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关于孝的故事名称有哪些(有哪些孝的故事名称)

2023-03-17 09:16:01 技术常识4 内部资料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3652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0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孝经》:百善孝为先,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人民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哪些孝的故事名称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先讲个冷笑话:从事美容美发行业的人应该不会喜欢《孝经》,因为第一章里就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与其他儒家经典相比,《孝经》内容明白晓畅,知易行易。今本《孝经》只有1799个字,比本文长不了多少,分为18章,平均一章100字,十足的袖珍本;理解上也没有什么障碍,翻看一遍,也就半小时。

至于作者,“当然”是孔子了。《汉书·艺文志》言之凿凿:“《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说是孔子给弟子曾参陈说孝道之书。《孝经》的纬书《钩命决》里说,孔子说“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

这些都是附会之言。《孝经》是不是孔子所作,不用专家考证,只要一翻书就会明白。如果是孔子写的《孝经》,他怎么会对自己的弟子曾参使用敬称——曾子?此外,书中还摘抄有《孟子》《荀子》等书中的话,可见《孝经》只是战国时期儒家著作的一种。学者考证,大概在公元前3世纪成书。

儒家喜欢讲等级,《孝经》里也把孝分为五等: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内容有所不同,但意思一样,也不难懂,无非就是父母活着的时候,要尽量供养好,让他们高兴,少为自己担心;父母病了,要尽量伺候好;父母去世了,要把丧事料理好;逢年过节,按时祭祀;要时刻想着建功立业,为父母争光。

《孝经》还认为,孝与忠是相通的,“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对父母的孝可以转化为对国君的忠,要求臣子对国君“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从这个意义上说,《孝经》其实可以改名为《忠经》。

因为可以“移孝于忠”,《孝经》在历朝历代都受到推重。早在汉文帝时,《孝经》就和《论语》一起被立为学官,设置博士。所谓“设置博士”,就是在国家学术机构里设专人来教授。

不过,汉武帝时立五经博士,《诗》《书》《礼》《易》《春秋》,每经设置一博士,为何没有《孝经》博士了?

在学者王国维看来,这不是《孝经》地位的下降,反而说明其影响面更广了。那时的五经好比今天的大学课程,《孝经》成了中学课程,是基础课,人人必修。《后汉书》里,荀爽就说了:“汉制,使天下诵《孝经》。”后来,唐朝天宝年间,要求每家每户要有一本《孝经》。

汉代之后,历代帝王给《孝经》作注的大有人在,有晋元帝《孝经传》、晋孝武帝《总明馆孝经讲义》、梁武帝《孝经义疏》、梁简文帝《孝经义疏》、唐玄宗《孝经注》、清顺治《御注孝经》、清雍正《御纂孝经集注》……

《孝经》也不是一味鼓吹愚忠愚孝,第十五章《谏诤章》说:“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遇上不应该的事,当儿子的得向父亲争取不要干,当臣子的得向君主争取不要干。

在古代典籍中,《孝经》专门讲孝,其他经典虽然侧重点在不同方面,但多少也都有讲到孝的内容。

《诗经·小雅·蓼莪》里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生我养我,十分辛劳,想要报答他们的恩德,可他们的恩德像天一样无边无际,怎么报答得了!

《论语·学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告子下》:“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实际上讲的也是孝道。郑庄公被母亲嫌弃,被母亲和弟弟逼宫,以至于发誓永不与母亲相见,但很快就后悔,经过一番变通,与母亲相见,其乐融融。

至于《礼记》,讲孝的内容就更多了,有的是全篇讲,比如《问丧》《三年问》;有的是大段大段讲,比如《祭义》《祭统》,以至于南宋学者朱熹说《礼记》简直可以附在《孝经》里。他的学生也打趣道:“编《孝经》的人应该没看到《礼记》,像《祭义》里说孝的地方很多,说得极好,岂不可为《孝经》所摘抄?”

由此可见,孝之所以能在中国如此深入人心,所谓“百善孝为先”,并非《孝经》一书之功,而是十三经在内的大量古籍一起颂扬、协力推崇的结果。

有哪些孝的故事名称2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自古以来人们就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五谷丰登一词最早出自先秦时期《六韬》:“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社稷安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稻黍稷麦菽”这五谷,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历史上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千里稻花应秀色

五谷之首是稻。公元前5000年,我国长江流域开始种稻。在河姆渡遗址,就已发现种植过籼稻和粳稻。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水稻移栽技术,到了汉代,人们掌握稻田水温调节技术。而宋代的水稻种植更是上了台阶,水稻已有早中晚之分。当时的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产于香巴王国(今越南北部),在北宋初期时引入福建地区。它具有耐旱、适应性强和生长期短的特性,可达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且产量高,是小麦的1倍。

1012年,宋真宗赵恒从福建引进占城稻送往江淮两浙。他亲自在皇宫内院督种占城稻试验,总结种植经验,并将占城稻的栽培技术揭榜示民,促进推广,后来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都广泛种植,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为后世的水稻发展打下基础。宋代曾几在诗中赞道:“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元代水稻已有籼、粳、糯三大类别。到了明代,稻田使用了灌水防霜技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有了有效措施,使水稻种植得到快速发展。清代还培育出优良品种御稻,其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甘。如今,五谷之首的稻谷栽培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稻米已成为世界近半数人口粮食的主要来源。

鸡黍之约相流传

五谷之二是黍,也称“黍子”“黍谷”。它碾成米叫黄米,可用于酿酒、做黄糕。

黍起源于中国,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南方只有零星种植。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史家地层中发现的黍朽粉,距今已有5000多年。《诗经》中咏唱“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证实了周朝时期已大面积种植黍,与麦和稻并列为主要粮种。

在汉代,关于黍子还有一个著名典故——鸡黍之约。《后汉书》载,东汉明帝年间,金乡范庄赶考举人范式,偶遇河南汝南县赶考举人张劭,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约定每年重阳节这天,错期互拜尊亲,杀鸡煮黍以待。后人用“鸡黍之约”来形容人们严格遵守约定,这样的交情也称“鸡黍之交”。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咏:“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黍指的就是黄米饭,说明唐代黍子的种植很普遍,人们将它当作主食招待客人。

黍子不仅具有营养价值,也有药用价值,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之一。在《内经》《本草纲目》等书中记载:黍子性味甘、平,微寒,无毒。《名医别录》也载,黍子“入脾、胃经”,能“和中益气、凉血解暑”。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加,小麦、水稻、高粱、地瓜、大豆等作为主要农作物登场。黍子慢慢退到人们的视线之外,种植也越来越少,成为稀有品种。

年谷丰时无盖藏

五谷中的稷为谷,古时也称粟,是古代主要粮食作物,粟去壳叫“小米”。谷的种植,距今已有六七千年。

春秋时期,谷子曾在战争中发挥了作用。鲁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4月初,以晋侯为首的十三国诸侯之师组成“联军”,杀向偪阳国。之前,偪阳国君巧施一计,令士兵背着谷子在城内小山上遍撒。一夜之间,小山变成了一座金黄黄的米山。当“联军”看见米山时心中一惊,以为偪阳城内有堆积如山的粮食,能坚守颇久。主将荀偃对着米山仔细观察后,便叫左右手拿来弓箭,朝着米山连射三箭,箭头着地即倒。荀偃大笑说,箭头着地不入,一定是石山,这是疑阵,不必为虑。后来,偪阳守军终因寡不敌众,很快城池沦陷,国灭。

谷子的种植颇讲究,唐代李白曾写“嘉谷隐丰草,草深苗且稀。农夫既不异,孤穗将安归”,宋代王柏也有诗句:“年谷丰时无盖藏,那禁水旱相摧残。”千百年来留下很多谚语如“棉锄八遍白如霜,谷锄八遍没有糠”“处暑找黍,白露割谷”。

谷子味甘性平,健脾胃,人们用小米熬粥时会出现“米油”,而中医认为,米油营养丰富,滋补力强,并有“米油可代参汤”的说法。

小麦登场雨熟梅

考古学家认为,五谷中的小麦起源于西亚,后传入中国,并逐步取代粟和黍,成为北方旱作农业的主体农作物,形成了现今“南稻北麦”的生产格局。

春秋时期,有宓子贱拒麦的故事。是说宓子贱治理单父(今山东菏泽单县)时,适逢麦子成熟时节,齐人来进攻,城里百姓欲抢收小麦,不让齐军得到粮食,多次请求均未得到宓子贱允许。不久,齐国军队收割了城郊麦子。宓子贱的想法是:今年单父的麦子损失了,明年还可以种植。如果使那些没有耕耘的百姓加入抢收粮食,就会使百姓乐见敌寇入侵。丢失一年的麦子,并不会使鲁国更加弱小。如果让百姓滋长不劳而获的奢望之心,这不是几年可以消除的。

历史上,小麦的栽培主要分布于黄河、淮河流域,由于汉代发明了面食,小麦种植发展更为迅速。汉代曾记载“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这也是对当时小麦种植发达的一个展现。汉末后,中原地区屡遭战乱,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使得江南小麦的需求量大增,刺激了南方小麦生产的发展。到了宋代发展更快,南宋庄季裕在《鸡肋编》记载:“绍兴(1131—1162)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南宋绍兴人陆游就有诗写有“小麦登场雨熟梅”。明清时期,小麦种植几乎遍及全国,仅次于水稻跃居第二,但其主要产地仍在北方。

问言豆叶几时黄

五谷中的菽即大豆。大豆原产中国,也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诗经》中也多次提到“菽”。《史记》《战国策》中都有关于菽的记载,西汉时期,用豆粒做饭,用豆叶做菜羹,是当时老百姓的主要食物。

《宋史·食货志》记载,宋时江南一带曾遇饥荒,朝廷从淮北等地调运大豆种子到江南种植。宋代苏轼在《浣溪沙》中写道:“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是说,苏轼任徐州太守时看到当地农村已广泛种植大豆。到了清代,蒲松龄所著的《农蚕经》中,写到了豆、麻间作,说明农民很早就知道大豆种植有增进土壤肥力的作用,这种间作有利于麻的增产和防治豆虫。

而且,古人已知大豆有丰富的蛋白质,发明了豆腐等制品。豆腐的发明者就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刘安非常孝顺父母,其母爱吃黄豆,有一次,母亲生病了,刘安把母亲平时爱吃的黄豆磨成粉,用水冲着喝,为了调味放入一些盐,结果出现蛋白质凝固的现象。刘母吃了很高兴,病很快痊愈。从此,刘安发明的盐卤点豆腐的技术便流传了下来。

(文内图片来源:新华社)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彭薇

来源:作者:刘永加

有哪些孝的故事名称3

曾子(公元前 505~前435),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济宁市嘉祥县)人,与父亲曾点(字子晳,亦称曾皙)同为孔子的弟子,也是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的老师,而孟子又受传于子思的门人,因此,曾子是孔孟之间承前启后的一位儒学大师,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在后世共同被尊誉为五大圣人。

在儒家思想中,“孝”是一个核心观念,而曾参就以孝道著称,在中国旧时非常流行的“二十四孝”的故事中就有一则有关曾参啮指痛心的佳话。曾参年少时家贫,常上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当时只有曾参的母亲一人在家,一时焦急,她就用口咬自己的手指,而在山中打柴的曾参觉得心中不安,就匆匆返回了家中,问母亲何事。母亲就把刚才的事情告诉了曾参。于是曾参很好地接待了客人。“啮指痛心”的故事表明,曾参在心中时时牵挂着母亲,即使相隔遥远,也能与母亲心心相系,很灵敏地感受到母亲的悲喜忧乐,从而能够尽快地为母亲分解忧愁,而这正是一种至孝的表现。

同“孝”一样,“信”也是儒家思想中极为看重的一点。关于诚信,曾参也有一个故事广为流传。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小儿子哭着闹着非要一起去,可带着小孩子去赶集就不方便了,于是孩子的母亲安慰他说:“你好好在家待着,等娘回来了.给你宰羊吃曾参一见到妻子从集市上回来,立即就去宰羊。妻子赶忙阻止了他,说:不过是哄哄小孩子的,你怎么就当真了呢?”曾参很严肃地对妻子说:“小孩子是不能随便跟他开玩笑的.他自己还没有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做事情都是向父母学习的,全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就等于教他做骗人的事情。当母亲的欺骗儿子,儿子以后还会相信母亲吗?这不是教育的方法啊!”说完,就将羊给宰了,然后煮好了肉给儿子吃。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一点儿不假,所谓言传身教,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在这方面,曾参给普天下为人父母者做了一个最好的榜样。

在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孝经》中还记载了一则“曾子避席”的故事。有一次,曾参陪同坐在老师孔子的身边,孔子问他:“古时的圣贤之王有着至高无上的德行和精微奥妙的道理,用之来教导天下人,人们都能和睦地相处,君臣之间也没有嫌隙,你知道这些德行和道理是什么吗?”曾参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受到老师提问的时候避席而立,是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重,后来人们都向曾参学习,现在,学生在受到老师提问时也还要起立回答,可以说是对曾参之范举的传承。

在《论语》中有一句极其著名的话,叫作“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的提出者就是曾参。曾参还举出了自我反省的三项具体内容:“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说,替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老师的传授有没有及时复习?其实,自省的内容完全可以不必拘谨于此三点,以上所言只是举例,实际反省的内容应当包括日常生活中自我的一切行为,这与老子所讲的“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是相通的,人就要经常地这样反省自己深入自己的内心,问一问自己在哪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发现错误,及时更正,这样,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

有哪些关于学问的故事名称(有哪些关于学问的故事)

魏的姓氏有哪些故事名称(魏的姓氏有哪些故事)

有故事的王者名称(打王者有故事的名字)

有故事的蛋糕名称大全图片(有故事的蛋糕名称大全)

发明创造的故事名称有哪些(发明的故事有哪些名字)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7日 星期五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关于孝的故事名称有哪些(有哪些孝的故事名称)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90277.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