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关宋江情节的故事有哪些(有关宋江情节的故事有)

2023-03-13 16:12:01 技术常识4 小白必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84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3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宋江救兄(民间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福宝书语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关宋江情节的故事有1

宋江是《水浒传》中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细心的读者或许会发现,宋江虽然被称作三郎,可是书中却从未提及他的大哥二哥,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其中还有一段传说……

宋江的大哥二哥是一对孪生兄弟,分别叫宋洋、宋海。这哥俩嗜武如命,都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每日里只是骑马打猎。一天傍晚,两人打完猎,回家路上,正遇到邻庄的施公子强逼佃户交租,还要抢那家女儿做抵押,两兄弟义愤填膺,一气之下就动起手来,抡起弓箭,一左一右打死了施公子。施家的随从这下可急了眼,将宋氏兄弟围住。他俩虽然武功高强,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施家人打翻捆住。

宋氏两兄弟被押入施家大院,施老太公还算是比较讲道理的,他一方面让人去宋家庄通报,一方面准备明天一早去郓城县衙打官司。

宋太公听说此事,心急如焚。这时,宋江正好也在庄上,他走上前说:“父亲不必担心,孩儿自有办法。”说完就去了施家庄。

施太公见宋江来了,就吩咐下人摆酒,不让宋江说话。吃了半天,宋江才找了个机会和施太公谈自己二位哥哥的事情:“若是报到官府,他二人八成要判个死罪;即便大人留情,也要发配边远军州。若是施太公能高抬贵手,我们情愿多赔些财帛来补偿。”但是施太公态度十分坚决,杀人者必须偿命,宋江怎么也劝不动他,一直交涉到子夜时分,施太公还是不肯让步。

这时,家人来报,说宋太公又派人来了。施太公叫这人进来,一见面吓了一跳:此人身高八尺,络腮胡子,身体壮硕,颇有些凶恶。施太公转身问宋江:“宋太公那里我也常走动,怎么没见过这个仆人?”宋江也觉得奇怪:“这人我也不认得。”只听那大汉自我介绍道:“小人张二,是今天才来的。宋老太公不知道事情商量得怎样了,派我来问问。”

宋江叹口气道:“我本来希望此事能私了,情愿多出些银子,可施太公坚持要公事公办。”张二点了点头,突然从腰间抽出一把尖刀,直顶在宋江脖子上,又对施太公说:“太公过于仁慈,依我所见,干脆连这黑厮一并宰了罢!”施太公有些慌了,连忙站起身来问原由。

张二答道:“我本是附近西山上的强人,和施公子结拜为兄弟。今天听说我义弟被宋家兄弟所害,定要替他报仇雪恨!”施太公连忙劝道:“此事本来与宋三郎无关,还请不要节外生枝。”张二不干,想了想说:“这郓城县令和宋江是朋友,若是让他同去打官司,必然暗示县令包庇其兄。不如先把这黑厮拘在这里,咱们先把凶手送去,等审问完毕,再将他放了。”施太公想想有道理,便叫来管家施信,等到五更天和张二一起,将宋洋、宋海押往郓城县。

这管家施信是个精明干练的人,又练得一身超人的武艺,最让施太公放心,可就是有些贪婪。他和张二套好马车,把捆着的宋氏两兄弟押进车中,还带上施公子的尸首和作为凶器的那一对弓,向郓城县赶去。进城路上,张二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施信聊天,聊到后来,说到了那两张弓:“这可是宋家的传家之宝,若是能得手卖了,一辈子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了。”施信忍不住问道:“这是要上交官府的凶器,你怎么能拿到手?”张二悄声说道:“现在天还没有大亮,又是荒郊野地,不如我把他二人在此间除掉,这也正好能给施公子报仇了。”

见施信有些犹豫,张二又说:“县令和宋江可是好朋友,如果知道这二人是宋江的哥哥,一定会免了他们死罪的,施公子可就白死了。”施信想想有道理,便同意做了宋氏兄弟,但怎么做呢?

张二又献计道:“我先把他们拖到树林里杀了埋掉,回去就说咱们路上遇到了老虎,他俩都让老虎吃了。等卖了那两张弓,银子咱二人平分。”施信说:“好,不过你得把他俩拖得远些,我不敢见这场面。”张二点点头,又关照说:“这件事情只有你我二人知道,若是你走漏风声,我就说人是你杀的!”

张二把宋氏兄弟拖到路边树林里,随即传来两声惨叫。施信一听,便将施公子的尸首往车下一推,猛一挥马鞭,带着两张弓,驾车绝尘而去。

过了好一会儿,张二才从树林中出来,发现施信早就不知何处去了,只在地上留着施公子的尸首。张二愣了一阵,只好拖着尸首又回到施家庄。

见了施太公,张二又编了个故事,说施信看上宋氏兄弟的宝弓,用石头将他砸晕,带着弓逃跑了。施太公忙问:“那宋洋、宋海二人怎么样了?”张二道:“他俩都被施信打死后丢在山沟里了。”

听完张二的话,宋江起身扯住施太公哭叫道:“如今造成这般结果,我两位兄长也坏了性命,你说该怎么办?”施太公也无可奈何,心想要是闹到官府,一比二,自己也没半点好处,只好赔了宋江一些金银,总算摆平了这事。

离开了施家庄,宋江仰天大笑。原来,这张二实际是他的好友晁盖,当时正好也在宋家庄做客,便应了宋江的指使,假扮施公子的朋友,和宋江演了这么一出戏。至于宋洋、宋海二人,早就被晁盖在树林里头放跑了。由于这事做得绝密,只有宋江和晁盖两个人知道,因此再也没有人提及。

后来,宋洋和宋海流落到南方,投了方腊,在宋江南征的时候作为内应,立下了赫赫战功。方腊被俘之后,二人不愿为官,便隐姓埋名,浪迹江湖,逍遥快活去了。

有关宋江情节的故事有2

1、命运多舛的宋家

宋江出生在济州府郓城县宋家村,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农户家庭。

这户家庭的户主叫做宋太公,那时候他还不是地主富户,勉强算个自耕农。

据宋太公自己回忆说:“老汉祖代务农,守此田园过活。”就是有地的农民而已。

但又不是地主或者庄主,祖祖辈辈都是老农民,靠着种地生活,其实也很贫困。

本来嘛,既然家里有点地,那至少是能够保持温饱的,但是宋家也真是命运多舛。

首先,宋太公的妻子去世了,估计那时候宋江还没成年,因为宋江出场的时候。

书中明说,宋江的“母亲早丧”,是宋太公一把屎一把尿,把宋江跟宋清拉扯大的。

如果仅仅是老伴去世也就算了了,宋太公的大儿子、二儿子,也相继去世了。

毕竟宋江跟宋清,在家里的排序是三郎跟四郎,那上头自然有大郎跟二郎。

但是等宋江出场的时候,只有弟弟宋清硕果仅存,所以大郎跟二郎,应该是英年早逝了。

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困境,宋太公只能咬牙坚持下来,毕竟底下还有俩儿子要养活。

他要是倒下了,那宋江跟宋清不就没活路了吗?

关键是老伴跟儿子的相继去世,让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那更是雪上加霜。

不说高额的医药费,办丧事也得花钱啊。

可以想见,当时的宋家办丧事,那是东挪西凑到处借来的,这些事对少年宋江的影响很大。

直接导致他后来各种行善积德,尤其是在资助别人办丧事方面,“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

没有谁是天生的大善人,只有自己经历过困苦,才会将心比心,不求回报的资助别人。

比如阎婆要为阎公办丧事,宋江不仅捐助棺材,还直接送上十两白银,让她大操大办。

再比如卖汤药的王公,因为他身体还很硬朗,能够上街摆摊,所以宋江许诺他一个棺材。

等啥时候王公两腿一蹬去世了,宋江肯定也会为他大操大办,因为宋江经历过这种困苦啊。

但是,那时候的宋江还很小,所以他什么事都做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读书。

2、宋江是个读书人

据宋江长大后回忆说,从很小的时候,自己就开始读书了:“自幼曾攻经史。”

很小的时候,宋江就开始学习经史子集,儒家经典了,可不是像吴用一样,整天看课外书。

什么“六韬三略究来精”,看得都是孙吴兵法,没有正经接受儒家教育,就不是个好学生。

但是宋江是个好学生,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读书学习很勤奋,不掺一点假。

也许有人会抬杠说,你怎么就知道宋江读的是儒家的书呢?他咋就不能读的是道家的书呢?

因为这是宋江自己说的啊,在被毒酒暗害以前,宋江深情的回忆了自己的一生。

关于早年的读书生活,他用了四个字简单概括:“我自幼学儒。”划重点,学儒。

人家读的就是儒家经典,就是经史子集,就是四书五经,就是接受的正统教育。

这种教育是浸透到宋江骨髓里的,尤其是对于儒家大学之道的追求,他也要治国平天下。

“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

养济万人,就得靠治国理政,才能国泰民安,衣食丰足,然后教化百姓;

扫除四海,就是要平定天下,消除割据叛乱,抵御外族入侵,这就是平天下。

宋江的理想跟儒家的理念,从始至终都是贯穿的,尤其是忠孝节义的德行,更是深入骨髓。

他自己表白说:“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

咱们说他愚忠也行,但这也是侧面体现了,宋江作为读书人,拥有对道义的顽固追求。

当然,在对宋江价值观的塑造上,除了儒家的影响,他老爹宋太公也是功不可没。

宋太公多次要求宋江,坚决不能做不忠不孝之人,哪怕宋江杀人后逃到外面避难。

也是想尽办法把宋江忽悠回来:“怕你一时被人撺掇,落草去了,做个不忠不孝的人。”

宋太公整天这样教育宋江,宋江难免耳闻目染,潜移默化,对儒家的理念完全认可。

3、其实也为考功名

宋太公让宋江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塑造宋江健全的人格,让他懂得礼义廉耻。

关键也是想让宋江走向仕途啊,您看宋江字公明,公明与功名是谐音,宋太公希望他有出息。

这也是宋家的现实需要啊,宋家几乎是一穷二白,挣扎在温饱线上,谁不希望出人头地?

宋太公当然希望宋江读书考科举,然后考取功名傍身,混个一官半职,不但光宗耀祖。

也能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啊,至少以后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扛着锄头种地了吧。

当然,宋江也不是宋太公的首选读书种子,毕竟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所以他是替补。

但是两个哥哥夭折后,宋江才被确立为新的读书种子,这倒不是说宋太公偏心。

这真的是宋家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不论古今,读书都是极其烧钱的,尤其是古代。

关键是处于古代,还相对贫穷的宋家,只能供养一个儿子读书,多了就供不起了。

要不然也不至于让宋清下地干活啊:“老汉自和孩儿宋清,在此荒村,守些田亩过活。”

宋家的经济能力,只能供养一个孩子读书,本着立嫡立长的原则,轮到宋江读书了。

如果宋江也夭折了,那宋太公肯定会供养宋清,但是宋江健康成长,宋清自然就没机会了。

宋江拿着家里供养的血汗钱读书,那肯定不会像吴用一样三心二意,而是背负着家族使命的。

所以他很用功,他攻读各种儒家经典,夜以继日的勤奋,就是为进行科举考功名做准备的。

但是很遗憾,宋江落榜了,不仅落榜,而且是多次落榜,直到他主动放弃了。

4、落榜生宋江

为什么说宋江多次名落孙山呢?因为很简单,他没能当上大官,而是做的小吏。

官吏,官吏,官和吏的待遇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官是劳心者,吏是劳力者。

一个是安排事的、管事的,一个是应承事的、做事的,吏的待遇,可远不如官。

但是宋江就是做的吏,他没能当上官,这跟他读书考功名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违背呢?那指定是宋江没能考上呗,但凡是能考上举人,他也不会去做押司。

一次考不上也没有关系,谁的人生会一帆风顺嘞?但是宋江也真是点背,二次三次也没成功。

直到第N次以后,宋江真是考的心累了,知道自己不是考科举的料了,所以他放弃了。

这倒不是说宋江自暴自弃,其实他也不想放弃,但是家里的经济条件,实在不支持考到范进中举。

本来供他读书,就是想让他考取功名,改变家庭条件的,可这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日薄西山了。

那宋江考个什么劲嘞?那不是白白折腾老爹跟兄弟吗?那还不如趁早放弃找工作嘞。

所以他放弃了,并不是多么心甘情愿的放弃了,他要去找工作,补贴家用了。

在做官无望的情况下,凭借着一肚子的学识,他做个吏,还是轻而易举的,这是不难。

所以他去作吏了,他当上了郓城县的押司,好歹也是端上铁饭碗了,至少不用让家里养着自己了。

但这事宋太公同意吗?当然不同意了,自己供他读书,就是让他去当押司吗?

这跟宋太公的心理期望值相差悬殊,所以父子俩肯定起过争执,而且闹得不欢而散。

多年以后,宋太公回忆起这段经历,还是对宋江放弃科举,那是恨铁不成钢的耿耿于怀:

“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说他不从。”

在宋太公看来,宋江就是不听话,就是不孝之子,不愿意本分考科举,走人间正道。

所以他多次破口婆心的劝说宋江,希望他能咬牙坚持下来,说不定明年就中举了呢?

但是在宋江看来,他已经长大成人了,他不想再拖累家庭了,他应该补贴家用了。

父亲一大把年纪了,为了供自己读书,勤勤恳恳熬白了头,一辈子都没能续弦。

自己的兄弟,从小就失去了读书的机会,跟着老爹下地干活,现在还在打光棍。

宋江于心何忍嘞?本来宋江可以衣食富足,可为了供养自己读书,现在一穷二白。

宋江从小就是个孝顺懂事的孩子,真的不能在拖累老爹和兄弟了,尽管宋太公苦劝。

可他一句话都没听,硬着头皮去当押司了,去当这个没有任何前途的小吏。

5、当上没前途押司

真的是没有任何前途,因为但是作吏的最难,作吏中当押司的更难:

“为甚做吏最难?那时做押司的,但犯罪责,轻则刺配远恶军州,重则抄扎家产,结果了残生性命。”

说简单点,就是临时工、背锅侠,动不动就会被清算了,前途无比险恶。

但是宋江还是去当押司了,而且他当的很成功,备受业界好评:“刀笔精通,吏道纯熟。”

所以他不仅没有折进去,反而混的是风生水起,尤其是在江湖上好评如潮。

是的,当押司确实没有前途,你当的再好,也不会把你提拔成县令,一辈子都是押司。

但是押司有钱途,你这在衙门里走动,尤其是在衙门里混的举足轻重,那自然有人高攀。

所以宋江不缺钱,他给晁盖通风报信,能换来一百两金子,他就不能跟其他人通风报信?

因此从经济条件上来讲,他其实是改变命运了的,毕竟宋太公跟宋清,不用扛着锄头下地了。

能养的起家丁庄客了,宋江推己及人,不但让自己的家庭条件改善,也尽可能对他人资助。

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相比于柴进、晁盖的漫天撒钱,宋江比他们懂道理。

“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

尤其是无偿资助底层贫困百姓,谁能不念他一声好,不仅郓城百姓都爱他。

就连山东、河北,都知道宋江的大名:

“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6、关键是牢记初心

宋江就这样一不小心的在江湖上成名,然后收获一票粉丝,再然后一呼百应。

无论是走南闯北,只要报上宋江的名号,那都是江湖硬通货,谁都得卖他几分面子。

凭借这样的江湖基础,宋江啸聚梁山后,才能够做到海纳百川,跟朝廷叫板顶牛。

当然,他不是要改朝换代,而是想曲线报国,江湖上的行话,叫做招安。

因为朝廷打不过梁山,所以只能选择招安,招安是符合宋江愿景的,因为他忠君嘛。

然后就借此实现了他扫除四海的宏愿,向北,驱逐辽国,向南,平定方腊。

尽管损兵折将,但是扫荡了外侮内寇,还大宋了一片太平天下,这对百姓是好的。

没有战争,就没有杀戮和掠夺,和平安定之下,才能衣食富足,他实现了养济万人。

这个曾经的落榜生,已经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不但走上仕途,而且功成名就。

所以他死的很坦然,他的人生价值已经实现了,他在世间没有任何遗憾了,这就足够了。

所以他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是平淡而知足的:

“我自幼学儒,长而通吏,不幸失身于罪人,并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

从郓城县农家的落榜生,到平定帝国南北的楚州安抚使,宋江是成功的,也是坚韧的。

落榜不可怕,关键是牢记初心,绝不失去支持自己奋斗的动力。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的道路,也远不止科举这一条。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

【今天高考结束了,祝天下考生,都能旗开得胜,一马当先。】

有关宋江情节的故事有3

1,宋江的厉害

宋江的厉害之处在于做人和做事。

江湖上好汉,缺的无非两样东西,缺钱和缺尊重,宋江两样都给你。

比方见到武松,不但送钱,武松要回乡时宋江还执手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把柴大官人支走了,还要单独再送。

武松又不是祝英台值得您十八相送吗?

在宋江来说,值得。

他结交就江湖好汉的两个法宝就是给钱给尊重。

水浒世界的好汉其实大多算是边缘人,尝尽人间冷暖,遇到宋大哥这春天般的温暖,哪有不感激涕零的。

钱,挣来了可以还,但是宋老大这份人情其实是无法用金钱来还的。

所以后来宋江在江湖上名声越来越大,兄弟越来越多,一上梁山就成了梁山第一大股东。

2,宋江对自己的弟弟是真爱

梁山好汉在征方腊一役后,死走逃亡,大多下场不好。比如王英夫妻双双战死,就像武勇如武松都断了一臂。

越是本事低位的人死的越早越惨。

不过也有例外,有的男人因为身怀特殊技术而逃过一劫,比方说玉臂匠金大坚,圣手书生萧让,因为会书画篆刻被留下来。比如神医安道全比如紫髯伯皇甫端因为善于看人和看马,而被留在京城。

所以当一个有技术的男人有时候也是一件蛮幸福的事。

但是有个男人既没技术也没本事,最后却得了善终。

这人叫宋清,宋江的弟弟。

宋清外号铁扇子。

扇子本来是夏天用来扇风的,但是,铁扇子怎么扇风,就是一个废物嘛。

宋清在梁山干的事儿却不废物,专门负责后勤,安排酒席。

这活儿没有技术含量,不要求武功出众,只要有个好的亲大哥,傻子都能做。

安排酒席这活儿从宋清上梁山开始,到梁山群雄征方腊为止,一直都没有变更过。后来朝廷赐毒酒。

宋江等人饮毒酒去世以后,朝廷要把宋江的爵位让宋清承袭,但是宋清很聪明的选择了告老还乡得以善终。

3,梁山接班人问题

晁盖死后 梁山谁当老大就提上了日程。

晁盖死时程明确说,谁要擒住射死我的就可当梁山之主。

当时梁山上很多人有能力擒拿史文恭,比如林冲。

但是宋江偏偏不用梁山旧人去捉拿射死晁盖的凶手,而是费劲八叉的把一位和梁山毫无关系的河北玉麒麟弄上山寨来。

让卢俊义捉拿史文恭,因为卢俊义在梁山上没有根基,所以他断然不会当梁山之主。梁山泊头领的位子,也就顺理成章的落到了宋江手中。

卢俊义实实在在的擒住了史文恭,人家自愿把梁山之主这份大功劳拱手让给宋江。

宋江运作卢俊义上山这一招玩的漂亮:

第一,没有违背晁天王的遗嘱。既拿住了史文恭给晁盖报仇,维持了梁山的尊严。又解决了继承问题,让宋江这个山寨大哥坐的顺理成章。

第二,梁山兄弟也无话可说,心服口服。人宋江可不想当山寨之主了,死乞白赖的要让卢员外坐头把交椅,但是卢员外死活不干,宋江这才勉为其难的当了梁山老大。

宋江这一手偷天换日玩的高明啊。

=====================

文:薛白袍

这是在微头条上写得水浒小段中关于宋江的三段,立此存照,也许某一天会繁衍成一篇文章吧

李白有什么挫折的故事情节(李白有什么挫折的故事)

有故事情节的树叶贴画(树叶贴画有故事背景的)

有故事有情节的片子推荐(有故事有情节的片子)

情节较为曲折的故事(情节扭曲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有哪些惊人的故事情节(历史有哪些惊人的故事)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3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关宋江情节的故事有哪些(有关宋江情节的故事有)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7836.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