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故事的地方总有你歌词(有故事的地方总有你)

2023-03-10 12:38:01 技术常识4 真实感受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529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方舱里的故事|总有一些事让我们感动,总有一些志愿者让我们铭记,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陕西法制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故事的地方总有你1

当清晨第一抹阳光撒向米脂中心体育场羽毛球馆的蓝色玻璃窗时,患者互助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马永坤(化名)已和他的队友们打扫完了三楼的卫生,接着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们打来了热气腾腾的饭菜。今天是他来方舱的第八天,回想起刚来第一天那个忙乱场面,他笑着说“今天已经顺色(方言)多了。”

“三楼方舱启用的时候有些仓促,很多设施没有来得及完善,专业人员又不能再进来,好在患者里有一个专业电工,在他的积极号召下,成立了一个患者互助志愿者服务队,很快就召集到了12个来自各行各业的身体素质较好的队员,他们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干,男同志负责背床、安装床,安装地线、插板、插头等重体力、技术活,女同志负责打扫卫生、整理被褥、倒垃圾等轻体力活。方舱的正常运行也有他们一份功劳,我们要记住这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方舱负责人、米脂县医院院长助理、内四科主任常玉宏嘱咐道。

“那么多的电路需要安装,你不干,专业人员进不来,不能看着大家在这里受罪吧!刚开始我给他们做示范,等教会了他们,就一起干。实际最辛苦的就是咱方舱的领导和医护人员,他们要接听每一个电话,面对每一个患者。有几个女同志,跑上跑下辛苦的,尤其是没有电让她们感到束手无策,看到她们那种无助的表情,感觉到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我们能干什么干点什么,能帮上什么就帮什么。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是防疫战士,疫情防控,人人有责。”马永坤说。

接管米脂县中心体育场方舱以来,米脂县医院、米脂县中医院的医护人员也以最快的速度适了这里的新环境,在医院控感办的协助下制定各种制度流程,完善了各项防控措施,县上也及时补充了后勤物资,患者和医务人员成了一家人,密切配合、互相帮助。眼下,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病毒早点消失、疫情早日结束,希望平凡的日子可以重来。


作者:李胜亚

编辑:段兆滨

责编:郑黎波

有故事的地方总有你2

12月3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这是习近平以国家主席身份第10次发表新年贺词。

人们聆听贺词,也关注着电视画面中书架上摆放的那一张张照片。

相框里承载光阴的故事,为非凡历程铭刻记忆。

新的征程,踔厉奋发

2022,见证极不平凡的历程。书架上新摆放的照片,记录着这一年的重大时刻。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十年来的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党的二十大,意味着又一次历史性的出发。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我们驶向更加光辉灿烂的彼岸。

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党的光辉岁月,汲取先辈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百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历程何其艰辛又何其伟大。”人们记得,党的十八大闭幕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党的十九大闭幕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知所从来,明所将往。正如总书记所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代表、突出贡献个人和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

看到国家短道速滑队运动员武大靖,总书记微笑着说:“咱们第一次见面是在8年前,2014年索契冬奥会。”

“是的,总书记,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心和鼓励。”武大靖激动地回答。

一次次亲切看望勉励冬奥健儿,5次专程考察冬奥筹办备赛……在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叠加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中国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的冬奥盛会。

4月25日,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

面对热情洋溢的师生们,总书记殷殷嘱托:“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2022年,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总是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

在今年的贺词中,总书记更是深情寄语:“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

7月1日,香港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6月3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乘专列抵达香港,这是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

“我的心和中央政府的心始终同香港同胞在一起。”真挚话语,温暖香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引领香港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开创了香港繁荣稳定新局面。

“一国”之本愈巩固,“两制”之利愈彰显,25载岁月洗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东方之珠”更加璀璨。

“坚定不移落实好‘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必将长期繁荣稳定。”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这番话让香港各界倍感温暖振奋、更添底气信心。

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印尼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赴泰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

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

相继展开东南亚之行、中东之行,在京密集会晤多位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伴随着二十大后繁忙的元首外交,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广,新朋友越来越多,老朋友越来越铁。

2022年,江泽民同志离开了我们。我们深切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决心继承他的遗志,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细心的人们注意到了,书架上摆放着一张习近平总书记同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的合影,还有一张江泽民同志同习仲勋等同志在一起的合影。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必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初心不变,本色不改

岁月,浓缩真情;初心,历久弥坚。不论照片的场景如何变换,初心、情怀、风范,始终不渝。

人民情——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从来都是新年贺词的主角,十年贺词,“人民”一词出现了80余次。今年书架上,又多了许多天南海北的面孔。热情洋溢的笑脸,映照“我将无我”的初心,给出“时间都去哪儿了”的答案。

1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汾西县僧念镇段村,同村民亲切交流。

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考察时,同各族群众在一起。

10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苹果园同老乡们亲切交流。

踏霜雪、冒酷暑,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人民中察民情、听心声。

走进云南佤寨访民生贺新春、来到北京胡同慰问群众、深入吕梁山区看望深度贫困群众、同湖南十八洞村的乡亲们围坐在一起……

看着每一年的书架上摆放的这些照片,一个个同人民心心相印的瞬间,一幅幅饱含真情的画面,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同人民群众浓浓的鱼水深情。

军旅情——

青年习近平的这张军装照,早已为人们所熟悉。

大学毕业就到部队工作。后来在地方,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始终保持着对军队的深情和关怀。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吐露心声:“我和军队有着不解之缘,对军队怀有深厚感情。”

2022年,人民军队迎来95岁生日。这张照片,为书架又添了一抹军绿。7月27日,中央军委颁授“八一勋章”和荣誉称号仪式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同获得“八一勋章”的同志合影留念。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这是时隔5年之后,中央军委第二次评选颁授经习近平主席批准新设立的“八一勋章”这一军队最高荣誉。

同守边战士踏雪执勤,同深蓝卫士逐浪碧波,进军营、看哨所、沙场阅兵、颁授勋章……一年年贺词,一方方相框,总书记深深的军旅情,从同战士们温馨互动的细节中自然流露。

家国情——

每一年发表新年贺词时,书架上都会摆放习近平总书记同家人在一起的照片。

今年,书架上又增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同夫人彭丽媛和女儿的合影。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血脉的赓续里,有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

这张照片,是2018年3月17日,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后进行宪法宣誓的场景。自发表2019年新年贺词起,就一直摆在书架上。

铮铮誓言,拳拳初心。

时间,去来似无迹;光影,动息如有情。

当新年贺词为又一年的中国写下年终寄语,人们在意味深长的话语、在浓缩岁月的画面中,收获着感动、共鸣和振奋:

“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祝愿世界和平美好、幸福安宁!祝愿大家新年快乐、皆得所愿!”

策划:刘洁、霍小光、赖向东

主笔:张研

摄影记者:鞠鹏、李学仁、李刚、饶爱民、谢环驰、燕雁

统筹:张晓松、王绚、朱冬菊、朱基钗

图片编辑:毕晓洋、李贺、虞东升、李琰

视觉 | 编辑:张舒宁、王秋韵

新华社国内部、摄影部联合出品

有故事的地方总有你3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2022年,他们践行“四力”,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赛场到神舟飞船发射和回收的现场;从乡村振兴大潮中的山村农户到登顶珠峰的普通牧民;从守边护边数十年的母子到泸定地震中的“汶川哥哥”;从珍贵文物的考古挖掘现场到“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工地……

他们凝固新闻的瞬间,记录历史。

从2023年1月1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摄影记者在2022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们的作品和讲述,能带给您希望与力量。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轮回的交响中,总有一些音符值得反复品味。

2022年1月20日,我收拾行囊,踏上2022北京冬奥会报道之旅。将近1个月的报道充实而有趣,是我的2022乐章中第一个关键音符。

延庆区小海坨山,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展翅跃于山间。刚劲的西北风从峡谷间吹过,在白色的赛道和黑色的森林间奏响了它凌厉的乐章。冬奥会高山滑雪的竞速和竞技项目也多次因大风而推迟。从初次拍摄高山滑雪项目的生疏,到不断改进拍摄角度,创新拍摄技法,我们的报道也渐渐驾轻就熟。

2022年1月27日,工作人员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道上忙碌。

2022年2月13日,芬兰选手萨穆·托尔斯蒂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高山滑雪男子大回转比赛中。

2022年2月9日,中国台北选手李玟仪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高山滑雪女子回转比赛中。

2022年2月20日,挪威队选手泰娅·路易丝·斯特耶内松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高山滑雪混合团体项目比赛中。

看着眼前的运动员们从高山之巅呼啸而下,在电光火石间完成对焦、构图、按下快门,每一次拍摄都是对上次拍摄的挑战,也是对自己体能的一次挑战。由于摄影点位地面结冰严重,独脚架失去了用武之地,我只能手持600MM镜头完成每天的拍摄任务,半个多月下来,不止积累了很多高山滑雪的拍摄经验,自身的体能也得到了极大锻炼。

结束冬奥会之旅,又迎来中国载人航天的报道。

2022年,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和回收任务共有四次。4月16日,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着陆;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1月29日,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12月4日,陈冬、刘洋、蔡旭哲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和回收任务报道是新华社摄影报道的重头戏,每次参与此类报道,我和同事都稳中求进,力争创新。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回收报道,对于已经有多年拍摄经验的我和同事来说已经可称得上是驾轻就熟,我们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在空中发现返回舱,并在第一时间抵达着陆点。

“看,飞船在那里!”同行的同事用手指着头顶不远处的天空喊道。“嘭” 的一声,只见一朵粉色的伞花在天空中绽放开来。我立即按动快门,全程拍摄了返回舱开伞、降落、着陆的珍贵瞬间。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这是航天员翟志刚安全顺利出舱。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2022年11月29日夜,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今年的第6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当日,我与同事反复勘察,精心选择了多个拍摄点位,力求尽量还原飞船发射的光轨。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飞船在漫天星河中冲向太空的画面被记录下来。

2022年11月29日,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几天之后,陈冬、刘洋、蔡旭哲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是神舟系列飞船返回舱首次夜间着陆,加之戈壁严寒,给我们的回收报道任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我们在寒夜中等待着,等待着。来了!天空中传来返回舱开伞的声音,搜救部队的车队也开始行动起来,远远望去,闪烁的灯光在黑夜中像一条蜿蜒的长龙向着陆点缓缓“游”去。车辆飞奔在满是梭梭根的戈壁上,扬起的尘土阻碍了视线,我抓紧扶手,尽可能寻找远处的光亮。经过漫长的行驶,远处的亮光越来越明显,我们及时抵达了着陆现场。

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着陆现场,返回舱“侧躺”在地上,通体是进入大气层时的灼烧痕迹。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我最终拍摄到了三名航天员出舱的画面。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是航天员刘洋安全顺利出舱。

2022年,一些长期关注的选题也有了新的进展。

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戈壁深处,尼玛老人守边护边半个世纪的故事已经远近闻名,我从2020年开始对她进行跟踪采访报道。

2021年1月8日,尼玛在边境地区的山顶向远处眺望。

1971年,25岁的蒙古族妇女尼玛响应号召,带着3岁的儿子,从200公里外的老家搬到中蒙边境的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布拉格苏木最北端,一边放牧,一边守护边境。半个世纪,她像胡杨一样在这片戈壁扎下了根,她说:“守边是我在国旗下接受的任务。”就是这样一句誓言,尼玛用一生来作答。夏天酷暑,地表温度能达到50摄氏度,巡边时舍不得喝水,只有口渴难耐时,她才舍得抿一小口;冬天严寒,戈壁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脸,水壶里的水、随身带的干粮都冻成了硬块……

如今,尼玛年事已高,儿子哈达布和从母亲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着巡边工作。多年来,母子接力守边护边,累计巡护边境线18万多公里,向边防连队报告多起边境可疑人员行迹,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上千人次。尼玛嘱咐儿子:“将来我去世后,一定把我埋葬在守护了一辈子的边境上。”

星空下的尼玛老人的家(2020年10月14日摄)。

在2022年,因为我们的报道播发,尼玛老人的故事在更广的时空里被人知道。

2022年7月13日,报道尼玛老人的图片故事在《新华每日电讯》刊发。

从10月初至12月底,在3个月的时间里我基本都在出差。从内蒙古东部的通辽,到西部的阿拉善,5个盟市,10个旗县区,充实的采访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2022年10月30日,卖家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伊胡塔牛市赶牛。

2022年10月18日,在通辽市奈曼旗新镇舍布日图嘎查,工人在收粮站晾晒玉米。

2022年10月25日,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东方红村,工作人员分拣处理红干椒。

2022年12月7日拍摄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冰封黄河景象。

2022年是不平凡的年份,像激昂的乐曲一样跌宕起伏。令人振奋的航天新闻、充满激情的体育报道、感人至深的人物特写……当我回忆起2022的时候,总感觉有百般感触在方寸间起伏。我今后将继续锤炼摄影报道本领,用镜头谱写更多动人的乐章。

策划: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连振

编辑:徐金泉、尹栋逊、邵泽东、李梦馨

日本有悲情故事的地方有哪些(日本有悲情故事的地方)

临汾的红色故事有哪些地方(临汾的红色故事有哪些)

有关重庆的故事(重庆有故事的地方推荐)

东莞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地方(东莞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有故事的地方幽默说说图片(有故事的地方幽默说说)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0日 星期五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故事的地方总有你歌词(有故事的地方总有你)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5972.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