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励志的乡村故事有哪些名字(励志的乡村故事有哪些)

2023-03-19 05:46:01 技术常识4 已解决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934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3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乡村故事」廉桥的那些人和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江河风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励志的乡村故事有哪些1

廉桥,一个方正规矩的村子,三纵两横的街道,排列整齐的房屋,一百多户人家,六百多口人。每每从村里经过,都被那一尘不染的街道所折服,总以为还能看到桥,但是桥早已不复存在,而路却是在联通着八方,通向远方。

(1)

最早知道廉桥是因为有个师傅是廉桥的,也姓廉,我们都叫他廉师傅。廉师傅高高的个子,身材匀称,方方正正,感觉比较敦实,是那种一看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他待人随和,乐于助人,记得他当时是图书室管理员,每次去借书或还书他都热情的给你推荐书籍。图书室不大,书也不是太多,有几千本那种样子,有两间房,外面一间是阅览室,里面是满满的一大间书籍。书在书架上码放的非常整齐,分门别类,而且每本书都有编号,一般的情况下只允许在阅览室里阅览,也可以借阅,但不提倡借阅,有书大家分享。

廉师傅有两个孩子,而且都把她们招到了厂里,一个是车工,一个是电工。工作都非常优秀,大孩廉君虽只有高中文凭,但是勤奋好学,勇于尝试。在由普通车床向数控车床转换的过程中,刻苦学习、勇于钻研、熟练的掌握了各种数控机床的操作,同时对编程也能够熟练应用,虽已退休,但其精神永远激励着后来人。小孩是电工,弱电和强电都应付自如。

都说虎父无犬子,其实主要的还是家风的传承,以及父亲榜样的力量,以及自己坚韧不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2)

在廉桥村委会门口,耸立着一块石碑,上面是廉桥村道路修复碑记。碑中记载在2013年,由于村中道路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长时间的侵蚀已经坑坑洼洼,雨天一脚泥,晴天刮风时一身灰,经当时村两委的开会研究,决定重新修复村中道路。资金问题一部分向上级道路管理部门申请,一部分有村集体所出,还有一部分有村民集资。号召一出,村民们积极响应,大家踊跃,捐款,你一百,他五百,也有捐款一两千的,也有捐款五六千的,更有的捐款万儿八千的,单个捐款最多的达到十万九千八百元。而这个人就是廉金枝,关于廉金枝网上是这样介绍的:她出生于1980年,毕业后在中原内燃机配件厂做一名技术员,2003年进入郑州中信银行工作,2007年在焦作市创建了第一家众信商务有限公司,开始从事揽储对接企业项目的业务,后相继成立了各种字号的资产管理公司。头顶“孟州市人大代表”“投资焦作十大风云人物”“中国高层决策委员会副会长”“焦作市十佳农业合作社女理事长”“焦作市农村信用合作促进会会长”等光环。在得知家乡要修复村里的道路时,慷慨解囊支援家乡建设。她所管理的公司资产达12亿元,公司遍布河南、河北、北京、山东、安徽等。以向中小企业提供高息贷款,资金来源一是靠部分实体企业的收入,一是靠集资来提供。每月按时给集资的群众发放利息,集资款可以随时取出从不拖欠。

政策总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也可能以前没有约束,但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必须进行约束。可能短时间显现不出来,随着时间的延续,就必须考虑转型。集资不可能无限制地继续下去,总有一天集不来资,这时你用什么来投资,资金链一断裂,集资人利息与本金如何兑现呢?政策是把双刃剑,利用好了就能促进社会发展,利用不好可能就是违法。

(3)

2021年7月20日豫北和豫西北下起了特大暴雨,暴雨过处田地村庄都淹没在水乡泽国中,人民群众的生命受到了极大威胁。23日在受灾最重的新乡马坊村,你会看到冲锋舟一趟趟的在马坊村和高地之间来回穿梭,连续奋战三十多个小时,转移236名被困群众。后又转移到卫辉新乡医学院,转移患者和抢救医疗设备。而冲锋舟的主人就是孟州廉桥村的汤虎城和他的队友们。

汤虎城,孟州冬泳队的组织者,在他的带领下成立了“孟州市黄河冬泳队”,宗旨是“健体魄,磨意志,锤炼人生”,兼具公益救援服务功能,经费则全部为他们自筹。

水灾无情人有情,在当年10月份河南省和中国志愿者协会对参与受灾救援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其中优秀志愿者是这样写的:汤虎城,孟州市会昌办事处廉桥村。

(4)

明朝初年,廉氏从山西洪洞迁来孟县城西两公里处的岭下居住安家,后来逐渐发展人口越来越多,开垦的荒地也越来越多,为了应对膨胀的人口,廉家庄人在村庄的远处开垦土地。其时村北有一条沟,由于在廉家庄边上,当时大家都叫它廉沟。每到夏天雨水从岭上奔涌而下,涌入廉沟,阻断了廉家庄人通往沟北头进行种地。为了方便通行,大家集资修建了一座通往北边的砖拱桥,它大大方便了沟两边的群众。廉家庄人种地再也不用绕很远的路了,大家把此桥叫做廉桥,再后来人们把廉家庄也叫成了廉桥。到现在沟已被填平,桥也不复存在,只有廉桥这个名字保留了下来。

桥是什么?桥就是人们用两根木头顶起的天。桥是连接两个地方最便捷和最直接的方式,桥是通往幸福彼岸必由之路。

(5)

全村的老人都集中在新文明实践站的房间里,人头攒动,大家都等着化妆,画好妆的一对对的来到摄影棚下随着咔咔的响声过后,穿着婚纱照的美好瞬间永远定格在了相机中。这是村里给老人专门定制的免费婚纱照现场。目的是为了这些没有照过婚纱照的老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在过去一个是没有条件,再一个就是也没有地方可以照婚纱照,大家结婚也只是照个结婚照就可以了。老人们看着年轻一代的婚纱照,总是心想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补个婚纱照就好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不分年龄和阶段的。

婚纱照看似只是一张照片,其实它承载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那个连肚子都填不饱物资匮乏的年代,就如对吃饱饭的渴望一样强烈。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小康社会,由吃的饱向吃的好转变,在吃的好的同时我们更向往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文化层面的丰富。或许这就是廉桥人的梦想。

——完‬——

励志的乡村故事有哪些2

党的二十大开幕第二天,位于山东省邹城市的后八里沟村迎来一件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被写入《鼓励年轻人更好发挥作用 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方案》,形成激励年轻人创新创造10条举措,被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并通过。

10年跨越式发展,12名村“两委”委员平均年龄35岁,592名青年人才回流。这个全国文明村呈现出蓬勃的年轻态。但很少有人会想到,这里一度是出了名的穷村、乱村,不少年轻人会外出打工。

党的十八大以来,后八里沟村以事业吸引青年,给想干事的年轻人提供机会,在全省率先实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村民和员工分配股份。这些返乡年轻人让一个落后小山村变了模样,集体资产达60亿元,容纳就业3800余人。如今,全村512户、1760人,家家都有股份,人均年收入6万元。

“千万别富了口袋,坏了脑袋。”这是后八里沟村村主任宋海霞担心的,她琢磨着还得发挥村民夜校的作用。

在这座村庄,村民夜校的传统已延续17年,讲政策、谈体会、话致富,让村民讲给村民听。随着村里发展越来越好,第三代村民夜校教室已能同时容纳600余人。最近夜校的主角是村里的年轻人。

党的二十大召开至今,后八里沟村委已组织开展了3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二十大精神,把后八建设得更和美》专题报告会,让年轻人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体会讲给大家听。

“大家在听总书记作报告时,感觉就像在现场听,在讲我们曾经亲历的奋斗历程。我们这些年轻人都是在后八里沟村火热的乡村振兴实践中摔打出来的,唯有实干才有未来。”宋海霞深有感触。

36岁的宋海霞一年前刚当选为村主任,说话办事风风火火,在全村老少中颇具威望。她也是村里第一个回来的年轻人。当时,21岁的宋海霞正在外打工,母亲告诉她,村里现在有了个好带头人。不久后她接到村党支部书记宋伟的电话,被广阔事业前景打动的宋海霞立马辞职返乡。

面对蒸蒸日上的崭新局面,宋海霞有使不完的劲,从民兵到工程资料员、材料员……一直到村集团公司法人,她经历诸多历练。一路走来,她始终记得宋伟说过的话,每名村干部都是村民的“服务员”,俯下身踏实为村民办事才能赢得百姓心。

一个带动一批,越来越多的本村青年加速回流,其中不乏大学毕业生和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

在“班长”宋伟的带领下,这支年轻的团队不断开拓新的事业:打造济宁市唯一的文旅消费集聚区;建成邹城市最大商业综合体;高端养老项目——中医康养为老中心即将竣工;一座拥有7000个学位,从幼儿园至高中的寄宿制学校已面向社会招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论述,极大鼓舞了全村青年干事创业的决心。村里几乎所有青年都参与了“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力项目建设攻坚”小组,包括养老新业态、文旅消费集聚区、教育科技、文明创建等内容。提升产业水平、完善产业体系——每一名年轻人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战场”。

不仅如此,后八里沟村还将20-40岁的年轻人,编入村武装部,参与治安巡逻、应急攻坚等志愿服务,全力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村庄发展步入“快车道”,对人才的渴求也愈发强烈。这些日子为充实青年力量,后八里沟村广撒“英雄帖”,通过严格考核,吸纳了10余名大学生和有专长的青年人才进入村集团工作。同时,为鼓励更多年轻人扎根奉献,党的二十大开幕的第二天,刚进入村集团仅一年的一名青年骨干,就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被选拔为中层干部。

“不论家庭出身、不论容貌、不论学历、不论男女,只论忠诚、只论道德、只论能力”“想干的给机会、能干的给平台、干好的给荣誉”是这个村一直坚持的。村里不断选拔和重用思想素质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青年员工。目前村党委班子5人中,4人都是外聘大学生。

“村集体发展从不排外,让我们这些外聘员工一样有平台、有机会、有荣誉、有收获,现在我已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后八里沟人,在这里实现了个人价值。”村集团办公室主任曹敏说,很多刚入职的年轻人也和她一样,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

为了让更多年轻创业者感受到“家”的温暖,近年来,后八里沟村出台新举措,以村集团30万平方米的经营用房为依托,低租金租赁给青年创业、就业,对本村青年在辖区内创业的提供5万元资金扶持,并减免一定租期的房租。

一项项为村庄高质量发展储备人才的具体计划已被列入议事日程,内容包括:提高对本村青年考入高校的奖励标准,给签订回村就业协议的大学生报销一定的学费生活费,年底给在校大学生寄出慰问信等。

4年前,本村青年宋建明大学一毕业就向村委会递交“回村就业申请书”。他从地产销售专员做起,因表现突出,不到6个月就成为销售经理。2021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宋建明当选为村委委员,这名1997年出生的小伙成为全村最年轻的村委委员。

在宋建明眼中,这不仅仅是岗位的提升,也意味着自己的眼界和视野会不断拓宽,“特别感谢村里为年轻人提供的平台,让我们能够不断学习、成长”。

关于村庄未来的规划,宋伟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将重点围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立责任明晰、按劳分配的人才使用体系,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青年创新创造能力,为全村高质量发展蓄积青春动能。”

亲历并见证村庄十年蝶变,曹敏坦言自己“很幸运”。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她激动不已,连夜创作了《西江月·青春后八》表达心声:“过去二十万债,如今六十亿财。乡村振兴如此快,六百青年归来。新型集体经济,一片家国情怀。踔厉奋发新时代,共同富裕花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励志的乡村故事有哪些3

来源:【人民日报出版社】

编者按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拓者、建设者。人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唱响新时代奋斗者之歌。由此,人民日报出版社新媒体推出“新时代故事”栏目,和读者朋友们一起通过品读好书,感悟新时代,筑梦新未来。

新时代中国青年当继承发扬永久奋斗的革命传统,在永久奋斗中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司万平:一位甘于平凡的乡村教师

///

司万平,1967年出生于江苏省阜宁县,是江苏省阜宁县芦蒲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她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着每一名孩子。

柔弱肩头挑起重担

1983年,16岁的司万平高中毕业。从小,司万平就对课堂情有独钟。当时芦蒲初中正好缺英语教师,而司万平英语成绩优秀,于是学校领导就聘请她代教英语。从那时起,司万平开始了自己的教书生涯。当时很多家长对司万平并不放心,因为当时她年纪小,还是个小丫头,这样的人怎么能教学?但过了一个星期,就有学生回去告诉家长,说这个老师课讲得清晰,为人也很好。

教学中,司万平深知自己知识储备不足,于是便奋发苦读,先后通过自学取得了中师、大专和本科文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教训,她发表的论文曾多次获奖。司万平觉得,如果自己不能好好学习,就教不好学生,心里就会感到愧疚。所以,司万平总是在不断地努力提升自己,而她所教的班级中考英语成绩始终稳居全县上游。

由于司万平业务素质过硬,有着良好的组织能力,她除担任一个班的初三英语老师兼班主任外,还是学校的女生宿舍管理员,并且还负责学校的妇女工作以及初三年级的英语教研工作,在全校所有的教师中,她的工作量是最大的。“宿管员几乎每天24小时都要待在学校,要和学生同吃同住,并且宿舍楼里人声嘈杂,很多人都受不了。”司万平的同事介绍,“以前是班主任轮流干宿管工作,后来很多人请司老师代班,结果时间长了就成司老师一个人的事了,做宿管工作就如同坐大牢,即使给钱也没人愿意干。”

作为宿舍管理员,司万平要每天5点30起床,叫醒所有女生。到了晚上查房两三次后,就到了将近12点,这时她才能放心休息。为了方便学生有事可以随时找她,她值班室的门从来不关。有的女生刚住校半夜睡不着,司万平就陪她入睡;有的半夜生病,司万平就背着她去医院。她就是这样关心着每一个人。

出于对工作的热爱,司万平从来舍不得放下工作。2007年10月8日早上,司万平骑摩托车上班时不慎摔倒,但是她顾不得自己的伤势,就急忙扶起车子向学校赶去。在坚持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后,她才去了医院。当时,医生建议她卧床休息,可司万平却执意把腿翘在板凳上硬撑着讲课。就这样,司万平一坚持就是三个月,其间没有请一天假,没缺一堂课。

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

司万平所在的学校有很多留守儿童,在全校650名学生中,留守儿童有大约430名。除去日常的教学工作,司万平还长期负责学校留守儿童工作。在工作中,司万平深得学生们的喜欢和认可,无论是性格孤僻的孤儿,还是不服管教的“刺儿头”,都能够在她面前敞开心扉。

有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想穿一件新衣服,司万平就带她去买一件新衣服。有时候天下雨了,有的学生回不了家,没法吃午饭,司万平就提前煮上一大锅饭,然后喊她们来宿舍一起吃。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离异,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如果听说他们的爷爷奶奶生病了,司万平都会去看望。

无论走到哪儿,司万平的包里始终揣着一个本子,里面记录着所有孩子的生日,以及他们父母的电话号码、年龄、打工地点,孩子在家里和谁一起住,以及他们家存在的问题等,一共有多达26项内容,非常认真详细。对此,司万平说:“我们这儿的孩子,家庭情况一般都比较特殊,也比较复杂,所以我就把他们的情况都记在本子上,随身携带。一旦有学生出现情况,我能够及时了解,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在司万平看来,教育学生并没有什么秘诀,自己只是在尽可能地事事都站在学生角度帮他们考虑问题,然后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愿望。司万平说,在她的学生时代,曾经遇到的老师都非常和善,在学业和生活上,都给予她非常大的帮助,所以在自己高中毕业以后,也立志成为一名老师。而在司万平做老师的三十多年中,她始终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做留守儿童的留守教师。

司万平一直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且教育有方。有一名叫青青的学生经常迟到,并且对于老师的批评毫不在意。她在进入司万平的班级后,有一次连续两天迟到,司万平不但没有批评她,还特意买了早饭给她吃。这种“以柔克刚”的方法,让青青感动不已,暗自发誓要改掉迟到的毛病。司万平说:“多理解学生,经常关爱学生,要让他们觉得如果自己做得不好,那么就对不起老师的心意。”

家是自己永远的牵挂

对司万平而言,家就是自己的能量来源。父亲对她的影响很大。父亲年轻的时候家里穷,没钱读书,所以他就把当一名好教师的心愿寄托在了司万平的身上。2012年中考之前,父亲得了病重,但他坚决不同意司万平请假照顾他,不想因为自己的病耽误了孩子。后来父亲去世,司万平利用了周末两天时间,回家料理完丧事,又将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安顿好,然后就匆匆赶回学校上课了。司万平想用自己的工作实绩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司万平的丈夫远在青海工作,每年只能回家两次。丈夫是家中的独生子,所以司万平需要承担起照顾年迈体弱的婆婆的重任。每天早晨,司万平早早地照顾母亲吃完早饭,再利用上课的间隙回家照顾婆婆吃饭,在中午和晚上都如此。因为来去匆忙,这些年司万平几乎没吃过一顿完整的饭。

起初,婆婆不肯来司万平家,觉得她忙,没时间照顾她。现在一住就是十几年,婆婆一直觉得很好,因为司万平每天都能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利用上课间隙回家陪她。对于司万平,婆婆自豪地说:“我的儿媳妇,比闺女还贴心呢。”

说起妈妈的往事,司万平的女儿戴希超总是会有些哽咽。其实小的时候戴希超也会埋怨自己的妈妈,因为妈妈从小到大似乎永远在忙学生的事情,戴希超总是一个人在宿舍里,晚上睡觉也没有人陪,为此自己暗地里哭过很多次。司万平说:“平时既要忙于工作,又要照顾婆婆,所以很多时候忽略了女儿,陪伴她的时间太少。”司万平下了晚自习回到宿舍,经常看到女儿从睡梦中醒来,因为找不到妈妈而哇哇大哭。很多次女儿生病的时候,司万平却不能及时送女儿去医院。对于自己的女儿,司万平心中一直抱有歉疚,但每次遇见自己的学生需要帮助,她又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放下女儿,先去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逢年过节,以前的学生们都会给司万平发短信、寄贺卡,他们回老家时,也都会回学校来看望司万平。有一些司万平资助过的学生,现在有了出息,会主动帮助司万平一起资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在司万平看来,这些都是对自己最大的回报,也激励她要继续为学生们服务下去。

司万平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三尺讲台,奉献给了她教过的学生和她最为热爱的教育事业。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出版社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榜样》

编辑:刘雨萱

校对:崔晨

审核:霍伟民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出版社】,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乡村故事的漫画有哪些名字(乡村故事的漫画有哪些)

乡村有故事 我们的日子是什么歌(乡村有故事 我们的日子)

乡村故事的作用有哪些方面(乡村故事的作用有哪些)

乡村自然的故事有哪些作文(乡村自然的故事有哪些)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9日 星期日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励志的乡村故事有哪些名字(励志的乡村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1457.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