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甘谷民间传说故事(甘谷有明的故事)

2023-03-15 14:36:01 技术常识4 完整干货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463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延续千年的甘谷麻鞋,你穿过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甘肃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甘谷有明的故事1

天水甘谷麻鞋是延续千年的手工艺品,集实用与观赏价值于一体,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长期制作实践,工艺不断完善。2017年,甘谷麻鞋入选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双麻鞋走天涯

古代的人们,对麻鞋有着很深的情感,仿佛只有脚蹬麻鞋,心里才感觉有依仗,显得无比踏实。

说到麻鞋,不由想到《水浒传》中描写武松醉打蒋门神时穿的那一身行头:“头上裹了一顶万字头巾,身上穿了一领土色布衫,腰里系条红绢搭膊,下面腿絣护膝八搭麻鞋……”而同样像这般对麻鞋的描述,散见于书中的多个章节里。

多少让人有些惊异的是,今天,在天水仍有不少人还保留着穿麻鞋的习惯,有观点认为,这一习俗的保留,多与天水地区本身就是麻的重要主产地有关。

比如甘谷,已有5000多年麻的栽培历史,且盛产优质麻,据说,甘谷麻鞋的生产历史可追溯到东汉以前。与甘谷邻近的清水县,麻的名气更大,这里种植的麻以“色白有光泽,耐湿且抗腐,韧长弹性好”而名扬关中,远销川陕。

值得一提的是,古时的人们对汉麻的诗意礼赞可不仅仅在麻鞋上,在《诗·曹风·蜉蝣》就有“蜉蝣掘阅,麻衣如雪”描述,显然它很早就被用来制作衣物。

麻衣如雪,多美好的词语。

纯手工麻鞋惹人爱

甘谷县城的一家麻鞋店,柜台里的麻鞋形式多样,有的仍保留着传统的工艺,有的则变得时尚现代起来,精美的女士凉鞋,绵软舒适的运动鞋……

原生态的,纯手工的麻鞋作品惹人喜爱,比如说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慈母思亲”,寓意姜维随诸葛亮远征,母心思儿当归;“单鞭救主”源自尉迟敬德以一根钢鞭救其主李世民的唐代故事……

甘谷的麻制品生产至民国时期而达到极盛。麻鞋是主要产品之一,用纯天然麻料、麻布、棉布及相关编织用具,以传统手工工艺制成。将此前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复用麻绳左右穿紧。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曰楦头的工具,把鞋鼓起来,一双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手工业者还要用一种专门用来编织的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备染。制作时,先将大青麻编成辫,然后将麻辫置于平案,立辫状盘鞋底,盘成麻丝紧密的“千层底”,再用麻绳穿紧左右,固定鞋底;最后用编织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鞋耳、鼻梁,组合时用木楦把鞋撑起来,帮梁、鞋耳、鼻梁贯穿耐力麻绳,鞋就做好了。

传统的天水麻鞋,鞋底硬似牛皮,非常适宜在崎岖的山路上长途跋涉,日行百里,足无不适。在肩挑畜驮运载物资的古代,天水人走南闯北,穿的就是麻鞋。

麻鞋捐赠前线将士

20世纪20年代,于右任曾途经天水一带。他在翻越关山至清水时欣然写下的《麻鞋歌》,更像是对麻鞋的一场盛赞——

清水县,县城下,麻油油,被四野。

老农自矜产麻好,并谓麻鞋制作巧。

此后的1929年,抗日英雄吉鸿昌将军驻防陇南,在天水举办武术比赛,给参赛者除发一套服装外,还专门发了麻鞋,供比赛穿用。

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时期,天水人民给前线捐赠了许多麻鞋,让将士们轻足打击侵略者。

麻鞋上浸润的英雄气经久不散……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雷媛 刘小雷

甘谷有明的故事2

甘谷:一座城市的记忆

□王存录

(一)

国有其史,方有其志。一座城市从初创到繁荣,都有道不完的回忆,述不完的故事。甘谷是陇右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上古伏羲时代一路走来,历经数千年历史风雨的浸润激荡,东西文明的碰撞合璧,逐步融入近现代社会,步入新时代,这里有孕育华夏文明的母亲河—渭河,有传唱千年的“伏羲爷生在古风台”的古老民谣,有秦人的发祥之地毛家坪遗址,有闻名遐迩的“丝路明珠”大像山石窟,有风景迤逦的古坡大草原,有崇圣尚贤的文庙大成殿,有历代文人雅居的民居街巷,这些在穿越了无数个寒来暑往的轮回后,依然清晰如昨,浸润得这片土地深邃博大、古韵悠悠,装点得这片土地风情万种,摇曳多姿。

(二)

水是文明的起源,山是历史的背影。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人居必依河,行必溯水。河流是城市诞生的摇篮,也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几乎所有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都有关于河流的美好回忆,而心中的那条河也被亲切地称为母亲河。甘谷,地处陇东南腹地。一条渭河,是甘谷的生命之源;一尊朱圉山,是甘谷的龙脉所在。一川两山勾勒出甘谷自然地理的基本风貌。黄河最大支流渭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历史名山朱圉山挺拨于南,陇右主山六盘山绵延于北。渭水与朱山,相依相偎,亘古如斯。千百年来,悠悠渭河,滋润着甘谷大地,记录着甘谷的荣辱兴衰;巍巍朱山,佑护着甘谷大地,镌刻着甘谷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

(三)

年轮,是岁月的痕迹;典籍,是活着的历史。人的年轮写在脸上,树的年轮藏在树干里,一座城市的年轮往往浓缩在其所在地域的文献典籍中。透过历史的烟云,沐浴盛世的荣光,甘谷这片古老的土地,曾被一次次载入历史的典籍之中,而最令人激动与骄傲的莫过于司马迁、张衡、杜甫等名人惜墨如金的一笔:

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

——《史记▪秦本纪》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坂长。(汉阳,东汉郡名,治所在今甘肃省甘谷县)

——张衡《四愁诗》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杜甫《游伏羌》

回望当年,看似那不经意的一笔,让历史的风雅之花,芬芳千年,在时光的天空下独留一份清香,让甘谷通过一个个文化符号, 在时间的长河里衔接起一幅幅历史画卷, 展示了和展示着这座古老县城博大、 深邃的独特魅力。

甘谷古称“冀”,是秦人的重要发祥之地,是全国县制肇始之地。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邽、冀戎,置冀县,迄今2700余年,素享“华夏第一县”美誉。今天,当我们翻阅这些承载着沧桑历史的一部部典籍,回望甘谷从古县城到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足迹,那一个个沉淀在岁月深处的文字像一根根绣针,穿梭万年光景,绣出千古的文明;像根植于渭水河畔的一粒粒种子,在时光的浇灌下,茁壮成长。

(四)

地名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一个地名就是一个故事,是沉淀在岁月深处的文化记忆。甘谷深栖于陇右大地,黄土高原与百里秦川在这里交会。古时的甘谷,融合着北方游牧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的基因,这里也因此成为两种文明碰撞的地方。那些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兵戈往事,改编而来的英雄传奇故事,至今仍流传在甘谷民间。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西夏军队进犯中原,甘谷成为北宋防御敌侵的重要屏障。在主帅杨文广的指挥下,北宋军队凭借筚篥城修建的防御工事,成功瓦解了西夏军队的进攻,并最终大破来犯之敌。为了纪念这场胜利,宋神宗下诏赐筚篥城名“甘谷堡”。甘谷一名便由此走入了中国的历史。

甘谷,古称冀县,又叫伏羌,今名甘谷。县名几经更改,城址多有变迁。历经千年岁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始终铭记着这段历史。1962年,天水市行政区划改革,甘谷最终成为这片土地的名字。伴随着千年前辉煌胜利的名字,甘谷正续写着陇右大地时代变迁的历史乐章。

(五)

名人乡贤,是一个城市的精神高地、文化标记,是历史馈赠后人的一笔丰厚财富,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引领者与实践者。

朱圉苍苍,渭水泱泱。行走在甘谷历史文化的长廊中,起伏的山水,收藏着苍郁的历史,沉积着岁月的成熟,记录着一代又一代甘谷儿女发奋图强的感人故事。千百年来,从甘谷这块悠久的土地上,相继走出过人文始祖伏羲,孔门七十二贤人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伯约,唐代国子大成尹守贞,甘肃明代第一位进士王恪以及人称关西师表的巩建丰,被左宗棠誉为“陇右读书人”的王心如,近、当代著名爱国人士、辛亥老人魏绍武,参加过“西安事变”的中国共产党人原烨,享誉陇上的著名书法家魏学文等一大批名人贤哲……他们是甘谷的骄傲,擎起了甘谷历史和文化的丰碑;他们是甘谷学子的楷模,激励了和激励着一代代甘谷儿女奋发图强、走南闯北,让文化的风雅之花,开遍古冀大地,让文明的和畅惠风,吹遍甘谷城乡,孕育了崇文重教、明礼重义的文化风格,形成了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人文特色……这些风格和特色独具魅力,风情迤逦,深深融入城市血脉,造就了甘谷——这座千年古城的生命与底蕴、禀赋与气质;见证了甘谷——这座历史名城的发展与变迁、后劲与活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至今日,为什么甘谷的教育仍能享誉陇上,甘谷的文化仍能如此郁郁葱葱,追根溯源,归根结底,那是因为文化的血脉传承有序,一脉相承。

(六)

红色,是新时代甘谷最鲜亮的底色。甘谷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之城,也是一座红色革命之城。甘肃是红军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从西秦岭到祁连山,从腊子口到会宁城,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在红军长征中多次经过甘肃境内的县域中,甘谷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先后五过甘谷,在这里红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甘谷人民的觉醒,并在这片土地上,与甘谷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许多红色印记。1938年6月,在中共甘肃工委的直接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天水地区的第一个秘密党支部——中共甘谷县城区支部建立,标志着甘谷从此有了党的组织。1939年2月,中共陇南临时工委在甘谷成立。同年3月分设在南街文庙和大像山上的国立五中甘谷分校党支部成立。中共陇南临时工委和城区党支部、分校党支部的成立,加强了对甘谷党组织活动的领导,促进了党员发展,掀起了抗日宣传和党组织发展的高潮。1939年4月底,甘谷20多名党员,在城南天门山上举行了中共甘谷县委成立大会。至此,中国共产党在天水地区的第一个县委——中共甘谷县委正式成立,点燃了党在甘谷的第一支火炬。回望从天门山第一个县委建立到1949年甘谷解放,从改革春风到圆梦小康,昨天的故事与今天的奋斗一脉相承,先辈们的伟大精神深蕴在每个甘谷儿女的灵魂中,历岁月而常新,行天下而不朽。

(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化,让城市更美丽。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支撑,更离不开文化资源的滋养。一座梵宇辉煌的大像山,一座古朴典雅的文庙大成殿,一个百年老字号甘谷辣椒,一条日新月异的新城路,一杯烹茗怡心的罐罐茶,一碗味淳情浓的浆水面,都记忆着甘谷这座城市的史脉与传衍,展示着甘谷这座城市的宽广与深厚,彰显着甘谷这座城市的个性和气质。炙热的夏夜,当我们驻足大像山下,像山路气贯长虹,迤逦延展,让一座城有了通透的筋脉,有了华丽的底气。它连接东西,辐射南北,直通60万甘谷儿女的烟火日常、幸福安暖。如水的秋夜,立于冀城路,观望如莲花盛开的街灯,于苍穹之下,恍若架起一座如珠的星桥,不近不远地环城而立,让甘谷的夜,延伸出无限光明与诗意来。有时感觉在一座城里生活时间久了,就会在相看两不厌的日升月落里,细数她的“家珍”,就会越来越懂她,越惦着她的好、她的美。就像千百次走过大像山公园,走过冀城广场,走过康庄路一样,甘谷的街哪条胖哪条瘦,哪条朝东哪条向西,你闭上眼都不会走错,那一幅幅似曾相识之画图,一串串驳杂斑斓之尘事,一幢幢拔地而起之高楼,一条条畅通南北之大道,无不凝结着前人的心血与汗水,承载着先贤的执着与期盼,昭示着后人的承传与超越。

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让我们回望,甘谷与时代同行的发展轨迹;让我们驻足,感受千年古城的历史沧桑;让我们聆听,珍藏在岁月深处的甘谷文化故事……

回眸历史,是期待,更是拓进。

甘谷有明的故事3

甘谷神话传说之民间包公——连生儿

李鹏 甘谷在线

☀定期推送甘谷本地资讯,吃喝玩乐,商家优惠、招聘求职、房屋租售等诸多优质内容。(美女小编微信:4374012)

甘谷神话传说之民间包公——连生儿

李鹏

我第一次听连生儿的故事,是一个比我大七八岁的堂兄讲的。说从前有个叫连生儿的人,有天坐在路边吸烟,见旋风儿转到跟前,赶忙用草帽扣住;旋风儿不见了,底下放着一封信,上面没有字,里面装着一张黄纸,也没有字。连生儿纳闷,拿回家慢慢看,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沉沉睡去,三天三夜后才悠悠苏醒过来。原来,这旋风儿是阎王的信使,请龙王赴宴的,没想到半路上叫二愣子搅扰了。阎王大怒,打发小鬼勾了魂魄,严加拷问,见他无意,送他还阳,训斥他以后再不要丢二郎当了,干些正事。

自此以后,我记住了“左旋神,右旋鬼”这种说法,见了旋风儿躲得远远的。有次我问父亲:连生儿是啥地方人?有他的故事没?父亲听了,厉声斥责:“一个娃娃家,打听那些古言怪道的事情做啥,好好念你的书!”父亲虽然没有回答我的提问,但从语气里听出他知道这个人。四奶奶爱讲白毛女,她讲的和我们看过的不一样:喜儿进了黄家怀了身孕,逃到深山产下一子,没法养活,哭着压到石板底下了。大舅是拉二胡唱皮影的,东奔西走,见闻极多。他们除了讲白毛女养娃、昭君娘娘归汉、太白金星发动天宫政变之类的奇谈怪事,也提到过连生儿。综合这些讲述,我理出了连生儿的大概轮廓。

连生儿,因母亲生双胞胎而得名,他的同胞生下很快死了,成了三世单传。有的说他姓张,有的说姓年;有的说是甘谷人,有的说是通渭人。有种说法我觉得比较可信:他出生在甘谷姓张的家庭,父亲死后,母亲改嫁到通渭年家。他生活的年代大概在清末至民国期间,四奶奶说祖辈里有人见过此人。

连生儿爱唱秦腔,经常扮演包公。有次演《铡美案》至《秦香莲告状》一折,包公出来王朝马汉地吼了一段,坐下一看,跪在面前的不是青衣旦角,是绿袄红裤美少妇,暗暗吃惊。连生儿是异人,见这女子面色如纸,衣角丝纹不动,断定不是阳间之物。台下观众见状,议论起来。连生儿示意大家肃静,拉着包公的腔调说道:“这位妇人,你不必胆怕,慢慢地讲来!”那妇人哭哭泣泣,起身请他去。包公带着一班人马跟随她来到一个园子,她在一个角落里忽然消失。包公命人掘地,先掘出一具骷髅,接着掘出一具女尸,鲜艳如生,衣着打扮和刚才告状的妇人一模一样。一打听,这园子是一个乡绅的后花园。包公拘来乡绅一干人,当场审问,很快查明案情。那具骷髅是妇人的丈夫,夫妻两个在乡绅家当长工,乡绅垂涎美色,设计害死男人,想霸占人妻,妇人不从,割腕自尽,时间过去了整整二十年。包公大怒,喝令王朝马汉用狗头铡当场铡了乡绅。现场人山人海,见者无不唏嘘感叹,无不拍手称快。此事风传开去,震惊四方,官衙以私设公堂罪打了连生儿二十大板。这人从此声名鹊起,成了百姓心目中的活包公。

连生儿相面怪异,长着一对阴阳眼,一只黑一只白,黑眼看阳间,白眼看阴曹。手里捏着一根长烟管,一是抽烟,二是防身,三是法器。谁家进了鬼,他一看便知,烟管敲得帮帮响:“我知道你是谁贵,赶紧洽,不然我把你拉住打死呢。”他说:鬼是人的延续,有难处来上门,不要轻易伤害;精不附刚正之躯,鬼不登和顺之门,懦弱之体、不良之心、纷乱之家往往招引邪祟,御鬼于身家之外的最好方法是健体、修身、齐家。

他以温和之心待鬼,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终究要来。一天夜里,他走事之后回家,发现身后跟着一个青鬼。他跑起来,青鬼也跑起来;他慢下来,青鬼也慢下来;他站住,青鬼也站住。用白眼仔细端详,麻哒了!铡掉的乡绅来了。鬼有灰、白、黄、黑、红、青六等,六等之中青鬼的法力最高,能日间现身,变化人物,夜间更是了不得。连生儿心里一激灵,一报还一报,这道关口咋闯过去呢?正寻思间,青鬼化作一团黑烟笼罩过来。鬼把式赶忙点着烟锅子,在头上急促搔起来。这是对付鬼常见的方法,鬼怕光明,夜间搔头,发丝之间会摩擦出莹莹灵光。此魔头是寻仇来的,这点小技能起什么作用?眼见黑烟到了头顶,像磐石一样压下来。活包公见此招不行,撮口呼哨子,烟管抡出道道弧光,嗡嗡作响,进击魑魅。这是比较厉害的招数,哨子是咒语,烟管是法器,双管齐下,鬼蜮一旦着了道儿,立刻魂消魄散。就这样,两个一来一往,在荒野间斗起法来,月牙儿冷冷冰冰挂在天角,周围死一般的寂静。青鬼一会儿化作枯树,一会儿化作蟒蛇,必欲置对方于死地,见招招落空,怒气冲天,最后使出绝招:将身子一抖,化作一条黑口袋,铺天盖地罩了下来。民间包公见状,身形猛然变大,臂膀加长,大吼一声,咬破中指,一招血剑穿心迅猛刺去,青鬼惨叫一声,遁入茫茫夜色里。

连生儿踉踉跄跄到家,感到身上一两劲都没了,倒头睡去。朦朦胧胧中,见那鬼美妇飘然而入,跪在床前,千恩万谢,磕头如捣蒜,眼角挂着晶莹的泪珠,楚楚动人。鬼美妇等了许久,见他睡着不动,咬住嘴唇,撇开羞耻,嗫嗫嚅嚅上床来,和他行起男女之事,此后夜夜必来。久而久之,连生儿茶饭锐减,面黄肌瘦,日渐消瘦。亲戚邻居可能猜出了其中的原委,劝他远离鬼妹,早日娶妻生子,可他死活不听。连生儿的故事我听到的就这些,后来的结局不得而知。

作者简介:

李鹏,甘谷县大庄镇白土岘人。业余作家,作品散见于网报杂志,以诗歌、散文为主。现在嘉峪关市工作、生活。为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讴歌,在寻常巷陌间穷极人生。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5日 星期三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甘谷民间传说故事(甘谷有明的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9118.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