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古代军事故事有哪些(古代军人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16 09:50:01 技术常识4 纯干货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1684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30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铁木真的部下真被大锅炖了?《蒙古秘史》里的另类成吉思汗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冷兵器研究所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代军人的故事有哪些1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英美游园情

字数:9663,阅读时间:约25分钟

编者按:在研究蒙古史的诸多原始史料中最为与众不同的要数《蒙古秘史》,这部蒙文著作于1227年成吉思汗死后不久即开始撰写,正篇十卷叙述成吉思汗的先世及其统一蒙古,续篇两卷讲伐金、西征、灭夏以及窝阔台朝的史实,是对“黄金家族”的官方记录,其读者仅限于朝中人士。这是一部充满矛盾、含糊不清但又令人向往的神秘著作,而作者的身份进一步增加了它的神秘。本文就来聊聊这本有点不太一样的蒙古史料。

虽然成吉思汗的义弟失吉忽秃忽(在秘史中有出场)是作者的首要人选,但文中多处对成吉思汗采取的批判口吻又对这个猜测提出质疑。且书中并不肯定失吉忽秃忽的军事能力,只写了他被扎兰丁击败。《史集》好歹还写成吉思汗说他“常胜而骄”(其负责马鲁的扫尾工作),所以成吉思汗才派他和其他几人去打札兰丁。[1]

而被任命教导皇子们的塔塔统阿和担任保定路达鲁花赤的镇海也常被认为是这本书的作者,但可能性同样很低。

《蒙古秘史》全文记载了四百多个人物,按形象可分为历史叙述性人物(如俺巴孩)、描述性人物和神化性人物(如孛儿帖赤那),接下来就从描述性人物中举出成吉思汗及三种群体,来探究秘史的思想倾向。

成吉思汗本人

在《蒙古黄金史纲》、《蒙古源流》等明清蒙古史里,对成吉思汗的记载包含荒诞不经的神话内容和传走了样的历史事实,其中参杂着大段歌颂成吉思汗的赞诗,而西方的《世界征服者史》和《史集·成吉思汗纪》也用大量华丽的辞藻来描写蒙古的征服(当然两本书的作者志费尼与拉施特的心理很复杂,前者就毫不掩饰地称赞抵抗蒙古军的札兰丁等人,不隐瞒甚至夸大地写蒙古军的杀戮与破坏)。

相比之下,《蒙古秘史》里对铁木真本人直接的赞扬仅有两处:一是救命恩人锁儿罕失剌说他“目中有火,脸上有光”——有趣的是他的正妻孛儿帖也得到了这个赞誉;二是宿敌札木合的一句“生来俊杰”——然后上下文都是说他的身边人是如何得力[2]。

本书对于史实都是平铺直叙,只从成吉思汗的军事活动、组织军队、任命将领和组建怯薛等一系列行动侧面表现其军事与政治才能。饶是如此,仅看秘史会发现:从少年遇险到统一蒙古,铁木真身边一直都有贵人相助,而没有人帮助时的他就只有杀弟失妻这样的负面表现。

本书在很多地方似乎在着重强调,铁木真在征服之路上的所有战斗不是靠他团结的一群天才将领,就是靠运气取胜。虽然于十三翼之战失利,但对手札木合却没有发动毁灭性打击;因为敌对势力呼风唤雪却自毁阵营才赢得了阔亦田之战的胜利;击溃蔑儿乞部主要是札木合和王汗的功劳,战胜克烈部是依靠察忽儿罕,对乃蛮部的胜利则应归功于朵歹的建议以及四獒的奋战。

更有趣的是,札木合在吓唬太阳汗时所说的话里,对铁木真本人的评价反而是最低的,只说他穿的盔甲好。[3]可以说秘史描写战争的着力点更多集中于人物刻画而非战争本身。

对于以上这些情况,从不同角度理解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即使在对军事与政治活动的叙述方面,秘史也未记载《圣武亲征录》、《史集》、《元史》都有的铁木真援助照烈部以及获得“乘人以己马,衣人以己衣”的美誉。在详述对王汗发出的诉状后,更未提札木合等人因铁木真的话而从克烈部分裂出去导致王汗实力削弱(这段史实出自《圣武亲征录》,详见冷研的《《射雕英雄传》华筝故事的血腥原型:铁木真击败父亲结拜兄弟,一统蒙古草原》)这一关键史实。

到了写大汗与将领的互动时,以最集中的1206年开国大会为例,其篇幅之长占据了从卷八后半到卷九的大部分内容。从中又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善于耐心地聆听任何人的意见并做出正确的判断,深知自己将领的优秀所以通常都会采纳他们的建议。

本书在这方面暗示成吉思汗具有巨大的个人魅力和非凡的领导才能让许多优秀人士入其麾下,他不仅赏赐四骏四獒这样的重要将领,还赐予诸如告密的巴歹和乞失里黑等小人物恩惠,更安排好已故将领的子女,表现他的重情重义。

成吉思汗的对手

接下来我们看看《蒙古秘史》是如何处理成吉思汗的对手,这里以王汗与札木合为例。

蒙古秘史用一卷多的篇幅(卷五后半至卷七开头)来记载铁木真用分化瓦解和突袭的方式灭王汗的史实,表现出他的军事才能。但王汗并不是以纯粹的负面形象出现,更像是被儿子桑昆坑的无奈又悲催的老人。[4]作者对他的态度相较于厌恶,更多是遗憾。

札木合是成吉思汗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他可以说是秘史形象最复杂的人物,和铁木真的恩怨堪称全书最精彩的故事线,完全可以当作后世小说的模板:二人在名义上有同一个祖先[5],童年是挚友,后来分道扬镳,札木合虽然时常与铁木真作对,但当昔日的安答(结拜兄弟)遇到生死危机时又会暗中相助,直到最后被击败时铁木真都把他对自己的帮助一条一条全讲了出来,希望重拾童年友谊。

但札木合拒绝老友的宽恕,坦然选择死亡并留下祝福:“如蒙安答恩许,处我以死时,处以不流血之死!死后我的骸骨葬在高地上,我将永远为你的子子孙孙佑护祝福!”

综上所述,可以说札木合这个人能被后世史学家和文学家吹起来,八成都要归功《蒙古秘史》,而没有直接参考秘史的尹湛纳希才,在《青史演义》里把他写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虽然如此,尹湛纳希还是在批语里说如果没有札木合挑唆各部去攻击成吉思汗,后者的统一事业不会如此迅速)——和同样没直接参考《秘史》而与《元史》共用《太祖实录》的《史集》里的札木合形象如出一辙。

《史集·成吉思汗纪》里从铁木真丧父后就直接跳到了十三翼之战(《元史》与《圣武亲征录》同),中间的史实仅以碎片化的形式散布在诸部族介绍里。札木合帮铁木真救妻,两次在战时的暗中援助统统没写,甚至直接骂他“是最先嫉妒成吉思汗和对他不怀好意的人,他极端狡猾、生性奸恶”,最后被属下擒送给铁木真时也只说铁木真念旧情不愿杀他,把他交给阿勒赤歹,后者将札木合肢解。[6]

▲光荣游戏《苍狼与白鹿4》里,札木合是唯一拒绝投降时有专属台词的角色

书中铁木真与札木合有四次交锋:前两次是十三翼之战和阔亦田之战,情况已如上述;第三次是合兰真沙陀之战,此战中札木合明面上作为王汗的帮手,暗中却向铁木真通报军情;到了第四次纳忽崖之战,说札木合是铁木真安排的卧底都不为过——他把太阳汗吓得退到绝境后就一走了之。而铁木真真正独立打赢札木合的帖尼河之战,秘史却将其与阔亦田之战合并了。[7]

关于札木合与铁木真之间分道扬镳的直接原因,很多研究人员都重视秘史第118节里前者的那句“依山居住,牧马的人可得帐房住!靠水居住,牧羊的人可得饮食吃!”,但在第127节和第201节中对二人分离给出的新解释:被奸人离间。这里的“奸人”其实就是铁木真称汗不久后札木合提到的阿勒坛与忽察儿,札木合在分离后就将二人视为罪魁祸首,死前也重复了这个说法。[8]

仔细分析一下这是可能的:身为部族长辈的阿勒坛等人见札木合这个外族人难以驯服,自身内部又互不认同,就推出年轻而出身较低的铁木真作为自己的柔顺工具,换取一系列好处(与其说铁木真是在王汗的支持下称汗,倒不如说他是在这帮老牌贵族的支持下称汗)。

但铁木真却逐渐脱离控制,颁布战时不得贪图战利品的军法,结果阿勒坛等人纷纷违反,铁木真就派哲别等人没收了他们的战利品,于是这帮人就和札木合一起投奔王汗,挑起了蒙古与克烈间的战争。铁木真最后说札木合对自己的迫害也只提及十三翼之战,可见他认可了札木合的理由。[9]

关于十三翼之战后大锅煮人这一札木合最大黑点,有学者认为实际上应是在有很多像锅一样的洼地的答阑脱豁韩之地将俘虏全歼,以下考证可以作一参考:

正是鉴于札木合过人的才华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历代史家对他评价褒贬不一。拉施特说他“极其聪明,狡黠”,经常“耍阴谋、背信弃义和搞欺骗。”李文田的《元秘史注》则称赞他“具有合众连横之才”。小林高四郎在《成吉思汗》中更是大力标榜他是“军人的师表”和“草原骑士”,是个“英雄式人物”。

最后补充一点,1981年,考古专家在乌兰巴托西面,土拉河北岸松根海日汗山南麓发现了札木合的陵墓,出土了被认为是铁木真在结拜时赠送的金腰带,这一考古证据证实秘史“厚葬入土”的正确性。

蒙古将领

看到这里读者肯定很奇怪,明明是在成吉思汗后代的指令下写的官方史书,不吹成吉思汗又能吹谁?接下来看看《蒙古秘史》真正赞扬的群体。

上面讲过,相较于成吉思汗本人,秘史更多是对他身边人尤其是将领和士兵的称赞,甚至可能美化事实。有一个细节:当生活艰难的铁木真娶亲时,秘史称其丈人德薛禅当场就遵照约定将女儿许配给他,但《史集》却说德薛禅百般阻拦,还需要靠小舅子阿勒赤(后为第八十六功臣)相助才得以成婚。[10]

在第202节详细列出分封为九十五千户的八十八位功臣,但该名单大有疑问,姚从吾教授曾考证过每位功臣的详情,却也留下近十位无考人物。

最大的问题是“四骏”之一,铁木真少年时期的救命恩人赤老温竟然榜上无名,对此有三种猜测:

1.第六十七位功臣失剌忽勒就是赤老温——但那珂通世认为他应该是《元史·也先不花传》里的克烈人失勒斡忽勒。

2.他和其父锁儿罕失剌(第二十七功臣)共用一个千户——但秘史里有父子各占一个千户的情况,如第六功臣术赤台和第五十八功臣客台。

3.他在1206年建国前就已去世——但榜上有名的的第二十五功臣察合安兀阿(十三翼之战后)与第二十一功臣忽亦勒答儿(合兰真沙陀之战后)都明确已故。

因此这个功臣表的可信度是大打折扣的,它更像一个杂凑起来的榜单,为蒙古统一做出贡献的将领无论功劳大小都加进来,凑出一个像模像样的名单,其中错误很多,相比之下《元史·术赤台传》的“朔方既完,举六十五人为千户长”可能更符合历史。

虽然传统上游牧民族全民皆兵,但初建的大蒙古国因为统一战争的损耗,能派出的兵力是很少的,到了开始大规模伐金期间可能都还不到六七万人。

上文提到过的术赤台(秘史作主儿扯歹)由于在与克烈的战争中多次立功甚至救了铁木真一命,所以成吉思汗登基后把自己的妃子亦巴合赐给他。亦巴合的父亲札合敢不是王汗的弟弟,曾将女儿献给铁木真为妃借以分享权力,但这桩政治婚姻因札合敢不的叛逃而告终,成吉思汗不得不离婚,以表明大汗也要为了国家需要而放弃个人愿望,在自己的家族外为亦巴合安排了一桩最好的婚姻,为了表示自己的真诚与对她的尊重,允许她保留称号,命令家族成员完全尊重她,仍将其视为家庭的一员,所有人都要永远把她当作自己的后妃对待。[11]

蒙古皇室

最后看下《蒙古秘史》里的蒙古皇室是什么形象。

对于成吉思汗诸子,秘史作者显然不喜欢长子术赤,很乐意去花大篇幅去描写他的出生问题[12];又着重刻画次子察合台鲁莽的一面,让他当面揭父亲的伤疤;三子兼第二代大汗窝阔台则在倒数第二节的自责中说出好酒好色信谗贪婪的负面表现[13],虽然这些琐事和他的功绩相比微不足道,但四条中的三、四条都和亲族功臣相关,第二条更是指名道姓地提到成吉思汗的幼弟帖木格·斡惕赤斤。

帖木格和成吉思汗四子拖雷可以说是全书形象最完美的两人,前者被多次强调是备受尊敬的成吉思汗之母诃额仑的最爱[14]。后者则是立下赫赫战功,愿意替兄而死的悲剧英雄。[15]

有一个很有趣的细节,秘史里窝阔台被成吉思汗选为继承人后有这样一段对话:

斡歌歹说:“……今后,恐怕在我子孙中,生了包在青草里牛不吃,裹在脂肪里狗不吃的,以致麋鹿横越,野鼠跳窜,发生差错。这些就是我要说的,别的还说什么呢?”……成吉思可汗嘉纳他的话,又降圣旨说:“……这样想来,我子嗣中的一个人,应管理我的大位。不要违背我的圣旨!你们若不毁弃它,你们就不会有偏差,不会有过失。即使在斡歌歹的子孙中生了包在青草中牛不吃,裹在脂肪里狗不吃的;难道我的众子孙中就不生一个好的吗?”

而到了《史集》里,“包在青草中牛不吃,裹在脂肪里狗不吃”这个比喻却有了截然相反的解读:

看到诸多宗王推举蒙哥为大汗,额勒只带站出来反对,说道:“你们曾全体一致决定并说道:直到那时,只要从窝阔台合罕诸子出来的,哪怕是一块臭肉,如果将它包上草,牛不会吃那草,如果将它涂上油脂,狗不会瞧一眼那油脂,我们仍要接受他为汗,任何其他人都不得登上宝位。为什么你们另搞一套呢?”……忽必烈便回答:“是有过这样的约言……”

也就是说,诸王在窝阔台登基时发的誓是永保其家族的汗位永固,可汗的候选人只能在窝阔台的子孙中找。《史集》作者拉施特是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伊儿汗国的宰相,虽然伊儿汗国与元朝休戚与共,但他所效忠的汗廷并不是汗位的直接受益者,因此也就没有为尊者讳而篡改历史的必要,所以能够记载下对拖雷家族不利的“证言”。

在秘史出场的皇族里,形象最不堪的是第三代大汗贵由,作者借窝阔台之口把他贬得一文不值[16],即便是较晚编纂的《史集》和《元史》对他也没几句实质上的好话。众观诸原始资料,对贵由描述最好的竟然是国外使臣柏朗嘉宾,他称贵由“是中等身材,非常聪明,极为精明,举止极为严肃庄重。从来没有看见他放声大笑,或者是寻欢作乐。”这还是在他听到贵由发出让教皇亲自来见自己以换取和平的豪言的情况下。

需要注意的是,窝阔台去世后由其皇后临朝称制,自恃权重的帖木格发兵至和林。贵由登基后对此加以清算,虽然帖木格不太可能被处死,但他从此退出政坛却是事实。

上文提到的《史集》中维护窝阔台家族的额勒只带是贵由的近臣,他在秘史里只有两处戏份:一是被成吉思汗与窝阔台各提到一次的因在宿卫附近行走被捕,二是将他置为众扈卫之长。

秘史的最后一段是“鼠儿年七月,正在召开着大忽邻勒塔……写毕。”一般根据本书主线叙事下限是窝阔台时代,认为这个鼠年是他去世前的1240年,但结合对比喻的改动和对贵由的态度,基本可以肯定秘史(至少是这一部分)是在蒙哥登基的1252年写完。这是本书背后所隐含的政治斗争之一。

相对额勒只带的戏份削减,蒙古开国功臣中还有一位本应极其重要的角色直接查无此人——耶律楚材,他对窝阔台的统治以及蒙古在中原统治的稳固所做出的贡献理应怎么赞扬都不过分。如果要说是作者不重视外族官员,但《蒙古秘史》第十一章很明确地记下牙老瓦赤父子。而《圣武亲征录》里更是清楚地写了与牙老瓦赤治西域并列的耶律楚材(用的是蒙语名兀都撒罕)理汉地的史实[17]。这就是隐含的政治斗争之二。

总结

总结一下秘史对诸人物的态度:肯定作为领袖的成吉思汗,否定独自闯荡的铁木真;对王汗表同情,着重塑造札木合;尽可能地举出将领的名字与事迹;赞扬帖木格与拖雷,贬低贵由君臣,无视耶律楚材。

结论是:《蒙古秘史》作者是帖木格身边的一位亲信,而书中对各个人物的处理,要考虑时代背景。

秘史的写作时间是13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在成吉思汗统治后期,大蒙古国内部出现两种政治导向:一种是遵循传统的军方,想要驱逐汉人,把耕地变成牧场,代表原始的掠夺;一种是由耶律楚材所领导的导向,试图将农耕文化引入游牧帝国,以在中原建立符合汉地规范的统治。

从《蒙古秘史》的思想倾向可以看出,作者显然支持传统,帖木格是他效忠的对象,拖雷代表军方。在作者看来,札木合是古代蒙古传统的承载者(即正宗的“草原骑士”),而这些传统正在随着时代变革逐渐消失,因此才在书中对札木合各种洗白。

作者想要颂扬古代蒙古人的英勇,所以会着重强调包括敌对阵营在内的勇士(如保护王汗的合答黑,他因英勇而受到铁木真本人的青睐)。而写书时开国诸将的后代还享有很高的地位,正所谓死的大汗哪有活的将领重要,所以秘史里强调不是大汗而是英勇的军队创造了这个帝国。大汗可以犯错,但必须尊重和珍惜他的退伍军人。

《蒙古秘史》就是宫廷文官在大汗的许可下为宣传而写出的,而随着历史的演变,蒙古帝国逐渐分裂并被各定居民族浸染,所以秘史也就成了国家机密,其中的观点不再公开。

正因为这样的写作目的,所以作者对于蒙古以外地区都不上心,没有过多记载早期蒙古诸部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比较典型的是先代可汗俺巴孩被塔塔儿人送到金国杀害,死前让其子孙报仇,《史集》记载忽图剌被推选为可汗后就率军大破金军,迫使金国割让西平河以北二十七团寨;秘史却只讲了忽图剌与塔塔儿的多次战争,金国对蒙古发起的“减丁”更是只字未提。

秘史最后两卷的战史和其他东西方史书比较起来叙述错乱,甚至出现一事两叙的情况:1211年发生的攻打中都在1231年又重复了一遍[18],这也造成一些较早的西方历史地图里出现成吉思汗去世时蒙古帝国疆域竟然还没有包含中都。

参考文献:

[1]但札兰丁一来手握两倍于蒙古军的兵力,二来自身实力强劲,蒙古军在八鲁湾之战损失半数人马。之后引得成吉思汗率五万军队在印度河几乎全歼札兰丁三万士兵,这是他一生中首次在军队数量上占据明显优势。

[2]《蒙古秘史》第201节:安答有贤明的母亲,你自己又生来英豪,你有着多才的弟弟们、豪强的那可儿,你有七十三匹骟马效力,因而我被安答击败了。

[3]《蒙古秘史》第195节:他们后面来的,是帖木真安答。他身穿铁甲,全身连锥刺的空隙都没有;他身穿重铠,全身连针扎的空隙都没有。好像饿鹰翱翔而来;好像怒兽跳扑而来。

[4]《蒙古秘史》第167节:王罕说:“怎么能把自己的子孙舍弃呢?正在依靠人家,就对人家起异心,上天是不容我们的。”你勒合桑昆儿子恼怒了,夺门出去。王罕因为疼爱儿子,又把桑昆召唤回来说:“怕上天不容,哪能够舍弃自己的儿子?你们如果有办法,怎么样做,你们自己会知道去做的。”

第178节:王罕听了这话,说:“哎呀!我离开了我的好儿子,丧失了部众的威信;我和可贵的儿子分裂,做下了糊涂的事情。”

[5]根据秘史第40节,铁木真的十世祖孛端察儿曾抓来一名妇女为妾,此女被掳后生下已怀的前夫之子,就是札木合的远祖。

[6]《史集·照烈惕部落(此处混淆了照烈惕与札只剌惕)》:

由于成吉思汗称札木合为“安答”,他不想杀他,于是将他连同那可儿们和他的全部帐庐和财产,都赐给了自己喜爱的一个堂兄弟额勒只带那颜(与贵由近臣并非一人),过了几天,额勒只带杀害了他。据说,额勒只带曾下令将他肢解。札木合说道:“这是你们的权利!我曾想过,我若获天佑,就将你们砍成碎块。既然天佑在你们方面,就快把我砍碎吧!”他催促着他们,向他们亮出自己的关节说:“砍这里!”一点也不害怕。

[7]在统一蒙古的中期战争顺序上,《蒙古秘史》与《圣武亲征录》截然不同:

秘史:1201阔亦田之战、1201灭泰赤乌部、1202灭塔塔儿部、1202王汗攻蔑儿乞部、1202与王汗合攻乃蛮

亲征录与史集:1197铁木真攻蔑儿乞部、1198王汗攻蔑儿乞部、1199与王汗合攻乃蛮、1200灭泰赤乌部、1201帖尼河之战、1202灭塔塔儿部、1202阔亦田之战

[8]《蒙古秘史》第127节:札木合说:“给阿勒坛、忽察儿两人说,阿勒坛、忽察儿你们把帖木真安答和我们离间了,像在腰上刺一枪,胸上砍一刀一样地离去了!帖木真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不奉他为合罕,现在又是什么缘故奉他为合罕?阿勒坛、忽察儿你们二人要实践诺言,使帖木真安答放心,作为帖木真安答的好朋友。”

第201节:札木合说:“想当年……被旁人挑唆,中了谗言;被坏人离间,中了奸计,我和合罕安答就分离了。”

[9]《蒙古秘史》第201节:成吉思合罕听了这些话,说:“札木合安答,虽然分离去,但是没有结深仇,也未曾听他说,残害我的生命。本来他能够转变,但是他不想转变。我曾经问卜,好像还不到死期。贵族出身的人,不可轻易杀害。杀人的生命,应当有严正的理由。

说起这个理由,那就是从前拙赤答儿马剌、绐察儿二人互相盗取马群的时候,札木合安答你起了坏意,我们交战于答阑巴勒渚惕地方。你把我逼进哲列捏的狭地里去,你想起了这件事了吗?”

[10]《蒙古秘史》第94节:帖木真自从九岁时和孛儿帖兀真见过一面后,再未相会。现在帖木真、别勒古台两人沿着客鲁涟河去寻觅孛儿帖兀真。翁吉剌人德薛禅住在扯克彻儿、赤忽儿古两山之间。德薛禅看见帖木真,非常欢喜地说:“我知道泰亦赤兀惕兄弟们痛恨你,我正在心里发愁,以为绝望了。不想现在又和你相见了。”乃把孛儿帖兀真嫁给帖木真。

《史集·弘吉剌惕部落》:弘吉剌惕人还有另一支部队,其首长为德那颜。他有两个儿子:阿勒赤那颜和火寻那颜,以及一个名叫孛儿帖兀真的女儿。成吉思汗年轻时曾向她求婚,但她的父亲对此百般阻拦。由于阿勒赤那颜与成吉思汗友好,他竭力让这个姊妹嫁给了他。她的年岁比阿勒赤那颜大。

[11]《蒙古秘史》第208节:成吉思合罕把亦巴合别乞合敦赐给主儿扯歹。并对亦巴合别乞说:“不是你的性情不好,不是你的容貌不美,不是说你的脚脏,不是说你的汗臭,我把暖和我的被窝的,给我盖脚的,自己的妃子你,要赐给在建国大业上表现大功的主儿扯歹。

在战争的时候,他是盾牌,离散的部众,给我聚集来;在战争的时候,他是铠甲,分散的部众,给我收集来。为了报答主儿扯歹的丰功伟绩,所以把你给他。此后,我的继位子孙,应当永远记着报答有这样大功的人。不准更改我的话,子子孙孙,不要断绝亦巴合的位置(名位)!”

成吉思合罕又对亦巴合说:“你父亲札合敢不给你的从嫁人阿失黑帖木儿、阿勒赤黑两个司厨,并给你二百名从人。现在你去兀鲁兀惕族,为了纪念,把这里的从嫁人阿失黑帖木儿司厨和一百名从人带去吧!”成吉思合罕又对主儿扯歹说:“把亦巴合合敦给了你。命你管辖四千兀鲁兀惕族!”这样地恩赐了。

[12]虽然术赤的实际血统存疑,但名义上一直被视为成吉思汗子孙,生前就获得诸子中最多的百姓(九千户)与最广的封地,其后裔哈萨克人和乌兹别克人上层尽管突厥化但实际上也是黄金家族后裔,毕竟都是白帐汗国和蓝帐汗国的产物。

[13]《蒙古秘史》第281节:斡歌歹说:“……又我自坐罕父大位,接受统治万国的大业以来,竟嗜好饮葡萄酒,这是我的第一个不对。第二,非礼听信了妇人的话,娶斡惕赤斤叔父所属部众中的女子,这也不对。身为国主,不应当非礼做这样坏事。第三,不应当暗害朵豁勒忽。这为什么是不对呢?因为他是我的罕父跟前的头等战士,我听信谗言把他害了。现在我的跟前,还有谁能赶上他?我把罕父跟前的忠义的人暗害了,我自知错误。第四,为了怕承受天命而生的野兽跑到兄弟们的牧地里去,建筑围墙阻挡,以致兄弟们发出怨言。这也是我的一个错误。”

[14]《蒙古秘史》第195节:那诃额仑母亲的幼子,他的名字叫斡惕赤斤。因为娇生惯养,虽然早睡,然而是有勇气的人。因为是最末的儿子,虽然晚起,然而是有能力的男儿。在作战时,从不退阵,斡惕赤斤把阿秃儿他来了。

[15]《蒙古秘史》第272节:拖雷在跟前说:“……的确的,罕兄如有差错,蒙古国是孤立了,金国就快意了。我代罕兄赎身!我劈鳟鱼之背,我断鲟鱼之背,我曾战胜公开的敌人,镇压暗藏的敌人。我的面美背又高。巫师你念咒吧!”

[16]《蒙古秘史》第276节:斡歌歹合罕听到巴秃这个话,很是恼怒、不叫古余克朝见,说:“这样下贱的东西,听了谁的话,敢口骂兄长?这个坏蛋是腐烂了,竟敢反对兄长。”

第277节:合罕怒息,令古余克来谒见,训斥他说:“听说你在出征的途中,把有屁股的人都打了屁股,你把军人的脸皮都丢完了。你以为斡鲁速惕国是由于害怕你的暴躁而降服的吗?你自己觉得好想你一个人就平服了斡鲁速惕国,而骄横起来,竟敢反抗兄长了吗?”

[17]《圣武亲征录》:己丑……命河北先附汉民赋调,命兀都撒罕主之,西域赋调,命牙鲁瓦赤主之。

[18]《蒙古秘史》第247节:其后,成吉思合罕于羊儿年(1211年)去征伐金国……派遣者别、古亦古捏克二人为先锋,到达居庸关……者别占领居庸关,越过山岭。成吉思合罕驻军龙虎台。派兵去攻取中都及其他各地城郡。

第272节:兔儿年(1231年)斡歌歹合罕出征金国,以者别为前锋,杀得金兵尸积如山,越过居庸关,攻破了各地许多城池。

第二段记载之荒唐只举两件史实就可看出:中都在1215年被蒙古占领,哲别(者别)在1224年去世于西征归来的途中。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英美游园情,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古代军人的故事有哪些2

张富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表现英勇,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解放后,他深藏功与名,响应祖国号召,去最需要他的偏远贫困地区——湖北恩施来凤县工作。2018年,在来凤县人社局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点,张富清打开了珍藏多年的荣誉……这位为祖国、为人民奋斗终生的老党员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2022年12月20日,老英雄张富清在武汉因病去世,享年98岁。

作者|余音

编辑|李玲

本文首发于《时代邮刊》第391期

从解放战争时期的英勇征战,到和平年代响应党的号召去最艰苦的地方,再到离休后深藏功与名,张富清的一生,平凡而伟大。201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张富清“共和国勋章”,和他同时获得这一殊荣的还有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等人。和他们相比,张富清显得有些“普通”,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了不平凡的坚守。

张富清的一生,仿佛一本被尘封的大书,如果不是因为一次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连他的妻子、儿女都不曾了解他的一生。

两次从军

上世纪20年代,张富清出生在陕西的一户贫苦农家。1945年,家里唯一的壮劳力——张富清的二哥被国民党抓走当壮丁,张富清用自己换回了二哥。因为太瘦弱,张富清只能在国民党军队中当个“打杂的”,除了上战场,他什么都干过。1948年3月,瓦子街战役后,大批和张富清一样的“壮丁”被解放出来,他们有的返乡,有的留下来加入了解放军。

张富清从小就听说过“共产党一心为了老百姓”,所以主动要求加入解放军。换上崭新的军装,“二次”从军,张富清变得不一样了:瘦弱的他扛起了枪,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回忆起两段“从军”经历,张富清说有太多的不同:国民党的官兵们爱,还抢老百姓东西,团长能够一晚上输光全团的军饷;但解放军从来不拿老百姓的东西,如果借了什么,一定要归还……两支军队的强烈对比,让张富清暗暗下定决心:我要为了解放百姓,为了穷苦人民去打仗!

理想和信念成为张富清最坚硬的盔甲,更成为他在战场上冲锋在前的动力。永丰镇之战,是张富清在战场上经历过的最大考验。此前的他,已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数次负伤,数次立功,但更大的考验正在等待着他。

1948年11月,敌第76军南撤至永丰镇以西的石羊地区,此地有高高的寨墙,易守难攻,西北野战军迅速决定,集中主力,围攻永丰镇,啃下这块“硬骨头”。张富清是突击连的一名成员。连续冲锋,给队伍造成了巨大损失,他记得,在异常激烈的战斗中,他们连一个晚上换了8名连长。眼看着身边的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去,又一次突击行动开始了,这一次,张富清任突击组组长。

张富清浑身绑着1支步枪、1支冲锋枪、2个炸药包和16枚手榴弹,这几乎是他负重的极限。他带着2名队员,跃出坑道,连夜突击,在夜色的掩护下爬上三四米高的寨墙。

张富清第一个跳了下去。听到动静的敌人围了上来,双方展开激烈的搏斗,张富清一下子撂倒了七八个敌军。就在这时,他觉得头顶被砸了一下,“当时不觉得疼,只觉得火辣辣的,有点闷”。

等击退了敌人,他伸手一摸,全是血:头皮已经被飞过的子弹扫掉了半边,如果子弹再飞低一点,张富清可能就“光荣”了。打退敌人后,张富清手脚并用,攀爬着接近碉堡。他用刺刀挖坑,麻利地扔进手榴弹,把引线连在一起,压上炸药包,盖上一层土,然后伸手一拉,顺势就地一滚。“轰!”敌人的碉堡被炸开了。他如法炮制,炸掉了第二座碉堡。又是“轰”的一声,张富清这才感到口腔中一阵剧痛,他的牙被巨大的爆破力震松,一口血吐出来,里面含着3颗牙。

战役结束,张富清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因为这次战役,连彭德怀都认识了他。行军途中遇到张富清,彭德怀亲切地和他握手:“我把你认准了,你在永丰立了大功,是个好同志!”

五个岗位

在参加解放军的第4个月,张富清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此后,他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听党的话,跟党走。解放后,张富清面临着3个转业方向的选择:一是留在城市;二是回陕西老家;三是去最偏远、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谁不想到好一点的地方?我想回老家,但我没有说。因为我是党员,就应该听从组织召唤,到艰苦的地方去。”多年后,张富清说出了心里话。

就这样,1955年1月,张富清和妻子孙玉兰坐轮船逆水而上,从武昌到巴东,赶往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湖北恩施来凤县。张富清在来凤一待就是大半辈子。他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政府、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等5个主要工作单位任职,其中不乏“肥差”,但张富清从未给自己谋一点私利,相反,他总是先考虑大家,再顾小家。

在县粮食局时,张富清拒绝了走后门“要细米”的公职人员,又想办法多引进碾米机,为百姓们解决了吃不上“细米”的生活问题。在三胡区任职时,为了能够真正了解百姓的实际困难,张富清找到最穷的家庭,和他们同吃同住,一起种红薯、种玉米,一起劳动一起生活。“那时候背粪上山,社员背多少我背多少,身上、衣服上,经常沾得到处都是粪……”每个月,张富清至少要驻村工作20天,对张富清而言,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回到家里,“吃上一碗妻子做的家乡菜疙瘩,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说家常话”。

当时,按照国家拥军优属政策,张富清的妻子孙玉兰被招录为供销社公职人员,端上了“铁饭碗”。三年困难时期,国家要全面精简机构人员,时任来凤县三胡区副区长的张富清,首先想到动妻子的“饭碗”。“要完成精简任务,就得从自己头上开刀,自己不过硬,怎么做别人的工作?”因为妻子的“带头示范”,张富清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但思想工作好做,实际困难却不好解决。妻子“下岗”后,张富清一个人的工资很难维持全家的生计,为了补贴家用,孙玉兰喂猪、捡柴、做帮工,回忆起那段日子,一向支持丈夫工作的她也忍不住摇摇头:“实在是太苦了,孩子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

上世纪70年代,恩施有家国企来县里招工。张富清最先得知消息,也知道自己的大儿子符合条件,但他却动员儿子到卯洞公社万亩林场去当知青,锻炼自己。他开导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更是党的干部,我可以照顾你,但群众怎么办?”

后来,张富清去卯洞公社工作,再次抢着去了最偏远的高洞片区,帮着当地村民修起了第一条公路。上世纪80年代,张富清调任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副行长。手握放款大权,但张富清没有一次以权谋私的行为,在他的任期中,建行没有放出过1笔呆坏账。

不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张富清总会拿出当年在战场上“冲锋”的勇气和干劲,一马当先冲向最艰苦、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脚踏实地解决一项又一项实际问题,带领着群众们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一颗初心

熟悉张富清的人都知道,他的生活简朴是出了名的。困难时期,没有这个条件,等儿女成人了,条件好了,他也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因为在张富清心里,有一个几十年不变的参照体系——当年牺牲的战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多次说道:“和牺牲的战友比,我还活着,吃的住的都好,我很满足。

如今,张富清已在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家属楼里住了30多年。当年的同事大都买商品房搬走了,一楼租给了商户,环境嘈杂,他依然觉得挺好。除了生病去医院,他从不坐出租车。他说,来凤县城小,到哪儿去,就慢慢走。2012年4月,88岁高龄的张富清左膝出现脓肿,医生最后诊断,必须高位截肢。听到这个消息,张富清一时难以接受:“可以不截肢吗?我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医生问他:“您都离休这么多年了,还有什么事要做?”虽然离休多年,但张富清一直帮着老单位建行开展业务,也经常去社区的邻里家转转,看看有没有帮得上忙的地方。

截肢的消息,让张富清黯然神伤:战争年代腿都没掉,没想到和平时期腿掉了!但在家人和医生面前,他从未显露出半点消极情绪。“不能为国家作贡献了,更不能添麻烦,也不能给儿女添负担。”张富清心里想:我必须重新站起来,至少做到生活自理,不能坐在轮椅上让人照顾。

手术结束后,这位老兵发起了一个人的“冲锋”:一个多星期后,他就顽强地从病床上下地,练习单脚走路。一次次摔倒,一次次双手撑地、爬起、扶墙……有一次,他不小心把胳膊摔出了血,扶墙站起来时,墙面上留下了好几道血印。凭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他像几十年前夺下被敌人控制的碉堡一般,重新“夺”回对“腿”的控制权。张富清凭着单腿,撑着助行器,出门可以上下25个台阶,买菜来回走1000多米。不出门时,他也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穿过战争年代的硝烟,从两条腿到一条腿,张富清作为老兵的奋进之心从未减退,他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战斗英雄”的精神。

提起张富清的“不给组织添麻烦”,来凤县建行的领导感受最深。前几年,张富清因为白内障,要做人工晶体移植手术。手术前,领导们专门叮嘱他:“您是离休干部,医疗费可以全额报销,一定要植入好一点的晶体。”但张富清选了最普通的3000多元的晶体:“我都休息了,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事了,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因为媒体的广泛报道,张富清逐渐被更多人知道,还成了年轻人喜欢的“网红爷爷”。面对这一切,张富清总是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有好多都牺牲了。他们才是功臣!我有啥好显摆的……”在张富清的一生中,无论境遇如何变化,有一点始终不变,那就是保持老兵和党员的初心。

初审|王雅娜

复审|李玲

终审|黄菲

古代军人的故事有哪些3

说起范仲淹,大家想到的必然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忧国忧民形象。千百年来,范仲淹的形象都是一位心怀天下的文臣。而范仲淹的军事才能,却往往为人所忽略。

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原本向北宋称臣的党项族首领元昊宣布自立,废除北宋所赐封号,改国号为“大夏”,史称西夏。北宋君臣对于西夏的自立极为愤怒,同时又对其有所轻视。在北宋君臣看来,偏居一隅的李元昊竟敢建国称帝,是其无法容忍的,而西夏地贫兵少,亦不是北宋军队的对手。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北宋在西夏自立初期,调集优势兵力对西夏进行了讨伐。

范仲淹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失败

但是战争的进程并未如北宋君臣所料。宋夏战争,北宋军队先败三川口,再败好水川,三败定川寨,丧师辱国,难以言表。那么,人数财力都占优势的北宋军队却屡屡败给西夏军队呢?一切还要从北宋初年的政治形势说起。

中国历史上,新的王朝建立,往往要吸取前代王朝灭亡的教训。对于北宋而言,如何防止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和武人专政才是首要问题。因此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实行强干弱枝之策。宋太祖时,这一政策并无不妥,宋太祖本身是武将出身,军事才能优秀,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也给予武将充分的自主权。但宋太宗继位后,进一步削弱了武将的权力,至宋仁宗年间,已经彻底形成以文制武的局面。同时,北宋武将失去专任之权,无法长期训练麾下军队,形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

更为严重的是,自宋太宗开始,北宋皇帝连武将战时的指挥权都给予限制,热衷于御赐阵图,让前线将领根据阵图排兵布阵。在满城之战役,宋太宗就将自己制定的阵图发放给将领,要求前线将士按照阵图部署“八阵”,宋军主帅崔翰依据阵图布下阵形后却发现,八个小阵之间相距竟达百余步,相互之间不仅难以配合,而且因为过于疏散,甚至出现了军心涣散的情况。虽然右龙武将军赵延进向崔翰提出了这一问题,但是崔翰因为害怕承担“矫诏”的罪名而迟疑不决。关键时刻,赵延进和监军李继隆挺身而出,愿意承担罪责,而根据实际情况将军队分为正奇两阵,与辽军三次交锋,大破辽军。只不过,即使有这样的案例,宋太宗仍然没有改变御赐阵图的做法,后世子孙也延续了这一做法。

比起御赐阵图,更要命的是北宋军队的训练方式。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练兵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但是北宋军队恰恰在这一环节也有所缺失。北宋军队的主要战力为禁军,厢军作为地方驻军,主要是承担工役和杂役,几乎不承担作战任务。作为北宋主要战力的禁军,原本是由宋太祖从各地军队中挑选的精锐部队组成,太祖时约有二十万。其规模不断扩充,战力却不断下降。到仁宗时,北宋禁军约有八十万人,但战绩却差,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北宋禁军的训练并不注重实战。以《武经总要》的骑兵阵为例,其列阵训练无非是听鼓声出发,射三箭,大呼三声,挺枪二次,鼓停人还。如此简单的训练如何能应付复杂的战场环境呢?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文人节制武将。因为对武将的不信任,至仁宗朝,已经呈现出文臣节制武将的局面,大部分文臣不懂军事,单凭一颗赤胆忠心,焉能不败。

在这些条件下,北宋虽然拥有远胜西夏的国力,但是宋夏战争以北宋在军事上的失败的结局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

转瞬而逝的希望之光

尽管战争的结局是以北宋在军事上的失败告终,但是在战局之中,北宋并非没有取胜的良机。而这唯一的良机,就是由范仲淹创造的。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在战场上保存自己、战胜敌人,就要对己方和敌方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宋军在宋夏战争的一系列失败,除了上述的客观原因,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主帅误判了夏军的能力。在北宋君臣看来,西夏偏居一隅,又是苦寒之地,竟然敢反叛大宋,大宋国富民强,兵力远远胜于西夏,收复不了燕云十六州还收拾不了蕞尔小国?开战之初,北宋君臣对于战胜李元昊可谓是信心满满,而同时对于西夏军队的情况却并没有充分掌握。西夏方面则是充分分析了北宋军队的布防,在宋夏漫长的边境线上选择了守卫最为薄弱的延州进行突破,俘获守将李士彬,将昏弱无能的主帅范雍围困在延州。幸亏刘平、郭遵等将领率领援军前来,拼死决战,抱必死之决心以悬殊兵力前来延州解围,虽然死伤惨重,但是瓦解了西夏攻取延州的目的,此战即宋夏之间第一次大战,三川口之战。此战之后,宋仁宗对西夏问题更加重视,派遣夏竦、范仲淹、韩琦三员重臣前往前线统御战事。三人之中,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使,范仲淹、韩琦二人为副。

范仲淹虽然是文官出身,但是极具才干,不似范雍一般不谙军事。范仲淹来到前线后,首先是根据宋军与夏军的特点,调整战略。

西夏虽然人少地贫,但是行军打仗非常有章法。在三川口之战中,宋军与夏军进行了阵战,夏军阵容整齐,战术得法,战术素养不在宋军之下,而策略与人数对于宋军而言还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夏军熟悉地形,机动性也远远强于宋军。范仲淹认识到了夏军的这一优势。另一方面,夏军虽然战斗力强,但是西夏国力贫弱,这次战争虽然是有备而来,但是在北宋断绝贸易的情况下,其财力物力并不能支持长久的战争。

有鉴于此,范仲淹调整了与夏军作战的方略。具体而言,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重视将领的选拔,在边境练兵。范仲淹在对皇帝的奏疏中指出军队战斗力的强弱,与将领的能力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范仲淹在西北选拔优秀将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狄青。狄青原本因为与乡人冲突而被充军,在元昊叛乱之后,狄青作战勇猛,为泾原、秦凤两路经略安抚司判官尹洙赏识,被推荐给范仲淹。范仲淹对狄青非常赏识,还教他习读《左氏春秋》等史书和兵书,将其培养为文武双全的大将,堪称仁宗一朝最出色的武将。除了选拔将领,范仲淹也重视训练士兵。范仲淹将延州州兵分为六部,每部由一员将领统领,每位将领统领三千人,在进行军事训练的同时,根据敌情,让六部轮番出战,使得西夏军队不敢犯境。在练兵的同时,范仲淹也很爱护士兵,得到士兵的拥戴。

第二,是采用防守反击的策略,以守为攻。范仲淹知晓宋军之短在于机动性不足,这种不足是先天性的。北宋立国时,缺少的不仅是燕云十六州这样的北方屏障,还有优秀的马场。而文人主政之下,连战马的配种也要放到人伦的视角下审视,导致北宋缺乏优秀的马匹,也就无法培育优秀的骑兵。优秀如狄青,在平定侬智高叛乱时,也要借助藩骑之力。而机动性强则是西夏军队的长处,这就意味着宋军难以展开长途奔袭。但宋军在建筑城堡以及守城方面则是胜于西夏军队。因此,范仲淹向宋仁宗上疏,痛陈利弊,不可多路进讨。在原先堡寨的基础上,在战略要地构筑堡寨,作为坚守的要点。范仲淹提出:“为今之计,莫若且严边城,使持久可收,实关内,使无虚可乘。”此后,范仲淹又复筑和修建了二十余个城寨,使环州、原州等地堡垒连为一片,成为捍卫边界要地的重要屏障,成功抵御了西夏的进犯。

第三,也是根本的,就是充实边境实力。自古以来,边境粮草物资的运输都是巨大的消耗,伴随着的是无比艰辛与烦琐的军队后勤工作。对此,《孙子兵法》曾有过精辟论述:“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以秦军北击匈奴的河套之战为例,从中原转运的粮食,每三十石也只有一石能运抵前线,其余九成多粮食都消耗在运输途中。因此,自西汉以来,边境军队重视屯田,减少对补给线的依赖。范仲淹继承了这一做法,主张在边境进行“营田”。范仲淹命招募而来的兵士在守备城寨的同时,也在附近耕种,且耕且战,同时,还准许戍边兵士将家庭移至边境,以加强守边的斗志。如此一来,大大加强了边境实力。

在范仲淹的操持下,西北边境的实力有了很大增强。但是,这些挽救时局的努力并没有阻止北宋的败势。在宋军实力得到了加强之后。韩琦等人又有了一雪前耻的念头,趁着兵强马壮,企图一举反攻西夏。韩琦的想法为范仲淹反对,二人争持不下,夏竦无法决断,让宋仁宗定夺。宋仁宗在听了攻守二策后,还是支持韩琦的攻策。

公元1041年,李元昊再次率十万夏军南下攻宋,此次,李元昊没有贸然进攻,而是将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并派出部分兵力引诱宋军进入包围圈。韩琦让大将任福领兵近两万人,以桑怿为先锋,抵御夏军。任福在张义堡小胜夏军,于是贪功轻进。夏军见宋军中计,便假装败走,沿途还丢弃物资,吸引宋军追击。在行进至好水川时,宋军发现了数个盒子,当盒子被打开时,里面飞出了百余只鸽子。这些鸽子是宋军进入埋伏点的信号。此时宋军阵列未成,夏军见到信号,立刻从四面八方围攻宋军,宋军惊疑不定,且孤军深入三日之久,已是人困马乏。虽然奋力迎战,仍然避免不了全军覆没的结局。此战之后,范仲淹、韩琦均遭到贬职的处分。

时间证明的正确战略

尽管好水川之战以失败告终,但是接下来的战事却证实了范仲淹策略的正确性。在好水川之战后,范仲淹虽然被贬职,但仍然推行其广修城寨的战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顺城。大顺城位于庆州,是前线战略要地。大顺城之名为宋仁宗御赐,在大顺城修筑之后,西夏不敢再侵犯庆州。但是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并未结束,首先是好水川之战后的定川寨之战,宋将葛怀敏不听号令,盲目轻进,被夏军全歼。幸亏范仲淹亲率军队,进行救援,西夏军队才撤出边塞,未能达成其进攻关中平原的目标。此战之后,北宋对于范仲淹修筑城寨的战略给予肯定,韩琦等人也在边境广修城寨堡垒,不给西夏可趁之机。最终,在经济封锁与军事防御的双重压力之下,西夏无法再支撑与北宋的战争,两国签订和约。

在第一次宋夏战争结束后,两国之间陆陆续续仍有战事发生。范仲淹虽然此后离开西北前线,回京主持庆历新政。但是北宋在西北边境修城保境的策略得到了延续,在后面的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北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的大顺城之战。治平元年秋,西夏毅宗李谅祚借宋仁宗去世,英宗继位,以侮其使为由发动第二次宋夏之战。治平三年秋,李谅祚亲率步骑数万围攻大顺城等城寨。宋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蔡挺得知后,将边民集中于城堡内,以坚壁清野之策对付西夏军。宋军严守戒备,并根据不同城寨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大顺城坚固,就将兵士集中于城内,而在城外分布陷阱,柔远城弱则派精兵于城外驻守。西夏军攻大顺城不下,李谅祚被弩箭射中,转攻柔远城时,又被柔远城守将张玉袭营,大败而还,由范仲淹主持修筑的大顺城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足以证明,范仲淹的一系列策略能够抵御西夏的攻击。

文人掌兵并非不可,但要知兵爱兵,方能用兵。范仲淹在西北主持军事期间,对西北军民的处境极为心痛,写下了著名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忧国忧民之情,跃然纸上,亦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6日 星期四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古代军事故事有哪些(古代军人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9647.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