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佛山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地方(佛山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2023-03-18 01:30:01 技术常识4 生活窍门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547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4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看得见的历史——祖庙,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日光之下的野草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佛山的历史故事有哪些1

三门瓦脊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位于佛山禅城区祖庙路21号。集祖庙古建筑群、佛山祖庙历史文化陈列展览馆、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等于一体。其中祖庙供奉道教真武玄天上帝,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到1958年才正式对外开放。

祖庙博物馆馆藏文物以道教文物及佛山地方民俗文物为主。基本陈列充分展示佛山祖庙历史文化、道教文化、武术文化、佛山民间工艺等。馆内每年举办春节祈福、佛山祖庙庙会(“三月三”北帝诞)、春秋谕祭、乡饮酒礼等影响深远的民俗文化活动,同时长年举办“孔庙学童开笔礼”、“黄飞鸿醒狮表演”、“少年黄飞鸿武术表演”、“粤剧表演”等民俗文化动态展示活动,而且会不定期举行各种文化展览。

一、历史建筑

三门

祖庙三门的屋脊之上,雄踞着一条长31.7米、高1.78米(含以灰批艺术作基座的高度)、被喻为“花脊之王”的石湾陶塑人物瓦脊。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祖庙大修时,三门屋脊上安装了这条由石湾文如璧店制作的陶塑瓦脊。

三门瓦脊是一条双面瓦脊,正、背两面共塑各式人物300多个,各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故事内容为《姜子牙封神》(正面中段)、《甘露寺》(正面西段)、《舌战群儒》(正面东段)、《郭子仪祝寿》(背面)。瓦脊中还有十几座别致的亭台楼阁和点缀其间的花卉鸟兽。正中置一颗铜宝珠,宝珠左右有相对的鳌鱼,鳌鱼气势非凡,它既有民间流传兽吻为防火避灾的用意,又迎合了人们祈望子孙后代独占鳌头的心理。

桃园三结义

灰塑“桃园三结义”位于崇敬门顶脊,与端肃门顶脊的“唐明皇游月宫”相对称。它是民国三十一年(1942)祖庙修缮时,由佛山著名灰塑艺人布根泉制作。作品为多层式立体雕塑,表现的是刘、关、张三人于桃园结拜时焚香拜祭后举杯畅饮的情景,刘备居中,关羽居左,张飞居右,两仆童侍奉在后,背景装饰有美艳的桃花,苍郁的古柏。工匠利用灰塑材质可塑性强的特点,以纯熟的手法,对人物衣饰、造型、布局处理得准确适度,更能把握人物面部表情的典型性,刘备的仁慈宽厚、关羽的忠义仁勇、张飞的骁勇善战的人物个性特征都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所敷色彩和谐协调,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充分体现了佛山能工巧匠高超的技艺水平,是佛山为数不多的灰塑精品。

灵应牌坊

灵应牌坊将抬梁式与穿斗式结构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组成混合式结构体系,打破了平面式牌坊的建造模式,开创了立体式牌坊的建造先河,对于抵御地震、台风灾害、增大建筑空间、节约建筑材料,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

鼓楼

鼓楼屋面

钟鼓楼位于三门前东西两侧,相对而立,为典型的“东钟西鼓”对称布局形式。祖庙钟楼、鼓楼的始建时间已不可考。关于钟楼、鼓楼的历代修缮情况,最早的修缮记录是明景泰二年(1451)。明崇祯二年(1629),钟楼、鼓楼再度重修。 钟楼和鼓楼的建筑形制及构造基本一致,均为2层楼阁式建筑。

正殿

正殿是祖庙建筑群中年代最早、最重要的建筑物,重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殿内供奉着明景泰年间制作的大型北帝铜像。

大殿面阔三间(12.37米),进深三间(深12.62米),平面近正方形,进深稍大于面阔,这是宋式大殿常见的平面。四根前檐柱为石柱,四根金柱和其他柱子为木柱。正殿左右两侧及背面用围墙围合,围墙在檐柱和山柱外侧,使建筑在正面看来似乎是五开间,更显气派宏伟。

正殿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屋顶部分高度占建筑高度的1/2,前檐雄大的斗拱使其出檐深远,整体立面造型比例得当,简洁稳重。

庆真楼

庆真楼位于正殿后方,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为供奉北帝圣父母(明真大帝、善胜皇后)的神殿,是祖庙古建筑群中年代最晚的一座建筑。庆真楼为二层砖木结构,面宽进深均为三间,三面砖墙,正面为可开启的门扇。

庆真楼是祖庙古建筑群最后方且最高的建筑,作为整组古建筑群的有力靠背和视觉收束点,使整组建筑在空间形态上得以完善。在佛山古八景中,曾有“庆真楼观”一说,庆真楼高16.63米,在清代是佛山古镇最高的建筑,站在庆真楼上,可俯瞰佛山镇全景。

二、历史文化

黄飞鸿纪念馆

2001年祖庙北侧建成了黄飞鸿纪念馆,设立专题陈列展览面向公众开放。纪念馆建筑依据岭南古建筑的传统,保存了传统民居的合院式建筑规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工匠智慧与独特韵味。为增强展览的动态展示效果,纪念馆开放期间,会定时进行由黄飞鸿门人演示的武术及狮艺表演。

叶问堂

叶问堂是为纪念佛山武术名家、咏春拳的一代宗师叶问所设立的专题性展馆。2002年,在叶问后人鼎力支持下,佛山市于祖庙内设立叶问堂,展厅内设有专题陈列展览,通过250组文照,160件(套)实物资料(含复制品),如实展述了叶问的传奇生平,生动展示了的咏春拳的武术精粹及丰富多样的咏春文化发展。

木人桩

叶问(1893-1972年),原名叶继问,1893年出生于佛山,先后跟随陈华顺、梁璧学习咏春拳,由于技艺精湛,叶问的声名日渐远播。自1941年叶问在佛山招收了第一批门徒起,至1949年定居香港后,他毕生致力于咏春拳的推广与普及,并在教学方式、训练器械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吸引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追随习武,对咏春拳的发展传播产生了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后人无不尊其为咏春拳的一代宗师。如今,源出叶问一门的弟子桃李满天下,人数多达三百多万人,其中蜚声国际的功夫巨星李小龙是叶问最为杰出的弟子之一。

三、文物馆藏

清乾隆粉彩龙纹铺首瓷香炉(连木座)

此炉为瓷质烧制,整体呈狮头炉形,口沿板折,微向外撇,颈肩收束,腹部圆鼓,并饰上下两圈花形鼓钉及两个素胎狮头铺首,胫部收窄,圈足。此炉为酱釉口沿,板沿面以粉彩绘饰开光花卉图案;腹部主体通景以粉彩绘饰祥云及装饰鼓钉的花卉,并绘矾红双龙争珠穿梭其间;颈部和胫部则各以青花绘饰回纹一圈。所配木座,雕饰如意云头形状,亦颇为精巧。炉身载有“奉敬灵应祠柱香”等铭文信息,确切记载了某地善信捐献瓷炉的时间和事由,是祖庙历史的重要见证。

清光绪十七年石湾窑 “穆桂英挂帅”人物故事陶塑瓦脊

清光绪兵器铜仪仗

这套兵器灵应祠兵器仪仗主要是北帝出巡时以壮威仪所用,包含刀、枪、剑、戟、棒、棍、槊、铲、钯、斧、钺、鞭、锏、锤、叉、矛、戈等多种造型的组成,制作相当考究,共计共有37对共74件,均以铜质铸制。在封建社会里,仪仗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寡是等级地位的象征。

据铭文可知,捐赠此套兵器仪仗的中成药老字号“马百良”,当时分别聘请了“省城仁兴”及“省城天平街钜成店”两家铸造店号同时为祖庙灵应祠铸制仪仗。因此,此套兵器仪仗又有着两种不同的制作风格,充分展现了当时的铸造工艺水平

清嘉庆省佛宣炉行八仙五供祭器

铜铸,通体呈灰色,局部有铜锈斑垢;五供纹饰丰富,造型精美,分别为香炉一只,烛台一对,花觚一对。香炉呈长方形,如意立耳外撇,平口内敛微鼓,颈部开光有楷书铭文:“省佛宣炉行”;其余部位能看清的铭文有:“宝盛店”、“有盛店”、“顺盛店”、“万盛店”、“合盛店”、“怡盛店”、“利盛店”;腹部四面开光,正背两面分别为四仙,合为八仙,左右为“福禄寿”“天姬送子”和“状元及第”图;腹底有四柱方腿。烛台呈方形,直口折沿,回纹饰边;烛台两层纹饰均以蝉翼纹和夔龙纹为主。花觚呈方形,直口折沿,上下两层为蝉翼纹,腹部四面分别是爵禄封侯、双凤朝阳、宝鸭穿莲和松鹤延年等吉祥图案。五供底部均未如意折角方足。五供祭器的铭文记载了清代嘉庆到光绪年间广州和佛山宣炉行铸造店号的历史。

褒崇牌坊

祖庙博物馆完成了历时三年的祖庙全面修缮工程和外部环境改造后,祖庙内部硬件设施更臻完善。它以其保存完整的明清两代古建群及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内涵,每年吸引数以百万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其中还有不少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各界名流到访。在此人们可以领略佛山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粤剧文化和武术传统文化风采。

佛山的历史故事有哪些2

佛山北部的三水南山镇,在这片北回归线划过的地方,山塘水库星罗棋布,鹭鸟横飞,森林覆盖率高达59%,富硒土壤占比高达70%,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

然而现今人们眼中如画般的秀丽之地,在70多年前却是血吸虫病肆虐、人们饱受毁村绝户之苦的重疫区。1950年,在一位名叫陈心陶的寄生虫学家带领下,人们查明病源,对症下药,穷数十年之功与“瘟神”抗争,终于取得胜利。

位于南山镇九龙岗村的陈心陶纪念碑和六和塘背村的初心学堂,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今年5月30日,首批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认定名单公布,陈心陶纪念碑、初心学堂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楼、中山大学医学博物馆、中山大学南校园陈心陶故居组成的陈心陶精神教育基地赫然在列。

陈心陶纪念碑,坐落在南山镇九龙山。/佛山日报记者赖基润摄

陈心陶的贡献,三水、南山人民从没忘记。他留下了什么样的可贵精神?又何以赢得一代又一代三水人民的深切缅怀?循着他的精神出发,我们将走向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在血吸虫疫区“战天斗地”

陈心陶和三水的故事,从1950年说起。

陈心陶是我国著名的寄生虫学家,1904年生于福建古田。1934年,年仅30岁的他凭借《怡乐村并殖吸虫》引起国际寄生虫界的重视。1950年,回国不到一年的陈心陶临危受命,带领有关人员到四会、三水、曲江等地实地调查当地的“大肚子病”。当时的人们认定“大肚子病”是“瘟神作祟”“水土不和”所致,感染者皆面黄肌瘦、气喘力弱、肚子膨大,在三水最为严重的原六和公社,曾有14条村因血吸虫病而毁灭。

1950年,陈心陶率队到三水开展调查研究。通讯员供图

陈心陶在当时属于世界科学前沿领域的蠕虫免疫研究领域有着极高造诣,但是目睹疫区人民的生活现状后,他毅然改变人生的走向。此后数十年,他与疫区人民一同“战小虫,斗瘟神”,为广东消灭血吸虫病立下辉煌功勋,其经典著作《医学寄生虫学》获全国科学著作一等奖。

他通过科学论证,首次发现并确立三水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即在当地肆虐多年的“大肚子病”根源在于血吸虫感染,当地遍地生长的钉螺就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很快,一场以消灭钉螺为主,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的“人虫大战”在三水、四会交界的六泊草塘,以及迳口草塘(今南山镇城区一带)相继打响。

1956年,当时的三水县委成立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兴修水利、开发草塘、消灭钉螺、根治血吸虫病,正式启动三水血防水利工程。

1958年10月,三水率先对迳口草塘进行整治,至1960年4月,先后建成孖岗水闸、孖岗排水站、长坑水库、樽口水库等。

1966年12月,当时的六和公社组织1500多名社员,在一个冬季开挖4条排水干渠和13条支渠,灭螺面积621亩。

1972年春,当时的六和公社建成以灭螺为主的蒲坑水库。1976年,六和草塘地区、芦苞安乐围内水利工程完成,过去的洼地变成能种早晚两造水稻的良田。同年冬,迳口农场东洲河完成疏浚……

那些年,三水掀起血防水利工程建设的热潮,陈心陶多次到三水指导血防工作,与三水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因参与消灭血吸虫病被省政府记大功的原三水市爱委会办公室主任许国煌撰文回忆与陈心陶的交集:“我与陈心陶教授正式相交是在1957年夏天。当时他从六泊草塘和迳口草塘实地调查之后返穗,途中来到我们三水县血防组……他不顾野外工作的疲劳,和我这个踏出校门不久的血防新兵促膝谈心。”

1969年元旦,陈心陶来到六和公社乐屋村(当时的重疫区村)。他坚持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将一份长达11页的《消灭血吸虫病建议书》交给当时的三水血防站。三水血防站据此进一步制定了围绕血防水利工程与农田基本建设为中心的《灭螺工程方案》。1970年~1974年,三水发起七次“万人血防水利大会战”。

1974年6月26日,广东省探索开展根除血吸虫病工作,当时六和公社重疫区成为试点。其间,陈心陶多次到三水指导血防工作。1976年9月,以三水六和公社为试点开展的根除血吸虫病研究课题,由原来的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区)扩大至全国11个有血吸虫病流行的省、市、区。

1974年,陈心陶在六泊草塘。资料图

1983年10月,三水消灭血吸虫病考核验收通过,广东省人民政府宣布三水消灭血吸虫病。1985年10月,省人民政府宣布全省范围内消灭血吸虫病。

多年后的今天,这些血防水利工程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昔日钉螺遍布、毒水横流的草塘,在数代人的开发建设下,先后获得“中国绿色名镇”“全国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村镇”等殊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诗和远方。

以赤诚初心与瘟神抗争

陈心陶以“战天斗地送瘟神,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精神气概,将一生奉献给了我国的血防事业,让几代人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自己却因常年在疫区工作,不幸患上血吸虫病。1971年,陈心陶接受脾脏切除手术,后被确诊为淋巴肉瘤白血病,于1977年在广州病逝。

中国泌尿外科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阶平曾如此评价陈心陶为我国血防事业作出的贡献:“他(陈心陶)率领同事们进行系统研究和试验,掌握了血吸虫的消长与环境、物种与物种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创造性地从生态学的方向,确定以改变环境为主要手段,消灭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进而彻底消灭血吸虫病的技术路线;并领导血防工作人员结合实际,研究和总结出一系列高效、环保、省工、省时的防治配套技术措施,为广东率先在全国消灭血吸虫病并巩固下来,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他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许国煌说,早于20世纪50年代,三水人民就在防治实践中观察到筑塘蓄水可以使钉螺死亡的事例。陈心陶对此十分重视,他所领导的教研室进一步从实验室和现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观察,对水淹灭螺的方法进行科学论证,使其完整。

后来,在陈心陶“以改变环境灭螺”的指导思想下,三水对草塘低洼地采取围塘或垦种水稻、对大片竹林地区采用河沙铺盖等因地制宜的方法,在消灭钉螺的同时,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正是陈心陶的谦逊平和以及他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赢得了三水人民的真诚爱戴。

据说,晚年的陈心陶自述有四件欣慰事,第一件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半生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第二件是发现许多寄生虫新种并开展虫病研究;第三件是基本消灭了广东省的血吸虫病;第四件是培养了一批寄生虫学人才。

多年以后,原中山医学院的容瓘、徐秉琨、余炳桢、黎家灿、苏克勤等人相继撰文,讲述20世纪50年代跟随陈心陶开展调查研究的情景:

“抗血吸虫病组的青年教师,逐年逐月探索平原水网沼泽、丘陵沟渠地两种不同疫区的钉螺生态及研究灭螺措施,时间持续达8年之久。”

“在陈老师的鼓励下,白天,我们连续进行粪检和直肠镜活检,以及检查肝、脾等,为大批居民普查血吸虫病;晚上,又挨家挨户访问调查。”

斯人已逝,但陈心陶的科研成果与学人风骨交相辉映,成为烛照后世的精神之光。

陈心陶教授在指导青年教师用家兔免疫血清诊断血吸虫病。该图摄于1972年。通讯员供图

宝贵精神在南山传续

陈心陶的一生,正是科学家精神“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深刻写照。今日的南山,不仅有纪念陈心陶的纪念地、初心学堂,还有深深镶嵌其中的那一份精神根脉。

在与血吸虫病的战斗中,陈心陶加入中国共产党,其赤子之怀、担当本色、奉献精神,在南山落地生根,南山人民亦以一颗感恩之心铭记这位科学家。

1990年,在陈心陶曾奋战过的重点疫区旧址——三水南山镇九龙山,原中山医科大学、三水县人民政府、六和镇人民政府共同建造了陈心陶纪念碑。

2021年,在中山医学院和南山镇的共同努力下,陈心陶下乡开展血防研究并向村民传授防治知识的南山镇六合塘背村会堂旧址改建为广东省首座以血吸虫病防治为主题的纪念馆——初心学堂。

在三水南山六和塘背村,坐落着一个广东省首座以血吸虫病防治为主题的纪念馆——初心学堂。/佛山日报记者赖基润摄

初心学堂内的陈心陶铜像,生动再现了其当年办公实验的场景。/佛山日报记者赖基润摄

初心学堂成了三水人们纪念陈心陶的神圣场所。380平方米的学堂内,150幅图文展品、60件实物展品、3部音频展品重现了陈心陶的一生,共设有六个主题:万户萧疏鬼唱歌、学界泰斗担使命、大医精诚践初心、科学防治送瘟神、血防战士战一线以及全国血防工作纪实。此外,初心学堂还配有专业讲解人员,常年开放。

多年来,陈心陶倡导的生态理念,更是渗入了南山镇发展的血脉。这一片满载史诗的青山绿水之地,正不断释放其生态价值和绿色低碳发展潜力。

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佛山市生猪保供基地、广东能源佛山三水南山镇光伏复合项目等项目陆续落户南山。2022年,南山镇推出“赏味南山”系列活动,通过讲好“南山故事”,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市民到南山度过高品质、慢生活的周末。当下,南山镇正聚焦农文旅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深化布局大健康产业,集中签约一批重点农文旅项目,开展南山好物集市等创意活动,塑造品牌形象,激发城镇活力。

陈心陶精神还成了连接起南山镇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精神纽带,为三水、南山高质量发展“借来”强大的智库:南山镇将把初心学堂、陈心陶纪念碑打造为红色研学教育基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则将在南山镇探索建设“无蚊小镇”,双方正以党建联创共建的方式向乡村振兴挺进。

守护来之不易的青山绿水,写好新征程的时代答卷,这是对陈心陶最好的致敬,也是对历史最好的铭记。

来源:佛山日报(统筹李淦、梁楚欣,记者杨立韵、吕小洁 通讯员南三)

编辑:佛山新闻网 朱广晖

审校:陈文钰、朱静仪、刘丹红、李细妹

佛山的历史故事有哪些3

每年六月初六是塔坡庙会的日子,2022塔坡庙会对比往年有很多不一样的创新,保留传递塔坡水仪式之余,今年还有塔坡墟创意夜市、“宝藏塔坡”社区艺术展、佛山触底·点止有音乐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塔坡这片区域到底什么来历让每一位佛山人都如此重视?让我们一探究竟。

  佛山原本叫“季华乡”,后因有乡人在塔坡掘出三尊铜佛,遂得名“佛山”。在佛山一直流传一句话“先有塔坡,后有佛山”,塔坡是佛山最老的街区,现在塔坡社区内不止有见证佛山诞生的塔坡庙和塔坡井,还有展现琼花艺术瑰宝的广东粤剧博物馆,享誉海内外的蔡李佛拳术武宗的发源地—佛山鸿胜纪念馆,绵延着佛山传统文化和法治文化的兆祥公园。

  佛山诞生

  位于塔坡社区内的塔坡庙规模极小,建筑面积不足42平方米,分为头门和正殿两进,马鞍式风火山墙,梁架为硬山搁檩。塔坡庙前便是我们熟知的塔坡古井。从唐朝沿用至今,这口古井即使在干旱的季节,水依然满满当当。“洗过塔坡水,顺风又顺水”,井水长流不息,街坊邻里无论日常用水、节日庆典,这口井都在陪伴佛山人民。“塔坡古迹,源远流长。古井永赐甘泉,牧唱长留遗风……”塔坡庙会,是佛山最具传统的民俗节庆活动之一,于每年六月六塔坡诞举行,吸引不少年轻人来洗塔坡水,观赏蔡李佛拳。这口塔坡井,提示着我们要饮水思源,从心去了解佛山初地。

  琼花绽放

  坐落在禅城区兆祥黄公祠的广东粤剧博物馆记录着粤剧的前世今生,馆内分成13个展区,展出内容包含史、艺、人三大部分;明清至当代的粤剧剧本、90年代的粤剧海报、戏桥、戏服、乐器以及早期的粤剧电影、唱片、剧照、名伶书画等都能在展馆中找到。

  广东粤剧博物馆馆舍石板铺地,青砖砌墙,整座建筑装饰有“三雕(木雕、石雕、砖雕)两塑(灰塑、陶塑)”,在岭南祠堂建筑中极具代表性。兆祥黄公祠的正殿,供奉的是“粤剧祖师华光大帝”。旧时,粤剧的戏棚多采用竹、葵搭成,若有火灾极易发生事故,因此在新戏台落成或演出之前,必定拜祭掌管火的华光大帝,祈福消灾。旁边摆放着一艘红船模型,十分精巧。以前主要以红船为交通工具,粤剧红船以其重要的功能和独特的色彩,成为粤剧的显著符号,而“红船子弟”也成为粤剧艺人的代称。如今红船虽已退出粤剧的历史舞台,粤剧演员依然被称为红船子弟,延续着这个传奇的名字。

  馆内无论是展馆甚至是长廊,展示着以前粤剧的宣传海报、剧本。泛黄纸张,一段段粤剧历史跃然纸上。见证着粤剧在佛山发源、发扬、壮大,粤剧人才济济,名伶辈出,名剧屡就,绵延三百年,创造了粤剧的一个奇迹。

  人文社区

  走出粤剧博物馆,便听见兆祥公园传出阵阵粤曲。兆祥公园是许多老街坊心中的历史建筑和回忆。它是佛山为数不多的古色古香老地方之一。“兆祥”,其实是黄祥华如意油创始人黄大年的字,佛山市政府把黄公祠周围的围墙拆除,把公园、道路融为一体,在祠堂前面建起了池塘、长廊、休闲广场等,打造了一个开放式的休闲公园——兆祥公园,向市民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活动空间,拉近了人与公园的距离。如今佛山街坊闲暇时间会到兆祥公园走一走,与左邻右里聊家常,同朋友粤曲对戏,和舞伴跳广场舞,兆祥公园早已成为当地人们的精神寄托。

  塔坡文化蕴含的不止有历史文化,更多的是风土人情。佛山这座城的隽永就藏在这片老街区,在游览中娓娓向你道来。切瓜切菜平台致力于传播餐饮、旅游、历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城市的故事。来年六月初六,来佛山与切瓜切菜一起相约塔坡,一起感受佛山这座城市的魅力。

佛山有历史故事的景点吗(佛山有历史故事的景点)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8日 星期六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佛山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地方(佛山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0703.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