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当今的感人故事有哪些作文(当今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2023-03-05 16:30:01 技术常识4 独家揭秘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3357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9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中国抗疫这三年|“别忘了陪我们走过三年的每一个人”,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当今的感人故事有哪些1

“遇事见人心,别忘了陪我们走过三年的每一个人。”在“疫情三年让你明白了哪些道理”的话题讨论中,网友这条留言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一个“陪”字,对经历了三年抗疫的我们来说,是陪伴,但不是简简单单的陪伴。它记录了一千多个艰辛艰苦、勠力同心的日日夜夜,留下了一个个义无反顾、守望相助的身影。“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刻印在我们所有人的记忆中。

忘不了,那些以生命赴使命的最美逆行。

2022年底,86岁的钟南山院士在高校做科普讲座,针对最新疫情形势给出建议。“无症状感染者基本无新冠后遗症”“越晚‘变阳’ 症状或越轻”……一番话让人倍感安心。我们不禁回想起,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那张在网上热传的照片。照片中,钟南山院士靠着餐车座椅,面容疲倦。后来,全国人民都知道,那时的他,正星夜兼程赶往武汉。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三年来,从最初的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后来迎战德尔塔等变异病毒……我们亲身经历过,或者亲眼看到过太多这样的故事。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医护人员脸上的口罩勒痕、因闷热过敏红肿双手时内心的感动;记得看到“我有抗击非典的经验,让我去!”“不计报酬、奋不顾身、随叫随到!”等请战场景时的震撼……面对世纪疫情,无数英雄挺身而出,给了生命以最强劲的守护。因为有他们的守护,我们才安心。

忘不了,那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携手同心。

“全村的龙把最硬的鳞给你”,三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会师武汉时,一位网友借用国产电影《哪吒》中的一个情节,形容这一举全国之力驰援湖北武汉的动人场景。电影中,全体龙族用最硬的鳞片,给敖丙制成了一件坚不可摧的万鳞甲。而在这场武汉保卫战中,各地人民拿出最好的“鳞”,为武汉筑起了一道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谁又能忘得了呢?

这是中国人面对灾难时的一份底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起面对过五波全球疫情的冲击,百余起聚集性疫情。当黑龙江、内蒙古、吉林、上海等地疫情告急时,来自各地的兄弟姐妹携手而来,投入到抗疫中,一次次让所有人看到中国人的团结。正是这份团结,让我们在新冠病毒夺去全球数百万人生命的时刻,始终将中国的发病、重症、死亡比例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让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忘不了,那些日日夜夜、寒来暑往的坚守。

疫情三年,很多平凡英雄为我们筑起一道道无形的抗疫防线。

他们是忙碌在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是酷暑极寒中始终坚守在一线社区工作者、片区民警,是穿街走巷、送来急需物资的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满身汗水换来城市洁净的环卫工人……他们曾在疫情最危险的时候,勇敢站在抗疫的第一线,为我们遮风挡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日子里,身处各行各业的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防控疫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在三年疫情中,不能忘记的还有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邻居等。无论是相处时的关心和照顾,还是分开时的思念和牵挂,都让我们在与病毒斗争的日子里,感受到温暖和关怀,看到光明和希望。

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日出日落、云卷云舒,我们经风霜历风雨,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永远忘不了那一幕,一位医务人员陪着卧床的老年病人沐浴在夕阳下,金色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山河大江,穿过人海茫茫,再回首这三年,会发现日落下的两个身影,映照着疫情中所有闪光的人。那是刻在全体中国人心中的一份共同记忆,是我们相扶相携,战胜疫情的共同岁月。

来源: 新华网

当今的感人故事有哪些2

“天下雪了,我还是要出来的”

近日,浙江杭州

凌晨的街头上

一位91岁老人冒雪拾荒

他坚持11年资助学生的故事

让很多网友感动又敬佩

老人拾荒11年资助7名学生

如今再次捐出积攒的7万余元

这位老人名叫王坤森

曾是一名部队军官

转业后在浙江医科大学(现浙大医学院)

从事国防教育工作,直至退休

11年来,他坚持每晚出来拾荒

用所得数万元收入

先后资助了7名学生

不久前,老人再次将积攒的7万余元

捐赠给浙江大学

将此前设立的“王坤森助学金”

转为留本基金

(用本金投资产生收益,仅用获得利息进行奖励支出)

从2023年起,每年将用理财收益

资助一名浙江大学学生

金额为4000元

考虑别人,老人只在夜晚拾荒

周围人自发支持献爱心

一次偶然,王坤森在报纸上看到

“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的照片

一下子被那双求知若渴的大眼睛击中

童年生活困苦却渴望读书的经历

让王坤森感同身受

2012年

年过八旬的他决定拾荒助学

他说,如果用国家给的退休金去资助学生

确实更简单轻松

但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捐资助学

更有意义

每到夜晚,王坤森便推着三轮车

在附近的街道上拾荒

直到凌晨三四点才回家

老人说,白天拾废品的人多

有人比他更需要

所以他只在夜深人静时出门

王坤森的坚持感动了很多人

大家也从最初的不理解

转变为感动和支持

邻居会把旧报纸、杂志送来他家

附近商户也会将纸箱、饮料瓶等留给他

一些爱心人士还特地上门捐款

托他一起献爱心

资助的学生开始回馈社会

老人说要继续干下去

让老人感到欣慰的是

他资助的大学生学业有成

也开始回馈社会

最早资助的大学生玲玲

给他寄来毕业照

毕业后在一所乡村小学当老师

最近几年

王坤森的背更加驼了

经历过一次心脏手术后

行动起来也有些力不从心

他说,自己是真的快走不动了

但只要现在还能走

就会继续干下去

帮助别人让他觉得更快乐

心怀大爱,平凡至伟

向王老师致敬!

转自: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记者:夏周、王玥、杨少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来源: 新华社

当今的感人故事有哪些3

12月16日上午,在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疫’线担当 城市荣光”故事分享会上,医护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媒体工作者齐聚,共同分享了他们的抗疫故事。虽然岗位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都用自己的奉献与坚守,为这座城市写下了温暖的注脚。

“‘疫’线担当 城市荣光”故事分享会。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分享: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党(院)办主任余冬冬:

3位“大白妈妈”在方舱陪伴孩子画画

11月6日中午,我们接到承接方舱医院的任务,130名医务人员立即组成医疗队,并于7日晚上到达番禺广百莲花山酒店,开始准备接收病人。

11月13日上午,一位年轻妈妈带着3个孩子进入方舱医院,其中最小的孩子才6个月大。当晚,6个月大的宝宝突发高烧不退,儿科医护人员到场评估,认为需将宝宝送往定点医院救治。14日凌晨1点多,在妈妈的陪伴下,宝宝被转运至市八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听到妈妈要离开,两个3岁和5岁孩子不停地哭。当晚值班的护士长陈诗华当即决定留在房间里照顾他们,她安慰道:“妈妈虽然不在,但大白阿姨可以陪着你们,好不好?”陈护长自己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医护人员的使命和母亲的爱心,让她毫不犹豫充当起孩子们的“大白妈妈”。房间里,她一边拿着对讲机跟进舱内的护理工作,一边安抚孩子们,陪伴他们看书、画画,放松心情。

随后,另外两名护士长也接力加入“大白妈妈”的行列,给孩子们视频连线在市八医院的妈妈。就这样陪伴两个孩子度过了一整夜,直到第二天早上孩子们的爸爸到来。

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也奉献给这座城市。只要疫情没有完全散去,我们还会继续坚守着阵地。截至12月16日早上8点,医院累计收治患者2036人,其中14岁以下 251人,60岁以上66人,孕妇9人,累计出院 1950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蔡水江:

ICU团队帮助98岁高龄的新冠患者康复出院

随着广州本轮疫情的感染者数量增多,有基础病的新冠患者也多了起来。11月初,我们重启隔离重症病区,将有高危因素的老年人做集中收治。

近期出院的李奶奶今年98岁了,因为高龄,李奶奶入院时就被列入重点关注对象。医生检查发现,她还有比较多的基础疾病。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导致她心脏基础疾病加重,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期间,我们ICU的团队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着李奶奶的生命体征,直至李奶奶顺利康复,离开隔离病区。当我们看到李奶奶感谢医护人员的视频时,我们非常的开心。

启用ICU的当天,我们还收治了一位近一年来罕见的、由奥密克戎引起的重症肺炎患者。患者每次给亲朋好友通完电话、回复信息后,都会出现血氧下降并气促的情况。为此,我们必须提高氧疗的条件,但这样不利于病情的恢复甚至容易加重病情。

我们和患者本人以及他的家人作了沟通,讲明利害关系,希望患者每天只用手机和家人报一下平安,其它时间就安静地俯卧在床上接受氧疗,不做别的事情。3天后,患者状况明显改善,他还给我们提出了改进意见。我们很高兴,因为他有精力提意见就说明他正在好转。不久后,他就转出了ICU。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街海洋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宋远华:

我的电话号码成为了抗疫“热线”

海洋社区有1万多人口。我是社区的党委书记,也是社区疫情防控的网格长。在抗疫期间,我的电话成为了“热线”。

“宋书记,我的药只剩两天了,要去看医生。”“我是海洋所后勤的,这边需要协调医护。”“宋主任,我是158大院的物业公司的,我们缺物资……”接完这些电话,协调好相关工作,我还需要拎着袋子走遍社区的每个角落,记下群众的意见和需求并逐一解决。

11月26日下午5点多,我们接到一个6个月大的小孩母亲的求助,孩子高烧不退并出现抽搐现象,家长一度情绪失控。我们立即上门安抚母亲,同步通知社区医生到场为小孩初步诊断,之后将孩子顺利转运到市八医院。在送母子上救护车的那一刻,我自己也忍不住眼泪盈眶。

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累计解决居民就医及呼车需求150多次、买药送药135人次,同时为50多位居民开具了转诊就医证明。

广州市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谢卫华:

我放弃求职机会成为志愿者,十几个小时转运不停歇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目前是公司的项目经理。早在2020年初,我就参与过家乡湖北荆州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今年11月,我又主动报名参加大塘片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主要负责重点人群转运扫码、转运流转调度等工作。

当时,我刚好在求职,选择志愿服务,就意味着我必须放弃我的求职选择。与此同时,高风险的服务岗位及后期较长的隔离时间,也给我和我的家人带来了不少心理压力。尽管如此,在接到海珠区青协的联系电话时,我还是没有半点的迟疑,当晚就来到服务点。

转运志愿服务工作是辛苦的。为了尽快转运、疏导各类重点人群,志愿者必须轮班上阵,志愿服务24小时不停歇。转运小组需要将感染者和密接人员从社区带下楼,派发防疫物资,再带他们到转运点,核查身份,与方舱医院等隔离场所单位对接,环环相扣,不能出一点差错。我和其他志愿者小伙伴们分成2个小组,每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我们笑称这是“决战到天明”。

12月7日凌晨1点,我们顺利送走最后一批转运人员,看着车辆缓缓驶出,我们向他们挥手告别。从被转运人员的脸上,我看到了安心的神色。

南方日报视觉新闻部记者张由琼:

我跟拍过一位“送药小哥”,约好年后和他见一面

在得知报社将派记者进入广州海珠核心封控区,我毫不犹豫报了名。11月15日,我进入康鹭片区。当时,一些老人、小孩以及特殊群体会出现急需药品的情况。在凤阳派出所副所长苏勇东的组织下,短短几天内,便成立了一支12人组成的送药志愿服务队。队员们一天要送药超20次,工作时间超12小时。

11月20日,我坐上其中一名叫做周游的“送药小哥”的电动车,跟拍他送药的过程。他给一名本地独居老人送药,到了楼下,他得知老人已经确诊正在等待转运中,回头又给老人拿了两盒自己的退烧药。怕老人看不懂说明书,他在门口一字一句叮嘱老人如何服药。

我跟拍了半天,看到他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响不停,一趟一趟取药送药,直到下午三点多,才吃上午饭,然后又继续送药直到晚上。

次日,周游告诉我,他确诊了新冠阳性,他的家人陆续也感染,全家人等待转运。12人的送药志愿者队伍,10人最终感染。我问他后不后悔,他说,“小孩吵着要我抱,我却不能抱他,感觉有点亏欠,但我一点都没后悔,再选我还是会做同样的事。”

之后我一直和周游保持联系。前两天他说他已经回到老家,打算休整一下,年后再努力奋斗。他平实的话语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很多读者,“我们来到康鹭十几年了,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广州是我们第二故乡,我们希望这里好。”“我们做志愿者也不是说有多伟大,只是想尽一份力,让疫情早点结束。”

隔着防护服,我只知道周游是个胖子,我已经约了他年后见个面,想看看这个普通人他长着什么模样。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李竹

拍摄:南都见习记者李竹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当今的感人故事有哪些作文(当今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2815.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