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读项羽的故事给自己的启示(项羽的故事有啥启示)

2023-02-23 12:04:01 技术常识4 知识分享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953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跟着古人学育儿——西楚霸王项羽的早期教育带给我们的启发,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庄周之舟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项羽的故事有啥启示1

#教育微谈##教育感悟#

文/庄周之舟

图片来自网络

眼下,进入了紧张繁忙的复习季,孩子们眼看要期终考试了。面对即将到来的假期,一头头出笼神兽满怀期待眼神,迎接即将重获自由。

如何安排好假期,是让老爸老妈们头疼的事。2020年上半年在家上网课那段不堪经历,仍历历在目。这孩子管又不好管、不管又不行,怎么收拾这一个个未长成、初长成、或已长成的小家伙们呢?

古人更有大智慧,换个视角帮我们教育孩子。让我们换个角度,穿梭进时光,剥开历史迷雾,来到古人身旁,静静聆听观察他们进行的童年教育。给今天一身疲惫、满心浮躁、功利盲目的爸妈们一些启迪,注入一些力量,共同陪伴孩子走好这段漫长又短暂的求学生涯。

翻开司马迁《史记》,来到项羽本纪一篇,看看古代的楚国贵族项梁如何教育后代项羽的。

少年项羽

项羽的早年受教育经历

《史记》记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羽这孩子,从小不认真读书,读不好跟着学也行,一个“去”字,代表项羽毫不回头地放弃了学业;从文化课转成体育专业了,学习击剑,也没能考到级。这沉没成本太高了,可把负责教育的叔叔项梁惹毛了,说你个熊孩子学啥啥不行,胡闹第一名,欠收拾吗?

结果,少年项羽一番辩驳,立马扭转局势。

他说:读书嘛!就是记名字,我天生重瞳,一个字看成俩,读一遍算两遍,一下就学会了,学习缺乏挑战,太没意思了。

学剑嘛!一次只能打一个,太不过瘾,我一次打十个、百个都不够,起码打一万个才有意思。我不上学*思,也不去新*方,那都是一般小朋友去学的。

只打十个,太弱了

项梁一听,项羽这孩子有志气,老项家自楚国灭亡后有机会“复兴”了,赶紧把家传兵法秘籍《怎么一个打一万个》《万人敌的自我修养》翻出来,给项羽上一对一的兵法教育课,告诉他学带兵打仗的本领,试试看能不能通得了关。

可见,当项羽不想读书时,项梁立马转换方向,教他学剑;又不想学剑了,项梁虽生气,马上传授他兵法。项梁对项羽的教育可谓非常宽容、尽心尽力、毫无保留。

同时,不是学习好的孩子人生一定能成功,只是多了些概率。个人的成就重在发掘自身优势,找到能和社会潮流契合点,尽可能顺应时势发展,争取找到风口,站上风口,试着被风吹一吹,具体能不能飞起来,那就看造化了。

《史记》还记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过浙江时,项梁带着项羽在一旁吃瓜看热闹。项羽说:“皇帝轮流坐,明年到咱家!”项梁连忙捂住项羽嘴,说:“别胡说,会全家all领盒饭!”但从此,项梁却感到项羽不同一般的气度,对他更高看一眼。

另外项羽身高八尺多,力大能举鼎,才气都超过常人,即使是他们暂住的吴中本地年轻人,都很惧怕项羽。

以上,反映出项梁对项羽的早年教育取得的四个成绩。

(一)不打击孩子真实想法,塑造胆子大、敢表达的孩子性格。

秦始皇作为首位一统中国的始皇帝,天下人看到他都是战战兢兢的,特别在荆轲刺秦一段,描写了荆轲的助手秦舞阳,也就是燕国贤将秦开的孙子面对秦王秒怂,更是形成对比。

据说秦舞阳十三岁时就犯下杀人案,当时都没人敢斜眼看他,燕国太子丹找到他,要其随荆轲赴咸阳刺杀秦王嬴政,秦舞阳在大殿上时,有一句描写非常传神,“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秦舞阳面对秦王天威,脸色大变、浑身发抖,不但没帮上忙,反而引发秦国君臣的怀疑,导致刺秦失败。

同样作为将领之后的项羽,却敢说出“彼可取而代也”的千古豪言。此二人可谓一个天一个地,判若云泥。项梁当时反应也快速精彩,他并没因项羽放肆言语严惩他,只是立马捂住嘴,不给接着说下去,并警告项羽“毋妄言,族矣!”就是别胡说,会背满门杀头的。

(二)膳食营养跟得上,塑造孩子高大强壮的身体素质。

《史记》描写项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就是说项羽这小子身材高达魁梧,力气大的能把鼎都扛起来。他举的鼎到底有多重,史书上没有给明确的数字,我们结合出土文物和举重记录推算下。

现存的最重的鼎是商代司母戊方鼎,重875公斤,秦末时期还深埋地下,项羽找不到也没机会扛,况且这么重的鼎除了吊车,不管什么人,有多大神力,都不可能举的起来。

目前发现的秦鼎中最重的,属于在秦始皇陵百戏俑陪葬坑中部过洞内出土的秦代青铜大鼎,通高61cm、重212kg,是目前发现的最大、最重的秦鼎。

秦青铜大鼎

最新的举重110以上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为263kg,是迄今为止的人类极限纪录了。另外现在抓举世界纪录是220kg。表明人类能够举起的重量在220-263kg之间。

项羽举起的鼎应该在200公斤左右,和现代举重运动员比赛重量相似。

以上,说明项羽从小饮食营养丰富、膳食健康,让他长成了一个身材高大、肌肉发达、孔武有力的男子汉,同时代鹤立鸡群,为日后的带兵打仗、统领军队夯牢了基础。

力能扛鼎的项羽

(三)坚持文体两开花,塑造孩子才气高、本领强的个人能力。

项羽从小就跟随继父项梁学文、学剑、学兵法,并一路亡命天涯,在会稽这个地方,在处理劳动力调遣、红白喜事的安排方面,又锻炼了组织能力,可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江东一众小白相比,兼直是吊打!再加上他作为能在会稽郡郡守面前说上话的项梁继子,本人个子高、力气大,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但项羽这人不按常理出牌,不但高富帅、还高且强,可谓时代最强者,当地年轻人一看不好惹,连呼“惹不起、惹不起、惹不起”,大家打心里服他,觉得跟着项羽干前途光明,这也奠定了项羽在江东的超然地位。

(四)发掘孩子闪光点,引导重瞳子、不一般的社会话题。

司马迁在《史记》中借他人之口,说出了项羽是目生双瞳,按照现代解释:重瞳就是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在上古神话里记载有重瞳的的人一般都是圣人,经现代医学解释,这种情况属于瞳孔发生粘连畸变,从O形变成∞形,但并不影响光束进来,就像你把照相机镜头分成两半,一样可以用。可以说项羽长了一双类似双摄相机,戴了美瞳般的大眼睛。在当时刻是大事件,人们对天生异象的人往往存在更多想象。当一对有四个瞳孔的大眼睛盯着你时,难道是外星人来了,自己内心好像都被看穿了,好怕好怕。

自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项羽项梁帅八千江东子弟起兵,共同推动秦朝灭亡,属于项羽的时代也终将到来。

项羽早年教育教育对今天有哪些启发

由上,给当代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很多启发,眼下社会“内卷”越来越厉害,很多父母都变成了虎狼爸妈,在“鸡娃”路上越走越远、远走越偏,越走越茫然,眼瞅着孩子预期的前途快变成“逾期”支票。自己不行也就算了,孩子前途看着不行了,自己内心充满痛苦和失落,万箭穿心、一言难尽。

项梁在教育孩子方面真有一手,他不会说项羽你小子不想学也必须学好,项羽学文、学剑、学兵法,都不行,没考第一名,但项梁是怎么做的呢?

1.学着尊重孩子的天生不同,教育要摸着石头过河。

每一个孩子从生下来都不是标准件,而是定制件,个人的特质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天生活泼好动,那是他身体激素分泌和神经活跃,有时候要征求医生建议,但家长老师不管不顾,一定要把他按在书桌子前,还要求一动不动。对家长老师来说省事了,但这孩子他受不了啊,坐着就等于折磨,坐立不宁,他一会扣扣这、一会摸摸那,换来的除了批评还有惩罚。这样,孩子很难建立学习兴趣。项梁就是在试着教项羽学文、学剑、学兵法,一个不行,就马上换另一个,直到项羽愿意学了为止。

2.教育要有所规划,为孩子的日后发展打牢基础。

项梁趁着项羽还小,一看文化课上不去,马上学体育,眼瞅着体育还学不好,那赶快学兵法,学兵法有点进步,起码能跟得上,总比到社会上野了心,瞎胡混强。他没有去逼孩子做他力所不能及,或者完全不感兴趣的事。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慢慢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然会对事情慢慢形成自己的看法,只要不偏不极端,不走上邪路,那就已经是一件好事。项梁根据项羽个人特点特长,在学文、学剑不成的前提下,重点教授他兵法,这样就奠定下了项羽识字、会剑、知兵法的人生方向和基调,为日后项羽横空出世夯牢了基础。

3.家长身教胜过言传,教育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战斗。

现在很多父母,面对残酷的社会竞争,认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人生无望了,把宝都压在孩子身上,觉得只要孩子学习好,从重点小学一路到重点中学,再到重大大学,毕了业就能摆脱平凡命运,成为人上人。

男孩子就能年薪百万,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癫疯”;女孩子就会钓来金龟婿,变身持家富太太,相夫教子生活美滋滋。

但孩子角度:老爸老妈你们怎么不早早努力,我也可以早点成为富二代,躺着收租、数钱、玩游戏。瞅瞅你们自己一个个抽烟喝酒打游戏,唱歌跳舞喝花酒,吹牛打牌不运动,手机网游看视频,过着猪八戒一样的日子,长得丑想的倒挺美!凭啥让我一个人努力!

时间久了,孩子因为背负压力太大,无力承担,自然也就想放弃了。

项梁在教项羽时,他自己文、剑、兵法已有一定造诣,在主持吴中事务时,不但自己处理的好,还让项羽接触到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可谓是既学了文化,又强健了体魄,还学会接人待物。后面,在灭秦战争中,还专门给了项羽一支军队,让项羽自己去冲锋陷阵,从实战中获取经验值,成长的也会更快。

最终,项羽也不辱使命,不负期待,很快就成长为一名战功赫赫、威名远扬的战将。

诗人纪伯伦在《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写道: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请相信,每个孩子生来优秀,只不过有的孩子优秀得慢了一些,需要 家长更多的耐心和等待。

免责声明:本文由《庄周之舟》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隐藏在汗牛充栋的古籍中,希望大家亲自翻阅鉴赏,如有意见欢迎评论探讨。

项羽的故事有啥启示2

项羽出道后,几乎战无不胜,他率领各路义军只花了三年时间,就灭亡了秦朝,却在接下来的楚汉争霸中输给了屡战屡败的刘邦。

对于项羽,后人们多抱着同情、惋惜或者钦佩的态度,认为他是有情有义的不世之英雄。李清照就写诗赞过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兵败垓下,霸王项羽在临死前喊出了他心中的不甘。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他把自己的命运结局归结为天意。

项羽真的是个时运不济的英雄吗?我不这么看,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项羽身上同样适用。那么,项羽的哪些性格弱点导致了他最终的失败呢?我认为有五点。

残忍弑杀

少年时的项羽,属于文不成武不就,学啥啥不行,家长也拿他没办法的孩子。没想到长大成人后,上天却给了他一副“力能扛鼎”的好身板,这难道不是老天爷格外偏爱他吗?

凭借与生俱来的身体素质和战斗天赋,项羽在会稽郡府一杀成名。

那一年,项梁杀了人,带着项羽逃到吴中(现在的苏州)。凭借着项梁的谋略与项羽的武力,叔侄二人很快就在当地混出了一片天地,就连会稽郡守殷通也听说了项梁的大名。

大泽乡起义爆发后,各地纷纷响应。殷通也想就地起事,于是请项梁到郡府商量,没想到项梁却让项羽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袭杀了殷通。

随后,项羽一手提着殷通的人头,脖子上挂着郡守官印,只用另一只手又杀了一百多人,直杀得郡府上下无人再敢反抗。

初出江湖,百人斩,项羽果然是天生的杀神。

项梁率领八千子弟兵渡江西进,他曾派项羽去攻打襄城(河南襄城县),襄城秦军坚守不降,项羽攻陷襄城后,下令将襄城军民全部活埋。

如果说在会稽郡府,大开杀戒,是为了首战立威,那么襄城活埋军民则暴露了项羽残忍弑杀的本性。

此后,项羽每次打了胜仗,几乎都要屠城,屠戮城阳县,屠戮咸阳城,平定齐地田荣叛乱时烧平了齐国的城市房屋,活埋了投降的士兵。血腥屠杀的例子,在项羽的一生中屡见不鲜。

但在楚汉战争后期,有一次攻占了彭越管辖的外黄县(今河南省民权县西北),项羽竟然破天荒地听从了一个13岁小孩的建议,没有屠城。

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阬之。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往说项王曰:“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阬者。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13岁的孩子都知道暴力屠杀并不能让百姓归心,自以为可以号令诸侯的霸王项羽却不懂这一点道理,怎么能够赢得天下呢?

目光短浅,小富即安

秦国能够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与关中及巴蜀的地理优势不无关系。

有人分析过,秦国起初凭借关中的富庶,完全有实力与关东六国中任意一个诸侯国抗衡,但秦国在拿下巴蜀以后,相当于国力增加了二倍,同时与两国开战也不落下风,所以逐一扫灭六国自然不在话下。

项羽并没有看到巴蜀与关中在战略上的重要性。他只看到了巴蜀的闭塞,却没有意识到巴蜀的富庶,所以在咸阳分封诸侯时,直接把巴蜀封给了刘邦,而且还加上同样富庶的汉中。项羽一走,刘邦的人马立刻翻过秦岭占据了关中。

如果刘邦没有占据富裕的关中和巴蜀,在后面的楚汉争霸中,萧何的后勤工作恐怕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虽然项羽目光短浅,但他手下并不是没有有识之士,韩生就曾劝他,可以在关中建都以称霸,可惜项羽没听。理由有两条:一,秦国宫室已经烧毁,言外之意,没地方享受了;二,想家了,非常想,好想回去在同乡面前显摆显摆,霸王我实在是忍不住啊。

于是韩生说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韩生曰:“人谓楚人沐猴而冠,果然。”羽闻之。斩韩生。

好男儿志在四方,项羽却像一个离不开家的孩子。或许一开始他给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就是称霸一方,而不是一统天下。

识人不明,信人唯亲

刘邦手下可谓是人才济济,项羽手下却人才无几。范增可以说是楚军中唯一的正经谋士,可惜他几次献计,项羽都没有采纳,因而错过了消灭刘邦的大好时机,为自己留下了最强大的对手。

还有一个经常给项羽出主意的人,项羽到是言听计从,可这个人其实每次都是帮着刘邦说话,他就是项羽那个吃里扒外的叔叔-项伯。

鸿门宴

鸿门宴之前,项羽军队40万,刘邦军队只有10万。范增提醒项羽:刘邦这小子以前贪财好色,进入关中后却秋毫无犯,分文不取,说明他志向不小,而且我观察他头顶王者之气,必须称早除掉,以绝后患。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没想到项伯连夜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邦,并且和刘邦一起编了一套说辞,回来欺骗项羽放过刘邦,所以在后来的鸿门宴上,项羽才没有下决心杀掉刘邦,终于“养虎自遗患”。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项王许诺。

项羽、刘邦在广武涧对峙不下,项羽军中粮草眼看接济不上了,项羽想了一个狠招,把刘邦的老爹绑在案板上,告诉刘邦说,你要不投降,我就把老头儿煮了。这时候,又是项伯不动声色的救下了老刘头儿。

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身边的亲人是敌人的卧底,项羽居然没看出来,这仗怎么打得赢。到是对于忠心耿耿又有谋略的范增,项羽轻而易举地就中了陈平的反间计,毫不犹豫的解雇了范增,从此再没人给项羽出谋划策。

背信弃义,出尔反尔

背信弃义的事项羽干得太多了。

可能大家觉得,项羽在咸阳分封诸侯时,没有如约把关中封给刘邦,这算是背信弃义。

我到觉得这件事从一开始就不太公平,项羽一路上打了多少硬仗,才走到函谷关前,而刘邦几乎没遇到秦军主力,所以才轻而易举地进入武关。如果调换一下行军路线,以刘邦领兵的能力,说不定早就战死在路上了。

项羽有三件事情干得不太光彩。

项羽

第一件,暗杀义帝熊心。起初为了提高号召力,项梁听取范增的意见立了楚王室的后裔熊心为楚怀王,熊心虽然没有带兵打仗,但名义上是诸侯共尊的王。

咸阳封王时,项羽表面上仍然尊熊心为义帝,就是名义上的皇帝,但给他分配了具体的封地,相当于降成了诸侯王待遇。后来,项羽安排黥布和共敖暗杀了熊心。

这件事情也成了刘邦率领诸侯联军讨伐项羽时,列举的十大罪状之一。

第二件,杀害韩王成。义帝死在了去封地的路上,韩王成更可怜,根本就没去封地。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里也有韩王成,但他认为韩王成没有战功,压根儿就没让韩王成上任,直接把他带回彭城后杀了。这不是明显的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吗?

第三件,出卖曹无伤。曹无伤是刘邦军中的左司马,项羽进入函谷关,曹无伤给项羽送信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鸿门宴上,项羽一见刘邦就把曹无伤给卖了。关于这件事,《史记.项羽本纪》只用了几句话描述,但越是从小事情上越是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就项羽这人品,谁投靠他谁倒霉。

思想幼稚,胸无谋略

刘邦每一次撒谎,项羽都会相信,如果一次两次被骗,可以说是不小心,每次都上当,那就是思想幼稚,头脑简单。

刘邦第一次欺骗项羽是在鸿门宴上。刘邦说,我提前一步进入关中,可我钱没拿一分,美女没抢一个,我这是给项将军你看着场子呢,就盼着你来咸阳呢。这话让项羽多少还有点感动。当然刘邦这次撒谎,有项伯这个内鬼从一旁帮腔,项羽受骗也算情有可原。

第二次刘邦骗项羽,是在项羽准备攻打齐国田荣的时候。此时刘邦已经占领了关中,项羽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恼火,准备先打刘邦。刘邦很及时地派张良给项羽送了一封信,信上说:我取关中,只是为了拿回当初约定的地盘,绝无东出之心,您放心!

汉使张良徇韩,乃遗项王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又以齐、梁反书遗项王曰:“齐欲与赵并灭楚。”楚以此故无西意。而北击齐。

项羽相信了刘邦的话,带着人马踏踏实实地去攻打齐国。没想到,他前脚刚走,刘邦就联合其他诸侯国,统帅大军56万,占领了他的老巢彭城。

第三次,刘邦又骗项羽说,咱哥俩儿和解吧,别打了,以鸿沟为界,东边归你,西边归我,平分天下,多好啊!我也没啥条件,你放了我爹和我媳妇儿就行。项羽又信了。

刘邦是一如以往的说话没算话,老爹和老婆一到手,立马喊人,追着项羽一顿猛捶,一直把项羽撵到垓下,在郁闷中自杀。

项羽还做了一件幼稚的事情。在成皋城下,竟然要和刘邦单挑,也不想想,这送死的事儿刘邦能干吗?果然刘邦就一句话:“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而且,项羽打仗基本都是硬撼,很少用谋略计策。破釜沉舟勉强能算一计,但那也只是项羽好勇斗狠性格的另一种表现。

总结: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最后总结了项羽失败的原因,有两点我觉得非常准确,一点是“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另一点是“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两点归结为一点,其实就是项羽过分自信,只执迷于自己的武力,不相信他人的智慧。

项羽的故事有啥启示3

在我们的身边,不乏有项羽一样的人,甚至我们自己有时候就是项羽,坚信自己的感觉,自信自己的能力,从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观念,也不曾深刻的反思过自己习惯的思路,是否在最初就不对。

项羽在人生之初,拥有着远大的抱负,他见到秦始皇出巡的排场,叹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内心,这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也属人之常情,值得探究的是对于之后世界的实际构想。有些人的构想是花钱,出现好的东西只要自己能够企及它的好,就要想办法买到,不然自身的人生意义何在呢?如果见识到了这样的好,而不能用到是难以忍受的。有些人的构想则固为现状,觉得自身的出身,家庭环境,就是如此,也从没想要改变什么,不很努力也不很懈怠,随任之,随任之。有些人则忍性博取,有目标,欲望溢然,认为只需攻坚困难,终能致达。如遇到碰壁,则不知所谓,只认自己力不足,意志不坚。

还有许多种类型的构想,这些都是先天的固化观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难以拔除,这正如项羽,他出身名门,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孙子,自小常闻先祖时期的世界风貌,在项羽先天认识中,天下列国并立才是正常秩序,秦朝兼并天下的模式无疑是邪恶,是要予以拨正才行的。项羽后来虽进入了咸阳,占领了秦国却仍然坚持要撤出关中,重新分封诸侯,在他的观念中这是固然,难道世界不该是这样?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小的时候就为家乡人忌惮。自己的先天力量太强了,谁能打得过自己呢?拥有着这样的先天力量,何须讲理,何须过分思虑呢?无论何种原因,人在某一方面很强了,自然会起轻薄之心。

以自己的力量什么都能解决,我只需信自己。项羽杀郡守,以一人之力杀了郡守家百十余人,府中皆慑服,凭借自身一人就威服一郡之兵。后来钜鹿之战,面对着各路诸侯都无法应对的秦朝章邯军团,项羽破釜沉舟,楚军人人以一挡十,凡九战,连败秦军,使得只敢作壁上观的诸侯联军,一面惭愧,一面震恐,当战役结束后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我有此力量何须重视他人呢?鸿门宴放走刘邦,他算什么呢?不值一提。围荥阳,弃用范增,难道我需要你不断指点?我的感觉,我的思路从没错过,一直如此,我相信未来也会如此。项羽这样的内心使得他即使到最后也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只是天要灭亡自己罢了。

屠杀襄城、屠城阳、后来又坑杀了二十万秦国降卒,天下战国难道不是理应如此?当年秦国侵略其它各国,屠戮众多,自己所做也只是复仇,只是战国的习惯而已,何错之有?世间本战国,战国的规则就是人人都所遵守的自然,项羽就是这种规则的终极产物。

项羽的死并不仅仅是楚汉相争的结束,也标志着战国的终结,标志着自东周以来人欲膨胀,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战火纷飞的时代风貌的彻底完结。秦始皇扫灭六国是在政治制度上结束了战国时代,刘邦击败项羽则是在人心上终结了战国时代。

在那个时代盛行五行终始的说法,这里就借用此说法来做个结尾,武王分封天下,周朝就像一颗枝叶纵横万里的大树,历经春秋和战国五百年的砍伐,代表着最强金属的秦国,最终伐倒了这颗大树,人心复仇之火燃燃雄起,经由唱出大风歌的刘邦带到了高潮,熔化了大秦,也消熔了这由百世战乱催生出的杀神,项羽。

点击下面这段话查看上一篇文章:

王者心态的刘邦

感谢大家观看,本人会陆续发布从五帝到如今的中国历史。喜欢我文章的朋友可以关注下我的账号!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点赞转发。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读项羽的故事给自己的启示(项羽的故事有啥启示)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76401.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