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古代廉洁人物故事(古代有廉洁的人的故事)

2023-02-23 00:14:01 技术常识4 新人知识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260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7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古今清廉故事|无欲则刚的王安石之“不为做大官 但为做大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太原广播电视台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代有廉洁的人的故事1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意识、行为起着引领、规范的重要作用,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倡导与推崇。《古今清廉故事精选》选取了从古至今有代表性的清廉文化故事,重点选编了当代领导干部、共产党人清廉从政、执政为民的典型事例,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古为今用的政治智慧和清廉养分。

本期为大家讲述的故事是《无欲则刚的王安石》之“不为做大官 但为做大事”。

不为做大官 但为做大事

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26岁的王安石被任命为鄞县知县。鄞县,也就是现在的宁波。

王安石到鄞县上任的时候,正是大灾之年。他一到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县库存粮,救济灾民。到达鄞县才3天,他就不顾长途旅行的劳累,亲自下乡分发救济粮。以他的经验,他深知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粮食是很难发放到灾民手里的。一连10多天,他走了5个乡。那时的交通十分不便,翻山越岭,涉水过河,他和差役一起步行前进,十分辛苦。

王安石在这次下乡的过程中,还亲自调查研究,请教老农,怎样才能减轻或避免水旱灾害造成的破坏。老农们告诉他,鄞县并不缺水,只是没有水利设施,既不能蓄水,又无法排涝。只是兴修水利是件大事,没有人组织,谁也不会出头去做。由此王安石深切地体会到农民不是不知道水利的重要性,可是,农民是分散的,不会自觉地做这件事,只有由官府来进行有力的组织和协调才能完成。

王安石说干就干,第二年刚好是个丰收年,秋收之后,他就开始组织农民动工兴修水利。他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行程500多公里,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实地调查,为各处水利建设做出规划,这一年,在他的主持下,全县兴修水利设施21处,大大提高了抗灾能力。这年冬天,王安石在给两浙转运使杜杞的那份著名的《上杜学事言开河书》中,就提出了反对官吏因循苟且,提倡为民兴利的思想,这也正是他日后变法中的基本指导思想。

王安石在鄞县做的第二件事,就是青苗法的试验。这场试验也是他深入实际、了解百姓疾苦的结果。贫苦农民在年成好的时候可勉强糊口,而一旦遇到水旱灾害,生计马上就出现问题,只能向富家大户借高利贷。高利贷的利息往往高达100%甚至200%。农民一旦借了高利贷,就像脖子上套上了绞索,最终的结果是卖房卖地卖儿卖女,家破人亡。王安石苦苦思索着让贫苦农民走出这种高利贷桎梏的办法。他突然想到,何不将官府粮仓里的粮食贷给百姓,并将利息大大降低。这样,一可以免除富家大户对贫苦百姓的高利贷盘剥之苦;二可以增加官府的收益;三可以让官仓中的粮食得以周转,不至霉烂损失,可谓一举三得。王安石说干就干,在各乡贴出布告,宣布青黄不接之际,家中缺粮的百姓可以到县上来借粮,到了秋收时节再归还,利息是两成。也就是说借100还120。这比100%~200%的高利贷来说,大大减轻了贫苦百姓的负担。布告一出,立即轰动了乡里。王安石亲自在官仓指挥借贷。

王安石在鄞县还做了另外两件重要的事情,这就是“兴学校,严保伍”。王安石来到鄞县时,县学的一部分改成了庙宇,没有一个学生,几个老秀才拿钱不干事。而衙里的胥吏大多是半文盲,做得了事情的人实在少得可怜。培养人才成了当务之急。他立即拨款修复了校舍,请地方名儒担任老师,从各乡选人入学。王安石认为,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来说,人才是第一位的,所以他十分重视教育。至于“严保伍”,即建立地方治安组织,加强地方治安,使百姓安居乐业的举措,也可视作他日后改革大法中“保甲法”的雏形。

王安石在鄞县三年,与鄞县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他3年任满离开鄞县之际,曾写了一首题为《登越州城楼》的诗,表示“人间未有归耕处,早晚重来此地游。”鄞县的父老也念念不忘王安石兴利除害的功绩,后来专门修了祠堂来纪念这位特殊的知县。

王安石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主人公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庆历进士。神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年),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推行清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新政推行迭遭阻碍,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再相,九年再罢,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荆公。

来源:太原市文化馆

古代有廉洁的人的故事2

苏东坡21岁中进士,做了40年的官。他不论在高官之时,还是被贬之际,不管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始终清正廉洁,节俭自律。

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他认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种君子品格,光照古今。

苏轼的政敌们为了撂倒他,拿着放大镜寻找他的贪腐行为,可是费尽心机徒劳无功,只能在他的诗文里鸡蛋挑骨头。

苏轼反对神宗和王安石的变法,有个叫谢景温的家伙为了讨好皇帝和宰相,借机诬陷苏轼上奏章弹劾,说苏轼三年前送父亲灵柩回眉山,利用官船沿途贩卖官盐、家具和瓷器。此事震动朝野!韩琦、范镇、欧阳修等一批大臣纷纷站出来说话:当初苏洵去世,英宗及大臣们的巨额赠银苏轼一概不受,犯得着用官船去卖私货?

皇帝下令彻查,审查长达数月,案子终于了结:子虚乌有,苏轼无罪!

谢景温丢人丢大了,在同事面前抬不起头来,真是恶有恶报。

苏轼被流放到黄州,得知黄州有些百姓因为家贫,有溺死新生婴儿的野蛮风俗,非常伤心难过。牵头成立“救儿会”,主要向富人募捐,每位会员捐助至少10缗钱,多捐不限,作为被救婴儿的衣被、食品的费用。东坡率先捐出10万缗,钱凑不够,夫人王润之卖了首饰。

黄州有位姓孙的富商了解到东坡生活困难,便亲自上门拜访,并送上20缗说:“先生美德善行让我感佩不已,奉上一点心意请您笑纳。”东坡笑着说:“某虽家大口阔,但在我和夫人的精打细算之下,还可以勉强度日,谢谢您的心意。眼下最要紧的是救儿会,请先生把钱捐给救儿会可好?”这位富商更加感动不已,当即又加30缗,总共捐了50缗给救儿会。闻说此事,当地富商纷纷解囊相助,很多婴儿由此获救,改变了黄州的溺婴习俗。东坡离开黄州时,很多母亲抱着孩子去给他送行,感激他的救命之恩。

1081年夏季的一天,苏东坡由王朝云陪伴,到五祖寺游览。途经广济县城梅川,听说县衙前有口水井,曾是禅宗四祖沐浴过的地方,取名叫“浴佛井”。苏东坡找到浴佛井想讨口水喝,衙役告知:凡喝此井水者,须留下一枚铜钱来。苏东坡付了钱,拿起水瓢将水递给王朝云。王朝云喝完后问苏轼:“先生不是很渴吗?也喝点儿水吧”?东坡说:“这水有股铜臭味,难道你没有喝出来?”朝云以为先生囊中羞涩,所以才不喝水。她返身去透露了苏东坡的身份,取来一瓢井水,递给东坡。这当儿,那个卖水的衙役急匆匆跑过来,将两枚铜钱退给王朝云,然后向苏东坡鞠了一躬:“小人有眼不识泰山,真不知是苏学士驾到,我哪能收您的钱?”说完,硬要苏东坡去县衙坐坐。

东坡问:“你坦白告诉我,收取井水费,是做什么用的?”

那衙役说:“先生有所不知,昨天东门头有户人家不幸失火,全家遭难,只剩一个年幼孤儿,县衙又拿不出钱来,县令决定借这浴佛井的水,收点费用赈济,收多收少,仅限今天。”苏东坡听到这,忙掏出一把铜钱递给衙役,“咕咚咕咚”喝完了一瓢水。

他谪居黄州时,长江对岸的鄂州太守朱寿昌是他的好友,专门接他过江叙旧。就餐时,苏东坡见席上奢华排场,便皱起眉头说:“就我们三四个人吃饭,怎么搞得这样丰盛?”朱太守解释说:“你在黄州日子过得清贫,我今天想给你改善一下生活啊!”东坡摇摇头说:“清贫也好,富裕也好,总之是不可浪费。请你撤去几个菜,不然我就要罢席了。”在场几人都非常感动。

他从黄州迁往汝州时,别人给他很多馈赠,当时他穷得像乞丐,但是辞谢不受。

林语堂说,东坡即使不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人格也足以光照千古!

【注】节选自李显卿《中国古代诗词导读》

古代有廉洁的人的故事3

【学习进行时】引经据典、援古证今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鲜明特色。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常常用历史故事来说明治国理政的道理,令人深思。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推出系列文章,与您分享总书记讲述过的经典历史故事。

【现场】

唐德宗时期有一个宰相叫陆贽,他严于律己,任何礼物一概拒绝,德宗皇帝劝他说,爱卿太过清廉了,别人送什么都不收也不好,像马鞭靴子之类的,收下也没什么关系。陆贽回答说,一旦开了受贿这个口子,必定胃口越来越大。

——2015年9月11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故事】

陆贽是唐德宗时期的宰相,他秉性贞刚,严于律己,自许“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为相期间,陆贽一直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作风,跟下属和同僚交往的时候,坚决拒绝他们的馈赠。唐德宗专门给陆贽带话,告诉他清廉太过、拒绝他人馈赠的话,恐怕事情就办不成了。面对唐德宗的劝说,陆贽并没有“奉旨”受贿,而是在一份奏章里写道:“贿道一开,展转滋甚。”意思是说,“一旦开了受贿这个口子,必定胃口越来越大”。除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陆贽还多次向唐德宗上各种奏章,劝谏唐德宗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

【分享】

“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廉洁从政,秉公用权,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讲述陆贽的故事,就是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慎微慎独,时刻绷紧严于律己这根弦,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行得端、走得正,才能行得稳、走得远。党员干部只有不谋私利、不搞特权、不徇私情,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履职才有底气、干事才会硬气,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

关于古代贤士的故事(古代有贤德的人的故事)

关于有品德的古代故事简短(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故事)

古人关于信的故事(古代有信的人的故事)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古代廉洁人物故事(古代有廉洁的人的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76073.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