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神话故事的特点有?(神话故事的特点有什么)

2023-03-27 19:16:01 技术常识4 完整干货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792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知识点,图文解读资料,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鲤鱼辅导APP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神话故事的特点有1

《盘古开天地》收录在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需要掌握:22个汉字,14个词语。课文讲述了盘古用神力开天辟地,以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伟大的开创精神和勇于献身的美好品质。《盘古开天地》第1段主要写了盘古没有醒,天地也没有分开时的样子。第2段写盘古用身边的斧头劈碎“大鸡蛋”,天和地初步形成。第3段写盘古像柱子一样撑在天地之间。第4段写盘古为了天和地的形成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第5段这是全文的重点段,用一系列优美的语句写出了盘古倒下后为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第6段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明确学习目标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2、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掌握课文的写法

运用神奇的想象,生动的语言。示例: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

思维导图构思课文

学会生字、生词

我会认:劈(pī)、浊(zhuó)、丈(zhàng)、隆(lóng)、肢(zhī)、躯(qū)、液(yè)、缓(huǎn)我会写:缓(huǎn)、撑(chēng)、竭(jié)、累(lèi)、奔(bēn)、茂(mào)、滋(zī)、翻(fān)、劈(pī)、浊(zhuó)、丈(zhàng)、液(yè)、睁(zhēng)、斧(fǔ)词语:黑乎乎(hēi hū hū)、上升(shàng shēng)、下降(xià jiàng)、精疲力竭(jīng pí lì jié)、血液(xuè yè)、奔流不息(bēn liú bù xī)、汗毛(hàn máo)、茂盛(mào shèng)、雨露(yǔ lù)、翻身(fān shēn)、缓缓(huǎn huǎn)、滋润(zī rùn)、睁眼(zhēng yǎn)、斧头(fǔ tóu)

汉字记忆方法

劈(pī)劈(pī)面、劈(pǐ)柴累(lèi)累(léi)赘、劳累(lèi)、连累(lěi)奔(bēn)奔(bēn)流不息、投奔(bèn)劈(pī)劈(pī)面、劈(pǐ)柴

掌握课文全解内容

1、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文章的中心句。总结了盘古开天辟地的伟大功绩。2、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句话是本段的总起句,也是本段的中心句,下文围绕这句话具体写了盘古的身体发生哪些变化。3、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盘古这个巍峨(é)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不知”“终于”说明天地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也说明盘古开天地历尽艰辛,体现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4、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zhànɡ),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这是对盘古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塑造了盘古为了不让天地合上而屹立于天地之的雄伟、高大的形象。故事讲到这里越来越神奇了。5、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kā)嚓(chā)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pī)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翻身”“拿”“劈”,这是盘古醒来后做的几个动作。“劈”写出盘古的动作十分有力量,有气魄。说明他讨厌黑暗,向往光明。6、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把混沌一片的宇宙比喻成一个大鸡蛋,突出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空间既窄小又封闭的特点。这也是盘古要开天地的原因。7、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lónɡ)隆的雷声;“四季的风"“飘动的云”抓住了气息与风、云的联系;“隆隆的雷声"抓住了声音与雷声的联系,这样的变化显得十分合理。8、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hùn)沌(dùn)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一万八千年”,具体的数字突出了盘古在混沌的宇宙中睡了很长时间。此处是这篇神话故事的第一个神奇的地方,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9、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zhuó)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用了几组意思相反的字和词来描写天地的形成,如“轻”"“重”,“清”“浊”,“上升”“下降”,这表现了天与地的不同。优美的语言丰富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可以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这段内容也充满了神奇之感。10、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zhī)和躯(qū)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yè)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这段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具体写出了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赞美了盘古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电子版资料获取步骤:1、私信给我们留言。2、通过[鲤鱼辅导]App获取最新内容。原创作品,抄袭必究!如果您喜欢请点赞或者转发给更多的朋友哦!

神话故事的特点有2

中国上古时期的特征及其反映{稿}

2019-7-4

2022-8-10完善

一、中国与中东古文明的历史条件差异

1、

冰河世纪结束以后,地球气候于大约1.7万年前开始变暖。两极、北美和北欧的冰川开始消融,海平面逐渐上升,渤海、黄海、挪威海的草原被水淹没。到了1.3万年前,北美和北欧的冰雪已经融化了相当大一部分,南北半球春暖花开,一片繁荣景象。但就在这时,在12640年前,气温又骤然下降,世界各地转入严寒,两极和阿尔卑斯、青藏高原等地的冰盖扩张,许多本来迁移到高纬度地区的动植物大批死亡。北美长毛猛犸象、剑齿虎、骆驼和树獭、美洲狮突然灭绝,与此同时,克劳维斯人也突然消失。这一次降温是很突然的,在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这次降温持续了上千年,直到11500年前,气温才又突然回升。这就是地球历史上著名的新仙女木事件。

2、

在新仙女木事件期间,两河流域的上游受到的破坏是比较小的,也比较远离新仙女木事件的影响,这里应该有一些人口能挺过困难。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大多数人类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中国的甘陕晋冀和欧洲高加索还有非洲的撒哈拉,就像是孤岛。这样,两河流域可能率先开始了人类活动的复苏。

大马士革早在公元前10000年已经有人居住。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的城市杰里科可追溯到近万年,叙利亚阿勒颇的历史甚至能够追溯到一万三千年前。

在距今12000到5000年的时间里,中东包括北非的气候、水文的条件良好,使得这里的先发优势很明显。中东人类的先发优势,因此比较早的进入非洲和南欧西欧。

东亚的华胥也开始了扩散,沿着河西走廊一直来到小亚细亚,还有一些先是来到东西伯利亚然后西向来到今芬兰一带。还有一些越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

两河流域的人和华胥人在小亚细亚相遇。土耳其东部哥贝克力遗址,在一万两千年前就开始建造。安纳托利亚平原是农业的摇篮。世界上最早的家猪发现于60英里之外的恰约尼遗址。绵羊、牛和山羊也最早驯养于土耳其东部。全世界的麦种都来自单粒小麦——最早种植于哥贝克力附近的山上。而世界最原始的谷物如黑麦和燕麦也都开始这里。

英国建造巨石阵的人,法国的高卢人,意大利原住民,古希腊人,最初祖先应该是来自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

3、

查看古代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人类面部雕刻塑像,明显与现代三大人种都有不同,与图兰人种和阿拉伯人也有区别。现在一些欧洲、阿拉伯、北非和伊朗的人类应该有他们或多或少的遗传。

华胥人口在黑海南部到伊拉克之间形成了古埃兰。古埃兰是五千年前两河流域文明诞生的基础。

上古时期两河流域的人类黑头发黑眼睛,与高加索人种距离接近,关系较密切,但是与蒙古人种也有血缘关系。这个时候各地人口多流动已经恢复,而且因为华胥更先进的组织影响,所以发展起来。

4、

欧洲在距今10000年前后,英国北部出现斯塔卡考古遗址,法国的图卢兹出现阿齐尔文化。距今8000年欧洲的整体环境条件开始好转。真正的欧罗巴人种来自高加索人,主要是在距今4000年左右进入欧洲,是斯拉夫日耳曼的祖先,进入北欧的成为日耳曼人。

北欧神话就受到中国女娲传说影响,都突出了环境的挑战和各种禽兽的威胁。那个时期的自然灾害程度远超大禹和圣经诺亚方舟的数千年前洪水,而人类的能力水平却很低,但是这些祖先展现了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这就是古代伟大神话传说所反映的。

5、

如果说中国在距今600年开始受到西面的影响,更多应该来自于黑海和波斯湾方向。也不是纯粹的欧罗巴人种,应该也包括现在已经融入三大人种的上古两河流域人。

6、

各个时期的古文明都存在后发优势。事实上,各个时期的古文明,几乎一开始并没有先发优势,并没有赢在起跑线,但是却有后发优势。

二、中国上古时期文明的特点

1、事实上,中国是上古时期亚洲人类最大地域集合体的延续。从神农氏到黄帝,即使在夏朝,这个集合体的政权管辖范围都是世界同时期最大的。

2、北非西亚建立的是中等地域的政权,实行的是阶级社会很明显的社会秩序,建立很明显的阶级压迫剥削。高加索人种受到的影响较大,所以来到印度后搞了种姓制,这不是没有来由的。

中国上古时期,建立的是很明显的社会管理政治。对社会混乱的管制,这就是政字的源头。组织大地域的水利建设,这就是治字的源头。

中国上古时期还受到原始社会优良风俗的影响。所以,姒、妫、姜、姬这些帝族姓氏是来自于母系社会,姬姓更是延续到了周朝。

所以,即使进入黄帝时代,直到商朝,也没有出现祸国殃民的巨大坟墓,也没有劳民伤财的高大建筑。政权首领巡游天下,而不是坐享其成。当然,到了尧舜禹之前,已经越来越出现既得利益阶级社会的危害性腐朽性。

三、中国上古时期文明的发展特点

1、

中国上古时期的文明不是落后,在母系社会的姜寨遗址发现世界最早的冶炼铜。但是,在父系社会落后了,只是到了商朝呈现一些后发优势。一万多年前就出现了磁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在八千多年的舞阳遗址已经发现不亚于同时期古文明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文化水平,有些甚至是人类最早的创造。姜寨遗址发现的黄铜片、黄铜管,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冶炼,距今6500 年。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不排除是来自于东亚的传播。

中国东部的气候条件阻碍了人们对金属的寻找开采和冶炼,也不适合保存金属,特别是父系社会的恶劣反文明更严重,因此比较晚的进入青铜器时代。金属资源的宝贵,导致现在的考古发掘难以找到大量的金属文物。

2、

凌家滩原始部落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城市,这表明中国早在5500年前就出现了城市。姜寨遗址其实已经是一座城市,只是没有同时期那些军事用途的城墙,没有剥削阶级的大坟墓,没有豪华奢靡的各类建筑。

同样是气候条件原因,导致建筑的保存困难。注意,中国最早的城墙建筑所以少,是因为中国进入激烈的战争时代比较晚,而且5000年前即使有城墙,可能是为了防御洪水。大禹的父亲鲧所以治水失败,是沿用了这些以往的防洪思路。

四、上古时期时间顺序的一些考证{第四部分2019-12·16修改}

笔者在此不是确定什么,只是尽可能的按照科学性逻辑对各方面材料进行归纳。让人们能够避免各种流传的胡乱解释的影响,更加真正的研究历史。

1、

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顺序

华胥——女娲——女娲(地母)——燧人氏——伏羲-太昊——神农——炎帝——黄帝——轩辕——少昊——颛顼——帝俊——帝喾——尧舜禹。

任何一个称号都不是一位首领,而是这个阶段的多代首领的总称。有记载黄帝传位到尧舜禹经过了30代。

2、

黄帝时代的顺序

黄帝战胜蚩尤平定天下,在中原平定后,开始向西进军。因为是禅让制,后来的接班人在黄帝族的西部产生。轩辕名称的由来可能是学习西亚的车轮并且改进,以后开始称为轩辕黄帝。轩辕时期出现大扩展,基本上统一亚洲,并且还有进入美洲的,所以出现了昊天上帝的传说,应该是少昊阶段。在帝俊时期称之为昆仑,昆仑是天地大车轮的意思。看古代史料,山海经和神话传说,结合历史事实,结合现代考古,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端倪的。

昆仑后期出现收缩,山海经关于昆仑丘昆仑墟的各种记载,特别是海内东经,可能是中晚期了。

3

历史记载少昊在西部。

把首领位置传给颛顼的少昊,应该是少昊时代晚期的首领。昊的意思是广大无边,昊天上帝的昊与太昊少昊的昊是一个意思,都是强盛繁荣的控制广大地区。早中期的少昊可能就是远至里海南部的“昊天上帝”。

少昊时代的晚期,天下开始纷乱,然后颛顼时期再一次对天下拨乱反正。颛顼之后可能重新由少昊嫡系后裔接任,这就是帝俊时期。所以有传说,颛顼是黄帝后代首领的叔叔。

4、

帝俊时期一开始势力范围还包括中亚,到了帝喾时期可能有了收缩。神木石峁遗址就是帝喾时期的一个重要都城。神木石峁遗址竟然已经没有任何记载。

5、

上古时期的记载几乎抹杀殆尽,只留下零星的片言只语,这样是为了更加造成混乱和莫名其妙。还有各个时期的历史被弄得莫名其妙乱七八糟张冠李戴,比如,黄帝开始到西周,中央政权向四面八方派出钦差大臣,也就是西周方伯这样的重大职位,与三皇五帝太昊少昊混为一谈,解释的一塌糊涂。

五、上古时期一些历史考证

1、

上古时期都是禅让制。后期出现了对子女的分封,但是首领的位置还是禅让的。家天下世袭制是夏朝才开始的,是伴随私有制的发展而发展的。关于黄帝和三皇五帝传说是父死子继的,完全是后来编造的,可以发现,这不晚于尧舜禹就开始造舆论了,开始把历史记录搞得面目全非。

神话故事的特点有3

中新社兰州9月6日电 题:女娲,缘何成为华夏儿女的“梦中女神”?

——专访天水师范学院伏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霍志军

中新社记者 丁思

女神崇拜,是世界各古老民族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西方有雅典娜、维纳斯、赫拉等众多女神;华夏神谱中,有女娲、西王母、嫦娥、妈祖等女神,发轫于西北的女娲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东方女神”,有着“华夏圣母”之称。

女娲,何以成为华夏儿女的“梦中女神”?从东西方创世神话中的女神形象,何以窥见中西方文化异同?如今,“女神文化”再度复兴,对于探寻华夏文明的根脉,有何启示和借鉴?天水师范学院伏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霍志军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作出深度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女娲是中国神话体系中的始祖母,被认为是万能的“华夏女神”,女娲神话具体有哪些内涵?

霍志军:神话是人类远古社会的传说,是中华民族幼儿时期的智慧,它保持着纯真、质朴的特点,是中国文学的母题之一。远古女娲神话传说,并非先民心血来潮的凭空捏造,其来源总是以现实生活、生产劳动中的人和事作为原型。

女娲雕像。中新社发 郝群英 摄

女娲神话千百年来积淀了丰厚的社会文化内涵,流传最广的莫过于“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神话,解惑“人是从哪儿来”;以及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繁衍人类,制作笙簧,制定婚姻制度等传说,并以口头传说的形式延续下来。

女娲是“抟土造人”的创世神。原始生存环境的恶劣和人类生产力的限制,导致原始先民的寿命非常短促,繁衍劳动力、传承后代便成为头等大事。抟土造人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生殖能力的想象和崇拜,也寄托古人对于生育能力的想象与祈求。

女娲是“炼石补天”的英雄女神,充当了人和神之间的中介。在联结现实世界和神秘世界的方式上,原始人们赋予女娲这样一个英雄以神的形象,是生产劳动与原始宗教、灵石信仰和祖先崇拜的产物。

女娲还制造笙簧、瑟、埙等乐器,被人们奉为“音乐女神”;她建立婚姻制度,使人类两性相悦,相互婚配,繁衍后代,被誉为华夏民族的“婚姻女神”;女娲还创制礼仪文明,被尊为“礼仪之神”;她还是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因此,女娲可谓是中华民族的“万能女神”,是中华各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

2019年6月,中国·秦安2019(己亥)年祭祀中华人文始祖女娲典礼在甘肃省秦安县举行。中新社发 秦安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中新社记者:中国传统文化女性神明中,为何女娲是华夏儿女心目中的“梦中女神”,其强大的生命力体现在哪里?

霍志军: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开端,人们对祖先的崇拜是从女神开始的。“神”并非我们所讲的天上神仙一样,这其实就是古人的梦,梦是古人的理想和追求,正如女神形象,她寄托了中华民族最美好、最纯洁的情感,我们常说的“梦中女神”由此而来。

中国神话中也有很多女性形象,诸如西王母、嫦娥、麻姑、织女、妈祖等,女娲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母神,是创世母神、救世神,寄托中华民族慎终追远、从心灵深处对伟大母亲的礼赞,这是其他女神所无法替代的。

在中华大地,女娲神话之分布可能是最广的,从东北平原到云贵高原,从西北边塞到东南沿海的绝大多数地区都有流传。尤其是在黄河流域,女娲神话的出现尤为密切、频繁,自古而今是女娲信仰的中心地带。这都充分说明女娲神话原型生命力之强大。

甘肃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是传说中女娲崇拜的发源地,素有“娲皇故里”之称。建于汉代的陇城女娲祠、远古女娲洞遗址、女娲出生的风沟、生活的风台、葬地风茔等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代代相传的女娲圣迹。

位于甘肃省秦安县的女娲祠。中新社发 秦安县委宣传部 供图

女娲崇拜在这里流传了两千多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当地举行隆重的娲皇祭祀活动,从早到晚,人们用各种方式尽情抒发对这位始祖母的由衷怀念。

中新社记者:女娲与西方诸多女神相比较,有何异同?这对于揭示中华文明起源有何启示和借鉴意义?

霍志军:世界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创世神话,远古创世神话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超越了混沌的自然存在,对世界万物和人类自身的存在开始自觉地思考和追问。女娲是华夏民族共同的初母,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女娲的初母形象已被中华大地上生息繁衍的大多数民族所认同。

女娲神话刻画了一个战天斗地、敢为人先的创世英雄,更体现了女娲作为母亲的无私奉献,采用多种方法挽救众生、造福全人类,以及牺牲自我、护佑大地苍生的神灵形象,影响着中华民族以集体为主的价值观念,这也是华夏文明所推崇的集体主义精神的根源。女娲神话还折射出中华民族宝贵的创世、创业、创新精神,这也是女娲神话故事能够流传于世、绵延不绝的重要因素。

西方女神中,智慧女神和战争女神雅典娜、婚姻与生育女神赫拉、爱神阿佛洛狄忒等,她们个性鲜明、各自不同,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处世风格,这与西方崇尚自由、个人主义的思想价值相对应。中国传统神话宣扬的主流价值在于浓郁的忧患意识和厚生爱民意识,集体的利益是最高利益。在中国神话中,神是具有超乎于常人的能力,且是无私的、完美的。

经过民间信仰、乡土文化、民间习俗不断传播演说形成的女娲文化源远流长,折射出中华文明不断演进、波澜起伏的历史进程,折射出中华民众各个部落由分散到聚集,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过程。从源远流长的神话传说中,人们可以看到中华文明传承发展、波澜壮阔的发展脉络。

女娲神话传说为探索华夏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证据和载体,丰富了华夏文明起源的内涵,充实了华夏文明起源的内容。女娲所代表的敢为人先、无私奉献、不屈不挠、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以及创世造世的开拓精神,最终赢得自我胜利的过程,这些都是有别于西方创世神话的重要根源,这也成为影响东西方文化在民族精神、社会追求上的异同。

中新社记者:曾经备受敬仰的大地母亲女娲,缘何逐渐淡出历史长河?如今,“女神文化”再度复兴,以女娲文化为纽带,如何促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

2022年6月,2022年女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在甘肃省秦安县举行,邀请国内学者专家围绕传承女娲精神、弘扬女娲文化展开讨论。中新社发 秦安县委宣传部 供图

霍志军:在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从女神开始的。女娲代表的是母系社会,伏羲代表的是父系社会,女娲神话是远早于伏羲时代的。从流传下来的“女娲造人化万物”,逐渐演变为“伏羲女娲共同造人,繁衍人类”,这也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不断过渡的过程。

女人的社会地位下降,男人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占据更多话语权,社会也就将更多的发明创造和贡献赋予了伏羲,女娲拥有的话语权越来越少,让女神从开辟宇宙、创造生命的主角逐渐变为伏羲的配角。神圣世界中女神形象地位的变化,也是世俗界女性现实地位的折射,传说中的“女神时代”已远去。

如今,“女神”是对优秀女性的统称,肯定女性的价值存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女神文化”再度复兴,有着女娲文化回流的现象。这也反映出现实社会中女性社会地位的转变,而女性地位高低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杆之一。

文化是需要不断建设的。我们要选择女娲文化内涵中有益于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因素,并对女娲文化进行新的挖掘改造和阐释,使得这些精神因素能够与今天的社会相融合,为当下文化建设、探寻华夏文明根脉提供借鉴和指导。

我们要大力弘扬女娲文化中创业、创新、创世、创史的开拓精神,找寻适合今天社会文化发展的有益部分,激发中华民族亲情和追求团结、和谐的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博大的文化胸襟、强烈的现代意识推进女娲文化研究,为当代社会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发挥重要作用。(完)

受访者简介:

霍志军,文学博士,天水师范学院伏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入选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近年来主要研究唐代御史与文学、陇右地方文献等。迄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陇右地方文献与中国文学地图的重绘”“丝绸之路甘肃段考古发现与古代文学研究新拓展”等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出版专著《唐代御史与文学》《甘肃历代著作集成》《跨文化视野下的陇右地方文学》等15部。在《文艺研究》《民族文学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一些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获得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等奖励多次。

关于建筑的神话故事(建筑的传奇故事有哪些)

神话故事的事件(神话的故事有哪些新闻)

有花的神话故事有哪些(有花的神话故事)

课外的神话故事有什么(课外的神话故事有什么)

中国经典的神话故事有哪些(中国经典的神故事有)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27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神话故事的特点有?(神话故事的特点有什么)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5722.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