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书法篆体字体学什么好看(书法篆体字体学什么好)

2023-03-11 19:58:01 技术常识4 2023推荐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7209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9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学习书法宜从哪种字体学起?,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行思北辰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书法篆体字体学什么好1

困扰书法初学者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我国文化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书法有五体,碑帖丰富,初学者在入门学习的时候,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体开始?到底是楷书好,还是篆隶书好呢?还是可以直接学习草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专家的说法也不一致。

如此一来,便对很多想要开始学习书法的人产生了很大的困扰,怕一旦选择错了初学的书体,导致后面的学习浪费时间和精力!

所以这个问题还是有研究分析,归纳一下的必要。

关于书法入门书体的选择问题,在三、四十年前不是个问题,那个时候大家都认定书法入门必须先练楷书。因为它点画规范,笔法丰富,结构端正,法度规矩,集中体现了书法艺术用笔、结构的法则,有利初学者打好基础。楷书中又认为唐碑是初学书法最好的范本。接受能力较低的儿童,更宜从楷入手,打下扎实之基础,将来方可深造。“学书宜少年时将楷书写定,始是第一层手。(一一 梁啤《学书论》)”。

初学书法从楷书入门,这个观点大概是从宋代开始的,具体的文献证据便是苏东坡的那几句著名的话:“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又说:“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这两句话的大体意思都是说学书法应该要首先学楷书,其次学行书,再次学草书。黄庭坚也有过同样意思的话:“欲学草书,须精正书”。在这里,他们重点是强调学好草书,要从楷书入门,才能为了下一步学好行草的打好基础。

自宋代以来,楷书作为书法入门书体,更大的缘由是其自宋代以来,书本上的字体都是从楷体演化过来的宋体或者是仿宋体,一直到现在,我们看到的印刷字体也都是以宋体为主。见得多,用的多,便会对这种字体有更熟悉的视觉印象,以此作为书法入门,人们更易接受,隔膜少。而且由于楷体字到处可见,也从很大层面上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审美养成,这一点是其他书体所无法比拟的。

从文字学的角度看,楷书与行草书都是属于今文字体系内,而隶书和篆书属于古文字。楷书与行草书这种亲近的关系,也决定了以楷书入门,更容易过渡到行草书。

从技术实用层面来看,楷书的用笔技法与行草书的相似性,也使得楷书成为下一步训练学习行草书的必要的津梁!

把楷书作为入门书体,很多人以为是因为楷书可能比较其他书体更容易写的缘故。

确实,从表面来看,楷书的字形相对齐整,比较容易临学。

其实楷书对字形的准确性和运笔的严谨性、复杂性以及静态中的动态追求,是其他主体都难以比拟的。其难度并不在行草书和其他书体之下。正是因为楷书对技法的要求更高,技法体系更加丰富和完善,所以才更适合作为入门书体。因为只有对这些技法逐一的掌握了,才能说真正的进入到书法的专业层面的学习。

这些年,许多专家认为直接从唐楷入手并不是唯一的学书路径,不少人有建议从篆书和隶书开始学起。认为这与“篆隶草行楷”书体产生的顺序一致,符合“发生学”的道路。先学篆书,练习用笔的基本功和空间分隔,再学汉隶练习笔法与造型的多样性和连续用笔,强化书写节奏和自由表达,最后再学唐楷,练习更为精准微妙的表达。这种书法顺序,有很多的支持者,这些人以篆书高手为多,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觉得从篆书开始,可以真正掌握中锋行笔,领悟书法线条的美感。一些书法专业的教授和专家也很支持这样的观点,更有一些大学书法系、培训机构等,从实践上也开始以篆隶书体作为入门书体

从篆书和隶书入手,雀食有其他书体所不具备的好处。我们前面已经讲过,楷书的真正完型是到魏晋之际才完成,到唐代达到高峰。魏晋之前,书法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篆书、隶书是书法最初出现的两种成熟的字体。篆书、隶书是笔法的最初的形态,楷书的笔法从根源上来讲也还是从这两种书体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变化而来的。因此,把篆书、隶书作为初学书法的书体,把一些篆书、隶书的经典法帖当做入门的法帖来讲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以篆隶书为入门书体!“书法入门从篆隶开始”这个观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从学习的效果和难易度上讲,一是篆书、隶书都是静态书法,初学者能够一笔一画的慢慢研究对临,有比较充裕的思考实践,每一笔每一划都细致入微表现出来。有利于写准写精。

二是篆书、隶书的章法比较容易掌握,一般横成行竖成立,字写的差不多大就好,行书和草书就不同,不仅不能“写的一样大”,需要制造矛盾,写的大有小,错落有致,竖要写的有波动感,横不能成行,还有的章法写成乱石铺衔,这对于书写者的要求就很高,十分困难,章法美更难表现出来,还可能误入歧途,连字都写不整齐。

从篆书隶书分别来看,又以由于先学篆书为好。篆书的笔法在五种书体里,相对讲最为简单,基本上是以平动、中锋行笔为主,字的结构也相对的简单,只要做到对字体的内部空间的匀称排列即可,变化不大,所以对于初学者而言,容易掌握并较快的时间内进入创作的阶段。在实际的书法教学过程中也证明了,初学者通过对篆书的学习可以做到对书法的基本技法更快更好的掌握。

隶书相对篆书而言,技法上有所提高,在平动的基础上加上了摆动、转笔等技法,而且在笔画运行的全过程中要求有提按等动作的控制。点画的丰实与笔法的提按变化,转折向背,对后来的楷书、行草书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从隶书出发,衍生发展出简牍书、章草,在章草的基础上又后来逐渐的发展出今草。鉴于隶书对以后各种书体的影响,将隶书作为书法初学入门的书体,对学好章草、今草和大草都有很大的作用,对后期的书风古雅气质上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那现在也有不少人提出可以直接学草书。究竟可以不可以从草书开始学起呢?不少书者和专家认为也是可以的。

当代社会,毛笔字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从应用的角度讲来讲,楷书是否写得好并不重要。书法主要的功能变成了自我放松与自我抒情。游戏与抒情,这两个功能在草书这一书体上的更直接。从草书入手,特别是年龄大的退休退休后的老同志学习书法,可以得到更多的乐趣,发挥更好的健身养生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培养极少数的的书法家。而年令大的人,学习书法领悟能力强,对于笔法的掌握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没有楷书的桎梏,草书甚至可以写得更好。对草书熟悉了,再去写楷书,也有利于对楷书的认识,把楷书写得更好而不是僵化。 在中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不否定从草书入门,提升基本功,在这个过程中缺什么补什么,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从书法发展史看,的确是先有草书后有楷书。书体的主流演化路径是篆→隶→草行楷。大约在东汉,今草、行书、楷书,都已经基本定型。到了东晋,王羲之尺牍那样的草书已经非常流行,魏碑那样的碑楷是在北魏流行的。隋唐期间碑楷、行楷,才流行。因此,直接从唐楷入手并不是唯一的学书路径

王镛先生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专门对楷书做评论:​楷书,不是行书的基础,也不是草书的基础,西汉的时候,草书都比较成熟了。那些动不动就说“你写个楷书来看看”,其实这样的人很可笑。这也算一家之言。

有人说你都不会走就想跑,来讽刺楷书写不好就写草书的现象。实际上,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书法都有相通的理和法。先写楷书也好,先写草书也好,都可以弄通这些法和理,二者并没有先后的约定,非此即彼的选择。甚至,从非实用角度的现代社会来讲,楷书是否写得好并不重要。

入门先练草书,有一个困难就是他和我们平时学的楷书行书是两套系统。它是由符号组成的字体,不太容易认得,但如果通过训练,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也非常简单。

那书法到底选何种字体入手。

应该说篆书、楷书、篆书、隶书均可以作为书法入门的学习与训练的书体。那具体到一个人来说,到底选哪种字体呢?

其实最终要回到初学书法的基本目标来讲才好。毫无疑问,大家都应该知道开始学习书法应该要以规矩、端正的书体为宜,而关于这第一点,楷书、篆书、隶书三体均可以满足;再有初学书法要掌握的基本技法主要是运笔的稳定性训练,基本笔法(藏锋、中锋)的掌握,以及对字体结构的匀称、均衡的把控等,这些要求,同样以楷书、篆书、隶书作为初学入门训练也都是可以达到的。所以我们说不要过于纠结初学到底是楷书还是篆书、隶书,

二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五种字体,你更喜欢哪种字体,就选择一种,开始你的书法学习之旅。兴趣才是最好的良师益友!兴趣是一切美好开始的源泉!如果实在不好把握自己究竟喜欢哪种字体,也可以5种字体都粗略学一下,最后写哪种字体有感觉就把哪种字体作为自己入门的选择。

从我个人的建议来讲,一般而言我建议初学书法的人士最好从楷书开始入门。可以选择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勤礼碑》。既能够让初学者建立书法的法则,又相对容易入手。直接入手欧体也是可以的,但是相对比较难以掌握。

对以修身养性,作为一种笔墨游戏为主的群体来说,学习行书,可与原有的基础尽快对接,以创作带动临帖,然后逐步深入,进而上升到专业的水平,也不失为入门的一个好的办法

书法篆体字体学什么好2

朱培尔

一九六二年生于江苏无锡。现任《中国书法》社长、主编,《中国书法报》社长、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秘书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书法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一级美术师,编审。多次担任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篆刻艺术展等展览评委。著有《朱培尔作品集》(山水、书法、篆刻、文集四卷)《格外:朱培尔刻心经》《当代青年篆刻家精选集—朱培尔》《中国青年书法家十家精品集·朱培尔》《中国青年书法家·朱培尔》《亚洲当代书法思潮—中日韩书法及其主义》《林泉高致—朱培尔山水画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朱培尔专辑》等。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贤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培尔于南轩。

240cm×122cm

宋·朱熹《飞泉岭》

梯云石磜羊肠绕,转壑飞泉碧玉斜。

一路风烟春淡薄,数声鸡犬野人家。

朱熹《飞泉岭》诗。培尔于南轩。

97cm×131cm

唐·白居易《得潮州杨相公继之书并诗,以此寄之》

诗情书意两殷勤,来自天南瘴海滨。

初睹银钩还启齿,细吟琼什欲沾巾。

凤池隔绝三千里,蜗舍沉冥十五春。

唯有新昌故园月,至今分照两乡人。

白居易《得潮州杨相公继之书并诗,以此寄之》。培尔。

166cm×97cm

宋·王汉《金山独秀峰》

千古压嶙峋,标奇世绝伦。

形从天赋授,名自我推论。

众岳犹前席,群峰合望尘。

不知居海郡,知己是何人?

宋王汉《金山独秀峰》。培尔。

180cm×97cm

明·郭子章 凤凰塔联

玉柱擎天,凤起丹山标七级;

金轮着地,龙蟠赤海镇三阳。

郭子章凤凰塔联。培尔于南轩。

240cm×43cm×2

清·陈方平《木棉花歌》

火云拔地千寻起,散作漫天红与紫。虬枝鹤干争盘拏,似欲闯入青云里。暮春三月百花稀,暗淡乾坤失光炜。谁知木棉花齐开,灿烂枝头如挂绮。突兀全无柔媚姿,欲振桃杏旧纤靡。或如若木枝,照耀扶桑东。或如珊瑚树,高撑碧汉中。不然钱王之大木,衣被锦绣鏖霞红。口吻雌黄拟难遍,但觉满眼光熊熊。吾闻南荒土脆薄,生成庶物苦卑弱。伟哉此花殿春红,特为宇宙破寂寞。雄直之概常凛然,壮观岂止重南岳。若使移根植中土,芍药牡丹订芳谱。风节还须让此君,绮丽众香未足伍。愿得千树万树列江干,夕照楼头每快睹。

清陈方平《木棉花歌》。培尔于南轩。

23cm×540cm

刘颜涛

一九六五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书画院院长,河南省书协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安阳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被中宣部、人社部、中国文联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全国第十次文代会代表,多次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展览评委。作品受邀参加国内外数十次展览并在“首届翁同龢书法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二○一一 年度书法佳作奖”“全国九、十届书法展”“全国七届中青年书法展”“全国第二、五届楹联书法展”等展赛中获奖。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文博单位收藏。出版“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二○一○、二○一一《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刘颜涛》《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 刘颜涛》等十余种作品集。

宋·王安石《送潮州吕使君》

韩君揭阳居,戚嗟与死临。

吕君揭阳去,笑谈面生春。

当复进赵子,诗书相讨论。

不必移鳄鱼,诡怪以疑民。

有若大颠者,高材能动人。

亦莫与为礼,听之汩彝伦。

同朝叙朋友,异姓接婚姻。

恩义乃独厚,怀哉余所陈。

录宋王安石诗《送潮州吕使君》。首句“韩君揭阳居”漏一“阳”字。此诗所赠吕使君为吕焘,泉州人,嘉祐年间潮州太守。诗中对韩愈略有微词,谓其驱鳄是故弄诡怪以疑民。荆公言好立异于此可见。岁次壬寅仲秋,涤心草堂主人刘颜涛书于甲骨文出土之乡。

244cm×122cm

清·黄际清《韩江竹枝词》

爱看游神盛饰严,刘桢平视总无嫌。

阿侬不许人偷觑,谆嘱门前早下帘。

黄际清诗《韩江竹枝词》。洹上刘颜涛。

134cm×75cm

宋·刘克庄《潮惠道中》

春深绝不见妍华,极目黄茅际白沙。

几树半天红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

宋刘克庄诗《潮惠道中》。壬寅仲秋,涤心草堂主人刘颜涛书。

134cm×75cm

宋·刘克庄《韩祠》

莱相竹今供戍用,武侯柏也付胡儿。

南来犹有昌黎木,神物千年尚护持。

宋刘克庄诗《韩祠》。洹上刘颜涛。

134cm×75cm

唐·贾岛《寄韩潮州愈》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陇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录唐贾岛诗《寄韩潮州愈》。岁次壬寅仲秋,涤心草堂主人刘颜涛书于安阳。

217cm×56cm

明·卓宴春 题青龙庙联

船如梭,横织江中锦绣;塔作笔,仰写天上文章。

明卓宴春题青龙庙联:船如梭,横织江中锦绣;塔作笔,仰写天上文章。光绪海阳县志安济王庙在南门堤侧,庙创自前明。壬寅仲秋,涤心草堂主人刘颜涛书于安阳。

173cm×31cm×2

书法篆体字体学什么好3

文◎李卓阳

(忻州师范学院)

摘要:篆书曾是秦朝“书同文”背景下的官方字体,但随着其实用性的下降,现已成为一种纯艺术字体。邓石如作为清代篆书创作的集大成者,其艺术风格上承李斯和李阳冰两位篆书大家,下开近现代篆书艺术之新天地,为我国篆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邓石如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无关系。理解这些时代背景,是了解邓石如篆书艺术风格的基础,通过分析邓石如篆书艺术风格,有利于掌握其对后世篆书艺术的深刻影响,从而一窥我国篆书艺术发展流变。

关键词

邓石如篆书、艺术风格、书法创作

正文

一、邓石如篆书发展的时代背景

清朝在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是小说,但与此同时,其诗、词、曲、书法等各种文学样式也颇具中兴之势。其中,篆书的兴盛是清代书法中兴之势当中最为明显的一股力量,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当属邓石如。

邓石如在前人的基础上,尤其是在秦朝李斯和唐朝李阳冰这两位篆书大家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篆书艺术的精华,使得自身的篆书艺术臻入化境,清朝的篆书艺术也从邓石如这里达到又一个高峰。值得注意的是,邓石如篆书艺术的发展和形成并非其一人之功,从一定程度上而言,这也是时代造就的结果。也就是说,邓石如篆书艺术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在篆书艺术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与其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具体而言,这些时代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邓石如篆书《心经》

(一)政治因素

在清朝前期,清朝统治者发起了很多文字狱。清朝文字狱在历史上延续的时间与规模皆十分庞大,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汉族的一些知识分子通常只是随意发表了个别言论或诗句,便惹祸上身,这造成知识分子生活于人人自危的气氛中。因而,大量的文人学者选择将自身的关注点脱离现实生活,专注于探索古代典籍,研究考据学成为风尚。此外,在康雍乾时期,统治者耗费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开展了许多规模宏大的编书活动,这促进了学术的发展与进步。清朝统治者对政治文化过于严苛的束缚,引发了这一学术风气的变化。

(二)学术风气的改变

明朝时期,王阳明的心学备受大众的青睐,而之后的朝代更替造成王学的发展走向了衰亡。个别具有强烈民族精神的汉族知识分子在国家走向灭亡之际,也在积极地寻找着国家走向灭亡的缘由。在此背景下,明人推崇的空疏学风备受指责,加之清朝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在发动一场场文字狱的同时,也颁布了许多以怀柔与安抚为目的的政策,如组织优秀的学者编纂大型书籍,等等。这也让更多学者将自身的精力集中到历史与典章的研究中。

伴随着清朝前期学术风气的变化,考据学这门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考据学也称作朴学,是顾炎武等知名学者发起的,提倡质朴的治学理念,秉承实事求是的治学原则。考据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文字训诂与史料收集等都属于考据学的范畴。

训诂考据风气兴盛之际,另外两门学问也走向了繁荣——金石学与文字学。金石学引发了大量学者的关注,由于开展训诂考据必须基于很多客观真实的材料,以往默默无闻的文物与文字资料便走入了广大学者的视线,其中,数目众多且值得信赖的金石文字得到了大众的注目。但是,广大学者的研究需求过于旺盛,前人著录提供的资料已显得不充足,因而在广大学者间掀起了一股访碑著录的风气。与此同时,他们也热衷于写碑。他们基于自身深厚的文字学修养与金石学修养,创作出了众多传神的作品,这些作品也得到了后世的认可。尽管这些学者注重金石的意图明显区别于书家,然而必须承认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使书法修习获得了良好的条件,进而推动了篆隶不断走向兴盛。

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

(三)帖学与碑学的转换

乾隆、嘉庆年间,在考据学蔚然成风,文字学与金石学繁荣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学者的书法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引发了社会的注目,这也促使很多书法家将自身的关注点汇聚于金石文字上。在此情况下,传统帖学书派的取法范畴与审美境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碑派书法便由此形成。

清朝出现了较为浓郁的碑派书风以后,大量的文人学者开始热衷于寻找以往朝代的碑刻。这些文物不仅拥有十分突出的学术研究价值,并且让很多希望克服帖学缺陷而寻求创新的书家进入了新的创作格局。大部分的碑派书家都会选择汉魏六朝时期的碑刻进行取法。可以说,魏晋以前书家创作的书法大部分都是篆隶书体。因而,清朝碑派书法的兴盛最先始于篆隶书体的复兴。广大的书家在篆书盛行以后才深刻地意识到篆书里蕴藏着丰富多样的创作元素,于是对其进行了积极合理的运用,还较为广泛地借鉴其他艺术类型,让其中的元素融入篆书创作中,从而形成崭新的艺术面貌。在金石考据流行的情况下,整个社会也形成了良好的碑派书风。

仔细地观察篆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长期以来广大书家都崇尚“玉箸篆”与“铁线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小篆的风格变化微小。但是,这种情况却在清朝中期时被打破,小篆的艺术风格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并且各种书学理论不断涌现,理论和实践兼备,不管是从实践成果的层面来看,还是从书学著作的层面来看,它们皆较为充分地显示出篆书在清朝时已经走向了发展巅峰。邓石如与这种情况的出现紧密相关。邓石如在篆书创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推动了篆书的创新,也为后世创作者的篆书创作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邓石如篆书《朱晦庵文语四屏》

二、邓石如篆书的艺术风格

(一)邓石如篆书艺术风格的构成要素

1、形式表现技巧

以隶书的形式与风味写篆书是邓石如篆书最为鲜明的特征,也是其篆书最大的艺术成就。马宗霍认为邓石如通过隶书的笔法书写篆书,因而其篆书显得较为方正。在邓石如的笔下,篆书表现出迥异的面貌,焕发出较为鲜明的隶书风韵,在视觉层面,显得方正而带有圆润的艺术感。具体而言,邓氏篆书的隶书意味表现在下列几个不同的方面。

(1)起收笔处方笔的运用

钱泳认为,应当使用圆笔写篆书,使用方笔书写隶书,因而破圆为方便是隶书。长锋羊毫是邓石如选择书写的工具,搭配成熟高超的技法,形成的书法便方圆并济,兼具柔情与刚毅。收笔体现出更加鲜明的随意性,自由程度更高,方起或圆起、方收或圆收皆可,打破了“二李”圆起圆收的固定形式。

(2)运笔过程中的提按变化

往常,很多书家在书写篆书时,都将写就中锋笔法作为篆书的最高表现境界。小篆的表现特征在于一个“圆”字。邓石如在篆书里融入了隶书的笔法,有效突破了圆转间的壁垒,让整个用笔变得更为生动、多样,更为顺畅、自然。邓石如在运笔时增加了一定的变化,用笔摆脱了以往的平滑,并且表现出较为鲜明的节奏韵律。正式的书写方式并非邓石如崇尚的内容,他追求的是圆润中彰显力感的运笔方式。

(3)转折处的丰富变化

“二李”书写的篆书,其转折大部分皆为笔尖相接,表现得十分顺畅、圆转。邓石如的篆书则与之具有明显的不同,在邓石如创作的篆书转折处,较为明显地展露出隶书的意味与风韵,以方折取代了原本的圆转,让此处显得方圆并济。这样的转折手法十分巧妙、灵动,并非只是在篆书里简单地融入方笔的形态,而是以抹转的手法强化了方圆变化的态势,呈现出外方内圆的视觉效果。这种用笔手法在本质上改变了“二李”篆法的固定模式,让篆书的发展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2、结构、布白与书学思想

邓石如平生十分热衷于书法创作,他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书法创作里。他留下的书法与篆刻作品十分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然而其关于书法理论的表述却十分稀缺、零星。虽然如此,邓石如在自身的创作生涯里也形成了成熟而精妙的书学思想,这些书学思想指导了广大书家形成自身的风格体系,对后世的书法创作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是邓石如提出的一条经典书法理论,也最为世人赞扬。该理论针对的两点内容分别为字体的结构和作品的布白。其含义指的是书家在创作时,应当做到每个字兼具紧密处与疏放处,这样整个字的紧疏便显得较为合理,同时也让整个画面的“疏”和“密”表现出较为鲜明的对比效果。总的来说,在书法创作过程中,这种疏密的比较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秉承的一个重要思想便是“计白当黑”,这主要反映在中国传统书画的布白中。字体的结构与作品整体都应当表现出较为鲜明的疏密比较与虚实比较,因而书家在创作时,应当同时注重留白与黑色的部分,将空白和黑色处安排妥当,让每个字都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层次感。这和“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理论彼此补充,造就更加完美的书法艺术。

以邓石如创作的经典作品《庐山草堂记》为例,在这幅作品里,上述两个书学理论得到了较为完美的彰显。其中的字体疏密呈现出较为强烈的对比。例如,呈现上下结构的字,拥有垂脚的通常都是上面更为密集而下面更为稀疏,没有垂脚的则相反。呈现左右结构的字,拥有垂脚的一侧大都显得十分舒展,没有垂脚的一侧大都显得较为密集。左右结构的字体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疏密对比效果,那么中间通常留有比较明显的空隙,字体左右结构对比不显著的则大概率是彼此相连。

邓石如篆书《荀子宥坐篇轴》

(二)邓石如篆书风格的演变

邓石如早期的篆书作品就像是二李的铁线篆与玉箸篆,粗细都显得十分均匀单一,字形也较为方正。创作的作品包括“玉尺碧螺”与“周易谦卦”等篆书。

到了邓石如创作中期时,其书法作品仍旧延续着玉箸篆的表现风格,然而其玉箸篆的风格并未陷入一种单一模式,仍能较为清晰地感受到运笔起收的气息。

邓石如晚年创作的篆书作品表现出更为卓越的艺术水准,如《白氏草堂记》彰显出十分鲜明的艺术表现风格。邓石如在作品创作中展开合理适当的变法,添加隶书的意味,使其充满了厚实的笔力与磅礴的气势。若是创作者以前学习过楷书与隶书,那么在进行篆书的创作时,也往往会在无意识间融入楷隶两者的用笔。邓石如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与心血研究隶书的创作风格与要点,因而创作出的篆书会彰显出一定的隶书风味或特征。邓石如晚期的篆书艺术风格显得更为自然与顺畅,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

三、邓石如篆书对后世书法创作的影响

(一)鉴古察今、自成面貌,为篆书爱好者提供学习素材

认真地观测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能够看出,书法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文字的演变。在不同的时期,书法界都出现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革新大家。他们创作出的优异作品与提出的深厚书学思想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推动了书法艺术的进步。邓石如便是这样一位优秀的书法大家,他拯救了篆书艺术边缘化的命运,使其再度走向繁荣,并对传统篆书加以积极的革新与发展,融入了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认知、理解,开创了富有鲜明特色的“邓派篆书”。他创作的大量优秀作品具有十分深厚的艺术价值,为后世提供了良好的范本与较为明确的学习书法的路径。后世的学书者基于这些良好的素材进行持续的练习,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二)独特巧妙的书学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石如在其悠久的书写生涯里,形成了大量具有珍贵的书学思想。这些书学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比如“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这一书学思想中蕴藏的疏密思想让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知字形与章法的要点。这种“计白当黑”的艺术思想秉承着传统的虚实理念与阴阳观,较为显著地影响了书法创作乃至国画构图。人们可以在很多后世经典的作品里感受到这种书学思想的彰显。

(三)持续创新、勇于突破,为书法学习者树立榜样

邓石如之所以能够形成鲜明、独特的篆书风格,是因为他一直在积极继承与发展古人的优良传统。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发展、创新过程。比如,米芾的“集古字”便是基于前人的成果进行合理创新形成的结果。

在学习书法时,一定要仔细、深刻地认知与分析其在历史发展过程具有的精粹和存在的不足。在探究邓石如习得书法的历程之后应当明白,不管面对何种文化,都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借鉴意识与创新意识。借鉴意识即汲取其他文化的精髓,予以适当、合理的模仿,从而顺应个体的需要。创新意识即对现状感到不满意,保持进步与完善,从而维持自身的前沿性。文化只有自由地发展不同的派别,才能够不断地走向繁荣。因而,书家一定要随时秉承着文化创新的观念,较为全面地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不断提升自己,实现自我的优化,进而得到持久的发展。

邓石如篆书《六朝镜铭》

四、结束语

邓石如在篆书上取得的巨大辉煌和其所处的历史阶段、付出的努力与卓越的创造力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清朝大兴文字狱、出土了许多珍贵的金石遗迹,朴学由此兴起,致使篆书与隶书再次走向复兴。邓石如的篆书摆脱了以往向帖学取法的做法,而将秦汉碑帖与瓦当墓志作为取法对象,使书法的练习获得了崭新的路径,这样创作出来的书法让人耳目一新。

在王阳明心学不断走向兴盛的背景下,人们便对传统的书法练习模式产生了疑虑,再加上一些政治上的原因,考古学这门学科受到了人们的追崇,碑学和文字学也由此兴盛起来,文人雅士纷纷加入访碑的队伍中,书家也深刻地认知到碑帖的作用。邓石如学习书法的历程明显区别于其他书家,他通过一种较为新颖的手段创造了一条独特而巧妙的学习书法的路径,这对后代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1日 星期六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书法篆体字体学什么好看(书法篆体字体学什么好)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6621.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