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具有正能量的成语故事(有正能量的故事成语)

2023-03-04 21:26:01 技术常识4 基础知识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950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3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虎虎生风逢凶化吉 虎年的成语与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正能量的书签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正能量的故事成语1

黄历壬寅虎年就在眼前!来看看虎虎生风的成语,再看为人增添正能量的与虎有关的故事,在这多难年中,让福虎迎春来。

老虎是猛兽,因为老虎会吃人,所以也让人谈虎色变,由老虎有关故事而产生的成语,也都是负向的为多。不过在历史轨迹下也留下一改常态,甚或扭转乾坤的例子。

如虎添翼

这个常常听到的成语,原来出自大名鼎鼎的蜀汉丞相军师诸葛亮。话说凶猛威武的老虎若添上了翅膀,在哪里都威武无比,用来比喻强者又增添强大力量,更加锐不可当。

诸葛亮在他所撰的兵书《将苑》首篇《兵权》中,谈论将领掌握兵权的重要性。兵权,是指统率军队的实权。《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有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就是将帅握有兵权的实质表现之一。若此统兵驭将,将“如虎添翼”,有如猛虎插上双翅,上下各方,无论遇到什么状况,都能即时灵活因应。反之,将帅远离朝廷,还要千里请战,则“如鱼龙脱于江湖”,失势、失力。

《兵权》原文说:“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如虎添翼”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

虎啸风生

此语比喻时机来到,英雄豪杰因时趁势奋发而起。话说隋朝的壮士张定和,年少时困于贫贱,却有鸿鹄之志,后来在隋文帝一朝,得以振污拔泥,在马上建立军功,快生平之志。到了隋炀帝朝,历宜州刺史、河内太守,颇有惠政。谥号壮武。

本语出自《北史‧卷七八‧张定和传》之论:“虎啸风生,龙腾云起,英贤奋发,亦各因时。”

生龙活虎

此语用来比喻人活泼勇猛,生气勃勃。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有一次教导学生怎样“定性”。他引用了另一宋代理学家程颢在鄠县作官时,和当代鸿儒张载讨论的“定性”之说。朱熹告诉学生,所谓定性就是定心,学习任何事都要先将心定下来,心若有纷扰,任何方法都无法学得好,这就是《大学》里所说的“知止而后有定”。不然的话,人有如像龙虎般的活力,更是难以掌握。

《朱子语类‧卷九五‧程子之书》原文:“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后人只是撷取了词组,展现人精神奕奕的一面。

人中龙虎

此语比喻品格高尚,出类拔萃的人。明杂剧之张凤翼《红拂记》第一○出:“女中丈夫,不枉了女中丈夫;人中龙虎,正好配人中龙虎。”也作“人中龙”、“人中之龙”。

科举时代发榜的榜单称“龙虎榜”,《儒林外史》第四九回:“翰林高谈龙虎榜,中书冒占凤凰池。”后来也用龙虎榜表示杰出人才的荣誉榜。

虎啸龙吟

此语形容声势浩大。本语出自《群音类选‧卷一‧北腔类‧连环记‧探子》:“虎啸龙吟动天表,黑漫漫风云乱搅。”此语还有一个意思,是指同类之事物相互交感的强烈感应现象。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六十六‧金丹部四》云:“物遇相类相从,此龙吟云起,虎啸风生,道之交感,非类不可。”此语也作“龙吟虎啸”。

龙蟠虎踞

此语形容地势雄伟险要。这成语也是来自诸葛亮的典故。东汉末年,刘备曾经派遣诸葛亮到秣陵(又称建邺、金陵,今南京)游说镇守当地的东吴与之合作。诸葛亮到了金陵后,看到那里的地势,东边有座像巨龙盘曲的钟山,西边的石头城则像猛虎蹲坐,地势雄伟险要。诸葛亮称赞金陵:“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出自晋朝张勃《吴录》的记载)

有正能量的故事成语2

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在日常生活、点滴当中,寻到智慧、受到启发。读这些励志成语小故事,能够给人以动力,授人以智慧,激励人奋发向上。有时间不妨讲给孩子听听.......

一、负薪挂角

汉朝时期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二、程门立雪

这个成语讲的是宋朝的杨时苦心求学的故事:杨时考中了进士,却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进行学习。程颢死后,杨时又在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那时,他已经四十岁了。有一天,杨时去拜见程颐时,恰逢程颐正在睡觉,而杨时与他的朋友游酢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等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

古人对求学的态度尚且如此诚心,今人更需把握眼前良好的学习机会。

三、手不释卷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年轻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最后终于有了文化。

四、闻鸡起舞

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志同道合,都希望能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趁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一边起身,一边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刘琨闻言,跟着穿衣起床。两人来到院子里,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后来,二人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五、悬梁刺股

晋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然而读书读到半夜的时候往往会打瞌睡,为了不因此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已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梁上。这样,每当想打瞌睡的时侯,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孙敬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也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侯学问并不多。他舟游四方却得不到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努力读书。每当他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侯,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六、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里借书来读。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致力读书,欧阳修最终成为一代名家。

七、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匡衡家穷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想要晚上读,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多了,他就借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八、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口袋,抓了许多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晋代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外面十分明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此后,每到下雪的夜晚,他都会在雪地里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最终功成名就。

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将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他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十、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所以称之为'文’。”

所以,虚心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才能更好的进步。

图文均来自网络

有正能量的故事成语3

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鸡鸣狗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成语,比喻低贱卑下的技能或行为,也指有这种技能或行为的人。

很显然这是个贬义词,但它的来源却与一个满含“正能量”的故事以及一个历史名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有关。

孟尝君,田氏,名文,父亲是齐国的靖郭君田婴,而田婴是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曾经担任齐相十一年。

(上)死里逃生,继承家业

田婴位高权重,家大业大,光儿子就生了40多个,其中一个就是后来的孟尝君田文,小妾所生。

田文的生日很特别,农历五月五日。田婴一看孩子的生日就对小妾说:“这孩子留不得。”做母亲的哪能忍心,偷偷把田文养大了,并选了个日子让田文的兄弟领着拜见田婴。

田婴一见怒发冲冠,斥责小妾为什么不听话。看到父亲如此愤怒,田文翻身跪地不停磕头并追问父亲,为什么容不下他?田婴说:“五月生的孩子,长大了和门户一样高,会克父母。”

田文问:“人的寿命是上天授予,还是门户授予?”田婴哑口无言。田文接着说:“如果是上天授予的,您何必忧虑?如果是门户决定的,加高一下门户就可以了。”

田婴被儿子怼得张口结舌,只好斥责说:“你不要说了”,拂袖而去。

过了几天,田文又以请教问题的名义接近田婴。在接下来的谈话中,田文指出,田婴在齐国为相已历经三代君王,但是齐国领土没有增加,门下也看不到一位贤能之士。府中财富众多,家人生活奢侈,但田婴还在绞尽脑汁积聚财产,却忘记国家在诸侯中一天天失势,这不是很奇怪吗?

田文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识,让见多识广的田婴大为惊诧。从此后就有意无意地历练他,让他主持家政,接待宾客,很快府中宾客如云,田文的令名在诸侯国中流传,甚至很多诸侯国专程派人前来点名要求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了。

田婴死后,田文在其封地薛邑继承爵位,这就是后来的孟尝君。

(中)鸡鸣狗盗,侥幸逃生

孟尝君来到薛邑后,推出了一项重要举措:面向国内外招聘人才,而且条件特别宽松,连很多犯罪逃亡的都被热情收留,消息一出,前来投奔的络绎不绝,很快就聚集了数千人。

这么多人吃饭都是问题,但孟尝君来者不拒,而且一视同仁。最可贵的是,门客的日常伙食标准和孟尝君完全相同。

这还不算,门客来投时,孟尝君只要有时间必定会亲自接见,嘘寒问暖,谈话内容都会被屏风后的侍史详细记录在册。往往门客们还没有把找到工作的好消息传回老家,孟尝君的侍从已经把慰问品送到了家中。

孟尝君如此和善,不摆架子,慢慢的就有人不把自己当外人。一次,孟尝君陪门客一起晚餐,恰巧有人遮住了另一位门客的灯光,门客怀疑自己的饭菜质量不好,放下筷子怒气冲冲地要告辞而去,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饭食让门客比对,门客一看羞愧得无地自容,刎颈自杀表示谢罪。

就这样,孟尝君四海名扬,连秦昭王都动了心思,特地派泾阳君到齐国做人质,以此接近孟尝君,游说他到秦国做官。孟尝君心动了,门客们都坚决反对,孟尝君却执意前往,最后被苏秦的弟弟苏代劝了下来。

身为齐国宗室子弟,家趁人值,为了获得权位竟然要投奔侵略祖国领土最多、威胁最大的敌国,由此可见孟尝君对权力的贪婪到了何等地步。

孟尝君打了退堂鼓,但并没有死心。公元前299年,齐湣王派孟尝君出使秦国。求贤若渴的秦昭王立刻任命孟尝君为宰相,孟尝君欣然应允。

有人不高兴了,对秦王说:“孟尝君的确贤能,但您别忘了他是齐国的宗室子弟。现在您任命他为相,以后他制定政策时肯定先考虑齐国的利益再为秦国打算,那就危险了。”秦王一听有理,就罢免了孟尝君的职务,并抓起来打算杀掉。

孟尝君害怕了,派人偷偷找到秦王宠幸的姬妾求救。女人答应了,但提出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衣作为回报。

原来,孟尝君来秦国时,曾献给秦王一件价值千金的绝版奢侈品——白色狐皮裘衣。孟尝君急得团团转,随从们也束手无策。

这时,一位平时不受待见的家伙站出来说:“我能行。”当天夜里,此人化装成小狗钻入秦国仓库,成功盗出了白色狐皮裘衣,献给了秦王幸姬。

话说这枕边风也真是厉害,秦王答应了女人的请求。

孟尝君获释后,立刻跳上快车急急如丧家之犬惶惶似漏网之鱼飞驰而去。半路上,孟尝君用假名字和变造的出境证件出了城关,然后一路疾行,半夜时分便赶到了函谷关。

此时,回过神来的秦昭王已经派人在身后紧追不舍。孟尝君一心出关,但关法规定每天鸡叫之时才开关通行。这时,另一个平时不受待见但会学鸡叫的人挺身而出,“喔喔喔”地学鸡打鸣,不一会附近的鸡也昏头昏脑地叫了起来。孟尝君立即亮出证件,一溜烟地出了函谷关。约摸一顿饭的工夫后,秦国追兵赶至函谷关,但已经望尘莫及。

孟尝君死中得活,对“鸡鸣”和“狗盗”两位人才感激得无可无不可。那些平时以和二人平起平坐为耻的人,也开始由衷地敬佩孟尝君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胸襟。

(下)肆意妄为,身死族灭

事实证明,孟尝君的确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而且终其一生,也没传出与财色有关的丑闻,但问题是他一天天地被权力所腐蚀,以致到了六亲不认、睚眦必报的地步。

在逃秦回国途中,同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听说孟尝君路过,特地高接远迎,以贵宾之礼相待。

赵国的老百姓听说后,以为“网红”孟尝君是个身材魁梧的美男子,便扶老携幼出来围观,想一睹其明星风采。没成想却是“见光死”,大名鼎鼎的孟尝君不过是“眇小丈夫耳”。

失望的议论声传到孟尝君耳边,孟尝君勃然大怒,跳下车来,和随行的人一起动手将几百名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砍翻在地,又灭了一个县后才扬长而去。

这还不算,回到齐国后,齐湣王觉得对不起孟尝君,便任他为相,执掌国政,而孟尝君首先想到的是报复秦国。

他以齐国曾经帮助韩魏两国攻打楚国为由,要求韩魏两国共同出兵,联合攻秦,并向西周(战国时期成立的小国)借兵器和军粮,所幸再次被苏代劝止,避免了一场生灵涂炭的兵祸。

随着时间推移,孟尝君牢牢把持了齐国政权,以至于天下人知有孟尝而不知齐王,这让齐湣王很是不忿。

一山不容二虎。齐湣王灭掉宋国后,自以为战斗力爆棚,打算除掉孟尝君。孟尝君闻讯,逃亡魏国,被任用为宰相。

一朝权在手,孟尝君首先想到的还是复仇。前284年,孟尝君向当年要置他于死地的秦国伸出橄榄枝,联合赵国一起出兵,帮助燕国攻打齐国,赶跑了齐湣王。

可怜的齐湣王最后惨死在了莒地,后来他的儿子齐襄王继位。而此时,孟尝君已经在薛邑建立了不从属任何诸侯的独立王国。齐襄王新立,需要人辅佐,加之害怕孟尝君的声望,便寻机与孟尝君和好,与他亲近起来。

前279年,孟尝君含笑九泉。他的儿子争着继承爵位,大打出手,被齐魏联军趁机攻占薛邑,孟尝君绝嗣。

孟尝君一生曲折精彩,可圈可点,但最终却忘了初心,在追逐权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到了丧心病狂,不择手段的地步。

他看似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延揽人才,实质上却是“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司马光语)

一句话,孟尝君养士的初衷,不过是结党营私,巩固和“增值”自己的权力,他本人看似高贵,实质上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而已。

还有,我们常说看一个人人品如何,看他交往的朋友就知道。换句话说,孟尝君之所以能和品行良莠不齐甚至“国际声誉”很差的人打成一片,就在于他本质上就是一个没有原则和边界的人,所以他没能选育好自己的接班人,转眼就给整个家族招来了灭顶之灾。

他造成的恶劣影响甚至在一百多年后仍未消除。司马迁说,当年他曾经路过薛邑,发现那里民风粗野,大街上游荡着很多凶狠残暴的家伙,与近邻的邹地、鲁地的人性情迥异。有人告诉司马迁,当年孟尝君不分良善四处延揽所谓的人才,结果光是违法乱纪逃到薛地的就多达六万家,以至于一百多年后,这些人的后代还野性不改。

国学经典欣赏:

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後秦,秦其危矣。”於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原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後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後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於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後,客皆服。

——《史记·孟尝君列传》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4日 星期六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具有正能量的成语故事(有正能量的故事成语)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2294.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