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幸福鸟的故事有哪些免费的(幸福鸟的故事有哪些)

2023-02-19 17:30:01 技术常识4 干货分享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4438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37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一带一路上的光明之歌,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幸福鸟的故事有哪些1

小黛丝的储蓄罐“装满了”

都说中国与巴基斯坦是最友好的伙伴,走进巴基斯坦便能感受得到。

在巴基斯坦去旁遮普省萨希瓦尔市的路上,街道两侧随处可见“中巴友谊万岁”“中国是巴基斯坦人民永远的朋友”等字样的宣传标语和条幅。巴基斯坦更是把“破坏中巴友谊罪”列入了宪法。与巴基斯坦员工见面的时候,他们总会先用汉语热情的问上一句:“你好。”“巴铁”热情随处可见。

萌萌的小萝莉

巴基斯坦总理、旁遮普省首席部长来现场祝贺#1机组投运

曾问过一位巴基斯坦友人为什么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人如此友好,他的回答是:“我的父辈告诉我,当我们和印度发生领土纠纷的时候,当全世界都遗弃我们的时候,是中国人把最好的东西送给我们,让我们赶走了侵略者,实现了民族自治,所以在遇到中国人的时候,我们也要把最好的赠与他们。”

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萨希瓦尔市,一座现代化的大型燃煤电站拔地而起。这座装机规模为2台66万千瓦超临界的燃煤发电机组,年发电量达90亿千瓦时,已成为巴基斯坦容量最大、技术最先进、建设速度最快的机组,是中巴经济走廊上第一个绿色环保型电站,更是连接中巴两国情感的标志性项目。

巴基斯坦总理、旁遮普省首席部长来现场祝贺#1机组投运

在巴基斯坦,人们用“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这样诗歌般的语言来赞颂中巴友谊。然而小黛丝为哥哥寻找神奇药的事情,如这炙热的天气一样温暖着中巴人,更见证了中巴纯洁美好的友谊。

在萨希瓦尔燃煤电站工地宿舍,经常会看到一个名叫黛丝的小女孩,她的父亲是这座电厂的一名工人,母亲也在这座电厂里做零工,一家就住在这里。漂亮的小黛丝今年8岁了,每天爸爸妈妈上班了她就在电站工地的宿舍外面玩。电厂里很多人都喜欢她。

一段时间,爱笑的小黛丝突然不乐了,她的爸爸和妈妈也整日愁眉不展起来。这一天黛丝的爸爸妈妈一早离开工地宿舍,小黛丝起床后,就从衣柜下层找到了她的储蓄罐,一个果酱瓶,这是一年来,她积攒的零花钱。她拧开瓶盖,把所有的硬币倒在床上,数了一遍又一遍,总共十元零五角。她小心翼翼把这些钱放回瓶里,抱着这个瓶子坐在工地宿舍的墙角下流眼泪。这一幕被来来往往的哈电员工看在眼里,大家纷纷询问小黛丝哭泣的原因,小黛丝只是哭也不说话,过了好久一会儿,她才擦着眼泪说道:“我哥哥病了,在医院里。医生说,他脑子里长个坏东西,我爸爸妈妈说手术需要好多的钱,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医生说也可以用药物治疗,但必须有一种奇妙的药。”说着,黛丝掏出储蓄罐,“这些是我一年存下的所有钱,我要给哥哥买那种奇妙药,给他治病。可是我不知道去哪里买,我的罐子还没有装满,我想让哥哥快点好起来,我不想让爸爸妈妈难过。”在场的所有人都被小黛丝的话感动了。可是小女孩那点钱怎么能够治病的呢,现场的中国工程师们相互看了看,好像心照不宣了。对小女孩说:“哥哥叫什么名字,在哪里住院,你把储蓄罐给我们吧,我们去帮你给哥哥买奇妙药,”

回到项目部驻地,哈电集团员工立刻在项目部门口写下了一个募捐的牌子,希望大家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小黛丝一家。仅三天时间,哈电集团员工就筹集了善款送到了医院。哈电集团领导微笑着把装满钱币的储蓄罐交到了黛丝父亲的手中。“电厂的中国领导怎么知道他家里的情况,又怎么给他们送来了捐款?”小黛丝的爸爸真是一头雾水了。

晚上,小黛丝爸爸从医院回到家中,问黛丝,黛丝如实说了早晨的经历,她说:“那些中国大哥哥要我先回家,说他们会把奇妙药送到医院,给我哥哥治病。”爸爸从手提包里拿出了女儿心爱的装满硬币的储蓄罐说:“这些好心的人要我带回来给你。他们被你为哥哥治病的真情感动,并且承担了哥哥的全部手术费用。好心的大哥哥们要我告诉你,好好念书,健康成长。”黛丝妈妈这时已泪流满面,高声赞颂:“果然出现奇迹了!”

在巴基斯坦,有这样一句乌尔都语诗歌:“朋友的美好形象,就在我心的明镜之中,稍一低头,就能看见。”小黛丝的哥哥病一天天地好转起来。每天又能看到黛丝在工厂宿舍外面玩耍,脸上重新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每当见到哈电员工,她都会说用生硬的汉语说一句:“你好。”尽管问候的话语有些生硬,但能看出她是发自内心的。

小黛丝每天都会把装着满满的爱的储蓄罐抱在手里,她喜欢数里面的钱,她知道那里面有为哥哥治病的奇妙的药。

中巴友谊的种子已在黛丝小小的心中深深地埋下,相信未来一定会伴着她快乐成长。

Boss,我就一直跟着你们干

“丝绸之路”令当时许多沿线国家从“地广人稀”发展为“民庶殷富”,从“州县萧条”变为“人烟遍地桑柘稠”。

中国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带一路”为当地浇灌出一片持续繁荣发展的沃土,这种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促进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

伊斯兰在认真的工作

萨布乐与同在项目驻地工作的弟弟和侄子

朝夕孜孜的萨布乐

孟加拉是热带国家,国民睡得晚起得晚,但“萨布乐”可不一样,在项目施工期,他每天五点半就到驻地开始一天的工作,直到晚上七点半才离开驻地。即使在项目质保期,他也是每天不到七点来上班,晚上九点半才回家。“萨布乐”是他的音译名字,真如他的名字一样,憨厚可掬,每天不知疲倦地辛劳工作着。

萨布乐2007年便在西莱特项目驻地做力工兼杂工,此前一直务农养家。当地土地贫瘠,半年水淹地,半年耕种。萨布乐上有7旬父母,中有同样艰辛务农的兄弟,下有儿子、侄子、侄女一大家人,全家就住在泥地盖起的草棚房中艰难度日。

因家里条件有限,每天他都要光着脚,步行往返两个小时上班。他不懂英语,更不懂汉语,但并不影响他用手势和表情同中国人交流。

不善言辞的萨布乐十分勤劳,他总是一刻不停歇地工作,扫地、搬重物、修缮房屋、刷车等。干完本职工作,他还主动帮助别人洗衣服、晒被子、收拾房间、种菜等。他的勤劳朴实与善良,给驻地的哈电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在想怎么能更多地帮助他。

勤劳的萨布乐一家

薛建军看他每天步行上班太辛苦,买了辆自行车送给他。当时自行车在当地村庄绝对算是“大件”了。看着面前崭新的自行车,萨布乐喜不自禁,搓着手不知道说什么好。逢当地过节,后勤管理员李贵峰都会代表大家到他家里送去大家捐的钱物。当他的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李贵峰还会给孩子一些奖励作为鼓励。工程执行高峰需要扩招当地力工,项目组优先考虑了他的弟弟以及年纪较长的侄子。

一项项援助的实施,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萨布乐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几年间,他的家便盖上了砖瓦房,告别了泥地窝棚时代。收入的增加,使他家在村里成为了富裕的家庭,家人在村民面前挺起了腰杆儿。每每萨布乐都会自豪地说这些都要感谢能够在中国企业工作。村民们也通过萨布乐一家,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

萨布乐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对待工作越发卯足了劲。他的弟弟、侄子也秉承了他的优良品质,工作非常出色。弟弟聪明好学成为了半个中孟翻译,帮助采买、外联。侄子则成为中国厨师得心应手的帮厨。每逢中国人的节日,项目组都会得到他们家庭的祝福,萨布乐和他的弟弟、侄子会带着水果、爆米花等家里人舍不得吃的礼物来到驻地,与中国人共度佳节。

2015年,项目组开始执行巴库项目,需要去新的驻地,尽管孟加拉人非常注重家庭团聚,但萨布乐依然高兴地带领他的弟弟、侄子离开家人,远赴新项目工地,继续做中国公司的雇员。

虽然他不能用语言和大家交流,虽然他只能做勤杂工,但他勤劳朴素的品质一如既往,对中国人的友好和信任始终未变。通过弟弟,他告诉薛建军:“是中国企业给他和家人带来了帮助,只要哈电在孟加拉做项目,他们就会一直跟着项目组干。就算有一天哈电人离开了孟加拉,他和家人的心中会一直想念援助他们家庭的中国朋友。”

砥砺勤学的伊斯兰

与憨厚的萨布乐不同,“伊斯兰”天资聪慧,头脑灵活,学习能力强。虽然家也在农村,但经过十几年在哈电项目组的锤炼,伊斯兰实现了由力工到外资公司商务人员的转变。

2004年10月,年仅18岁的伊斯兰作为一名力工服务于哈电孟加拉同吉项目现场,从此与哈电结缘。

2005年10月,伊斯兰因服务态度积极,工作表现优异被调往达卡办事处工作。

伊斯兰很小就没有了父亲,是靠母亲种地养活他和弟弟妹妹们。到哈电达卡办事处工作后,项目组充分发挥他聪明好学的长处,不断地从生活上帮助他,在工作上锻炼和培养他。

伊斯兰的母亲在家乡翻建房屋缺资金,办事处就采用先借款后分期从工资抵扣的办法帮助他,使他的家庭能在压力很小的情况下,完成住宅扩建、购买更多农田。

伊斯兰来哈电工作后,他便承担起了弟弟妹妹们上学的费用,让劳累了半辈子的母亲不用再辛苦操劳。

为了感激中国人给这个家庭的帮助,每次伊斯兰从家乡探亲回来,都会带来母亲做的佳肴与祝福。大家在品尝美味中能感觉到那是一位坚强、伟大的母亲。

办事处为伊斯兰创造了一切学习的机会。2006年起,伊斯兰岗位变更为达卡办事处杂工,负责办事处的清洁打扫等工作。随着与中国人接触时间的增多,好学的伊斯兰开始自学计算机和中文,渐渐地他也能用中文或英文进行简单的交流、编辑管理文件、整理档案了,岗位也从杂工转为了办事员,负责办事处零星物品的采购、与当地人员交涉等工作。他一刻不忘记学习,他一边工作一边自修了成人高考,取得了大学学历。良好的语言环境让他的中文和英文日趋熟练,能够进行中孟英文的口译翻译,几年的时间就被培养成能与业主、保险公司、银行等部门处理工作的商务人员。

勤奋好学的伊斯兰

作为中国公司的雇员,伊斯兰已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了,为了便于工作,他安装了QQ、微信等时下流行的联络软件。外出办事需要请示时,他会直接将文件、材料样品等通过QQ或微信发图片,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准确性。他还学习了货运和商务等系统。哈电国际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锻炼的机会,在巴库项目期间,安排他完成了货运文件交单、收款文件准备等工作。并根据项目的需要,让他深入孟加拉市场了解和收集信息,配合现场完成备品补件、试验分析。

在伊斯兰的影响下,达卡办事处其他当地雇员也都安装了微信和QQ,并建立了达卡办事处工作群、人员往来通知群、材料市场群等不同功能的工作群组。

之前为了养家糊口,伊斯兰一直没结婚。如今他的家庭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也收获了爱情。因个人的出色表现,也因为他在中资企业的工作背景,2016年这位来自孟加拉农村的小伙子,在外地人很难立足的首都达卡,“凤凰男”伊斯兰终于收获了爱情,迎娶了“孔雀女”——达卡的姑娘做自己的新娘,组成了温馨的家庭。

所有办事处的哈电员工都受到了伊斯兰的盛情邀请,作他幸福的见证人。婚后,伊斯兰的妻子接过了他母亲的“接力棒”,经常烹饪当地美食,让伊斯兰带到办事处和大家人分享。而大家也从中国国内带来瓜子、牛肉干、薯片等,送给伊斯兰及他的家人。

在为哈电工作的十几年里,伊斯兰与大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更可喜的事,他的家庭在当地的村庄已从贫困户变成了富裕户。

伊斯兰几次对办事处的中国人说:“BOSS,我就一直跟着你们哈电干,一直干到我退休!”

这里的天空终于洁净了

安格连干旱少雨,当地最高气温可达40摄氏度,让人闷热难当,在街上随意地走上一圈,立刻汗流浃背。然而哈电国际安格连热电厂项目经理庄红钢和他的团队来到安格连初期,却总是带着口罩出门,让人心生不解。

距离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东约100公里的城市安格连,是这个国家的“煤都”,这里有着中亚地区首屈一指的煤田,城市的主要工业如橡胶、化工等工业均与煤炭相关。其所在的塔什干州是乌兹别克斯坦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工业重镇,全州有近万家经济发达企业。安格连热电站作为乌国主要热电站之一,为塔什干州主要工业项目和居民保障电力供应。

然而,1957年建成投产的安格连市南郊老安格连火力发电厂老机组至今已经运行了60年,超出了使用寿命,远远满足不了当地工业生产和居民的供电需求,停电已成为家常便饭。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为热电厂发电的褐煤品质不高,无法完全燃烧,灰分达到50%。加上设备老化,没有除尘设备,电厂运行时,五个大烟筒每天会排放出滚滚的浓烟,烟雾笼罩着城市上空。有风时节,浓烟随着风向漫天蔽日,烟雾浓重得让人伸手不见五指,恐怖得如同大片里看到的可怕的场景的再现。

安格连电厂老机组

电厂施工的人员告诉记者,站在锅炉上可看到电厂老发电机组的全貌,烟囱冒着浓浓的黑烟,未燃尽的劣质油以及排放的烟尘在空中漂浮。到底环境有多大污染?靠近它的锅炉上厚厚的灰尘可以说明一切。

不仅污染严重,当地电力缺口达1/6,致使城市中很多工业陷入沉寂,城市的发展陷入停滞。为彻底缓解电力紧张以及污染严重局面,保证电力供应等跟上经济发展的节奏,2009年3月,乌政府宣布未来五年将对一些大型电力项目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安格连热电厂自然是其中的重点项目。来自中国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接下了对安格连电厂升级改造项目,新建一套使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150MW发电机组,并对电厂老厂区范围内的排水系统、循环水系统、除灰系统进行必要的改造。哈电集团国际公司在这个契机下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安格连恢复了往日的容光。

安格连新机组满负荷发电

此次新建发电机组的核心装置为循环流化床锅炉和静电除尘器,哈电集团采用了当今世界最为先进、节能、环保的发电设备制造流程。电厂新机组中的所有主机设备,均是由哈电集团自主研发并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是彻彻底底的“中国技术”。据哈电国际项目经理庄红钢介绍,安格连项目是哈电国际进入乌兹别克电力市场首个项目,是联系中乌两国合作的纽带,关系乌兹别克斯坦发展的民生工程,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十分重视,把该火电项目作为乌兹别克斯坦独立25周年的献礼工程。目前通过安格连电厂新建机组,燃烧劣质煤约55万吨,燃煤的燃烧效率提升至92%,除尘效率大于99.76%,投入石灰石系统后,SO2排放量仅为200mg/m3左右,满足合同350mg/m3要求,“不仅极大缓解了当地用电紧张局面,而且这里的天空再也不会是灰蒙蒙的了。”

安格连电厂电气工程师伊斯罗姆说:“我见证了燃煤电站建设的整个过程。清洁燃煤机组项目建设前,我们因没有除尘技术,烟筒总是冒着黑烟,居民每天不仅要接受停电的现实,同时还要忍受空气污染的痛苦。现在新机组能燃烧其他电厂燃烧不了的劣质煤,烟筒冒的是白色的青烟,烟尘再也不是恐怖的恶魔了,不仅缓解了当地电力紧张现象,环境也彻底改善了。”

安格连电厂新机组满负荷发电除尘效果好

还在电厂服务的哈电国际工程师乔生金告诉记者,当初改造前的旧电厂如一个超期服役气喘吁吁、步履蹒跚的老兵,早已没有了以往的霸气风光。目前由哈电国际新建的发电机组,极像一位谦谦仙子,口吐白莲辉映在蓝天下,是那么的美。在蓝色的天空下,大家出行再也不用做“蒙面人”了。

安格连电厂电气工程师伊斯罗姆说,电厂新发电机组满足了当地人多年的愿望:使用上了更加清洁的能源,日常生活不再停电,冬天供暖也有了保证。他说:“天空洁净了,我们的工业和整个城市都焕发了新生,这个电厂就是我们中乌两国友谊的结晶。”

“蓝孔雀”在中国

哈尔滨有一家印度人开的“蓝孔雀”餐厅,很多去那里消费的人都说,绝对纯正的印度口味,环境不错,老板既帅气又好客。

蓝孔雀可是印度的国鸟,有这样一只“蓝孔雀”落户哈尔滨一定有不同寻常的故事,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进了这个有着异域风情的餐馆。

卢帝和作者在“东南亚蓝孔雀”餐厅

蓝孔雀餐厅落户于哈尔滨南岗区一个幽静的街巷里。走进餐厅,印度元素随处可见:舒适的布艺靠背椅、精美的桌布、复古的印度灯饰、抽象的墙面装饰以及有特点的印度吉象摆件……异域风情混搭得有理有据,用餐的同时的确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南亚风情。

卢帝是这家“蓝孔雀”餐厅的老板,八零后,汉语讲得非常好。高高的鼻梁,黝黑的皮肤,高挑的身材,绝对的印度帅哥。说起开“蓝孔雀”餐馆,他说那得感谢“一带一路”。

那是2010年,哈电集团国际公司与他所在的印度爱莎电力集团签署了向印度出口6台60万千瓦燃煤电站项目BTG岛设备供货暨服务合同,作为项目工程师的他来到了哈尔滨。之前他印象中的中国是落后不发达的,更是封闭不开放的,没想到第一次来到哈尔滨就颠覆了他的三观。哈尔滨太美丽了,不仅是浪漫之城,更是文化之城,那美丽的冰雪、那唯美的哈夏音乐会,浓浓的文化氛围强烈地吸引了他。

“他说哈尔滨是个开放而时尚的城市,不仅美丽而且充满着商机,我喜欢这里,未来我一定要在这里开一家充满印度情调和风情的餐厅。”2014年项目尚未结束,他便在哈尔滨选址开了这家“蓝孔雀”餐厅。

印度爱莎集团项目合同签字仪式

之所以将餐厅取名为“蓝孔雀”,他说:“孔雀在我们印度是民族之鸟,它美丽、端正、聪敏,是象征如意吉祥的幸福鸟,深受我们印度人民的喜爱。我是通过“一带一路”这个项目结缘中国的,这个纽带会把我们印中两国友谊永远的联结起来,我要让人们通过‘蓝孔雀’认识我的国家。”

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正宗纯正的印度饮食和文化,真正感受“蓝孔雀”的美丽,他从家乡请来了知名的印度厨师,餐厅所使用的香料原材料全部来自印度。

“蓝孔雀”餐馆每天客人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红火,他说:“我完全没想到会发展得这么好。每天不但有很多新朋友到我餐馆来,而且很多因工程项目结缘的老朋友也会相邀朋友来这里,他们喜欢我们的饮食文化,我也喜欢这里,哈尔滨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哈尔滨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喜欢哈尔滨的饮食吗?”记者问。他说:“哈尔滨真是个魅力之城,有很大的接纳和包容性,这里的环境、文化我真的好喜欢。我去过哈尔滨很多的地方,喜欢吃哈尔滨的回锅肉、土豆丝、宫保鸡丁、西红柿鸡蛋汤等,我很喜欢中餐。 ”

在哈的印度朋友都知道他的“蓝孔雀”餐厅。在哈尔滨的印度人有学生、老师、IT人士、珠宝商、做旅游业、开餐饮的等,更有百余名留学生。“印度有什么节日,我们餐厅就会爆满,所有在哈尔滨的印度人都会过来一起庆祝。”

交流中他几次说起“一带一路”。说中国的“一带一路”连接了很多国家,能给很多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帮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最重要的可以促进东西方不同国家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你将来有什么打算?”他说:“不久前我与我的印度朋友布山在佳木斯开了一家同样的印度餐馆,效益不错。未来我将再扩大开一家印度文化交流餐厅,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印度文化。”

“喜欢你们印度最有名的诗人泰戈尔吧,印象最深的是那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充满了画面感。”记者问,他友好地点头微笑着。

他几次告诉我是“一带一路”工程改变了他的生活。哈尔滨人性格爽朗,乐于助人,在这里投资创业,让他找到了归属感,这里有他很多“铁哥们儿”,他已经无理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未来他要在中国养老,还要把父母接过来,相信他的父母一定也会爱上这里、喜欢这里的,因为他的儿子在这里,家也会在这里。

坐在充满印度风情的屋子里,静静听卢帝讲着他的故事,如老朋友叙旧般,没有丝毫的陌生感。来这里的朋友,也许不仅是为了吃什么,只为体味一次短暂的异域风情旅行,感受一种文化,便是一种享受了吧。

古城墙情谊

90后司机尤里奥是哈电集团速马项目聘用的当地司机,是地地道道的土耳其人。因工作相熟,我们常常在一起聊天。他说我从懂事起就知道中国有一座古老的城墙,祖辈们都说缔造这个伟大奇迹的中国人很伟大。真希望什么时候能够去看看那个伟大的城墙。

尤里奥说从祖辈那里就知道古长城的建立是抵御外邦的,这个连当地小学生都知道的“真理”。于是,他总想造就城墙的后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很是友好吗?“今天我可是近距离地体会到了这份友好。”他看着我礼貌地微笑着继续说:“因为我亲身感受到了呀!”他说:“就像我们,通过“一带一路”成为了朋友,更感谢你们为我们建造了电厂。”

尤里奥说:“我们速马镇子虽然不大,但来镇上建电厂的外国人来了一波又一波,波兰人,法国人,芬兰人,还有你们中国人。”他忽闪着大眼睛告诉我,“中国可是个超级大国,不仅国土面积大,而且人口特别多。说实话,之前我长这么大从没见过中国人。听说中国人要在这里建电厂,我真的很好奇。我终于可以见到城墙那边的中国人了。城墙的故事一直传说至今,而我心里的城墙则随工作的接触和心灵的相通而融合了。”

尤里奥说他怎么都不会忘记2015年那个冬天,速马电厂项目的大山里来了两个高个子中国人,加上他和他的那辆小车就是一个速马电站中方项目部。尤里奥说,头一天上任,工作任务就是陪中国的两位领导下山采购物资。那天,静悄悄的大山里一直飘着鹅毛大雪,雪肆无忌惮地下着,风怒号着像一匹脱缰的烈马裹挟着雪在半空里肆虐,天气冷得打到脸上像鞭子抽的一样疼。

车子上山途中抛锚,项目经理孙铭卓与司机一道对皮卡车全面排查,装防滑链

尤里奥的小车在大山蜿蜒的山路上爬行,后座上的两位领导一位是哈电集团速马项目经理孙铭卓,一位是湖南火电项目经理吴成波。透着车窗他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雪,也许他们在和自己家乡的雪做比较吧。其中有一位是来自美丽的冰城哈尔滨,那可是一座冬季飘着白雪的美丽的冰雪城市。他说哈尔滨的冰雪很美,但哈尔滨的冬季好久没有这么寒冷了,在车里他们兴致勃勃的交谈着。突然,“哐”的一声,车子停住了。原来尤里奥的小车突然出现了故障,这可把司机尤里奥急坏了。一句英语也不会说的他摇着手,嘴里连连蹦出了几个“Liderlik(土语:领导),Özür dilerim(对不起)”。

2015年冬,漫山遍野的大雪

事后尤里奥说,他当时都给吓坏了,要知道在土耳其,小到给领导放东西,正反面放错了,领导都能批评你好几天,更何况大冷天让领导困在这半山腰,天又下着大雪,说不上会被炒鱿鱼呢,他都不敢想了……当尤里奥还在惴惴不安,检查车的故障原因时,后座的孙和吴两位中国领导早已不在后座上了,一个下车盘查状况,一个弯下身子正在后车轮上清理冰雪安装防滑链呢。风夹着雪如鞭子抽打着人,雪落在他们身上,将他们变成了白色的能动作的雪人。

他说你看,中国人真的很和蔼可亲的,是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为什么一点领导威严的气场都没有呢?看他们那冻得红彤彤的双手,他们哈着气暖手的样子,那相视一笑的默契,尤里奥说,这一场小意外里,没有严厉的眼神,没有责备的语气,更没有不检查车况就出行的气愤。他说,原来中国人是接地气地邻家大哥哥呀。

我问尤里奥:“你又不懂英语,他们也听不懂你说啥,怎么知道这两位领导对你就没有一丝责备呢?”尤里奥故弄玄虚地笑着说:“这是属于我们男人之间的小秘密。”

他说这其中还有一份敬佩和尊重,虽然他们之间听不懂对方说什么,但是都明白对方的心思。他每天都看他们没日没夜在外跑着采购所需的材料,英语图片齐上阵,尴尬之时手势忙乱的样子,直到咕咕作响的肚子闹起革命才记起吃饭的敬业,也正因为如此,就算初期没有合同,没有保险,连车都是他提供的,他也乐意跟着这么贴心的中国领导大哥工作。

“我们好像在哪儿见过,你记得吗……”不知谁的手机铃声响起那熟悉的旋律,我跟尤里奥说了歌词大意,他笑着说:“咱们只不过是以相同的心情,在相同的地点,以不同的身份见面罢了。”我笑嘻嘻地回“谁说不是呢……”

古老的丝路没有了驼铃相闻,舟楫相望的距离,多了份跨越时空的速度与新鲜,而今天这一路走来的人们则依靠各自秉持的朴素与踏实,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走进了彼此的心房。

业余时间,我依然喜欢与90后的尤里奥一起谈论中国的古城墙,谈论结缘的“一带一路”……

再次摇响的驼铃

乌米特老人是乌兹别克斯坦典型的宿老。尽管已进入21世纪了,乌米特老人每天穿戴依然不“休闲”——常年戴绣花民族小帽,穿民族袍子,脚踏阿凡提式尖头鞋,脸上总是挂着中亚民族特有的和煦的笑容。

乌米特家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天山北麓一个美丽的村庄,饮着锡尔河的甘露,吃着卡斯帕克高原的野山羊,沐浴着中亚热土温暖的阳光,聆听着过往客商行进的驼铃……

懂一些外语的乌米特老人,在村里很有威望。他喜欢聊天讲古老的故事,村里很多人都听他讲过祖上丝绸之路的故事。聊起过文明古国邻邦中国,故事中有中国美丽的宫殿,有华美的丝绸,有中国人的儒雅、大气、谦和……

乌米特老人的家乡安格连是在著名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在绵长的历史里,在这片厚重的热土上,与中国有着悠久的贸易往来。乌米特老人说到了他的祖上在这悠悠的驼铃声中曾有过经商的经历。

进入新世纪,来安格连投资做贸易的人渐渐多了,语言也很复杂,有美国人、德国人、西班牙人、韩国人……最近听说中国人也来了,是来给这里建电厂的,乌米特老人那饱经风霜世事的双眸多了几许期待。

21世纪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中国人的包容、担当、友好在他头脑中鲜活起来,祖上那遥远的驼铃声一直不停地敲击着乌米特老人的耳畔,他的内心澎湃起来了。

乌米特老人的儿子招工进了中国人建的电厂做司机,儿子每天回来都会说起电厂的事情,说起与中国人在一起愉快相处的情形。他家有中国人送的茶叶,有清凉油,更有那红红的中国结。中国结飘逸雅致的韵味很和谐,儿子说中国结在中国象征幸福、和谐、友谊、美满,是心连心的象征。

儿子时不时会邀请他的中国同事来到家里做客,好客的乌米特老人热情款待他们的到来,亲自给他们做民族食物。他们常常喝着“伏特加”烈性白酒,吃着老人做的美食,一起聊天。“一带一路”让他们彼此走近成为了“忘年交”。乌米特老人总会不经意说起第一次与中国团队路遇的那一幕,至今让他想起来都心存歉意。

那是一个阳光朗照的秋日,来自中国的哈电集团的员工来到乌兹别克斯坦这个古老的土地,他们要在这里建设一座大型的火力发电站,来改善当地居民用电难的问题。哈电集团哈电国际项目现场经理马柯与他的团队成员去现场的路上路遇了乌米特老人。一直由欧美日韩垄断着中亚市场,中国形象也许离他们太远了,热情友善的乌米特老人错把马柯他们当成了韩国人,那天他用韩语“安宁阿塞呦(韩语意为:你好)”来问候他们。回答他的是乌米特没有听过的:“你好!”而后来“你好”这句中文却成了乌米特老人最先会说的中国话。

工程建设之余哈电国际的朋友参加了很多乌米特老人家乡的活动,如当地传统的和中国春节一样的传统节日纳乌鲁斯节,寓意新一年的开始。大地回春,他们一起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他们各自唱本民族传统的歌曲,一起跳当地民族舞蹈,一起品尝着乌兹别克斯坦的抓饭、中国的饺子,在笑声和喜悦中共同迎接新春的到来。

乌安格连项目部与安格连学校联谊共度字母节

马柯(右三)参加当地传统的纳乌鲁斯节,和当地人民合影留念

三年后的一个秋日,完成电厂建设任务的马柯和他的团队就要离开这里了,马柯到乌米特老人家告别。温暖的阳光洒在卡斯帕克高原的农家院里,乌米特老人和马柯喝着砖茶,静静地回忆着这几年的交往,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和谐。乌米特老人的汉语已经说得十分纯正,“希望能再来”口音明显带着东北味,又如多年的老相知,自然而然地说出。

在一个洒满阳光的午后,乌米特老人独自地坐在庭院饮茶,不远处是中国朋友为他们建造的电厂,每每看到这个给他们带来福祉的电厂,老人的心都会有一种暖暖的悸动。

他依然喜欢讲故事,讲那古老的“丝绸之路”,讲21世纪的“一带一路”中与中国朋友的至纯的友谊。他相信未来他的子孙也会把故事讲下去。

中国结静静地挂在窗棂上,是那么的红艳,那么的入眼,乌米特老人脸上挂着微笑,往事回味是那么的香甜,耳边仿佛响起了从历史深处,由远及近清脆的驼铃声……

我是哈电团队的一员

古杜747MW联合循环电站是中国在国外承建的第一套9FA联合循环机组。该项目建设不仅缓解了巴基斯坦电力紧缺局面,也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阿里便是其中的一位。

巴基斯坦古杜747MW联合循环电站是中国在国外承建的第一套9FA联合循环机组,也是巴基斯坦当地第一台9FA级发电机组。该项目建设,不仅大大缓解了巴基斯坦电力紧缺局面,也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阿里便是其中的一位。

英俊帅气的小伙子阿里

阿里是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2014年3月,巴基斯坦古杜项目调试工作开始,经过应聘,巴基斯坦拉合尔大学毕业的阿里成为了哈电大家庭的一员。考虑到阿里的英文功底不错,对当地土语也非常熟悉,因此入职后让他负责GE现场服务工程师的生活安排及配合燃机的调试工作。

入职当天,师傅赵金强热情地握着阿里的手说:“祝贺你成为哈电的一员”。小伙子腼腆地笑了。就这样,阿里在哈电开启了职场生涯。

工作之初,缺少经验的阿里对现场工作颇不适应,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更多的时候只是充当一个力工的角色。眼看着“引援”工作走向失败,师傅赵金强热心地把阿里叫到办公室,跟他说,“你来到这里目标不是成为一个超级力工,而是要当一名专业的工程师”,告诉他一定要多研究机组图纸文件,并把每天的工作内容做好记录。得到指点的阿里从那以后,忙碌的同时,总会拿出一个小本子记下几笔,并不时地向大家讨教各类问题。慢慢地,阿里对GE的工作体系越来越熟悉,能够独立处理燃机经常出现的小故障了。

阿里的家在离现场500多公里之外的拉合尔,吃住行都是大问题。为了解除他的后顾之忧,使他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项目部经研究,特批阿里在哈电驻地住,给他安排了独立的房间,提供生活用品,和哈电员工享受一样的待遇。赶上食堂改善伙食,师傅会给他单独留出来一份。

阿里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担负着养家糊口的责任。每当家里遇到困难,没等他开口,大家都主动慷慨解囊帮他渡过难关。在中方员工回国休假的时候,阿里一定会准备一些当地的小礼物送给大家,他总会说这是他全家的心意。

阿里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更感激项目组对他的关照,并把这份感激之情化为工作的动力。在现场,尽管每天工作单调而紧张,他却始终保持着一张笑脸。燃机调试期,加班是家常便饭,许多时候需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巴方的人员基本都回家休息了,阿里则一直坚守在现场。

巴基斯坦古杜747MW联合循环电站

有一次,现场燃机在试运期起机期间发现燃气阀出现故障,需重新校验后方可起机。此时已经凌晨,该阀门所在位置温度高达50℃以上,而整个校验过程至少要1小时以上,给施工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当时巴基斯坦正值用电高峰期,如不能及时起机发电,势必会给当地用电造成较大影响。就在现场负责人考虑安排谁加班时,阿里主动请缨去配合校验工作,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起机工作。事后,当别人问起他为什么主动申请加班,阿里自豪地说:“因为我是哈电团队的一员。”

现场施工中,经常需要采购各种补充件。由于巴基斯坦的社会人文环境的特殊性,中方人员外出及沟通中受到一定限制,阿里便主动承担了一部分当地的零件采购工作。

“工作认真,技能扎实,对企业忠诚。”这是项目部员工们对阿里的一致评价。随着项目的推进,阿里不仅在技术上越来越成熟,也早已融入到哈电的企业文化中,他把自己当成项目部的一员。工作之余,他和大家一起娱乐,学会了打羽毛球,学会了使用微信、QQ等软件。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古杜项目执行的三年多时间里,师傅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阿里勤学苦练,虚心求教,实现了从一无所知的懵懂青年到燃机专家的蜕变,他的薪酬也随着技艺的提高也不断地增长。

已成为燃机专家的阿里在工作台前

在项目执行后期,GE现场服务人员及中方主要人员撤离后,阿里承担起了燃机控制部分维护主要任务,为哈电节约了大量成本,也为项目部后续“一带一路”建设中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

古杜项目结束了,阿里又被推荐到哈电正在承建的必凯/百路凯项目里协助现场调试工作。不久前一个节日,哈电国际收到了他的祝福邮件及小小的感谢信。他说:“我很高兴能成为这个项目团队的一员,我能感受到极大的成就感。感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并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在我的职业生涯上给我的帮助,提升了我的能力,让我在未来能更快地达到我的职业目标。”

不再骑着摩托上厕所

哈电国际火电二部的鲁显宇在2016年报道印尼万丹1×670兆瓦超临界燃煤电站项目的进展情况时是这样的:发电机开始安装励磁系统、锅炉空气预热器安装完成、磨煤机安装完成、输煤除灰综合楼、转运站、海水预处理系统调试……不论从建筑的规模、机组安装或者关键技术都是更大更高更精密更先进的,但一年前的一个最不起眼的厕所却让SALIRA村的老老小小兴高采烈。

吉利第一个幼儿园

2014年年底的这天,印度尼西亚万丹电站附近的SALIRA村小学校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村长、校长、村里的重要乡绅、哈电国际现场领导以及其他一些乡绅重要人物站在一排白色的建筑前面,他们的前面是一条彩带。孩子们的脸上也是喜气洋洋的笑容。原来,这排黄瓦白墙的建筑是哈电国际给SALIRA村小学建的冲水厕所,村长宣布厕所落成后,贵宾一起上前为冲水厕所剪彩。一个冲水厕所的建成何以举行如此隆重的仪式呢?

为吉利第一个幼儿园完善了各种游乐设施

杨锋告诉记者说,他初次来到印尼万丹1×670兆瓦超临界燃煤电站项目现场时,有一件事让他困惑很久——在现场附近的SALIRA村,有时会看到一辆摩托喷着烟尘飞驰而过,当你还没来得急看清摩托上的人,烟尘已挡住你的视线。直到有一次,杨锋代表公司去参加SALIRA村“村委会”商榷村子基础设施建设及解决当地民众就业问题,在村小学参观时,肚子叽里咕噜翻腾,想上厕所,当地的一个民众骑着摩托载着他飞驰几里地回到了村子里才解决了问题,至此,他才得到之前困惑的答案:骑着摩托上厕所。

原来,万丹项目旁的SALIRA村小学有150多名学生,20多名老师。学校原来是旱厕没有冲水厕所,仅有的盥洗设施是一个水桶、一把水瓢。到了雨季,厕所里污水四溢,蚊虫滋生。老师们想要解决如厕问题要骑上摩托车回到村子里上厕所,而小孩子就在附近的草地什么的地方随地解决,学校周边的卫生状况堪忧。

这件事,一直触动着杨锋及万丹项目人员的心思,也得到了哈电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2014年年底,决定由万丹项目部牵头,在与当地民众充分沟通后,联合万丹项目业主LBE公司和项目土建施工单位中建三局二公司一起主动对厕所进行改造,切实为学校解决困难。

马上要动工了,杨锋突然又建议从长计议整体工程。当记者采访杨锋也表达出疑惑时,杨锋说:“得讲‘风水’,我们来到苏丹搞工程,也交了一大帮外籍朋友,我们要充分尊重朋友的信仰,尊重朋友的风俗习惯。项目现场90%的民众信仰伊斯兰,厕所在用料、朝向以及内部设施等方面如何建设和配置,我们必须要充分咨询尊重当地民众的风俗和意见,把好事办好。”就这样,万丹项目人员辗转多次与SALIRA村长、校长以及当地民众等沟通后了解到,厕所的方向一定是和祈祷的方向是相反的,方向如果不对是禁止使用的。

杨锋说:“入境问禁、入国问俗。”“禁”就是一个国家法令、规章,到了一个新环境之后,不能犯了人家的禁忌。入国问“俗”,“俗”是风俗习惯,不了解这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就往往会违反风俗。比如在印尼、苏丹、巴基斯坦等大部分国民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不仅在食物上有禁忌,也不吃怪形食物和饮酒。苏丹人甚至不爱吃红烩带汁的菜肴。这些都是我们在国外需要格外注意的。所以先到一个地方,总要把那个地的习惯搞清楚,这就是礼。学礼、懂礼、以礼相待,否则往往一些细节可能导致一个事情的不同结果,与当地民众和谐共处也是我们的期盼,比如,我们还在建设苏丹吉利一期项目时帮助吉利建了第一个幼儿园并完善了幼儿园活动设施。

经过双方的共同商榷,厕所建设工程开工了。在哈电国际万丹项目部的积极推动下,施工方案、预算、材料、施工队伍等短期内全部落实到位。临动工之际,项目领导再次强调要做到文明施工、优质施工。就这样,每到孩子放学了,施工就开始进行,师生们周末休息了,施工仍然继续进行。先是不锈钢水塔建起来了、然后总长250米的自来水给水管和排污水管安装好了……一排明亮崭新的厕所改造完成,照明、自动冲水和盥洗设施完善,冲水厕所里窗明墙净。

剪彩仪式上,师生和村民都感谢中国电厂建设者为他们学校建的冲水厕所。一位老师说,以后再也不用骑着摩托急急忙忙回村里上厕所了。而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兴奋,不管有没有“嘘嘘”都要进去晃一下,等着自动冲出水来,拧开水龙头洗洗手……

诗意丝路

我一直喜欢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诗句:“太阳即使在忧愁的时候,也要披上光明的衣裳。”这个一直用阿拉伯文写诗的诗人说:“没有诗,就没有未来。”总觉得这句关于诗的评价更适合我们在“一带一路”上的工程建设者,即使有困难有忧愁也披上光明的衣裳。在“一带一路”的项目中,不仅仅为当地国家建设了电力基础设施,同时也传播着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上写下了中国诗句,形成一条诗意丝路。

1991年赵宏志在巴基斯坦贾姆肖罗电站

巴基斯坦贾姆肖罗电站

清平乐/2007年

天阔地漫,触目黄沙现。

不临其境难体验,谁知尘汗满面。

一千七百里路遥,里里汗洒泪浇,

笑看心血硕果,风流人物今朝。

这是哈电国际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赵宏志在参建苏丹麦络维项目时写下的诗句。赵宏志198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来到哈电国际,从1991年第一次出国赴巴基斯坦贾姆肖罗火电项目现场技术服务至今,参与了10多个海外项目的开发,到过20几个国家。从项目经理成长为经营部副部长、技术部部长到现在的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在“一带一路”及相关国家执行项目、在国际市场上经营开发,他用诗的情怀写下了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和昂扬向上。

苏丹广袤的沙漠,放眼看去到处是茫茫黄沙,而麦络维输变电项目纵横苏丹北部大半个国土,线路全长1776公里,沿途终年烈日炎炎,严重缺水,生活极其艰苦。麦络维项目有11个营地,大多远离城镇,一座座钢塔矗立中诉说着每个营地的施工都堪称世界最艰苦的工程。赵宏志每个月都要下到各个营地,一趟走下来就是半个月。2007年10月写下的这首《沁园春》既有对苏丹残酷自然的描写,也有哈电人为苏丹电力建设付出的豪迈激情。

大漠黄沙,一望无边,百里未亡,看尼罗两畔,星星钢塔,撒哈戈壁,银线成行,烈日骄阳,风沙弥漫,困难艰险又何妨,回首望,看丰丰硕果,分外吉祥。

人生戎马八方,勇亮剑,征驰奋勇狂,忆往昔岁月,坎途急荡,离乡背土,蔚然平常,遥遥万里,相思何惧能断肠,不能忘,数风沙剑客,唯我儿郎。

当2009年麦络维输变电工程历尽艰辛终于竣工时,赵宏志以一首《浪淘沙》,书写了参建的哈电人的喜悦与自豪:

大漠阔无边,钢塔绵延。岂知汗水泪涟涟,银线纵横千百里,更具辛酸。

往事历艰难,酸辣苦咸。指挥稳坐笑语间,难忘人生添业绩,回味尤甜。

赵宏志对苏丹并不陌生,早在2002年他就参与了苏丹吉利电站一期的建设,那是他第一次进入非洲大地。印象中的非洲来自上小学时图画课上的亚非拉小朋友手拉手,来自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走出非洲》,虽然对那里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困有心理准备,但经过长途飞行,到达苏丹时,赵宏志还是被那里的热浪和沙尘暴打翻了。一天中午,从吉利电站去喀土穆途中,一堵巨大的墙一般的沙尘暴从远方迅疾地滚动过来,瞬间,天昏地暗,沙尘的确“暴”,有诗为证:

七绝 苏丹街景

2002年从吉利去喀土穆途中

漫漫尘埃不见天,几米车前朦如烟。

不是黄昏落日晚,却因正午起风间。

经历了第一次沙尘暴以后,赵宏志知道了这种沙尘暴对于苏丹当地来说再平常不过。平时说来就来的沙尘暴没有预演,更不及准备。在施工现场,他几次亲历过办公房屋被掀掉屋顶。作为吉利一期项目经理,赵宏志在苏丹工作近两年,工作苦中有苦有乐有豪情。2005年2月,他欣然写下了《七绝-返苏丹有感》。

墙一样的沙尘暴卷土而来

七绝-返苏丹有感

风沙何耐勇者来,笑音不改豪情开。

为创哈电丰功业,甘洒汗水显英才。

赵宏志说,苏丹现场虽然艰苦,但艰苦的日子是1991年刚刚出国的时候,他去巴基斯坦贾姆肖罗电站,那时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和家里联系只能靠信件和国际长途电话,国际长途电话费用高,19个月只打过一次限时5分钟的电话。19个月赵宏志写家书超过百封,现在他依然编号保留着。这首《七绝》最能反映当时的鸿雁往来和对家人的思念。

七绝

一年半载远离家,思念唯有寄信札。

反复阅读三五遍,香甜入梦返回哈。

时光从1991年走到了今天,“一带一路”让沿线国家因项目建设认识了我们发展的国家和进步的哈电,也看到了沿线国家和人民因我们的参建而发生的变化。

业主工程师黑亚姆结婚典礼,赵宏志应邀参加,新郎新娘在优美动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从婚礼古老歌声中赵宏志感受到了某种暗合,那也是他诗词中对美好生活和美好爱情的歌颂……

有一种快乐叫“分享”

有一种热叫恰希玛“热”,这个位于巴基斯坦旁遮普平原柴尔沙漠西北的地区为核电站项目提供了近乎全方位的“热”,更有一种高温的热情。

有一种清凉叫恰希玛“绿”,似乎是为了回应当地的热情和炎热的气候,一片片自行栽种的绿油油的菜地,为哈电员工带来了一抹清凉。

有一种快乐叫“分享”,哈电人和恰希玛当地人民分享共同拥有的,中国人民和巴基斯坦人民友谊之花在共同的浇灌下绽放得更加绚丽。

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坐落在巴基斯坦旁遮普平原柴尔沙漠的西北部,印度河东岸,距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280公里,是中国首次出口建设的核电站。中国和巴基斯坦政府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1991年12月31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与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在北京签订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30万千瓦核电站合同起,各系统、各专业人员都在全力以赴为这个项目奔走、努力。

恰希玛核电二期30万千万工程蒸汽发生器竣工

恰希玛的工作是寂寞的。不仅要奋战酷热和高温,更要受到自由的限制。动静相宜,恬然自得——新电厂项目工程现场的忙碌和工作之余的无聊相交织,却一点儿也不恬然、不自得。出于安全考虑,“中国村”的中方员工禁止外出,“三层岗,都是荷枪实弹的。” 哈电重装核岛设备装配工潘福良说。而闲暇时,潘福良更显孤单。

但是,2007年,有小乌龟的日子,让潘福良感受到了一种远在他乡的恬然自得。

“这只小乌龟,是巴工阿巴斯送的。”潘福良指着照片里的一只小乌龟向记者献宝似的自豪地说,“鹅蛋大小,每天早上起床和歇工,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着它,逗他,喂他。”显然,喂养小乌龟,成了潘福良业余生活的全部。“它剩饭、菜叶都吃,最爱吃肉。”潘福良笑着说,表情充满回味,“直至回国前,我们把小乌龟放了生,看着它向印度河爬去。”

张建伟和李强去巴基斯坦现场服务的时候,赶上了蔬菜收获的季节。在中方施工人员生活的“中国村”里,有一块菜地,种植着番茄和小白菜等蔬菜,平时都是年纪较大的巴工阿巴斯负责种植和管理。不管天气多么炎热,阿巴斯都会带领几名巴工在菜园子里除草浇地,他们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汗直往下淌,也顾不上擦一下。

恰希玛核电站远眺

说起巴基斯坦的经历,潘福良记忆犹新:“中原公司每周都给我们发一箱水果,杏、李子、樱桃啥的,每次我们都分一些给巴工,他们不在,我就把袋子挂在他们菜地自建的窝棚上。巴工也把他们采摘的当地的松子送给我们。”潘福良用手比划了一下,“是他们自己采摘的,绝对不是买的。”

潘福良2007年的工作任务是给直径近4米的蒸汽发生器内的干燥器和分离器装叶片,每天穿好连体白服,通过用苫布铺好的工作台进入蒸发器内部,用塑料布和白布铺好工作场地,用胶带粘好,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当时地表温度70摄氏度,按照工艺计划要求每天的工作量都事先定好,因此在容器内每天要连续工作上午下午各3小时,当时我们正在装配C2机组。”

恰希玛核电工程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出口商用核电站,被中巴双方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其中恰希玛C1、C2机组分别于2000年和2011年投入商业运行。2016年10月15日,C3机组首次并网成功;2017年6月29日,C4机组首次并网成功,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国家名片”,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实践。

“临走的时候,我们又享受了‘总统’待遇,坐在前后驾着机关枪的武装防弹车里。”潘福良说,“就这样离开了‘巴铁’。”

“是,货真价实的巴铁。”记者说。

加德满都的风铃

2013年,汪峰发行新专辑,里面有一首歌《加德满都的风铃》,那首歌一下就扑进了赵大洲的耳朵,“感受风/感受存在/感受窗外梦的气息/感受这苍茫岁月里两颗孤独的心/就像我们都未曾见过的那串加德满都的风铃”。2014年,赵大洲把《加德满都的风铃》下载到手机里,带着对加德满都的幻想踏上了尼泊尔的土地,去查莫利亚水电站做现场服务,然后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加德满都的风铃便在赵大洲的耳边、心底挥之不去了。

飞机广播里说马上要降落在加德满都机场了,赵大洲兴奋地透过舷窗向下看,以为广播出错了,他看到的是一个小镇子。其实没错,那就是加德满都了。经过两天的汽车行程,崎岖颠簸的山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赵大洲到达了没有路灯的查莫利亚水电站现场。

赵大洲与尼泊尔儿童在一起

电站条件艰苦,另外还要和两种东西作战,一是蚊虫,毒性强,被叮咬就是一个大包,然后红肿、发烧、溃疡。另一个是吃饭,和葛洲坝土建施工单位一起吃饭,主要是湖北菜,很辣。一次雨季遇到山体塌方,工地几乎断粮,能吃的东西都吃了,甚至想到了“调料”是不是可以充饥,就在要弹尽粮绝时,道路终于修通了。

尼泊尔方安装公司的全是尼泊尔工人,他们居住条件恶劣,好多人住在一个房间打地铺。闲暇时,他们的笑声充盈着欢乐,或许这个电站的建成是他们生命中一件极其重要的事,赵大洲感受到了他们对电的极度渴望。赵大洲给他们讲课时,尼泊尔工程师精神饱满地倾听,似乎想榨干他脑中的一切。有人开玩笑说,在尼泊尔,你会拧灯泡就可以成为一名电器工程师,而正是这些“只会拧灯泡”的工程师却对自己国家的电力事业,对电力方面的知识充满了极度的渴求。

赵大洲(右5)和查莫利亚电站员工在一起

中国在他们的眼中是超级大国,赵大洲说:“作为中国电力企业所需要做的终极目标是用最先进的技术照亮世界。”赵大洲还说:“这一宏伟目标应该具体体现在负责任地给业主一份无愧于心的产品。我们完成的是解决尼泊尔人民的民生大事,我们的服务可以让一个山区的孩子在有光的教室中温习功课。”

这一年是赵大洲的尼泊尔年。尼泊尔崔树里电站六号机水轮机大修,在装机时需要一些螺母,赵大洲去加德满都买了螺母送到崔树里工地。到工地时正是午休时间,赵大洲单位的王师傅正在用一个铁刷子在盆里刷一个锈迹斑斑的东西。走近一看,是螺母。赵大洲对王师傅说:“螺母我已经买了。”王师傅说:“这都是好的,就是有点锈,刷干净了、涂上油,给人家留着当备件吧。”这是一件极小、也是在各个电站都会时常发生的事,却给了赵大洲不一样的感受。赵大洲亲历的“螺母”是中国公司留给尼泊尔人的真实备件,更是中国人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踏实本色烙印在了哈电的机组上。

在国外时,赵大洲特喜欢听别人说中国是“developed country(发达国家)”尽管我们还不是,但赵大洲认为这是对我们国家发展程度的一个认可。他也特喜欢听业主说我们哈电的产品质量特别好。赵大洲说,每当听到这样的评价,就仿佛站在尼泊尔的雪山脚下大口呼吸,聆听到了加德满都传来的风铃声。

幸福鸟的故事有哪些2

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附近一年一度的盛会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锡尔河州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的左岸和费尔干纳盆地的出口处。

这里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南与塔吉克斯坦为邻,面积5100平方公里。一个朝霞艳丽的早晨,我们坐车进入了费尔干纳盆地深处。我和当地向导——卡拉卡尔帕克族猎手巴吐那生骑马进入了距离已经离锡尔河州100公里远的饥饿草原。

饥饿草原亦称“南饥饿草原”,在锡尔河流出费尔干纳盆地的出口一带。东部年降水量约240毫米,为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产棉区。

自古这里水量充沛,犹如群山中的水乡泽国。这儿到处绿草如茵,绿油油的好象似地上铺的褥子。绿野无限中湖沼广布,牛羊遍野,一片兴旺景象。资料显示,饥饿草原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海拔230—385米之间,是该国最大的天鹅栖息地。

饥饿草原中心地带碧波浩渺的天鹅湖,景色真是更加迷人。我们站在湖边,只见波光滟潋,远接云天;那一群群的天鹅和水鸟,在天空轻歌曼舞,盘旋飞翔,姿态飘逸、潇洒。还有些则挺立在湖边,好象盛开的雪莲;又有些在湖中游弋,宛如白帆点点。由于这里偏僻幽静,天鹅并不怕人。当我们欢赏走近天鹅时,它也睁着眼睛打量我们。可我取出相机要拍照时,它们却—只只展开翅膀,“噗、噗、噗"地飞向远方。

我问巴吐那生:“为什么天鹅见到相机就飞了?”

他说:“天鹅警惕性很高,它们不知你手中拿的是什么‘武器’,以为你要伤害它们。”

卡拉卡尔帕克人讲突厥语钦察方言,接近哈萨克语,听起来颇硬朗。不少人也兼会俄语。巴吐那生就用俄语给我讲了一些天鹅的生活趣事。他说:“我们这里的湖区很大,是国际候鸟南迁北徙的重要通道,是各种鸟禽最钟情的地方。这里有大雁、水鸭、水鸟、鹭鸶、鸥鸟……其中以天鹅最名贵。”

的确,天鹅是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体型最大的鸟,洁白如雪的羽衣、颀长优美的体型、从容不迫的雍容、飘飘欲仙的翱翔。

饥饿草原四周为雪山环抱,是乌兹别克斯坦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冰雪溶水和降雨形成了这里大量的沼泽草地和湖泊,真是最肥美的夏牧场啊!巴吐那生继续介绍:“据科学工作者调查,世界四大天鹅中,栖息在这里的天鹅有三种:那个子最大、头顶长着瘤子的叫‘疣鼻天鹅’;那个子小嘴巴短、难得听到叫声的,人们叫它‘哑天鹅’;还有一种全身黑光光的,人们叫它‘黑天鹅’。这三种天鹅就象兄弟姊妹一般,栖居湖区,团结相处,繁衍后代。每年气候转冷时,就成群结队飞到印度、非洲一带去过冬。等到春暖花开才飞回故土。”

我又向巴吐那生询问天鹅的繁殖情况。他说:“天鹅春天飞回后,它们就用树叶、树枝、枯草搭起鹅巢办喜事。不久,母鹅便生下六、七个鹅蛋;那蛋很大,是灰绿色的,然后就由公母鹅进行交替孵化。这期间天鹅非常辛苦,要经过三十五天到四十天小天鹅才能出世。有趣的是:白天鹅孵出的儿女,却一只只都是黑的,好象小乌鸦一般。但白天鹅并不嫌弃它们,仍领着它们到湖里去行‘下水礼’。等到小黑天鹅逐渐长大,它们的羽毛,竟换成了白色,成为一只只非常漂亮的白天鹅。”

我们路过一片草丛,忽然惊飞起几只天鹅,在空中乱叫。巴吐那生对我说,那草丛中必有鹅巢,因为现在是孵化季节。我下马向前拨开草丛一看,果然有几个大鹅巢,有的还有大鹅蛋,有的小鹅已经出世,有的正在啄壳;那刚出世的小天鹅身上湿漉漉的,好象落过水似的。这时,我们上空蓦然飞来许多天鹅,盘旋呐喊,显得怒气冲冲,象要跟我们搏斗一般。巴吐那生急了,赶忙拉我退出草丛说:“快走吧!否则一定要吃亏了。你看,天鹅已经发怒了,搞得不好,它要跟我们拚命的。因为天鹅的战斗性很强。它们一呐喊,经常就有一、二百只聚结在一起向你围攻。有的叼啄你的眼,有的用翅膀搧击你的头,有的对你拉屎;为了保护后代和同类,它们宁肯牺牲自己。”

南来北往的天鹅是这片大草原上的公主,它们以高贵的身姿驻留于这片蓝天碧水之间。听说,草原上的牧民把天鹅视为“贞节之鸟”,说它象征幸福和吉祥,如果有人残害天鹅,那会惹起公愤,群众也会骂他为“凶手”。在草原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准随意射杀任何鸟类,包括乌鸦、秃鹰,而天鹅则受到格外的护爱。

理所当然,天鹅成为当地哈萨克族牧民心中的神鸟,哈萨克族视白色为纯洁、吉祥、崇高、幸福的象征。吃的奶、奶制品是白色,住的毡房是白色,羊群是白色,洁白的天鹅就被当地誉为神鸟,吉祥鸟,幸福鸟。我问巴吐那生:“为什么你们把天鹅视为‘贞节之鸟’呢?”

他说:“因为天鹅是一种很有感情的飞禽,在鸟类中,雌雄间结成终生伴侣的当属天鹅。它们不仅在繁殖期成双成对,相互恩爱,而且在其他时间也在一起觅食、休息。甚至在万里迁徙中也前后照应,从不分离。天鹅雌雄成对后,总是亲密的生活在一起,形影不离。如果它的伴侣不幸死亡,剩下的一只就不再娶嫁,有的甚至悲痛地死去。天鹅有着亲密的夫妻关系,在繁殖期尤为突出。做巢时,夫妻双双外出衔巢材一同做巢,温馨和谐。筑巢后,雌天鹅开始产卵、孵化,雄天鹅则在巢边巡逻,保卫安全。

天鹅虽以草为主食,但生长得却很快。一只小疣鼻天鹅出生两个半月,便能长到八公斤左右。秋天,当鹅群南飞越冬时,当年的小天鹅就能同大天鹅比翼高飞。经过长途锻炼,和几个月的共同生活,雌雄小鹅之间便产生了爱情。等到翌年春天飞回天鹅湖时,它们才正式建立“小家庭”。

原创作者:刘军

自由撰稿人,人文风光摄影师,70后,天秤座,A型血。

跟金钱有缘无份,与美女百年好合,同文字纠缠不清……

欢迎订阅我的今日头条自媒体《自由撰稿人刘军》,个人微信号liujun13872452751

幸福鸟的故事有哪些3

很久以前,有个殷实富裕的维吾尔家庭。这个家庭人丁兴旺,举家团圆,日子过得非常红火。因为据说是幸福鸟栖落到了他家,很久很久也没离开他家。

幸福鸟对这家家长说:“我在你们家住了许多年,而在一个地方住的时间多了,就会感到厌烦。所以,我想去各地走走。

我就要离开你们了,如今你们希望我给你们留下什么东西,尽可以不客气地提出来,我一定满足你们的要求。”

家长听了这话答道:“这样的话,请你给我三天时间,让我和妻子与儿孙们商量商量,然后回答你。”于是,那位家长便把妻子、儿子、孙子,叫在一起。

向他们说了一遍和幸福鸟讲的话,大家便商量起来。这时,一个儿子说:“我们向它要四种牲畜。”另一个儿子反对说:“不,我们应该要求它把土地、磨房、碾房、花园留给我们。”

一个女儿却说:“应该让它将摆满货物的商店,留给我们。”小女儿也上前进言:“最宝贵的东西是金子和银子,珍珠和玛瑙,让它把这些留给我们。”

就这样,他们争来争去,说这说那,整整两天也没有定下来一件东西。那位家长也没想出个好主意来。他问妻子:“嗨,老婆子,商量时还有没有没参加的人呢?”

妻子回答说:“新娶的媳妇,商量时没参加。”家长立刻吩咐道:“你把她也叫来。”新媳妇到了公公的面前,公公把发生的事情和大家的意见,向儿媳一字不漏地说了一遍。

问儿媳道:“我们该让幸福鸟为咱家留下什么好?”新媳妇听后,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们该让幸福鸟把团结留给咱家,原因是团结可以使我们百业兴旺,永远富裕,避免纠纷。

因而可以使我们像现在一样,过和睦相处富裕兴旺的日子。”听完儿媳的话,公公高兴地说:“这下才找到让幸福鸟留给我们家的传家宝了。”

第三天,幸福鸟到了家长的身边问:“你们可商量好了,要我留给你们什么东西?”家长说:“我们商量好了,请你把团结留给我家,然后再走。”

幸福鸟说:“我离开你们要带走的东西,也正是团结。你们既然要它,我就给你们,这样我也就不离开你们家了。”

这样一来,幸福就没离开这家,仍然住了下去。这个家庭也仍旧和睦相处,永远过着幸福欢乐,富裕兴旺的日子。

最幸福的故事有哪些歌曲(最幸福的故事有哪些)

席慕容的爱情故事(席慕容的幸福婚姻)

席慕容的爱情故事(席慕容的幸福婚姻)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幸福鸟的故事有哪些免费的(幸福鸟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74439.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