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关于北宋的故事(北宋有和亲的故事吗)

2023-03-05 16:14:01 技术常识4 新人要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435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说说清平乐中的历史,宋仁宗拒绝与辽国和亲,是因为疼爱公主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老四说剧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北宋有和亲的故事吗1

在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宋朝在宋夏战争中战败后,辽国趁机要挟宋朝,希望能够与宋朝联姻。联姻的对象是宋仁宗最喜爱的女儿徽柔(原型为福康公主),而宋仁宗却因喜爱徽柔拒绝和亲,但同意向辽国增加岁币。宋辽双方最终达成“宋向辽增加岁币”的意向,历史上称之为“庆历增币”。

宋仁宗

  都说政治谈判是战争的延续,这话一点都不假。在宋夏战争中,宋朝败多胜少,并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大战均吃了败仗,使得宋朝在政治上极为被动。辽国此时派使者前来汴梁,其目的很明显是想敲诈宋朝。辽国使者先是旧事重提,指责宋朝违约,然后再提出归还原辽的藩属北汉的领土及关南十县地。这种无理的要求宋仁宗当然一口回绝,后来双方又均同意宋辽联姻或增加岁币,以增强双方关系,最终双方确定增加岁币。宋朝在澶渊之盟规定的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的基础上再增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即总共每年给辽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

宋仁宗

  从结果来看,宋朝无端端地被辽国敲诈了一笔。说到其中的和亲环节,其实《清平乐》中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宋在拒绝辽国割地的请求后,派富弼作为使者出使辽国。辽兴宗又提出和亲或增加岁币。富弼并没有明确提出拒绝和亲,可见和亲是在宋朝的底线之内,也是得到宋仁宗的同意的。辽兴宗想鱼和熊掌兼得,富弼却强硬拒绝,表示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富弼在辽兴宗做这道选择题时,故意引导辽兴宗,告诉辽兴宗和亲辽国只得到一笔嫁妆,增加岁币却是每年都有一大笔财物收入。辽兴宗很大方地把这个选择又推给富弼,富弼代表宋朝选择增加岁币。可见,宋辽和亲之举止于富弼,并非宋仁宗疼爱福康公主才拒绝的。

宋仁宗

《宋史》:弼曰:“婚姻易生嫌隙。本朝长公主出降,赍送不过十万缗,岂若岁币无穷之利哉?”契丹主谕弼使归,曰:“俟卿再至,当择一受之,卿其遂以誓书来。”

  那么,富弼为什么会选择增加岁币呢?如果说增加岁币对辽国更划算,那么反过来岂不是对宋朝不划算了吗?如果富弼选择和亲,至少会替宋朝节省一大笔钱。

宋仁宗

  和亲一般是指为了政治目的而进行的联姻。在我国历史上,和亲在宋朝之前是普遍存在的,强大如汉朝、唐朝均有过和亲的做法。汉朝时的人并没有太强的民族认同感,不会认为与异族人通婚是丢脸的事情,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等人反而都是实用主义者。如果通婚可以实现其政治目的,减少损失,汉朝就会实施和亲政策,换取政治利益。这种和亲政策在当时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都是普遍存在的。

  魏晋南北朝时门阀观念极其严重,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而且非常注重家族血脉的清高和纯正。所以在两晋时代,汉族也很少与少数民族通过和亲的方式来谋取政治利益。隋唐时期,中原地区经过汉族和少数民族几百年的融合,大多数皇帝、皇后及贵族本身就有少数民族的血统,例如杨坚、李渊、李世民等,自然不会在意与少数民族联姻,所以在唐朝,和亲政策是非常盛行。

福康公主

  到了宋朝,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宋朝受儒家思想影响极其深远,对天理伦常极为重视,传统的华夷之争也在宋朝达到顶峰,民族偏见较重。宋朝虽国家不强,却常常自诩天朝上国,高人一等,瞧不起周边的少数民族,并常常把和亲政策与伦理道德挂钩。所以宋朝人通常认为和亲是屈辱的,反倒认为给对方送上钱财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这就是宋朝人好面子的表现,在外交交涉中,常常为了面子而放弃自己的利益。

  在辽国提出的割让土地的要求时,宋朝果断拒绝,其理由是土地是祖宗留下的,怎么可能让给别人?

《宋史》:弼曰:"本朝皇帝言,朕为祖宗守国,岂敢妄以土地与人。

富弼

  辽国陈兵幽蓟地区,对宋朝进行威压,做出侵宋的准备,其实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如果辽国真想开战,早就不宣而战了。显然,辽国的目的就是趁宋朝在宋夏之战战败之际,前来索取政治利益。辽国之所以提出让宋朝割让土地,其试探意图非常明显。因为辽国索取土地的理由本也不充分,况且辽国跟宋朝打了近百年的交道,也能猜到宋朝是不可能割让土地的。那么接下来辽国提出的和亲和增加岁币才是辽国的主要目的。

  辽国自建国以来,其统治者都非常推崇中原文化,例如辽国任用了大量汉族人,法令制度基本上都是学习宋朝的。这些都表明辽国对中原文明的认同程度非常高,对于辽国而言,能娶到宋朝公主也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富弼

  所以,如果和亲,辽国人长脸;如果增加岁币,辽国也不丢脸,反而可得到更多的实际利益。对于宋朝则恰恰相反,如果和亲,宋朝人丢脸,如果增加岁币,不仅不丢脸,还长脸了。宋朝又是好脸面的王朝,使用钱财换取脸面在宋朝人看来是值得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让宋朝选择了增加岁币,那就是宋仁宗时代,宋朝的经济状况非常良好。宋朝是我国古代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宋仁宗时代正是宋朝经济巅峰,国库收入最高时一年可达上亿贯。宋朝不同时代贯和银两换算也不同,1两银子一般能兑换1到3贯钱。也就是说把宋朝当时的收入换算成银两的话,宋朝国库一年的收入也有4000万两以上。所以宋朝每年给辽国20万两银子的岁币,对辽国来讲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对于宋朝来讲,却是很小的一笔数目。

福康公主

  至于岁币中的绢三十万匹,其实也不是多大的数目。虽然没办法得知宋朝一年产多少绢,但史料记载宋太祖赵匡胤说过的一句话:“我愿以二十匹绢换辽国一个精兵的人头,辽国就十万大军,我只需要花二百万绢。”赵匡胤言下之意是说,如果能用绢来解决辽国大军,二百万绢就足够。虽然辽国的精兵不是宋朝能用绢就能解决的,但看看赵匡胤轻蔑的口气就可以知道,二百万绢对于宋朝来讲根本就不算什么。另外,宋朝既然那么有钱,为什么不直接给钱,还要用绢来交岁币呢?这也表明宋朝当时的绢还是富余的。可是,辽国却不产绢,绢的价格在辽国却要高得离谱。

《续资治通鉴》:癸亥,奏至,帝喜,谓左右曰:“契丹数入寇边,我以二十匹绢购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过十万人,止费二百万绢,则敌尽矣。

曹皇后

  由此可见,宋朝向辽国上交的岁币对于宋朝而言只不过是个小数目,对于辽国而言却是一大笔财物。宋朝认为用这些钱财来维护自己的脸面是值得的,所以宋朝在军事和外交上处于弱势时,总是先想到会用钱财来满足对方,以达到政治目的。不过在后人看来,国家应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以保家卫家,一味地用钱财讨好敌方,实际上是屈辱求和。况且这是资敌行为,也只会让敌方的胃口越来越大,对解决问题并没有什么好处。如果把这些钱财用于军队建设,同样能打造一支百战百胜的精兵,那不是更好吗?可惜,宋朝人不会这么认为。

曹皇后、苗贵妃和福康公主

  在庆历增币的谈判中,宋朝和辽国曾就岁币的输送使用的说法产生争执,辽国认为应称为“献”或“纳”,宋朝却认为这是“乃下奉上”之词,太丢脸了。争执持久,宋仁宗失去耐心,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同意使用“纳”这种说法。后人就纳闷了,主动贴钱给辽国已经够屈辱的了,又何必在乎这点虚名呢?所以,宋朝在政治交涉过程中极度好面子的做法和表现出的怯弱,也常常让后人诟病。

北宋有和亲的故事吗2

和亲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共有的现象和手段,目的世人都知道。和亲是拉近关系、达成同盟的一种血缘手段,国与国之间会用,家族与家族之间也会用。近代一战欧洲各国国王,许多都是堂哥堂弟表哥表弟的关系,他们发动战争是因为利益之争,但很少发生什么灭国屠城,有时候还会相互帮衬着。中国历史上,汉唐称得上公认盛世,他们都与周边各国有过联姻,但公认的军事实力较弱的两宋只送钱送东西,这是为何?

对汉唐和亲、两宋送钱送东西这一历史事件有所疑惑的,大都不太理解和亲一事的根本性质。无论怎样的和亲,在古时候都是有着一种政治目的联姻。和亲,也被称作”和戎“”和蕃“,因为指的是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的联姻行动。

和亲贯穿着中国历史,或大或小、或隐或显地时代更迭变化。它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晋之好便是最好证明。各朝各代和亲缘由各不相同,有的是追求和平、免起兵戈,有的是忍辱负重、积攒实力,还有的是为了联盟、共击外敌。

古时候著名的华夷和亲有: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金岐国公主嫁给成吉思汗。和亲,他国认可你,觉得你不错,与你打仗得可能不偿失,才会进行。和亲的双方实力相差一般不怎么大,而相差大的一般不会和亲,甚至你强于对方才会与之和亲。

中原王朝的和亲大都是建立在自身势力强大,又无很大灭掉对方且收获大于损失的情况,这才会把女儿嫁出去,与之和亲和平相处。西汉初年的和亲不是我们汉朝主动提的,而是匈奴那边主动要求,请求把华夏贵女嫁到北方草原。

汉唐与周边各国和亲,差不多算是做了他们半个太上皇,做了他们君主的老丈人、半个爹。和亲当姑爷的,一般都是弱国,就算不弱也是比较各方面势力较差的一方。谁当老丈人,谁当姑爷,这也是很有说法讲究的,所以一直说什么汉唐和亲是屈辱的屈辱的,用一个女人的一生, 免去成千上万百姓流离失所和将士边塞的惨死不归,怎样都是赚的,对那些统治者而言。况且我们做了对方的老丈人,国书上得这样写,说出去更是有面子。

强如成吉思汗铁木真,也搞过和亲,娶过金国公主,他女儿嫁过一些强势部落和一些较强的国家。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向回鹘请求军事援助,回鹘趁机提出反和亲政策:要求唐朝王爷娶葛勒可汗女儿(不敢提唐肃宗娶)。唐朝有求回鹘,回鹘会出兵,但要求倒贴个公主。是不是有点难理解,在当时统治阶层却是十分正常的事。

之后唐朝还派过臣子去和亲,让那些藩属国国王做唐朝皇帝女婿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做唐朝臣子的女婿。例如阿史那氏的女儿和亲突骑施可汗,仆固怀恩的女儿和亲回鹘。而两宋是不愿意和亲吗?要是这样的条件宋朝也愿意,但是那些辽金西夏等国都看不上,不愿意当宋朝女婿,反而想要宋朝做自己女婿。而于阗、喀喇汗等远国小国求着和亲,宋朝就是不愿意。

宋朝宗室女也嫁过辽兴宗之子,这算不上谁占谁便宜,大家平辈,那干嘛还要费那么大劲来和亲呢?宋朝送钱送东西也不和亲不是不不愿意,而是没资格进行汉唐那种级别的和亲,大多情况就选择不和了

北宋有和亲的故事吗3

汉朝是和亲的,而且在强大的汉军把匈奴打得漠南无王庭漠北无王庭之后,依然是和亲的。唐朝是和亲的,即使是李世民成了天可汗,也依然有不少宗室之女乃至公主远嫁番邦。

我们翻阅史料却发现,经常被周边异族吊打而被称为肥羊的宋朝,从来就没有和亲记载。于是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是不是宋朝比强汉盛唐还有骨气?宋朝不和亲,是宋不肯嫁还是辽金不屑娶?

​汉朝的和亲,要分两个阶段,但这两个阶段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算“明媒正娶”,老丈人和女婿的关系,是双方都承认的。汉武帝之前,和亲女子不太受重视,当上阏氏(单于正妻)的很少,匈奴单于更看重的是以陪嫁之名送来的金银财帛和百工匠人。

汉武帝之后,嫁过去的宗室女甚至宫女,都必须当正妻,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匈奴残余势力还是新崛起的部族,都以“汉家女婿”的身份自豪。他们即使明知道娶到的是水货,也要当正牌公主对待——这就是他们的护身符,各部族谁也不敢把“汉家女婿”怎么样。娶到“汉家公主”,等于得到了大汉天子的承认,可以安心当他的土皇帝了。

​唐朝的和亲更是奇葩,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天价彩礼就成了常态,小国之君经常被要得倾家荡产也很正常。有时候李世民还狮子大开口,直接让人家割五个州郡当彩礼。也不知道天价彩礼之风,是不是从李世民那里流传下来的。

我们要强调一点:要娶唐朝宗室女,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承认唐朝的正统宗主国地位——唐朝宗室女只嫁将相之后和藩属国之君。

但是唐朝太强盛了,藩属国太多了,王公大臣将相之子抢完之后,宗室女就不剩几个了,根本就不够藩属国分的。于是藩属国之间开始互相诋毁拆台,甚至掐得死去活来。

当年吐蕃看突厥和吐谷浑“皆得尚(娶公主不能说娶,只能说尚)中国(那时候的中国是番邦对中原王朝的敬称)公主,独吐蕃素来向隅”,心里不平衡,就派出使臣,愿意出十倍的彩礼,也当一当唐朝女婿。

唐太宗本来是准备答应了的,但是吐谷浑的国王跟吐蕃有点积怨,就凑上前来“使坏”:“吐蕃僻处,未识王化。”

​吐蕃使臣回去向他的赞普(国王)弃宗弄赞打了小报告:“初至大国,待我甚厚,许嫁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有相离间,由是礼薄,遂不许嫁。《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吐蕃》,下同”

恼羞成怒的弃宗弄赞狠揍了吐谷浑一顿(发兵以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支,遁于青海之上,其国人畜并为吐蕃所掠),然后带领二十万大军、抬着无数金银财宝“武装迎亲”,而且撂下狠话:“若大国不嫁公主与我,即当入寇。”

要知道李世民可不是吓大的,手下的骄兵悍将也听不得半句嚣张话,吏部尚书侯君集、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左武卫将军牛进达(跟秦琼程咬金一起阵前投唐的那个,小说中叫尤俊达,某地方言牛进达同于尤俊达),只带着五万唐军,就开赴前线迎战二十万吐蕃大军。

五万对二十万,看似兵力悬殊,但一打起来才知道,五万唐军也太多了多。还没等别人出手,秦琼程咬金原先的跟班牛进达就冲了上去,一顿陌刀(蔡东藩说是青龙偃月刀)乱砍:“进达先锋自松州夜袭其营,斩千余级。弄赞大惧,引兵而退,遣使谢罪。”

​被打服了的弃宗弄赞献上“金五千两,宝玩数百事”,这才做了李世民的女婿。这个女婿可是比一般的儿子还孝顺,李世民有事儿,他跑前跑后张罗:“王玄策使往西域,为中天竺所掠。吐蕃发精兵与玄策击天竺,大破之,遣使来献捷。”

李世民征高丽,还没等吐蕃出兵,唐军已经凯旋,弃宗弄赞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半子之责,就赶紧上表祝贺:“圣天子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之国,并为臣妾……夷狄(吐蕃自称)才闻陛下发驾,少进之间,已闻归国(我这边刚要去帮忙,您那边已经把事儿摆平了)。雁飞迅越,不及陛下速疾(这马屁拍得高明)。奴(太过自谦了吧?)忝预(有幸成为)子婿,喜百常夷。夫鹅,犹雁也,故作金鹅奉献。”

那大鹅是黄金铸成的,足有七尺高,至于有多重,那就不好说了,而弃宗弄赞献上这只金鹅,是给唐太宗装酒用的:“中可实酒三斛。” 可以肯定的是,金鹅不是空着肚子来的,因为吐蕃葡萄酒在当时就很有名,七尺金鹅装葡萄酒,也算过度包装的鼻祖了——谁说番邦憨直不会来事儿?那得分跟谁!

​强汉盛唐通过和亲,捞了不少好处,而宗室女甚至宫女以“和亲公主”的身份出嫁,也极少有不乐意的:去当主母、生太子,可是比嫁给官二代强多了。

但是宋朝却从来就不和亲,不管是面对强大的辽还是凶悍的金,一向是只花钱买平安,从来不把公主帝姬(宋徽宗依周礼改公主为帝姬)嫁给辽金狼主君王。这是不是说明宋朝比强汉盛唐还有骨气呢?膜拜宋朝的人请不要高兴得太早:宋朝就是想和亲,人家也不要,怕乱了辈分。

宋与辽金的关系一直在发生变化,一开始是“兄弟之邦”,后来就管人家叫大爷了——“靖康元年正月十五日,侄大宋皇帝桓谨致书于伯大金皇帝阙下”,这就说明了宋朝和金国的关系。

如果按照辈分相同的规矩和亲,宋钦宗赵桓岂不是要把亲妈或者七大姑八大姨嫁给金太宗完颜吴乞买?他就是肯嫁,完颜吴乞买也不肯要。

​宋朝的君王,一开始叫皇帝,后来叫宋王,再后来叫“南宋国主”,倒霉的宋徽宗宋钦宗更是被封为“昏德公”“重昏侯”,试想一下,哪一个辽金皇帝会娶他们的女儿为妻?宋朝后来已经以金国藩属自居,请问哪有藩属国有资格跟宗主国搞和亲的?

辽金不跟宋朝和亲,还真不是因为宋朝的公主帝姬不漂亮,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办法:不用娶,抢就行了。

“以帝姬、王妃一人准金一千锭,宗姬一人准金五百锭,族姬一人准金二百锭,宗妇一人准银五百锭,族妇一人准银二百锭,贵戚女一人准银一百锭,任听帅府选择。”

这是宋钦宗赵桓亲自画押的宋金协议:不但皇家女眷明码标价,金人还要亲自验货,残次品是不要的。奸相蔡京虽然已经被流放致死,但他的儿媳妇还是以“贵戚女”的身份,折价一百锭白银,送过去没几天就被折磨死了。

​而且妻女被抢了之后,宋朝君主还得感恩戴德,这一点咱们看看曾经在宋朝忠臣良将面前不可一世的徽钦二帝是怎么写感谢信的。

“臣佶伏奉宣命,召臣女六人赐内族为妇,具表称谢……臣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昏德公表》”

“忽有联亲之喜……既冒宠荣,愈加惊悸。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唐仁及物,舜孝临人,故此冥顽,曲蒙保卫。《昏德公又谢表》”

“天意曲全,联瓜葛之亲。圣恩隆大……虽天地有无私之覆载,而父母有至诚之爱怜。《重昏侯谢表》”

这是昏德公赵佶重昏侯赵桓被金人征召了六个女儿姐妹之后,给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写的谢表。把吴乞买比作唐尧虞舜、重生父母再造爹娘,他们的先人九泉之下有知,不知该作何感想?

连和亲的资格都没有,还能说宋朝比强汉盛唐更有骨气吗?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关于北宋的故事(北宋有和亲的故事吗)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2807.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