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李的成语故事有哪些(有李的成语故事)

2023-03-03 00:08:01 技术常识4 网友支招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834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成语故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博晤文化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李的成语故事1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着,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握牺牲。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

  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有李的成语故事2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唯一原生宗教,可谓源远流长。秦汉时期,由于秦始皇、汉武帝对道教倍加推崇,上行下效,一时间民间衷仙崇道风气甚行,与之并随的神话传说也就广为传播。其后历史传承中,依托此类传说,一些长生不老、升天成仙的典故、成语、谚语相继产生。诸如:“白日飞升”、“羽化登仙”、“霞举飞升”、“拔宅飞升”、“举家升天”、“一人得道,九祖(族)升天”(佛教故事)、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一人得道,仙及鸡犬”......不胜枚举。这些成语故事均以事托仙,情节大同小异,但其中明确出现“鸡犬升天”字眼的仅有“公房鸡犬”和“淮南鸡犬”为数不多的几个典故,影响深远的亦属“公房鸡犬”和“淮南鸡犬”。溯源深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传说源头究竟宗自哪里?就此,本人发表点滴拙见,谨与大家探讨。

“公房鸡犬”版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碑刻神仙故事以东汉《仙人唐公房碑》最早。《仙人唐公房碑》记载:西汉居摄二年(王莽新朝,公元7年),城固邑人唐公房,当时为汉中郡吏,学道得仙(点化),通晓鸟兽语言,幻影移形,为上司所知,胁迫度之。公房无奈,求助于师,得服真人李八百赐予的灵丹仙药,“须臾,有大风玄云来迎公房,妻、子、房屋、六畜,倏然与之俱去”。当公房升天时,女婿出外未归,及婿归,犹闻鸡鸣天上,狗吠云中。此传说后来成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的来源。

“公房鸡犬”存世实体理据

“公房鸡犬”故事以碑刻形式存见于城固《仙人唐公房碑》。相传东汉初叶,汉中太守南阳人郭芝根据唐公房“升仙”传说,在城固县北许家庙乡(今桔园镇)观坝村南修建一所仙人“唐仙公房祠”,又名“唐仙观”,以表彰唐公房“灵誉”。东汉末,后人在祠中立碑,即《仙人唐公房碑》。唐公房祠故址即今唐观(唐广)学校所在地。观内原有一碑,是一通历史悠久、盛名卓著的汉碑,圭形、圆额,长方座,高190厘米,宽66厘米,厚17厘米。碑额偏右双行直书篆字:“仙人唐君之碑”,碑文隶书17行,每行31字,正面计500余字。碑额下有一圆孔,名曰“穿”,直径11厘米,为挂祭祀品用。“穿”上有三道弧形漕沟,为碑晕;“穿”下两个石窝,是后人凿坏的。此碑因石含硫磺,砸则嗅臭,当地人称“臭龙碑”。

唐公房碑阴还有文字,隶书15行,每行9到12字不等;题名15人,成固(城固)2人,南郑13人;有职务者称某职某某,无职务者称“处士”某某。

唐公房碑没有写明刊立年月。据考证,此碑立于东汉灵帝(流宏)建宁、熹平、光和之间(公元168—184年)。

唐公房碑保存汉碑早期形制特点,为汉时碑碣隶书,书法“秀雅峻正,隶法成熟”,令人叹为观止,是我国书法史上由篆向隶转折过程的标志物证,实属罕见的汉碑传世珍品(汉碑遗世留今者甚少),故为当今书法界推崇,堪当汉中隶书代表;《仙人唐公房碑》也是汉中道教的重要历史文献。因为发现太迟,又乏名家鼓呼,身价大打折扣,致使未及早发行临摹字帖。人讲天命,物亦如此!

历史变迁中,《仙人唐公房碑》几经徙移。1716年王穆(清代西乡知县)主编《城固县志》寻碑升仙里,遂得复归唐仙观;1970年陕西省博物馆征调,自此流离城固,现陈列西安碑林第三室。

城固与“公房鸡犬”传说相关的实体物证还有:庆山摩崖石刻--“望仙崖”,“小碑林”五门堰数块古碑涉及“公房鸡犬”的铭记(盖碑陋尘蒙,少有关注),以及江西省华林山李八百试度兴元府(汉中郡)唐公房摩崖石刻。

城固与“公房鸡犬”相关的地名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城固县志》载:“唐仙观西北二十五里。汉居摄二年名曰灵寿宫,因唐公房升仙改今名”。

公房成仙后,佑婿乡“春夏毋蚊蚋,秋冬鲜繁霜,疠蛊不遐,去其螟蟘,百谷收入”,故地方被冠名“昇仙台”、“昇仙村”、“昇仙里”,以彰显神仙渊源及宣示历史久远。

《仙人唐公房碑》提及的“婿谷口山”、“婿乡”后来演化为升仙口(今升仙台所在地--口山)、许家庙;唐观(唐仙观)讹传为唐广;升仙大道、唐公湃(五门堰前身)、望仙桥等城固诸多名胜古迹得名都和“公房鸡犬”相关。

有史可考,城固明确以“升仙”命名地名为:明清时期乡里制、乡坝制之升仙里、升仙口村,升仙坝(注:城固县县级以下区划沿革明代以前无史料供查);1950年5月曾建制升仙乡。几经浮沉,城固“升仙”命名最终降格为村--城固县桔园镇升仙村,至今沿用。

“公房鸡犬”古典文献记载及附属传说故事

《水经注》载:(婿水)北发听山,山下有穴水,穴水东南流,历平川中,谓之婿乡,水曰婿水。川有唐公祠,唐君字公房,城固人也,学道得仙,入云台山,合丹服之,白日升天......公房升仙之日,婿行未还,未获同偕云路,约以此川为居,言无繁霜、蛟、虎之患,其俗以为信然,故号为“婿乡”,故水亦即名焉。百姓为之立庙于其处,刊石立碑表述灵异。

湑水河是汉江城固段最大支流,古称左谷水,智水,清“会典图”之湑水或胥水。民间传说:唐公房举家拔宅升天,婿独留人间,终日泪落如雨,日久竟汇流成河,悠悠南下注入汉江,即湑水河。

“公房鸡犬”在城固影响广泛,衍生许多附属故事。传说:老鼠噬坏汉中郡府车乘,唐公房“画地为牢,招鼠诛之”,剖鼠尚见车乘被具残片。西晋张华《博物志》附会说:“鼠有罪,不得一同升天。鼠愧悔,每月把肠子吐出,唤作拖肠鼠、唐鼠”。刘宋刘敬叔《异苑》说:昔仙人唐公房拔宅升天,鸡犬皆去,惟鼠坠下不死,而肠出数寸三年易之,城固川中有之。唐鼠腹有余物如肠,时污落,亦名易肠鼠。

另外:斗山人服食成精茯苓飞举、放牛娃喝灵药残汤半仙坠地、望仙桥头望飞仙、婿谷子午神风等故事在城固家户熟知,世代传讲,其实均是“公房鸡犬”衍生而出的。

“公房鸡犬”和“淮南鸡犬”对比分析

有一个有趣现象--葛洪《神仙传》对“公房鸡犬”和“淮南鸡犬”均作形廓粗略记载。“公房鸡犬”:入云台山中炼丹,丹成便登仙去。“淮南鸡犬”:刘安合家三百余口,同日升天。鸡犬啄舔剩药,亦得飞升。

民间风物传说跨越时空交集,故事基调雷同不足为奇。“公房鸡犬”和“淮南鸡犬”如出一辙,但追根溯源,“公房鸡犬”应是同类神话传说的创作蓝本。

逻辑分析:仙人唐公房发祥地城固素有神奇桔乡之称,城固县升仙村依山傍水,远离喧嚣,为天然净土,自然多生神仙故事;而汉王朝诸侯国淮南王府处红尘闹市,乃人间名利场所,与超凡脱俗仙人格格不入,神仙传说只能是赝品。

“拔宅升天”之宅应该是平民住所--民宅;鸡犬也是和寻常百姓密切联系一起的家常之物--“公房鸡犬”充满老百姓生活气息,更贴近人间烟火;至于唐公房以香甜之瓜博得李八百传道,其妻升天仍留恋家禽、家畜、宅舍而一并带走,都更吻合小民百姓心理。反则,淮南国诸侯王刘安富贵荣华,为尊一方,和家禽家畜俗物联结则未免牵强。

(图片6)

“公房鸡犬”发源于相对封闭的秦巴腹地,在讯息传播困难的古代,能够载入诸多历史文献,在同类故事中绝无仅有,也旁征其影响广泛,曾具强大群众基础,被“淮南鸡犬”借化就不难理解。

无独有偶,万里之遥的江西省奉新县八百洞天神话中也有仙人李八百试度兴元府(汉中郡)唐公房故事,此传说当地华林山一处石洞留存摩崖石刻。

甚而,后来佛教传入中土也借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传经禅神,宣导佛法无边。如“一人得道,九祖(族)升天”。

与“公房鸡犬”主人公比较,皇族刘安尊贵为王,名高一时,且编纂《淮南子》“立言”不朽,流誉天下,故“淮南鸡犬”更利于传播;而刘安热衷炼丹,是当时道家领袖级人物,他谋反被诛,招养的文士宾客移花接木将“公房鸡犬”成仙升天故事附会于其身,寄托纪念自然不过。古时往往把哀悼的亲人虚幻为羽化登仙--仙逝、仙游,永志追思!

诚然,“公房鸡犬”故事生动,情节曲折,弥漫浓浓农家乡土气息,然地处深僻一隅,缺少和名流联系的人文轶事供予研讨,故影响大受制约,知名度难以持续拔高,慢慢此消彼长,被后来者盖了风头;而“淮南鸡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公房鸡犬”而代之,为世所广知。

……

综合研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历史典故发源地为汉中市城固县升仙村!

“公房鸡犬”初始不过表达人们向往长生不老、超然物外美好祈愿,流传中逐渐引申出嘲贬“举用唯亲”社会歪弊的寓意。一定意义上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今犹不失警示之积极效用!

虚妄之事从来都是由远喻近、借古说今、以无托有。“公房鸡犬”传说地--升仙村鲜有唐姓,既是整个城固也无唐姓望族,唐公房其人其事经不起查证。

当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源出哪里无谓紧要,其留予的政治讽谏倒是值得后世为政审慎思量。这也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千古流传的教化价值所在!

作者简介:梦生老人,本名王文祥,男,橘乡城固人。陕西省汉中市作协会员,赤土岭文协会员,凯风网撰稿人。现供职于财政部门,业余笔耕不辍,率性达观,尚属敬业勤勉。有散文、诗、诗歌、小说发表于《中国财政》、《中华诗词》、《中国财经报》、《中国会计报》、《西部财会》及财政部网站、凯风网站……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赤土岭文协微信公众号(CCEA2016)

传播汉文化精髓 弘扬三线文化精神

赤土岭文协微信平台投稿邮箱276384844@qq.com

【期刊 570】

本期责编:田也

有李的成语故事3

唐朝中期的文坛“铁三角”韩愈、柳宗元和刘禹锡,各人只是站队不同,他们都当过监察御史,都有勤政御史的清名。

“永新革新”,打击的是藩镇割据、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只不过当时皇帝是唐顺宗李诵,用的是“二王刘柳”,阻挡了唐宪宗李纯上位的步伐,是政治不正确。当时顺宗李诵因为中风不能理政,“永新革新”因为准备不足,打击面过大而导致失败。宪宗李纯即位后起用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等,打击的只是藩镇割据,结果武元衡还是被节度使李师道刺杀,裴度受重伤,引起了白居易犯言直谏被贬江州。

就是这个宪宗李纯,曾经呼唤“再给我十年,我再还一个盛世大唐!”但他过于重用宦官,在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被内侍王守澄、陈弘庆等人给杀害了。

犯言谏迎佛骨

韩愈不只是在当监察御史时犯言直谏,在不同职位上都心直口快,敢言上谏。

在宪宗李纯被杀害的前一年,诏命使者去凤翔迎佛骨在宫内供奉,长安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当时,担任刑部员外郎的韩愈认为不妥,特地写了《论佛骨表》奏章进行谏阻。

韩愈说:佛教是从外国传来的,中国古时候根本没有。尧、舜、禹等古代先贤不知道有什么佛教,但他们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他们在位的时间长,寿命也很长。佛教是从东汉明帝刘庄时期传入中国的,但明帝刘庄在位只有18年,宋、齐、梁、陈和北魏等各个朝代,对佛教无比信奉,可这些朝代的命都很短。就拿梁武帝来说吧,他祭祀不用牲畜, 自己不吃荤,还三次出家当和尚,结果还是被叛军包围,活活饿死。 他本想求佛得到保佑,但却悲惨死去。现在,陛下把佛骨迎到宫里来供奉,使王公大臣们奔走施舍,浪费大量的财富。 有的百姓愚昧无知,甚至发狂地烧自己的身体(象不象有些邪教),以表示自己对佛的虔诚。这败坏风俗的事,会被人们当作笑话四处传播,可不是一件小事啊!依我看来,应当把那块佛骨扔进水里或者投入火中才是!(成语“伤风败俗”的出处)

宪宗李纯看了韩愈的奏表后非常生气,按他后来的说法,“你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位就是促寿短(但让他一语成谶)”,要用极刑处死韩愈,丞相裴度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然很愤怒。一时之间人心震惊叹惜,甚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处罚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写下: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被贬到潮州后,上奏为自己辩白。宪宗李纯也认为对韩愈处理太重,有意欲重新起用韩愈,但有人恨他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对自已不利,建议朝廷将韩愈改调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

有趣的是,韩愈反对宪宗李纯奉迎佛骨的迷信行为,在他被贬到潮州当刺史上任后,听说当地的恶溪里有鳄鱼伤害人畜,就写一篇《祭鳄鱼文》去警告鳄鱼7日内迁往南海。如果继续冥顽不灵的话将遭到捕杀,正好赶上一场暴雨赶走了鳄鱼。(《祭鳄鱼文》也是成语“冥顽不灵”“朝发夕至”的出处。)

甚至后来,在宪宗李纯遇害,唐穆宗李恒即位遇赦被召回长安,韩愈对佛教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你不得不说造化弄人。

胡杨

勇夺三军之帅

韩愈还是一个面对叛军、视死如归的真汉子。宋代大文豪苏轼称赞韩愈“勇夺三军之帅”。

穆宗李恒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刚刚上任不久的兵部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韩愈,就面临一项棘手使命和一次生死考验。

当时,在镇州(今河北正定),因为刚加封为成德节度使不久的田弘正以前经常和成德军交战,加上不知体恤部下,引起镇州将士的极度不满。而成德军都知兵马使王庭凑乘机激怒将士进行兵变,把田弘正、幕僚,连同他们的家属几百人一起杀了,并要求朝廷正式任命王庭凑做成德节度使。这是中唐时期发生的藩镇尾大不掉、又一次割据自立事件。

穆宗李恒不能容忍,派遣十五万大军前去讨伐。而王庭凑则利用讨伐大军的内部矛盾,以一敌十各个击破,还围困了深州(今河北深州)。朝廷无力再战,只好同意任命王庭凑为成德节度使,派55岁的兵部侍郎韩愈前往镇州宣慰,劝说王庭凑解除深州之围,放出城中守将牛元翼等。

韩愈这次任务,可不是威风八面的钦差大臣,而是有生命之忧的宣慰使。因为有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颜真卿去宣慰李希烈被杀的前车之鉴。

时任宰相元稹对穆宗李恒说:“韩愈可惜!”

穆宗也有些后怕,连忙派人赶去召回。可韩愈慨然说道:

“止,君之仁;死,臣之义。”

在镇州,王庭凑严阵以待,士兵全副武装,一片萧杀之气,“夹道欢迎”宣慰使,想给韩愈一个下马威。

镇州驿馆内,韩愈与王庭凑刚刚落坐堂上,士兵便拥进庭下。王庭凑先是推卸责任,说成德军出现叛乱是因为士兵不满田令公刻薄造成的,自己也是被架到这个位子上,没有办法。同时,庭下的士兵们也一起拥到堂下起哄。

韩愈知道自已必须镇住这些人,否则,颜真卿的悲剧可就要重演了。于是,他泰然自若地站起来对士兵们说:“儿郎们,且莫乱闹,听我分析一下忠顺与背叛朝廷的利害关系吧。远的不说,只看本朝安禄山、史思明,还有吴元济和李师道,这些乱臣贼子他们的下场大家就知道了。如今,他们的子孙还在吗?还有在朝当官的没有?”

士兵们齐声答道:“没有了!”

韩愈接着说:“田令公忠义,被封为节度使,又加封司徒、中书令,子孙还都那么小,就已经被封了官职,这是何等的荣耀!”

士兵们喊道:“可田弘正待我们也太刻薄了!”

韩愈说:“你们都把人家杀了,还提他刻薄?为什么还要反叛朝廷呢?反叛是要诛九族的!我想你们也不知道这就是叛乱,知道了你们也不会参与,谁想惹祸上身,参加叛乱是要殃及自己的家族妻儿的!”

士兵们都默默低下了头,因为再刻薄毕竟把人家杀死了,谁也不想被灭族。

王庭凑一看军心动摇,便令兵士退下,对韩愈说道:“侍郎此次来镇州,对庭凑有何指教?”

韩愈说:“朝廷以为你有将帅之才,才任命你为成德节度使,现在你连这些士兵都管不住,也太让人瞧不起,枉顾天恩了!""另外,军中像牛元翼这样的将领不少,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还不能随便抛弃他,令公又何必围住他不放呢?”

王庭凑马上借坡下驴,说:“放!放!我马上放他走。”

韩愈说:“果真如此,那便是好!”

于是,王庭凑设宴款待韩愈,并下令解除深州之围。樯橹灰飞烟灭,一场干戈化为玉帛,成德军算是被稳住了。

喜鹊

韩愈的“穷与富”

韩愈的少年时期很苦,中年时期很穷,一生之中处处充满了“贫穷”和“穷途”二字,到了晚年才稍好一些。

韩愈的少年时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18岁去参加科举考试,久试不第,25岁进士及第,却又卡在了博学宏词科。当不了官是没有薪俸的。没有收入,只能经常依靠接济为生,才有他几次三番上书。《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中,他在信中大声疾呼丞相赵璟应像救水火之灾那样来援助和任用那些有才学而面临困境的人(成语“大声疾呼”出处)。

后来,韩愈在武军节度使张建手下做推官,随张建一同出去打猎,即兴作《雉带箭》:

“原头火猎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成语“盘马弯弓”出处)

韩愈生活困难是有原因的。韩愈作为一个国家公务员来说,俸禄并不低,但是韩愈家中却有包括侄子韩老成一家在内的三十多口人需要去养。韩愈每天一睁眼,面临的就是一家人的吃喝拉撒,也真的是“压力山大”。

韩愈的收入情况如何呢?韩愈在京城长安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一个月大约薪俸是16000文,折合人民币约8000元。担任国子博士时,大约一个月有薪俸四十贯,折合人民币约20000元,虽然已经算高薪,但是远远不够一家人使用。除了节衣缩食之外,不得不重拾旧业,经常到处去借钱。韩愈为人性格豪爽,因此朋友众多,通过朋友们的接济,才能勉强度日,例如当时的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等人都是韩愈去借钱的好朋友。

宪宗李纯元和六年(公元806年),韩愈被召回长安,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叫做《送穷文》。“送穷”就是送掉穷鬼,迎来富贵。韩愈在这篇文章中写自己的“五穷”,分别为“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由此可见韩愈虽然生活贫穷,但是并没有说把致富放在人生第一位。在他看来,文化修养方面的“智、学、文”占了生命的五分之三,物质生活上的穷则不值一提。

《送穷文》是成语“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垂头丧气”“蝇营狗苟”“小黠大痴”“百世不磨”“去故就新”“转喉触讳”等的出处。

韩愈因上《论佛骨表》被贬潮州刺史,虽然被贬放,但收入却提高了。

在地方担任刺史后,收入直接蹦到了一百贯,还获得了一笔高达五十贯的“送使钱”,这两笔钱加起来韩愈的月收入就达到一百五十贯,是担任国子博士时的近四倍,折合人民币就是75000元。韩愈是文坛泰山北斗,文章写得好,好多人来求他写墓志铭,以白居易为元稹写墓志铭一次润笔费六七十万钱的收入水平,每次又是韩愈半个月的薪俸,每月都是“10万+”的收入,他家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因为有白居易的评价在这里。

"学术精博,文力雄健,立词措意,有班、马之风,求之一时,甚不易得。"

收入高了改善生活是第一要务。韩愈曾经嘲笑自己的哥哥:

“食必视《本草》,年止于四十二。”

韩会虽然非常注意饮食,但是最后只活了四十二岁。

但韩愈自己睌年因为身体的原因做得更甚。

韩愈去世时是公元824年,57岁。据韩愈自己说,他的牙齿都是“无故动摇脱去”。因此韩愈在饮食方面往往是吃比较松软的食物。自嘲:

“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饲。”

牙好!胃口好!虽然是广告词,但牙齿脱落可以肯定身体不是太好。于是就有了想补自己的身体打算,这时候的韩愈也有这个条件。

道士说丹药能长生不老,韩愈就想到了用丹药的成份去食补。

他将刚刚孵化出来的小公鸡用硫磺来喂养,喂够50天把鸡杀了炖着吃。

但结果,还是没有长生。

还是白居易的诗《思旧·闲日一思旧》:

“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

麻鹊

成语出自韩愈

作为文坛巨匠,出自韩愈的成语有几百条,仅次于《史记》和《汉书》,我们耳熟能详的还有:

“白发苍苍”[bái fà cāng cāng]出处《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白发苍苍,而齿牙摇动。”...

“不可收拾”[bù kě shōu shí]出处《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大展宏图”[dà zhǎn hóng tú]出处《为裴相公让官表》:“启中兴之宏图,当太平之昌历。”...

“百孔千疮”[bǎi kǒng qiān chuāng]出处《与孟尚书书》:“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

“光芒万丈”[guāng máng wàn zhàng]、“蚍蜉撼树”[pí fú hàn shù]出处《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名存实亡”[míng cún shí wáng]出处《处州孔子庙碑》:“郡邑皆有孔子庙,...或役于有司,名存实亡。”...

“大书特书”[dà shū tè shū]出处《答元侍御书》:“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颠倒是非”[diān dǎo shì fēi]出处《唐太学博士施先生墓志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无理取闹”[wú lǐ qǔ nào]出处《答柳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曾几何时”[céng jǐ hé shí]出处《东都遇春》:“少年气真狂,有意与春竞……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

“愤世嫉俗”[fèn shì jí sú]出处《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

“举手之劳”[jǔ shǒu zhī láo]“举手投足”[jǔ shǒu tóu zú]出处《应科目时与人书》: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弱肉强食”[ruò ròu qiáng shí]、“深居简出”[shēn jū jiǎn chū]出处《送浮屠文畅师序》:“弱之肉,强之食。”...“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

“痛定思痛”[tòng dìng sī tòng]出处《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

银杏叶

有骨气的成语故事有哪些(有骨气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教后反思(有故事的成语教学反思)

关于琴的成语故事(有弹琴的成语故事)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故事(关于有历史的故事成语)

学过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学过的成语故事有什么)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3日 星期五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李的成语故事有哪些(有李的成语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1070.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