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佛山的典故(佛山有哪些著名的故事)

2023-03-09 20:02:01 技术常识4 真实可靠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3910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0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党史故事】佛山南海大沥战斗:一次血与火淬炼的战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禅城检察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佛山有哪些著名的故事1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公园内,树木郁郁葱葱,矗立着9米高的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一段简短的碑文,默默向人们诉说着那段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30分,广州起义枪声打响,震惊中外。为响应和配合广州起义,在广佛交界的南海大沥,曾发生过一场血与火的激烈战斗,104人壮烈牺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史章。

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来源:佛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不到20分钟攻占大沥圩

表层发黑、锈迹斑斑……记者从一组资料照片中,看到了广州起义大沥战斗中的手枪、大刀等武器。随着岁月流逝,这些武器已经被时光洗涤,但那段红色记忆永远不会被抹掉。

根据历史记载,1927年11月25日、28日和12月1日,省委连续发出紧急通告和《暴动宣言》,要求各地积极配合广州起义,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南海县委把已经恢复发展起来的农民武装,组成南海农民赤卫军第一团和第二团,两个团均由南海县委书记陈道周统一指挥。”佛山市委党史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说,按广州起义计划要求,这两个团的任务是:第一团协同广三铁路工人赤卫队攻占石围塘火车站和南海县大沥圩,得手后配合第二团攻占佛山,控制广三铁路沿线,巩固广州外围。

12月11日,广州起义因计划泄露而提前举行。天亮前,起义军占领广州珠江北岸大部分地区,当天上午,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上午10时许,广三铁路工人赤卫队直扑广三铁路敌军营房,而事先分别埋伏在距石围塘火车站两边几百米的南海农民赤卫军第一团两支队伍,也高举红旗勇猛地向火车站冲杀过去。

敌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在四面八方涌来的起义队伍猛烈冲击下,很快就溃不成军。“一部分敌军退到江边企图登船逃命,但又遭到埋伏在沿江一带的起义队伍截击。敌军有的在混战中被击毙,有的掉进江里淹死。”《中国共产党佛山地方史》这样描述道。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石围塘火车站就被起义的工农武装占领。

12月12日凌晨,月色朦胧中,南海县委委员谢颂雅带领30名赤卫队员从龙溪出发,划小船到大沥滘口,和汇集在那里待命的几十名赤卫队员一起向大沥圩进发。同一时间,由陈道周和南海县委委员、第一团团长周侠生率领的200多人队伍,从松岗向大沥圩进发。

在密集的枪声中,两支队伍从东西两边朝着一个方向疾进,像一把铁钳似的,挺进大沥圩。当时,圩上的守敌只有一个民团局,不到50人。他们听到了枪响,又见周侠生等人率众挥动大刀砍杀而来,吓得惊慌失措,纷纷缴械投降。战斗不过20多分钟,大沥圩便飘起了锤子镰刀旗和农会的犁头红旗。

同日晚,南海农民赤卫军第二团一部20人左右,从南海县岗出发,首先攻下佛山外围的石出山碉楼,然后集中兵力攻击普君圩前牛肉巷口的五街公所,仅用5分钟就消灭了这股三四十人的反动地主武装,占领了普君圩。后来,因各部队联合攻打佛山市区的计划遭到破坏,第二团团长吴勤于当晚率队撤出普君圩。

104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12月13日,广州起义军遭到国民党军队反扑。起义军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被迫撤出广州。在大沥、里水一带参与攻打石围塘的南海农民赤卫军几十名赤卫队员也撤回大沥。当晚,在大沥圩的南海农民赤卫军第一团被反动民团包围。

14日,南海县前任县长李宝祥和恶霸地主、反动民团头目陈凤江、钟若愚等,纠集各乡民团2000余人,于凌晨包围进攻大沥。当时驻圩赤卫队只有200多人,陈道周立即召开战地会议,决定组织一支70多人的决死队,由县委委员张霭泉率领,掩护第一团大部向松岗方向突围转移。

在决死队掩护下,第一团大部突破敌人重重包围,安全转移。尽管寡不敌众,决死队从未退缩,数次击退敌人的进攻。战至弹尽援绝,张霭泉拔出身后的大刀和敌人肉搏,直至子弹射中他的胸膛。最终,决死队队员全部壮烈牺牲。陈道周和周侠生也在转移途中抢渡张边河时不幸牺牲。

在此次战斗中,南海农民赤卫军牺牲104人。年届九旬的老人谢岳,从幼年时就开始跟随堂兄谢颂雅参加革命,他仍清晰记得:“经历了几乎一天一夜的抵抗,除了堂兄等少部分人突围成功,向西北面撤退,多数英烈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我们的红色政权。”

南海农民赤卫军第一团、第二团参加的广州起义外围战斗,虽然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等原因失败了,但这次战斗,与全省以广州起义为中心的总暴动是一个整体,都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一次英勇反击。在配合起义的战斗中,珠江地区的共产党员和工农骨干不畏艰险,英勇战斗,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纪念和缅怀在大沥战斗中牺牲的104名指战员,1958年,中共南海县委员会、南海县人民委员会修建了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坐西向东,刻有广东省原副省长、曾于1928年任中共南海县委书记的林锵云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字;碑座呈四方平台状,长4.5米,宽5.5米,刻有谢颂雅撰写的碑文。

来源:佛山日报社

平台:佛山学习平台

佛山有哪些著名的故事2

在亚艺公园有十二条桥梁,它们各具特色,环绕在亚艺湖这颗“绿翡翠”的四周,串联起亚艺公园的各个区域,见证了禅城的春夏秋冬,参与了禅城人的喜怒哀乐。

但提起亚艺公园12条桥梁名字,熟悉公园的市民都不大清楚,近日,禅城城管为亚艺公园内的十二条桥刻上了它们的名字。

“亚艺十二桥”以禅城老城区街道来命名,分别为桃花桥、公正桥、莲花桥、福贤桥、永安桥、安宁桥、季华桥、汾宁桥、同济桥、锦华桥、文昌桥和富民桥。

这些路名老街坊们都耳熟能详,现在作为亚艺公园的桥梁名字,极具本土特色,有着满满的亲切感,是一种对老城区的纪念也是一种历史的延续。

“这些禅城老街对于我们是满满的回忆,但小朋友可能都不知道这些路名,现在刻成了桥的名字,下次跟孙子过来散步的时候就可以向他介绍,让新生代更了解旧佛山的故事,对自己生活和成长的城市更有归属感!”在亚艺公园附近居住的谢婆婆如是说。

除此,桥上刻了名字,想不到还有“寻人”的功能。

“这些名字容易记,也容易说,”经常到亚艺公园运动的林先生表示,“有时和家人朋友走丢了,还可以明确表述在哪条桥附近,找起来更方便!”

来源 | 禅城城管

佛山有哪些著名的故事3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苑莹

“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去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这是佛山人从小唱到大的童谣,每到端午,除了吃粽子,大家最期待的莫过于看“扒龙舟”。

对佛山人而言,年幼时候,总有被父亲举在肩头,越过拥挤的人群眺望“扒龙舟”比赛的记忆。龙舟是初夏激昂呐喊的畅快淋漓,龙舟也是与亲朋相距的欢愉时刻,千年流传的习俗,是深印在血脉中难解的情结。然而,端午“扒龙舟”除了“热闹”,它的起源、礼仪、工艺技术、龙舟匠人又蕴含了多少故事,今天,羊城晚报记者就来为读者一一解说。

划手们正奋力划桨冲向终点 羊城晚报记者 梁正杰摄

【“龙船礼”】

600年“点睛”习俗大有讲究

广东各地拥有悠久而丰富的龙舟文化,全省与龙舟相关的省级非遗项目就达24项。佛山则是有名的龙舟之乡,是国内首个被赋予“中国龙舟龙狮运动名城”称号的城市,其中,南海和顺德更被誉为“中国龙舟运动之乡”和“全国龙舟之乡”。据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统计,疫情发生前,佛山每年各类龙舟赛事超过500场,仅2019年参与市内举办活动的龙舟队伍1602支,运动员超3万人,现场观众达59.11万人次。

佛山几乎每个区每条村都有属于自己的龙舟,甚至有独属的龙舟习俗。

一般来说,“扒龙舟”的流程称为“龙船礼”,分为起龙、采青、招景、应景、赛龙(斗标)、龙船饭、藏龙、散龙,每一道流程都是沿袭千百年相传而来。

南海盐步老龙出水 羊城晚报记者 梁正杰 摄

说到起龙,就不能不提南海盐步老龙。作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龙舟,从明朝宣德七年诞生,至今已有590岁“高龄”。5月24日,这位老前辈起龙出水后,按传统进行了祭龙、起龙、洗龙、采青等流程。

无独有偶,盐步老龙还有位远在广州荔湾泮塘的“契仔”。据盐步老龙礼俗广东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邵钜熙介绍,这门“结契”源于一次斗标,比赛有输赢也成就了两地的因缘。在这几百年间,“契爷”和“契仔”相互探望、相互回礼,广佛两地的情谊也在这有来有往中紧密相连。

广府文化一脉相传,各地“龙船礼”大同小异,其中,每年五月初三在顺德勒流龙眼村的“龙眼点睛”仪式则是珠三角龙舟的一大盛事。每年都有上百条龙舟汇集在此,这延续了600多年的点睛习俗,目前已被认定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那红彤彤的一笔朱砂,求得风调雨顺与国泰民安,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据悉,“龙眼点睛”不单单是为龙头点上眼睛,而是一套繁复而慎重的仪式,包括祭拜、迎龙、抚龙、接龙、参拜、点睛、赠物、回龙、龙宴、游龙、庆龙等步骤。

来到龙眼村的龙船先进行祭拜,接受“抚龙之礼”。“点睛”时,点睛人还会口念吉祥话“顺风顺水,龙头顺到龙尾”。“点睛”结束后也颇有讲究,龙船需跟着指引前进,不能走回头路。

除了“龙眼点睛”,顺德杏坛龙潭“龙母诞”也是远近闻名的龙舟民俗活动。素来就有“百龙闹龙潭”的说法,每年五月初八龙潭河涌迎来上百只龙船,这些龙船上载有罗伞、旗标、神龙和龙牌等装饰,犹如千百只彩色的游龙穿梭在河面上。庆贺龙母诞的龙船将以游龙泼水的方式庆贺,欢声笑语、喊声震天,场面热闹非凡又壮观不已。当然,“龙舟”民俗远不至此,像叠滘弯道赛龙船、容桂夜龙汇游、龙舟说唱、人龙舞等都共同组成了多姿多彩的广府龙舟文化。

烧炮仗庆祝仪式 羊城晚报记者 梁正杰 摄

【龙船工匠】

耐住寂寞传承传统造船技艺

在顺德区龙江大涌和歌滘涌交汇处,有一个用木头搭建的简易厂房,这里四面都是敞开的门窗,厂房内木材四处可见,地上铺满了木屑。往厂房深处走,只见一群青壮年正奋力把船只搬往河道。这个不起眼的厂房是目前顺德地区唯一现存制作传统坤甸龙船的地方,被称为传统龙船“4S店”的龙江坦东造船厂。

据了解,龙江坦东造船厂由叶氏兄弟创办,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清中叶期间,叶氏第三代传人迁入佛山顺德龙江镇落籍,以造各种农用和运输用木艇、木船,传统夹木大龙舟为生,因用料好、技艺精,两兄弟造的船广受珠三角水乡居民欢迎。

2020年,这项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大龙舟制作技艺被列为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在,叶氏兄弟的外甥薛家昌为第七代传人,其“90后”徒弟黄铭昌是第八代传人。

新船下水 李海廉摄

两位工匠正打磨翻新旧龙舟 麦铭棠 摄

新龙下水畅游 李海廉 摄

制作一条传统大龙舟费时、费力,从木材挑选、打磨到制作,需要经过22道工序,至少花费2个多月时间,对于年轻的传承人来说,寂寞是学习这项技艺最大的敌人。“因为整体工作环境比较枯燥。”让龙江文化站站长麦铭棠欣慰的是,作为新一代传承人,黄铭昌正是因为热爱龙舟,才毅然来学艺拜师,进入船厂4、5年,虽还不能独立制作,但已是一位好帮手。

目前,坦东造船厂除了承接珠三角地区大部分的坤甸木传统龙舟制作,每年还为佛山顺德、南海及珠三角周边地区和香港、澳门、湖南、江西等地制造及维修、翻新各种传统格木大龙舟和国际标准竞赛龙舟。

随着时代的发展,龙舟竞技赛事不断升级,新型竞技龙舟需按照国际标准使用玻璃钢(碳纤维材料)制作,这对传统大龙舟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即便如此,龙江坦东造船厂依然坚持传统不曾转型,两位传承人默默带领工人用巧手把长满青苔的老船焕然一新,把一根根木头锻造成奔涌向前的新龙舟。“龙舟文化在岭南地区尤其是珠三角水乡历史悠久,影响广泛,而大龙舟制作技艺为龙舟文化永久传承下去提供了技术保证,相信未来这项技艺会被更多人看到。”麦铭棠说。

【龙舟运动员】

奋力拼搏让龙舟运动走出国门

佛山不仅有丰富的龙舟文化、技艺精湛的造船工匠,还有走出国门屡获佳绩的龙舟运动员。都说“世界龙舟看中国,中国龙舟看佛山”,撑起这顶王者之冠的正是佛山顺德乐从龙舟队。

作为全国最早一批迈向职业化和专业化道路的龙舟队,2011年顺德龙舟俱乐部成立、乐从训练基地落成使用。十几年间,顺德乐从龙舟队参加国家级赛事和国际赛事夺冠360个,十三度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龙舟赛事,勇夺34个赛事项目金牌。因此名扬全国,威震国际,享有“短道之王”“王者之师”和“小国家队”的美誉。

疫情来临后,常胜之师面临“无战可打”的窘境。顺德龙舟俱乐部领队劳剑辉告诉记者,2020年至今赛事数量骤降。“2019年我们队伍一连参加了23站比赛,像中国龙舟公开赛、中华龙舟大赛等。2020年到2021年,每年只有2、3站比赛,是疫情前的十分之一。”

无赛可比、无赛可看对热爱龙舟的佛山人民来说自是难熬,但对龙舟运动员来说更是心理和生活的双重挑战。

“目前,顺德乐从龙舟队依然是保持常态化训练。每周训练6天,每天早上8点半到11点半,下午2点半到5点半,进行岸上的体能训练,水上的实战训练和技术战术训练,以及配合训练。这个训练计划从大年初七开始延续到现在。”劳剑辉还透露,之前为备战亚运会到广州国际划船中心封闭训练了两个月,但遗憾的是杭州亚运会推迟了,他们只能返回。

一直训练却没有比赛来检验,无法准确了解自己的情况,这对运动员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端午节我们要去湖北宜昌参加比赛,这是我们今年第一站比赛。我们也是诚惶诚恐地备战。”

对龙舟运动员来说,影响更大的是收入和曝光量。“现在运动员因为没有参赛就没有激励奖金,只有基本工资,收入大概是之前的四分之一。”

虽然疫情造成赛况不明朗,但劳剑辉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依然坚持把基地打造成标杆基地,做一些和龙舟文化有关的东西。“我们现在也搞一些研学活动、团建活动、网红打卡体验等。今年上半年我们基地也开展了20、30场活动。让一些游客来参观体验、吃一吃我们的龙舟饭。”

此外,顺德龙舟俱乐部还训练培育了一批青少年龙舟队,每年在各村、居举办村居龙舟大赛。这种业余龙舟大赛吸引了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参与“扒龙舟”,利用空余时间到水上运动、释放压力。“这十年来,我们村村有基地,月月有赛事,年年有大赛。去年也举办了25个村居标准龙舟大赛,并且全程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还不少。”

“无论如何,我们还要继续传承龙舟文化,继续进行技术培训,龙舟民俗推广更要继续。”作为龙舟人,劳剑辉表示龙舟运动未来可期,疫情结束后,必然蓬勃发展。除了民间的期盼,顺德当地政府也大力支持龙舟发展,2021年,《振兴顺德龙舟“五个一”两年行动计划》发布,指出在2021年至2022年,顺德要打造一个知名赛事品牌、一流顶尖训练基地、一套创新技术标准、一批特色龙舟阵地、一张鲜明城市名片。“前路由我创,希望在明天”,传承龙舟文化、发扬龙舟精神,总有人在路上。

顺德乐从龙舟队合照 顺德龙舟俱乐部供图

2017年全国第一届村居龙舟大赛 顺德龙舟俱乐部供图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戴灵敏

校对 | 谢志忠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9日 星期四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佛山的典故(佛山有哪些著名的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5520.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