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关伟人的故事有哪些(文化伟人的故事有哪些)

2023-02-23 05:50:01 技术常识4 专家教你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6007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6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重读叶圣陶,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教育新闻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化伟人的故事有哪些1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绪论中曾经给经典下过一个描述性的定义: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人们正在阅读的书,大多是追逐时尚的畅销书,而不是历经读者千挑万选沉淀下来的经典著作。就语文学科教育类图书而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无疑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每次精读都会给人以丰富的感悟和启迪。

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指出:第一,国文是语文学科,在教学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第二,国文的涵义与文学不同,它比文学宽广得多,所以教学国文并不等于教学文学。对此,我深表赞同。在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乡土中国》的过程中,我就深感这两个基本观念的重要性。

就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而言,它120回的体量太大,如果将《红楼梦》全书内容均作为教学内容加以确立的话,显然是高中师生3年也无法完成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另辟蹊径,从指导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方法入手,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任务。

我在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查阅了“《红楼梦》研究资料集锦”,从中遴选了12篇研究《红楼梦》的论文:胡适的《〈红楼梦〉考证》(节选)、周汝昌的《雪芹生卒》、俞平伯的《〈红楼梦〉底风格》、冯其庸的《论〈红楼梦〉的思想》、周策纵的《论〈红楼梦〉本旨试说》等,拟从12个专题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红楼梦》的基本方法。

这12篇论文分别论述了《红楼梦》的版本、作者、风格、主旨、题旨、文体特征、虚实关系、总体结构、文化背景、场景、人物和主要情节,基本上覆盖了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主要教学目标,对于引导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主要方法颇具意义。学生在通读《红楼梦》的基础上辅以论文作为导读材料,就可以较为深入地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充分领略这本书的文化魅力。

到现在为止,还有许多人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乡土中国》作为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必读书目颇为不解。因为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一部社会学名著而不是文学名著,他们认为在语文教材中理应选择像《红楼梦》《悲惨世界》《哈姆雷特》这样的文学名著,像《乡土中国》这样的社会学名著过于专业,不适合选入中学生的语文教材。

这种论调当然偏颇,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国文学习不等于文学学习,研习文学名著只是国文学习的一部分,国文学习的范畴要深广得多,完全可以囊括社会学名著。就此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潘新和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指出,言语性才是语文的本质属性。因此,凡是可以提升中学生言语表现能力的作品,无论是文学名著还是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美学名著都可以选入高中语文教材。

在近几年举办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们偶尔也会看到有些“先知先觉”的语文教师早已突破了狭隘的文学名著范畴,执教整本书阅读历史学著作《万历十五年》,哲学著作《中国哲学简史》,美学著作《美的历程》,史传著作《苏东坡传》……这些著作的文学性未必比《乡土中国》多,但是教师之所以敢于打破门户之见和学科壁垒,是因为他们知道,无论语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是哪一门学科名著,都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整本书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而不是画地为牢,故步自封地只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

何况,《乡土中国》这本书虽然是一本创作于20世纪中叶的社会学名著,但是它的文学性一点也不逊色于许多文学家创作的论辩性散文。作者费孝通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在报刊上发表过不少习作,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毫不逊色于某些空头文学家。《乡土中国》这本书原本是费孝通发表在报刊上连载的14篇文章,不是想当然的社会学艰深著作,热衷于寻求文学性的读者,不妨把它拆解开来,当作14篇优美的文章来赏读。

费孝通在撰写《乡土中国》之时,为了考虑当时中国广大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已经尽可能运用最为通俗易懂的文字,结合自己切身的生活经历来阐述当时西方社会学、人类学领域最为前沿的学科知识,像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法国思想家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中的艰深社会学原理,到了费孝通笔下都化身为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以当今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完全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读懂这本书。

当然,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的主要意义和价值,绝不仅仅限于赏读其文学性,虽然这是大多数语文教师最为关心的话题。《乡土中国》是一本可以用来培养高中生主题阅读能力的绝佳素材。因为它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的传统社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这一社科经典命题。费孝通既不是第一个探讨这个经典命题的学者,也不是最后一个,但是他的许多见解颇具代表性。

如果我们以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为中心,上溯至卡尔·马克思、马克思·韦伯、费正清、涂尔干等学者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下延至秦晖、马勇、安东尼·吉登斯等学者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就可以形成一个颇为重要的主题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社会究竟是怎样的社会,其利弊何在,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未来究竟在哪里,我们应该建设一个怎样的新中国。

因此,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可以被设计成一个颇具开放性的探究型学习任务群,可以起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联动作用,它能为学生打开的不仅是社会学视野或文学视野,还有涉及几乎所有社会学科的跨学科项目学习。全文只有5万字的《乡土中国》仅仅是一个引子,只要在教学环节上设计合理,它将引发的不仅仅是50万字、500万字的阅读量。

今天,我们重读经典,重读叶圣陶,绝对不是为了读书而重读,而是为了引导学生读懂语文,读懂更多的经典,这才是我们重读叶圣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系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请读者思考:

当我们谈论语文的时候,到底何为语文的本质属性?到底是语文的哪些属性可以把它跟其他人文学科区别开来,对此叶圣陶先生给出了许多答案,让我们从中细细寻觅。

《中国教师报》2023年01月04日第8版

作者:王召强

文化伟人的故事有哪些2

一位无所不通的文化先驱

丁雪峰 渊林画院 2017-08-18 07:15

蔡邕(公元132一192),东汉时期的一位于学无所不通的文化巨匠。《后汉书》称他“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是一个能够驾驭文学艺术所有门类的全才。南宋陆游有诗:“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个中郎,就是蔡邕;到了元代,在剧作家高则诚的笔下,演绎出赵五娘寻夫的《琵琶记》,凄苦哀绝的她,所找的那个丈夫,也是这个蔡中郎。宋时说唱,元时戏曲,都以他为主角,敷衍铺陈出动情动容的故事,可见他很长时期内是个知名度很高的人物。

上世纪五十年代,厚今薄古,八十年代后,重商轻文,如今更是不大有人知道蔡邕了。

  我们常常感慨,欧洲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既是画家,又是雕刻家,同时还是工程师和建筑师,甚至还是机关枪设计原理的最早构想者,万能的上帝怎么如此偏心,竟赋予他如此全面的智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类似这种表现出全才全能的优秀者,也是不乏其人的,蔡邕就是一个。

  只是在中国这种小农社会里,所奉行的谁拔尖就掐谁尖的沙丁鱼罐头法则,那些偏执、狭隘之人对这位风头太足的大家嫉恶如仇。害得集文学家、词赋家、史学家、绘画与书法家、音乐演奏兼制作家于一身的蔡邕,最后落一个死于非命的下场。

在绘画方面,蔡邕曾是高手。不过,饱经魏晋南北朝的战乱,画卷大都散佚。在唐·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一书,尤可看到画目中载有他的作品,至少《讲学图》和《小列女图》,到了唐代,还作为官府的收藏,偶尔拿出来可供观赏的。

刻在太学门口,成为样板的《六经》碑石,只是他书法成就的一个方面。最为后人高山仰止的,莫过于他独创的飞白书,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形成书法的特异表现风格。中国的汉字,有多少人在写,写了多少年,谁不想出新,但他却能在工匠于墙壁间涂刷漆垩的过程中,得到奇窍,力辟蹊径,别出一格,写出新颖,实在是令无数写字人叹服不止的。南朝·梁,袁昂《书评》,说“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为神”。 唐·张怀瑾《书断列传》 认为蔡邕“工书,篆隶绝世,尤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究灵尽妙,独步今古,又创造飞白,妙有绝伦。喈八分飞白入神,大篆、小篆、隶书入妙”。

在音乐才能上,从《后汉书》上的一则记载,可见蔡邕在这个领域里所达到的高超精美境界,用冠绝今古这四个字来形容他,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日‘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日:‘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一场误会,顿时化解。

张骘的《文士传》,就把他说得更神乎其神了:“邕告吴人曰:‘吾昔尝经会稽高迁亭,见屋椽竹东间第十六可以为笛。’取用,果有异声。”伏滔《长笛赋》序:“柯亭之观,以竹为椽,邕取为笛,奇声独绝。”讲的也是这件事。那具焦尾琴,也非虚构故事,直到南北朝时,还收藏在国库。从《南史·王敬则传》:“仲雄善弹琴,江左有蔡邕焦尾琴在主衣库,上敕五日一给仲雄”,便知道实有其物,所传非假了。

所以,蔡邕的女儿蔡琰,被掠胡地,嫁为胡妻,思念中原,作《胡笳十八拍》,传之邺下,令曹操读后,不胜感伤,因为他“素与邕善,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看样子,她能写出这样哀婉悲愤的诗篇,自是家学渊源,是基因在起作用了。

  至于在辞章方面,只消看当时知识分子所推许的名流郭林宗死后,“四方之士七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也就知道他的文章在学林中被高看的程度。众望所归,蔡邕也不遑多让,挥笔立就,竣稿后,“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吾为碑铭多矣”,傲气中表露蔡邕自矜其长的疏狂,但他看到王逸所作的《灵光殿赋》后,因为早先他也有做这篇赋的打算,“及见延寿所为,甚奇之,遂辍翰而已”,这种自省,也可看到他不护己短的胸襟。但是,正如屈原深爱着他的楚国,而楚国却并不爱这位伟大诗人一样,极具才华的蔡邕,却被平庸的社会,奸滑之人推上了死亡之路。

  王允除掉董卓后,蔡邕因触景生情叹了一口气,王允得知后大怒,蔡邕请求刺面砍脚换一命,以便完成汉史,王允不肯,遂被杀。享年六十一岁。

渊林画院微信平台一直以来坚持原创,致力于画坛观察与艺术批评、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及书画收藏与市场分析。未免落入空谈与说教,尽可能多与微信朋友互动,切合实际有感而发。欢迎大家交流、切磋,分享、转

文化伟人的故事有哪些3

万方老师,当代作家、剧作家、编剧、著名戏剧家曹禺之三女儿。

2002年,一部由同名小说《空镜子》改编而成的电视连续剧在全国各大电视台播出,并屡屡创下收视新高。随着这部电视剧的热播,也让小说《空镜子》的作者万方一时间成了新闻人物。以前谁认识自己啊,没有人知道,是吧,很少的人知道吧、或者说,但是一个电视剧全国一播,这个台、那个台全国一播,立刻人家就知道你,就是从电视剧开始,你就一下变得好像成了一个被人知道的人。

直到电视连续剧《空镜子》问世以前,万方似乎还是个名气与实力不太相称的女作家,其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万方就凭借多部作品获得了如“金鸡奖”最佳编剧奖、“飞天奖”短篇电视剧奖和文华剧作奖等国内多个大奖,而电视剧《空镜子》也在2003年获得了第二十三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奖,同样是这部作品,让万方这个名字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电视剧《空镜子》讲述了孙家两姐妹在追求爱情的路上兜兜转转、几经悲欢离合,最后终于明白平平淡淡才是幸福。万方笔下的故事真实而细腻,就像发生在人们身边一样,许多观众看后都似乎有所领悟。自己跟自己妹妹逛香山、我们俩,然后走着走着,自己远远就听见一男一女说话,因为香山你看不见那小路,走走、慢慢近了,从路上迎面过来一男一女、夫妻走过来,然后女的忽然看见自己了,说你是万方吧,自己说怎么了,说那个我在电视里看见过你,说你的《空镜子》怎么怎么好,说我儿子看了本来他女朋友怎么着,然后看了这个有变化了。反正自己觉得挺高兴的,自己说居然能看了我这个电视剧以后,还好像对生活还有点影响吧,自己觉得挺好的。这是一个关于老百姓的故事,在很多观众看来,它真实的就像是站在自家阳台上不经意间看到的邻居家正在发生的事。电视剧《空镜子》的导演杨亚洲也曾坦言,别人拍的是生活中少见而荧屏上常见的故事,我们拍的却是生活中常见而荧屏上少见的故事。在今天看来,像《空镜子》这样讲述老百姓家庭生活和情感经历的电视剧已经成为电视银屏上广受好评的电视剧类型,然而在当年万方刚刚完成小说《空镜子》的创作时、许多影视公司却因为这个小说平实的、甚至与生活有些分不开而纷纷拒绝把这部小说改编成电视剧。这个影视公司看上了之后,他们去征求意见的时候,很多圈里的人说,这个小说不适合、太不适合做电视剧,因为那时候电视剧都讲,现在可能也讲吧,就是要强烈地矛盾啊,今天一集发生三件大事啊、什么这种;而那个小说它是一种像生活的流水似的那样的一种东西。在当时,刑侦题材、武侠题材以及青春偶像剧是电视银屏上比较常见的电视剧类型,所以《空镜子》在它们当中显得有些另类,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电视剧《空镜子》在首播后不仅备受关注,而且每一次复播都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根本没宣传,他们公司也没有宣传,不像现在弄一个电视剧、要先花多少钱去宣传,那是根本一分钱也没有花,对于宣传根本就没想宣传,这完全就是自己慢慢地积累,就是这样的,当然到今天为止、就从这之后就有了大批的就是写生活的电视剧。《空镜子》热播的这一年,正是万方“知天命”之年,跟父亲曹禺二十三岁扬名天下相比,她似乎有些大器晚成。万方的父亲曹禺本名万家宝,而“万方”这个名字正是用了父亲万家宝和母亲方瑞的姓氏组合的,万方出生在中央戏剧学院的宿舍大院。身为一代文学大师的女儿,她比其他孩子更早地接触到了文艺的熏陶。因为是中央戏剧学院嘛,自己觉得院子里住的这些大人啊、都是跟戏剧有关的,或者说和艺术有关的,有教声乐的、有演员、有教导演的、有舞台美术画画的,所以自己觉得周围的气氛吧、是一种充满艺术气息的,会听到钢琴声、会听到唱歌,甚至有演员在家里背诵台词,这些都是自己觉得对自己都是从小的一种耳濡目染的一种东西。1952年,万方出生的那一年,正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的那年,而父亲曹禺又出任了北京人艺的第一任院长,从万方记事起,家中总是宾朋满座。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见过许多像梅阡、焦菊隐、于是之这样的文艺界大师。或许就是从那时起,她幼小的心中就埋下了一颗戏剧的种子。戏剧让自己更有一种直接的就是情感上的联系的是什么,倒不是我爸带我看戏,而是那时候自己小到还不能带进剧场,是等待、就是自己等待着爸爸、妈妈去看戏回家,然后我们家卧室的窗子正好对着我们院子的大门,然后那个大门是一个这种圆形的大门,然后有个小门洞,就是上面再开一个小门,一般都是开那小门,到晚上关着是漆黑的门洞,然后自己跟自己妹妹两个人就趴着这个窗子就看,哗一亮、就是那小门一开、外面街灯照进来,以为是、不是,失望,然后等等终于门再开,街灯一照进来,爸爸、妈妈回来了,然后他们去干吗,他们是去看戏,所以有时候回来他们会谈起看了什么戏什么的,这些自己觉得现在想想都是一种最初对于戏剧的一种渴望吧。你就想他们干吗去了、爸爸妈妈,哎呀我们要是什么时候也能去看戏就好了,有这样的一种心情。在万方心中,也许那盏街灯照亮的已经不是父母回家的大门,而是等待她走进的戏剧之门,但是万方却说,因为父亲深知文学创作的艰辛,所以最初并不支持自己走写作的道路。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曹禺对万方在文学上的启蒙从没有过刻意的行为,但是他本身的文学修养还是影响着万方。他们家肯定书是比一般家庭要多的,在万方她成长的年代,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那一段时间,可能自己看了很多长篇小说,虽然那个时候才是小学生,但是自己已经看了很多,像什么、那时候都是一些革命题材的长篇小说了,什么《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啊,还有一些各种一些小短篇,短篇小说集啊,他也叮嘱自己,那时候你一定要记,每天你看到什么有趣的事情、有趣的人物细节,听到的什么话、你一定要记下来。那时候又没有电脑什么都没有,所以他叮嘱自己要用所谓活页本,就是纸是可以分类的,你可以写完了再给拿下来的、取下来的,他说你要分类,而且他说你写完了你要看,你不看等于白记、等于白写,其实说得都非常对,你如果仅仅记下来了,你不再翻过头来看,它的作用就很小,像这些自己现在都是这样做的。每天上午,万方都会准时坐在书桌前开始她一天的创作,这条并不被父亲支持的文学之路、万方开始得非常偶然。1968年,十六岁的万方迈出中央戏剧学院宿舍的大院,来到吉林省扶余县的一个屯子,万方说、在那里她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知青生活。一下到农村真是太自由了,你干什么都可以,你没有饭吃你怎么去要饭,我们那些人有的时候都不愿意、你想十几岁的孩子凑到一起、谁愿意做饭啊,到做饭的时候谁都不愿意做饭,然后就会、说我们要饭去吧,那些男同学拿着草绳子一系,那个做饭的东北大铁勺子往腰里一插,要饭去了,说是。用万方的话说,这是一段无法无天的日子,日子过得一塌糊涂,然而、正是那样一段生活令她终生难忘,也成了她日后小说中常常使用的氛围。既无法无天,又充满了一种自由和快乐吧,自己觉得是这样一段日子,当然很苦,这就是青春,青春你对于苦可能你会忽略,蚊子咬得简直腿都烂了,我们那些小男孩就拿小刀刮,咬的腿啊,跳蚤、蚊子,简直、那要说苦是真苦,但是真的你现在回想起来,你那些苦的滋味已经没有了,剩下的全都是觉得有趣有意思好玩,总之自己觉得那两年多的插队生活,自己觉得对自己来说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真是丰富多彩,使自己整个人的、自己觉得一种整个对这个人生的感觉、对生命的感觉,都好像更打开了似的。

两年后,沈阳军区前进歌剧团到吉林征兵,经过面试,万方顺利成了该团的一名创作员。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真是非常晚熟的人,那时候十八岁不到二十岁,十几岁完全稀里糊涂,虽然作为创作员能去当兵很高兴,但是我该干什么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该在那干什么,自己觉得自己一天到晚除了学习、其它就是打乒乓球,我们那儿有一个小礼堂、算一个小礼堂吧,里边有个乒乓球案子,只要一完了就去抢乒乓球案子。在部队里,万方的任务是下到基层收集一些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再编排成剧本、在部队中进行宣传,但是万方坦言、二十岁出头的她还是一个玩儿心很重的大孩子,当父亲曹禺看到她不能专心创作的时候心里非常着急。他就说小方子你不要再玩了,就是在信里就是说,你到现在还不知道迷住写作里、你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自己那个时候不懂真是还是很糊涂,自己觉得我到二十多岁、甚至到三十岁了,自己觉得自己还是玩心很大,就是不觉得我真的要、我的生命是为了做什么的,我这个生命是要往哪个方向,并不是很明确,虽然也在写,但是没有沉浸其中这是真的。万方说、她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创作是在她退伍之后。1978年,万方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北京、进入一家杂志社当了编辑。两年后,又进入中央歌剧院担任编剧工作,也就是从这时起、她有了创作小说的念头。自己觉得一个女性作者往往最初的创作可能会比较地围绕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写这样的东西,大概写过两篇、最初两篇都是这样,发表过之后、自己爸爸看了以后,他不希望自己是一个这样的作者,他不满意、但是他并没有批评自己,他从来不批评人,他总是以一种委婉的方式吧,就是希望自己能够不要眼睛只盯着自己、周围,要看得远一点、站得再高一点,就是多看看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听了父亲曹禺的建议后,万方开始刻意地把创作背景从城市转向农村,试图拉开自己与笔下人物之问的距离。1994年,一个发生在一对农村婆媳之间的故事开始在万方心中酝酿,人物形象也渐渐清晰起来。实际上自己插队的时候看到很多,但是那个时候你还可能没有觉悟,它是一种就是存在你身心里了,可是你并没有觉悟到你能够怎么来表现怎么来表达,你还没有想到呢,然后慢慢地缓过来了,很多东西然后你就会注意更多,好多你自身拥有的和周围的东西好像慢慢就联系起来了。就是自己家原来有个阿姨,她有时候她会自言自语,自己经常听到她在、比如她不管是打扫卫生啊或者做饭的时候她会自言自语,然后会坐到屋里、比如有时候跟她说说话的时候、她的那种就是有一种混沌,就是她的脑子是很混沌的状态,自己觉得我写的这个《杀人》里的这个媳妇、最后杀了婆婆的这个媳妇,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自己觉得也在这个人身上自己也找到了一些很实在的东西吧。

小说《杀人》完成后,万方就兴冲冲地把稿子寄到了《收获》杂志,当时担任杂志主编的正是巴金先生的女儿李小林。李小林是非常一个不讲情面的编辑,她绝对不会因为她的爸爸跟自己爸爸是那么好的朋友,就对我的来稿就放一马,绝对不,所以这个《杀人》自己寄给她的时候,写完之后寄给她之后,后来等了一段时间她给自己回信儿,她给自己打电话、她也叫自己方子,她说方子你的小说我们决定用了,我们准备发头条。自己觉得特别高兴啊,这真是自己就觉得,就是觉得、行,我终于我觉得我过关了。《收获》杂志是巴金先生和靳以先生在1957年共同创办的,几十年来、始终称得上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杂志之一。小说《杀人》能在这样的权威性刊物上发表头条,这当然可以算是对万方写作能力的一种肯定。但是在万方心中,最希望听到的还是父亲的评价。他曹禺那时候住院嘛,自己拿给他了、放在他那儿了,后来过了两、三天吧,自己再去医院的时候,他躺在床上一看自己来,一下眼睛亮了,小方子你快来、快过来,自己就走过去、在床边坐下来,一拉自己说、小方子你的小说我看了,他说你行、你真的能写,也没多说、就这几句,但是自己特别高兴。因为他那时候病了你知道嘛,他没有力量说更多,但是他的那种发自内心,实际上就像以往他所有对自己的感染、都不是说教式的,就是他真的觉得他感叹你,哎呀,你真行,你真能写啊。

伟人的故事成语有哪些词语(伟人的故事成语有哪些)

申国伟人的故事有多少字(申国伟人的故事有)

有惊人预言的伟人故事有哪些(有惊人预言的伟人故事)

伟人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是什么(伟人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电影伟人的故事有哪些名字(电影伟人的故事有哪些)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关伟人的故事有哪些(文化伟人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76229.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