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小孩子到底要怎么教才能教好呢(如何教孩子学什么好)

2023-03-14 20:44:02 技术常识4 小白要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6988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8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十大技能,教孩子做自己人生的摆渡人,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湖南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如何教孩子学什么好1

湖南日报10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谭珺)您是否希望给予孩子正确引导,让他们拥有更美好的人生?您是否在亲子教育上花费大量心血却收效甚微?今天,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传中心联合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医师周建松,主管护师田于胜两位专家,为大家介绍可训练青少年掌握的十大生活技能,教孩子做自己人生的摆渡人。

据悉,青少年生活技能训练是一套旨在全面改善青少年个体行为,以完善其社会生活技能的培训计划,它强调赋予受训者自主决定自我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能力。其培训内容包括人际交往、学会作决定、坚持自我主张、如何SAY NO等常见社会生活情景应对方式与技巧。

技能1:自我察觉

自我察觉技能是“十大技能”的基础。孩子先要对所承受的压力有所察觉,才能应对压力。家长可引导孩子以日记方式写下“事件概况,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自己对这件事所作应对的结果”等内容,锻炼孩子自我察觉的能力。

技能2:做决定

决定无非两种可能:一是采取行动改变当下局面,另一种是改变自己想法和感受克服面临的压力。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通过以下四个问题来做决定:①这件事情对我来说重要吗?②我的想法和感受是恰当的吗?③这种局面可以向好的方向改变吗?④权衡利弊和大家的需求,我值得采取行动来改变目前的局面吗?

技能3:偏转(克服不良感受)

当孩子对上述四个问题任意答案为“否”时,说明不必要或不值得改变目前的局面,那么这时需要改变的是孩子的负面想法和感受,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以下四个练习方法以克服不良感受:说服自己-停止思考-分散注意力-放松和冥想。

技能4: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技巧可分为五个步骤:明确问题,列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做出选择,实施方案和评估结果。只要掌握以上五步,孩子基本可应对生活中的大部分“难办”。

技能5:主张

要告诉孩子,主张应以不侵犯他人,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这需要孩子的行为是恰当的。

技能6:说“不”

说“不”能迅速限制那些让我们感觉难以应付的承诺和压力的产生。需要让孩子明白,当自己不愿意时,要勇于说“不”。面对朋友及家人时说“不”时可以:三思而后“答”,简洁答复,明确地说出“不”,不要辩解。面对老师或长辈时,合理的拒绝可以向长辈提出需要优先完成的事情,提出替代方案以及梳理清楚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技能7:说出来

可以通过以下六点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人交流:只管说出来,以“我”为出发,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说具体一些,从个人的亲身经历或经验出发,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

技能8:倾听

良好的沟通,另一半就是倾听。需要教会孩子良好的倾听技巧:①安静听他人把话说完;②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向对方传递出你对此话题感兴趣;③当对方说完之后你要及时反馈;④对你听到的内容持开放式态度。

技能9:共情

共情就是从别人角度看世界,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共情能力的培养需要学会:①倾听;②从他人立场出发;③试着赞赏他人观点;④思考他们是怎样得出结论的;⑤从感情上真心实意接受他人的观点;⑥决定接受他人观点或坚持自己观点。这种能力对于孩子自我人格与知识的提升是十分关键的。

技能10:正面行为

负面行为会让人产生愧疚感和压力,同时也会影响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家长需要引导孩子正确区分哪一些是正面行为,哪一些是负面行为,从而尽可能多地表现正面行为。

(一审:周阳乐;二审:刘文韬;三审:杨又华)

如何教孩子学什么好2

《北大妈妈高效养育法,45堂课培养出有竞争力的孩子》

第33课:动手能力_孩子不愿意穿衣、刷牙,一招搞定!

今天这堂课,我来讲一讲,孩子不愿意穿衣、刷牙,该怎么办?

很多家长抱怨说,现在的孩子真难伺候,穿衣服不好好穿,你让他穿这件,他偏要穿那件;刷牙也不好好刷,每次刷一两下就赶紧跑了,每天都这样,都快愁死了。

当你在为孩子发愁时,有没有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爱掺和”孩子的事?

当你看着孩子搞不清衣服的正反面时,你是不是急吼吼地帮他穿上了?当孩子刷牙时,你是不是早就帮孩子把牙膏挤好了?还有,当看见孩子笨拙地拿着勺子时,你是不是就迫不及待地喂孩子吃饭了?

教育家卡尔威特说过:“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是真爱,而溺爱和娇宠是孩子形成独立人格的最大的障碍,只会让孩子吃尽苦头。”

像穿衣、刷牙、吃饭这些日常琐事,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学会的生活技能。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不仅会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且会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那么,当孩子出现了不愿意穿衣、刷牙的情况时,你该怎么办呢?接下来,我就跟你讲讲我的做法。

♥第一,用最少的“掺合”帮孩子提升最多的自理能力。

对孩子来说,最难的是什么呢?是建立主体意识。三岁以前的孩子,对穿衣呀、刷牙呀、吃饭呀这些“我自己的事情”,概念还很模糊。

所以,教孩子学会自立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教他“认识自己”。

你需要怎么做呢?那就是,为孩子划分一个明确的自己动手的范围,让他知道哪些事情是孩子可以做,并且应该自己做的?哪些事情是需要家长协助完成的?

比如,前段时间,我就给暖暖买了一些小植物,专门由她来照顾,别人不许掺和。

暖暖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拎着水壶给植物浇水,一边浇水还一边跟植物说话:“小花小花喝水吧,我会一直照顾你的!”

就这样,孩子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增强了主体意识,而这种主体意识呢,也会迁移到做其他事情中去。比如收拾自己的玩具,保护自己的牙齿等。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自理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两岁的孩子可以学习自己扔垃圾,三岁的孩子要学会自己穿衣服,四岁的孩子要学会自己叠衣服。

不要期望孩子的自理能力突飞猛进的提升,这是不科学的。你要做的,就是为孩子定制一个成长量规划表,详细的划分出不同阶段孩子应该集中精力学做的事。

作为家长,你要有意识地做到“少掺和”,来帮助孩子实现阶段性的成长目标。

♥第二,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爱上刷牙。

孩子刷牙这件事,你千万不能大意。孩子的自觉性本来就不高,如果你再不闻不问,那他的牙齿很可能会出现问题。

如果你通过一些办法,让刷牙这件事变得有趣,让孩子能够享受刷牙的时间,那么孩子一定会爱上刷牙,主动刷牙的。

比如,可以通过绘本,让孩子认识到刷牙的重要性;再比如,在孩子刷牙时播放他喜爱的儿歌。

暖暖出牙的时候,特别不喜欢我用指套牙刷给她刷牙,要么紧紧闭着嘴不让我把手指伸进去,要么就紧张地咬着我的手指不松口。

后来,我又拿了一个指套牙刷,张大嘴巴做出夸张的动作,然后动作缓慢的刷给她看。

暖暖就笑得合不拢嘴,也学着我的样子,张大嘴巴做出夸张的笑脸。我还一边刷,一边唱儿歌:“小牙刷,手中拿,张开我的大嘴巴,牙刷火车出发啦!”

慢慢地,暖暖就不再排斥刷牙了,这就为她养成刷牙的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很多绘本也会教育小朋友好好刷牙,比如《小熊宝宝绘本系列:刷牙》《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贝贝熊系列丛书:看牙医》《我那颗摇晃的牙齿绝不能掉》《牙齿旅行记》《小熊不刷牙》等,你可以跟宝宝一起读,寓教于乐,同时让孩子认识到刷牙的重要性。

看书的时候,如果看到豁牙的角色,我就及时告诉暖暖:“如果吃糖多,又不刷牙的话,牙齿就会掉的哦!他是不是不知道呀,暖暖你要告诉他哦!”

后来,暖暖就经常会条件反射的跟我们讲:“谁谁谁爱吃糖、不刷牙,结果牙齿都掉了!”

当孩子形成正确的观念之后,他就会非常乐意去刷牙了。

♥第三,把衣服还给孩子,谁的衣服谁做主。

关于孩子不爱穿衣这件事呀,我建议你可以先跟孩子聊聊穿衣服的重要性。

比如,穿上衣服呢,就是为了遮盖我们的身体部位,防止别人笑话自己;穿上衣服,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就不容易碰伤擦伤啦。也可以跟孩子聊聊衣服的款式等等,激发孩子打扮自己的愿望。

给孩子买衣服时,你要问问孩子的喜好,而不是一味的根据自己的想法来买。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小汽车图案的,有的孩子喜欢公主图案的。当你买的衣服都是孩子喜欢的样式,他自然也就愿意穿了。

所以,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审美和喜好时,你就不要总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强迫孩子穿这穿那啦。

穿衣训练可以从夏天开始,因为夏天要穿的衣服比较少,也比较简单。先从宽松的T恤、有松紧带的裤子,和一脚蹬的鞋子开始,然后再根据季节和气温的变化,逐渐增加难度。

暖暖上幼儿园之前的那个夏天,我特地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培养她自己穿衣服的能力。

我先拿出一件带扣子的小衣服,跟她一起练习扣扣子。当她成功扣上一颗扣子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哇,你竟然成功扣上一颗扣子啦!继续加油!试试第二颗吧。”“暖暖,你可以自己穿衣服了,好厉害呀!等你上了幼儿园,妈妈就放心了,老师也一定觉得你很棒的!”

孩子在这种受鼓励的气氛中,会感到成功的喜悦,会充满自豪感,这种喜悦和自豪感,就会促使她更愿意自己动手做事情。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我来为你总结一下,当孩子不愿意穿衣、刷牙时,你该怎么办呢?我分享了三点我的做法。

♥第一,用最少的“掺合”帮孩子提升最多的自理能力。

为孩子划分出一个自己动手的范围,让孩子明确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完成,哪些事情可以家长协助完成。

通过一些小事,来增强孩子的主体意识,让她对自己的事情越来越有主动性。

♥第二,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爱上刷牙。

年幼的孩子普遍自觉性差,让他养成主动刷牙的习惯,需要一些方法来训练。

比如,在孩子刷牙时播放儿歌,或者通过讲相关的绘本,来加强孩子主动刷牙的意识。

♥第三,把衣服还给孩子,谁的衣服谁做主。

你可以跟孩子多聊聊穿衣服的事,比如我们为什么要穿衣服呀,孩子喜欢什么样的衣服呀。

在合适得体的情况下,尽量根据孩子的喜好来,买衣服的时候也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样,他才会对穿衣表现出最大的热情。

如何教孩子学什么好3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创新,是人类生生不息、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创新人才培养,则是人类保持不竭创造力的自觉行为。创新人才培养不独指对少数天才学生的培养,更指培养每一位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创造精神的教育实践,在全社会形成积极进取、创新创造的氛围,对创新抱有积极肯定的态度。在此意义上,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重要追求,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的实现离不开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学习。但是,知识以及知识学习的价值常被质疑:过去的知识怎么能培养出未来的人才?严谨严密的知识,如何能够培养学生灵活开放的创新意识?统一的知识学习,如何能够让学生发展出有个性的、独特的创造力……这些质疑,恰恰说明知识学习是创新人才培养绕不开的问题,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必须认真处理知识学习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一、创新人才的品质须从知识学习中培养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未来虽然不能预知,却可展望、想象。对未来的想象和追求,是教育存在的根据,也是确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重要依据。未来的人才只能用已有的内容和方式经由当下去培养。即:教育是通过“继承”来实现“创新”的。

创新与新奇、发现、构造有关联,却并不相同。创新是发现以前未曾意识到的新关系,或构建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想法、新事物,提供看待、思考和表达世界的新视角、新工具、新方式。这些新视角、新工具、新方式、新想法、新事物,扩展、深化、改变着人们对世界和自我的理解。教育所培养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饱含价值追求,要让学生为人类幸福生活和人类文明延续发展去创造。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未来”经不住长久的展望便已迫近眼前,“未来已来”已成常态,想象和展望未来被适应剧变的现实所代替。创新、创造成了少数先锋人物的专利,大多数普通人只能随波逐流、被裹挟进入自己从未曾想象和展望过的“未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创新人才的渴求前所未有,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成为每个人适应高速变化社会的必备技能和精神品格,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任务。为应对变化,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台了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其中,与创造、创新有关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坚毅力、责任心等成为素养框架的核心要素。

在这种背景下,以学习现成的、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学校教学便常受批评。“高分低能”“书呆子”,是批评知识学习阻碍创造力发展的最常见的表达。知识学得太多、基础太扎实,被视作创造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有些人的思想里,知识与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相对立,是创造力发展的最大障碍。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作为人类认识成果的结晶,知识是理性、智慧、逻辑以及隐秘情感的载体与化身。赫斯特和彼特斯对知识作用的阐释大气磅礴:“在客观经验的不同形式中,概念以及检验真理的方式……连同我们感兴趣的有关心理品质,使我们能够一步一步地阐明千百年来形成的复杂的语言结构、社会制度和传统。只有掌握了它们得以生长的复杂的非自然世界,它们才会对每一个儿童开放。”[1] 也就是说,概念教学是学生进入非自然世界的通道,没有概念教学,抽象复杂的非自然世界就不可能向儿童敞开,儿童也不可能有超出个人感知觉范围的非凡想象力和创造力。贫瘠的心灵没有想象力,更不会有创造性。

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创造,离不开继承,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继续前行。每一个新概念的提出,“都经过了长期的准备……地球作为动与静的参照系,这一点在哥白尼那里就取消了。布鲁诺提出了无限空间的观念,提出运动与静止同样高贵……在笛卡儿那里,取消静止和运动的区别具有了明确的物理学意义……伽利略则为牛顿准备了新的惯性概念……而且伽利略还以相当清晰的方式表述过第一运动定律。不过,在伽利略那里,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和惯性概念尚无明确联系,没有形成惯性运动的概念”。[2] 没有前人的准备、没有对前人工作的深入了解,就不可能有牛顿后续的贡献。学校中的创新人才培养更是如此。没有对已有知识的继承和学习,便没法找到超越和否定的对象,即没有创新所由以出发的基点,更是无法判断其是否为创新;没有历史积累和继承,所谓的“创新”只能是原地踏步、低水平重复。只有真切地理解已有知识(成果)所蕴含的基本问题,明晰它的价值与缺陷,进入它的逻辑和历史脉络,才可能发现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没有扎实的基础,没有对前情的深入理解,就只能是哗众取宠的噱头而非真正推动认识前行的创造。“每一次科学的‘完成’都意味着新的问题,科学请求被人超越,请求相形见绌。”[3] 科学无止境,创造无止境,已有知识、成果是人们理解世界和自身的凭借,也是人们达至更高理解和认识的阶梯,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被超越。那些具有创造品格的人,也必定是全身心投入其中、“为学术而学术”、有内在动机的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知识学习是创造力养成、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前提。当然,强调知识学习的意义,并不否认“真刀真枪”式的社会创新实践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创新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长成的。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特别提及,教学中展示的科学家形象应“不是作为思想奔放的聪明人出现,而是作为一个正常的、积极的、有时还容易犯错误的人物出现,他严肃地、谦逊地同现实的难题打交道,不但从他所从事的费脑筋的探索中获得满足,而且还时常从中获得鼓励”。[4] 这样的科学家形象,正是科学家的普遍形象。科学家并不特别,但他们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所需要的严谨、严肃的态度,有克服困难的意志,而且能从探索中获得满足。在中小学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养成科学家品质、培养创新人才品格的过程。例如,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意义;重现伽利略的斜塔实验,理解伽利略实验的基本设想,解释自由落体的基本原理;持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并记录相关数据;阅读几篇反映同一主题的文章,分析比较文章的写作手法,创作一篇同样主题的属于自己风格的文章;在短时间内完成一项必须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等等。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以知识为对象、为目的,也把知识做媒介、做工具,形成从事严肃工作所需要的细致、认真、专注的态度,理性思考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沟通能力等,也正是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人类先贤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他们的思路与方法、情意与态度,也成为学生学习、继承、超越的对象。

二、学习什么样的知识,才能拥有创造力

并非所有的知识都值得学习。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知识值得学习”就成为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知识观,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会不同。

在社会变化相对缓慢的时代、知识量相对较少的时代,经验事实或知识本身就是宝贵的财富,“学富五车”是极高的褒扬。关于知识的选择问题,主要集中于知识的功能,如斯宾塞所做的实用性知识和装饰性知识的区分。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进入相对和平时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家安全保障主要依靠人才竞争。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对于学生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而言,普遍适用的、强有力的、结构化的理论知识,比事实性知识和技能技巧更有价值。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展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明确主张要学习“理论知识”,强调“理论知识占主导地位”;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主持了美国的结构课程改革,主张学生要掌握学科的基本观念、基本结构。“学到的观念越是基本,几乎归结为定义,则这些观念对新问题的适用性就越宽广。”[5] 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解决在课程外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日后课堂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6] 与读死书、死读书不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形成学科的基本观念,才能够运用知识于陌生情境,去理解或解决新问题。布鲁纳说得很明白:“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以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简单地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7] 即:融会贯通,与其他事物建立起新联系、悟出新道理、获得新成长。

建立知识间的普遍联系,在整体结构中去把握知识的意义,是结构化知识学习的特征。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内部相互解释、符号运算的转化能力,实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代数学就是把已知数同未知数用方程式排列起来,使得未知数成为可知的一种方法。解这些方程式所包含的三个基本法则,是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三个基本法则所体现的思想,他就能认识到,要解的‘新’方程式完全不是新的,它不过是一个熟悉的题目的变形罢了。”[8] 如此,便缩短了高级知识与低级知识之间的差距,让学生体会到高级知识都是从低级知识发展演化而来,并不神秘,同时也缩短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心理距离,知识成为学生可以观察、思考、操作的对象——增强了学生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自信心。

著名特级教师马芯兰在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结构化知识的意义。她说:“要抓住各个概念和各条原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使知识网络本身反映出知识自身的传授、能力培养的‘序’,使前后内容相互蕴含、自然推演,在思维上为学生提供一个由已知到未知的逻辑思路和迁移条件,形成具有生命力的、使知识处于运动中的、蕴含着较高的思维价值的知识网络。”马芯兰老师所说的知识网络,就是由基本概念组成的知识结构。学习这种结构化的知识,会让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聪明、越学越想学:“学生对最基本的概念有不断理解、反复认识和运用的机会……因此就使学生学习时感到‘难的不难’‘旧的不旧’‘新的不新’,培养了学生不断索取知识的能力。”[9] 这也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思考空间,为从事创新实践提供了广阔的视野、通透的能力。

三、怎样学习知识,才能拥有创新人才的品质

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主要是现成的、确定的符号知识,单纯就这些符号知识而言,抽象、干瘪、冷冰冰,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学校的知识,有序有进阶,有内在的一套逻辑系统。就某个概念而言,如果不理解它所在的系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这个概念。“整体科学理论对科学概念有着更明确的约束……是理论体系在为这些基本概念下定义。”[10] 这样的知识难以通过生活经验来理解,只能在系统中通过概念的相互定义、符号运算、数学推理或实验证明来让学生“接受”。在这个意义上,它所包含的思想、理念、方法,既能塑造人、培养人、解放人,当然也能束缚人。

因此,必须探讨知识的恰当学法,让知识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养分。

知识学习的第一要务是实现知识与学生的合体,让知识成为学生这个认识主体的知识。“知识所要求的乃从主体的一方通达事实的某种方式。只要不考虑如何通达事实,则不论图书馆或数据库里保存的是什么,它们都不会是知识,而只不过是一些墨水符号或电子印记……绝没有任何知识空荡荡地摇晃而不从属于任何主体。与水或黄金不同的是,知识永远从属于认知者。”[11] 脱离认识主体的知识,只是一些“墨水符号或电子印记”,只有与认识主体相结合,知识才能活起来,向主体敞开并显现其丰富的意义。活动是知识与学生这个认识主体结合的唯一途径。“儿童单靠动脑,只能理解和掌握知识,如果加上动手,他就会明白知识的实际意义,如果再加上心灵的力量——认识的所有大门都将在他的面前敞开,知识将成为他能动地改造和创造的工具。”[12] 如此,抽象的语词、概念、原理才能显现出其丰富的内涵,才能避免成为束缚人的锁镣,而成为学生“能动改造和创造的工具”。如果把知识比作宝藏,那么学习就是寻宝的过程。拿到藏宝图并不等于获得了宝藏,必得经历寻宝的过程——如同唐僧西天取经一般,与他人合作、作出选择、克服诱惑、战胜困难,总之需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获得宝藏、取得真经。同样,知识学习也是磨炼意志、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创新人才的品格,如勇于接受挑战、不惧困难、乐观自信等品格,正是在主动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那么,学习知识的活动,应该是什么样的活动?可以明确地说,知识学习的活动不是不动脑筋的机械活动,也不是没有情感投入的肢体活动,而是活动主体的动手动脑动心的主动活动。“掌握某一学术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但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培养对待学习和调查研究、对待推测和预感、对待独立解决难题的可能性的态度。”[13] 也就是说,掌握原理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相应的活动,而这些活动也伴随着相应的态度养成。要掌握某个原理,学生需要去调查,需要做推测,需要解决各种难题……这既是掌握知识所需要的活动,其本身也是学生要形成的能力。这些活动,类似于科学家“最初发现”知识时的活动,当然也必须伴生相应的态度。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形成的态度成为创新人才的重要品质。在某种意义上,有了这样的态度,学生才算是“登堂入室”进入了这个学术领域,融入了这个学科的发展历史,才可能“摸到”这个学科的发展脉络、跟上它的脉动节奏,并且有可能直觉到其未来发展的方向。那么,这样的态度从哪里来呢?从发现学习中来。可以把这里的“发现”视作创新,即采用新视角、运用新工具,发现了新关系、新规律,形成了新观念,甚至创造出新事物。“像科学家那样去学习和工作”,就包含这样的语义,即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形成从事严肃的科学工作所需要的态度、精神、品格和能力。“像科学家那样去学习和工作”,还有一层意思,指学生要像科学家那样,作为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分子而非历史的旁观者,要关心人类社会的福祉,关心科学发现对人类的价值——而这一切,只有在自觉的动脑动心的主动学习活动中才能形成。

明确了主动活动的意义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不同种类知识的具体的学习活动方式。

王道俊先生认为,从知识所探讨的对象角度,可以将知识分为自然知识、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三类。这三类知识各有不同的对象与方法、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应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一是辨析、认知知识所表述的物理,养成认识智慧;二是感悟、理解知识所蕴含的人理,养成人文智慧;三是激活想象,预测可能,选择需要,寻求对策,养成实践智慧。”[14]“这三种活动方式,或重思维探索,或重感悟反省,或重谋划建构,在学生心理上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知识的学与教的活动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这三个维度的不同特点及其相互关系。”[15] 换言之,教学要根据知识类型去引导学生经历基本的、典型的活动,帮助学生将知识“消化”、转化为成长的营养,转化为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创造力、意志力和使命感。

创新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灵感,是深入学术领域脉络中的创见;创新人才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神赋的,是在严肃严谨的科学知识学习中成长起来的。学习有结构的理论知识,以发现的方式去形成学科的基本观念,是创新人才成长最朴实可靠的道路。

(郭华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注释:

[1] 瞿葆奎主编. 教育学文集·教学(上)[C].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66-67.

[2] 陈嘉映. 科学. 哲学. 常识[M]. 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198-199.

[3] [德]马克斯·韦伯. 学术与政治:韦伯的两篇演说[M]. 冯克利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27.

[4] [美]布鲁纳. 教育过程[M]. 邵瑞珍,王承绪译.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95.

[5] [美]布鲁纳. 教育过程[M]. 邵瑞珍,王承绪译.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37.

[6] [美]布鲁纳. 教育过程[M]. 邵瑞珍,王承绪译.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31-32.

[7][8] [美]布鲁纳. 教育过程[M].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28.

[9] 马芯兰. 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 人民教育,1995年(5).

[10] 陈嘉映. 科学. 哲学. 常识[J]. 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204.

[11] [加拿大]詹妮弗·内格尔. 知识[M]. 徐竹译. 北京:译林出版社,2022:3.

[12] [苏]阿莫纳什维利. 孩子们,你们好[M]. 朱佩荣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58-59.

[13] [美]布鲁纳. 教育过程[M]. 邵瑞珍,王承绪译.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38.

[14] [15]王道俊. 把活动概念引入教育学[J]. 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7).

《人民教育》2022年第21期,原题为《知识教学何以培养创新人才》

作者:郭华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教孩子学什么文化好一点(教孩子学什么文化好)

学习汉字(怎么教孩子学习汉字 )

怎样教孩子学拼音(让你的孩子快速学会汉语拼音的妙招)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4日 星期二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小孩子到底要怎么教才能教好呢(如何教孩子学什么好)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8625.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