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刘如意学什么武器好看(刘如意学什么武器好)

2023-03-18 16:40:01 技术常识4 专家教你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755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9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刘邦临终的终极布局,千算万算算漏了一个人,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奔跑的历史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刘如意学什么武器好1

文/清歌向暖

刘邦

01

公元前195年,刘邦亲征淮南王英布时又被一支冷箭射中,中箭的位置和之前他被项羽射的那次差不多。

吕后请太医来,太医委婉地说:“病可以治。”

刘邦心里很清楚,“可以治”不是“治的好”,自己快要走到终点喽。

那就不治了吧,走的体面一点。

就让太医退了出去。

吕后忧心忡忡,一旦刘邦病逝,主少国疑,有什么人能压得住功臣集团?

于是问刘邦:“陛下千秋万岁之后,萧相国(萧何)一旦去世,谁可以代替他?”

刘邦说:“曹参可以。”

吕后再问:“曹参之后呢?”

刘邦答:“可以让王陵上,不过王陵这个人脾气太直,到时候让陈平做他的助手,陈平智谋有余,但不能独当一面。周勃稳重质朴,以后安定刘家天下的人必然是周勃,可以让他做太尉。”

《史记·高祖本纪》载:

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刘邦的这番话,几乎准确预言了以后的历史。

但是,这份政治遗嘱保真吗?

并不见得。

周勃

02

因为这番话表明,刘邦预言自己死后,汉室会有一番大的动乱。

最终安定刘家天下的是周勃,那“危害”刘家天下的是谁?

后人站在上帝视角,知道周勃在陈平的协助下清洗了吕氏外戚集团。

但是,刘邦当时在和谁交代后事?

吕后,吕家现任的掌门人。

这就吊诡了。

如果刘邦认为吕家是汉室的最大威胁,而周勃是帮助汉室转危为安的那个人,为什么他不直接找周勃托孤,却转而向吕后交代后事呢?

这不是直接打老婆的脸嘛。

老子知道你们家有不臣之心,我已经把对付你们的人手都安排好了!

要是吕后真想倾覆刘氏天下,刘邦说这些等于是跟她摊牌。

那为什么吕后临朝称制之后,周勃还能安稳做着他的太尉(虽然掌控不了京师南北军)呢?

按吕后的性格,周勃应该早就找刘邦报道去了。

再一个,刘邦死后,吕后并没有立刻策划让自己娘家人出来掌权。

吕后

汉惠帝刘盈健在的七年里,吕后做的唯一一件过分的事情,只是把戚姬削成了“人彘”。

有史记载,第一次让吕家人走上前台的契机是什么?

是汉惠帝驾崩之后。

吕后担心刘盈的儿子压不住场子,而自己又日渐衰老,所以才有了大封诸吕为王的动作。

封诸吕是为了什么?

弹压功臣集团。

所以,当功臣集团解决掉吕氏全族之后,做得第一件事,自然是拔高周勃的形象,以及往死里黑吕后这个前代政治格局的开创者。

《史记·吕太后本纪》载:

七年秋,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

03

那在最后的时光里,刘邦到底在想什么呢?

那我们就要看,刘邦登上帝位这七年,都在忙什么事。

公元前202年,燕王臧荼叛乱,刘邦御驾亲征,生擒臧荼;

公元前201年,楚王韩信被人举报谋反,刘邦听从陈平的策略伪游云梦,韩信被降为淮阴侯,并于5年后在长乐宫钟室被处死;

公元前200年,韩王信勾结匈奴,意欲内侵太原,被发觉后失败投敌;

公元前198年,赵相贯高等人被人告发上一年阴谋在柏人刺杀刘邦,连累赵王张敖被降为宣平侯;

公元前197年,赵相阳夏侯陈豨占据代地谋反,两年后被樊哙平定;

公元前196年,梁王彭越被人举报谋反,刘邦把彭越剁成了肉泥;同年,淮南王英布举兵叛乱,兵败身亡;

英布

公元前195年,刘邦的光屁股朋友燕王卢绾也逃到了匈奴。

这一桩桩,一件件事,其实都精准的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功臣集团。

刘邦手下这些异姓诸侯国存在,实际上和项羽当年大封十八诸侯没什么区别。

刘邦是皇帝,但这个皇帝,说的难听点就是一个大号的诸侯王。

韩信、彭越、英布这些功臣,个个要人有人,要枪有枪。

陈豨乃至周勃这些列侯,在自己的封地里也是土皇帝一枚。

所以对于刘邦来说,他最担心的是什么?

秦始皇英雄一世,料不到胡亥是只狗熊。

刘盈会不会变成胡亥第二?

难说。

所以刘邦晚年整天琢磨着把刘盈的太子位废了,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

也是因为刘邦认为刘盈的性格太懦弱,压不住阵。

为了防患于未然,这帮老小子可留不得!

对这个事,1600年后的朱元璋表示深深认同。

04

刘邦在发现自己搬不动刘盈的时候,就立马转了态度,和吕后交代起了后事。

虽然在废太子的问题上,吕后保护儿子和刘邦作对,但在对待功臣集团的问题上,吕后和刘邦是穿一条裤子的。

所以刘邦才会跟吕后交代自己身后的政治格局。

虽然刘邦觉得刘盈不成器,却还是把皇位传给了他。

即使刘邦知道自己死后,吕后会对刘如意下手,但刘邦不会对吕后怎么样。

因为对于刘邦来说,刘如意死了,那也只是失去一个儿子。

但如果因为废长立幼带来政治动荡,刘家的江山保不保的住就两说了。

虽然刘盈不大行,但有吕后在,还是可以看得住功臣集团的。

如果交给戚夫人......

刘邦的脑子不至于这么秀逗。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吕后忠实执行了刘邦防范功臣的一贯政策。

在刘邦和刘盈两任皇帝先后驾崩的当口,吕后的第一反应都是先下手为强,立刻弹压功臣集团有可能的异动,甚至在临终前一刻,吕后还在教导吕产和吕禄,要他们时刻防备功臣集团。

《史记·吕太后本纪》载:

“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

虽然临朝称制的几年里,吕后相继杀了刘如意、刘友、刘恢三任赵王,将刘邦长子刘肥的封地齐国一分为四,但是刘邦留下的“以刘姓诸侯制约功臣”的基本权力框架并没有被改变。

不然在诛除诸吕后,功臣集团就该自己上台当皇帝了。

05

刘邦死前几天,周勃和陈平正在出使樊哙营中的路上。

樊哙

刘邦的意思是让周勃代替樊哙统领刚刚平定陈豨的军队,由陈平去把樊哙的脑袋砍下来。

《史记·陈丞相世家》载:

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

樊哙因为什么才会惹得刘邦大怒呢?

因为有人告诉刘邦,樊哙拥兵在外,等刘邦咽气,就发兵尽诛刘如意等人。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载: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白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

樊哙是什么人?

吕家的好女婿,丰沛功臣的代表。

让周勃和陈平去杀樊哙,刘邦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

两层意思:

一,既然要压制功臣集团,那就要让吕后和他们互掐到底。

二,舐犊情深,真让吕后杀成了,刘邦心里也很难过,所以把樊哙换了,让周勃顶上。周勃天生谨慎,就算有兵权在身,也不会轻举妄动。就算到最后,刘盈和刘如意真的打起来,周勃也可以当调解员。

刘邦在刘如意身边也留下了自己的心腹周昌担任赵相,一是保护刘如意,二是给吕后吃定心丸,意思是刘如意有人看着,对你们娘俩构不成威胁。

所以刘邦才会告诉吕后:“安刘氏者必勃也”,而吕后在听了这些“预言”之后才不置可否。

06

只不过,刘邦千算万算,终究棋错一招——

眼见刘邦已经病入膏肓,陈平并没有执行他的命令,而是曲线救国了一把:用不杀樊哙的方法向吕后纳下投名状。

陈平

后面的事情,就完全脱离了刘邦的预设轨道。

刘如意最终被吕后杀死,周昌心灰意冷的去职,周勃和陈平在这件事情上集体失声......

吕后死了,周勃才出来“安刘”......

刘如意学什么武器好2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唐•李商隐《咏史》

公元前180年,文帝即位;公元前141年,景帝去世;文景两代39年间,史称“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最大的历史成就,是完成了从秦末混乱到西汉和平时期的过渡,朝廷法治由严苛转向宽和,政治环境由阴暗转向光明,经济生活由凋敝转向富余,社会阶层由冲突转向和谐。

董仲舒曾说,秦时民众承受的徭役负担,相当于古时的三十倍;赋税负担,相当于古时的二十倍。西汉王朝建立的政治基点和意识形态,就是对秦王朝暴政否定。后人也多用“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民生复苏、国力强大、文化昌盛”这些词语赞颂“文景之治”安定繁荣的盛世局面。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母亲薄姬原为魏王魏豹的宫女。魏豹兵败被汉军所杀,薄姬以俘虏身份进入织室织布,因姿色出众被刘邦纳入后宫。公元前203年,薄姬生下儿子刘恒以后,就与刘邦没有了交集。

公元前196年,刘邦平定代地诸侯陈豨叛乱,册立八岁刘恒为代王,都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薄姬随刘恒谨慎低调居住在代地,与民修养,恭俭作则。

吕后当政,没有找过薄姬的麻烦,也没有特别注意过刘恒。刘恒和母亲见到朝中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的悲惨遭遇,两人只能是更加谨慎沉静,刘恒在诸王当中,也获得了宽厚仁慈、爱民俭朴的好名声。

陈平、周勃与刘章兄弟联手诛灭吕氏集团后,由谁来继承皇位,成为重大问题。

当时在位的少帝虽然是汉惠帝儿子,但功臣集团考虑到少帝是吕后所立,一旦成年,极有可能为吕氏翻案,所以斩草除根,将其废黜。

这时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有三名人选,分别是:

齐王刘襄,他是刘邦的庶长子刘肥的长子,刘章的哥哥;刘邦的四子代王刘恒;刘邦的七子淮南王刘长。

候选人中声望最高的当然是齐王刘襄,他有长孙的身份优势,而且在铲除吕氏集团中立下大功。但功臣集团并不看好刘襄,主要理由是齐王的舅舅非常强悍,如果立齐王,汉朝可能又会重蹈外戚执政的覆辙。当然功臣集团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刘襄文武兼备,比较有才能主见,如果他做皇帝,未必会听从功臣集团的摆布。

淮南王刘长则有一个硬伤,他由吕后抚养长大,和吕后关系很好,因此也被排除。

刘恒这时倒成为最佳人选,一则他是刘邦在世的最年长儿子;二则他与母亲为人低调,以仁孝闻名天下;三则功臣集团认为刘恒性格仁弱,容易掌控。刘恒如果做了皇帝,必定感恩戴德,功臣集团的权势地位也能平稳延续。

长安来的使者,向正在坐山观虎斗的刘恒送来了速到京城登基的天大喜讯。

刘恒按耐不住兴奋,但又担心自己并无尺寸功劳,凭什么这等好事能落到自己身上,他连忙召集近臣们商议。

郎中令张武等人认为可能有诈,当前局势不明,建议刘恒以“有病不能速往”先行答复,观察事态变化后再定策略。

中尉宋昌等人则认为吕氏集团已经覆灭,刘氏江山更加稳固,代王本就是天子之命,不必有所顾虑,应当速往京城即位,以防夜长梦多。

刘恒权衡利弊,认为这种千载难逢的机遇不能错过,自己作为高祖在世的长子,天下人皆仰之。天时地利人和,自己已经占了两项,他最终决定冒险入京即位。

他派舅舅薄昭,先往长安探听虚实。在起驾进京途中,也不着急赶路,注重收集各类消息,紧盯局势变化。当朝中已稳、民心思定的信息陆续传来,刘恒纷乱的内心才渐渐踏实了。

刘恒车队到达距离长安城还有五十里地的高陵,他安排队伍休息,派宋昌先进城探路。宋昌快马飞奔到长安城北边的渭河桥,看到丞相以下的官员都已经赶来迎接代王,宋昌连忙赶回高陵,报告情况。

刘恒立即起驾到达渭河桥,群臣皆以臣子觐见皇帝礼仪参拜刘恒,刘恒也就谦让着执礼回敬。

第一功臣的周勃在参拜完后,提出要占用刘恒片刻时间,有密事禀告,刘恒还没有表态,宋昌就在旁边大声说:要是太尉讲的是公事,就请当着众臣面上奏;要是讲的是私事,君王是没有私事的。

周勃此时才发现刘恒并不是原先了解的性格软弱,而是很有主见、外柔内刚。

周勃不在多言,率领群臣在渭河桥边,跪送上天子玉玺。

刘恒进城后入住未央宫,择吉日,正式登基。

刘恒在历史上整体评价比较正面,他的治国谋略和做事方法亦有独到之处。

一是自保意识极强。

他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任命随行来京的心腹宋昌、张武分别担任卫将军和郎中令,负责守卫皇宫、京城,保证自身安全、防范武装叛乱。即位三个月后,就立长子刘启为太子,立窦氏为皇后。预立太子是向天下公示皇位有序相传,自己如果突发变故,也能保证大权不旁落他人之手。

二是善于拉拢各方势力。

他即位后的第二件事,就是给拥立有功的臣子们封官晋爵、论功行赏。并主动为受到吕后打击的王公贵族恢复爵位和封地,他先后封了17个同姓诸侯王,这些受封的功臣王侯,在文帝统治前期起到稳定贵族官僚阶层的重要作用。

三是敢于打压旧臣亲族。

周勃自认为拥立有功,在朝中妄自尊大,骄横跋扈,但刘恒对周勃却恭敬有礼。有人建议刘恒,要拿出君主的气势,不可滋长旧臣的嚣张气焰。刘恒认为这个建议有理,于是对待周勃不再过于客气,周勃感受到刘恒态度变化后,自己也就主动收敛。周勃又逐渐意识到刘恒欠自己的人情太大了,而功高盖主只会走向灭亡。于是申请辞去右丞相(陈平当时任左丞相,在周勃之下)职务。刘恒连句挽留的话都没讲,就答应了。

刘恒的舅舅薄昭在封地滥施非刑,胡作非为,竟然杀死了朝廷使者钟毓。刘恒顶住母亲及朝臣等各方面求情压力,赐重金厚葬钟毓,逼迫薄昭以自杀告慰天下。

三是处理矛盾手段丰富。

即位一年后,陈平谢世,刘恒从德高望重、老成谋国角度考虑,又任命周勃重做丞相。这年粮食收成不好,长安城中人口过多,发生了粮食供应危机。刘恒考虑到各路王侯家人众多,而且相互拉帮结派,于是要求王侯们回自己封地去生活。但个别老臣曾经有先皇恩准留在京城的特殊待遇,刘恒则变通要求老臣们把儿子派去封国。这时依然有很多人找到各种理由留在京城,刘恒于是要求丞相周勃主动辞职,带头做表率,回归绛地。当周勃都离开了京城,其他臣子们也不敢再寻托辞,纷纷遵令迁徙。

四是性格相对宽容大度。

有人秘密举报周勃经常身披盔甲,私藏兵器,怀有谋反之心。刘恒起疑调查,周勃连忙通过刘恒舅舅薄昭说情。使者在调查中,没有发现周勃有谋反事实,刘恒也就不予追究。在处理周勃问题上,刘恒与其他朝代皇帝相比,还是比较宽容大度。

五是率先垂范宽俭待民。

汉初经济恢复阶段,物资奇缺,经济困难,此时就连皇帝乘车也找不齐四匹同样毛色的马,有的将相出行只能乘坐牛车。刘恒深知民间疾苦,继续奉行黄老“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政策,自己也厉行节约。宫廷曾经规划在建造一座露台,工匠预算,大约花费百金,刘恒得知后说,百金相当于中等人家十户的产业,朕居住在先帝营造的高大宫殿中,已经感到惶恐羞愧,为什么还要建造新露台呢。他还借缇萦救父之事而下诏废肉刑;每逢灾荒之年,取消诸侯进贡;在灾年解除“山泽之禁”,让民众通过采集渔猎及副业生产保障温饱;平常服饰简单,宠爱的妃子也衣不曳地,宫中帏帐都不施纹绣。刘恒做到了天下敦朴节俭的典范。

公元前177年(文帝三年),匈奴右贤王背弃和亲之约,率数万大军占领河南地(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区),并进袭上郡(今陕西省延安市),沿途烧杀抢掠。刘恒调集大军出征,自己也亲自到太原督战。匈奴退兵后,刘恒并不组织军队主动出击,只是命令边郡严加守备,目的是降低军费开支,避免过于增加百姓负担。

公元前174年,冒顿单于逝世,其子稽粥即位,号老上单于。新单于一般上任后,为树立自己的威信,都会四处征伐。老上单于每2-3年,就率众在边境与汉军发生小规模冲突。但是汉军主力只要抵达边境地区,匈奴就主动退出塞外;而汉军刚刚撤回,匈奴又会过境骚扰。

有大臣上书,建议以“募民实边”策略应对匈奴。

具体为招募迁徙内地民众,在北部边地建立城邑。这些移民在和平时期种田当农民,在战争时期配发武器当战士;每个城邑编制千户居民,朝廷统一配发农具、衣服、粮食;迁往边地的民众,按什伍编制组织,凡能抵抗匈奴人的侵扰,夺回被匈奴人掠夺的财富,则由官府照价赏赐一半。

刘恒采纳实施了“募民实边”策略,这种以兵镇、卫所、屯田制军民一体戍边的军事方法,一直沿用到明朝。

为了提高汉军应急机动能力,刘恒还在北部、西部边地建立马苑30多所,军马存栏量达到30万匹。并在民间奖励养马,多方式满足边防马匹需求。

刘恒用“募民实边”改变了过去轮换屯戍的制度,加快了边疆土地开发和城邑建设。军民战士数量的增加,提高了汉军实力;专业马场与鼓励民间养马,骑兵的马匹不足问题终于解决,这些政策都为汉武帝时期解决匈奴问题奠定了基础。

先秦时期,中原把居住在东南沿海及岭南一带的数百个部落,统称为“百越”之地。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25年),秦朝开始平定百越。大将任嚣率先攻入岭南,赵佗等将紧随其后,50万大军奋战5年,统一百越,设置桂林、南海、象三个郡。任嚣赵佗随军驻守岭南,在始皇崩逝后,天下群雄四起,大秦帝国分解崩塌,岭南地区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

公元前204年,南海郡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建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十一年)夏,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南越王“封号,从此“称臣奉汉约”,成为西汉王朝下的一个属国。

吕后统治时期,对南越实行经济封锁政策,汉朝与南越国的矛盾激化。吕后派兵攻打赵佗,但中原士兵不适应南越一带炎热潮湿气候,军中瘟疫四起,大部队连南岭都没有越过。赵佗觉得吕后可能会通过长沙国(汉朝的另一个藩属国,位于湖南省境内)作为基地来攻打南越,于是赵佗宣布脱离汉朝,出兵攻打长沙国,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刘恒即位后,改变原有封锁敌对政策,向南越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铁器、农具、牲畜等物资;派人修葺赵佗在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的祖坟,置守邑,定期祭祀;主动撤走进攻南越的部队,拜赵佗兄弟为官;做完这些事情后,又派遣陆贾再次出使南越劝降。

刘恒以真诚实意的行动,不战而屈人之兵,赵佗谢罪称臣,中原与岭南地区各类交流日益增多,原先经济文化落后的百越之地得到了快速发展。

刘恒对周边地域不轻易武力征服,尽力以礼相待,兄弟相称,以合作心态处置,促进了汉朝时期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积极作用。

刘恒在位23年,体恤民众,各郡县负责供养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按月发放米、肉和酒;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再增发麻布、绸缎和丝棉;轻徭薄赋,先后12年免收全国田赋;劝民农桑,每到农耕时节,亲自带领臣子下地耕种,皇后亲率宫女采桑、养蚕,以此来表示对生产的重视。

刘恒的政治智慧和爱民举措,使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连司马迁也高度评价:“德至盛焉”,“岂不仁哉”!

下期预告:《才子贾谊》“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在深深感叹贾谊的政治思想受到漠视,而文帝心中鬼神竟然重过苍生。李商隐在说贾谊,也是在说千百年来无数怀才不遇的天涯沦落人。

每周二、周五更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如意学什么武器好3

导读:决策者要懂得隐忍之术,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屈”,并非懦弱无能,为求一时安逸而不顾原则,而是为了日后有“伸”的机会。在“屈”、“伸”之间,要善于发现时机,当机立断,才能实现转折。

西汉帝国建立不久就发生了一次政权危机,幸赖陈平等一批开国元勋韬光养晦、积蓄力量,而后果断出击,才得以扭转乾坤,保住了刘氏江山,使其顺利度过瓶颈时期,转危为安。

刘邦建汉之后,大封异姓王。但在随后的几年里,叛乱频频发生。刘邦大为光火,在接连剪除异姓诸侯王后,杀白马与大臣盟誓:

“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

于是,分封刘氏子弟为王,有功之臣为侯。

这个政治契约,一方面保证了刘氏江山的稳固,一方面又保证了功臣可以获得高官厚禄。皇帝为功臣提供特殊待遇,功臣负责维护刘氏江山的安全,互相倚赖、各取所需,双方相处融洽。

但是,这种平衡被刘邦的皇后吕雉打破了。吕后为人多谋而寡情,刚烈、性妒、残忍。早年的吕雉称得上是贤内助,为刘邦九死一生。在消除异姓王时,吕后又出力不小,诛杀韩信、彭越等人她都是主谋,其心狠手辣令人发指。

刘邦死后,吕后的儿子刘盈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惠帝。

由于惠帝的年轻和懦弱,长期处于权力中心的吕后,凭借高祖之后、惠帝之母如此得天独厚的政治资源开始大权在握。这个善妒的女人,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刘邦生前最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开刀:先毒死戚夫人的儿子赵隐王刘如意,刘邦当年欲废惠帝而立如意为太子,为大

臣所阻,未得行。然后又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折磨戚夫人,使之变为“人彘”。吕后似乎对这样的作品很是满意,特意邀请自己的儿子惠帝来参观,惠帝得知这不成人形的竟然是戚夫人,大受刺激,一病不起,派人告诉吕后说:

“这件事实在不是人干的,我作为太后的儿子,不敢相信天下还有这种事。太后如此残忍,我再也没脸治理国家了。”

从此,惠帝选择了逃避和放纵,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不过问朝政。惠帝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去世,吕后从幕后开始走向了前台,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她唯有倚靠自己的娘家人了。

惠帝去世的时候,文武百官、后宫群妃痛哭流涕,只有吕后端坐于灵前,虽然貌似哀恸,却有声无泪。这一细节被侍中张辟强看到,辟强虽然只有十五岁,但毕竟是刘邦第一智谋张良之子,小小年纪便能猜出太后的隐衷,他把左丞相陈平拉到一边,说:

“太后只有惠帝一个儿子,而今惠帝驾崩,太后却哭而不悲,是什么缘故?”

陈平摇摇头。

辟强说:

“这是因为惠帝早逝,又没留下年长的儿子,太后担心你们这些老臣才无心哭泣啊!你现在如果提议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统率南北军(京师卫戍部队),吕氏人等都可以入宫为官,那样的话太后就心安了,你们这些人也可以免于灾祸了。”

听罢,陈平立刻奏明太后,吕后果然高兴,开始专心痛哭儿子,声泪俱下。

处理完儿子的丧事,吕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大吕家的势力,她着手封吕氏家族的人为王来加强实力,以确定刘氏、吕氏共享政权的形势。她下令朝廷议论封王事宜。右丞相王陵资历甚老,毫不畏惧,措辞激烈,坚决反对,说:

“高祖曾杀白马与我们为盟:‘非刘氏为王,天下共击之!’如果违背了这个盟约,即便是太后您所封的王,也会遭到天下人的反对,请太后收回成命!”

吕后怒目而视,愤愤地说道:

“我是先帝之妻,如今临朝听政,王丞相你看重先帝的盟约,难道对我的建议就全然不顾吗?!”

左丞相陈平见气氛紧张,慌忙迎合吕后道:

“高祖平定天下后分封子弟为王,而今太后称制要封吕氏子弟,不是一样吗?有什么不可之处?”

太后一听大喜,顺势便封自己的几个兄弟子侄为王。

散朝后,王陵满脸怒气,责问陈平:

“当年与高祖一起歃血为盟,你也在场,现在高祖驾崩没几年,你就曲意逢迎,违背盟约,将来有何面目见高祖于地下!”

陈平解释道:

“先帝和功臣订立盟约,就是为了让大汉江山长久。现在吕后掌权,她的话要是不服从,即便不明着处置我们,也会暗地里消夺咱们的权力。到那时,用什么保护汉室江山?当面反诘太后,我确实不如王丞相您,至于将来保全高祖宗庙、安定刘家社稷,恐怕丞相就不如我了。”

王陵听后,将信将疑,无以为答。

吕后一面毫无顾忌地分封吕氏同门,一面丧心病狂地迫害刘氏诸王。

刘邦有八个儿子:惠帝刘盈虽贵为天子,一生郁郁寡欢;刘肥险些被吕后毒死,直到把自己的一个郡献给吕后之女鲁元公主,方得偷安;刘恒身处不毛之地代国,躲过了吕后的视线,后来即位文帝;刘长为吕后养大,反得宠幸;刘如意是当年太子位的争夺者,被吕后毒死;刘友不喜欢吕后给他安排的吕姓王妃,竟被活活幽禁饿死;刘恢在自己的封地为吕氏架空,被逼自杀身亡;刘建死后,吕后杀了他的独子,使他绝后。

刘氏诸王势力大为削弱,而吕氏势力蒸蒸日上,特别是吕产、吕禄,外领封国,内居都城执掌兵权,握有禁军,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

王陵因面折吕后被免去丞相之职,从此闭门谢客,不再上朝。升为右丞相的陈平自吕后称制以来,一切顺从吕后心意。他是个聪明人,知道双拳难敌四手,看着吕氏日盛一日,刘氏危在旦夕,虽然心急如焚,但也无计可施。一次,太中大夫陆贾前来拜访,陈平正在苦恼之中,陆贾问:

“丞相为了什么事这么忧心忡忡啊?”

陈平满副愁容,陆贾已经猜出了几分:

“丞相富贵荣华都已达到了极点,然而还惴惴不安,不过是忧患诸吕作祟罢了。”

一语道破陈平心思。

“不错,大夫您有什么办法吗?”陆贾分析道: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睦,则百官乐于归附,即使天下发生变故,大权也不会分散。如今大汉的前途就握在您和太尉周勃的手里。我曾把这番话告诉过太尉,他却认为我是在说笑话,没有引起重视。丞相您是否也这么认为呢?如果觉得我的话有理,不如和太尉联手,或许是个办法。”

陈平深以为然。

陈平和周勃都是高祖的重要功臣。惠帝时,萧何、曹参等人已经相继去世,陈、周二人分担丞相和太尉之职,是文武中最高的官员。但是因为历史上的一点积怨,二人一直貌合神离。陈平起先是项羽的部下,后来逃归刘邦,被委以重任。

那些一直跟随刘邦的人,诸如周勃等,很不服气,背地里老是说陈平的坏话。可是,刘邦照旧信任陈平。

周勃听说陈平接受贿赂,又向刘邦揭发,刘邦虽然原谅了陈平,可这件事毕竟影响了周勃和陈平的关系,二人虽同朝为官这么多年,却很少往来。

陈平觉得陆贾的话有理,决定捐弃前嫌,联合周勃共同抗吕。于是大摆筵席为周勃祝寿,周勃为之感动,说:

“当初我说了对丞相不利的话,幸赖丞相大度,慷慨原谅。高祖晏驾时,希望我们合力辅政,我们绝不能辜负高祖的重托!”

从此,二人携手,共同设想安刘之策。二人合计:吕后为人歹毒,又是先帝之妻,如今她的党羽已成,

如果现在发难反对她,不仅落下个以下犯上、大逆不道的罪名,而且也绝无成功的可能。吕氏子弟个个不学无术,只知贪权,毫无政治头脑,就是一群纨绔子弟;吕后一死,他们就失去了靠山,树倒猢狲散。

最让人担心的是军队控制在吕氏手中,要对付他们,首先要夺取兵权,否则就没有与之对抗的资本。陈平、周勃选择了等待,在残酷的政治较量中,往往是时间成为最致命的撒手锏。

公元前180年秋,吕后病危,她似乎也预料到自己死后会有一场大的纷争,因此召来吕产、吕禄,特意嘱咐他们说:

“高祖平定天下后,曾与大臣杀白马盟誓:‘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如今吕家的人封了王,大臣们心中自然不平。我死后,臣下很可能要变乱。你们一定要牢牢掌握住兵权,守卫好皇宫,必要时你们谁也不要参加葬礼,直到局势稳定后再说,切勿因为忙乱而给他人可乘之机。如果兵权握在他人手中,我们吕家会有大难的。”

吕后去世,诸吕大势已去,陈平、周勃等人终于等来了时机。诸吕在吕后去世后阴谋发动叛乱,打算改朝换代。但是,吕氏一家缺乏有胆量的人,他们内怕周勃、陈平等老臣,外惧赵、楚等刘氏残余诸王,犹豫再三,不敢贸然行事。就在这犹豫的当口儿,诸吕谋反的消息被刘家的人知道了,并很快传到朝廷,陈平、周勃立即采取措施。此时汉德初立,威望未减,周勃一入军门,便行令军中曰:

“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

士兵都卷起衣袖,露出左边手臂,于是周勃掌握了军权。在诸吕尚未来得及变乱的时候,陈平等人已经控制了朝廷形势,并且最终选定了为人仁爱厚道,而母舅家又谨慎善良、没有干预朝政之嫌的代王刘恒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文帝。

一场惊心动魄的战的斗终于结束了,刘氏江山开始转危为安,随即出现了“文景之治”的重升平局面,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汉王朝的强盛达到了顶峰,刘邦开创大的基业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古代善用兵者曾这样说过:

“我不敢主动挑起战端,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应战;也不敢逞强争胜,宁愿采用谦让的方式,退一尺以求自保。”

所以不把重点放在行阵、搏杀或武器运用上,也不敢对敌人表现自己的勇武强大。

轻敌者必然会丧失自己最宝贵的内省能力而带来祸害,所以当两股力量对抗时,最后的赢家常常是处于弱势的一方。陈平、周勃这些朝廷的掌舵者,由于担心内讧造成汉王朝的崩溃,一再对吕后的夺权采取消极的对抗和包容的态度,使王朝勉强度过早期的不稳定状态。

陈平等人知道面对炙手可热、权势冲天的吕氏一党不能硬碰硬,那样的行为无异于以卵击石。他们通过低伏这种不引人注意的方式来保存自己的实力,等待反击时刻的到来。

诸吕的后台——吕后——终于轰然倒塌了,刘家子孙也容不得他们再放肆了。在关系刘氏政权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陈平等人把握时机、倾力谋划,当机立断、先发制人,使一场迫在眉睫的变乱化解于未萌,吕后对吕氏江山的设计最终以败亡而告终。

陈平等人表面上看是对吕后做出了让步,而实际上却保全了汉家的江山,使国家躲过了一场灾难。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8日 星期六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刘如意学什么武器好看(刘如意学什么武器好)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1107.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