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官兵成长的故事有哪些人物(官兵成长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18 12:40:01 技术常识4 小白要懂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7179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8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战友新报•回望军旅」向智广 | 细数在军营的芳华岁月,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战友竹梅荐文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官兵成长的故事有哪些1

原创 战友报缘 战友新报

2022-11-19 06:30 发表于北京

​【导读】战友有缘来相会,相逢本是一首歌。我和作者相识军营,曾相处一室。日常我们尽管不常联系,为了生活各自奔波,却总是心心相印,互祝平安。难忘过去,难忘友爱,共同交往的所有细节,似在昨天,如在眼前。他的为人、干事和做文都有一种细腻和豁达。这篇文章是他对部队情怀的流露,更是他对军营磨砺的致敬……

细数在军营的芳华岁月

文/向智广

日月如梭,时光荏苒。

40周年前的今天,是我穿上绿色军装奔向塞外军营的日子。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个致敬军旅的日子。

退役已经18年了,已近花甲之年,但那22年零10个月的军旅生活,却是我最为珍视的财富和经久难忘的回想。

身份转变,变不了赤诚肝胆和坚定信念;岁月如流,流不尽对当兵的记忆和对军营生活的眷恋。

致敬军旅,入伍经历最难忘

我是一个来自贫困农村的孩子,自懂事起便知道“跳农门”的深刻含义。通过考学或当兵去改变命运,是当年许多与我一样身份同龄人的重大抉择。

从上学那天起,我自认为学习还是蛮刻苦的。那年,我以乡高中文科唯一一名应届毕业生与12名复习生一道到县城参加了高考。要知道,那时候的高考并不是所有应届毕业生都能参加的,而是先要经过“预选”考试,预考过了才能参加在县里集中组织的高考。

那次高考感觉良好,考完并没有立即回家,而是兴奋地在县城看了场电影《朝阳沟》,着实为自己庆祝了一把。然而,没过多久,便遭到人生的第一个打击——以5分之差“名落孙山”。

是继续复习高考,还是找工作就业?那个年代,复习高考多年的同学大有人在。在父母的劝导下,我还是走入了复习高考的行列。也许那次高考投入精力太多、耗费心力太大、期望值太高吧,再复习的兴趣、劲头真的是不足了。没有了“精气神”,我便“逃学”回家了,美其名曰是为家庭分担负担。

那时候已经分田到户了,我是长子,有义务为家庭担责、为弟弟们担当。干了一段时间的农活,我几乎学会了种田的“全套”活计,有模有样、早出晚归地辛勤劳作着。

地里刨食,没有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累并快乐着。但父母却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总这样下去说不定连个媳妇也找不上。

那时候,母亲在村里是党支部副书记兼妇联主任,说是可到村里当名电工;父亲在临乡供销社当主办会计,说是可来社里当个“打条工”。后来,经过反复权衡,我与其他4名供销社干部子弟一块有了份“打个条子便领工资”的工作。不过,农忙时依然回家帮忙干活。

相逢何必曾相识,偶然昭示着必然。1982年中秋节前的一天,我使劲地挤上了回家的班车。到站下车时,发现从车上走下来一名军人,四个兜的绿色军装和鲜艳的红五星、红领章把他装扮得威武神圣。一碰面,我就觉得特别亲近。

对军人,我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敬佩和追求,不光是受课本、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耳濡目染的教诲。我的二舅、姨父都是部队干部,他们每次探家总会讲述部队的故事。当然,他们的旧军衣、旧军帽我也没少穿戴。

这名军官没有找其他人问路,而是直奔我来:“小伙子,你知道乡政府在哪里吗?"

“晓得,我带您去吧。”我很是激动地回答着。

“你多大了,是高中毕业吧,现在干什么呢,家里都有些什么人啊……”

他问了一连串的问题,我也老老实实作了一连串的回答,反正他把我及家庭情况摸了个清清楚楚。

行进间,他还主动介绍了他的身份--接兵团团长。我们边走边聊,不经意间,他随口问了一句:“愿意当兵吗?

“好男儿当兵去,跟我到部队吧?”我不假思索地随口答道:“愿意,当然愿意啊,当兵是我的一个梦想呢。”

不一会儿,乡政府到了,可是没有见到乡武装部的工作人员,一打听才知道他们都去开会了。

“不去打扰他们了,正好这里有乒乓球台,咱们打两把吧。”团长微笑着说道。

那天,乒乓球打得可真是酣畅淋漓。毕竟年轻气盛,加上那球台破损严重,非常适合我这种从小学开始就在水泥球台上用木板子练球的野路子。几局下来,他那胖乎乎黑乎乎的脸上就挂满了汗珠,团长被我给“打惨了”。

散会后急忙赶来的乡长和武装部长等一行人见此很是不满,表现出要埋怨我的样子。

团长带着笑容对他们点了点头又挥了挥手中的球拍,走过来指着我说:“小伙子,你下手挺猛啊。不过,咱俩很快就会见面的。到时候看我怎么收拾你!”

说完转身就走了。那一刻,我满是不解,怔在当场。就这样,我被接兵团长“盯上了”,心中那久藏的当兵热情了也被彻底点燃了。

后来他曾告诉我说,我上车时他就注意到了,乡政府他也曾去过,是知道怎么走的,“问路”只是个了解我的一个由头而已,从我不是“指路”而是为他“带路”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了要带我走入军营的决心。

就这样,我的军旅生涯从这次偶遇接兵团长就开始了。

这一去就是24个年头,从不足18岁到40多岁,从高中毕业到拥有本科文凭,从普通一兵到二等功臣,从优秀战士到团职干部,从基层连队到集团军军部,一路走来,一路奋进,一路成长,正步行进着绿色人生之路。

​致敬军旅,工作出彩最快乐

军营是座大熔炉,锋寒宝刀锤炼出。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不会忘记新兵时的那段日子。

因为新兵教育训练,是合格军人的第一道关口,也是人生实现蜕变的一个必需过程,它校正当兵动机、强健思想体魄、铬印军规铁律、构筑从军梦想。

我的新兵连生活,是在师部教导队度过的。师部坐落在一个偏僻的小镇子上,这在全军是少有的。

人们描绘这里的环境时总是爱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虽然驻地气候恶劣、生活艰苦,新兵学习训练很苛刻、很紧张,粗粮饮食也吃不习惯,但这些都会掌握、总能坚持,每次考核比武还都是优秀成绩,难以忍受的是冷得受不了。

那时候,驻地冬季气温普遍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下的第一场雪一般要到第二年“五一”前后才能完全消融。

只有到了塞外北国,才能体会到故乡冬雪的轻盈和温柔,那里的冬雪秉性道劲而粗犷,总是陪同寒风呼啸而来:那里的冬雪形如沙粒而细密,总是漫天播撒无所不及:那里的冬雪生命绵长而坚挺,总是静静守候着春天的来临,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深刻体会到北国军人冬练三九、爬冰卧雪的真正含义和强大效能。

新兵队列训练操场,就在师部大礼堂的正前方,每次来这里训练,一抬头就能看到礼堂二楼窗户上那一排开得红彤彤的花儿,心里顿时敞亮许多。训练的苦累还有浑身的寒凉便一扫而光。

可以想象,漫天白雪飘洒而下,楼台盛开美丽鲜花。这是多么美妙的一幅景象,又是多么温暖的一帧画面。

后来才知道,这些红花绿草,是为装扮重要会议而由放映员们精心养育的,因为礼堂有暖气,即便是冬季它们也生机勃发,长得旺盛、娇艳。

一次训练间隙,我忽然望着那排红花绿草遥想,如果新兵下连能分到这里放电影该有多好啊,既能优先看上电影,又能侍养这些花儿。

人生的许多事情就是这么奇妙,万万没有想到啊,新兵时一个莫名的念头,此后便身入其中,成为时至今日依然从事和钟爱的职业--宣传队伍中的一员。

新兵下连了,我被分配到了师直通信连,当无线电报务员,背密电码、学发报、练抄报,非常喜欢用数字电波与对方会话,通过一段的刻苦训练,成为了业务尖子,特别是“干扰报”抄收在集团军报务员比武中还夺得过第一名。

正当在报务员这一行当干得风生水起时,却让我到连部去当文书,负责连队的文字材料、人员档案、编写连队快讯和出黑板报等,当然还有指导员和两名副指导员的日常服务保障工作等。出黑板报,我是非常认真的,不光板面讲究。

板书认真,内容也丰富多彩。一天,师司令部作训科长来连队检查,对黑板报很感兴趣,便询问:“这黑板报是哪个弄出来的,把人叫来俺瞧瞧!"

其实我就在陪同在身边,指导员连忙说:“科长,黑板报是小向出的,就是他。”

我被推到科长面前,很紧张的报告:“首长好,请您批评指正!”

一听口音,他便问道:“小向,你是湖北人吗?”“首长,我不是湖北人,是河南光山人。”

“哦,俺们可是老乡啊,好,好,好!”

作训科长是洛阳人,当时他连说三个“好”,在场的人都不知道他是表扬黑板报好,还是说结识一个河南老乡好,反正还没到一周时间,我这文书还没有当过瘾呢,就接到一纸通知:参加师司令部组织的全师作训测绘员培训班学习。

许多同乡战友闻讯后羡慕得不行,被老乡科长相中了,这是多好的事儿。说实话,我不愿意去,报务员、文书去学习标绘作战地图?

一时想不通,连队也舍不得让我走,可军令如山,我还是去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之中,这段时间的学习,为后来当好一名军官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在测绘员培训班,我的业务技能也是名列前茅,慢慢地喜爱上了在军事地图上用红蓝铅笔“排兵布阵”的那种感觉,好像千军万马跃然纸上……

作者在部队当放映员

可是,我还没有坚持到结业就又转行了。一天,师政治部来人到测绘培训班找到我说:小向,你准备一下跟我走,到电影队当放映员去。

“什么,什么,我没听错吧,真的让我去电影队吗?难道我的愿望真的要实现了?”那一刻,我兴奋极了,在场的干部战士不明就里地望着我这个“得意忘形”之人。

其实,测绘员培训班距离电影队只隔着一条马路,直线距离不足百米。然而,就是这不足百米的距离,据说还惊动了师司令部和政治部的两位首长,为我的事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呢,这才使得我能够走得过去。

得偿所愿,干劲倍增。1984年元旦前,我到师宣传科报到,开始了放映员生活,从事放军号、放电影、服务保障文艺演出和各种会议等工作。

以前就曾相识的那些摆放在窗台的花儿,在我的照料下怒放得更加光彩夺目。不久,我就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年底还荣立了三等功。

说实话,在礼堂定期放电影是非常轻松的事情,但在驻训部队和边远连队放映时就辛苦多了。遇到寒冷天气,放映时不能戴手套,那手冻得连放映机开关都拧不动。可我们每一次去放映受到的礼遇都是很高的,除丰盛正餐之外,半夜三更还给弄夜餐吃。当看到官兵们坐在冰天雪地里看影片、看我们亲手制作的反映身边典型的幻灯片时我就非常动容。把宣传教育、精神食粮送到基层去、送到战士身边去,鼓舞士气、激励斗志,我感到所有的辛劳付出都是值得的。

1985年,电视剧《上海滩》风靡全国,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在那个文化娱乐资源相对匮乏、信息也比较闭塞的时代,如何满足部队官兵观赏愿望,在首长们大力支持下,我们创造性地在用一台放像机加一个信号放大器连带8台电视机,以局部闭路电视方式播放录像带,在大礼堂组织官兵收看,带给大家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深受干部战士好评。

1986年,原总政治部给每个建制团队都配发了一套摄像设备,我有幸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军事部组织的培训班,成为部队第一批摄像员。

为了让更多官兵包括军属们都能及时看上影视“快转片”我们电影队又创建和开辟了“开路电视”,不仅能播放官兵喜欢看的影视节目,还直播自办电视节目,军营文化建设如火如荼,电影电视工作成绩优异。那年,我获得了北京军区“优秀影视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作者在部队时当报道员

作为摄像员,从扛上摄像机那天起,就想着把部队优秀官兵的形象发到中央电视台上播放,让更多观众了解北国军营的真实战斗生活。

这个很快愿望实现了,由我主拍和联合摄制的电视新闻可没少上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还获得过中央电视台和省市台电视新闻、专题片一等奖、优秀奖等许多奖项,做到了主流媒体“报纸上有字、广播里的有声、电视上有影”,每年都超额完成宣传报道任务。

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我拍摄的人物上了中央电视台,我自己也上了中央电视台,后来还在中央电视台军事栏目帮助工作。

1987年4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我和同科干事等在山西大同抢救车祸遇险群众的事迹。

据说,这是那个年代现场救援、现场拍摄的首部电视新闻作品。大家议论,有现场救人的可现场没有电视记者,有电视记者时却不一定能遇到这样的事情。

那是1987年4月11日,我们邀请地方电视台记者协助采访拍摄部队煤矿一名战士的典型事迹,返回途中突遇马脊梁煤矿接送矿工的班车发生翻车 事故车辆掉进了5米多深路坡下的河道里。

我们并不知道,在奋不顾身跳下去抢救遇险群众的时候,那名地方记者以其高度的职业敏感和快速反应能力,用我的摄像机记录了我们河道救人、运送伤员、协调救治等全过程。后来,他又追踪采访伤员救治情况,在得知19名遇险群众因抢救及时,没有一人因车祸死亡时,这才把现场救援及后续报道发送给了中央电视台。他也因此荣获“优秀记者”荣誉称号,还连涨了两级工资。我们也因此分别荣立了三等功一次。

部队宣传工作是比较忙碌的,作为师部唯一一名电视摄像员,拍摄任务更是繁忙,除做好电视宣传教育外,还要保障部队军事训练、军事演习及教研活动。记录司政后装四大部门和部队的重大活动等。

回忆起来,在我2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几乎没休过一次完整的探亲假,总是因任务被电报催着归队,连回家结婚的一个月婚假也只是休了16天。

辛勤付出就有饱满收获,工作出彩感觉特别快乐。在部队宣传战线没有离开过一天,牢牢坚守在这块阵地上。用自己的炽情和心血高唱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手中”“眼中”的重大典型、精武尖兵不断涌现,自己也由放映员、宣传干事干到宣传科长等职,伴随着部队建设发展而日益成长进步。

致敬军旅,战友情谊最宝贵

如果您问当过兵的人最爱唱哪首歌,可能有的会说:《我是一个兵》《当兵的人》《当兵的历史》《血染的风采》等等,而我最喜欢最爱唱的还是《战友之歌》。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把我们团结成为钢铁的集体!”这就是战友之意,这就是战友情谊。

我的战友很多,战友之间关系很纯洁很亲密。我先后在两个师、旅和集团军政治机关工作过,除光山老乡战友外。还拥有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

这个“战友”是个大概念,其中包含着我德高望重的首长、特别尊敬的领导、互相关爱的同事还有许多出现在我文稿里、镜头中的人物等等,首长关心、组织肯定、战友认可。这是每名军人成长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和力量源泉。

战友情深,感恩首长。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跟部队首长零距离接触是比较多的,扛着摄像机跟着他们看地形、搞演习、下部队、上哨所,同车同行是常有的事情。

面对面的服务保障首长,是我的职责:面对面地聆听首长们的教诲,则是我的荣幸。

耳提面命,时刻不忘。从首长们的身上,我直接学习和自觉感悟到了许多做人、做事、做官的道理;也从首长们的言传身教中,更加坚定了自己老实做人、扎实干事、朴实为兵的信念。

当然,首长们也习惯了有我这样一个年轻军人在身边讲述典型人物、了解部队情况,偶尔也谈天说地,可谓不亦乐乎,以至于我后来已经当上宣传科长了,他们还总是命令我扛着摄像机陪同下部队去,那种亲热劲就甭提了。

首长们那严肃认真又和蔼可亲的形象至今难以忘怀,他们不光是我的部队首长,还是我生活的导师、成长的恩人。出于敬意,不敢也不便一一提名,因为已经一一地印记在心里了。

战友情深,感谢同事。这个“同事”有长于我的领导,有同级也有我的部属。

当放映员时,除日常工作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抄材料”。那时候,我所在的师政治部只有一台打字机,遇到材料多的情况打字员根本忙不过来。很多时候,科里或部里的干事把写好的材料拿过来,让我认真地抄写一遍,必须保证首长能看清楚。

起初的时候,他们怎么写我就怎么抄,中规中矩、一字不差;可后来一遇到感觉“不舒服”的地方,我就斗胆地偷摸改写几个字或几句话。

这可不得了,有一次终于被发现了:“你小子是吃了熊心狗子胆啊,敢改写人家大笔杆子的材料?”我小心翼翼地嘟囔着:“如果这样写,是不是更好些?”没想到,这顿批挨得非常值当,其实他们早就发现了,认为有的改写很幼稚,有的改写还是准确的。

后来,他们不只是让我抄材料,从研究材料主题、结构开始就让我参与,甚至下部队搞调研也把我带着。就这样,在一帮老师手把手地教导下,慢慢地我也能写些“命题”文稿了。

直到今天,一遇到写东西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们,还有他们那些如何写好材料“到基层去抓'活鱼’”“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之类的经典语录来,这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

先贤老师是如何教导我的,我后来也传授给我的同事们。当科长时,科里的战士都是荣立过二等功、三等功的功臣;干部们都成长得很好,进步得很快,做到了超越发展,每每听到他们的消息,我都倍感欣慰。

有一年初秋,我们科里几位同事在北京欢聚,由当年我下连队时亲自挑选的一位干事组织,他当时在原总后勤部工作。那天,他当着众位战友的面评价我说:“老科长,你识人挺准,用人挺狠!”前些年,这位同志已升任旅政委了。

回想起来,仔细品味,“识人挺准,用人挺狠”这八个字,何尝不是战友们对我的肯定和褒奖啊。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后悔!”我骄傲,我曾是一名军人:我自豪,我拥有了一大批好师长、好兄弟、好同事。

“一朝入军营,一生军人魂。”我们这些当过兵的人在慢慢变老,但军魂永远不会老。

军旗始终在脑海里飘扬,军歌一直在心坎上激荡,军规总是在言行中恪守…

可以这样说,虽然脱下了军装,依然用军人本色续写人生崭新篇章:即便走出了军营,依然兵心不改战斗在父老乡亲需要的地方,那穿过绿色军服的坚强身躯,无论何时何地都沸腾着奋进的热血、昂扬着旺盛的斗志、豪迈着胜利的步伐!

​个人简介:向智广,河南光山县人,1964年11月出生,1982年11月入伍,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副团职务,中校军衔,历任放映员、摄像员、文化干事、宣传科长等职,多部新闻作品和电视节目荣获军地大奖,其中《塞外红嫂拥军情》荣获河北省电视新闻一等奖、《王成连的传人》荣获军事电视专题节目优秀奖等,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两次被原北京军区评为先进影视工作者。2004年8月自主择业转业到信阳市后,参与摄制了全国首部反映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三集党史教育片《信念的力量》,荣获河南省电视专题节目二等奖;主创的《张计发——终生难忘上甘岭》《老俩口的新长征》《老红军过新年》荣获首届河南省国防教育电视节目二等奖,《打造信阳兵品牌,为老区人民争光》荣获2012年河南省电视文艺“牡丹奖”一等奖等。

​「战友新报」编委会

总编辑 任东升

助理 张大帅

顾问 孟祖眉

编审 程宝林 刘国震

编务 吕红军 崔吉盛

专栏主编

李国江《诗苑百花》 石城《长城风景线》 李化民《小说连载》 骆立言《行走中国》 春 晓《红色文化》 李玉银《健康兵法》 续慧龙《艺术天地》

张福荣《法院人法院事》

能 戈《纪实连载》

梁陆涛《币说故事》

美术总监 刘轩逸

经营总监 张峻峰

本期主编 春 晓

官兵成长的故事有哪些2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1日讯(通讯员 王平)由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特别指导,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特别支持,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委网信办、湖南省精神文明办、湖南省广播电视局指导,芒果TV打造的微纪录片《这十年》10月21日播出第49期。本期将通过讲述“硬骨头六连”班长陈枫与部队共同成长的故事,展示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看人民军队焕发新的时代风采。

英雄连队淬炼出英雄战士

“硬骨头六连”诞生于1939年的河北雄县,隶属于八路军120师独立第三支队。在烽火岁月中,这支英雄连队先后参加大小战役、战斗160余次。被国防部和中央军委授予“硬骨头六连”“英雄硬六连”的称号!全军唯一被国防部和中央军委两次授予荣誉称号的英雄连队。

陈枫是“硬骨头六连”班长,他出身在一个军人世家,爷爷、父亲都是军人,从小就教导他:要报效国家、保卫国家、投身军营、建功立业。2017年,陈枫入伍参军,现在他是硬骨头六连的班长兼任车长。

连队有“三股劲”“四过硬”。分别是: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战备思想过硬、战斗作风过硬、军事技术过硬跟军政纪律过硬。也正是在这样的精神鼓励下,“硬骨头六连”年年基础课目成绩综合位列全旅第一,全连85%以上官兵精通两种以上主战专业技能。截至目前,“硬骨头六连”荣立一等功9次,二等功27次,5次被授予荣誉称号,涌现出23个著名战斗英雄。

做新时代下的“硬骨头”

这十年,包括陈枫在内的“硬骨头”战士们把六连的基因牢牢地刻在自己的骨子里,不断提升自己,“硬骨头六连”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从步兵转变为了两栖装甲步兵,配发了两栖的装备,部队的装备由机械化逐步向信息化进行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下一期节目将走进青岛上流佳苑社区,通过讲述上流佳苑社区的发展故事,展示这十年我国对于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视及取得的成就。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纪录片《这十年》。

官兵成长的故事有哪些3

了不起的中国军人

“90后”二十大代表杨泽楠:“兵哥说党史”永远在路上

■中国军网记者于雅倩 张家铭

前往北京参加党的二十大前,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指导员杨泽楠还在跟中队官兵讨论新一阶段主题教育计划。在车笛的催促声中,杨泽楠这才匆匆合上本子,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从中队的普通一兵成长为基层带兵人,杨泽楠梦想的开始,始于一幢百年历史的石库门建筑。

上海兴业路76号,青砖黛瓦、红色窗棂的中共一大会址,游人如织;1.5公里外,是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营区。从十中队到一大会址,步行大概2000步,约18分钟,是杨泽楠走过最多、印象最深的一段路。他曾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当过3年的义务讲解员,每次走在这条路上,他都会心潮澎湃。走近党,认识党,忠于党,就是从他脚下的这条路开始的。

杨泽楠带领中队官兵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担任党史义务讲解员,是十中队传承二十余年的一项传统。“能够成为党史的传播者,给更多人分享党史故事,在初入军营的我们看来,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从入伍那天,杨泽楠就下定决心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史讲解员。

为了熟记解说词,点灯熬油、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为了加深对党的历史、党的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他查阅书籍,探访红色场馆,了解询问每一个红色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一有时间就“缠着”老师和讲解员。最终,杨泽楠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中队第40名党史讲解员。讲解的是党史,传递的是信仰。“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军队由谁缔造、为谁扛枪打仗”……在一次次的讲解传递中,在一次次的反复研读中,党史故事所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在杨泽楠心中生根发芽。

知之深,则行之笃。“把使命看得比天大,把责任看得比命重。”这是杨泽楠时刻提醒自己的一句话,也是他一以贯之的准则。2010年世博会期间,因场地限制,升旗时需左手撒旗,为了强化手臂力量,他每天甩5公斤的杠铃片800次。最终,每一次升旗都完美无瑕,飘扬的旗帜向世界完美展示中国军人形象。同年,在参加上海电视台举办的庆祝八一建军节活动时,主持人现场拉起了他的衣袖,发现他的左胳膊比右胳膊整整粗了一圈。

2019年,杨泽楠任中队指导员。面对新的岗位,新的挑战,此前的义务讲解员经历,让杨泽楠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多了一份细心、一层思考。如何让初入军营的“00后”官兵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承者,是杨泽楠思考最多的问题。因循守旧很难激发“网生代”官兵对党史学习的兴趣点,要想一直做党史宣讲上的先行者,必须大胆创新。“单纯的知识输入是一种状态,而当你以主讲人的身份亲身参与进来,会是党史学习的另一种状态。”

杨泽楠为中队官兵介绍中队历史。

为了激发更多战友主动学习党史的热情,建党百年之际,十中队组织开展“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个红色故事”活动。在筹备过程中,杨泽楠又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传统宣讲方式限制较多,受众有限。要想真正把党的声音传播出去,网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阵地。我们何不把党史讲解做成短视频搬到网上?”

中队官兵录制《兵哥说党史》系列视频。

本以为中队具有专业讲解员队伍和档案资料丰富的双重优势,可“真刀真枪”的开始后,杨泽楠才发现困难很多:原本在展馆里面对游客侃侃而谈的讲解战士,面对镜头,不停卡壳,眼神“完美错过”焦点,不自然的语音语调肢体动作,再加上缺少设计感的运镜,第一期《卖脱销的小册子》就在问题中“不完美”地诞生了。虽说传播效果也很好,但杨泽楠还是眉头紧皱。为了让党史宣讲视频更加完善,杨泽楠从头学习镜头语言,研究优秀视频中的运镜手法、画面设计,还特意请来专业老师帮官兵们找准“镜头感”……在一期期的拍摄实践中,承担讲解任务的官兵在镜头中逐渐流畅自然,故事讲述娓娓道来。当第一百期视频发布时,《兵哥说党史》已经彻底“出了圈”:不仅在周围社区、学校、企业中产生极大影响,还拥有了累计4亿次点击量,转发量超百万,媒体争相报道……回想这一路的艰辛,杨泽楠不禁对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董必武同志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钜”有了更多感悟。

紧跟全媒体时代脚步,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党史,杨泽楠带领中队官兵将党史故事浓缩于一两分钟的短视频,让党史宣讲“活”了起来。而更让他骄傲的是,他将党的创新理论带向了大山深处的贫困小山村。

2017年底,作为武警上海总队扶贫干部代表,杨泽楠主动请缨前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色德村进行对口帮扶。“扶贫先扶志(智),无论是志向还是智力,都需要发挥党支部的作用。”杨泽楠认为,要帮村民拔除穷根,首先要建强基层党组织。每次去色德村,他都会精心准备专题党课。教育贵在持久,为了能让大山深处的村民们身临其境地了解中共一大、二大历史,杨泽楠精心筹备了一堂堂“云党课”。同时,在他的努力协调下,村民们还能在手机上“云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对党波澜壮阔的历史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通过艰苦奋斗走向美丽乡村新生活的信心。

杨泽楠在云南扶贫时向孩子们传授知识。

知所从来,方知所去。从1982年开始,40年来,每月20日,十中队官兵都会在上海南京路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新时代新发展,杨泽楠带领中队官兵给“为民服务”赋予了新的内涵。入伍15年,除了读军校的3年,杨泽楠的全部军旅时光都是在十中队度过的。“这些年,我见证了中队的发展变化,了解中队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更清楚今天中队该朝着什么方向去努力。”

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之后,杨泽楠愈发感到重担在肩,使命重大。现场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他进行了深刻自省:“报告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入大会主题,意义重大。对于驻守在建党精神发源地的我们来说,要有更高标准。在上海这个大都市,展示国家形象,维护安全稳定,坚守为民初心,是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必须履行的职责使命。”

这次来北京,杨泽楠还随身带了三样东西:一本中队日记本,用来记录学习大会精神的体会感悟;一本书,记录了中队发挥优良传统,40年赤诚为民的感人故事;一套光盘,记录了《兵哥说党史》第一季100期内容。

“《兵哥说党史》还会有第二季吗?”记者追问。

“当然!我们永远在路上。”杨泽楠笑着回答。

责任编辑:张硕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宋慧

来源:作者:中国军网

官兵的故事(女军官的故事有哪些)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8日 星期六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官兵成长的故事有哪些人物(官兵成长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1001.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