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年的由来的故事(年的由来有什么故事)

2023-02-23 07:32:01 技术常识4 真实解答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3882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0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年的来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依依的小创作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年的由来有什么故事1

#头条创作挑战赛#“年”在古代是一种很凶残的群居动物,每在冬季的时候,它们都要出来觅食,吃掉上百人和上千只野兽。因此各个部落的人在冬季都会团聚在一起,然后等春天它们回了洞穴再出来劳作。

人们发现“年”最怕火,在用火把赶走它们后,第二天早上在各个洞穴的人会互相问好,庆祝大家都平安无事。以后便逐渐形成了大年初一互相拜年的习俗。

皇帝统一各部落后组建了部落联盟,经过了长久以来的不断捕杀,“年”越来越少,甚至濒临灭绝。不甘心的它变成了一只九头鸟,每到大年三十就飞出来,嘴里流出带血的涎水,谁家院里掉落了涎水第二年就要倒霉。

后来人们发现九头鸟怕烧柏树叶的烟味,所以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烧柏树叶,九头鸟再也不敢飞出来。从此,每逢大年三十,烧香便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

过年也渐渐地从以前亲人们团聚在一起保卫家乡,演变成了一个盛大的节日并延续到了今天。

年的由来有什么故事2

元旦即将到来,“元旦”从何而来?它又是怎样走进百姓生活的?元旦古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又称元春、元日、元正、元辰、元朔等。数千年来,元旦的含义几经变迁。

古代元旦为农历新年

元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颛顼的传说。古时曾经有四个元旦日,即农历十月初一、十一月初一、十二月初一、一月初一。

我国最早的历法是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六种古历,合称为“古六历”。按照干支纪月法,一年的十二个月,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年的正月为一月,每月的朔日即初一。在汉武帝之前,历代的正月是不一样的。黄帝历、周历、鲁历皆以子月为正月,称为建子月,也就是现在的农历十一月,十一月初一为元旦;夏代以孟春为正月,夏代的元旦是农历一月初一;商代用殷历,殷历的正月为农历十二月,十二月初一为元旦。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暗弱无力,群雄争霸,各诸侯国各行其是,不再奉行周朝的正朔,元旦的时间也就不一样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也统一了历法,推行颛顼历,以十月为正月,十月初一即元旦。

汉朝建立后,汉高祖沿用了秦制历法,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越发感觉和人们习惯通用的春夏秋冬不合。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布实施《太初历》,并将此年改为太初元年,正式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元旦。在此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尽管曾有几名皇帝进行过改历改岁首(如王莽规定十二月朔日为岁首),但总体上一直使用夏历。所以,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也称为“夏历”。

古时的元旦并非现在的元旦,而是农历新年。吴自牧《梦粱录》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这天,皇帝要举行隆重的朝贺大典,献岁启新,还要祭祖拜神,皇帝率领一班王公大臣,诣皇太后宫行庆贺礼,以表达孝顺之心及祝福。而臣子也要向皇帝觐表,恭贺元旦。

秦朝时,官员元旦有“告假”制,汉朝有“休沐”制,唐朝则官府元旦放假7天,并成为法定制度。民间则形成了燃放爆竹、悬挂桃符、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人团圆、送礼拜年等习俗,欢度新年。宋朝时元旦任由百姓自由娱乐,放开赌禁3天。《东京梦华录》说:“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坊巷以食物、动使、果实、柴炭之类,歌叫关扑。如马行、潘楼街,州东宋门外,州西梁门外踊路,州北封丘门外及州南一带,皆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抹、靴鞋、玩好之类,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

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元旦更是热闹。《燕京岁时记》描写道:“京师谓元旦为大年初一。每届初一,于子初后焚香接神,燃爆竹以致敬,连霄达巷,络绎不休。”

“元旦”与“春节”之争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次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政府成立。1月2日,孙中山发出《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各省都督鉴: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经由各省代表团议决,由本总统颁行。”1月l3日又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命令内务部编印新历书。政府规定,1月1日至3日,军政部门、司法机关、学校以及地方政府放假3天。

1924年新年前后

1913年1月1日,当第一个元旦节来临之时,民国各级政府张灯结彩举行庆典,党政要员汇聚一堂,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展望新一年的前景。各大中小学提前数天精心准备元旦游艺会,节目丰富,师生及政府职员踊跃参与。

由于当时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时期,民国政府的统治力量十分有限,加上传统年俗根深蒂固,欲以一纸电文公告将其废除是不可能的。老百姓我行我素,直到进了腊月才开始“忙年”,有了年味儿。这年7月,针对夏历新年在民间“屡禁不止”的现象,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就改历改元问题,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交了一份四时节假报告,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的申请,并准许放假一天。袁世凯同意了这一请求,并于1914年起实施。于是传承了数千年的“元旦”正式更名为“春节”。从此,中国有了两个新年,当时将元旦称为“民国新年”,春节称为“国民新年”。此后一段时间内,官方刚过完“阳历年”,民间又迎来“农历年”,官民各过各的年。

1914年1月26日,中国迎来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春节,民间按照传统习俗欢度新年,气氛格外热闹。当时的报纸报道:“家家爆竹,户户桃符,大小商场一律休业数天,熙来攘往,遇人即相互庆祝,皆说吉祥佳话。”就连已经逊位的宣统帝也升殿受贺,袁世凯和黎元洪还派代表前去拜贺。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次年5月,内政部长薛笃弼草拟了《普用国历办法八条》,将阳历定为“国历”,农历视为“废历”,“对于旧历节令,一律不准循俗放假”。12月8日,国民党中执委通令各级党部及民众团体废除旧历,严禁民间贴春联、燃放烟花爆竹等一切民俗活动,禁止商店关门,不但严厉制裁在旧历年节放假的学校负责人,而且还处罚那些关门回家过年的商人。山东省政府在1929年春节前,甚至发布了“禁过春节”的通令。

1924年新年前后

1930年元旦前夕,国民党中央党部印制了8000副春联分发给民众张贴,并且宣布“全市娱乐场所半价”,以鼓励百姓欢度元旦。是年12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通告全国各机关元旦放假5天。1933年,国民政府又通令各界,将元旦休假改为3天。此后元旦放假3天成为惯例和制度。1934年,政府停止强制废除农历,要求“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

新中国的第一个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法。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考虑到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农历的一月初一称为“春节”,阳历的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12月23日,政务院通过《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的办法》,规定新年元旦放假一日,春节放假三日。新年元旦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1950年1月1日是新中国第一个新年元旦。1949年12月31日的《人民日报》报道说,全国各地积极准备在新年开展文化娱乐活动,首都各界将于1950年1月2日举行全市人民大联欢,北京市戏曲界举办新年演出周,全市20多家剧院、茶社上演新节目。天津市总工会、文艺界将在新年举办军民联欢会、书画展、音乐会,上演新剧。上海军管会已通知各机关、团体在新年休假日分别举办联欢会,庆祝胜利,同时进行1950年新任务的宣传工作。广州市各机关、团体、学校将在新年举行全市大团拜。报道说:“全国各地人民都以无比欢欣的心情和预示克服一切困难的坚毅决心,来庆祝1949年的伟大胜利和迎接1950年的到来。”

1949年12月31日晚,中国各民主党派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盛大联欢会。新年来了,人们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举办新年联欢会、团拜会、歌咏比赛、演讲会、体育比赛、展览会等丰富多彩的辞旧迎新欢庆活动。《进步日报》1950年1月3日以《京津欢度新年》为题报道说:“元旦以来,北京人民男女老幼都在庆祝胜利新年的狂欢中,大街小巷都悬挂红旗、红灯。各戏院影院也都高悬‘客满’,特别是那些放映新影片如《米丘林》《中华儿女》等及演唱新戏曲如《九件衣》《红娘子》等的场所,观众空前拥挤,多是劳动人民和家庭妇女。参观故宫、太庙和历史博物馆的人更是自早到晚,络绎不绝。”“天津市100多万市民欢度胜利新年。除夕瑞雪,元旦下午放晴。各机关单位、工厂、商店、娱乐场所都张灯结彩、高悬国旗,一片耀眼的红光,洋溢着喜气。鞭炮声自晨至暮响个不停,午夜后还断续可闻。”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来源 北京日报副刊 | 作者 郑学富

编辑 胡德成

流程编辑 刘伟利

年的由来有什么故事3

上历史课时,想必有人读到公元某某年时,脑子里一头雾水,不清楚公元到底是个什么时间概念,导致历史学不好。至今,或许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概念,再者:为什么今年是2022年、21世纪初是怎么算的、阴历和阳历两种纪年法有什么区别等,这些问题可能会有很多人不知道。

是的,无可厚非,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这些东西都已经存在了,我们不必关心太多细节,只知道怎么用就好。话虽如此,但实际上多了解这些东西,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很有帮助的,所以就科普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十二生肖与地支

就我国来说,目前采用的是公元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俗称阳历和阴历,而在我国古代,实际上还有其他几种纪年法,例如:年号纪年法、年次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当然也包括干支纪年法,实际上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历史上用的最多的纪年法,它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公元纪年法

公元纪年法是外国人的纪年法,也是全世界最为通用的纪年法,它的由来和基督教徒耶稣有关。耶稣出生的那一年被认定为公元元年,也就是起始年份,一般理解都会从零算起,但实际上它是从一算起的,也就是公元1年为公元元年,以该年为界,向前推算,为公元前,向后推算,为公元后,一般就称公元,所以2022年实际上就是距离公元元年这段时间,也称公元2022年。

耶稣像

另外需要知道的是,100年是一个世纪。在史学界,世纪又有两种分法,以公元元年为界,元年至100年为1世纪,100年到200年为2世纪,依此类推,这是第一种,另一种的不同之处在于末尾少一年,如:元年至99年为1世纪,100年到199年为2世纪,依此类推。

世纪还可细分,如:世纪初和世纪末,分别是这个世纪的前十年和后十年,从宏观上,世纪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世纪的前三十年为早期,后三十年为晚期,中间则为中期,从更大的角度来说,世纪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前50年为前期(或称上半叶),后50年为后期(或称下半叶)。提到世纪就会想到年代,年代以十年为单位,例如:1960-1969这个时期称为20世纪六十年代。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是我国的纪年法,从上古时期被发明以来,一直沿用至今,要弄清干支纪年法,就得明白天干和地支是什么。干支全称是天干和地支,天干和地支实际上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文字记序符号。天干有十个,原始天干为:“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简化后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可与五行组合,形成阴阳之分,例如: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性,乙丁己辛癸为阴性。天干与万物的规律也有对应的关系,例如:甲象征出生,乙象征生长,丙象征光耀,丁象征强壮,戊象征茂盛,己象征弯曲,庚象征更替,辛象征艰辛,壬象征任重,癸象征死亡。

天干地支

地支有十二个,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代用十二地支来纪时、纪月。纪时就是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间段,然后每个时间段用一个地支来表示,每个地支代表两个小时,例如:23-01 点为子时,01-03 点为丑时,依次类推就是地支纪时法。纪月更简单,冬至所在的那一个月代表子月,下一个月就是丑月,依次类推就是地支纪月法。另外,十二地支也代表十二生肖,具体为:子代表鼠,丑代表牛,寅代表虎,卯代表兔,辰代表龙,巳代表蛇,午代表马,未代表羊,申代表猴,酉代表鸡,戌代表狗,亥代表猪。

十二时辰表

干支纪年法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顺序两两匹配,例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以此类推,每个组合代表一个干支,一个干支就是一年,这样刚好会形成六十个干支,也就是一个干支表,亦称"六十花甲子",六十年后从头算起,如此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干支纪年法,例如:甲午海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这些事件都是干支纪年法。

年号纪年法

年号纪年法,顾名思义,就是用年号来纪年。年号又是什么呢,实际上年号的出现就是为了纪年,从汉武帝开始就有了年号,后面皆是如此,例如:唐朝时期的贞观、明朝时期的永乐、清朝时期的乾隆等,还有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等,这些都是年号纪年的证明。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几乎一人一年号,在中国如此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帝王之数想必不少,并且,如在五代十国这样割裂的环境中,如此多的年号定会让人感觉到纷繁杂乱,估计这也是现今我国放弃此法纪年的原因。

清朝部分年号表

年号干支兼用法

年号干支兼用法就很简单了,即年号在前,干支在后,例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和《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年次纪年法

年次纪年法即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公元前841年是西周时期年次纪年法的元年,以后每一个帝王都有确切的纪年,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东周帝王纪年,各列国则以诸侯纪年,如:鲁僖公三十三年、赵惠文王十六年、周平王三十一年等。此种纪年又称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干支罗盘

可以看出,我国有多种纪年法,尤其是干支纪年法,它是我国独有的纪年法,如此,为何我们还要采用西方人的公元纪年法呢,其实主要是为了标准的统一。公元纪年法是大多数西方人的纪年法,也是全世界最为广泛和使用的纪年法,所以,为了和国际接轨,为了更好地同他国交流、合作,我们采用此法纪年可以减少一些麻烦和复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文化输出,纪年法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而西方国家近现代以来发动了很多殖民扩张,自然这种纪年法也被他们推行,所以就形成以了一种文化扩张,影响了很多被殖民过的国家。

纪年法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与那些科技发明相比,似乎更是微不足道,但它让我们明白了时间这个概念,相信诸如效率、计划、机会等这些人类特有的名词都与它不无关联,它更像是一把尺子、一个秒表、一个记事本,帮助我们去测量生命的长度、把握生活的快慢,记录人类的历史,从而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知,所以,了解清楚它还是很有必要的。

词语的由来故事(词语的来历有什么故事)

有哪些故事迷(迷的由来有什么故事)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年的由来的故事(年的由来有什么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76276.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