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临高鬼故事(临高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2023-03-19 18:34:01 技术常识4 亲测有效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628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临高好丈夫照顾瘫痪妻子7年 台风后没钱修补破房,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南海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临高有什么感人的故事1

照顾瘫痪妻子7年独自拉扯大两个孩子他始终不离不弃

他说:是夫妻,就不能放弃

秦建海在照顾妻子

一阵凉风,透过房间的大窟窿,打在瘫痪卧床的谢妹新身上,她瑟瑟发抖,丈夫秦建海将其抱得紧紧。

41岁的秦建海悉心照顾31岁的卧床妻子谢妹新,已经将近7年。

端屎端尿、喂饭、洗衣、带大两个孩子、打零工挣生活费……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秦建海的身上。为了这个家庭,他不愿出远门打工,对妻子不离不弃。这段感人的爱情故事,在临高县临城镇茶保村流传。

□南国都市报记者徐善应

不离不弃妻子瘫痪7年丈夫一人撑起整个家

无论顺境或是逆境,富有或是贫穷,健康或是疾病,你愿意和她终生相伴,永远不离不弃,爱她,珍惜她,直到天长地久吗?

秦建海的回答是:“我愿意!”

10多年前,经别人介绍,秦建海与附近村庄的谢妹新相识。虽然谢妹新当时患有癫痫病,但生活各方面都比较正常。考虑到自己岁数不小,该是成家的时候,秦建海便与谢妹新结为夫妻。

尽管家庭不宽裕,但勤劳肯干的秦建海靠打零工,维持家庭生活不成问题。两个孩子相继出生。

天有不测风云。当生下第二个孩子后,谢妹新病重了起来。2007年,谢妹新被医院诊断为脑积水和癫痫病。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充许长期住院治疗,谢妹新只好在家里休息。

让秦建海没有想到的是,妻子的病情越来越重,直到瘫痪卧床不起,手脚肌肉一直在萎缩,如今连说话的声音也变了。

妻子病重这7年来,秦建海一直不离不弃,用尽全力撑起这个家。

每天早上6点左右,秦建海就已经起床,到厨房做好饭,有青菜时就煮点青菜,没有青菜就用豆腐乳当菜。早上做的这一顿饭,要吃一整天。接着叫醒儿子和女儿,等他们吃完早餐,再骑自行车送他们到两三公里外的美台中心校读书。随后,秦建海返回家里,给卧床的妻子喂饭、喂水,还要清理妻子拉在床上的大小便。家里的活干完后,秦建海才出门到附近村庄打零工。

为照顾妻子,秦建海不愿到稍远点的地方打工,只选择在村里或者两三公里范围内的地方干活。“妻子病重,孩子又小,她们随时需要照顾,我不能离她们太远,怕万一出事。”

有一次,秦建海打零工去了,妻子突然发病,摔在了床底下。当赶回家中,看到妻子时,秦建海心如刀割。

秦建海因干活中午不能回家时,照顾谢妹新的重任,就靠两个读小学的孩子。孩子一般会先给母亲喂饭,自己再去吃饭。

在村民印象中,秦建海一个月能接到四五天的零工活,就已经不错了。有工干,他一天能挣到七八十元。更多的时间,他都是在家里照顾妻子。当地父老乡亲都知道秦建海的情况,平时谁家需要雇人手帮忙干农活,总是把机会留给他。

一贫如洗房子到处是窟窿 鱼肉碎屑留作下一餐

11月21日,记者来到秦建海的家。当准备进入谢妹新的房间时,被一名村民叫住了:“房间是危房,一定要注意安全,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平时我们都不敢进去的。”

破烂的瓦房内,大片瓦片空缺,墙壁上有好几处大窟窿,房梁也显得摇摇欲坠,角落里,有一张张蜘蛛网。

板床上躺着一个瘦小的身躯,就是谢妹新。她蜷缩着身体,见到有人前来,一直在说:“丈夫照顾我和两个小孩,很辛苦……”

连在一起的3间瓦房,是祖辈留下的,秦建海也记不清有多少年的历史。因为年久失修,平时居住在里面,总是提心吊胆。今年先后来袭的“威马逊”、“海鸥”台风,将原本破烂的房子掀掉了瓦片,掀开了部分屋顶。

秦建海说,妻子所居在的瓦房很危险,遇到下雨天,雨水从屋顶漏下来,他只好抱着妻子往客厅没有漏雨的地方躲避。

另外两间瓦房,一间已经无法住人,另一间是秦建海和孩子居住,也成了危房。

在村民看来,这些房子已经失去了维修的价值,“别说维修了,人爬上屋顶,恐怕墙壁、房梁就全部塌下来了。”

在厨房唯一的一张桌子上,记者掀开一个遮挡盖看到,里边放着两个菜盘子,一个盘子剩下几片白菜,另一个盘子里有一点鱼肉碎屑,旁边放着一瓶豆腐乳。

“这鱼是村里人到水沟捉的,送了几条给他家,但是他舍不得吃完,碎屑也要留到下一顿。”一名村民说,秦建海家庭确实困难,他们看了都心酸。

厨房内,没有像样的厨具,甚至连一个油瓶都没有。墙上一个挂钩,挂着一个饭盒,这便是装油用的,里边的猪油,剩下不到一小勺。秦建海说,平时家里买不起肉,只能买一点猪油炒菜。

丈夫心愿想让妻子住到安全的房子 不再风吹雨淋

这些年来,秦建海和病重的谢妹新携手走过艰辛。

记者:是否曾经想过放弃瘫痪的妻子?

秦建海:如果放弃了,她怎么办?是夫妻,就不能放弃。

记者:这些年来,是什么支撑着你一路走了过来?

秦建海:是责任。因为我是她的丈夫、孩子的父亲。

秦建海的艰辛,妻子看在眼里,痛在心里。12岁的儿子和11岁的女儿,也成为她的牵挂。

而秦建海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妻子住到一个安全的房子里,不再吹风淋雨。

谢妹新居住的房间,自瓦片被台风掀开后,一直没有修补。风稍微大一点,就可能直接吹向躺在床上的她。遇到下雨,雨水就可能淋到她身上。

秦建海说,靠他的收入,能够勉强撑起这个家庭,已经很不容易,如果要拿出钱来修缮或者建新房子,根本无能为力。

冬天,悄悄走来。如果遇到冷空气,妻子怎么办?身体会不会更加难受?一想到这些问题,秦建海就愁眉不展。

村民同情他太不容易了 曾看到过他偷偷地哭

这些年来,秦建海除了照顾好妻子外,还把两个孩子拉扯大,当中有太多的辛酸。当面对记者的提问,他更多只是一笑而过。不少邻居谈及秦建海的不容易时,眼睛都湿润了。

21日,记者来到茶保村采访时,10多位村民闻讯赶到现场。一名村民说,前几年,秦建海的孩子还比较小,因为父亲打零工去了,小孩饿哭了,村民见到这种情况,给小孩找来吃的。“他又要照顾孩子和老婆,又不得不出去打零工挣点生活费,很难兼顾的。”

王春秋嫁到茶保村已经有10多年,秦建海的情况,她都看在眼里。王春秋说,有一年冬天天气比较冷,村里很多妇女到井边洗衣服,看见秦建海也在洗一大堆的衣服。当时,现场只有秦建海一个男的,他偷偷在哭。

“他可能是触景生情吧,别的家庭都是妇女在洗衣服,而自己的老婆瘫痪在床。”王春秋说,秦建海太不容易了,看到他这样照顾着瘫痪多年的妻子,村民都深受感动。

茶保村村民秦建飞说,秦建海为了照顾瘫痪的妻子,不离不弃,事迹很感人,周边村庄很多人都知道他的情况,也希望政府部门或社会爱心人士帮他一把。

记者从临高县残联了解到,谢妹新目前每个月可以从残联方面领到400多元的补助。另外,县残联正积极与临城镇政府沟通协调,争取早日帮助秦建海进行危房改造。

临高有什么感人的故事2

倪海珍阿婆。张惠宁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张惠宁

编者的话

临高自古是海南的鱼米之乡,适宜人居,因此长寿老人颇多。据临高县民政局的统计,截至2020年5月,临高县领取补助的百岁老人共有160人,年纪最大的是临城镇调俗村委会乾彩村的周光荣和加来三区的符金花,两人都已113岁。在时光的长河里,老人们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留下了属于他们的故事。

在临高文澜江下游入海口处,有一个村落叫文潭村。这个近海的村落,村民自古就以赶海为生,村里还有水田旱地,村民世代耕作。优越的自然条件,养育着一方百姓,这个村落的长寿老人挺多,目前,全村513户2392人,其中80岁至99岁的老年人就有93人,百岁老人有两位。

村里年纪最大的长寿老人名叫倪海珍,出生于1916年6月16日,即将年满104岁。她19岁从临高东英镇嫁到临城镇文潭村,在这里生活了85年。她和丈夫一生恩爱,白头偕老,夫妻双双活过百岁,成为村里的佳话。

百岁夫妻一生恩爱

倪海珍阿婆住在文潭村一栋临高传统的老瓦房里,房外用石头围着一圈半人高的围墙形成院子。

进入老屋,两张木床并排放着,那是阿婆和丈夫王利兴的床,但是阿公的床空了,老屋里的墙上能看见阿公的相片,阿公3年前去世了,享年103岁。老屋里还挂放着“仁德兼备,寿与天齐”的百岁夫妻匾,这是2016年12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海南省民政厅、临高县民政局共同赠送给他们的贺寿匾。老屋里放着好几口大小不一的米缸,显现出时间的久远。

看见有人来,阿婆从床上起身。她头上系着一个紫色头巾,身穿中式纽扣上衣、灰色长裤,脚穿红色塑料拖鞋,全身上下收拾得整齐干净。

用临高话问她什么,她就答什么,并且吐字清楚。“耳不聋,脑袋一点不糊涂。什么事都记得清楚。”阿婆能拄拐走路,她的孙子王新云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天气好时,阿婆会出门去寻摘一种野花,这种野花可做中草药,晒干了可以卖钱。

阿婆是个爱笑的人,虽已百岁,一笑起来,仍可让人想象当年的美丽脸庞。阿婆也微笑着回答,“当年人家也夸我好看。”

阿婆自述自己19岁嫁到这个村,丈夫比她大几岁,对她很好。他们育有一子三女。阿婆说丈夫是很勤劳的人,90多岁了仍然坚持干农活,他们和村里的祖祖辈辈一样,依靠赶海抓鱼和种水稻、甘蔗为生。

阿婆在这间老瓦房已经住了60年,老房子虽然年久,却依然坚固。这个老房子是她和阿公一起盖起来的,她说她这一辈子共建过三次房,嫁过来时,起初新建的是茅草房,后来草房在日军入侵时被烧了,他们又重盖了一间茅草房,等后来经济条件好时,他们才建起了这间木架构的砖瓦房。阿婆的孙辈已经在村里盖了新房,但她和儿媳、长孙仍然住在这间老房里。她和阿公一生相爱,一家人和谐相守,房子也安然无恙。

痛失独子仍一世达观

103岁的阿婆这辈子遭遇最大的伤心事,就是儿子的意外去世。她的儿子自小水性极好,他38岁那年,有一艘渔船在海口一带海域沉没,有人请他去打捞沉船上的物品。可没有想到,儿子下海后就再也没有上来。

儿子去世已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阿婆已经看淡了,但她说,想起来还是会有一点伤心。儿子给她留下了儿媳和三个孙子。阿公和阿婆就守着这一大家人过着日子。她的儿媳已经70多岁了,但是身体不如阿婆。采访阿婆时,她的儿媳因为风湿不能起身,躺在里屋床上,但不时会插上一两句话,帮着回忆起陈年旧事。

“她从不发脾气的,一辈子没和人吵过架,性格很好。”阿婆的孙子王新云说,阿公阿婆能干能吃,阿婆不管什么都吃,阿公有些挑食,会要求“菜要炒得香点。”不过,在海边赶海生活,他们都喜欢吃鱼。王新云还回忆说,阿公很爱开玩笑,有时还会揶揄阿婆说“你那么笨”。两位老人一生达观,一生健康,很少生病。

阿婆有一个女儿嫁在本村,另外两个嫁到附近村庄,女儿们经常回来看妈妈。阿婆三个孙子,还有两个孙子未成家,所以能看到孙子结婚,现在就是阿婆最大的心愿了。

原标题:临高文潭村103岁阿婆倪海珍:仁德达观 双双偕老

临高有什么感人的故事3

儿子说,83岁的老父亲“任性”过三回,一是放弃出色的学业,入伍报国;二是挑战医学,让瘫痪的母亲高质量生存了近20年;三是一声不吭交了10万元“特殊党费”。

对此,父亲欧庆伟是不同意的。投笔从戎此为忠;照顾病妻此为情。至于党费,“那本来就是党和国家的钱。”欧庆伟梗着脖子说道。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钟圆圆

尽忠

投笔从戎护卫深蓝

对于党和国家,欧庆伟有着特殊的感情。

1939年,欧庆伟出生在广西合浦县。因为吃不饱,差点饿死;5岁那年给地主放牛抵债,两次掉进河里,被人救起,险些淹死;与土匪斗,差点被杀死。

欧庆伟不到10岁就智斗过土匪,揭穿了土匪骗取村民粮食的诡计;12岁,他参与土改,斗地主,分田地,立下三等功。当国家发出召唤时,还在上中学的欧庆伟毅然放弃了学业,在学校“任性”参军。

“读书什么时候都不晚,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要站出来,那么多人流血牺牲才换来的新中国,我们这代人要守住。”1958年,欧庆伟跟着部队一路来到海南临高,从一个普通的报务员、文化教员开始做起,白天教干部、战士学文化,晚上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入伍第一年就被评为了“五好战士”“优秀文化教员”,后来又获得了“雷锋式好战士”“模范共产党员”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1966年,欧庆伟被选为国庆观礼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我觉得我是最幸福的人,我在旧社会是根草,在新社会成了宝。”苦命的放牛娃翻身做了主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热泪盈眶。

欧庆伟。记者 李庆芳 摄

尽情

精心照顾病妻近20年

“海军蓝”和“天使白”的结合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欧庆伟和王慧都是单位的进步青年,亲友介绍的对象一个也没成,经人介绍,两人一见面就相中了对方。一件白衬衣、一块手表、一张结婚证,两个惺惺相惜的年轻人就走到了一起。

从海口到三亚再到西沙,欧庆伟的驻地总是在变,王慧每年能见到丈夫的次数越来越少。分居20年,她用柔弱的肩膀独自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

1974年,欧庆伟正在执行任务,儿子出生了。他三个月后见到儿子时,孩子的名字都已经起好了,是一个妻子牵挂着守卫海疆的丈夫的名字。

那些年,欧庆伟前前后后守卫西沙17年。在儿子的记忆里,父亲很少回家,他的皮肤黝黑,身上总是挂着大大小小的伤,带回来的礼物多半是贝壳,总说贝壳里能听见祖国大海的声音。

1994年,欧庆伟从原海军某支队副政委的职位上退休后,又以老党员、老战士和课外辅导员的身份重回讲台,义务为学校、机关和基层部队讲课300余场次。

“我的知识是党教的,这是党员应尽的义务。”许多单位要给欧庆伟发放课时费,他总是这样拒绝。

王慧还是那个支持丈夫做一切的人。直到2002年,她因为脑出血住进医院,变成了那个最需要被照顾的人。

“医院当时下了病危通知书。医生告诉我们,母亲可能只有3年的时间。”儿子记得,当时他即将外出参加一个重要的长期培训。妻子突然病倒,一家人顿时陷入了焦虑。儿媳妇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还要到医院照顾生病的婆婆。欧庆伟看着心疼,决定为孩子们减轻些负担。

“我的目标是让她再健康生活30年。”欧庆伟购买了大量医学书籍,学习护理知识,跟着医生学按摩、推拿。家中的客厅也被改造成康复场地,每天练习走路。因为疾病,欧庆伟的脚已经变形,行走有些困难,但他还是坚持推着妻子到楼下散步,呼吸新鲜空气。

2010年,妻子因二次中风住院10个月,欧庆伟一直在医院照料。他坚持每天为妻子按摩5次,晚上起夜三四次给妻子翻身,防止她长压疮。在闲暇之余,欧庆伟还为其他病人免费按摩,成了病房里的免费“按摩师”。

听说唱歌能让妻子心情愉悦,欧庆伟在笔记本上抄写了100多首老歌,五音不全的他变身“点唱机”,妻子点歌,他唱歌。

海南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二病区护士长宁秀婷还记得,2019年,欧老的妻子在肿瘤医院接受治疗时,欧老一刻也闲不下来。唱歌、读报、按摩、翻身……老人家把一天安排得满满当当,一有空就追着医生、护士学习如何照顾病人。

“党员干部,爱国家,也要爱小家,爱身边的人。”这是党的教诲,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欧庆伟都记着。

欧庆伟珍藏的老照片记录了他成长为海军军官的过程。记者 李庆芳 摄

尽心

上交10万元特殊党费

精心照料近20年,欧庆伟打破了医生的预言,让妻子多看了看这美丽的世界,见证了孙子的成长。2020年3月,妻子在睡梦中与世长辞,走得很安详。

妻子已经走了两年多了,欧庆伟还是保留着她留下的痕迹。存放老物件的袋子里,欧庆伟把相册包得严严实实。听力、记忆力都下降的他,仍然记得每一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他最喜欢妻子穿着军装的照片,大大小小的尺寸,他洗了几十张,想她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客厅的书桌上还堆放着关于治疗脑出血、护理瘫痪患者的医书。翻开其中的一页,里面满是手抄的笔记,字迹已经泛黄。

窗边的那排扶手还在,过去那些年,欧庆伟总是喜欢把妻子推到这里,一边唱歌,一边欣赏窗外的风景。

2020年,是妻子入党的第50个年头。两个老党员曾约定,建党百年这一年,一定要到天安门去看一次升国旗。

“很遗憾,没有让她看到。”妻子走后,欧庆伟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情绪低落了很长时间。他决定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实现这个心愿,他找到了支部书记,提出要交一笔特殊的党费。

这笔钱是欧老夫妻俩一点点省下来的。妻子生病住院,住的是普通病房,大多数时间由欧老照料。在部队穿过的军装破了好几个洞,欧老没舍得丢,缝缝补补穿了20多年,如今还在穿着打补丁的衣服。鞋子是几十块钱买的,一年也难得买一双。因为疾病,欧老的脚已经变形了,但一直没有去医院治疗。一家人一直住在部队的家属院里,2021年才刚买了新房,小辈们还在还房贷。

2021年7月1日前夕,欧庆伟来到海南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上交了10万元特殊党费和一封手写信。

他在信中写道:“入党60年,党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教会我工作、学习和战斗,教会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我苦心栽培……我对党无限感激。”中心工作人员侧面了解这笔钱对欧老家庭的影响,确认老人意愿强烈且不会降低其生活质量后,中心才接收了这笔党费。欧庆伟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把这笔钱用于党的建设。

“老一辈人的信仰是很纯粹的,因为经历过那些苦难,他对党和国家的感情尤其深。”儿子明白党和国家对于父亲的意义。

从放牛娃到海军军官,前半生为党和国家,后半生为了小家,这是欧庆伟这80多年的生活写照。

●10岁,他在战火和压迫中追寻一道光,与地主恶霸斗争,揭穿土匪阴谋。

●19岁,他投笔从戎,保家卫国36年,在南海留下守卫祖国的身影。

●63岁,他为小家倾尽心血,照顾偏瘫妻子近20年,为妻子撑起一片天。

●半个多世纪,无论顺境逆境,他都选择淡然处之,将爱与责任放在心间。

●82岁时,这个老党员又一次挺直脊梁,带着亡妻的心愿,在建党百年之际,上交了一笔10万元的“特殊党费”,向党和祖国致以最崇高的军礼。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9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临高鬼故事(临高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1815.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