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诗歌里有故事的成语有哪些(诗歌里有故事的成语)

2023-03-04 05:22:01 技术常识4 感悟分享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851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3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成语故事 危言耸听(第1429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樵夫一枚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诗歌里有故事的成语1

危言耸听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郭小川《论“听话”》:“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道理,稍稍注意这个问题的人,是不难发现若干真凭实据的。”

危言耸听,指有人故意说些夸大吓唬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

郭小川,男,原名郭恩大,出生在今河北省丰宁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我国文学界一位富有才华的诗人。1933年,日寇侵占热河,他随全家逃难到北平。少年时代,他就“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起负担着巨大的忧患”(《向困难进军》)。

郭小川像

“一二·九”运动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先锋队文艺青年联合会的活跃成员,开始用诗歌作武器,参加了民族解放的斗争。此外还是音乐艺术家。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充满革命激情、脍炙人口的诗篇,如《致青年公民》组诗、《望星空》《团泊洼的秋天》等。

危言耸听这个成语就出自于他的作品《论“听话”》中。

每天学习一个成语故事, 读史明智,长知识。

熬夜费灯,码字不易,请读者加个关注吧!

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哦! 发现错别字请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给我!

诗歌里有故事的成语2

千辛万苦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元·张之翰《元日》:“千辛万苦都尝遍,只有吴淞水最甘。”

千辛万苦,比喻一个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

张之翰,元代词人。字周卿,晚年号西岩老人,是今河北省邯郸市人。

张之翰

张之翰词在艺术上追求新意,描写颇为细腻,但由于他的词内容上没有什么开拓,比较狭窄,因此,只是偶有新语出现。特别是长调词,未能避免元词直接说理、议论的一般缺点。

他的诗词中有与赵孟頫、卢挚等人的唱和之作。

千辛万苦这个成语就出自于张之翰的诗《元日》中。

每天学习一个成语故事, 读史明智,长知识。

熬夜费灯,码字不易,请读者加个关注吧!

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哦! 发现错别字请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给我!

诗歌里有故事的成语3

我们都听过“春风不度玉门关”,但玉门关在哪里呢?为什么唐诗宋词里有那么多诗句都带着玉门关的影子?我们也都背过李白的“床前明月光”,那么李白的诗句里什么描述得最多呢?他在朝廷上做过哪些离谱的事?还有杜甫,杜甫除了诗人的身份,他还有什么特长?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到哪儿隐居,唐代的桃花源在哪?千古词帝指的是谁,宰相词人又是谁呢?

今天解读的这本书《唐诗宋词里的趣事》,就是要告诉我们,那些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背后,我们所不知道的一些好玩的人和事。知道了这些零零散散的逸事和趣事,不仅能加深我们对经典诗词的理解,更能让我们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多一层认识和体会。

本书的作者名为季风,是知名的教育专家,先后出版过《北大国学课》《功臣的非正常死亡》《轻松学国学》等多部历史文学类书籍。

今天,我们就分为边塞诗、田园诗、现实主义诗歌、浪漫主义诗歌、豪放派和婉约派这六个类别,来介绍那些诗词背后的故事。

第一个类别,边塞诗。

边塞诗就是以边疆地区的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所作的诗,它的主要创作阶段是从盛唐到晚唐。唐代的边塞诗不仅数量非常多,质量也是空前绝后的。为什么呢?因为唐代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政府会征调大量文人编到军队里面,做一些文书和后勤类的工作,这就给了文人亲身前往边塞的机会。同时,唐朝的发展经历了强盛、内乱、中兴、没落等各个历史阶段,所以对于诗人来说,就有了非常丰富的题材。在初唐时期,他们抒发立志报国的豪情壮志;盛唐时期,他们赞美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中晚唐时期,他们表达国破家亡的沉痛悲哀,所有的情绪和感慨都体现在了他们的诗句里。

“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是哪呢?它在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如今的玉门关只是苍凉大漠里的一座小小的建筑遗址,可是在诗歌中,玉门关不仅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重要边关哨卡的名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对唐诗有一定了解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唐代及后世的边塞诗中,提到玉门关的作品不胜枚举,其中就包括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词表达的是边塞环境的恶劣和距离的遥远,是连春风都吹不到的地方。那么,这样一个地处偏远、氛围荒凉的玉门关,为什么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呢?

首先一个原因,是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玉门关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当时从西域向汉朝输入玉石的时候,必须经过此关,它也因此而得名。玉门,就是玉石通过之门。在汉朝以后,以阳关和玉门关为界限,两关以西就是西域,出关入关都要在这里交换通关文牒,所以在政治层面上,玉门关就相当于今天的海关,它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也因为这个原因,历史上,玉门关一直是交通要塞和兵家必争之地。

从文学层面来讲,唐代文人很多都投笔从戎,希望通过求取军功来走上仕途,玉门关因为它无法取代的军事作用和地理位置,成了这些文人心目中边塞的象征。就算一些没有到过玉门关的诗人,也会通过描写玉门关来抒发自己对故乡和边塞、安定和漂泊的感悟。比如岑参的“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表达了塞外环境的恶劣和景色的荒凉;胡曾的“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表达了戍边战士渴望早日平安回归故乡的心愿;而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则表达了想要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愿望。所以,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玉门关从一个古丝绸之路上的关隘名称,逐渐演变成了诗词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并且和那些著名的诗句一起流传了下来。

第二个类别,山水田园诗。

实际上,山水田园单独成为诗词的审美意象,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和谢灵运开始的,发展到唐代,慢慢形成了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总体来说,这一派的诗人喜欢赞美大自然,也向往田园的生活,所以诗里面说得最多的,也都是山水风光、田园生活。诗人们常常喜欢用不加修饰的语言,来描绘一种淡然悠远的意境。我们来听听这一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简单的十个字,没有修饰,都是直接的描写,却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似乎看得见的美景——一轮皎洁的月亮,透过松枝洒下柔和的月光,溪涧里的泉水慢慢地从光滑的石头上流过。这首诗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是王维在辋川隐居的时候写的。

说起辋川这个地方,背后也有不少故事。辋川在现在陕西省西安市的辋川镇,位于秦岭山脉的终南山下。终南山是道教的圣地,那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历来都是文人名士隐居的首选地。除了王维,像老子、张良、陶渊明、鸠摩罗什、孙思邈都在终南山隐居过。在辋川隐居的那段时间,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创作高峰期,后来他自己着手整理了《辋川集》,从其中描写的景色和抒发的情感来看,辋川可以说是唐代的桃花源。而作者王维,不仅写得一手好诗,同时还精通书画和乐器,可以说是个全才,所以他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之间往往有着相通之处。苏轼称赞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贴切地表达了这一点。

不过实际上,王维除了山水田园诗,还写过很多边塞诗。比如经典的边塞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因为王维的人生经历大起大落,他年少时高中状元,在朝廷担任太乐丞,也就是负责礼乐方面事情的官员,却因为工作失误被贬官。后来再次受到重用,春风得意之时却遭到排挤,被调往塞外,远离了政治中心,由此写下了不少朴实壮丽的边塞诗。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开元年间的繁华,目睹了天宝年间的没落,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深刻认识到了政治的残酷和人在官场的无奈,晚年时虽然有官职,却无心官场,在辋川隐居之后,潜心事佛,寄情山水,最终成为一代山水田园诗人中的中流砥柱。

第三个类别,现实主义诗歌。

中国诗歌中的现实主义作品可以追溯到《诗经》,因为它是各地民歌的汇总,记录的是真实的生活场景。但到了东晋末期,因为政治的昏暗,文学作品也开始浮于表面,文人在诗歌中卖弄文采,追求华丽,直到唐朝中期杜甫的出现,才力挽狂澜。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流落江湖,体会到了百姓生活的艰难,终于成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们尊称他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而他之后的白居易、元稹、韩愈,也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主要倡导者,他们主张用诗歌来“补察时政”,也就是让诗歌起到反映时事政治的作用。所以,现实主义诗歌的内容通常都是社会底层人民最常见的生活,里面有热情的颂扬,有尖锐的批判,也有真诚的期盼,比如杜甫经典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都是时代风云和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

这也和杜甫本身的生活经历有关系。他原本生于一个官僚家庭,年少时家境富裕,衣食无忧,可惜后来家道中落,杜甫被迫离家,尝尽人间冷暖。35岁时,杜甫到长安求取功名却没能成功。36岁时,他又参加了唐玄宗李隆基的特科考试,也就是皇帝为了选拔人才,临时设置的考试。可惜,考试被当时的权相李林甫一个人把控。李林甫是一个奸诈又嫉妒贤能的人,他怕那些有才能的人在皇帝面前指责他的失职和罪过,就没有录取任何一个参加考试的人,这里面就包括杜甫。而且李林甫还上奏皇帝说“野无遗贤”,意思是当今万岁已经把全天下的人才都网罗到了朝中,民间已经没有人才了。杜甫在京城寻找机会没有成功,非常失望,在后来的安史之乱中,他又被叛军虏获,过了半年多囚徒的生活。

在这种乱世中,志向远大的杜甫没有立足之地,经常要饿着肚子四处奔波,为了糊口,还曾经一年之内带着妻儿迁移到四个不同的郡县。幸运的是,杜甫在48岁时来到蜀地,终于在成都安定了下来,而且还在当地建了一座草堂。现在成都的杜甫草堂就是在当年杜甫居住过的遗址上重建的。在草堂生活期间,杜甫一边创作诗词,一边种植草药贴补家用,这时的他已经成了一名药农、一位医者,而这段时光也是杜甫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但是,在蜀地,杜甫终究是个外人,故乡遥远,亲友也看不见,所以他写下了怀念家乡的诗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意思是说再明媚的春光也终究会过去,再美的地方也不如自己的故乡。多年流浪在外的伤感,凝结成了诗人思归的愿望和深切的乡愁。

第四部分,浪漫主义。

一提起浪漫主义诗歌,有一个人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诗仙李白。但还有一个人可能是大家不太了解的,并不是说名字不熟悉,而是人们很难把他和浪漫联系在一起,他就是屈原。大家对屈原的印象可能是悲壮感更多一些,你想,流放、投江、殉国,这些字眼似乎才是我们熟悉的屈原的注脚。但实际上,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以他的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正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他的创作手法对后世的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李白,他有意识地学习屈原的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在诗里大量引入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等等,所以他的诗,常给人一种潇洒飘逸、豪迈奔放的感觉。

说到李白,他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就是非常喜欢月亮。李白喝酒写诗时写得最多的题材就是关于月亮的,不是“月下独酌”,就是“把酒问月”,我们来数数他的月亮诗:最熟悉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等。

在李白的所有诗篇中,吟咏月亮的诗句有300多处,这就能够看出他对月亮的喜爱程度。其实在李白的心里,明月可能才是他真正的知己,他寂寞的时候,就会和明月聊聊天,抒发一下人生感悟。纵观李白的一生,其实是孑然孤独、怀才不遇的一生。少年李白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直心怀着“兼济天下”的梦想,希望能为朝廷分忧,为百姓做事,但年轻时的他,仕途却一直没有起色,经历了一段穷困潦倒、自暴自弃的日子。

直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已经42岁的李白,才被欣赏他的另一位在朝廷任官的诗人——贺知章推荐,就是写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贺知章,因为这个熟人的引荐,李白才被招进京,当上了供奉翰林。翰林是什么呢?就是帮皇帝草拟文书、服侍皇帝左右的官职。

据说,因为李白才思敏捷,文采卓然,唐玄宗特别喜欢他,每次有宴会或者出去玩都带着他,对他非常宠信。但当时朝野上下已经十分腐败,唐玄宗又过分宠溺杨贵妃,不勤于朝政,李白对此很看不惯。终于借一次酒醉,他让杨贵妃的堂兄,也是当时的朝廷重臣杨国忠给他磨墨,让皇帝最信任的太监高力士给他脱靴子,才肯作诗,皇帝是答应了,但杨贵妃从此阻挠皇帝再重用李白,而李白自己,也觉得只给皇帝当一个取乐的翰林文官没什么意思,便辞去官职离开长安,从此浪迹江湖、以月为伴。后人常说,李白的孤独是曲高和寡、旷世无知音的寂寞,也许吧,正是这份孤独才让他写下那么多流传千古的名句,终成一代诗仙。

第五个类别,是豪放派宋词。

宋词分为豪放和婉约两个派别,历史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王安石、辛弃疾等,相比于婉约派来说,豪放派诗词描写的场面宏大,语言犀利,气势雄浑,给人以畅快淋漓的感觉。我们来听听这首词,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结尾是“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词是在宋神宗元丰五年创作的,当时苏轼被贬到黄州当个小官,黄州在现在的湖北省,而赤壁就在黄州城外,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便是在这里发生的。苏轼在赤壁游玩时,回想千百年间一代代的英雄豪杰,首先想起的就是三国时期一生战功无数的名将周瑜,手里拿着羽毛扇子,谈笑之间就把曹操的无数战船烧成了灰烬。

苏轼这样自嘲着:“我神游在三国时期的战场上,人们笑我太多愁善感了,可惜我已经过早地生出了白发。人生就像短暂的梦一场,还是把一杯美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痛饮共醉吧!”这首词谈古论今,慷慨激昂,磅礴大气,是苏轼豪放词的杰出代表。而苏轼在追忆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之外,也不禁联想到现实中的自己,年过半百,白发已生,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实际上,苏轼一生坎坷,几经大起大落,仕途中有被贬的时候,也有东山再起的时候。有趣的是,每次仕途上的失意,都让他在文坛上得意,常常能写出佳作。比如他的另外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被认为是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是在宋神宗熙宁八年写的。当时北宋的边境常常遭到辽国和西夏的侵犯,而此时苏轼却在政治上不得志,被贬到密州做知州。密州在现在的山东省,知州是这个地区的最高长官。苏轼在这个地方担任知州期间,勤政爱民,政绩卓著,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这首词中最能抒发苏轼心声的是后半部分,他这样写道:“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作者在词中第一句写的是“老夫聊发少年狂”,虽自称老夫,鬓角也有了白发,但他却并不在乎,只希望朝廷能派一位像冯唐一样的使臣,召他回去,并委以重任,他想要为祖国驻守边疆,建功立业。天狼指的是天狼星,这颗星星在天空的西北方,用它来代表当时侵犯北宋的西夏军队。

说到冯唐,其实这个人在历史上是颇有典故的。唐代诗人王勃有一句著名的诗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里的冯唐和苏轼词里的冯唐都是同一个人,出自《史记·冯唐列传》。冯唐是西汉人,因为思维敏捷、尊崇孝道被举荐当了郎官。郎官是汉代的低级官吏,也就是皇宫侍卫,一般都是年轻人担任,可当时的冯唐已经不年轻了。后来,冯唐对汉文帝直言进谏,挽救了被判刑的驻守边境的大将军魏尚,皇帝便派冯唐出使边境,赦免魏将军。所以苏轼在词中,也期待朝廷能派一位像冯唐一样的使臣来,让自己重新获得重用。而冯唐呢,仕途上几经沉浮,最后被举荐的时候已经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所以苏轼词中的冯唐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便是感叹自己年纪已长却壮志难酬,终成遗憾。

第六个类别,婉约派宋词。

婉约就是婉转含蓄的意思,宋朝的著名词人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李清照,都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婉约词在结构上深沉缜密,语言上清丽和谐,内容上侧重的则是儿女情长。其中有四大旗帜,一是李清照的“闺语”,闺蜜的闺,也是深闺的闺,语言的语;二是晏殊的“别恨”,也就是离愁别绪的意思;三是柳永的“情长”,情深意长;四是李煜的“愁宗”,就是为社稷宗庙哀愁的意思。

李清照大家都很熟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写这首词的时候是46岁,丈夫因病去世,又赶上北宋遭到金人入侵,李清照安顿好丈夫的亡灵之后,不得不跟着朝廷迁移流亡,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才写下了这首哀婉凄绝的《声声慢》。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感情十分深厚,他们都是学识渊博的人,一起吟诗作对,夫唱妇随,是名噪一时的诗词夫妻。这七对叠字,用寻觅、冷清、凄惨的意境,将作者失去丈夫、流离失所的忧愁苦闷尽数道来。

李清照是闺语,晏殊呢,是别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都是晏殊的代表作。晏殊这个人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后来位及宰相,深受皇帝的信赖赏识。他生活俭朴,性格刚毅直率,却善于在诗词中抒发闲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绪,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有宰相词人之称。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心写词的词人,在中国作词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多情自古伤离别”等等都是柳永的代表作。和大多数文人一样,柳永最初的目标也是参与政治,可惜多次赴京赶考都没有考中。仕途的不顺,让柳永只能借酒浇愁,寄情于吟诗作词,而那些酒楼里的歌舞名妓总是能够安慰陪伴他。柳永不同于其他纨绔子弟,他怀着尊重的心态,用同情和爱怜来对待那些流落在社会底层的青楼女子,所以,柳永被称为多情公子。最后,他还和才貌兼备的名妓谢玉英以夫妻之名相伴,情深意笃,度过了才华横溢、儿女情长的一生,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最后是南唐后主李煜。他贵为一国之君,却不爱权力,文采风流,亡国之后留下了大量婉转凄苦却绝美动人的哀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些熟悉的词句都是李煜的作品。李煜按身份排位本不应该当皇帝,自己也不屑于当这个皇帝,却在机缘巧合下登上皇位,但他并没有勤于政事,而是整天吟诗作对,沉迷声色,最终亡国灭身。可是,没有成为一代明君的李煜,却因为文学上的精深造诣,被后人称为千古词帝,看来也是造化弄人了吧。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4日 星期六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诗歌里有故事的成语有哪些(诗歌里有故事的成语)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1864.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