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关于洛河的故事(洛河畔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14 20:08:01 技术常识4 建议收藏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560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我家住在洛河畔,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洛河畔的故事有哪些1

洛河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河图洛书源,灵龟负书地”奠定了这里汉字故里、华夏文明发祥地的地位。

陕西商洛洛南县古城镇,自古以“米粮川”著称。如今,依托得天独厚的条件打造的玫瑰小镇颇具规模。“玫瑰花海、大地艺术”的全新理念,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充分融合。古城镇页山脚下的古柏是秦地发现的最大古侧柏,树龄5000多年,树高23米,树冠覆盖地面达半亩之多,树身需10人才能合围,比轩辕黄帝手植的轩辕柏还要高还要粗,被誉为“栖霞柏”,同“九燕扑馒”“云蒙观华”等一并列入洛南八景。古城镇东的寺坡镇,林密泉清,独特美味的橡子凉粉受人欢迎。三要镇的羊肉套馍更是来客爱咥的美食。那一口大铁锅炖着整只羊架,灶膛柴火哧哧地烧着。店家切好了羊肉,来一角现烙的锅盔馍,掰于大老碗中,拿到滚烫的锅前,舀起一勺勺香气四溢的纯正高汤,反复浇锅盔到热透,再用竹管撒上秘制调料,放上小葱、香菜、羊油,色香味俱全的羊肉套馍就呈现在眼前,让人垂涎欲滴。

沿高耀镇瓮沟往上,潺潺流水在山间响起。由于溪流常年冲刷,形成了天然的石瓮构造。大小不一的三个石瓮牛鼻子状排列,由高到低成“品”字形,分流了上游来的水,瓮内清澈见底,游人流连忘返。

洛河发源于洛南县最西端的洛源镇,这里有赫赫有名的草链岭、洛河之源的飞峡流瀑、第四季冰川形成的震撼石海以及高山草甸、高山杜鹃。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生活的丰富,草链岭成为都市人领略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变化的大山。去年友谊城市南京江宁援建的“溪乐谷”更是集休闲、旅游、度假于一体,填补了洛源镇到县城之间的旅游空白。洛河源头的清澈甘泉不仅滋养了洛源人,更给洛源人带来了财富。来洛源,一定要吃碗洋芋糍粑。洛源豆腐干的制作因有洛河水的滋养,昼夜温差大的晾晒,口味纯正,成了洛南的招牌特产。

洛南县北路属于高寒山区,有神山书堂山,又名云蒙山,“云蒙观华”盛名传。据说晴朗的日子登顶云蒙山,可以看见百里之外的西岳华山。石坡镇古老的鞑子梁石板房民居,巡检镇的道教圣地老君山、洛南著名八大寺之一华严寺,以及新打造的禹平川魅力花海小木屋风车酒店,高端民宿村等,无不吸引着都市人。洛南的夏天根本不需空调。由于地处高寒地带,昼夜温差大,洛南主要的农作物玉米生长周期较长,饱满细腻、口感香甜。用玉米做成的糊汤、末糊、漏鱼是当地的美食。

洛南县城城关镇位于盆地中,县河穿城而过,融入洛河,县河的古名叫清池川。县城最高峰因像馒头而得名馒头山,如今已是生态环山公园,和东边的仓颉园遥相呼应。“九燕扑馒”的古老景观与建有橡皮坝的县河相得益彰。位于城中西街的洛南文庙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比西安钟楼还早建了14年,是城区保护最完整的纵轴线式古建筑群。洛南文庙“棂星门”木格之间卯卯相套,竟没用一颗钉子,古人的智慧令人惊叹。我小时候东进“启凤门”,到“棂星门”下面去骑石狮子玩,然后西穿“腾蛟门”的情景,至今还常常在梦里出现。近年来,在县城八卦桥以南修建的音乐小镇,有可容纳千余人的露天专业室外音乐广场,千亩花海、音乐风情街、87.8音乐主题酒店、庭院式民宿为一体,成为洛南人以及接待亲朋好友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我家就在洛河畔,在乡村振兴的今天,有讲不完的故事,品不够的美食,数不胜数的美景期待八方来客。(徐珺瑛)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洛河畔的故事有哪些2

小时候的洛河

文/王会杰

南洛河,源于陕西省华山南麓,一路向东进入河南,流经卢氏、洛宁、宜阳、洛阳、偃师等地,在巩义进入黄河。美丽的宜阳县城就在洛河南岸,对岸就是我的故乡。小时候经常在河边嬉戏玩耍,却不知这条河的悠久历史,也不知曹植《洛神赋》说的就是这条河。现在回想起来,最让人不舍的,当属小时候的洛河。

(一)

不舍自然状态下的洛河之水。

那时,洛河随季节消长,夏时最能展现它威猛雄姿:河水暴涨,巨大的洪流裹挟着泥沙奔腾东去,方圆几里回响着巨大而沉闷的轰鸣声,洪水漫过河床,灌进附近的湖泊、柳林、稻田,放眼望去,一片汪洋。困在田里的鱼儿垂死挣扎,人们尽可以捕捉;柳林里翻腾着白条,村民用网兜捞,还有人用折下的柳棍儿将鱼打晕扔到岸上。

洪水退后,形成的汊河和大水洼成了捉鱼虾的好地方,有人撒下简陋的渔网,一网上来,就有不少杂鱼在里面蹦跳;还有人拿着小叉在周边捣来捣去,不多时就有一只小鳖被刺中,只见鳖的爪子在叉尖上转动;鱼鹰不时落在水洼里,再飞起来时,嘴里叼着的小鱼在空中闪着银光。大水给人们造成损失,但也肥沃了土地,给人带来乐趣。

洛河岸边丰茂的百草,是牲口的好食粮,娃子们放学后和节假日,可以给队里割草挣工分。他们游到南岸割,割完后顶着草蓝再游回北岸;突遇洪水,把草蓝子搭在牛背上,将牛赶下河,自己拽着牛尾渡到北岸,然后呼喊着回村。不发洪水时,南北河滩宽阔逶迤,布满了鹅卵石,一个一个踩上去并不硌脚,反而能锻炼腿部脚力;大一点的鹅卵石用来下地基,整齐而结实,如果放到现在,肯定能卖出好价钱。逢夏季烈日当空,阳光照射下的河面,粼粼微波,淼淼生烟,寂静而神秘。大人叮嘱,这时段不要去洛河边,水里有鬼,偶有溺亡者,更增添了神奇色彩,但娃子们经不住洛水的诱惑,照样游水嬉戏。

那时出行南岸主要靠摆渡,这可以增加村里收入,记忆中大哥还当过售票员。那是一艘木船,湿漉漉很结实,足够站立三十人。运载较重物品的多乘船,像拉煤、运石等,但收费略高。村里力气大的男人当舵手,他立在船尾摇动辘轳,推波前行。到了南岸,再拉上另一拨客人驶向北岸。摆渡有间歇,上下午有大致班点,太早得等,迟了赶不上。雨天乘船比较难受,站在船上的人们,打着雨伞、披着雨衣,你挨我、我挨你,汗津津、脏兮兮。遇到洪水,得停船,再急的事,也只能等洪水退了之后。一段时间,洪水主峰一直靠着北岸,对村庄充满威胁。后来改道了,流向对岸,南岸有拦河石坝挡着,不像北岸那样让人担心。

秋天到了,洛河水量变少,清流荡着微细白浪,人们可以从浅处趟过。中秋天高云淡,洛水像一条玉带蜿蜒向东。再往后凉意愈浓,河面更显冷阔。宽阔的河床上,集体的沙石队在小规模作业,粉碎的小石块和筛出的细沙是上好的建筑材料,无需担心生态受损,来年一场洪水就可以将沙坑淤平。此时还有人在河边掘小汊并铺接竹席,不时有稀疏的小鱼顺着小汊落在竹席上,蹦一会儿就僵在那里,真是捉鱼的最好时机。进入严冬,冰封河面,人们尽可以徒步自由穿梭。

小时候的洛河,无人干预,自然消长,百姓依河流变化起居生活,和谐而安然。

(二)

不舍洛水岸边动植物。

农历二月,嫩绿吐出,万条垂下,憋了一冬的村民,来到柳林捋下最鲜嫩的芽蕊,拿它做蓬松可口的蒸菜;娃子们折下柳枝,编成像解放军埋伏时用的草帽戴在头上;有的还把柳条绾成花疙瘩,甩来甩去;有的做成柳笛,欢快地吹着,欢笑声此起彼伏。此时的洛河两岸,春风里夹杂着清冷,乍暖还寒。

到了三四月份,大地逐渐复苏,洛河被春天包围。繁茂的芦苇丛,点缀着上游两岸,随风缓缓起伏,引来鸟儿在上面盘旋飞舞。河水中央偶有小片陆地,上面也有芦苇生长,春风里摇曳着,婀娜多姿、荡人心魄。外祖父当过护林员,他搭的草庵藏在一片芦苇里,我曾于此逗留过。这片芦苇稠密,深处有不少鸟巢,分别架在两三颗紧挨的芦苇之间,里面往往有鸟蛋。芦苇起防波作用,洛水到了芦苇丛,力量明显减弱。成片的芦苇,是洛河岸边的青纱。

洛河北岸生长着大片杨柳林,兼有杂树。到了夏天,林子里虫叫蝉鸣,聒噪声声,娃子们可以粘鸟捉虫、摸知了猴摘蝉蜕……一场大雨过后,林子地下草丛里,生出很多菌类,还能拣到新鲜的地曲连,样子像泡好的木耳,冲洗干净,葱油爆炒,好吃至极,至今想起来仍流口水。当然林子里也有危险,时有毒蝇、长蛇出没,越是草丛茂盛的地方越要小心接近,一堆茅草中可能有一条花纹蛇盘卧其中,小时候娃子们最怕这种场景。

树林内侧是大片农田——上好的水浇地,常年轮番种着小麦、玉米、谷子和豆类。到了夏收和秋收,人声鼎沸、一派繁忙,随着“嚓嚓”的收割声,被惊扰的野兔不断窜出。中午、暮色时分,汗津津的人们趁势到洛河边,擦擦脸洗洗脚,洗去疲惫、收起劳累回村。

那时每个生产队都有打谷场,主要用来为小麦和谷子脱粒,小麦归仓后,那些碎麦秸被垛成三五个球状体分立在打谷场上,美观漂亮,冬天用作牲口的饲料;玉米不进打谷场,直接掰下堆在田头然后运走,剩下的秸秆铡碎沤肥,没有现在的焚烧一说。

棉花,也是常见农作物,从春种、夏管到秋天摘棉,虽然十分费力,但离不开它,人们要靠它纺线织布,那时家家户户都有手工纺车和织布机,母亲纺线织布的身影至今印在我的脑海里;最后一轮采棉结束后,坚硬的花柴(也就是棉花干儿)堆放起来,冬天燃烧取暖很是舒服,当时花柴是仅次于煤的燃料,十分宝贵。还有一件事娃子们最爱干——遛花生,在收获过的花生地再刨一刨,捡拾遗落地里的花生,由于花生种植不多又好吃,娃子们非常喜爱它。红薯,是百姓的主要口粮,一年中一半时间要靠它糊口,秋收过后,人们要将红薯切片晾晒,以便储藏。晾晒时,广阔的洛河北岸石滩上,白色薯片如素练铺地,月夜里更是银光闪闪,壮美无比。

进入深秋,杨柳渐渐变黄,白色芦苇毛穗随风起舞,空中不时有大雁排队南飞。平坦田地里青绿的冬小麦贪婪地长着,期待来年再次丰收;田埂上紧贴地皮的葛巴儿草结实而坚硬,人们清理着上面残剩的枯枝秸秆。家家户户储藏起不久前收获的秋粮、红薯干和萝卜白菜,开始了过冬的准备。

小时候的洛河,以其所能给人以馈赠,百姓虽不富庶,但很满足很幸福。

(三)

不舍洛河之畔的湖泊。

那时,洛水特别多,因地势形成许多湖泊,连村边都有许多天然水塘。塘里水量丰富,上面飘着蜉蝣物,一些红色鲫鱼,引来野鸭时常光顾,除淤时能清出一窝窝鸭蛋。最有名的湖泊紧邻洛河北岸,它们掩映在荆棘草丛中,每个如篮球场大小,湖中流出的小溪与洛水相连。

盛夏时节,草木繁盛,清晨的湖泊清澈静谧,散发出丝丝潮湿腥味,蝉虫的吱吱声打碎周围的沉寂。男娃子们,在中午时分,一丝不挂地开始了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他们穿过布满水芹浮萍的水域,徜徉在湖水中央。狗刨是常见泳姿,水性稍逊的,背上绑个葫芦。还有扎猛子,一头扎到水里,看谁憋气时间最长。水清不伤眼,扎到深处还能清晰地看到湖底生物。一些树长在水里,游累了,还可以仰靠在上面歇息。下午两三点,随着娃子们的离开,四周又恢复平静。

这时悄悄来到湖边,会发现碗口大的鳖在晒盖,密布的浮萍上还卧有鼓着白肚皮的青蛙,稍有响动,它们会迅速蹿入水中。当时驻村干部,是一位来自南方的军官,全家爱吃鱼,他经常此时赴湖边徒手捉鱼,提着串在柳条上的小鱼回家时,引得路人艳羡不已。有一次,他的孩子端着一碗米饭,碗里拇指大小的鲶鱼,香气四溢,惹得围观的孩子垂涎三尺。天黑以后,湖泊周边流萤闪烁,四处蛙声一片。

夏末秋初,天朗地清,草木依然葱茏,个别植物泛出微黄。湖泊通向洛水的几条清流哗哗作响,近旁稻田里留着收割后的稻茬,飞舞的蜻蜓不时落在上面,人们在田地忙碌着。清流旁不时有村妇浣衣洗裳的身影,。她们双脚浸在清流中,挽起袖口的手臂在青石上揉搓,木制棒槌捶打衣裳发出扑扑声。调皮的小鱼偷偷游过来,在水下面吮吸她们的脚,嘟囔声、惊笑声响彻云霄。天色将晚,她们用手梳理好秀发,挎起箩筐,迈着结实的步子,说说笑笑向村里走去。艳丽晚霞斜照下,她们的影子被拉得老长老长,空中回荡的欢声笑语,给河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一个月后,深秋来临,湖畔四面,植物红黄相杂,霜降让它们变成了大片金黄。一阵秋雨打过,地面黄叶铺就,茂密树木变得稀疏,北方常见的麻雀叽叽喳喳,清冷空气中飘浮着炊烟的气味,不远处的村落送来缕缕饭香。

小时候的洛河,湖泊是它的绝配,更是村民们的乐园。

(四)

不舍洛河的支流滩涂。

紧挨村东头有个东河滩,它是洛河的一条支流,源头在村北较远的山里,经过村子往南两里注入洛河。东河滩自然形成,东西约30米宽,两岸是高高的土崖,在村东出口,有一座石拱桥与河滩东岸连接。沿桥边走到滩底往上看,两岸土崖长满了树,靠中间的还倒挂下来。最东的几户人家就在崖边,他们被崖边的槐树枣树遮隐着,常见有人在院子里悠闲走动。由于离河滩近,户养的鸭鹅整天在下面游来晃去,偶尔卧在沙石上。上桥过到东边,是让村里人骄傲的地方,那里有合作社(卖商品的商店)、食堂、磨房、理发店、自行车铺等。一颗水果糖一分钱,大约五分钱买一块小橡皮,两毛五可以吃到一碗素面。理发用手推子,剃起来发痒,还夹头发……

春节前夕和正月十五,这里是集市,地上摆满了各色年货,挤满了周边的村民。十五耍狮子,更是喜气洋洋,热闹非凡。集市往南,是开阔的庄稼地,一年四季种植着大体相同的农作物,有两年改种牡丹,它的根皮属中药材,有经济价值;美丽的牡丹装扮了田野,花开时节,国色天香。再往南就到了洛河边,最高处有一座水文站,是娃子们向往的地方,大家认为里面住着城里人。站里的一位女孩后来成了本人的小学同学,她穿戴干净,也很灵气,同学们都愿意接近她。

东河滩春秋水少,冬天少量的水还结冰,娃子们可以放心地玩。到了夏天,水势大起来,个别还有几次小山洪。洪水过后,靠土崖底端形成水坑,里面有鲶鱼,人们会光着脊梁捕捉。将到洛河时,靠村边的土崖上面是一所乡办学校,那是村里最活跃的地方,我就是在那里读到初中毕业;校门口不远处是一片开阔地,长着几棵大柿子树,暑夏时节,树下是天然的空调间,成群的孩子们在树下追逐嬉闹。这所学校留给敝人太多的记忆,深厚的师生情、同学情在此萌生,人生梦想从此放飞。记得初二的语文课上,老师问大家今后想干什么,我毫不犹豫回答上大学,同学们惊愕于我的回答,他们好像没胆量说出自己的心愿。但正是这个回答,成了我以后奋进的动力,并最终使我走出了东河滩。

滩水继续南流,终于接近洛水。只见它由窄变宽,成浅浅的三角形缓缓汇入洛河,水面开阔而平坦,中间裸露的小沙石旁边长着荆条蒿草。这里有丰富的水生物,脚下的卵石,随便翻开,可见螃蟹在爬;河底淤泥里随便一抠,就能抠出新鲜河蚌。两河交汇处引来群鸟儿觅食,它们扑棱着翅膀争来抢去,个别在这里短暂停留,然后展翅飞向远方。

小时候的洛河,紧连东河滩,它润泽着两岸人民的心智,承载着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就像东河滩汇入洛河最后奔向大海一样。

……

上世纪70年代,洛河上面有了第一座混凝土大桥,现代化气息渐渐多了起来。现如今,洛河之滨更是高楼林立、名车飞驰、繁华似锦。在为百姓生活巨变高兴的同时,又怀恋小时候中流泛舟、芦苇滩涂、湖泊掩映的美景。

踪迹难觅的洛河,成为刻于心间的甜蜜回忆!

洛河畔的故事有哪些3

洛河之畔,自隋唐始就已桃李夹岸,杨柳成荫,风光如画,游人如织。盛夏时节,漫步洛浦,凉风习习,似秋风扑面,暑气顿消。白居易赞曰:“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思诗迷,眉月晚步神女浦,脸波春傍窃娘堤;柳绿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齐,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燕不成啼”。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是国色、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花中之王”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闻:一年冬天,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武则天趁景,饮酒作诗,一时兴起挥笔写下诏书,命令百花园隆冬盛开。第二天,武则天与大臣到百花园观赏百花盛开,却唯有牡丹没有花开。武则天大怒,写下诏书,将牡丹花连根铲除到洛阳。但牡丹没有屈服,一直蛰伏在泥土中等待第二年春天来临。春意盎然,牡丹盛开,艳丽夺人。武则天愤怒,下令烧毁这片牡丹,但牡丹依旧顽强,静待来年春天,长出更加艳丽的花朵。由此,洛阳牡丹被誉为“焦骨牡丹”。

还记得2021年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少林功夫。“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当寺庙与嵩山碰撞在一起,山和寺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禅意,谱写出历久弥新的传奇。我们都知道,历史上与少林寺有过深浅渊源的名人数不胜数。南北朝时,天竺僧人跋陀来到中国,善豪禅法,颇得北魏孝文帝礼遇。由此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在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永平元年,印度有高僧先后来到少林寺开辟译场,翻译经书。后来,释迦牟尼第二十八代徒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广集信徒。

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纷争,佛教在此期间可谓是发展高峰期。但北周武帝采纳还俗沙卫元嵩删寺减僧的建议,下令禁止佛教传流,少林寺毁坏严重。随着隋唐宋时期的发展,佛教又逐渐发展起来。元代初,元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寺,并统领嵩岳一带所有寺庙,僧徒云集至此。嘉靖时期,日本倭寇袭扰中国沿海,少林寺抗倭有功,因此政府大规模修整寺院。后来,少林寺屡建功勋,被朝廷多次为其树碑立坊修殿,少林功夫在中国武术界的权威地位得以确立。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宽广的洛水悠远安详地流向远方,我气定神闲地驱马走在洛河长堤。洛阳的美,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窥探其中韵味。

河畔有哪些英雄的故事情节(河畔有哪些英雄的故事)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4日 星期二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关于洛河的故事(洛河畔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8611.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