐土。乐土啊乐土,你究竟在何处?

很明显,百姓将厉王和王室贵族比作偷吃粮食的大老鼠,表达了他们的失望和离心倾向。

这歌谣终究是传到了厉王那,厉王火冒三丈,这他娘的是谁创作的,叫他粗来,我保证不打死他!同时下令民间再有胡乱议论朝政者,斩!

厉王派奸臣卫巫及其党羽到民间,专门抓那些私下议论朝政,表达不满情绪的人。渐渐地,大家在街上都不敢大声说话了,人们见面了往往使个眼色就匆匆离去。厉王见这招“管用”,就令荣夷公和卫巫抓紧盘剥,要把百姓这头羊往死里薅!

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何况是人?公元前841年的一天,国人终于忍无可忍,他们纷纷拿起自制的武器,潮水般涌进王宫,他们要杀了厉王这只“偷吃粮食的大老鼠”。

周厉王想派出兵镇压,可是晚了!造反者已经冲进了王宫。而且士兵也是周厉王的盘剥对象,他们本来对厉王也很不满,于是纷纷倒戈。厉王只好带着家眷,与荣夷公等一起逃出京城,前往彘地(今山西霍州东北)避难,几年后就死了。

厉王逃走了,国人们扑了个空,心里的怨气没处发泄,得知太子靖被召公虎藏在家中没来得及逃走,他们又包围了召公虎家,要求召公虎交出太子靖。召公虎为了保住大周的血脉,忍痛将同龄的儿子冒充太子靖交给众人处死,才算平息了怒气,而真的太子靖被他小心翼翼地保护了下来。

造反的国人杀了“太子靖”以后,因为没有明确的组织就散了。这时候诸侯卫武公才姗姗来迟带兵赶到镐京,一看这暴动也平息了,啥事没有,正想往回走。

召公虎拦住了去路说,厉王被国人逼到彘地去了,估摸着短时间之内没法回来,太子靖被我藏起来小心翼翼地呵护其长大,目前还不能暴露身份。国都需要一个贤明的人代行执政,我看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了,你还是留在这代理执政吧!卫武公以大局为重,留在了国都代理执政,因为卫武公名和,封地在共,也叫共伯和,因此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共和行政”。

骊山烽火

共和行政持续了十几年,太子靖长大以后,召公虎向国人道出了真相,和共伯和拥立太子靖为天子,这就是周宣王。周宣王早年是个贤明的君主,他整顿朝政,复兴生产,衰落的周王朝又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景象,史称“宣王中兴”。但召公虎等老臣死了以后,他变得固执己见,听不进意见,朝政又衰败了。

宣王死后,继位的是他的儿子姬宫湦,这也是西周最后一个皇帝周幽王。

周幽王继位的时候,大周已经衰败不堪,估计是看这大周颓势已定,自己也没法子改革,幽王索性破罐子破摔。

他不管国家大事,只顾吃喝玩乐,还打发人上各处去找美女。大臣褒珦劝他上点心,好好管理国家,幽王一气之下把他投进了监狱。

为了营救褒珦,他的家人被迫买来一个好看的乡下姑娘,取名褒姒,并教会她唱歌跳舞,训练好了赶紧送到镐京给周幽王。幽王是个老色鬼,一看褒姒长得很漂亮,心情一好就把褒珦放了。

得到褒姒以后,周幽王就跟丢了魂儿似的,天天围着她转。可是褒姒并不喜欢幽王这个糟老头子,于是每天唉声叹气,经常皱着眉头流泪。为博美人一笑,幽王不惜放出悬赏公告,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时有个佞臣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馊主意,何不用烽火台一试?

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来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镐京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

幽王命士兵点燃烽火,诸侯看到烽烟以为犬戎入侵,快马加鞭赶来救驾,谁知到了那一个犬戎都没看到 ,只看到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幽王叫人对诸侯们说,“各位辛苦了,没有敌人,我跟娘娘闷得慌,来放烽火玩玩,你们回去吧!”

诸侯们肺都要气炸了,这个糟老头实在是坏得很!耍咱们呢!但是也无可奈何,只能骂骂咧咧回去了。

褒姒瞧见许多兵马急哄哄来,又乱哄哄走了。便问幽王咋回事,幽王说这是为了逗她发笑,褒姒觉得幽王这个糟老头实在是闲的蛋疼,就冷笑了一声。幽王当褒姒笑了,大大赏赐了虢石父。

幽王寻思着点烽火这招可以让褒姒高兴,还想着过段时间再和褒姒来玩玩。但没想到刚回到王宫不久就听到犬戎入侵的消息。

原来幽王宠幸褒姒后不久,褒姒就给幽王生下了儿子伯服,爱屋及乌,幽王越看伯服越觉得喜欢,最后竟要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王后申氏怀恨在心,就勾结犬戎,里应外合,对幽王大兴问罪之师。

以前只是玩玩游戏叫“狼来了”,没想到这回狼真的来了!

幽王忙命士兵点燃烽火,但各诸侯害怕再次被戏弄,都没有发兵前来救驾。王宫守城的士兵不多,没有诸侯帮忙根本无法抵挡,犬戎就这样攻进了王宫,幽王和伯服被犬戎乱刀砍死,褒姒则被犬戎掳去。走之前,犬戎还不忘把王宫的财宝洗劫一空,并放了一把火把宫殿也给烧了。

这时,诸侯们才确信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前来救援,然而大局已定,幽王已死,前来救驾也已经没有什么卵用了,犬戎早已经跑得没了影子。

周幽王死后,大臣们立原来的太子宜臼为天子,这就是周平王。

周平王一看,王宫因为犬戎的入侵被损毁得这么严重,镐京西边的土地也被犬戎占去了大半,镐京这鬼地方是待不了了,咋办?

迁都呗!于是大周的国都就从镐京迁到了洛邑,因为镐京地处西边,历史上就把国都在镐京的这段时期叫做西周,把国都迁到洛邑之后的这段时期叫做东周,而东周是个动荡的时期,周天子的权力和威望越来越小,最后跟东汉末年三国分立一样,天子只是个打酱油的存在,诸侯争霸的时代马上就要拉开帷幕了。下期就讲讲他们的故事。。。

西周成功的故事有哪些3

这是一则我在过去的头条问答的解答,链接在:

http://mp.toutiao.com/profile_v4/wenda/answer?qid=6456305974494888205&group_id=6456313186126659854&enter_from=manage_answer_list_title&category_name=article_manage&stick_id=6456313186126659854


由于农业生产的现实的需要,我国很早就有了天文气象学的知识。据说在上古五帝时代,就已经拥有了“现象授时”的专职人员。相传,夏代(如果确实存在的话)的《夏时》大概就是当时的一部历书,所以又叫《夏时历》。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夏小正》,可能也是取材于夏代的历法。《左传》引用的《夏时》,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次日食的记录。

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商朝的天文历法知识比商朝也有了新的进步。比如,甲骨文中有关于日食,月食的确切记载,还有大量的气象记录。而到了西周时期,西周的天文学比商朝又大大地进了一步。

日食现象

西周时期,天文历法又有了重大的发展。《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一次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的日食记录。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成就。此外,西周的天文历法比商朝更详细,已经给木星,火星,金星等观测到的行星以标准的命名。在气象记录上也更加完备,有了专门记录气象资料的职官人员。

数学在西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数学萌芽于原始社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制计数的国家之一。从甲骨文中可以看成,商朝已经采用了十进位制,而西周把它推广到了全国。西周时期,“数”为“六艺”之一,在教育上非常受到重视。西周时期,数学已经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非常的流行。即使是平民之中,也有很多数学爱好者在研究数学。当时的人们,发明出了一种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并可以熟练地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之中。

西周的官员

中国的传统药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反映在原始社会后期,到了西周,药医学已经发展的初步具有规模。西周的甲骨文中,记载了很多疾病的名称,不过当时的医学还没有脱离原始巫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依然是祈祷和占卜。值得一提的是,大约到西周开始,宫廷里面开始设置专门的医官,可见药医学已经逐步地得到了上层统治者的重视。到了东汉时期,传统药医学的理论体系开始成熟。《黄帝内经》即形成于这一时期。尽管这样的理论已经被证明是彻底错误的,但不代表中医药就一定是完全无效,因为实际上发展至明初时,中医内部已经完全形成了两条不同的路线。一条是坚持传统理论的中医之路,一条是走实践经验之路的中医之路。证据表明,坚持理论的几乎完全失效,而不拘泥于理论的实践派,往往就有效。

总之,西周的科学技术比商朝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去铭记和尊敬。


附录:

《为什么西周墓葬里发现了非洲的大量贝壳?》

作者:怀疑探索者

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i7032587137807614497/?group_id=7032587137807614497

节选:

西周社会阶级机构包括奴隶主贵族,平民和奴隶,经济生活也体现了这种等级制度。

西周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的西周的土地所有制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正如《诗经.小雅.北山》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它的主要形态就是井田制。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历史学家认为它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农夫

为什么井田制在商朝就有存在,至西周时期发展得更为完备?因为西周的土地政策是高度的国有化。实行井田制的前提是土地国有,或者说名义上的土地国有。国王是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凭借政治上的统治权利,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奴隶主贵族作为禄田。各级奴隶主贵族是封国和釆邑土地以及臣民实际占有者。夏商,和西周的土地所有制关系都是属于奴隶主国家土地所有制性质,那时的土地还不属于个别奴隶主私有,土地(包括房基地)不能随便买卖,转让,叫做“田里不鬻”。

西周的经济生活比商朝更活跃。西周的农业经济比商朝更发达,其青铜农具比商朝增多,采用两人协同耕作的方式。此外,西周还采用三田制,简单说,就是把一定的面积的土地划为三块,三年一循环,保证三分之二的土地的面积耕作,三分之一的面积休耕,起到养地力和利用绿肥的效果。

工商食官制度

西周的手工业和商业基本上由官府经营管理,称为“工商食官”。“工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西周春秋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基本制度。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属司空管辖。这些手工业作坊的各类生产者称为百工,他们既是具有一定技艺水平的工匠,又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管理者。

经过考证知道,西周时期的官府手工业作坊规模比较大,分工细化,号称百工。同时,西周的冶铁业,青铜铸造业,制陶业,纺织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西周的纺织业比商朝更加发达,大约在西周后期出现了锦。此外,当时的化学工业技术已经可以把各种的纺织物染成不同的颜色。说明生产力比商朝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工商食官”体制下,西周商业的主要作用是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由官府经营管理商业。至于民间贸易,则处于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初级阶段。那时候,还没有固定的市场,往往是“日中为市”,“交易而退”,货币主要还是海贝和玉贝。

西周的贝壳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周贵族墓里面,已经发现了来自非洲的大量贝壳,说明当时西周已经与海外有了贸易来往。2015年7月,在西安发掘的一处较大的西周墓穴里,在一较大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头骨有朱砂痕迹,口中含五枚海贝。考古学家指出,这是当时人的一种丧葬习俗——给墓葬里撒朱砂,级别越高的人撒的朱砂越厚。贝币是当时的钱币,口中含海贝,意味着到另一个世界可以有钱花。当时的穷人没有贝币含,就含玉器碎片、玉渣,也有的含小石子。

《周朝分封制度中,哪个等级最容易造反成功?》

作者:怀疑探索者

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i7032199342685569569/?group_id=7032199342685569569?group_id=7032199342685569569

节选:

西周的分封制度,是和宗法制度结合起来的。分封诸侯,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按照宗法制度,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作为天下的大宗,诸侯则为小宗。通过宗教制度,用婚姻关系,一层一层地把贵族们之间,贵族和周天子联系起来,结合起来。周天子称呼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而称呼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整个国家宛如一个庞大的家族系统,形成了政权和族权的有机的、紧密的结合。

周天子作为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在他的统治范围内,拥有绝对的权利,握有最高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以及宗教祭祀等方方面面的大权。虽然诸侯有相对独立的权利,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他们也必须要尊奉周天子为国家的“共主”,诸侯的继承权必须周天子批准才能生效。诸侯还要按照礼制的要求,在规定的时期内向周天子纳贡,朝觐,乃至出兵征战,等等。

周公姬旦

辅佐周天子的最高长官有太师,太傅,太保,总称为三公。在三公以下,由太宰总理朝政。大致分为三个职官系统,即民事职官系统,神事职官系统,王事职官系统。其中,神事和王事,是西周王朝事物的核心。

而在地方诸侯国的官制,也基本效仿王室,按照公,侯,伯,子,男等不同等级的爵位,分别设有各自的职官系统。

为了巩固政权,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周初统治者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大规模的分封。所谓的分封。包含了“天子建国”和“诸侯立家”两个层次,其核心内容是“授民授疆土”,即周天子依次派遣自己的子弟、同姓功臣,以及亲属或者臣服的旧邦首领,带着武装家臣和俘虏,到指定的地点去治理那里的土地和人民,建立西周的地方政权诸侯国家。在诸侯国家以内,诸侯将大部分的土地,分封给属下的卿大夫,作为“采邑”。而卿大夫再依次把所封的采邑的土地分封给他们的属下士。这一层一级的,就是西周的大分封,历史上就叫做“封藩建卫”。

西周建国刚刚开始,已有裂土分封的事情。不过,真正大规模的分封,是在武王克商以后以及周公摄政时期。据说,周武王的时候,分封“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周公摄政时期,把文王之子分封在管、蔡、郕、霍、鲁、卫、毛、雍、曹、滕、毕、原等地,把武王之子分封于晋、应、韩等地,把周公之子分封在凡、蒋、茅、祭。相传,周公兼治天下,先后分封了71个国,其中姬姓的有53个国,以鲁、卫、宋、晋、齐、燕等国最为重要。

西周康王时诸侯的器具

经过周初的大分封的动作,确立了天子、诸侯、卿大夫之间严格的等级臣属关系,从而形成了“封建亲戚,以凡屏周”的统治格局。这种分封制度,是有利于巩固和扩大西周王朝的统治和影响力的有益的制度,是起来积极的历史作用的,它是中国古代从方国林立走向专制帝国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西周廉洁的故事有哪些人物(西周廉洁的故事有哪些)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3日 星期五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西周成功的故事有哪些人物(西周成功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1428.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