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祭奠英烈的故事(祭英烈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17 10:30:02 技术常识4 专家教你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653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强军路上)——聆听4位老兵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环球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祭英烈的故事有哪些1

来源:人民日报

图⑤:“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辽宁考察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老战士老同志和革命烈士亲属,让老战士老同志享有幸福晚年,让烈士亲属体会到党的关怀和温暖。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人民军队栉风沐雨九十五载,从星星之火到燎原胜势,从筚路蓝缕到强军兴军,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理想崇高、信念坚定的革命军人。战争年代,他们在枪林弹雨中不惧牺牲、出生入死;和平年代,他们持续奋斗、甘于奉献。让我们走近从烽火岁月里走来的4位老兵,从他们的故事中感受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编 者

101岁红军战士周志先——

“志做革命的先锋”

本报记者 李卓尔

“爷爷,这两天休息得还好吗?”老红军周志先(图①,受访者供图)的孙子周华像往常一样来到海军第九七一医院陪爷爷唠家常。

周华说,家里摆放着许多爷爷获得过的奖章——八一奖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等。“爷爷最念念不忘的物件还是那顶红军帽,每年过生日的时候一定要戴上。”

1921年,周志先出生在山西省石楼县,1936年,15岁的他成为红军的一员。参加革命后,他把名字从“怀忠”改为了“志先”,意为“志做革命的先锋”。

1936年秋,周志先所在的红一方面军独立第5团奉命随队与红二、四方面军会合。周志先被调到团部当打旗兵——平时负责保管红旗,行军打仗时高举红旗,打了胜仗就把红旗插在阵地上。

光荣的任务往往伴随着危险:红旗举到哪里,敌人的炮火就集中打向哪里。一天拂晓时分,敌人从后山扑上来。团部下达战斗命令后,周志先迅速扛起红旗,跟着团长向山头冲。周志先迎着炮火把红旗插上山头制高点,官兵士气大增。

周志先始终难忘当打旗兵的那段经历,他经常说:“军人不能怕死,要勇于扛红旗、打头阵、当先锋!”

新中国成立后,周志先奉命前往浙江,参与组建海军航空兵某师。经过数月苦战,机场抢修工程顺利完成。1958年,周志先又接到命令前往海南组建南海舰队航空兵并担任政治委员。当时岛上生活条件极为简陋,营房是用木板搭建的简易高脚屋,住在里面,湿热难耐。“我是党的干部,党指向哪里,我就去哪里!”上级首长找周志先谈话时,他毫不犹豫扛下这副担子。

从西北高原到东南沿海,周志先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祖国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他先后担任海军航空兵第二师政委、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委员、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东海舰队副政治委员、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

在周华的记忆中,爷爷一生艰苦朴素。“爷爷奶奶的衣服鞋袜几乎都有补丁,往往穿十几年都不会扔掉,但国家有需要的时候,他们却尽自己的能力捐款捐物,对党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周华感慨。

翻开周志先的回忆录,有这样一段话:“我从战争中一路走来,虽然很残酷,但看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感觉一切都很值得。”

96岁八路军战士陈学文——

“老兵永远跟党走”

本报记者 刘博通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今年“八一”前夕,江西省军区赣州离职干部休养所组织老干部和官兵代表庄严宣誓,陈学文(图②,钟昀雯摄)声音铿锵、目光坚定。

“我是穷苦人家出身,我的成长全靠党的培养、军队的教育,党的恩情大于天。”陈学文是河北省饶阳县人,1926年出生。1937年,11岁的陈学文跟着父亲参加了饶阳县的抗日义勇军。1938年,他正式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起初,他被培养为司号员,由于总是冲锋在前吹响冲锋号,陈学文多次负伤。在炮火洗礼下,陈学文逐渐成长为一名不怕牺牲、意志坚定的战士。

“从军多年,地道战的经历让我始终难忘。”陈学文回忆,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进行大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陈学文所在的部队便利用地道开展抗日斗争。“当时敌人虽然据点多、武器更精良,但是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战法,不断与敌人斗争,取得了很好的战果。”陈学文说。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陈学文参加过五一反扫荡、大同战役、平汉战役、平津战役等,多次负重伤,身体里至今留有多少弹片,陈学文自己都不清楚。他战斗英勇,荣获了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等。

后来,陈学文跟随部队南下前往江西,先后在江西省军区税警团、吉安军分区、江西省军区机关、九江军分区等单位工作,奋战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一线。1983年离休后,陈学文致力于研究井冈山革命史、宣传井冈山精神。这些年,陈学文免费开办相关讲座300多次,听众超过2万人次。

“陈老经常说,活到老,要学到老,至今仍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干休所政委徐世勇介绍,在“七一”“八一”等重要节日,陈学文还为干休所的官兵、文职人员上“微党课”,激励大家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虽然年过九旬,陈学文依然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老兵永远跟党走,一定要努力做到退役不褪色、离岗不忘责,努力为党和人民继续贡献力量。”陈学文说。

96岁解放军战士胡兆富——

“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本报记者 徐 隽

清晨,浙江省常山县一栋住宅楼内,一抹阳光洒了进来。胡兆富(图③,受访者供图)打开电视机,认真收看新闻节目。

胡兆富,1926年出生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1943年参加泰宁抗日游击队,后被编入八路军鲁南军区警备旅。经过培训学习后,他成为一名卫生员,曾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各类战役战斗46次,26次立功受奖,其中2次特等功、7次一等功,曾荣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

战功赫赫却深藏功名,就连胡兆富的子女们,在很长时间里也只知道父亲当过兵。直到2019年7月,浙江省常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退役军人信息核对工作时,才揭开了胡兆富的英雄经历。

1948年,在开封战役中,胡兆富跟随突击部队冲进城里,突遇敌机轰炸,他头部和胸部都被流弹击伤,但他仍旧忙着包扎伤员,直到失血过多昏倒在战场上,被战友们救回做了手术后,留下了至今还让他不时头痛发作的伤疤。

“我比不得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胡兆富说,不管情况如何危急,他都没丢掉过一名负伤的战友。最艰难的一个晚上,大部队整夜行进作战,胡兆富先后救护了200多名伤员。

1958年,胡兆富转业到浙江一家医院工作。后来,胡兆富主动申请到当时浙江血吸虫病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常山县,支援血吸虫病防疫和治疗工作。之后胡兆富被调入县人民医院,成为一名内科医生。

从1963年到1985年,胡兆富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1985年离休后,胡兆富被县人民医院返聘,在此期间,他只象征性地领取1元钱工资。身子骨硬朗的时候,他还经常义务给附近的居民量血压、测血糖。“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作为共产党员,我就应该多为人民做点贡献。”胡兆富说。

在胡兆富女儿胡玲的童年记忆里,因为父亲经常在医院值班,一家人几乎从来没有吃过一顿完整的年夜饭。“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是父亲对我们的教诲。”胡玲后来成了一名医务工作者,一直在一线护理岗位工作。

近年来,虽然年事已高,胡兆富仍然积极参加各种宣讲活动,作为亲历者,讲述革命故事、弘扬革命传统。“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胡兆富说。

91岁志愿军战士周述烈——

“入党是我近70年的心愿”

本报记者 李龙伊

6月30日,一场特殊的入党仪式在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石江镇大塘村村委会举行。只见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穿着一身旧式军装,胸前别着数枚军功章,在旁人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走到人群中间。虽然年事已高,但他还是坚持着站得笔直。

这位老人就是这场入党仪式的主角——91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周述烈(图④,刘金汉摄)。

“入党,是我近70年的心愿。”周述烈说。2020年8月,洞口县委组织部在全县范围内走访抗美援朝老兵。工作人员在走访完周述烈后准备离开时,周述烈突然从家里快步走出,说出了自己的入党心愿和一段尘封数十载的往事。

抗美援朝战争中,周述烈的子弹从敌人坦克观察孔射进去,把敌方坦克打到趴窝。没有了坦克的掩护,敌人最终被全歼。因为作战英勇,多次申请入党的周述烈被连队确立为火线入党对象。

然而,在入党宣誓仪式前的一次战斗中,周述烈被敌方炮弹炸伤昏迷,并被紧急送往战时医疗点救治,后因伤势严重又转回国内医治。那次受伤,弹片擦着周述烈的心脏而过,在左胸前留下一个长约20厘米的伤疤。

等到身体完全康复,战争已经结束。当年与周述烈一同被确定为火线入党对象的4名战友,全部牺牲在战场上。周述烈人回到了祖国,心却留在了朝鲜战场,留在了战友身边。那场没来得及举行的入党仪式,周述烈一直都没再提起。

“周述烈老人告诉我,这些年一直不想给组织添麻烦。只是那次碰巧遇到我们走访,怕留有遗憾,才和我们说出了心声。”洞口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唐建新说,“我们研究再三,既尽量简化程序,又不搞特殊化,确保把好事办好。”

经过培训、考察等一系列入党程序,在党的生日前一天,周述烈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入党仪式。工作人员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询问是否要坐着宣誓时,他目光坚毅地说:“我站得住、站得住。这一天,我等了快70年。”

周述烈面朝党旗,举起右手,一字一句地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宣誓完毕时,他早已泪流满面。对周述烈来说,加入党组织,让自己曾一度留在战场的心灵,终于找到了家的方向。

版式设计:张芳曼

(钟昀雯、郭冬明、刘金汉参与采写)

祭英烈的故事有哪些2

新华社沈阳9月15日电(记者徐扬、王炳坤、赵洪南)这是一个关于回家的故事——

主人公是70多年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小伙子们,他们长眠在异国他乡。

祖国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2014年以来,我国连续8年迎回825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今年9月16日,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也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2014年3月28日,搭载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礼兵护送覆盖着国旗的437具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进至棺椁摆放区。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英魂归故里,牵动亿万国人的心。人们迫切地想知道:他们是谁?他们的家在哪里?

让无名者“有名”,让英雄找到亲人。一场跨越时空的“寻亲”由此开始……

等着你——思念是一种深深的情感

“17岁去参军,20岁就牺牲了,只剩下一张照片,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82岁的吴奎俤一说起哥哥吴雄奎,就情不自禁地看向窗外。

吴雄奎,中国人民志愿军23军73师218团3营7连战士,1953年7月6日牺牲在朝鲜战场。

从此,吴家少了一口男丁,留下了一张用手帕包裹着的泛黄照片。照片上,吴雄奎军姿笔挺,面容青涩,瘦小的身躯外套着一件宽大的军装,身后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烈士吴雄奎生前照片。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想念时,身在福建省闽侯县农村老家的吴奎俤就会拿出照片看看,跟哥哥说一会儿话:“哥呀,老家的橄榄熟了一年又一年,你还能找到回家的路吗?”

70多年过去了,多少亲人还在盼着远赴战场的小伙子回家。

老家在河南新蔡的展志忠于1948年2月参军,1953年牺牲在朝鲜半岛。那一年,他33岁,任志愿军第73师218团副班长。

“母亲从来不提我父亲的事,我知道,她一提心里就会难受。”展志忠的大儿子展超明说。

父亲离家的时候,展超明还是个懵懂孩童,如今79岁的他已拄着拐杖,满头白发。

展志忠牺牲后,母亲独自一人将展超明兄弟二人带大。2005年,母亲带着未了的心愿离世。临终前,她喃喃地留下一句话:“什么时候能找到你爸,让他入土为安!”

从2014年至2021年,中国已连续8年迎回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这让吴奎俤、展超明们的期盼有了希望。

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

“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志愿军战士有十几万,回国的几百个,几百个中又让你找到了,是幸运中的幸运!”吴雄奎的侄子吴玉成回忆起当时的寻亲经历,仍不禁这样感慨。

从韩国归来的825位志愿军烈士均为无名英雄,如何让无名者“有名”,让英雄与亲属“相认”?这不仅是广大烈属和健在老兵的迫切愿望,也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

2019年起,退役军人事务部等部门启动帮助烈士寻找亲人活动,最直接的依据就是从烈士遗物中发现的个人印章,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辨。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查找信息,发动群众提供线索,联系烈士的亲属。

为确保结果科学、准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科研团队破解一系列难题,采用DNA检测的技术手段,使得烈士遗骸DNA与亲人比对一致。

2020年,随第七批烈士遗骸回国的遗物中,就有9枚烈士印章,其中包括刻有“吴雄奎”三个字的印章。2021年,通过DNA比对,吴雄奎烈士终于在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后与家人“相见”。

“哥,你总算回来了,咱们家也团圆了。”吴奎俤再次拿出那张不知看了多少回的黑白照片说,“终于找到你,我们一颗心放下了,你也可以安息了!”

2021年9月3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举行安葬仪式。来自河南新蔡的展保成作为亲属代表来到烈士英名墙前,抚摸着爷爷展志忠的名字,许久许久。

这年夏天,烈士展志忠与亲人的DNA比对成功。“这么多年来,我们一大家子人都盼着爷爷魂归故里。”53岁的展保成手捧白布包裹的家乡泥土,慢慢打开,撒在英名墙前,跪下,给爷爷磕头。

3月5日,展志忠的孙子展保成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英名墙前祭祀自己的爷爷展志忠烈士。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那一刻,几十年的思念化作泪水,模糊了双眼。“爷爷终于找到了,奶奶的心愿也了却了。”展保成哭着说。

目前,已有吴雄奎、展志忠、陈曾吉、方洪有、侯永信、冉绪碧、许玉忠、周少武、林水实、梁佰有10位烈士成功“找到”了亲人。

守护你——最可爱的人

“如今,一批又一批志愿军英烈回到祖国的大地上安息,有的战友还找到了亲人,这对我们活着的人来说,是莫大的安慰。”92岁抗美援朝老兵程茂友说。

对于72年前的那场战争,中国人民从未忘记。2020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国家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并向志愿军老兵颁发纪念章。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英华山上的抗美援朝纪念馆经翻修改造后,也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世人,参观者络绎不绝。

找寻英雄,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勇毅前行。

志愿军战士陈曾吉牺牲时年仅20岁。陈曾吉烈士遗骸2014年归国后,其身份和亲属关系,在3年前得以确认。

如今,每逢清明节或者7月1日陈曾吉烈士的牺牲日,陈曾吉烈士的侄女陈美善都会从郑州出发,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献上一捧黄菊、倒上一杯来自家乡的米酒,陈美善总会在烈士英名墙上的陈曾吉名字前坐上半天。

“这么多年,终于把大伯盼回了家,我要替我父亲我奶奶他们,好好看看他、陪陪他,让他不再孤单。”陈美善说。

近两年,《长津湖》《狙击手》等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火爆大银幕,许多青少年走进影院,“穿越时空”去看看最可爱的人,去了解动人的故事。

英雄归国,带回的不只是他们的遗骨,还有他们不灭的精神。因电影《长津湖》而阅读了多本抗美援朝相关历史书籍的大学生刘明浩说:“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从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勇气和力量。”

每逢佳节,吴玉成家中都会为大伯吴雄奎摆上一副碗筷。吴玉成12岁的儿子吴炎熹说:“从小就听我爸爸讲,家里有位英雄。我不会忘记他,我永远记得他。”

来源: 新华社

祭英烈的故事有哪些3

来源:【济南日报-爱济南】

有一种感情穿越时空。

我们没有忘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幸福,告别亲人,奔赴战场,在炮火的硝烟中捐躯。

当年济南战役战事匆忙,许多牺牲的烈士就地掩埋,历史的变迁让许多有名烈士变成了无名烈士。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让英雄回家,让无名烈士“有名”,这是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济南战役无名烈士魂归英雄山(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黄中明 摄)

今年6月29日,济南以城市之名,以最高礼遇致敬21位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无名烈士。从此,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无名烈士全部魂归英雄山,与战友一同长眠。

为让无名烈士不再无名地长眠,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延才多次带领寻亲专班人员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全力推进为无名烈士寻亲工作。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利用公安部门的新型DNA技术手段,通过无名烈士的DNA鉴定比对,为济南战役无名烈士寻亲。这种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首次。

千山万水的寻找,只为让英雄不再无名。

寻找:多次外出寻亲 行程近万公里

每一次寻亲,都是一场精神洗礼。

2021年9月7日上午9时,秋风飒飒,济南战役无名烈士首支寻亲队伍从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出发,分赴山东境内的8市、20多个村镇、12位烈士籍贯地,行程4000余公里,首次出征先后找到了6位无名烈士的亲属,让无名烈士英魂归根。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每一个为国捐躯的生命背后,都有应当被铭记的英勇故事,每一个英魂之中,都蕴藏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这是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无名烈士寻亲的首次“出征”。此后至今,寻亲队伍多次外出为无名烈士寻亲,山东境内许许多多的村庄和道路铭记着寻亲的足迹。

跨越万水千山,只为找到你。

用DNA技术让无名烈士变“有名”。看起来简单,却非常不易。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提取烈士遗骸、送到公安部门检测、查阅信息资料、想方设法联系烈士的亲人……

烟台威海青岛三地,7个区县,10个村子,4000多公里……这是今年1月11日以来,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第四次为无名烈士寻亲留下的足迹。

从2021年1月28日,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启动为无名烈士寻亲工作以来,新黄河记者一路见证。76岁的女儿终于找到了烈士父亲;已经长眠的老人,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儿子;74年,苦等一生的老人有了日夜牵挂的他的消息……一路上,有许多个瞬间,都令人泪目。

尝试:利用DNA技术 45名无名烈士已找到亲人

2021年6月10日,47名烈士的棺椁从历城西徐马烈士陵园被护送出发,到达济南革命烈士陵园,济南交警以至高礼仪——铁骑国宾护卫队全程护送。

利用DNA技术,为济南战役中牺牲的无名烈士找到了亲人。

2022年6月29日,21位无名烈士的棺椁从市中区陡沟被护送至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济南再次以铁骑护卫,以最高礼遇迎烈士魂归。英灵“归队”,从此长眠英雄山。

革命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在迁葬的同时也提取了无名烈士遗骸,将通过DNA比对等方式,为无名烈士寻亲,为无名烈士立碑,让英魂安息。

在退役军人事务部、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1月28日,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启动了无名烈士DNA样本提取工作,首批完成济南革命烈士陵园无名烈士DNA样本提取。济南革命烈士寻亲中心工作人员周光涛也见证了无名烈士寻亲的过程,他告诉新黄河记者,2021年6月10日完成了西徐马无名烈士DNA提取,2022年6月29日又完成了陡沟无名烈士DNA的提取。从去年至今,总计提取了705份无名烈士的DNA样本。

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一级调研员李晓文多次带队外出为无名烈士寻亲,他说,目前为止,济南战役中牺牲的45位无名烈士已经找到了亲人。这是一项“抢救式”的工作,必须要利用一切信息和线索,尽可能地为更多的烈士找到亲人。

你们的名字,我们的寻找。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延才多次表示,为无名烈士寻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也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我们不能忘记为解放济南而牺牲的英烈们,无论有多难,有意义的事就值得去做,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争取为更多的无名烈士找到亲人,让烈士英灵安息!

传承:寻亲脚步不停 将为无名烈士树名立碑

最深的悼念是铭记,最好的纪念是传承。

从前,关于无名烈士的影像是模糊不清的,有的烈士留给后人的只有几块遗骸,我们无法知道遗骸的主人,烈士的名字、家乡、亲人更是无从知晓。这样的一次寻找,让无名烈士变“有名”,让他们的英魂从此不再孤独地长眠英雄山。

为无名烈士寻亲的过程中,有找不到烈士亲人的担心,有找到烈士亲人的兴奋,有跑遍几个村子都找不到有效信息的焦急,也有无数次为“忽然重逢”而触动落泪……这样的重逢都不算太迟。

​ 手绘无名烈士画像

今年清明节,新黄河手绘45幅无名烈士画像,“云端”祭英烈,H5作品刷屏了朋友圈。新黄河客户端在4月2日发起为45位无名烈士云祭奠的活动后,10个小时内浏览量已近40万人次,截至4月5日上午10点,在“云端”敬献鲜花的人数已经超过32000人,社会各界纷纷参与,都用这一特殊的方式,致敬先烈。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也将为已经找到名字、找到亲人的45位无名烈士举行树名立碑仪式,让英雄精神传承,让全社会致敬英烈!

“他们用炽热的鲜血换取了国家的安宁与太平,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中铁十四局集团房桥公司章丘产业化基地党支部书记李秀刚在参与云端祭英烈活动之后这样说。济南公交集团南部公司六队K157路驾驶员陈永帅也表示,“传承,是最好的纪念。74年前的济南战役,英雄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换来新时代的和平与安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让我们把对烈士的敬意,化作生生不息的动力。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永远活着!(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 记者:柴颖颖)

本文来自【济南日报-爱济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平谷抗日英雄故事(平谷英烈的故事有哪些)

缅甸英雄故事(缅甸英烈的故事有哪些)

福州先烈故事(福州有哪些英烈的故事)

有哪些红色英雄故事(红色英烈的故事有哪些)

革命烈士的故事(英烈事迹|朱厚良)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7日 星期五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祭奠英烈的故事(祭英烈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0311.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