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茶业什么最好(传统茶产业学什么好)

2023-03-19 14:44:01 技术常识4 知识分享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494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4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预见2023:中国茶行业的十大变局,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茶叶地理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传统茶产业学什么好1

让万千茶人感到无比无语的2022即将过去,充满未知的2023即将扑面而来:

无论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无论我们是否还能重拾信心与勇气,未来正在向我们走来,心怀忐忑,前路未知。

过去3年以来,尽管之前有过各种样的或重或轻的影响,客观地说,唯有在2022年带给我们的伤害才真正达到峰值。

大疫之后必有大变,中国茶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剧烈变革,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有些趋势已经走进现实、尘埃落定,有些变化正在发生,对于未来我们唯一的确定性就是,未来仍然是极不确定的。

然而,我们必须头脑清醒的看到,我们面对这些变革的方式,或将决定我们能否赢在未来。

在我看来,2023年的中国茶行业,至少有十个方面的变化正在深度发生。

1.流通变局:

被撕裂的传统流通模式

与正在快速构建的新格局

茶产业链在过去三年以来发生了深刻变革,茶叶的批零模式从被撕开一个缺口,到生成决堤之势,几乎是在一瞬间完成的。想当初,在传统电商的冲击下,茶行业不过是野蛮生长出了一片增量的森林而已,而今在充斥身边的网红直播带货冲击下,源头的优势进一步放大,从地头到茶杯的距离在最大限度内被加速,随之发生变化的是茶行业的供应链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过往我们所赖以为竞争优势的存货、店铺、客源正在快速生长为事业的短板,吞噬利润、挤压空间,而白手起家、无底线的网红带货正在倒逼源头、倒逼品牌厂家,低下高昂的头颅,迎接来自更加严苛市场的当头棒击。

守住初心,还是拥抱变化?这对于一些人来讲,可能是生死抉择:守住初心,可能是放弃增量市场,而存量市场却显然已不足以支撑正常的业务开展;拥抱变化,可能获得增量却会面临存量市场的反噬,还存在增量不增存量崩塌的生死局。

不管怎样,茶行业传统的中间商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绝大部分的中间商被干掉只是时间问题,一个更加高效、多元的茶产业流通格局正在快速构建。

2.市场大势:

传统电商的没落

兴趣电商的崛起

当很多人还在谈论要不要做电商、要不要做抖音的时候,疫情之下的三年,电商的风向已经陡然改变,双11的落寞和以淘宝天猫、京东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电商正在快速滑向传统:成本高企、利润微薄、竞争恶劣。以抖音为代表的新电商一时风头无两,曾经的二类电商正在看似铁板一块的线上市场一骑绝尘。以短视频、直播带货为主要形式,以兴趣、算法、推荐为主要方式的新线上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因为疫情和封控为人们创造了大量的自由时间,而刷视频、看直播打发时间成为了居家隔离的最优选项,大把的时间被吞噬,搜索的功能被算法推荐所取代,习惯的改变是最大的危机,而日渐恶劣的网络生态、假冒伪劣横行的状况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并野蛮生长。新的格局已经形成,新的危机亦在酝酿。

3、诸神的黄昏:

茶叶属性的回归

与价值再造

经历了疫情对人们心态的冲刷,看淡生死可能倒在其次,看穿机会和陷阱是会让人变得更加理性。在未来的极大不确定中,人们唯一要做的是抓住眼前而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救命稻草,从这个角度来讲,诸神的黄昏已经降临:茶叶投资与收藏的属性正在弱化,甚至于在一定限度内茶叶作为金融衍生品的价值正在消弥,而茶叶的核心属性终将回归本位:基于消费品或消耗品的价值再我在别人家,将在一定期限内引领市场。

自此之后,茶叶的长期投资属性会陆续被人淡忘,更长保质期可以作为一种个人兴趣的出发点,而靠时间拉长来获得增值将成为镜花水月,作为一种可以无限再生的消费品,所有的稀缺或美好都并非不可替代。而唯一不可替代的是,人们因茶而获得的愉悦感和身心满足,是未来关键影响力的生成要素。

对于茶叶经营者而言,更长的保质期是一种安全且合理的规避经营风险的重要因素,而投资、收藏、增值的念想终会与风险同在。原生属性不可悖离,价值终将永生。

4.品牌变局:

单一品类品牌的没落

品类的再爆发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只做单一品类的品牌是高危的,除非你能成为细分品类的带头大哥,太多的商业实践证明,细分品类里面只有绝对的老大和老二可以笑傲江湖,排名靠后的厂家或品牌只有跟风喝汤的份儿。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单一品类品牌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单一品类品牌的季节性在市场冲击面前,存在着更大的不确定性,而有些影响可能是致命的。比如在绿茶集中上市时的疫情封控,这种单一影响有时可能会给品牌带来灭顶之灾。

对于品类绝对大于品牌的茶行业而言,抱紧品类的大腿可以让更多的中小型企业活的更好,比如西湖龙井、龙井茶、正山小种、金骏眉、大红袍、滇红、普洱茶、福鼎白茶,这些顶着区域公共品牌名头的茶叶品类,每个品类都具有阶段性爆发的潜质,在品牌的知名度不够响亮时,品类的力量往往足以成为拉升销量绝对推动力。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一个消费市场存在极大的认知偏差——消费者并不真正懂茶的市场,一个高知名度的品类意味流量和销量,这种趋势在互联网、直播带货领域来的更加凶猛。从某种意义上讲,单一品类品牌有多落寞,茶叶品类就有多火爆,尽管不是所有的品牌都能做全品类,全品类意味着死的更快,所以生死在任何时候都是一道选择题。

5.竞争格局:

存量崩塌,增量崛起

相对于疫情之后的茶叶消费市场而言,进入了一个存量市场的厮杀阶段,从今往后,再也没有弱竞争的蓝海市场。而对于在茶叶市场从事经营的个体而言,已经进入了存量崩塌、增量崛起的新阶段。过去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存量生意,正在被快速的肢解和分流,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策略来应对这种分流,获得新的增量,最终的结局就只有一个,被逼出局。

以洗人为标志的茶行业的重新洗牌,格局正在打开。过去的存量优势越来越转化为新竞争格局下的短板:穿鞋的开始真正惧怕那些光脚的,乱拳打死老师傅在任何行业、每天都在上演。市场的风向变了,竞争的格局变了,过往的优势站在了今天的劣势一边,只有那些真正拥有用户和客户的经营主体,才拥有活到未来的机会。

如果不能把别人的存量变成自己的新增量,萎缩就是必然;旧的牌局已经结束,市场已经开始重新发牌,所有市场竞争的参与者,都必须摆正心态,重新出发。

6.市场风向:

降级的前沿城市

升级的下沉市场

任何城市的发展都是波浪式的,错过这一波高峰未必不会迎来下一波高峰。正是由于这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们总能从不同城市的发展中获得机会。近年来的城市发展,让我们越来越能发现具有后发优势的往往是三四五线城市,这类城市数量更大、机会更多。相对而言,一、二线的前沿城市竞争更趋激烈,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高企,越来越多的资源、人才、企业存在着较大的溢出风险,而新一线的城市的快速崛起正在吸纳这波溢出的资源,从而实现更快的增长。

未来茶行业的更大机会来自于三四五线城市,这些区域的人群消费力更强、消费升级的需求更旺盛。尤其是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小城镇正在崛起,围绕共同富裕的时代命题,一些城市的发展差距在拉大,而在更高纬度上,城市与城市间的贫富差距在缩小,后发展的城市洞悉先机:赶在城市发展上升期的茶行业未来增长的主力在于三四五线城市,消费升级与基数更大的消费人群,将创造新的发展高峰。

7.渠道变局:

信心崩塌的线上远程消费

正在快速回流的线下近场体验

力度惊人、优惠巨大、假冒伪劣横行的线上茶品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信任危机,消费者对于线上产品的信赖感正在被透支,便宜茶口感尚可,贵茶口感不见好正在接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质疑,在线上产品的多重不信任前提下,相当一部分客户正在加速回流线下,围绕客户体验优化的实体店将重新迎来春天。

在压缩成本、追求利润、盲目追求价格便宜的线上款产品,正在加速滑向质次价高的深渊,巧舌如簧的带货主播在价格与利润面前,不得不牺牲品质来换取销量,而这注定将不可持续。线上专款、网红专款正在成为假冒伪劣或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牺牲品质换销量的游戏终将昙花一现。

实体店的春天正在向我们走来,在极臻效率与极致体验的双向选择中,实体店正在以大城小店、小城大店的绝对优势,快速地成为线下流量的收割机,这一波以近场体验极度优化为内容的线下店,将借助于线上的流量、本地化的服务,成为战胜线上远程消费的中坚力量。从某种意义上,与人见面的体验将重建我们的信任系统。

8.产品逻辑:

超级单品好景不再

快速迭代品成为主流

陈皮之后,中国茶饮行业可能再也不会有现象级的流量单品,几乎所有的茶类产品包括代用茶都将进入快速迭代的生命周期,客观上不会再有突发的事件可以把单一产品推上神坛的客观环境,而此后大部分的产品都会在一定人群当中,好并美丽着。

超级单品将会更多的和品类结合,生成一种类工业化的产品形态存在,从标准化的边缘经过,游离于个性和小清新,各类小而美的产品纷至沓来,平静而美好。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一定程度上会变得更加短暂,各领风骚一两年可能会演变成各领风骚三两月。

无法自我迭代、自我革新的产品将会被市场所取代,未来的主流产品必定是在品类崛起的背书下,形成短期风靡市场的力量。

9.口味之变:

创新的窘境

传统的新生

随着中国传统制茶工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传统的呼声也更加强烈,平心而论,近年来中国茶叶顶着”创新“的旗号在工艺上的胡作非为,在边界的不断试探,正在快速毁掉中国茶的传统。在历经口味变迁之后的消费者,也终将回归传统,在极致产品面前,每一份匠心都会被看见,每一份匠心都值得获得尊重。

所谓创新的窘境,不过是在边缘试探的无知妄为和对市场的迎合,在某种程度上,迎合市场并不能迎来更大份额和增量,而坚守初心、坚守传统,却有望等来春暖花开。我们常说以不变应万变或以万变应万变可以成为市场策略的选择,而在底线与严谨面前,足够的敬畏和坚守会让我们行稳致远。

10、审美之变:

大众粗鄙的谢幕

精致美学的兴起

伴随着即将实行的新食品包装法,对包装层数和空隙率的要求会进一步从包装层面革新消费心态,变革用户审美。实际上,所有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的人群先天上更容易患上审美缺失,因为那个时代追求的是人有我有,哪怕人优我劣。而在物质极度丰盈的今天,人们需要满足的早已不再是有和没有的需求,而是更加个性化、更加彰显气质的独特性需求。从此,人们将快速跨入审美提升的快车道,在美与个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受此影响,大众粗鄙的粗老笨重即将谢幕,接下来登场的是历经繁华的精致美学,岁月静好会因为越来越多更具美好意向的物什而点亮生活,尽管生活仍将艰难,但是美好正在发生。

即将过去的无比艰难的2022年,正在到来的2023年,无论我们以怎样的心态对面对,时间的车轮不会因之而停息片刻。

唯有向前,我们别无选择。

鼓起勇气,我们无可逃避。

重拾信心,我们只能选择相信未来。

愿你的2023年,一路花香满径,冬去春来。

传统茶产业学什么好2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老祖宗们雅玩清赏的好意趣,倒是在这个冬天让年轻人们咂摸出了些新滋味。

在遥远的摩洛哥拉巴特,“中国茶”入人类“非遗”,传统文化迎来新的好消息;在国内各大社交平台上,“围炉煮茶”的新风尚,也借着“新中式”的风在寒潮里火了一把。

好风又起,尚有些“煎熬”的中国茶企,这次能否乘风而上?

成都一茶馆内,坐满了“围炉煮茶”的顾客。 岳依桐 摄

“围炉煮茶”蹿红 传统茶文化的新风尚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申遗成功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指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此番申遗成功,对于进一步弘扬传播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自然大有裨益。

回看国内,年轻人们已经真正实践起来了。今年冬天,一种新的喝茶形式——围炉煮茶突然蹿红,相关话题在短视频平台的播放量超过16亿次。此前喜欢在冬日喝咖啡、喝奶茶的年轻人们,转头就忙起了打卡煮茶。

一方火红的炭炉,三五要好的知己,围坐在沸腾的茶水边,烤茶、煮茶、品茗……曾以为60岁以后才会干的事,这届“95后”提前爱上了。

但若是看这烤架上的东西,就又能看出些年轻人的味道。以古朴的茶具、精致的茶点为基础,年轻人安排上了烤橘子、烤柿子、烤红薯,还衍生出烤棉花糖、烤年糕、烤肉,甚至有向农家乐发展的趋势,有些农场的围炉煮茶还能预约柴火焖鸡。

首先在新一线城市火起来的围炉煮茶,大多在户外开展,山野林间、河湖两畔、农家小院……与其说是一种新的社交活动,倒更像是夏天“露营风”的延续。

成都一茶馆内,正在“围炉煮茶”的年轻人。 陈选斌 摄

年轻人愿为“氛围感品茶”花上多少钱?

“95后”女生小廖,是个从小就对茶文化颇感兴趣的年轻人。今年之前,她对喝茶烤食物的印象还停留在烤银杏,却在这个冬天,切实体会到了“围炉煮茶”是怎么迭代成了“东北烧烤摊”。

“第一次和朋友去小店里围炉煮茶,我们烤的红薯只有两个熟度:夹生或是焦糊。但多尝试几次之后倒也总结出一些经验和乐趣,比如年糕看起来硬硬的,但是一不小心就会烤过劲儿;大柿子烤完后偏涩,要糖心柿子才更好吃。”小廖说道。

相比于之前在家独自一人泡茶品茗,小廖认为,围炉煮茶的乐趣在于整体的氛围感。“好朋友聚在一起,在舒适的环境里聊天喝茶,还要一起商量判断食物有没有熟,玩手机的时间少了,感觉也更亲近了,到底喝了个什么味道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围炉煮茶是把整个场景进行了创新,这种形式具有话题感,以及社交的属性,非常匹配并满足新生代的核心需求。”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

所有氛围感的馈赠,背后都已标好了价格。

记者翻看相关平台发现,围炉煮茶的人均价格集中在20元-200元不等,多以2人200元以下的套餐为主,但客单价也会随着配套食物的丰富程度、店面装修的“出片率”而大幅上涨。且因为围炉煮茶消费时间长、翻台率低的属性,很多商家在人数和消费时长方面也有所规定。

以成都这座“泡在茶汤里的城市”为例,超过20000家的各式茶馆中,提供围炉煮茶服务的约有上千家。有负责人介绍,目前自己正在经营的两家茶馆每天能接待500余名顾客,天天满员,排队是常事,客户群体逾八成都是年轻人。

“前两年说到年轻人喜欢的消费打卡,大多是西式网红风。围炉煮茶更有新中式的味道,各种庭院风景、传统桌椅、汉服元素也非常有拍照的上镜仪式感,我觉得对于弘扬中国人自己的传统文化也是种进步。”小廖认为。

资料图:刚采摘下的安吉白茶。张卉 摄

传统茶企,能“蹭上”年轻人饮茶风的热度吗?

从“秋天第一杯奶茶”“围炉煮茶”等重重热点的引爆,到新式茶饮、无糖茶饮料、混搭风味茶等新产品的热卖,让人们看到了茶叶这一传统产品吸引年轻一代新客户群的更大可能性。

新市场的欣欣向荣背后,也再度道出了“A股无茶企”的尴尬。

在从创业板撤回上市申请4个月后,八马茶业近日再次递交了招股书,转而冲击深圳主板。这已是八马茶业第三次冲击IPO,其曾在2015年登陆新三板,但在2018年退市;后于2021年谋求创业板上市,但经过三轮问询后撤回申请,冲刺主板。

近两年来,筹谋上市已是中国茶企的普遍愿景。安溪铁观音、华祥苑、七彩云南等都曾冲击IPO;澜沧古茶撤回了A股IPO申请,转为香港上市;中国茶叶在今年2月更新了招股书,正在等待下文。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19年-2021年,中国茶叶国内销售额分别为2739.5亿元、2888.84亿元、3120亿元。但这3000亿市场却非常分散,存在大量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生产企业及小型茶企。

茶叶的本质还是初级农产品,且行业集中度不高,“有品类、无品牌”是中国茶企还没能跨过的一道坎。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耳熟能详的茶叶品种背后的事实是:我们日常购买茶叶时,大多想到的是哪一种茶叶,而不是哪一个茶叶品牌。

“传统茶行业还没有进入一个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资本化以及规模化的阶段,目前中国茶企整体运营并不规范,内部审计及原始材料等均需要不断调整,才能符合上市需求。”朱丹蓬认为。

社交平台的热点不断更迭,新市场、新竞争、新玩法的茶饮赛道上,谁能否抓住这股东风?这也是热闹背后,摆在茶企面前的考题。

传统茶产业学什么好3

2016年,我到云南省农业厅工作时,发现“十三五规划”云茶综合产值的目标是800亿元,而水果,蔬菜,花卉等是1000亿元。我请厅茶叶处仔细测算了一下,同时分析了国内外茶叶市场的形势,决定加大推动力度,把云茶产业,特别是普洱茶产业做大做强,把2020年的工作目标调整为1000亿元,这个目标已经如期实现了。要实现未来五年翻番目标,年均复合增长率是14.8%。在当前国际国内茶叶总体供过于求的背景下,这个目标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首先分析一下2020年云南的茶产业结构。云南省茶叶初制所有8000多家,精制工厂有1000多家,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门类齐全。2020年,种植面积达720多万亩(其中古树茶约5500万株);产量43.6万吨(精制茶35.6多万吨,其中普洱茶16万吨)。普洱茶显然是主力军,2010年至2020年,年均增幅是12%。现在全世界二十多亿人在喝茶,中国有六亿多人,喝普洱茶的约5000万人,市场潜力还很大。云南红茶辉煌时,曾占到全国产量的60%以上。从近几年的市场趋势看,云南白茶很有希望进入快速上升通道。普洱茶市场格局大调整的序幕已经拉开。2020年,云南省绿色食品领导小组办公室主持评选的十大名茶企业的销售额平均增幅接近20%。

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如何超越传统产业竞争思维,开创全新的蓝海市场,就需要精准地满足细分市场消费者的当前需求并诱发其潜在需求,同时开辟新的消费市场。在许多茶企产品滞销的情况下,一些优秀普洱茶企业的优质产品可以独树一帜,通过创造或增加某些新价值元素,成为供不应求的畅销品,甚至可以重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茶产业格局。

茶叶是“一带一路”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普洱茶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地,百年之前就有华人群体饮用普洱茶,这个市场的潜力很大。

普洱茶的市场价值是品质价值,稀缺性价值和品牌价值之和。中国有六大茶类,除了普洱茶只能在云南省境内的11个州(市)才能生产外,其他茶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生产。云南的大叶种茶树资源是有限的,近期也不可能有大的增长,稀缺性的价值会得到很好的体现。对于五年翻番目标,我们应该有信心。

普洱茶产业发展规律还需要深入探索,需要更多的经济学家投身普洱茶经济学的研究。普洱茶的多元性、复杂性及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决定了其未来的探索空间十分诱人。迄今为止,经济学界对普洱茶研究的文献甚少,深度也远远不够。作为一个产业,产业经济学家可以大显身手。普洱茶种类繁多的特征,使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和博弈论有了用武之地。作为农产品,其产量的不稳定及价格波动涉及农业经济学。普洱茶的绿色化及可持续发展涉及环境经济学。普洱茶是文化产品,是方兴未艾的文化经济学研究对象。普洱茶陈化生香的特点,赋予其金融资产的特征,金融经济学家在此领域可以大有作为。我相信不远的将来,普洱茶经济学研究必将迎来一个热潮。

关于未来工作的突破点,应该把多方位扩大消费者群体排在第一位,这是经济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供求规律告诉我们的道理。要大力推动茶、食品、医药、日化、文旅、创意、电子商务、教育多方位的跨界融合。普洱茶的终极商业模式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地理标志命名保护;二是知名品牌战略;三是各显神通的圈层影响力营销。现在第一项工作还十分滞后,葡萄酒的“旧世界”和“新世界”都普遍推广这种模式,各级政府,各类协会都要大力推动这项工作。构建普洱茶产业互联网不仅是技术进步,更是理念更新,这也是普洱茶产业的终极模式,一定要下大力量推动这项工作。其中,普洱茶区块链和供应链金融要尽快付诸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均茶叶消费水平大大超出了业界专家的预测。1996年,中国人均茶叶年消费量达到5两,这是几千年产业发展的成就,茶界认真地庆祝了一番。十年后的2006年,人均消费量达到了八两,茶界兴奋不已。没想到的是,2018年中国人均茶叶消费量达到了1.5公斤。

大健康时代已经到来,普洱茶产业也迎来了黄金战略机遇期。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需要倾注更多力量对普洱茶产业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加大绿色化工作力度,提高饮品茶的附加价值。从长远看,构建一个耦合云南茶产业资源的跨界关联产业结构,开辟茶健康应用领域新蓝海前景十分广阔。过去十年,普洱茶是所有茶类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未来十年,其他食品和各种饮料的增幅都不可能与普洱茶并肩。

我们应该对普洱茶的未来充满期待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1年3月刊

作者丨王敏正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9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茶业什么最好(传统茶产业学什么好)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1709.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