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跟生命有关的故事(生命的相关故事有哪些)

2023-02-25 18:14:01 技术常识4 完整干货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613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与奥运有关的5个生命故事,这就是感动世界125年的奥运精神,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孙琬童读书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生命的相关故事有哪些1

1896年希腊雅典举办了首届奥运会,至今已经来到第125个年头。无数体育健儿在这个赛场上挥洒汗水,留下了动人的故事。

夺冠,是所有人的拼搏目标。但奥林匹克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此。

奥林匹克精神究竟是什么,或许看了下面5个生命故事,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01

丘索维金娜:让光阴和命运低头

7月25日,46岁的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在东京奥运会上完成了最后一跳,全场掌声雷动。

丘索维金娜在体操赛场上拼搏了29年,这个数字比大多数体操运动员的年纪都要大得多,她曾代表独联体、德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征战奥运会。

“在我小的时候,参加比赛只为追求结果。当我儿子生病时,我只能靠比赛赚钱为儿子治病。”

因为儿子患了白血病,丘索维金娜一直让自己保持最佳的状态,一枚世锦赛的金牌意味着3000欧元的奖金,为了拿到更多的奖金,丘索维金娜频繁参赛,且不再局限于自己擅长的跳马,也会参加自由操、高低杠和平衡木等其他项目,为了儿子,她成了更加全能的选手。

“当我参加完北京奥运会回到祖国,他们通知我,我的儿子完全康复了。”

但是,丘索维金娜仍然没有退出赛场,她说:“现在,我终于可以把比赛当成一种享受,为自己而战。”

如今,丘索维金娜的脸上,也有了岁月的痕迹,身材也臃肿了,但她的眼神依然如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那样神采奕奕。

丘索维金娜说:“年轻的对手不会给我压力,她们有压力才对,因为我有的是经验,我觉得年龄只是个数字,我真的热爱这项运动。”

丘索维金娜的人生,是一部值得点赞的励志故事。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更是当之无愧的传奇。

02

谌利军、全红婵:所有厉害,都是苦难换来的

7月25日,在东京奥运会举重赛场男子67公斤级决赛中,谌利军绝境逆转,为中国队斩获第六枚金牌,并同时创造了挺举和总成绩两项奥运会纪录。

了解他的经历就会知道,说他是“最苦冠军”一点也不夸张。

谌利军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东坪镇杨林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他刚刚开始练习举重的时候,父亲突发脑癌,卧病不起失去了劳动能力。

一个家没了顶梁柱,家里还有年迈的老母亲和从小抱病的弟弟,谌利军的母亲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凭着一天40元的工钱养活一家人。

艰苦的生活环境练就了谌利军肯吃苦的精神,他对自己越来越狠。

2013年,谌利军成为了世界举重锦标赛的冠军。2015年,他卫冕冠军,还破了世界纪录……

谌利军终于赚到一点钱,把家里的债还完了。

2016年,23岁的谌利军出征里约,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奥运前夕,有记者去他的家乡走访,看到这个世界冠军的家,清贫得让人心酸,墙壁开裂,地板上满是屋子漏雨的痕迹。

可惜,在里约奥运会上,谌利军失利了。去年10月,他还在全国锦标赛中受了重伤,手臂肌腱断裂。

可手术后仅半年,他就恢复了状态,拿下了亚锦赛的金牌,再到东京奥运会夺冠,其间付出了多少,可想而知。

在本届奥运会上一举成名的14岁小将全红婵,夺得了女子10米跳台冠军,全红婵5个动作,3个满分,用绝对实力,震撼了世界。

而全红婵也是个苦孩子。

全红婵的老家迈合村,有38户低保户,她家是其中之一。

她家是其中之一。

几年前,她妈妈出过一次车祸,几次住院让家里的经济捉襟见肘。

十多岁的全红婵,显得独立又勇敢。她哽咽着说:“妈妈生病了,但不知道那个字怎么读,不知道是什么病。我想赢了奖金,寄回去给妈妈治病。”

14岁的孩子还很单纯,她只知道,要赚钱,要苦练。为着这个信念,她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用更刻苦的训练,每天向目标更靠近一点点。全红婵想要凭借柔嫩的肩膀,担起家庭的重担。

真正的强者,不论遇到什么都不怕,就像谌利军和全红婵,他们的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

03

池江璃花子:向死而生的运动精神

日本游泳选手池江璃花子,用惊人的意志和坚持,诠释着“向死而生”。

池江璃花子曾经是日本泳坛的天才少女,16岁进国家队,3年拿下25个冠军,在多个项目上保持着日本乃至亚洲纪录。

但2019年,池江璃花子确诊白血病,她的运动员生涯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池江璃花子接受了长达10个月的治疗,期间一直使用抗癌药物,并且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身体暴瘦30斤,头发几乎掉光,甚至一度想要放弃生命……

经过治疗,病虽然痊愈了,但池江璃花子从从满身肌肉的游泳健将变成了瘦的皮包骨。

她咬着牙,从零开始训练自己的力量,经过几个月的魔鬼训练,终于重返赛场。

7月24日,痊愈后的池江璃花子参加了她在东京奥运会唯一一个比赛项目。

无论成绩如何,当她站上这个赛场的那一刻,她就已经是顶天立地的胜利者。

战胜畏惧的方法,从来不是惊恐地原地等待,而是迈出双腿,努力向前。

天赋只是梦想的起点,坚强的毅力才是成功的基石。

04

难民代表团:诠释体育的力量、和平的意义

在7月24日举行的女子100米蝶泳预赛中,尤丝拉·马尔迪尼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成绩排名垫底,但她还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那是因为在奥运赛场之外,她还在跟生命比赛,她曾经逃离战火纷飞的家园,与死神竞速,依靠自己的游泳技能,拯救了许多难民的生命

2015年,马尔迪尼从内战中的祖国叙利亚出逃,但是他们出逃乘坐的简易难民船中途引擎故障,马尔迪尼和她的妹妹与其他三名难民船乘客一起跳下海,游了3个小时把船推上岸,让大家成功获救。

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上,马尔迪尼是国际奥委会难民代表团的29名成员之一。该代表团由来自10个不同国家的难民运动员组成。

难民代表团中的马苏玛·阿里·扎达,曾在阿富汗为女孩们成立了一个自行车团体,2016年逃到法国,对于所有不认可性别平等的人来说,她能够独自来参加奥运会,就是一种宣示。

在奥运赛场上,还有许多运动员用亲身经历和所感所召,诠释了体育的力量以及和平的意义 。

12岁的亨德·扎扎,是东京奥运会最年轻的小将,也是叙利亚历史上首位参加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运动员。

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时,扎扎只有2岁。从记事起,扎扎就无法正常上学,也不能随意出门玩耍。

但扎扎从乒乓球中找到了快乐。饱受战火摧残的童年里,躲在屋里打球成了她唯一的精神慰藉。

尽管她扎扎在哈马的训练场地完全达不到国际奥组委的标准,老旧的球桌,混凝土制成的地板,,频繁断电,气温常常高达40摄氏度以上。但扎扎总是快乐地打球。

扎扎说:“乒乓球给了我一切,教会我成为一个强大和自信的人。能把和平的讯息传递给大家。”

生在战火纷飞的国家已属不幸,他们对梦想的坚持,更显得弥足珍贵。

05

刘岩:坐在轮椅上涅槃的舞者

2008年7月27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进入最后彩排阶段,刘岩是开幕式上表演的唯一一支独舞《丝路》的A角演员。

可没想到,由于彩排时机器的一秒钟失误,她从三米高台跌落下来,摔成了高位截瘫,刘岩不仅失去了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机会,她的余生也将只能坐在轮椅上度过。

不甘心的刘岩,开始了自我救赎。

她出席各种跟舞蹈有关的慈善爱心活动,并利用自己专业的舞蹈功底和知识,在各种舞蹈比赛中担任评委,还成立了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贫困地区的基础艺术教育。

刘岩还报考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中国聋人的手语、佛教手印、京剧以及梨园戏手部动作等几大体系……2014年,她回到北京舞蹈学院的讲台,为古典舞专业和编舞专业的学生开班授课。

刘岩就像像一块坚韧的岩石一样,对抗着命运带给她的重击,偏要用残缺的身体继续她最热爱的舞蹈事业。

什么都无法摧毁人们生活的勇气,弱者总想着退却,勇者却永不言败!

结语

奥林匹克的意义不仅在竞技层面,更在精神层面。

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

我们为奥运喝彩,也为生生不息的精神点赞。

生命的相关故事有哪些2

作者:听雨的石头Stein im Regen

当反抗自身也成为复杂系统的一部分而被消解之时。

——Nobody

一,陈景

在天庭崩坏诸天无序的时代,陈景是个普通门派里的普通弟子,然而山门突逢大难门派被屠,他被师姐救下侥幸逃生,却身中剧毒,因缘巧合之下不得不转修神道,成为一方河神,庇佑乡亲的同时,借助人间的香火治疗伤势,好好修行,从此成为一个普普通通做该做的事的河神。多年之后,师姐想要再建天庭,重立秩序,陈景由于欠师姐的救命之恩被卷入纷争,作为庇佑平民的神的他也深感这天下需要秩序。但功成之时,为了秩序的圆满,师姐却要取走他的一部分,将他强行变成秩序的一份子,他不愿,于是再起纷争。最后胜利的陈景立于云端俯瞰人间,心中却生起了这天地似是虚幻的不真实感,于是化成一只彩蝶,自由地飞出了这方天地。

这是一本多年前的网络小说的大概内容,名字是《黄庭》,作者亲吻指尖。

我为什么要提起这样的网文呢?

如果说人生如拾阶登梯,登到最高层的时候,想要再进一步却无路可走。

有人会说再造一层,有人会说我改去旁边更高的楼自然能去更高处。

陈景这样则是在造楼的时候,"秩序将成未成之时脱出",秩序未成的时候无从脱出,秩序已立则即使造楼者也要被束缚于其中。

陈景是幸运的,他幸运更多是因为他是脚踏实地的,但到底他是幸运的。

因为绝绝大多数人,如果在无秩序的社会中都只能挣扎求生,在有秩序的社会都只能在已成的秩序中一步步挣扎拾阶而上,莫说登顶,或许一步,或许两步,可能就已经耗尽了自身之能,或许也没有,或许还能再上两阶,或许只要还身在此楼中,总有一天有希望去往最高层,甚至有一天能亲手加多一层。

或许去不了高处也没什么所谓。

二, Matthew Scudder

Matthew是一个酒鬼。

他也是个非正式的私家侦探。

他本来是纽约市的一名警察,在一次追捕毒贩的行动中,他抓住两个毒贩立下大功。但追击过程中,他的枪弹击中障碍物反弹途中不幸杀死了一个六岁的小女孩。组织没有处分他,但他自己受不了。最终妻子带着儿子离他而去。他独自一人,天天在酒吧喝酒,活着。

还好不时有朋友来找他帮些私人的忙并给适当的报酬。

有一天一个朋友介绍了一个客户,是一位想洗手不干并和平摆脱黑人掮客的妓女金,她有点害怕掮客报复,想找第三方去谈,却不知道掮客住在哪里。他聊了聊决定接受这份活,戒了两天酒并成功找到掮客钱斯,去和这位钱斯聊了聊,钱斯表示没有问题,姑娘们很多,金可以自由离去,只是这份job offer就到此为止了,工作位置就这么多走了就别想回来。他告诉了金,得到了确认搞定的回复,也得到了剩余的报酬。他在酒吧犒赏了自己一杯回了家,然而没过几天,他忽然在报上看到金被杀的消息。

钱斯自证清白式地雇佣了Matthew追查杀害了金的凶手,Matthew又开始戒酒,却在每个戒酒会上无话可说,费力追查和见证了几例新的死亡之后,最终发现金是由于新男友在走私钻石的生意中卷货而被墨西哥黑帮连带报复,凶手伏法之后,钱斯决定洗手,而Matthew走进新一期的戒酒集会:

"我叫Matthew,我酒精成瘾。"

然后开始哭泣。

这是Lawrence Block的《八百万种死法》。但比起这个故事,我其实更想聊聊Matthew这个人和他的背景故事。

(或许下面有些太过于形而上且无法证实,但我还是想说。而我接下来对任何人的陈述,基本都是 "这个人有(潜在的)这样的倾向",而非"这个人是这样的一个人"。)

Matthew曾经是个警察,他生活着,捍卫着他心目中的秩序。在小女孩事件发生之后,他内心希望得到惩罚,又害怕惩罚,而社会也没有给予他他想要的"适度的"惩罚,他只能自己惩罚自己。即使心中有一部分在不断地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心中的另一部分还是无法接受,如果不是他的错,更不可能是小女孩的错,难道是警察职业的错?当然也不是。那么又是谁的错呢?仅仅归咎于不幸是省时省力的做法,甚至也是最合理的做法,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的人错误的地形加上错误的子弹,重重巧合造成了这一出悲剧。他尽力去往那个方向说服自己,但内心深处还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怀疑。在怀疑产生之后,他想要逃离他所身处的秩序,想要反抗,但又认知不清,不知为何反抗从何反抗。他仍然向往维护正义,但他对他也说不清的部分产生了怀疑。

一部分的他想要自我放逐,把自己淹死在酒杯里,另一部分他又拼命挣扎想要振作起来把破碎的自我重新拼凑起来,往任何一个方向滑落,都只需要一个简简单单的借口而已。殊不知,不管是更乐观积极的留警队社会化路线,还是自我放逐式的逃离秩序自我原子化路线,都已经被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这个庞大的体系内化消解了。Matthew有朝一日将能找到平静,但他注定无法解脱。

在秩序的时代个人的悲离更多只是不幸,但归根到底不全然是偶然的不幸,偶然之中有必然性。

What if we could start all over again?

But we cannot.

三, Sydney Carton

我们要提到的第三个人也是一个酒鬼。只不过他生活在一个社会秩序已成,却由于矛盾激化处于剧烈动荡的时期,他就是Charles Dickens《双城记》里的Sydney Carton。

Sydney Carton是一名年轻有为的律师,但又自甘堕落酗酒颓废,很喜欢Lucie Manette,Lucie喜欢Charles Darnay, Charles Darnay本人是扬弃自己出生的进步者,却因为贵族出身和贵族叔叔的恶行而在法国大革命中被牵连判处死刑。临刑前Sydney Carton偷偷把和自己长得很像的Charles Darnay置换出来,代替他上了绞刑架,Lucie一家最终得以团圆。

Sydney是不满于旧秩序的,他并非贵族,但也并非真正的底层,但却天天饮酒度日,想要把自己埋葬在酒杯里,本就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反抗和自毁倾向。

但他也是不满足于大革命时期的状况的。Sydney内心深处或许可以算是一个广义的反抗者革命者,但无论是在社会浪潮中高举大旗还是跟着抡起棍棒的革命者却都不是他的伙伴。一方面他由于教育和社会阶层,Sydney本人是具有保守性的,面对真正的革命是不免显得软弱和不彻底。但另一方面,这又是真正的革命吗?真正的革命,理想的革命,只能处在想象之中,而现实中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总是复杂甚至在某些方面丑陋的,人都有私心,在社会利益大规模剧烈重新组合分配的时期,是各方面矛盾更赤裸裸暴露并更赤裸裸解决的时期,在局部和微观甚至更宏观的层面上,现实中的所谓革命在细节都是完全是可能和革命的主题纲领反向的。

于是堕落者理想主义者Sydney继续迷茫着,他在旧秩序和新秩序中都能好好活着,但又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在两种秩序之下都不满足,都想反抗,却又不知为何反抗,如何反抗,或许什么都不做继续喝酒才更符合他的人设,但如果这种时期都什么都不做继续喝酒,他这个人又在哪里呢?

还好有个温柔可人像一道光一样照亮了他人生的Lucie,她既害死了Sydney也成全了Sydney,既然知道什么都不行,不如为了确定是美好的事物去死,把自己放在祭坛上,知道有人能因为自己活下来,有人有机会能因为自己而幸福,知道自己的一生起码不至于算是白废,对Sydney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大的救赎了。

Sweet intoxication, so sweet.

零,

我一度很喜欢提这一种说法。就算人生本来是虚无的,是不存在的自我在无意义的荒野哭号也没什么所谓,只要想到死亡,在那一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生的渴望,想到生的美好,想要活着,想到仅仅是活着对我们来说是不够的,一切的一切又都会回来。然后只要足够aggressive,把自我重构在足够多的足够复杂的结构上,那么人就不会因为单个要素的变动而崩溃。

我仍然认为这是对的。

但人力有时而穷,"我全都要"虽然原则上是可能的,但也是奢侈。继续形而上说话的话,"我全都要"也是这个消费社会为我们描绘的幻景,无论反抗与否都只落在这个庞大社会的意料之中,它目前自有机制消解,也不care。

同样,形而上的问题不是凭空生出的,一般也来源于现实中的问题,解决不了现实中的问题终归不得解脱的。

到头来,绕了一个圈子再回来,You still gotta choose what you live for.

生命的相关故事有哪些3

新生命的降临,会让我们欢喜;所爱之人离世,会令我们悲痛。欢喜常伴左右,悲痛如影随形。让我们欢喜的人,就在眼前;而让我们悲伤流泪的人,却再无感知。

生命的来与去,人的生与死,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我们懂得享受生的欢乐,却难以面对死亡的痛击。

如果曾有亲人离世,你是否已经从悲痛中走出来?这段艰难历程,用多少年才能走到尽头?

思念没有期限。

不过悲伤过后,太阳依旧升起,生活仍得继续。这时,看看自然界发生的那些故事,也许能让我们的难过减轻一些。

这些都是发生在自然界的真实的故事,有的发生在非洲塞伦盖蒂大草原,有的发生在浩瀚的大海,还有的发生在风雪肆虐的南极。

01道别

在和人类的冲突中,狮群被迫离开。途中,一只还未成年的小狮子倒在地上,再也没能起来。它没有立刻死去,只是太虚弱了,虚弱到无法站起来,跟上狮群的脚步。

它的母亲停了下来,围着它转,试图鼓励它站起来。可惜一切努力都是徒劳。它吃了人类投放的饵料,中了毒。(注:在人类与狮群的冲突中,牧民会投放被毒死的动物,如牛羊。狮子吃下有毒的动物,就有可能中毒死亡。)

母狮子万般不舍,还是随着狮群离开了。狮群里还有她更小的孩子,需要她的照顾。

当天晚上,母狮子长途跋涉,又回到了小狮子倒下的地方。小狮子还在那里,痛苦地等待死亡降临。母狮子默默陪着它,最终绝望而去。

丢下孩子,并非母狮子狠心。而是生存法则教会它们,如何面对死亡。当死亡来临时,它们也会痛苦,会不舍,会试图改变。但是在死亡不可逆转时,它们会选择接受。它们背负着死亡的伤痛,继续向前。

02 守尸

草原上,一头大象的死亡,会迅速引来无数猎食者。它们都想分一杯羹。但是这一次,狮子、鬣狗、兀鹫……都在一旁静静等待着,谁都不敢上前。

因为有一头大象,正在悼念它的同伴。

大象在同伴的尸体前久久不肯离去,仿佛在守护它的尸体。有它的守护,肉食动物眼看着食物就在面前,却不敢动。但是它们都不肯走。

因为它们彼此都知道,活着的大象总会离开,而它们很快就能饱餐一顿了。

为同伴守护尸体,是悼念,是情义。将尸体留给肉食动物,是自然界的法则,没有谁能够改变,也不需要改变。

03 消失在风雪中的帝企鹅

帝企鹅为了保护小企鹅,每年会到南极最严寒的冬季冰上繁殖后代。雌企鹅产下蛋后,会交给雄企鹅孵化,然后成群结队奔向海边觅食。

雌企鹅吃饱喝足后,会回来替换饿了两个月的雄企鹅。这时候,它们的企鹅宝宝已经出生了。

如果经过漫长的等待,一家人能够团聚,也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然而,有些雌企鹅永远没能回来,也有些雌企鹅满怀希望归来,却失去了自己的宝宝。

没能回来的雌企鹅,要么命丧天敌之口,要么在风雪中死于非命。而那些没能存活下来的企鹅宝宝,往往死于严寒。

那些失去家人的企鹅们,并非不会悲伤。它们的悲伤葬入冰雪中,飘散在寒风里。第二年,它们又会选择新的配偶,继续延续生命。

自然,正是在如此的无情之中,暗藏多情。

04 鲸落

鲸落,指鲸鱼死后,尸体沉入海底的过程。

深海中因为缺少光,生物无法完成光合作用,而鲸落的过程,可以为深海生物提供能量来源。

鲸鱼体型庞大,一只鲸沉入海底,可以养活上万个生命体,由此形成的供养系统,可以维持长达百年。

死亡,本是一件悲伤痛苦的事。鲸鱼死亡后,却以鲸落的方式,支撑其他生物种群的生存。

“一鲸落,万物生。”鲸落,是死亡的浪漫,也是鲸鱼留给大海的温柔。

自然界,正是在生死轮回中维持着平衡。一个生命的离去,也是能量释放与转化的过程,可以供养其他生命继续存活。

落花的生命终点,是“化作春泥更护花”;鲸鱼的生命终结,是鲸落的浪漫,海洋生物繁荣的能量之源。

那么人类的死亡,又意味着什么?

一、人类死亡后,被埋葬的人也如鲸落那般,供养着其他生命。除了干尸,那些森森白骨,都曾供养无数生命繁衍生息。

如果能量的传递,意味着生命的延续,在某种意义上,死去的人们还活着。他们以另一种生命的形式,能量的形式,继续存在于天地之间。

二、有限的生命,更值得珍惜。

如果一样东西可以无限取用,你还会珍惜吗?

比如氧气,是人类生存的关键。正常情况下,人类吸入氧气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所以人类不会珍惜。只有在窒息的环境,才会明白它的可贵。

生命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终结,当下的每一天都可以无限重复,痛苦会更加令人绝望,欢乐却会被漫长的时间冲淡。

如果没有终点,就缺少了紧迫感,再重要的事都可以留给无限延续的未来。千年万年,也许只是无意义的重复。

三、生死轮回,是自然法则,也是生命存续的关键。

食物链是一个环。每一环,既是能量的攫取者,也是能量的提供者。能量,需要在供给间维持平衡。所以,有进就有出,有生就有死。

既然死亡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与其悲伤过度,不如学会如何面对。

当我们把目光从身边的琐碎中抽离,投向草原、大海、冰川;当我们满怀思念,目睹其他生物的生死荣枯,也许能够在生命的无情中体会多情,不再为生命的离去耿耿于怀。

那些已经离开,却令我们思念不已的人,他们仍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着生命,他们已化作世间万物。

微风拂面,是他们的思念;细雨沾衣,是手指温柔抚过发梢。

微风过,泪水依旧湿了眼眶。也许有一天,当我们想起一个人,会不再悲伤。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梦绕边城

我写我心,我书我意,我只做我自己。

原创不易,请点个赞或关注再走吧。

对人生成长有所启发的故事(对生命有启发的故事)

生命的故事讲的是什么(关于生命的故事有什么)

有关珍爱生命的故事(珍惜生命的故事有哪些)

生命里的故事(生命的故事有几集啊)

生命里的故事(生命中的故事有哪些)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6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跟生命有关的故事(生命的相关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77879.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