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教养的人的真实故事图片(有教养的人的真实故事)

2023-02-20 14:16:01 技术常识4 必须知道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443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4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霍启刚带儿子祭拜霍英东,霍中曦手捧鲜花站得笔直,被赞家教好,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李洪伙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教养的人的真实故事1

10月28日是霍英东老先生离世16周年的日子,霍启刚带着儿子霍中曦前去祭拜,引发不少网友的热议。

从霍启刚分享的社交平台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很孝顺且充满正能量的人,虽然儿子霍中曦出生时,霍启刚的爷爷霍英东早就去世,但他经常给儿子讲曾祖父的故事,每年都会带着家人前来拜祭。

霍启刚写道:饮水思源,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心存感恩,贡献社会。

文章的下方,霍启刚分享了两张照片,儿子霍中曦站在太爷爷霍英东的铜像前,手拿鲜花表情严肃,霍启刚将手放在儿子的肩膀前,老婆郭晶晶并没有出境,笔者猜想照片就是她拍摄的。

还有一张照片,是霍英东的铜像,旁边摆满了鲜花,每年的这个时候,霍家子孙都会前来祭拜,霍启刚坦言:爷爷好像从来没离开过一样。

01

大家都知道,霍老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之后,孙子霍启刚迎娶了奥运冠军郭晶晶,并担任中青联副主席,延续霍家的体育精神。

提到小时候的趣事,霍启刚打开了话匣子,坦言爷爷最喜欢的运动就是游泳,而且还教会了三个孙子。

比起其他家人的担心,霍英东属于比较严格的,他的理念是,小孩子不能太被呵护,那样反而学不成。所以每次,霍启刚都会被爷爷推下水,逐渐也就学会了游泳。

至于奶奶吕燕妮,霍启刚更是十分尊敬,老人家是在2020年去世的,她见证了霍家的辉煌,十分宠爱霍启刚的三个孩子。

在霍启刚小时候,奶奶也很严格,对待儿孙一视同仁,虽然照顾他们学习和生活,但原则性问题,奶奶不会放纵大家。

不少网友了解霍家之后纷纷留言:孺子可教,传承好家风。的确,名门望族里没有几个能做到像霍家一样,满满的正能量。

霍英东虽然是个商人,但他更是爱国者,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他慷慨解囊,是唯一一个享受国葬的企业家。

为了支持国家建设水立方,老人家一出手就是两个亿,这样的传奇人物,值得后代尊敬和怀念,他的一生,也见证了祖国的沉浮,怀揣着对国家的热爱,并时时刻刻影响着他的家人。

也的确是这样,霍家家风极正,这样的大家族,势必会越来越兴旺。

02

都知道,霍启刚和郭晶晶拥有大批粉丝,经常花式秀恩爱,出门手牵手,当被问到如何评价老婆郭晶晶时,霍启刚回答:我太太很好很好。

原生家庭能治愈一个孩子,也能毁掉一个孩子,想必郭晶晶的三个孩子,一定是情绪稳定,内心温暖,心怀大爱的人。

其次是家庭教育方面,回看郭晶晶的衣食住行,并不像其他富太太一样,名牌不离身,包包动辄几百万。

她用着一块钱的头绳,拿着几百块的手提包,给孩子买路边摊,带着家人一起逛超市,网友直呼:豪门生活居然可以这样?

某次,一家人绿色出行,决定坐地铁出门,他们没有保姆在身边,还去了最普通的饭店吃饭,霍中曦坐在路边啃面包,霍启刚手拿袋子提重物,完全没有架子。

包括霍启刚的家,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豪华,屋内摆放着最简单的家具,和普通家庭没什么两样,甚至有些破旧。

03

很难想象,这居然是霍英东后代的生活状态。

对比李湘、田亮、王菲等人,他们的孩子上着贵族学校,出门就有房车保姆伺候,王诗龄的服装少则十几万,多则上百万,一个爱马仕包包顶得上普通人家好几年的收入。

有网友调侃,就凭郭晶晶和霍启刚的实力,比他们高出好几座珠穆朗玛峰,他们更有资格让孩子过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们没有。可以说,父母的三观对孩子的人生起到决定性因素。

因为从小就加入跳水队的原因,郭晶晶读书并不多,所以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她从不手软。

就连公公霍震霆也跟着“埋怨”:一点面子都不给我,必须完成作业才能和他们一起玩。

炎炎烈日之下,一家三口去田地插秧,去妇联义卖筹款,真正的教育就是这样:再富也要苦孩子。

吃点苦没有错,这会给孩子的精神和内心世界带来强大的力量,郭晶晶和霍启刚是聪明的父母,细致的雕塑家,十年后我们见分晓,相信霍家第四代会惊艳全世界。

有教养的人的真实故事2

近日,此前备受关注的“读博8年没毕业送外卖”当事人孟伟再次引发热议。他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我是浙江大学荣誉学院竺可桢学院本科毕业生,浙江大学自己的博士生……孟伟给浙江大学丢人了,给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丢人了。”

9月21日,孟伟再次发布视频回应:“送外卖是一项正经工作,能给我提供一份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也能让我在科研之余缓解一些精神焦虑。”孟伟称,他从未因自己是一名外卖员而感到低人一等。

现年31岁的孟伟是山东人,2014年,浙大本科毕业的孟伟作为直博生进入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今年是他读博第8年,也是延期毕业的第3年。上游新闻此前报道称,在浙大学工的官微一则关于孟伟的推文中,能看到他在浙江大学取得的耀眼履历——求是学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G20峰会优秀志愿者、浙江大学十佳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浙江大学优秀党员、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

今年4月,“读博8年没毕业送外卖”让孟伟成为网络焦点,他向媒体介绍,自己从博三开始抑郁了,当时导师建议他转硕士,他很排斥,再加上和周围同学的处境对比,他认为别人都走上了人生了正轨,自己却还没有摸到节奏。此外,2021年6月,孟伟的孩子一出生就患上了暴发性心肌炎,住进了医院ICU,这让他的经济陷入了窘境,也是他决定送外卖的原因。

读博期间,孟伟没有发表博士毕业认可的科研成果论文,按照相关规定,直博生到第8年还未拿到学位,只能获得结业证书。孟伟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还介绍,他正在与学院对接,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导师,下一步不打算找工作,也不打算实习,坚信自己可以把博士论文拿下来。

对于孟伟的情况,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也曾于4月作出回应。学院和孟伟的导师认为,孟伟对“导师指点不足、横向课题负担过重”等抱怨并不客观。孟伟延毕,还与他精力分散、没能落实目标等自身因素有关。一直以来,学校在生活和科研方面都为孟伟提供了帮助。了解到孟伟目前的困境,已与孟伟多次沟通。今后,还将根据孟伟的情况,继续为孟伟提供帮扶。

遗憾的是,今年6月,孟伟未能从浙大毕业,不过他还有最后一个拿到博士学位的机会,就是在接下来的三年内达到博士学位的发稿要求,并通过答辩。这三个月里,孟伟通过视频分享生活,也反映研究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有网友对他表示鼓励和支持,认为他“讲出很多高校博士面临的普遍现象”,不过也有部分网友认为,他“逃避现实”“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

9月21日,孟伟接受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采访时坦承,因为各种原因,回到老家后他没有再送外卖,他的目标还是要拿到博士学位,但从浙大结业回到山东后,没有了在校时的科研条件,精力也更多放在家庭上,“继续读博这条路可能比之前更困难了”,不过,他也在积极解决这些问题。

“时间确实蛮紧张的,现在要数着日子过。”孟伟称,他每天至少保证半天以上的时间做科研,现在的他处于一个不甘的状态,“我读博这么多年,不是因为我的能力没有达到博士毕业的条件”。如果三年后不能达成目标,他会再考虑未来的规划。

【对话孟伟】

潇湘晨报:最近的情况怎么样?

孟伟:我继续读博的这条路可能比之前走得更困难了。因为我现在离开学校了,没有实验设备、资源,课题都是我一个人在进行。除了这些,我的精力也更多放在承担家庭责任、照顾生病的孩子上面。我们学院领导也一直这么劝我的,可能觉得一个博士生这么多年没有产出,就跟博士无缘了,劝我提早止损。我觉得我是有能力的,我也不比别人差了什么,只是用我导师的话说,我们彼此不合适。

潇湘晨报:孩子的病情怎么样了?

孟伟:比较稳定,现在一岁三个月了,心肌指标一直上不去,正常小朋友的心脏射血分数是60,他几次查下来是40多。现在定期复查,在家吃药,不像住院时压力那么大。给孩子治病的钱是亲戚们借的,还没有还完,他们没有催,我是一直记着的,一有能力会马上还。

潇湘晨报: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呢?

孟伟:回到威海以后,为了小孩,我不太想从事跟人群有密切接触的工作,所以没有送外卖了,有其他兼职工作,但不能作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妻子在做销售,双方父母也轮流帮忙看小孩,生活方面暂时问题不大。他们对家庭的付出比我大,他们对我的期望也更高。

潇湘晨报:现阶段的计划是什么呢?

孟伟:我一定要拿到这个学位。实验资源的问题我也在解决,这段时间关注我的硕博圈朋友、甚至导师说可以给我提供支持。更重要的是把论文框架确定下来。这几年我有一个论文提纲,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我决定推翻这个选题。这是很多老师不理解的,说你做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坚持下去?正因为做了这么多年,我觉得没有什么感情,理论高度不够,应用价值没有,我说服不了自己。

潇湘晨报:接下来的三年有什么安排?

孟伟:2025年3月底4月初,就是我最后提交论文的截止时间。我希望能够进得了实验室,或者享受实验室的设备资源。只要条件满足的结业生,按照规定可以和学院、导师申请,现在暂时还没有申请,因为离校那段时间,我得知学院可能不愿再给我提供条件,所以先缓和一段时间吧。

潇湘晨报:对最终目标的把握大吗?

孟伟:尽力吧,因为我从博士延期毕业到现在也三年了。说实话,原来课题我很努力去做,但是产出不顺利,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想再看以前写过的论文,一门心思想要找新的方向。时间确实蛮紧张的,现在要数着日子过。

潇湘晨报:现在每天有什么安排呢?

孟伟:做我自己的课题研究,同时为我们的研究生做一些发声,然后就是照顾小孩。(科研方面)每天我至少保证在半天以上,我能拥有的实验资源就是一台电脑和几本专业著作。老实说,我每天定的计划都不能百分之百完成,包括每天坚持看一到两篇论文,也很少有完成的时候。我要看的书可能本来一周要看完,最后拖到一个月。倒不是说静不下心来,其他事情也蛮多的。

潇湘晨报:这样的状态会不会影响信心?

孟伟:这是很正常的,我从2008年开始每天做to do list,很少有一天能全部完成的。以前会说一定要把今天的事做完,现在也慢慢适应了,不过我不会哪一件事一点都不执行。如果今天没有完成,那就有空再完成,我还是可以灵活安排。

潇湘晨报:有报道说你去送外卖,也是因为这比做家教更能灵活安排时间?

孟伟:我没有什么家教的资源,我也不想去做家教,人家问起来你不好意思回答,一个30岁的,博士生还没有毕业,你自己学业是不是有问题?

潇湘晨报:万一没有实现目标,后面有什么打算?

孟伟:我现在处于一个不甘的状态,我读博这么多年,不是因为我的能力没有达到博士毕业的条件。如果再给几年没有达到目标,我也心甘情愿了,再考虑未来的规划。家人有时候也建议我先找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我也投了几份简历,跟我的专业相关,但可能受到舆论影响,有些沟通顺畅的工作最后不了了之了。不过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威海这边工作机会偏少,去其他城市现在走不开。

潇湘晨报:网友的各种评论对你有什么影响?

孟伟:允许不同的声音发出,包括我也是一个不同的声音。但我确实受到了一些困扰,包括一些诋毁和诽谤,不过不会特别焦虑。

潇湘晨报记者 蒋紫雯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有教养的人的真实故事3

看点 如今,中国低龄留学已成为趋势,与此同时,不少亚裔父母沿袭而来的教育观也出现了“水土不服”,使得其孩子们走了弯路。下文中, 行走中美20多年的《少年时》创办人杨鸣镝在分享自己对此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好的教育的共性之处在于,让孩子拥有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如何做到呢?家长不妨从学着平等沟通开始,找到属于自己家庭的平等沟通技巧与幸福教育方法。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少年商学院 (ID: youthmba)

文丨杨鸣镝 编丨Amanda

在我的大家庭里,我妈妈早期留学英国,后来成为外交领域的翘楚;我姐姐和姐夫都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外甥上了MIT(麻省理工学院),但一年后选择退学并到硅谷创业,外甥女则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

我是在北京读的大学然后到美国留学,我先生是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毕业,一年前,我大儿子和他爸成为了沃顿的校友,现在只有我家小儿子还在中学读书。

我从来不觉得聚集了“一群藤”的家庭有什么优越感——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只是人生的新开始而不是结束。一个人的社会影响力和职业满足感,也未必一定与其学校背景正相关。

但是,过去十年,中国学生低龄留学趋势非常明显,一方面大家非常关注“爬藤”,另一方面“问题学生”案例也层出不穷。

一些亚裔父母的教育观,从谨小慎微到服从权威,从跟风攀比到闭门造车等,使得其孩子们走了不小弯路甚至付出代价。

行走中美20多年,我发现好的教育其实是相通的,那就是——能否让孩子们拥有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超越好学校和好工作,延续到中年和老年,延续到下一代。

如何和孩子一起打造这种能力呢?从学着与他们平等沟通开始。我今天就和家长朋友们,分享一些我的探索过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平等对话首先不是生硬配合:

大儿子和老爸的“对抗”

大儿子在中学的时候,不时会问我和他爸:你们老是觉得我不尊重你们,可是你们有没有看看我那些白人同学的父母,是如何和他们的孩子交流的?

你看,他们“反抗”的其实是亚裔父母的一个通病,那就是“大家长制”。我先生尽管是沃顿毕业,但我们这一代人,或多或少都是“严以律己+推己及人”,于是不经意间家教就变得强硬甚至苛刻。

一个典型例子是,有一次我先生开车,带我大儿子以及他的两个印度裔好朋友一起去打球。爸爸对儿子说,你做事好像老显得不那么自信啊。

儿子后来告诉我说:在他的同学和朋友圈子里,他还是蛮有活力、自信和骄傲的,我爸为什么总是指责我呢,而且还当着我同学的面!

我就对他说,你直接和爸爸说你的感受和建议。他就去找他爸了。接下来的事情比较滑稽:下一次我先生带着他们三个人再出去打球的时候,车子一发动他就说:“Warren(我大儿子)今天不让我说话,我就不说了。”

这只是日常生活的小事情,在华裔社区,到处可以听到不尊重孩子意愿和个性发展的事例。所以我们做父母,也是不断求索不断反思。

和我大儿子“反判”几乎同时的是,我家小儿子不乐意在学校里读书,提出要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

他写了不少理由给我们:可以每天下很久的国际象棋(他的挚爱之一)、可以有更多时间写作、YouTube上即可学到更多技能……

这个时候尽管我们夫妻俩是全职工作,但面对孩子的要求,并没有马上说NO,而是去研究可行性。

我们去查查询纽约州相关法律条文,去求助专家们的意见,去到社区里几个homeschooling家庭拜访,去找我姐——她家老大曾在家上学三年,又是位天才少年……

尽管最后小儿子变了卦,主动说还是继续要到学校去。而我事后也庆幸他的变卦(homeschooling可能并不适合我们家),但至少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审视这件事,去寻找解决方案的。

帮孩子找到一生的兴趣爱好:

儿子成为“国家大师”的三步走

从小引导并帮助孩子找到一生的兴趣和爱好,我认为是两代人之间“平等沟通”最简洁,也是最奏效的一种方法。

可以说, 我们几乎把家庭教育的所有精力都放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上,俩儿子都是国际象棋高手,曾先后获得“美国国家大师”的称号,我们家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十个培养出两个大师的家庭。

国际象棋对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抗挫力和策略意识上,都非常有益。

大儿子现在在沃顿,也非常感激自己从小有这样的一个兴趣爱好。在整个过程中,我和我先生也欣慰我们“平等沟通”的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陪孩子下棋。爸爸在这一点做的非常不错。他在孩子小的时候,让孩子多接触各种体育运动和棋类等,寻找他们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选择国际象棋后,爸爸是最早的陪练,虽然很快就败在孩子们手下了。

第二步,找到大师级的导师。像中国古代的“拜师学艺”一样,无论今天社会如何发达,一个好的导师对孩子的成长帮助是非常大的,因为好的导师不仅仅教给孩子技能,更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第三步,营造一个持续亢奋的氛围。氛围很重要。两个孩子后来的棋艺越来越精湛,小儿子两年拿了九次全国冠军,连续三年入选全美青少年明星队。青出于蓝而生于蓝,这个时候,连他们的大师级导师,可能也无法再给到他们更大的突破性帮助了。

于是我们开家庭会议,头脑风暴,孩子们想出来一个策略:可以在当地组织国际象棋沙龙,办兴趣班!因为,教是最好的学,你能传授给别人,自己其实也能获得成长甚至突破。

这个想法最后证明是非常厉害的,不但大幅增加了孩子们和两个教练的收入,而且在纽约长岛区,国际象棋的流行,就是这样被带起来的,长岛现在成了全美国际象棋最强且最受瞩目的社区。

现在一些special day,你可以看到几百人在公园里下棋,而这一切,皆源于我家俩孩子的兴趣发展之路,他们也非常有成就感。

在孩子困顿时一起寻找突破口:

当象棋爱好与拍电影相冲突

关于孩子的兴趣培养,我始终坚持三个观点:

第一,兴趣是玩儿来的,不是逼出来的;

第二,选定之后,要有一个自己设定的目标,不能随便玩一玩然后放弃;

第三,一定要找到兴趣背后的意义。

几年前,除了国际象棋之外,小儿子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一口气看几百部的电影,如痴如醉。他还组织朋友拍电影,后来自己作曲,写剧本,做剪辑,甚至把下棋赢得的奖金都用于购买电影设备。

显然,他在这件事情上,是非常认真的。

这个时候,问题来了。因为一个普通人,不是达芬奇,是很难兼顾好两个深度的兴趣爱好的。

爸爸一开始几乎是反对的,他担心鱼和熊掌兼得不了,最后象棋和电影都趋于平庸。他很焦虑,于是常跑到小儿子的房间问:“今天练棋花了多长时间?有没有练习什么?”诸如此类。

但是我们心里都清楚,硬逼着孩子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和硬逼着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同样愚蠢的行为。

于是我们全家召开家庭会议。把哥哥也叫上,哥哥一开口的第一句话就很有分量:“弟弟,你下棋比哥哥有潜力和发展,你可以再往上走,不要轻易放弃。”

小儿子听着这句话比我们说一万句都受用,因为他和哥哥一直是一起在棋场奋斗的,虽然他后来居上,但是哥俩儿一直在嘴上不服输,常常“出口不逊”,互相打压,现在听到哥哥这样说,小儿子心里当然就比较好接受。

所以我们全家最后帮小儿子找到突出口,也是他一直以来的纠结所在,那就是:时间分配问题。

平日放学后,每天的时间是练习象棋为主,而且调整了跟着两个大师教练上课的策略。如果有时间再去研究电影,尽量不在平日晚上看电影,留到周末进行。然后,利用寒暑假深度发展自己的电影兴趣和找到有同好的伙伴。

引导孩子去寻找幸福的源泉:

华裔父母要营造“家”的意义

快乐是一种短暂的感受,而幸福是一种长久的状态。“快乐是多巴胺(dopamine),幸福是血清素(serotonin)。”

一个幸福的人,也会对孩子发火并有很多纠结,但Ta内心是笃定而非焦虑的;一个幸福的孩子,也许不是成绩最优秀的,但Ta自己终会成为他想成为的那个人。

引导孩子去寻找幸福的源泉,是和孩子平等沟通的最高的境界。而花大量精力帮孩子找到一生挚爱的兴趣爱好这件事,本身也是探索幸福源泉的过程。

因为研究表明:真正的幸福来自友谊,爱情,帮助他人,以及掌握能让自己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的技能。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William Damon,是研究青少年发展和品格教育比较杰出的一位学者,他认为,人生早期,喜欢一件事,并对这件事有一个目的感很重要。

比如,一个孩子喜欢一项运动,并希望做运动员,他可能不会一辈子都是运动员。但成为运动员需要一种自我承诺和自律的习惯,会帮助他一生,还可能在成长过程中,由此产生机遇,发展出另外一个目的。

而我和我先生在这件事上倾尽心力的另一个目的是,希望孩子们懂得爱,学会爱。知道家庭是对一个人增加意义感最温暖的地方,是一个最强大的血浓于水的精神支撑体系。我们华人不太重视家族传承的力量,这是蛮可惜的。

我说的传承,不是说财富的传承,或者说“一群藤”的延续,而是让孩子真正了解我们自己的故事,家族的故事。这些都是孩子们需要的,也是从外面得不到的。

我每次带孩子们回中国,都会带他们来一场“寻根之旅”,不管是他们小的时候,还是现在慢慢长大成人。要永远相信:家里做得好的,其实是可以形成价值传递给下一代的,而不仅仅是取得世俗罗列的成就。

愿每个家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等沟通技巧与幸福教育方法,愿每个孩子都能够Be different,not just be better(成为不一样的人,而不是成为更优秀的人)。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教养的人的真实故事图片(有教养的人的真实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74989.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