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无基础学什么戏曲好学(无基础学什么戏曲好)

2023-03-13 16:04:01 技术常识4 小白要懂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03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1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越剧、评剧、黄梅戏都是不合格的中国戏曲,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秦之人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无基础学什么戏曲好1

越剧、评剧、黄梅戏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戏曲。中国戏曲是戏跟曲的融合,所谓曲就是唱念。做打是以完整成体系的程式为基础的,所谓一锤一脚皆有法度,还需要数量足够的剧目作基础。中国戏曲讲究得是唱念做打四功并重,不可偏颇,传统的戏曲艺人若在这四功上有所不足,往往就要被同行讥笑,瞧不起。而那些不善做打的剧种还被称为“小戏”,跟皮影、木偶等偶戏归为一类。而在这一点上,越、评、黄都不及格,它们都缺乏足够多的做工戏,甚至至今表演程式、行当体系还都在构建中,所以说它们都不是合格的戏曲。越、评、黄皆以唱腔突出闻名,虽然它们确实唱念也确实优秀,但是仅仅这些距离支撑一个真正的戏曲剧种还嫌不足。况且这些剧种的表演都是鲜明的广场小戏的模式,“三小戏”是其基本套路,这在京剧、梆子腔等大戏面前就是小儿科。中国戏曲的重要部分的袍带打斗都非这些剧种所长。准确地说,但以唱念就代表中国戏曲,这是对中国戏曲概念的歪曲,也标志着中国戏曲评价体系的倒退。

无基础学什么戏曲好2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戏曲是我国传统戏剧的一个独特称谓。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戏曲最显著、最独特的艺术特点就是“曲”,“曲”主要由音乐和唱腔两部分构成,辨别一个地方戏剧种主要依靠声腔、音乐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语言,如:四川的川剧、浙江的越剧、广东的粤剧、河南的豫剧、西北的秦腔、山东的吕剧、福建的闽剧、湖北的汉剧、河北的评剧、江苏的昆剧等。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越剧中则常见为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中国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

本期书单精选十本好书,以“戏曲”为关键词,从书籍的角度展示中国传统戏曲在历史中的流变,以及在现当代中国各地的发展。

中国西南地区傩戏文化研究

吴电雷,庹修明 著

定价:158元

2021年3月出版

ISBN 9787520379038

本著作以中国西南地区傩戏文化为研究对象,收录了十位学者近十年来(2010年-2020年)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梳理了近三十年西南地区傩戏文化研究的学术脉络。二、开拓了傩戏文化研究的学术视角和学科、融学科领域;文图并茂,配附一些具有文化价值的典型图片。三、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学术观点,如“贵州安顺屯堡地戏是军傩,是傩戏的一个品种”“历史上湖南曾是贵州傩戏源地之一”“阳戏‘三圣’是阳戏类型的标志”“阳戏的三种形态在西南地区呈‘带状’分布”等。

元杂剧校勘研究

窦开虎 著

198元

2022年5月出版

ISBN 9787522700014

该著的元杂剧作品校勘比较研究用功最著,在观念和范畴上为元杂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在考察元杂剧校勘成果及历史的基础上为构建戏曲校勘理论框架做出了新尝试,在全面探索元杂剧校勘诸多方面的努力中为戏曲研究开拓了新领域。全书脉络清晰,面、点结合,是700年来元杂剧校勘的整体检视,是元杂剧生存样态的全面关照,反映了文献学视域下元杂剧研究的新进展。

昆剧表演流变研究

刘轩 著

定价:118元

2021年9月出版

ISBN 9787520393447

本书旨在通过对昆剧表演艺术演进历史的梳理,分析其产生变化的内在动力,并试图总结出昆剧表演演变的一些具有共性的内容。特别是在当前昆剧具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时艺术形态双重身份的情况下,通过对昆剧表演艺术形成、演进、美学品格等多方面的研究,以求准确把握这门古老艺术的核心特质和艺术价值,进而考察它在当代的传承是否合理和有效。整个昆剧表演演变的历史,核心就是以演员身体为载体的身段程式发展、定型和变化的历史。对于昆剧表演艺术而言,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灯光等舞台构成元素是附着于演员的身段程式表演并为其服务的。昆剧表演演变的历史中,始终不变的是昆剧艺术独特的美学特点和丰富的舞台表演基本技法,以及在昆剧艺术自身的美学框架内合理、精细地运用基本技法来表现生活情感的方方面面的舞台逻辑。这也是在当代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传承昆剧表演艺术所要把握的核心。

明代南京剧坛研究

张英 著

定价:88元

2021年10月出版

ISBN 9787520384445

明代的南京,政治地位显赫、人文荟萃、经济繁荣、地理位置优越,这种政治、文化、经济等的综合优势为其地戏曲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造就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尤其是南京在明代的陪都地位,吸引了众多文人聚集此地,相应地给当时、当地剧坛状貌带来了鲜明的特征。本书以明代南京剧坛为研究对象,以“剧坛”这一融地域文化、戏曲创作、演剧活动、理论批评、戏曲刊刻为一体的综合视角为研究内涵,梳理明代南京戏剧发展的基本轨迹,系统深入地分析南京戏剧活动的成就与特色,以期全面展现明代南京剧坛的整体发展面貌,揭示南京剧坛在明代戏剧史上的意义与价值,深化明代戏剧文学史和戏剧艺术史的研究。

明清书坊与戏曲研究

廖华 著

定价:138元

2021年7月出版

ISBN 9787520379533

如果说一部作品的产生,是作者、文本、读者三者紧密结合的结果,那么出版机构要完成一个刻本,就是刻家、作者、文本与受众之间四者相互影响的结果。明清书坊往往身兼多职,既安排出版计划、编辑文本,还要负责发行销售。也就是说,一个戏曲刊本,不仅体现了作者的精神,而且包含了书坊主对于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学的思考。从这个思路出发,本书以出版文化为视角,从戏曲稿源、编辑、广告、插图、选本、评点、演出、受众等方面,探讨明清书坊在戏曲发展和传播中的作用,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古典戏曲发展的脉络。

黄梅戏的跨文化互动与传播

冯冬 著

定价:99元

2022年9月出版

ISBN 9787522703954

本书立足中国黄梅戏,以“黄梅戏的跨文化演出与交流”“黄梅戏剧目的跨文化演绎”“黄梅戏的跨文化翻译研究”“黄梅戏音乐的跨文化发展”四个章节,通过与其他戏曲剧种等舞台艺术形式的横向对比、纵向史论结合的方法,力求最大可能地从不同角度更加集中、深入、系统地研究黄梅戏的跨文化互动与传播现象,呈现出黄梅戏艺术在跨文化的传播过程、演出积累、适应时代与观众变迁等方面的转变、适应的全貌,既从宏观上肯定了黄梅戏跨文化传播与互动的成就和积极的意义,又从微观上详细阐述了该剧种在此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和所取得的成就,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和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本书着眼于于以国际视野来聚焦黄梅戏的中外文化交流互动,多方位、系统性地展示出黄梅戏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演进规律、发展方向和生存困境,并将其在中国戏曲艺术海外传播、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独特贡献和意义予以,推动黄梅戏不断致力于表演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文化身份的更新与重建,使其作为中国戏曲文化传统中的标志性剧种之一,跨越文化障碍,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

沦陷区戏曲研究

管尔东 著

定价:168元

2020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0377232

本书属于中国现代戏曲史研究的一部分,主要探讨抗战时期沦陷城市的演艺生态与戏曲的生存状况。当时在日伪当局的统治下,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政治环境、时代主题、经济状况、民众心态均有明显改变,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演艺生态。虽然戏班、艺人聚集于此,从事戏曲的创作、演出和改革,但他们需要在侵略者控制、利用的夹缝中努力求生。这里的诸多剧种陷入了不同的境遇,从业者的志趣、立场出现明显分化,戏曲编演也有了正反两面独特的题旨和追求。因此,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分析,我们试图了解上述变化对戏曲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并用历史经验、戏曲规律为当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热点问题提供借鉴。

宁夏戏曲演出研究

刘衍青 著

定价:98元

2021年11月出版

ISBN 9787520385701

本书主要对宁夏戏曲的演出活动进行梳理与研究,运用丰富的史料勾勒出明清及近代昆弋、山陕梆子、秦腔、眉户、道情在宁夏的流播及宁夏民间小戏的形成。梳理了宁夏觉民学社、陕西易俗社、宁夏及周边小戏班的演出。北梆子、山西梆子、京剧艺人流寓宁夏,与秦腔“两下锅”,提升了宁夏秦腔武戏及各行当的演出技艺。宁夏戏曲演出与地方民俗。庙会戏、节令戏、地摊戏演出呈现出鲜明的地方民俗特征。书稿再梳理宁夏戏曲演出的主要剧种、戏班(剧团)、演员、剧目及民俗特征的同时,勾勒出宁夏戏曲演出的大致轮廓,进一步探索了影响宁夏戏曲发展的主要因素。

新时期以来福建戏曲创作研究

吴韩娴 著

定价:99元

2022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0396431

本书通过考察“文人取向”与“民间立场”在“国家力量”影响下的关联与互动,对四十年来的福建戏曲创作进行了整体把握和具体分析。作者根据福建戏曲在剧本写作与舞台演出中的实际情况,尝试着改变以“剧作家”和“剧作类型”分类的讨论方式,围绕“情爱模式”“游戏精神”“历史叙说”“道德书写”四个核心关键词展开论述,期望能在“回首”与“展望”之间,为福建乃至中国戏曲的创作总结经验、提供借鉴。

盘整与辨正:戏曲电视栏目研究

邵振奇 著

定价:148元

2021年6月出版

ISBN 9787520385206

戏曲电视在历时性的流播中衍生出了怎样的新形态?呈显出哪些新特征?其内涵和外延应当如何丰富与拓展?二者的“联姻”是否一如当初那般“情愿”和“自发”?随着观赏主体文化观念与审美意向的更迭,戏曲的生命延续力究竟如何?而电视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对其产生影响?栏目化的戏曲电视应该如何采用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无间话语去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美?凡诸种种,皆为作者关注的焦点,也是本书所要罄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刚刚开通视频号,

我们将不定期更新——

无基础学什么戏曲好3

8月27日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沉浸式戏曲研学文化节目《拿手好戏》在央视综艺频道(CCTV-3)开播。节目邀请王珮瑜、何赛飞、小香玉、吴琼等戏曲名家担任戏社社长,借助青年戏曲演员和跨界嘉宾的视角,在“研学+创演”的过程中,带大众了解、学习戏曲知识,沉浸式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深探戏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拿手好戏》的成功,源自于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自信和坚守,体现了继承中的融合,发展中的创新,与观众和用户实现了审美的共鸣与情感的共振。

一、让戏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拿手好戏》以传统戏曲为主体内容展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视角审美表达,以沉浸式研学为表现形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传承与传播,节目呈现出浓厚的东方韵味与中国风范,彰显中国传统之美。

首先,全方位展现传统戏曲的韵律之美。《拿手好戏》以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为主要研学剧种,兼设百花戏社,南腔北调,尽显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节目让各个领域明星来体验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戏曲文化,赏经典,品曲味,学戏魂,让他们进行一次精神的提升和对中华文化的感悟。学员们都拿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了解、学习、领略到了中国戏曲的瑰美。

其次,多要素烘托戏曲文化的外在之美。与以往演播厅摄制的文化类节目不同,《拿手好戏》以中国古典园林为研学场所和拍摄基地,园林风格与戏曲特色遥相呼应。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俯拾皆是、颇具匠心。如用猜谜的方式设计腰牌,以传统文化为谜题解谜学员特点。吴侬软语小百灵指黄龄,蜀地木兰、刚柔并济指李斯丹妮,越地佳丽、师出名门指陈栏芳。学员的古学堂、笔墨纸砚的考试工具、何赛飞的毛笔字、吴琼的茶艺等等,每个场景细节的设计都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再次,深层次彰显戏曲家的内在之美。《拿手好戏》不仅呈现中国戏曲的艺术之美,也充分展现了中国戏曲人的精神之美。豫剧戏社社长小香玉在讲述豫剧的时候说,优秀的演员要能够感受戏比天大的精气神。京剧社社长王珮瑜告诫年轻学员不但要勤奋,能吃苦,更要有规矩意识,没有戏里戏外的规矩,难成艺术方圆。

二、让古典与时尚在创新中融合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的特性为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内动力。戏曲是在不断借鉴和融合其他艺术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拿手好戏》节目也采用了多种融合手法在传承中创新了中国戏曲文化。

首先,节目体现了古今融合的创新理念。中国戏曲既是古典的,也应该是时尚的。创演是《拿手好戏》的最大亮点。如尚雯婕采用“电子风+念白”,李斯丹妮说唱李白诗,张颜齐“京剧+说唱”,梁汉文表演“流行曲+粤剧”等,百年经典戏曲与现代流行音乐碰撞出了时尚的火花;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嫁接展现了古典的神韵。

其次,节目带来了真假难分的梦幻之美。“来时皆是台前客,沉浸便为戏中人。”《拿手好戏》采用贴近年轻学员审美诉求的方式,让他们感知中国戏曲的美与韵。在主题为“相遇”的研学节目环节,越剧园里设计了红楼梦游园的场景,让贾府人物活灵活现在学员眼前;京剧园设计了真人版的《同光十三绝》,让观众一时难分戏里戏外,场上场下;黄梅戏园设计了《天仙配》选段,七仙女下凡到学员身边,带来阵阵惊喜。

三、从多方认可到立体传播

作为一档创新性很强的传统文化类节目,《拿手好戏》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在媒介和信息过剩的今天,优秀的节目还需要成功的营销。《拿手好戏》的综合营销传播同样可圈可点。首先,节目获得了戏曲圈内的广泛认可和专业传播。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等戏曲院团和专业人士对该节目的创作与创新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是专业类节目成功的基本标志。其次,节目在年轻人中传播广泛。节目在微博、抖音、快手、视频号等新媒体上有大量的年轻人参与互动就是最好的例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节目受年轻人欢迎比受专业人士欢迎更有价值。第三,节目赢得了一定数量的海外观众和用户。据了解,该节目在美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法国、加拿大、俄罗斯甚至南非都有一定数量的观众,且积极参与央视频组织的“云鉴赏团”的节目互动。这种现象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形象当然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当然,最能说明《拿手好戏》节目成功的还是来自于媒介本身传播相关的数据。截至2022年10月25日,该节目已经连续九周登顶文化类综艺影响榜TOP1,累计曝光达54.6亿人次,累计全网热搜热榜502个,话题阅读量破17亿人次,全网视频播放总量破8.5亿人次。

艺术之路漫漫且修远兮。《拿手好戏》还是一档新节目,在故事性、戏剧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等方面还有不少创新和完善的空间。期望《拿手好戏》越来越拿手,更多的好戏在后头!

作者:

陆地,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孙延凤,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 光明网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3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无基础学什么戏曲好学(无基础学什么戏曲好)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7832.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