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平谷抗日英雄故事(平谷英烈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11 05:26:01 技术常识4 纯干货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6091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6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最闪亮的坐标丨青山埋忠骨 北京烈士陵园守墓人:“他们没有后人,但有我们”,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平谷英烈的故事有哪些1

清明将近,雨水变得频繁,乌云低低压在山顶。山的深处,青松翠柏环绕着烈士长眠之地。北京的深山中,有很多保家卫国、英勇抗战的历史遗存。当年,烈士们把热血洒向热土,乡亲们又用热土掩埋忠骨。丰碑祭英豪,烈士们浩气长存;青山埋忠骨,乡亲们世代守护。

一个村庄和一个陵园的故事

陵园档案:平谷区官庄烈士陵园

平谷区官庄烈士陵园。1944年12月28日,在平谷大官庄、小官庄发生一场悲壮的突围之战(简称“官庄战斗”)。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司令部及晋察冀派来冀东的一批团级以上干部,面对日寇合围,英勇反击。经过一天激战,领导机关和部队主力突围,但有120余人壮烈牺牲,忠骨就地掩埋,大多没有棺木。1979年,平谷县人民政府修建官庄烈士陵园。2004年,平谷区委区政府命名该陵园为“平谷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守墓人

张起,58岁,平谷区南定福庄村委会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官庄烈士陵园的日常维护。每年一到清明,村里村外的人到陵园祭扫,都是张起负责安排和接待。他说,保证陵园干净整洁、庄严肃穆,是对烈士的尊重,也是给乡亲们一个交待。

张起在擦拭烈士墓碑

“父亲一遍又一遍跟我讲当年的故事”

平谷,北京东北部郊区,因三面环山,中心平坦而得名。在抗战时期,平谷是冀东军分区西部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加之地势险要,成为多场战斗的发生地。现在的官庄路口,正处在顺平路和密三路的交叉口,在七十多年前,也同样是交通要冲。

如今在这个位置的是南定福庄村,老村民都记得1944年那场激烈战斗。“我父亲跟我说,当时在官庄路口,就有交锋。”张起的父亲当时是20岁出头的小伙,往后的岁月,父亲就一遍又一遍地跟张起述说战斗的每一个细节,“我父亲活到104岁,高寿,他一直说,要不是烈士们英勇付出,就没有往后的美好生活。”

参加官庄战斗的,有很多是冀东军分区的干部、文职、宣传队。“当时已经是抗战后期,军分区到官庄这一带驻扎开会,调整部署。没想到被叛徒出卖。日军和伪军从好几个方向围过来。有从通县,有从蓟县,有从密云,有从香河等地方围攻过来。”张起甚至记得父亲跟他说起过叛徒的名字,叫单德贵。

为了掩护领导机关和部队主力突围,十三团新到任的参谋长关旭、二区队政委谭志诚等率领部队阻击。“战斗非常激烈,敌人有万余人,我们只有一百多人。激战一天,包括谭志诚、关旭等一百二十余人,壮烈牺牲。”

战斗之后,尽管仍有日伪军袭扰,但是乡亲们还是把烈士们的尸骨,悄悄掩埋。

“他们没有后人,但是还有我们”

乡亲们只知道个别烈士的姓名,在抗战胜利后,给这几个烈士立了碑,老一辈人叫这里“八路军坟”。年年清明,南定福庄村村民都自发前来祭扫。张起记忆中第一次来祭扫,是在大约50年前。“读小学,学校组织来的,那时候叫‘陵园’了。”

1979年,当时的平谷县人民政府修建官庄烈士陵园。2004年3月,在纪念碑前立“烈士英名录碑记”碑。但是因为烈士们大多不是本地人,资料分散甚至遗失,碑上仅记有谭志诚、关旭等5名烈士英名。

有了陵园,就有了守墓人。南定福庄村每一代守墓人都恪尽职守。“咱得对得起烈士的牺牲,也对得起乡亲们的信任。”张起说,上一代守墓人刘俊余、刘汉琼夫妇年过八十,腿脚不便,现在守墓的接力棒交到他和村子里另一个年轻人手里。

“村里每一个人,都来过这个陵园。从老人到孩子,都熟悉那段历史。这不,最近几天,又有很多人,跟我联系好了,清明当天要来。”刚下完雨,墓碑上落了雨点,张起拿起抹布,仔细擦拭,“当年参加抗战的都是年轻人,很多牺牲的烈士,都没成家,没有后人。我们就把他们当成亲人,他们没有后人,但是还有我们。”

一个家庭和一个陵园的故事

陵园档案:平谷区北土门烈士墓

平谷区北土门烈士墓。1944年6月,日军两个中队纠集4个讨伐队共1100余人沿长城扫荡,夜宿熊儿寨、北土门两村。八路军冀东军分区第十三团占据两村周围山头组织反击。3日凌晨,战斗打响,八路军冲入村内,展开巷战、肉搏战。此战,毙日军6人,伪军492人。十三团也有71名指战员牺牲。1985年,平谷区人民政府在“熊儿寨北土门战斗遗址”设立“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2021年,战斗遗址经修葺一新,成为“红谷——冀东抗战党史教育基地”。

守墓人

郭维继,76岁,平谷区熊儿寨乡北土门村人,现任“红谷——冀东抗战党史教育基地”讲解员。从小听家人讲述抗战故事的郭维继,对熊儿寨、北土门的战斗细节,如数家珍。他不但每年祭扫烈士墓,还在退休后,担当起讲解员,给前来瞻仰烈士墓的人们,讲述当年战斗的故事。

郭维继

“当年种树,多种松树柏树”

和官庄一样,熊儿寨和北土门,同属发生在冀东军分区西部的战斗。不过,官庄是平原,而熊儿寨和北土门则是标准的山区。从官庄向深山进发,即便是现在,在平坦的柏油马路上,也得行驶约40分钟。在崎岖的山路上,抗战军民不知道要付出多艰辛的努力。

换上八路军军装的郭维继,虽然年近八旬,但健步如飞。战斗遗址在山尖上,他顺着山路,边走边说。“我们一家,都是老党员。我父亲是老党员。我七叔,也是老党员,1942年入党。”七叔郭子林曾是抗战时期,平谷民兵大队大队长,郭维继的抗战故事,都从父亲和七叔那儿听来。

1944年6月3日凌晨的那场战斗,就在离郭维继家咫尺之遥的山头上打响。“我们这片山,都是石头山,很贫瘠,除了杂树,什么都不长。”从小,他就听父亲和七叔说,山上有八路军战斗留下的痕迹。“有娘娘庙,那是八路军埋伏的地方。有战斗小道,是八路军转移的地方。还有几个坟头,那是烈士们埋葬的地方。七叔跟我说,战斗结束后,民兵和乡亲们一起,找到了烈士的尸骨,安葬在山上。”

1964年,郭维继初中毕业后,担任北土门村的林业大队长,开始在山上造林。“山上不长庄稼,我们就种树。”现在烈士墓周围的松树和柏树,就是郭维继特意选择的树种,“我们把烈士当成自己家里人,我想着松柏四季常青,老习俗都讲这个,寄托对烈士的思念。”

后来,郭维继担任了村书记。在任期间,有当年战斗英雄重访,村里按照英雄们的回忆,又对战斗遗址进行了修复。

“大年初二,我带着全家来祭扫”

战斗遗址沿着山,绵延数百米,山石铺就的台阶,陡峭难行,76岁的郭维继,脚步坚定。现在村里一共4个讲解员,属他年纪最大。每到清明,他就要一趟一趟在山路上跋涉,一遍一遍讲述英烈的故事。“我腿脚还行,记性也好,不用拐杖,也不用看材料,全都刻在脑子里了。”

现在的“红谷——冀东抗战党史教育基地”是2021年重新修葺之后的样子。在烈士墓旁边,还有一座墓。那是1977年牺牲的一位烈士。“这是我们村里的孩子,也是听着八路军的故事长大,后来到北京当消防员,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牺牲时才二十出头。家属提出来,想离八路军烈士墓近一点,我们也尊重,同意了。也算是一种精神传承吧。”

说到传承,郭维继说他一家,都跟这场战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把他从父亲、七叔那听来的故事,又讲给儿女们听。今年农历大年初二,平时分散在各处的一家人团聚,饭桌上,郭维继再一次讲起了烈士们的事迹。“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一有机会就讲,儿女们可能听了很多遍,还得给孙辈们讲。”

说得兴起,郭维继提议,全家上山,祭扫烈士墓。“孩子们都跟我说,这个年,很特别,有意义。”(记者 孙毅)

郭维继所在的北土门村周围的群山,都是当年烈士们战斗过的地方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平谷英烈的故事有哪些2

清明将近,雨水变得频繁,乌云低低压在山顶。山的深处,青松翠柏环绕着烈士长眠之地。北京的深山中,有很多保家卫国、英勇抗战的历史遗存。当年,烈士们把热血洒向热土,乡亲们又用热土掩埋忠骨。丰碑祭英豪,烈士们浩气长存;青山埋忠骨,乡亲们世代守护。

一个村庄和一个陵园的故事

陵园档案:平谷区官庄烈士陵园

平谷区官庄烈士陵园。1944年12月28日,在平谷大官庄、小官庄发生一场悲壮的突围之战(简称“官庄战斗”)。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司令部及晋察冀派来冀东的一批团级以上干部,面对日寇合围,英勇反击。经过一天激战,领导机关和部队主力突围,但有120余人壮烈牺牲,忠骨就地掩埋,大多没有棺木。1979年,平谷县人民政府修建官庄烈士陵园。2004年,平谷区委区政府命名该陵园为“平谷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守墓人

张起,58岁,平谷区南定福庄村委会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官庄烈士陵园的日常维护。每年一到清明,村里村外的人到陵园祭扫,都是张起负责安排和接待。他说,保证陵园干净整洁、庄严肃穆,是对烈士的尊重,也是给乡亲们一个交待。

张起在擦拭烈士墓碑

“父亲一遍又一遍跟我讲当年的故事”

平谷,北京东北部郊区,因三面环山,中心平坦而得名。在抗战时期,平谷是冀东军分区西部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加之地势险要,成为多场战斗的发生地。现在的官庄路口,正处在顺平路和密三路的交叉口,在七十多年前,也同样是交通要冲。

如今在这个位置的是南定福庄村,老村民都记得1944年那场激烈战斗。“我父亲跟我说,当时在官庄路口,就有交锋。”张起的父亲当时是20岁出头的小伙,往后的岁月,父亲就一遍又一遍地跟张起述说战斗的每一个细节,“我父亲活到104岁,高寿,他一直说,要不是烈士们英勇付出,就没有往后的美好生活。”

参加官庄战斗的,有很多是冀东军分区的干部、文职、宣传队。“当时已经是抗战后期,军分区到官庄这一带驻扎开会,调整部署。没想到被叛徒出卖。日军和伪军从好几个方向围过来。有从通县,有从蓟县,有从密云,有从香河等地方围攻过来。”张起甚至记得父亲跟他说起过叛徒的名字,叫单德贵。

为了掩护领导机关和部队主力突围,十三团新到任的参谋长关旭、二区队政委谭志诚等率领部队阻击。“战斗非常激烈,敌人有万余人,我们只有一百多人。激战一天,包括谭志诚、关旭等一百二十余人,壮烈牺牲。”

战斗之后,尽管仍有日伪军袭扰,但是乡亲们还是把烈士们的尸骨,悄悄掩埋。

“他们没有后人,但是还有我们”

乡亲们只知道个别烈士的姓名,在抗战胜利后,给这几个烈士立了碑,老一辈人叫这里“八路军坟”。年年清明,南定福庄村村民都自发前来祭扫。张起记忆中第一次来祭扫,是在大约50年前。“读小学,学校组织来的,那时候叫‘陵园’了。”

1979年,当时的平谷县人民政府修建官庄烈士陵园。2004年3月,在纪念碑前立“烈士英名录碑记”碑。但是因为烈士们大多不是本地人,资料分散甚至遗失,碑上仅记有谭志诚、关旭等5名烈士英名。

有了陵园,就有了守墓人。南定福庄村每一代守墓人都恪尽职守。“咱得对得起烈士的牺牲,也对得起乡亲们的信任。”张起说,上一代守墓人刘俊余、刘汉琼夫妇年过八十,腿脚不便,现在守墓的接力棒交到他和村子里另一个年轻人手里。

“村里每一个人,都来过这个陵园。从老人到孩子,都熟悉那段历史。这不,最近几天,又有很多人,跟我联系好了,清明当天要来。”刚下完雨,墓碑上落了雨点,张起拿起抹布,仔细擦拭,“当年参加抗战的都是年轻人,很多牺牲的烈士,都没成家,没有后人。我们就把他们当成亲人,他们没有后人,但是还有我们。”

一个家庭和一个陵园的故事

陵园档案:平谷区北土门烈士墓

平谷区北土门烈士墓。1944年6月,日军两个中队纠集4个讨伐队共1100余人沿长城扫荡,夜宿熊儿寨、北土门两村。八路军冀东军分区第十三团占据两村周围山头组织反击。3日凌晨,战斗打响,八路军冲入村内,展开巷战、肉搏战。此战,毙日军6人,伪军492人。十三团也有71名指战员牺牲。1985年,平谷区人民政府在“熊儿寨北土门战斗遗址”设立“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2021年,战斗遗址经修葺一新,成为“红谷——冀东抗战党史教育基地”。

守墓人

郭维继,76岁,平谷区熊儿寨乡北土门村人,现任“红谷——冀东抗战党史教育基地”讲解员。从小听家人讲述抗战故事的郭维继,对熊儿寨、北土门的战斗细节,如数家珍。他不但每年祭扫烈士墓,还在退休后,担当起讲解员,给前来瞻仰烈士墓的人们,讲述当年战斗的故事。

郭维继

“当年种树,多种松树柏树”

和官庄一样,熊儿寨和北土门,同属发生在冀东军分区西部的战斗。不过,官庄是平原,而熊儿寨和北土门则是标准的山区。从官庄向深山进发,即便是现在,在平坦的柏油马路上,也得行驶约40分钟。在崎岖的山路上,抗战军民不知道要付出多艰辛的努力。

换上八路军军装的郭维继,虽然年近八旬,但健步如飞。战斗遗址在山尖上,他顺着山路,边走边说。“我们一家,都是老党员。我父亲是老党员。我七叔,也是老党员,1942年入党。”七叔郭子林曾是抗战时期,平谷民兵大队大队长,郭维继的抗战故事,都从父亲和七叔那儿听来。

1944年6月3日凌晨的那场战斗,就在离郭维继家咫尺之遥的山头上打响。“我们这片山,都是石头山,很贫瘠,除了杂树,什么都不长。”从小,他就听父亲和七叔说,山上有八路军战斗留下的痕迹。“有娘娘庙,那是八路军埋伏的地方。有战斗小道,是八路军转移的地方。还有几个坟头,那是烈士们埋葬的地方。七叔跟我说,战斗结束后,民兵和乡亲们一起,找到了烈士的尸骨,安葬在山上。”

1964年,郭维继初中毕业后,担任北土门村的林业大队长,开始在山上造林。“山上不长庄稼,我们就种树。”现在烈士墓周围的松树和柏树,就是郭维继特意选择的树种,“我们把烈士当成自己家里人,我想着松柏四季常青,老习俗都讲这个,寄托对烈士的思念。”

后来,郭维继担任了村书记。在任期间,有当年战斗英雄重访,村里按照英雄们的回忆,又对战斗遗址进行了修复。

“大年初二,我带着全家来祭扫”

战斗遗址沿着山,绵延数百米,山石铺就的台阶,陡峭难行,76岁的郭维继,脚步坚定。现在村里一共4个讲解员,属他年纪最大。每到清明,他就要一趟一趟在山路上跋涉,一遍一遍讲述英烈的故事。“我腿脚还行,记性也好,不用拐杖,也不用看材料,全都刻在脑子里了。”

现在的“红谷——冀东抗战党史教育基地”是2021年重新修葺之后的样子。在烈士墓旁边,还有一座墓。那是1977年牺牲的一位烈士。“这是我们村里的孩子,也是听着八路军的故事长大,后来到北京当消防员,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牺牲时才二十出头。家属提出来,想离八路军烈士墓近一点,我们也尊重,同意了。也算是一种精神传承吧。”

说到传承,郭维继说他一家,都跟这场战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把他从父亲、七叔那听来的故事,又讲给儿女们听。今年农历大年初二,平时分散在各处的一家人团聚,饭桌上,郭维继再一次讲起了烈士们的事迹。“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一有机会就讲,儿女们可能听了很多遍,还得给孙辈们讲。”

说得兴起,郭维继提议,全家上山,祭扫烈士墓。“孩子们都跟我说,这个年,很特别,有意义。”

郭维继所在的北土门村周围的群山,都是当年烈士们战斗过的地方

平谷英烈的故事有哪些3

习近平总书记说:“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

这里,发生过21场较大规模战斗,发生过15则令人愤慨的惨案,这里涌现出许多赫赫有名或默默无闻的英雄人物,这里也发生过很多值得我们铭记的历史故事。这里是平谷。革命战争时期,平谷是冀东西部抗日根据地核心区,解放军解放东北的出发地、后援区和南下工作团干部输送区,平谷丰富而灿烂的红色文化遗产构建了平谷文化特有的“红色内容”平谷人民也继承了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的“红色基因”。

2019年平谷区委组织部、区委党史办共同编著《红谷故事100》,该书整理收录了发生在平谷地区的红色历史纪实、名人传记、民间故事等100篇。

小编将带您走进那段峥嵘岁月,回首那些革命往事,激励我们守初心不忘来时路,担使命奋斗新征程。

两度死而复生的刘文生

维泉 云飞 宝凯

抗日战争中,平谷南山村曾被誉为“铜南山”。土生土长的民兵刘文生,是个传奇英雄……

好汉亮相

1940年3月8日黎明,一声清脆的枪响,把南山村人惊醒。“不好啦,日本来啦,快跑哇!”“营长,四十多个日本兵加上伪军共一百多人就要进村了!”鸣枪报警的哨兵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同志们,用最快的速度占领凤凰山!”当时就住在村里的八路军杨营长果断地发出命令。

新房子是凤凰山对面的一个自然村。枪响后,村里人相继爬上盘山,但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壮汉留下来,紧张地观看对面的战斗情景。这时,八路军一个排要去增援,壮汉急忙拉住一个战士说:“这边能守住,没事,你们不如去占领北边的卜子山,两边夹着打。”战士说:“不行,我们在执行命令。”壮汉喝道:“谁是这儿的官儿,我有话说!”远处一个中年人应道,“老大爷,我是排长,有话咱们有空再说行不行?”“不行!”壮汉站到排长跟前,将刚才的话又重复一遍。排长说:“好,您带路。壮汉带路,超近道爬上卜子山顶。往下一望,十几个鬼子和三十几个伪军也已爬到了半山腰。我军一阵密集的子弹、手榴弹,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丢下一大半尸体,余下的连滚带爬地退了下去。壮汉又迅速回去爬上凤凰山我军阵地,看见半山腰有两个小战士用步枪向山下射击。“把枪给我!”壮汉吼道。两战士一惊,“您也会打枪?”他接过三八大盖,略一瞄准,“叭”的一声,一个鬼子滚下山坡。“叭”的一枪,又一个伪军见了阎王。又发五枪又打倒了三个鬼子。两个战士来了精神,“轰轰!”丢过去几个手榴弹,炸得敌人抱头鼠窜。

杨营长拉着壮汉的手说:“我了解清楚了,今天这场战斗,你帮了大忙,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刘昆。”“你枪法准,脑筋灵活,是个将才呀。”

愚兄泄密

第二天,胡庄据点的警备队六十余人,又摸上了卜子山。山下住着一户人家,正是刘昆的三哥刘寻,实诚得近乎愚蠢。一个秃脑壳问刘寻:“你瞧我们是八路呢,还是日本?”“还用问,当然是八路。”刘寻毫无怀疑。秃脑壳狡诈一笑,“昨天我们在这儿打了一个大胜仗啊。”刘寻脸上充满了骄傲:“没有我兄弟,你们赢不了那么痛快。”“对喽,你兄弟的枪法真他妈……准得厉害!打死两个伪军。”“哪是两个,加一块七八个呢。我兄弟小时候学过武术,师父是蓟县的,叫陈连仲。他学会三套少林拳,最棒的是七节鞭。前年,你们八路在盘山跟日本打了一仗,我兄弟看见死人堆里还有个活的,一问,叫赵二虎,腿上给穿了两个血窟窿,一步一步背回家来。……”秃子打断刘寻的话,“你兄弟功劳大,他叫啥呢?”“他叫刘昆。”家住哪儿?”“那边,新房子。找他不?我领你们去。”“今儿个先不找他,以后,会找他的。”

临危不惧

1941年5月23日,大批日伪军进犯南山村,整个村庄被付之一炬。刘昆站在黑乎乎的废墟上,牙关紧咬!在村干部的指挥下,几天后沟谷间又搭起来一片片草窝棚。谁知,敌人对南山村已恨之入骨,青纱帐刚起来,日伪军又进山将全村的窝棚化为灰烬!无法生存了,只好分散到平原村去投亲靠友。刘昆家搬到了望马台,寄住在亲戚家里。

胡庄警备队得知了这个消息,突然出兵包围望马台,将全体村民集中在村东大庙。警备队长张大秃子,就是那个曾经欺骗了刘寻的秃脑壳大喊:“有个叫刘昆的,快给老子站出来!不然鞭子、刺刀、枪子儿,让你们尝个够!”刘昆想不能连累乡亲,挺身而出:“我就是刘昆。”“知道你的罪行吗!”“我一个本分老百姓,啥罪不罪的。”刘昆脸上毫无惧色。“哼,都像你这么本分,还有老子和皇军的活头嘛!去年在凤凰山你都干啥来着?带走!”

刘昆被关进胡庄据点,乡亲们敬重他,凑了两千二百多元钱去保人。张大秃子虽然痛恨刘昆,但眼看到了手边厚厚的一叠票子哪能让它飞走呢?眼珠子一转,答应放人。但人刚走,他就拿起电话……三天后,一批日本兵包围了望马台,要抓刘昆。这次,正好他不在家,但鬼子逮住了他三儿子刘作祥,吓死了病重的儿媳。后来,又是乡亲们凑钱疏通,才没把人带走。

死里逃生的刘昆给自己取了个化名叫刘文生,带着全家潜回南山村。1942年初,他认识了西部地分委书记李子光。那次,他将儿子交给了十三团。

书记指路

1942年7月,李子光来到刘文生家里,语重心长地说:“文生啊,你很勇敢,有胆略。前年凤凰山上那一仗,敌人恨上你了。但你不要以为敌人是在向你个人进行报复,我们所有的人民,所有的抗日力量,都是敌人的眼中钉。上次在盘山你也要参加八路,愿望很好,但你年岁大了些,这地面上你很熟,又是打枪能手,不如组织一个民兵队,和敌人斗争,比如砍杆子、断电线、抓特务、除汉奸。”刘文生痛快答应:“我听你的,干!”

刘文生性情豪爽,有威望,不到一个月的光景,召集起四十七个人的民兵队伍,他任队长。深夜砍了好几回敌人的电线杆子。

1942年12月,刘文生带民兵上盘山找到李子光,希望解决武器问题。子光说:“武器眼下没有,你们先凑合一段,过些日子我派人给你们送去。前一段,你们干的不坏。我给你们的队伍起个名字,就叫模范队,希望你们今后干得更漂亮些!”

不久,子光果然派人给模范队送来了四十多支大枪,并派来一名指导员。

1942年冬,刘文生接到任务,去安固抓六个“坐地探”。天黑后,三十几个队员,分头行动,不到一顿饭功夫,已抓到了五个。有一个从后窗跳出逃走。刘文生提一口气,飞身追出,边跑边解下腰里的七节鞭,只见一圈银光,那家伙“妈呀”一声尖叫,已摔在了五尺开外的地方。

英雄再生

1943年2月,冀东第二地区队成立,刘文生任二区民兵大队长。农历九月初二,县长李光汉和二区队谭政委率十三团,来到了甘营和望马台,指派刘文生配合引诱敌军。我军有备无患,大获全胜,打死鬼子四十多人,俘虏伪军十三人,缴获一门迫击炮,还打死一匹大洋马。

次日,日本兵又来到望马台,收敛战场上的尸体,还为死马修坟,立幡。刘文生火冒三丈:“小鬼子,死了一匹马,这么孝敬,杀死那么多的中国人,连眼都不眨。”晌午,刘文生带着两个民兵,准备先消灭守坟的敌人再扒马坟。谁知,他刚翻过一堵矮墙,正好碰上了一队鬼子兵,被抓起来。半路上,他想口袋里还装着八路军的饭票,便蹲下假装系鞋带,顺手将饭票扔进了草丛。不料,给在后边一个伪军发现,捡起来。敌人把他押进了村中的大街。“你是干什么的?”一个汉奸头子先问。“我是来看马坟的。”“撒谎都不会!”说着一刺刀捅过去,扎在刘文生的大腿上。那个捡到饭票的伪军上前说:“他的,八路的干活,这个,是他的。”鬼子军官点点头:“这个,你的,明明八路的干活!”刘文生一看证物给敌人抓在手里,昂然道:“我不是八路,我是侍候八路的,所以身上有饭票。”“那门炮呢,藏哪了?”“藏什么,人家八路拉走了,说还有用呢。”“有什么用?”刘文生冷笑,“我也不知道八路军把那个挺沉的家伙拉着干啥使。没准儿是装上炮弹打鸟玩的。”两个鬼子扑上去,拿着刺刀在他身上乱扎乱戳。刘文生不知昏死过去几次,但始终牙关紧咬,不吭一声。四个鬼子剥光了他的衣服,在他的肚腹上架起了一堆劈柴点燃。后来,在伪巡官曹荣久的暗中帮助下,以保外就医为名营救出去。

刘文生神奇地活了下来。1945年5月29日,十四军分区在刘家河召开群英大会,刘文生和许多战斗英雄模范都受到了表彰。解放后,他担任了南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县人民委员。1968年,他因病逝世。至今,人们仍在怀念他。

来源:红谷魂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1日 星期六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平谷抗日英雄故事(平谷英烈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6221.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