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叙事性群舞(有故事性的群舞)

2023-03-16 02:02:01 技术常识4 基础知识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774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舞蹈与诗歌的共同想象——社区舞蹈《群鸟会议-迁徙》跨文化讨论,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身身不息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故事性的群舞1

波斯微型画《群鸟会议》中的场景。

2022年,在一个世界震荡疫情未退的时空情境下,身身不息将在秋天和大家一起探索诗歌与舞蹈的共同想象。借由国际社区舞蹈项目《群鸟会议-迁徙》的合作,与各个社区/社群参与者共同探索:身体的礼物,迁徙,同类,动觉共情,诗歌与舞蹈的历程。这将是一部基于每个参与者、基于社区/社群、基于每个人所感知的世界的社区舞蹈作品。

东方诗歌

《群鸟会议》(Conference of the Birds)(或译《百鸟朝凤》)是苏菲派诗人法里德·丁·阿塔尔(Farid ud-Din Attar)的一首波斯语长诗歌。标题直接取自《古兰经》(27:16),其中说到Sulayman(所罗门)和Dāwūd(大卫)被教导鸟类的语言或说话方式(manṭiq al-ṭayr)。

栖息在石头上的戴胜鸟

在这首诗中,鸟儿们聚集在一起,在戴胜鸟(The hoopoe)的带领下,一起去寻找传说中的凤凰神鸟(Simorgh)。戴胜鸟告诉鸟儿们必须穿过七个山谷,才能到达凤凰神鸟的住所。这些山谷是:

追求之谷,探路者在这里开始抛开所有的教条、信仰和不相信。

热爱之谷,在这里为了热爱而放弃了理性。

认知之谷,在这里世俗的知识变得完全无用。

禁欲之谷,在这里所有的欲望和对世界的执着都被放弃。在这里,被认为是“现实”的东西消失了。

团结之谷,在这里,探路者意识到一切皆有联系,所爱的超越一切,包括和谐、多面性和永恒。

敬畏之谷,在这里,被所爱的美丽所迷住,探路者变得困惑,沉浸在敬畏之中,发现他从未知道或理解过任何东西。

困惑与湮灭之谷,在那里,自我消失在宇宙中,探路者成为永恒,既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未来。

当鸟儿们听到对这些山谷的描述时,它们苦恼地低下头;有些甚至当时就被吓到。但是,尽管它们心有余悸,它们还是开始了伟大的旅程。在路上,许多鸟因口渴、炎热或疾病而丧生,而有些鸟则成为捕猎者,恐慌与暴力的牺牲品。

最后,只有30只鸟到达了凤凰神鸟的住所。最后,这些鸟儿明白了它们自己就是凤凰神鸟;凤凰神鸟(Simorgh)这个名字在波斯语中是指三十只(si)鸟(morgh)。它们最终明白,那个心爱的人的威严就像可以在镜子里看到的太阳。然而,无论谁看着那面镜子,也会看到他或她自己的形象。

从诗歌到表演

《群鸟会议》作为一首蕴含着东方世界观的长诗,吸引了戏剧导演和编舞家的兴趣。1979年,由让-克洛德·卡里埃尔(Jean-Claude Carrière)改编,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导演戏剧《群鸟会议》(La Conférence des oiseaux)在阿维尼翁戏剧节首演;2018年,法尔克·里希特(Falk Richter)2018年将《群鸟会议》改编成音乐剧;肖勒·沃尔佩(Sholeh Wolpé)改编成舞台剧。

2018年,美国编舞家、ANIKAYA舞蹈剧场(ANIKAYA Dance Theater)创始人温迪·杰伦(Wendy Jehlen)把这首诗改编成了一部同名舞蹈作品,汇集了五大洲十个国家的艺术家,通过群鸟的隐喻,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故事——一个关于迁徙、关于寻找我们的道路、关于在历经挣扎之后找到同类的故事。

ANIKAYA舞蹈剧场(ANIKAYA Dance Theater)作品《群鸟会议》(Conference of the Birds)剧照。图中,化作鸟儿的舞者们聚在一起,张开手臂,望着前方。

温迪·杰伦的艺术生涯一直以国际探索、研究和创造性合作为标志。她独特的编舞方法融合了印度婆罗多舞(Bharata Natyam)、奥迪西舞(Odissi)、巴西战舞(Capoeira)、印度战舞(Kalaripayattu)、西非舞蹈、舞踏(Butoh)以及广泛的当代运动形式等元素。温迪的艺术创作状态也像是一名鸟儿探路者,她通过与世界世界各地的舞者一起跳舞,分享他们的舞蹈、他们的物理空间和他们的生活,通过他们的感官接收这个世界——他们的眼睛、他们的皮肤、他们的呼吸。她认为,作为一名编舞,她有责任将这些珍贵的礼物直接带入观众的心中。于是在2018年,温迪开始编排《群鸟会议》,这场演出提出了一个既当下又永恒的问题——如何求同存异?有差异的个体如何在社会中共存?在舞者的身体中,在作品的声音、叙事和意象的多个层次中,ANIKAYA提出了一个答案:“我们是同一种血统,你和我。”

创立于2005年,ANIKAYA舞蹈剧场的使命是打破人、文化和艺术形式之间的感知界限。ANIKAYA的工作分为两个共生、渗透的类别——演出和社区项目。两者都回到了同一个根本的变化推动因素——动觉共情(kinesthetic empathy)。ANIKAYA的作品向我们之间想象出的边界提问,并试图通过完全共情的具身实践来打破这些想象中的围墙。

AN-I-KAYA “身体的礼物。”

“an(n)” – “恩典,礼物”(希伯来语)

“i” (ə) – “of”(波斯语)

“kaya” – “身体”(梵语)

迁徙,社区

2021年,在疫情的影响之下,《群鸟会议》发展出了社区舞蹈版本《群鸟会议-迁徙》(Migrations),这是一部响应现场、高度结构化的社区舞蹈作品,作品由温迪执导,ANIKAYA的舞者参与,同时与当地社区的舞者和各类社群展开合作。“迁徙”是对《群鸟会议》更自由的回应,包含了鸟类群体行为的元素,探索了人类文化中运动与迁徙之间的相似性。《群鸟会议-迁徙》在践行的正是ANIKAYA的理念:由所有人所创作,包括身心障碍人士,同时也为他们而创作。

ANIKAYA舞蹈剧场演出剧照。画面中,舞台中央,一位女性演员背向观众站立,在她周围是其他表演者跑动的模糊身影。

2021年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Maputo)进行的“迁徙”演出

2022年,在一个世界震荡疫情未退的时空情境下,身身不息将在北京秋天和中国观众一起探索国际社区舞蹈项目《群鸟会议-迁徙》的旅程,这将是一部基于每个参与者、基于社区/社群、基于每个人所感知的世界的作品。编舞家温迪和ANIKAYA的舞者将会通过连线的方式来与参与者进行交流,同时身身不息也邀请了诗人、剧场艺术家艾阔作为项目的合作者,共同在诗歌、身体与心灵的海洋中徜徉、打捞,看到同行的彼此,也看到自身的光与热。

“《群鸟会议》是一部简单朴质却含有丰富面向的舞作,其以波斯神秘主义诗人阿塔尔的同名诗歌为出发点,通过舞者对鸟类个体及种群情态的学习与仿写,去触及共舞带来的公共精神体验。探索表演艺术如何走出自己的叙事阈限,来激活社会现场与公共空间,以鸟类的飞行轨迹与行动模态为喻指,在一次群聚中回照并联结我们自身的精神,身体,情感与生活。而这一跨跃学科与种群裂隙的表演项目,又将募集各种非专业出身的表演者参与其中,当这些不同背景的,有差异的个体在剧场中偶遇与共存,《群鸟会议》又将成为一个真正的彼此学习、切磋、照护、交换经验的,会议般的能量场。”

——艾阔

在此,我们怀着温柔的心情欢迎大家加入这个迷人的项目。在编导温迪轻松自由又深沉致密的编排中共舞同乐,相聚于一次群鸟鸣飞的时刻,划出我们各自的轨迹。


招募信息

招募对象

15-20名表演爱好者,无需舞蹈或表演基础,无年龄、经验的限制,欢迎身心障碍朋友参加,欢迎音乐人参加。

项目时间

10月15日-16日 项目排练

10月22日-23日 项目排练

11月12日-13日 项目排练

排练地点

77文创北极阁(北京市东城区北极阁三条22号,东单地铁站B东北口步行440米)

无障碍支持

中英线上同传、手语翻译

报名方式

请扫描二维码添加身身君报名

项目交流

主题:诗歌与舞蹈的共同想象——《群鸟会议》的跨文化讨论

时间:10月12日 周三 8:00pm-9:30pm

方式:线上Zoom会议

会议号:851 2160 8518

密码:1012

无障碍支持:中英同传,手语翻译

对谈嘉宾

温迪·杰伦(Wendy Jehlen)

ANIKAYA创始人/艺术总监

温迪·杰伦的职业生涯一直以国际探索、研究和创造性合作为标志。她独特的编舞方法融合了印度婆罗多舞 (Bharata Natyam)、奥迪西舞 (Odissi)、巴西战舞 (Capoeira)、印度战舞 (Kalaripayattu)、西非舞蹈、舞踏 (Butoh) 以及广泛的当代运动形式等元素。她情感强烈的编舞作品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印度、日本、巴西、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土耳其创作并演出,目前在贝宁、日本、印度、巴西和土耳其有合作项目。

她的作品包括《Entangling》(2015),与布基纳法索编舞家拉西娜·库里巴利 (Lacina Coulibaly) 的双人舞,灵感来自量子纠缠;《The Deep》(2015),在巴西圣保罗为25名舞者创作的作品;《Lilith》(2013),关于第一个女人的独舞;《The Knocking Within》(2012),关于一个瓦解的关系的双人舞。《Forest》(2010),一次穿越原型森林的旅行;《He Who Burns》(2006),关于恶魔(撒旦)形象的三人舞;《Breathing Space》(2003),与日本编舞家马场光 (馬場ひかり/Hikari Baba) 在东京合作;《Crane》(2002),基于日本佛教诗歌的意象;以及《Haaa》(2002),灵感来自分娩的经历。

艾阔

剧场艺术家、写作者、策划人

艾阔受训于尤金尼奥·巴尔巴 (Eugenio Barba) 创立的ISTA剧场人类学国际学院,参与跨场域、学科、媒材的实践与研究。

作品游离于剧场,美术馆与公共空间之间,曾参与北京⻘年戏剧节、伊斯坦布尔世界一隅 (Dünyada Bir Köse) 戏剧节、哥本哈根南港剧场 (Sydhavn Theatre) 展演、阿德莱德艺穗节线上展映、深圳湾艺穗节、阿维尼翁OFF戏剧节和爱丁堡艺穗节等。

近期围绕「幻听」与「蘑菇」两个题目进行专题研究,从它们的种种精神面向出发,延伸至新萨满主义的传播学应用,以探寻私人体验与神话叙事的边界,激发剧场艺术与不同学科的交互可能。

易卜拉辛·阿布多(Ibrahim Abdo)(埃及)

易卜拉辛·阿布多是一名导演、编舞和舞者,拥有开罗大学 (Cairo University) 的哲学学士学位。2006年,他在大学期间开始表演和跳舞。2010年,他加入了卡莉玛·曼苏尔 (Karima Mansour) 的开罗当代舞蹈中心 (Cairo Contemporary Dance Center) 全职项目。2017年,他获得“Step Beyond”旅行资助,参加了奥地利的Impulse-Tanz舞蹈节。2016年,易卜拉辛加入了开罗的第一个“跨学科音乐戏剧团” (Interdisciplinary Music Theater Group),同时开始了自己的动作研究,从苏菲旋转 (Sufi whirling) 的当代视角出发,结合自由落体的概念,研究身体中的动作流动。2017年和2018年,为了服务于这项研究,他两次在德国阿兰努斯大学 (Alanus University) 驻地,了解更多关于优律司美 (Eurythmie) 研究中所理解的流动概念。2018年6月,他参演了作品《Green Leaves are Gone》的世界首演,这是埃及和意大利编舞家的合作作品,是Inteatre艺术节中“聚焦地中海和中东年轻编舞家” (Focus Young Mediterranean and Middle East Choreographers) 的一部分。

K·萨尔维尚(K Sarveshan)(南非/印度)

K·萨尔维尚是一位来自南非开普敦的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艺术家,目前定居在金奈(Chennai)。他曾在Dhananjayans Karaikudi Subramanian、Leela Samson、Maxwell Xolani Rani、Joaquin Ruiz、Savitri Naidoo和Alfred Hinkel手下学习。他的舞蹈之旅始于三岁,由开普敦瓦迪尼印度艺术学院(Vadhini Indian Arts Academy)的Smt Savitri Naidoo(Indira Rajan的弟子)指导。2006年,他从该学院获得婆罗多舞文凭,并在Smt Sandhya Murali(Dhanajayan夫妇的弟子)的专门训练下出演了婆罗多舞独舞晚会(Arangetram)。2012年,萨尔维尚搬到了金奈,在广受赞誉的Dhanajayan夫妇(莲花装勋章/Padma Bhushan获得者)创建的Bharata Kalanjali舞蹈学校探索婆罗多舞的细微差别。萨尔维尚被认为是一位细致入微的表演者、一位发人深省的教师和一位具有创新性的编舞者,他在南非、印度与海外一流的剧场进行了大量演出。

达南·帕蒙卡斯(Danang Pamungkas)(印度尼西亚)

达南·帕蒙卡斯是印度尼西亚梭罗市的Dan's舞蹈工作室(Dan’s Dance Studio)的创始人和艺术总监。他在传统艺术高中(High School of Traditional Art)正式学习传统艺术,毕业于苏拉卡尔塔(Surakarta)的印度尼西亚艺术学院(Indonedian Institute of the Arts)。他曾是苏拉卡尔塔Mangkunegaran宫殿(Mangkunegaran Palace of Surakarta)的正式舞者。2008年至2011年,他在中国台湾与云门舞集艺术总监林怀民一起跳舞。他曾编排了许多作品,包括《Panyot Pun Padam》《Lo Orfeo》《波佩亚的加冕》《Opera Jawa Selendang Merah》《Break the Harmony》等。他是玛雅舞蹈剧场(Maya Dance Theatre)的驻场编导和传统舞蹈导师,参与的项目有《Fly on the earth》《Angst Angel return》《Haze》《Anwesha-Beyond the darkness》《PANCHA-Flowers Don't Bloom All the Time》。他在2016年获得亚洲文协会(Asian Cultural Council)的资助,在纽约进行为期6个月的驻地项目。他是2020年悉尼歌剧院节目《Ring Circle》的助理编舞。

马塞尔·格贝法(Marcel Gbeffa)(贝宁)

马塞尔·格贝法是贝宁科托努Multicorps编舞中心(Multicorps Choregraphic Center)的创始人和艺术总监,他在其中推广现代舞及其参与机会。他在沙地学校(Ecole des Sables)(塞内加尔)接受训练,并在2008年以他的独舞《Et si》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这使他在非洲和印度洋编舞会议(Rencontres Chorégraphiques d’Afrique et de l’Océan Indien)上获得了国际声誉。作为一名表演者和助理编舞,他与Andreya Ouamba、Marceline Lartigue和Reggie Wilson等编导合作,并在巴黎市立剧院(Théatre de la Ville)和纽约布鲁克林音乐学院(BAM)等场所演出。自2010年以来,格贝法一直在发展他自己的运动语汇,在贝宁、巴西和整个欧洲创作了一些合作作品。他一直在寻求发明新的形式,他的艺术方法受到他的贝宁文化中传统舞蹈、仪式和节奏的启发和滋养,并通过与其他领域的接触、合作和影响进行交融。从贝宁的传统和宗教习俗中出现的当代艺术是他的灵感储藏库之一。最近的作品包括合作作品《DIDE》《AWOLI》和《Mémoire d'Océan》,这是一个视频装置作品,是在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死去的被奴役的非洲人的灵魂和今天在穿越海洋到达欧洲时死去的非洲青年的灵魂间的对话。

亚辛·安纳尔(Yasin Anar)(土耳其)

亚辛·安纳尔是一位驻伊斯坦布尔的舞者。他毕业于米玛·西南美术大学国立音乐学院(Mimar Sinan Fine Arts University State Conservatory)的现代舞专业,并拥有土耳其传统民间舞的“资深导师”(Master Trainer)认证。他曾与土耳其国内外多个民间和现代舞团合作,包括霍贾帕沙舞蹈剧场(Hodjapasha Dance Theatre)、MDT伊斯坦布尔项目(MDT Istanbul Project)、DEF舞团(DEF Dance Company)以及英国的Aakash Odedra舞团(Aakash Odedra Dance Company)。

卢西恩妮·拉莫斯-希尔瓦(Luciane Ramos-Silva)

舞者、编舞、人类学工作者和文化组织者。她是坎皮纳斯州立大学(UNICAMP)的表演艺术/舞蹈博士,研究舞蹈中的殖民性概念、教学方法和南南关系。她是驻扎于圣保罗的团体“卢西恩妮·拉莫斯-希尔瓦与集体”(Luciane Ramos Silva e Coletividade)的艺术总监,她与团体一起创作了《Brita》和《Na fresta da certitude o vermelho escuro》,并获得了圣保罗市颁发的“舞蹈鼓励奖”(Fomento a Dança)。她是杜克大学2020年非洲散居人口舞蹈社团(Collegium for African Diaspora Dance)会议的主讲人。2021年,她是WSQ女性主义出版社(WSQ Feminist Press)的客座编辑。2021年,她是圣保罗坎皮纳斯州立大学身体艺术系的访问教授。


有故事性的群舞2

大幕开启,舞台上空空荡荡,仅有一条长桌,桌上空无一物。在悠扬的钢琴曲中,8位舞者分别登场,一一就绪,钟声响起,游戏开始。这场无名的“狼人杀”邀约,看似平静,却难掩山雨欲来的气氛,宾客彼此打量,猜测着各自的身份。11月5日、6日,沪上新生舞团“脉冲舞蹈剧场”悬疑推理芭蕾舞蹈剧场《天黑请闭眼》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上演。这是中国首部聚焦游戏“狼人杀”的舞蹈剧场作品,8位舞者都被赋予了双重身份。“芭蕾”和“悬疑”在舞台上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世界的变化和故事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角色,而角色的心绪与行动又不断影响着故事。像一张紧密联系的巨网,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享受着世界的美好,也在面对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天黑请闭眼》总导演王昊说。

8位演员中,有不少已离开职业舞者的身份,包括原为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演员的翁耀昇、原为中国香港芭蕾舞团演员的付一杨、原上海歌剧院舞剧团演员刘晓音及原上海芭蕾舞团演员曲野鸣等。他们被王昊聚到一起“再就业”,他们的舞团也有了一个名字——“脉冲”。“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能聚在一块儿,还是因为大家对舞蹈都依旧抱有激情,还有着那种一跳舞就心潮澎湃的感受。”翁耀昇。

对演员们来说,过硬的舞蹈技艺之外,还有一个门槛——成为“狼人杀”资深玩家。剧中饰演“猎人”的上海戏剧学院青年舞团首席舞者徐立昂说:“最初想做这个主题,也是因为爱玩狼人杀。”天黑前,他以普通村民身份示人,天黑后却是互联网上的舆论操纵者,也是真正主导游戏的人。他是剧组中最资深的“狼人杀”玩家,还承担起了新加入演员的游戏培训任务。在剧中饰演情人的付一杨说:“《天黑请闭眼》给了我重回舞台的机会。这样的题材我从未接触过,很新鲜。为了这部剧我也补了很多课,肌肉记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

《天黑请闭眼》一年前开始创排,因为舞者们大都有本职工作在身,创排日程只能定在每天早上8点半以前以及晚上9点以后。舞者们每天早上完成一个半小时早课后去上班,完成工作后,晚上9点再度相聚,有时甚至要排练到凌晨。徐立昂说:“架不住心里喜欢,不觉得累,只觉得每天都充满活力。”

因特殊情况,“脉冲舞蹈剧场”的排练地点一变再变,王昊说:“大家习惯了哪里有地方就在哪里排,通常是群里通知,再各自赶过去。舞台和创作对于团里每一个成员都有着特殊且不可替代的意义。”如今,在部分好友的资助下,舞团也有了自己的排练厅,费用也靠众筹解决。“虽然疫情带来了更难走的路,但我们也有了更大的勇气,希望能坚持下去,也期待更多热爱舞蹈的人加入脉冲舞蹈剧场。”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笪曦

本文图片由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提供

来源:作者:吴桐

有故事性的群舞3

盐田非遗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南海之滨的璀璨明珠——盐田

历史悠久、文化馨香

一代代盐田人民在这里谱写出

一段段关于山海的生动故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历史

有历史的地方便不乏瑰宝

非遗瑰宝

亦在盐田结出累累硕果~

沙头角鱼灯舞、贾氏点穴疗法、疍家人婚俗、盐田山歌、五谷芳乳鸽、九簋菜……非遗在盐田,看得到、摸得着、听得见、吃得了。凝结历史人文,彰显质朴韵味,百年非遗、灼灼其华,盐田瑰宝、尽在生活。

今天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盐田国家级非遗

——沙头角鱼灯舞

◆ ◆ ◆

日出沙头,月悬海角,沙头角的日月沉浮周而复始,沙头角鱼灯舞正诞生在这片沐浴光华的土地之上。

沙头角鱼灯舞起源于清初乾隆年间,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由今天位于盐田区沙头角街道的沙栏吓村创演,是带故事性的道具类动物舞蹈。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观球)

沙头角鱼灯舞第三代传承人吴观球先生,与鱼灯舞结缘六十余载。作为传承人,他积极推动鱼灯舞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在社会广泛挖掘和培养鱼灯舞表演专业人才,提升了非遗文化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力。

多彩鱼灯

鱼灯舞表演道具鱼灯由竹蔑扎制,糊纸绘彩再涂上桐油,鱼腹下端插一木棍,腹内放置蜡烛,点燃时通体透亮,造型艳丽夺目,有红鲤、青鲤、黑鲤、火点鱼、丁公鱼、海鲫等20多种造型。

传统的鱼灯舞共有二十五条鱼,现今精简为十八条。

吴氏宗祠

沙栏吓天后宫

沙头角鱼灯舞是广场男子群舞,一般在晚上演出,场上置有4根白色空心柱,用以代表海底龙柱,内点通明烛火,四周则围以海蓝色布幕,寓意大海深处。

表演从20多个躲在布幕后的舞者高举各色鱼灯亲热欢快地游动开始,演绎一个发生在海底世界的群鱼抗恶的故事。

(第21届深圳黄金海岸旅游节开幕式上的鱼灯舞表演)

舞中的黄鳢角鱼,龙头鱼尾,造型奇特,强悍凶猛,是想象中的海底恶霸,不断地追逐侵袭群鱼、吞食弱者,连最小的鲑鯆鱼也不放过。

舞蹈的高潮是群鱼在红鲤的带领下,对黄鳢角围而攻之,终于把它打败。

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雕塑

表演中,幕后的舞者须保持低马步,以便俯身曲背运行穿插,而鱼灯的舞姿舞态也靠舞者的舞步配合,并操纵鱼灯起伏游动、左右摆动、上下翻跃,以表现悠闲、兴奋、受惊等不同情绪和神态,如舞者能让鱼灯表演“鱼贯穿棱”“铲沙”“窜水”“飞跃”等兴奋动作,快速敏捷、生动逼真。

在舞者的灵巧操纵下,二三十具鱼灯彩光四射,在暗夜中上下摇曳,左右闪烁、穿梭流淌,宛如灿烂星河,令人赏心悦目。

沙头角鱼灯舞表演时,常常以锣、鼓、钹、唢呐和螺号伴奏,均使用广东音乐,有悠闲抒情的《逛花园》《大开门》、轻快欢畅的《得胜令》等,既烘托了舞蹈节奏和情绪,又凸显岭南滨海特色。

作为情节性舞蹈的沙头角鱼灯舞,为大家阐述的故事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各种鱼类在海底自由自在地生活;第二部分是恶鱼黄鳢角欺侮众鱼,追赶吞食;第三部分是众鱼团结反抗,打败恶鱼,重新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舞蹈中各种鱼寓意着一定社会角色:黄鳢角象征海盗,任意欺压渔民;众鱼象征广大渔民,不畏强暴,向往幸福生活。沙头角鱼灯舞诞生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时至今日,沙头角鱼灯舞依然流行于沙头角、盐田及香港新界的担水坑、岗下新村等地,是渔民逢年过节、拜神祭祖必备节目,颇具浓郁地方特色。并于2006年和2008年分别入选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沙头角中英街,沙栏吓天后宫。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沙头角鱼灯舞,是海洋文化的典型表现形式,是客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寄托,是深港两地源远流长、血浓于水的文化纽带,是来自大海的故事,是来自劳动人民的故事。

具有故事性的诗歌(故事法的诗歌有哪些)

抒情具有故事性的文章(有故事的抒情文)

怎么拍一组有故事性的照片(有故事的照片摆拍)

有故事性的典籍是什么(有故事性的典籍)

《有故事的汉字》(有故事性的汉字)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6日 星期四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叙事性群舞(有故事性的群舞)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9433.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