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古代关于礼仪的故事有那些(古代关于礼仪的故事有哪些50字)

2023-03-16 09:18:01 技术常识4 粉丝投稿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6365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6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宋明两次大礼仪之争,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今日说历史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代关于礼仪的故事有1

各位手机边的衣食父母大家好!点关注不迷路!我是小今,一个喜欢读杂书,不懂装懂的小机灵鬼儿。

今天翻闲书的时候注意到了两次礼仪之争,一次发生在北宋仁宗(范仲淹就是这时写了《岳阳楼记》)去世之后,另一次发生在明朝明武宗(在皇宫里设置“豹房”动物园的那位)去世。

这两次大礼仪之争有一个共同的开端,那就是这两位帝王到死都没有儿子可以继承皇位。没有儿子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对于皇家就要了命了,看过《甄嬛传》的都知道,大家拼了命都要争取生孩子。

这两次大礼仪之争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新皇帝的爹到底应该是谁?是刚刚去世但并没有血缘关系的老皇帝?还是新皇帝的亲生父亲?如果新皇帝认有血缘关系的亲生父亲,那他还有资格继承皇位嘛?如果新皇帝认没有血缘关系的老皇帝作父亲,那这皇帝做的也太憋屈了,为了个好工作,爹都搞没了。

这两次大礼仪之争有一个共同的结局,他们都成为了本朝的党争的开端,党同伐异从此开始一发不可收。党争开启之前,大家同朝为臣,虽然政见时有不同,大家各抒己见,等党争开启就上升到了道德的高度,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开始攻击对方。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段历史。宋仁宗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这么说可能比较陌生,有个故事一说大家就清楚了,宋仁宗就是狸猫换太子(故事真假我们以后再表)这个故事的主角。仁宗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重用范仲淹、包拯众多名臣,社会稳定繁荣,史称“仁宗盛治”。仁宗死后没有子嗣,濮王的儿子赵曙被过继给仁宗,继承皇位后世称宋英宗。英宗继位后,按照礼制,他自己已经过继给了仁宗,英宗就只能叫自己的亲生父亲为伯父。但是宋英宗想追封濮王,打算用“皇考”两字来称呼名义上的伯父,实际上的亲爹。对于这事宰相是支持的,但是御史台和台谏不干了,他们要维护礼制,御史的行为得到了太后的支持。于是双方你来我往,一通折腾。

明朝的情况是这样的。明武宗死后一样没有儿子,当时大臣杨廷和,把朱厚熜应过继孝宗,以孝宗之子,武宗之弟的身份下承继大统,我们后世把他叫做嘉靖皇帝。登基之后也开始为了自己的父母谋私利,加头衔。同样这个过程也持续了四年,最终嘉靖皇帝如愿以偿。

两个同样的故事,同样的持续时间,同样的结局。礼仪之争没有赢家,皇帝、朝臣、国家三方都是如此。对于皇帝而言,宋英宗继位后为了给亲生父亲争一个title花了三年时间,本以为可以集中精力努力工作做一个好皇帝了,结果第二年就撒手人寰。对于朝臣来说,大礼议的争斗导致文官集团内部开始分裂,政治问题道德化,君子不党的传统开始靠边站,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上演。对于国家来说,损害了朝廷内部监督批评的纠错机制,

特别鸣谢一起成长的你们!

古代关于礼仪的故事有2

作者:刘宏宇

近些年,爱国,从一种相对抽象的情操式存在,被网络具化成了现象、故事、段子,并由之导引出一种倾向——排外;确切说,是排斥甚至批判以西方文明为主体的“非本民族”的一切,从科技应用(比如个人电脑亦即PC的操作系统)到服装、娱乐等生活领域,触及极广;站牌子路标英文改汉语拼音、外语(英语为主)课程取消、取缔外国在华学校(尤指“日本学校”)、一切皆“以我为源”的网红讲座,甚至“公元纪年”改“黄帝纪年”的呼吁、西文的“根子”是从华夏流传而去……很是热闹。

爱国,到底是情怀还是表象甚或走极端,不敢评说。可见的明显具象是,扬“我”而贬“他”,成为了盛行的行为逻辑——我们怎样怎样就是好、文明、先进,他们怎样怎样就是糟、愚昧、落后;其中一则,说到礼仪,讲我们中华礼仪如何庄重、含蓄、有寓意,西方礼仪又是多么浅薄、轻浮、赤裸裸;说的是西方人见面时的拥吻礼和我们在“五四”前还盛行的“打千儿”、作揖。

跟很多相类似的“尖锐比较”仿佛,也难免有一点点“片面”——西方不光是拥吻礼,也有鞠躬礼、吻手礼;我们的作揖是传统礼仪的简明式易化,“打千儿”则是满族传来的……

就算不提那“一点点”的“片面”,关于礼仪,这样的比较,至少笔者看到、领教到的那些“节目”中的比较,老实说,真没比到“根子上”。

不敢说笔者就能怎么“根子上”地了解、理解,但还是想就礼仪尤其其中人与人相遇时的“见面礼”,简单聊聊。

(一)中华古礼与西方常见礼仪对比

先说我们的。

作揖,剥离掉“异族”礼仪(如“打千儿”)的辅助或说“干扰”,往前追溯,最近的是“环臂抱拳”——作揖也是抱拳且只是抱拳,手臂的姿态只需拳高于肘即可,无其他要求;环臂抱拳,却是要把手臂最大限度水平展开后拢拳,所拢之拳不低于肘,最好与肘在同一水平线,双臂围成“最大”的圈,似拥抱;再前溯,是“环臂抱拳”加“垂首”也就是“低头”以示尊重;再前溯,“垂首”为“躬”也就是“环臂抱拳”时不仅仅是“低头”而是保持“环臂”姿态“鞠躬”;再再往前,才是我们最“正统”的“民族源头”的“中国”的礼仪——环臂深躬,“制”于周朝早期,至今少说也有三千年了。

啥叫“环臂深躬”?

比较讲究的反映“隋唐”以前年代的影视作品中会能看到——宽袍大袖,先要双臂“抖展”,使双臂最大限度张开,同时让宽大的袍袖呈规整的垂下状态,而后很庄重地缓缓将双臂合拢成“最大”的圈儿,双掌平伸(不抱拳),掌心向内交叠三分之二左右,与肘平齐或略高于肘,双手拇指竖直向上,以此姿态深深鞠躬,“环臂”随着“深躬”动作自然平移地降低,但幅度并不相同,“标准”的状态,应该是交叠的双掌向上竖起的拇指指尖与深躬下去的头部上的“眉端”处于相同水平高度,是为“躬与齐眉”。

“躬与齐眉”的“环臂深躬”礼,就可以算是咱们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正宗”的“见面礼”了。再往前,也就是周朝建立以前,“见面礼”是什么样的,难考;但从极有限资料大致揣摩,可以猜想地认为,反而不比“躬与齐眉”的“环臂深躬”礼更庄重,甚至可能比较“随便”。个中因由,不在本文话题上,不赘。

虽然,我们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但客观地讲,传承至今的“文化”相关的诸多“根源”,却更多起源于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叶建立起来的“周王朝”,时称“西周”。

再看西方。

拥吻,即“拥抱”加“亲吻”,其实并非十分的普遍;有些西方民族(例如英国的主体民族),在礼仪方面相对“保守”,即便有肢体接触,也是“点到为止”。

其实,就是“拥吻”,大多数情况下,也更是象征性地——拥抱仅达到“姿态”上的“趋向”而并不真正“贴紧”;亲吻更是“象征”为主,例如法国——相对比较熟悉的人见面,尤其“久别重逢”、“他乡相遇”,才会有“吻礼”,脸颊相贴,各自的嘴都对着空气,做出亲吻的动作,发出亲吻的声音;相对更“热烈”些的民族,可能会轻轻以唇触触碰对方脸颊,拥抱也会稍微“紧”一些,具体的样子,如果看过《教父》系列电影,会有印象。

吻额、吻手,严格来讲不属“泛”的礼仪,是“单向”的——长辈对晚辈表达疼爱,会吻额;以“下”拜“上”,吻手背——“上”的一方斜下平伸手臂(通常为右臂)、掌心向下,平伸的手掌大致处于心脏的高度(或更低),“下”的一方右手轻握对方平伸的手掌指尖部,左手背于后腰,身体前躬,以唇轻触对方平伸手掌的背部。有些人误以为吻手礼只是男士对女士,不全面,身份相对低的人对身份相对高的人,即便同性,也适用吻手礼。

需强调的一点是:不管怎么,在礼仪上的“吻”,都最多只是唇对对方脸颊、额头、手背等部位的轻触,甚至只是“对空”做出亲吻动作、发出亲吻声音,不能、决不能跟所谓“爱之吻”相提并论,更不是“接吻”,更、更不是“舌吻”,那些不是礼仪,而属于“性接触”。

(二)东西方礼仪差异映射的文化差异

很多人,不知是真的“不甚知道”还是出于什么其他意图,把西方的拥吻礼仪解读成与“性”相关的“接触”甚至更什么什么的,以此说明“他们”野蛮、秽、秽加野蛮。

这可以说是“偏见”。其所形成乃至甚嚣尘上的因由,不是笔者可以“解析”的,更不是笔者“愿意”与持偏见者“理论”的。

更可以说说的是,拥吻也好,什么也好,西方礼仪与我们古老礼仪的最表象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身体接触”,他们是接触的,我们不接触。

身体接触的西方礼仪,其最基本的“诉求”在于“存在安全感”——我愿意与你“最近”接触,以证实我对你没有肉体攻击的意图。这点上,我们民族,自古以来就似乎没有相应的需要。也可以说,我们的先祖,在“自身安全”和“传递安全感”方面,几乎“零需求”。

这个关于“存在安全感”的区别,可以说是“最基础”也是“最本质”的。

其根源、形成、流行、传承,跟我们民族和以今天的欧洲为最主要代表的西方诸民族的古代历史有关;也可以说,是“文化”的“背景”使然——西方由“帝国”式的“武力社会”走向宗教(天主教为最主流的基督教)主导的“城邦”和“城邦联盟”模式的“宗教社会”,再到“启蒙”、“文艺复兴”引领出的“民族国家”格局,最终形成今天都可以明显看到的诸多“相对单一主流民族”较小国家“集群”的“契约社会”;我们则是自西周王朝起始的基于“道德统治”的“国家联盟”(诸侯)的“王权社会”,到国家联盟分裂、暴力兼并(春秋战国,即“东周”)的“武力社会”,再到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为标志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一以贯之直至上世纪初的“道德”为“根基”的“皇权社会”。

涉及社会及其发展,是很大、很长的话题。简单点儿说,身体的接触,是“存在安全感”的“心理投射”结果,是基础的也可以说“原始”的需求,至少,在“最开始”时,例如原始社会阶段,是这样的,无关乎民族、群体、文化。

从更关乎个人的“心理”和更指向群体的“秩序”两个维度综合看,随着不同的社会发展轨迹,我们更早、更彻底地脱离了“原始本能”,在上古时期,呈现先进性;而西方文化则割裂成“宗教”和“世俗”两部分;西方有关领域,将他们传承至今的文化特征,与以我们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相比较,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定义区分——东方文化属于“高内涵”,西方文化属于“低内涵”。

就“存在安全感”来说,高内涵、低内涵,题目大了些。之所以有这样的定义,仅从礼仪、“见面礼”的差异来说,至少还关乎礼仪的“基础含义”。简单归纳,我们的身体不接触的礼仪,体现得更是“敬”,西方的身体接触礼仪,想要表达的,更是“爱”。

我们是世界上很少见的没有“具象神”也因而没有“最高宗教”的民族。我们在三千多年前,就从上古“主流”的巫鬼文化跃升到了“道德文化”,以抽象的“天”作为最高崇拜,并为这个最高崇拜寻求到了具有明显世俗特征的“具象代表”——天子!不管后来怎样,从“天子”最初产生的时代来说,我们是最早摆脱了“神主”而跃升为“人主”的民族。对应的欧洲,这一步的完全实现,严格来讲,最早也是始于两千多年后的十三、十四世纪。

由于“人主”的“道德秩序”社会特征,我们的先祖制定“见面礼”时,为其赋予了类似“敬神”的内涵——人人都是“神一样的存在”我敬你如神明。都是“神明”了,自然不宜、不应,发生身体接触。这其实东西方是趋同的——涉及“神明”,他们最多也就是“亲吻十字架”,不可能去“拥吻”所崇拜的“具象神”(耶稣、圣母)的“造像”。他们拥吻的,是“人”,亲爱的或想要去亲爱的、不管如何高贵也是与我没有本质不同的、世俗的——人!

(三)西方“低内涵”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前面说的“高内涵”、“低内涵”,是西方人划分、定义的,最强调此概念的是美国。美国人认为,他们的文化,是最典型的“低内涵”,相对应的中国文化,是最具代表的“高内涵”。这种见解,涉及关乎“文化”的方方面面,这里还是只说礼仪。

西方“低内涵”文化,特别到近现代,由于更“关照”的是“人”而非“神”,呈现更普遍的适用;东方,特别是我们中国,无论何种因由,结果是被西方“打破”,再从那个“打破”开始,逐渐包容、融合,形成今天的多元文化。

今天,无论在哪儿,要冲谁行上面说的“躬与齐眉”的“环臂深躬”礼,十有八九会把对方吓到,比较庄重的,到鞠躬就好了。举例:前两年,笔者偶然机会故地重游儿时生活过的地方,是个很有规模的科研单位,几十年前因相关工作的保密性,安置在了当时属“远郊”的地方;四十多年过去,那地方早已不是“远郊”,区域内格局也变化不大。笔者看到一建筑,不能确定是否就是儿时记忆中的那个经了改装所成,就想问问“当地人”,截住一对散步老者,说“您好”同时深鞠一躬,对方竟稍愣了一下。

设想,如果不是深鞠一躬而是西式的招手,或者干脆什么动作都没有而只是采用“礼貌用语”,对方会“适应”得多。

招手也好,什么动作都没有而只用嘴说也好,依中华民族传统,都“不礼貌”;可在今天,并不足为奇,甚至算不上“不妥”,这就是“低内涵”对“高内涵”的“侵袭”。

举两个更常见的“礼仪”方面的例子,也许更能说清楚些。

例一:属于典型的“见面礼”——握手。也叫“握手礼”。

握手、握手礼,是现在最普遍流行的“见面礼”,大到最高外交,小到“初次见面”,都适用。有人说,握手礼除了使用右手,还有其他规矩,比如不戴手套,男性不宜主动示意女性行握手礼,只有在女性明确表示出握手意图时才可“迎合”;又比如,握手的“范围”、“力度”,有各自不同含义——与女性行握手礼时,只轻轻环握其手指部分并“一触即退”,不可“迟滞”;甚至有人认为,握住“女孩子”的手没有“赶快”放开,属于“性骚扰”。

不管怎么说、多少枝枝节节的“规矩”,握手礼,都是目前最通行的“见面礼”。不知是对这一肯定源自西方的礼仪的“抗拒”还是我们从“高内涵”到“低内涵”的“变迁”中“矫枉过正”,在咱们现今的社会中,握手礼都会令很多人“不适”,好像,怎么说?就拿笔者被“报警”后跟赶来解决问题的警察“相谈甚欢”后为表感谢和告别示意对方握手为例吧——警察迎合了握手,还挺用力握了一下,嘴上说“这么正式啊”。

正式么?之所以“正式”,是西方将其“低内涵”赋予了“高象征”!握手礼最初产生的时候,在西方,所要表达得“最基本”含义是——我没拿武器!

真的就是这意思!别抬杠说什么“左撇子”,在西方古代,凡有资格携带武器的人(骑士),都是佩剑(或佩刀)悬于左腰侧,以右手抽出作战、示威,左撇子也不能变通!右手空着,你也一样,握住以为证明,表示我们不“互殴”。在西方,大多数民族“启蒙”之前的大多数时候,握了手,就等于“规定”在同一情境中不得再以握过的手把持、使用武器!即:握手礼的“低内涵”寓意是,我们不打。引申:如果不握手,保不齐就要打。再引申:之前,他们基本上属于“见面就打”!

例二:虽不属于“见面礼”,但也是极通行的公共礼仪——鼓掌。

除了极少数“边缘”部族,几乎全世界都流行鼓掌的礼仪。可是,今天看上去庄重而热烈的鼓掌礼,其在发源的西方的“低内涵”初始意味,也是表达“没带武器”。

设想这样的场景:两群“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隔着山水林木相向而行,互相听闻了动静,在还看不见彼此的时候,以击掌表示“我们没有拿武器”或者“我们就便拿了武器也不是长家伙、不准备打斗”——还是没脱开“生存安全感”的“魔咒”!

如此“原始”、“低格”的礼仪,能盛行于全球所有大雅之堂,个中缘由,其实是应该、可以,好好琢磨琢磨哒!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古代关于礼仪的故事有3

现代红学家周汝昌曾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特色,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为捷便(具体、真切、生动)的办法就是去读通了《红楼梦》。阅读《红楼梦》如同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书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礼仪习俗、诗词歌赋数不胜数,本期漫谈古礼,将从《红楼梦》中的“宴饮”,谈一谈古人的宴饮礼仪文化。

在《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中约二十五处宴饮场景及其典型性特点。可看出,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阶级宴饮习俗繁复而精致,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其群体性的社会性活动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亦体现其贵族属性。有些宴饮描述不过寥寥几笔,或简单交代其流程安排,或几句场面铺述,或人物所视所感,于细微之处亦具体形象的为我们展现其典型性的宴饮习俗表象特征。

贾府等贵族极热衷于宴饮及宴饮活动,其礼节极为周到,文化活动亦极为丰富。表现在其设宴时间上一年四季基本月月皆有宴,如文本第六十二回写到:“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人多了,就这样巧。也有三个一日的,两个一日的…’”即使是不同人同一月设宴或同一日不同人设宴也不凑合,办得精致有秩序。

文中多处有表现不同宴会不同场景的选择、同一类型宴会不同场景的变换及同一场宴会不同场景的转移。如第十八回元妃元宵夜省亲一回中,宴饮场景通过游赏大观园、众姐妹作诗与听戏等宴饮活动来切换,第四十至四十一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的描写中,同一天就分别在秋爽斋晓翠堂与缀锦阁两地设宴,第七十五至七十六回中秋节夜宴中因贾母说“赏月在山上最好”便选择在荣国府凸碧山庄花厅上“铺设”。

从设宴缘由上看,主要是生日宴、节庆宴、日常家宴等,不同种类型的宴饮其规模档次参与人数皆不同,即是同一种类型宴饮,因人物身份地位、年龄性别等不同亦有所差异,其宴饮表达形式也各不相同。如文本中对第十一回贾敬寿辰、第二十二回的薛宝钗生日及第十一回贾母八旬大庆的宴饮场景描写极具人物个体性。三人的生日宴饮场景我们可以看出地位身份、年龄辈分等与宴饮规模、贺寿礼节是相关的。如第三十一回写到端阳佳节时,虽寥寥几言,“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即生动地表现了门上插蒲艾,手臂系虎符,喝雄黄酒的节日宴饮特色。

从参与人物上看,作者主要表现的是以女性为主体的宴饮。如第四十五回写赖尚荣升迁设宴规模安排中赖大家的这样说道:“…连摆三日酒。头一日在外面破园子里摆几席酒,一台戏,请老太太,太太们,奶奶姑娘们去散一日闷;外头大厅上一台戏,几席酒,请老爷们爷们增增光。第二日再请亲友。第三日再把我们两府里的伴儿请一请。”,这段关于宴饮安排的文字中描写到女性在“园子里”,男性在“外头大厅上”,说明在正式宴会中男女是不同席的。在文本第七十一回贾母八旬大庆中关于宴饮安排上也有写到“宁国府中单请官客,荣国府中单请堂客”,古时官客即男宾,堂客即女宾,亦说明在正式宴会上男女不同席。

古时记录饮食与宴饮制度、家庭伦理规范的《礼记·内则》:“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即是说男女到了七岁便不宜一起在坐席上吃饭。

从宴饮活动上来看,贵族阶级的主要席间活动有:听戏、赋诗、游赏、猜灯谜、击鼓传花及唱曲儿、划拳、射覆、占花名儿、牙牌、讲笑话等行酒令活动。其宴饮活动丰富多彩,适于 不同阶级与不同年龄层,雅俗共赏,富有情趣与生活气息,与宴饮气氛相协调,在宴饮中体 现了人们的精神意识形态。

林黛玉进贾府。文本第三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通过林黛玉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贾府实际布局与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宴饮描写更能让我们品读出这一个大家族华贵奢侈、等级森严、礼仪繁复的生活状态。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宴饮情节属于家庭小宴类型,主要是贾母及姊妹众人为迎接林黛玉到来而举办的家宴,因此并不是特别正式,林黛玉为内宾,“内宾”即古代称姑姊妹关系等,如《仪礼·有司》:“主人洗献内宾于房中。”即取此义。但又为客,故应以宾客之礼相待。清代尚左,以长为尊,故此排座序。一般贵族家庭家宴中非游乐性质的宴会,是更要体现仪容与涵养的,故上下人等严格有序,不能随便说话错序。

书中第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有写到贾母塌下命薛宝琴、史湘云、林黛玉、贾宝玉坐一席,且“只算他四人跟着贾母坐”,下边则坐着其他众人,说明在正式的宴饮上其座次可随长辈的喜好灵活调动,恰也符合元宵节团团圆圆共叙天伦之意。而在第六十二回众人为贾宝玉、薛宝琴、平儿与邢岫烟庆生时,四人互相推让,终薛宝琴与邢岫烟在上平儿坐东边贾宝玉坐西边,其他众人又依序按关系喜好结席而坐。说明没有长辈在场的情况下,平辈之间或关系较好的可以自相选择座位的,其座次没有严格要求。更加说明宴饮习俗中位次因环境、人物、场所等的改变需要而灵活调整的特点。

比如,元妃元宵夜省亲。第十八回元妃元宵夜省亲情节是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宴饮描写虽寥寥几笔,我们却可以窥见其宴饮习俗中君权至上等级森严的宴饮习俗特点。在清代君臣关系高于家孝高于个人,君权至上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贾母虽为德高望重的长辈,也应“在下相陪”。古时特别在正式宴饮场合,男女不同席,省亲时由女性家眷与女官陪同。

另外,在《红楼梦》中关于中秋节夜宴的描述极为精彩。《红楼梦》前八十回文本中共有两次涉及中秋宴饮的场景,第一次描写是第一回中甄士隐、贾雨村对月谈饮,而后人物对月吟诗寄托感怀谈笑畅饮。另一回较为具体形象的描写便是文本第七十五至七十六回中,如下表所示。

第七十五-七十六回中秋节夜宴,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特意。上面居中,贾母坐下。左边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边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团围坐,只坐了半桌,下面还有半桌馀空。 …于是令人向围屏后 邢夫人等席上将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叫过来。贾琏、宝玉等 一齐出坐,先尽他姊妹坐了,然后在下依次坐定。…于是先从贾母起,次贾赦,一一接过。鼓声两转,恰恰在贾政手中住了,只得饮了酒。贾政见贾母欢喜,只得承欢…此为中秋节日夜宴,具有典型的节日特色,同时也是《红楼梦》宴饮场景描写贾府宴饮中为数不多的有男性在场的团圆宴饮。

自古人们有在中秋寄托团圆欢聚的美好寓意,亦较能体现世情人文气息。其物品形式上如圆桌、圆椅、月饼等取团圆之一,会互赠物品以示亲亲和睦,家人围聚宴饮赏月。或许是寄托情思、以屋及乌的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久了便觉得是真的了,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内心最真挚的感情。由于是中秋家宴,形式上的灵活调度性更大些,以体现亲和之感,符合中秋节日氛围。地位尊长者为主,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但是在宴饮娱乐活动时体现酒令如山的以行令为主要目的的个体自觉性规则。同时有“十番”笛乐之音的雅致活动配合此景,越发意蕴深长,袅袅于心。

《红楼梦》的礼俗特征体现了一种儒学思想,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意识形态。《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给我们所展现的是一个贵族世家的日常生活,第七回焦大怒骂宁国府中写道“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这样一个庞大的贵族家庭,维系其背后的秩序井然是必定要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其关系网络复杂,按当时的社会状态,君权是高于家孝高于个人的,这也符合当时人们尊崇儒家思想的社会观念,分明的等级秩序与思想上根深蒂固的认同感是维护社会稳定民心所向的表面现象的有效手段。源于贾府本身的这样一个上层阶级贵族属性,以及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同,故其家族自带一种秩序森严庄重肃穆的等级制度及该种庄严的生活氛围。

贾府宴饮习俗中所体现的等级分明尊卑有序不只是在行事作风上维系秩序,已经成为了当时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成为一种社会的普遍礼法与道德枷锁。

《红楼梦》中宴饮习俗体现了尊礼重孝的传统观念。如在宴饮的安排上,有贾母或地位较高的在场时,其居首位,有长辈在场时,要照顾长辈。其宴饮人物活动也是极体现孝道的。如第七十五回中秋节夜宴中古板正经的贾政给贾母讲笑话,第二十二回猜灯谜之时贾政故意猜错并授意宝玉告于贾母,及众人宴饮行令时照顾长辈言语恭敬,开玩笑烘托气氛等皆体现其重视孝道的礼仪文化。

宴饮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活动,使个体容纳入群体中,同化个体独特性,使个体趋向于群体并按群体规矩行事。体现了儒家“克己复礼”的传统思想观念。书中等级分明的阶级制度与尊礼重孝的传统观念便是由个体的角色意识进行实现的。如在宴饮中众人皆坐其位行其事,不慌不乱。宴饮本是一个人流复杂喧闹之所,但在贾府中体现出宴饮的秩序、和谐、雅致的美态,不可忽视的是个体的自我修养在群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通过以上对《红楼梦》中宴饮习俗的表象化分析,总结出其宴饮所具有的三大形态特征:一是美学特征,在宴饮习俗上表现为形式之美与意境之美;二是其在儒家思想上所体现的一系列礼俗特征,如等级分明的阶级制度、尊礼重孝的传统观念、个人修养的角色意识;三是时代特征,通过对《红楼梦》及其书作者时代背景与清代的相关性分析,及宴饮习俗的流行范围时代阈值变化分析,说明其典型性的时代特征。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6日 星期四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古代关于礼仪的故事有那些(古代关于礼仪的故事有哪些50字)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9633.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