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北方有历史故事的景点叫什么(北方有历史故事的景点)

2023-03-15 10:50:01 技术常识4 专家教你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419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这条路线了不起!记录着2000多年独特的历史文化,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盛世永昌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北方有历史故事的景点1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有没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就要看有没有钟鼓楼。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的永昌钟鼓楼就是永昌县悠久历史的象征。然而,当您走进充满传奇色彩的圣容景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神奇的自然景观会让您心潮澎湃,心驰神往。

金川峡水库——丝绸古道的璀璨明珠景点一:

金川峡水库位居圣容景区的入口处,因永昌县域内2000多个泉眼汇聚而成的金川河流而得名,是金昌市一级水源保护地,也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这里湖光倒影,风光旎漪,生态优美,魅力无穷!白天鹅、大白鹭、绿头鸭、秋沙鸭在这里择水而栖,嬉戏觅食,尽显美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也时常下榻此地。正可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花大门石刻——西夏文化的奇珍异宝景点二:

花大门,古丝绸之道的咽喉要道,因夏季百花齐放,被誉为“珍珠林海”的花草滩入口而得名。横卧在这里,形如睡佛山体的陡峭崖壁上,留下了西夏至明朝时期形状大小不同的石窟石刻50余处,相传是西夏名僧高僧的一种“葬式”—悬葬,每个石窟外套刻一尊佛塔,是西夏文化与佛教文化结合的见证。珍贵的石窟石刻历经千年的风雨剥蚀而风韵独存,清晰的佛龛和古朴的浮雕,见证者千年历史的兴衰演变。一崖壁上的“永昌卫正”字样和一佛龛内的西夏文“佛”等字样,是研究西夏石刻艺术和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汉明长城——千年历史的沧桑见证景点三:

永昌是全省长城保存较为完整的县(区)之一,境内的汉明长城东与民勤县以南长城相接,经永昌县朱王堡镇、水源镇、河西堡等乡镇,西与山丹县老军乡绣花庙长城相连,全长约150公里。永昌现存的汉明长城被称为“天然长城博物馆”,类型上有夯土墙长城、垒石墙长城、劈山墙长城、水险长城和壕堑长城等多种,形式上有各种城、关、隘口、敌台、烽火台、堡子等,具有瞭望敌情、传递信息、召集部队,分布兵马,受领任务,反攻作战的功能,与挡马长城、作战长城,烽燧信号体系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是汉、明王朝构建河西乃至整个北方防御工程的历史缩影。

毛卜喇长城

敌台

烽火台

圣容瑞像——敦煌石窟的不解之缘景点四:圣容瑞像位于圣容寺北侧圣容瑞象山脚,依山而立,佛身刻于北魏正光元年,佛首刻于北周闵帝元年,为敦煌石窟壁画中所描绘的“凉州石崖瑞像”。佛首现存永昌县博物馆,为国家二级文物。

依刘萨诃预言和圣容瑞像于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建成寺院,取名为“瑞像寺”;隋大业五年,炀帝西征吐谷浑得胜之后御笔改为“感通寺”;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吐蕃占领河西五州,将“感通寺”改名为“圣容寺(后大寺)”,与金川大寺(前大寺)遥相呼应。圣容寺自古为皇家寺院,被誉为河西第一名寺。

圣容佛塔——甘肃唯有的唐代寺塔景点五:

圣容寺南、北两侧的山分别为狮伏山和象山,山顶于唐代早中期建有大小两座七层佛塔,形制如同西安大雁塔和小雁塔,是甘肃唯一保存下的唐代佛塔建筑,弥足珍贵。“大塔”被称为“舍利塔”,为方形七级密屋檐式空心砖塔,塔内墙壁还留存着与敦煌莫高窟相同的壁画,“僧人一千五百人”字样和“圣容寺”榜题;“小塔”为实心塔,双塔雄峙御山山顶,遥遥相对,与北海子公园(前大寺)的北海子塔为一条轴线。

同时,在这条丝绸古道上还演绎着相传西王母蟠桃盛会琼浆玉液变成的圣容泉和西汉霍去病,唐宋薛仁贵、杨满堂以及明朝伏羌侯毛忠等大将誓师点将的故事,为这条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长廊增添了几分神秘之感。

“卍”字灯俗——来自京城的国家非遗景点六:

“卍”源自梵文,意为“吉祥之所集”,是“瑞相”“万德吉祥”的标志。据记载,卍字灯诞生于唐朝武则天时期的长安,明朝洪武年流传至北京,被永昌县在北京做生意的民间艺人毛卜喇人绘制图谱带回家乡,落户于这条丝绸古道上的毛卜喇村。千百年来,“卍”字灯辗转各地,目前在外地均已失传,留存于毛卜喇的“卍”字灯俗已成为华夏大地上独一无二的珍宝。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0年亮相上海世博会。

为进一步加大其保护传承力度,2021年,争取爱心企业等多方支持,在毛卜喇村建成“卍”字灯城,标志着将这一国家级“非遗”以工程的形式根植于毛卜喇村,必将成为发展永昌乃至甘肃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亮点。

车辘沟石林——鬼斧神工的天然巨作景点七:车辘沟位于永昌县红山窑镇毛卜喇村西北部,圣容景区西段,是红山窑镇近年来开发打造的一个特色景区。车辘沟原名石头沟(山),相传,霍去病的大军追击匈奴人到毛卜喇石头山一带,突然匈奴人不见踪影,汉军将士经仔细查找,发现匈奴骑兵是从石头山上的一条羊肠小道逃遁。由于当时汉军将士使用的大量战车无法通过这个羊肠小道,面对此境,汉军将士下令士卒和毛卜喇的百姓立即修路。经过夜以继日的辛勤劳作,终于快速修出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正好能通过一辆战车的车轮(当时的战车车轮,即车轱辘是用木头做的)。汉军将士和战车随即顺利通过,踏入戈壁和草原深处,赶在匈奴人面前,匈奴人遭到全歼。从此,石头山就被称为车辘沟沿用至今。

车辘石林景区北与有“珍珠林海”之称的花草滩相接,西靠月牙湖,南依大泉水库,主要由大车辘沟、小车辘沟和纱帽翅沟石蛋地貌三个景点组成。区域内的石林有的独立成景,有的纵横交错连成一片,如飞禽走兽,又像人间万物,形态各异,争奇竞丽,真可谓鬼斧神工的天然巨作。

进入这穿越千年的文化景区,可观汉明长城,品历史文化,敬圣容瑞像,逛卍字灯城,赏石蛋地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鬼斧神工的天然巨作浑然一体,崇尚历史和尊重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来源:永昌文旅

北方有历史故事的景点2

上周,笔者在《镇远故事:清咸同苗民大起义,镇远成为孤城终未沦陷(二)》中,写了铜仁号军和黔东南苗民未能攻克镇远最终失败的故事。

本期,笔者写写镇远卫城和府城的历史人文景点,看看镇远何以能在烽烟遍地的乱世之中保持不被攻陷......

一、镇远历史概述

先秦时期,古代濮/巴人由黔渝乌江流域一带逐渐向北、向东扩展,而古越人则从东南一带逐渐向中南、西南腹地扩展,双方最终相遇于湖北西部、湖南西部、贵州铜仁及贵州黔东南州北部一线。

濮人部落参加武王伐纣,获封为巴国(姬姓国,子爵,周朝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周成王时期,楚人首领熊绎获封子爵,楚国建立。

楚人筚路蓝缕,从一个小小的子国,历经数百年,灭国数百,拓地数千里,其中向西方向与濮/巴人相遇,楚国获胜,在此设黔中郡,辖区范围大致包括湖北西部、湖南西部、贵州铜仁及贵州黔东南州北部。

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嬴驷在司马错的建议下,率军灭亡巴蜀两国,向东进攻楚国,楚国被压缩至汉水以北、上庸(湖北省西北)一线,秦国将黔中郡与巫郡合并为新的黔中郡。

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秦国在镇远设县,隶属黔中郡。

西汉初期,黔中郡改称为“武陵郡”(辖区范围进一步扩大)。

史书记载,古代镇远地处“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结合部。

五溪蛮:即武陵蛮,两汉时对活动在武陵山脉的少数民族的统称,后来逐步分化,识别为如今的土家、苗、侗、仡佬等民族。

百越人:对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的统称,范围从江苏直至越南北部。笔者认为此处所谓“百越人”,即是后来分布于黔东南州北部的侗族,侗族一般也被认为是百越人的一个分支。

沿黄平—施秉—镇远—玉屏一线(舞阳河),以北为“五溪蛮”,以南至清水江为百越人(侗族),而清水江以南则为苗疆腹地了。

祝圣桥魁星楼对联:“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辟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里的“五溪”,指的就是“五溪蛮”的意思。

唐宋之际,朝廷对偏远的西南之地,多用羁縻州管理,镇远属思州管辖。

宋宝祐六年(1258),筑黄平城,赐名镇远州,这是镇远得名之始。

元朝时,思州田氏土司势力由黔东扩展至黔东南,镇远纳入思州安抚司管理范围;元末思州分裂,镇远归思南宣慰司管理。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建镇远卫;贵州建省后,朱棣置镇远府。镇远卫和镇远府分属湖广都指挥使司和贵州布政使司管辖,分属两省。

明弘治十一年(1446),朝廷在镇远府设置镇远县;正德年间,修建府城。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在平定三番之乱两年后,将镇远卫并入镇远县,镇远卫结束了军事卫所的历史。

二、镇远卫城与府城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朝廷在镇远设置镇远卫,官兵共5600人,隶属于湖广都指挥使司(明时湖广包括湖南和湖北省),这是镇远卫设置之始。

镇远卫上承青溪卫(今镇远县青溪镇),下接偏桥卫(今施秉),向北可威慑腊尔山生苗和思州土司,向南可威慑黔东南苗疆腹地,向西可威慑贵阳,而自己的退路则是可通过舞阳河入长江直达南京。

明永乐十一年(1413),朝廷废思州、思南宣慰司,在镇远设置镇远府,隶属于贵州布政使司。

有意思的是,镇远卫属于湖广都指挥使司,而镇远府则属于贵州布政使司,一河之隔卫城(军事作用)与府城(行政作用)分属两省,可见明廷用意非常明显:用湖广的镇远卫城制约贵州,再通过贵州经略西南。

所以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史书言:“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

舞阳河从镇远古城呈S形穿城而过,与两岸府城、卫城形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

舞阳河南岸为卫城,始于中和山,沿河至卫城西门,后为白云山,前为舞阳河,冷兵器时代确实绝佳的军事据点。

镇远卫城

舞阳河北岸为府城,位于石屏山之下,被赞为“屏山为城,舞水为池,金汤之固,其无逾于斯乎”。

卫城代表朝廷的势力,府城代表土司的势力,双方互相借重,又相互制约,处于一种平衡共处的微妙状态,这不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协调吗?

舞阳河加卫城、府城,不仅形似太极,其精神内涵其实也像极了太极之道!

镇远府城

三、镇远城垣历史人文景点

镇远城墙包括卫城垣、府城垣以及四官殿,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人把镇远城墙包装为“南方长城”“苗岭长城”,其实大可不必,镇远城墙就是保护卫城和府城的,古代镇远的军事价值已无需赘述,包装为不相干的“南方长城”“苗岭长城”,其实是舍本逐末。

01.镇远卫城垣

镇远卫城垣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所以镇远有“先有卫城再有府城”的说法。

镇远卫城墙西起老西门,东至龙头溪,围城一圈筑城;周长3090米,高4.3米,面宽2.6米;有城门及城楼5座,墙上有1872个射击垛口;为防止洪水冲毁,在部分城墙外面又修有副城墙(高2米宽1.5米)和防洪堤。

现在镇远卫城墙从西门至新大桥共1.5公里以及两座城门(上下北城门)保存完好,值得一游。

镇远卫城垣:上北门

镇远卫城垣:上北门城门洞

镇远卫城垣:城墙

镇远卫城垣:下北门

镇远卫城垣:下北门城门楼

02.镇远府城墙

镇远府城垣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位于府城北方石屏山,西边至天后宫处,东边至府城石屏山临舞阳河悬崖处;全长2公里,高5米,面宽2.78米;城墙中段遗存有烽火台。

卫城垣和府城垣均为方正青石砌筑,青石之间用糯米石灰泥浆粘合。

我游玩府城墙,是从祝圣桥处上山,因特别想去“四官殿”游玩,加上时值正午,天气炎热担心中暑,就没有走完至天后宫,而是在城垣中间处下山至四官殿游览。

镇远府城垣:文物保护碑

镇远府城垣:东起点(外侧为悬崖)

镇远府城垣:巨大条石

镇远府城垣:烽火台

镇远府城垣:宛若天路

03.四官殿

四官殿始建于明初,由主殿、钟楼、石拱券组成的一组建筑。

殿内主祀战国时期四大名将:秦国白起、王剪,赵国李牧、廉颇;两侧配祀赵公明元帅和姻缘神;二楼供奉观音菩萨。

我在之前《镇远故事》中,着重介绍了镇远的军事价值,所以在镇远有供奉兵家战国四大名将的庙宇也就可以理解了。

四官殿:山门

四官殿:古塔

四官殿:主体建筑

四官殿:一楼大殿

四官殿:远眺(图中左侧高山靠中建筑)

白起:(?-前257),陕西眉县人,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辅佐秦昭襄王(秦始皇曾祖父),破魏韩联军,斩首24万,打开秦国东进大门;攻破楚国都城郢城,获得楚国大量土地;长平之战坑杀赵卒40万。其实秦国一统六合主要贡献在昭襄王,而昭襄王的仗基本上是白起打下的;后来白起被秦相范雎算计,被昭襄王所杀。唐代时,白起位列武庙十哲之列,不过这个人的名声不算好,主要原因是杀降太多。

廉颇:生卒年不详,河北定州人,赵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廉颇早期辅佐赵惠文王,在“五国伐齐”中立下赫赫战功;秦赵长平之战时,廉颇坚壁固守,打得白起毫无脾气,后赵孝成王中计,用赵括替换廉颇,导致长平大败;燕国见赵国长平失败,进攻赵国,廉颇带领残兵打得燕国割地求和;因不受赵悼襄王重用前往魏国,虽赵王最后欲启用,却又被秦国收买了郭开所误,留“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千年哀叹!

李牧:(?-前229),河北隆尧人,赵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李牧早期主要是驻守代地雁门郡防止匈奴(想想秦始皇派蒙恬带领全国一半兵力共30万防守匈奴就可知李牧的厉害了),后来秦攻赵急迫,赵王迁把李牧南调抵抗秦军;李牧在兵力远不如秦军的情况下,运动作战大败秦军,就连王剪也不敢与李牧正门对攻;可惜赵王听信郭开谗言杀了李牧。李牧死,赵国亡,自此山东六国再也无法抵挡秦国虎狼之师。

王剪:生卒年不详,陕西富平人,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王翦和其子王贲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最大功臣,六国中除韩国外,其他五国均为其父子所灭。李牧死后,王翦灭赵国,然后北上灭燕国;秦始皇派李信20万大军攻楚国,秦国大败,于是把全国60万大军交给王翦攻楚;楚国40万大军与秦国60万大军对峙一年,楚军调防,王翦乘机一举灭楚。天下一统后,王翦急流勇退,战国四大名将中,结局最好。

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历史上诸子百家学说除儒、道以外都逐渐消失,幸运的是,一部分内容被道教吸收得以保存下来(如阴阳五行学说),而兵家也是式微,后世虽有军事家,但兵家作为单独的一种学说已经不成体系。

从广义来讲,四官殿属于道教范畴。感谢道教,起码道教还在镇远这样一个西南偏远之地,供奉兵家人物。至于全国其他地方是否有供奉战国四大名将的四官殿,笔者未知。

白起、王剪、李牧、廉颇可能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生前四人代表秦赵两国生死仇杀,死后居然会同处一室,和平共处享受人间烟火!

《镇远故事》待续;下周写写镇远青龙洞的历史人文景点故事......

北方有历史故事的景点3

起名“古堡”的地方,总给人一种面积广大、气势雄伟的感觉 ,然而在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却有一座占地面积仅0.1平方千米的古堡。古堡虽小,五脏俱全,有民居、有戏台、有地道,还有宫殿和庙宇,既有军事防御色彩,又有浓重的生活气息。

古堡建成年代久远,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地方豪强所建的众多坞壁之一,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当代作家冯骥才赞其为“遗落在民间的聚宝盆”“中国北方古村落的活化石”,因夏商遗址、北朝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诸多文物古迹而闻名。

古堡内的建筑大多已经老旧损毁,考虑到年代久远,能保存到如今的规模和模样,已经算不错了。现在作为景区,古堡内已没人生活,民居基本都是空置,门窗破碎污浊,屋内尘土遍布。

和普通村庄不同,走在张壁古堡内,最大的感受就是有种步步惊心的压迫感,眼睛所见,处处都有高耸的墙壁,整个古堡如同处在无尽的围墙重重保护。

重重墙壁中,砖石垒成的房子沉默地伫立,四周是荒木丛草,古堡内游客稀少,经常是一个人在独自漫步,一种落寞和荒凉感油然而生,仿佛走在一个刚刚经历过战火洗劫的村子中。

如果地面古堡的防护之严备已让你意外,再来看看地下吧。长达3000米、上下三层攻防兼备的古地道藏匿于地下,蜿蜒曲折,立体交叉,窥探设备、陷阱、伏击点、逃跑口等处处齐全。

古地道并未完全开发,游客可游览其中一部分,即便如此也已相当震撼。条条地道形成错综复杂的路线,相互之间贯通串连,走进去有满满的压迫感,也会有失去方向的迷路感。作为景区有明显标识和照明的情况下,人们的感受尚且如此,可以想象当时士兵们处于地道中的艰苦环境。

在古堡中随意漫步,阳光偶尔从间隙中打过来,洒在地上、老房上、树叶上。身边一片静谧,很适合放松身心,放空自己。

古堡中处处体现着古人的智慧,对天文、地理、工程不懂的人,这样地上地下俱严的防御工事是不可能修成的。

北堡门城墙上排列着三座寺庙。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顶部,琉璃覆盖,金碧辉煌,金琉璃饰件原本是皇家专用,可以看出寺庙的地位极高。

远远望去,三座庙宇顶部在阳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庄严气派。

时光流逝,千余年倏忽而过,原本牢固的建筑变成今日的空堡,从要塞到民居再到景点,沧海桑田,令人唏嘘。(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贵阳有历史故事的景点吗(贵阳有历史故事的景点)

有历史故事的旅游景点(有故事的旅游地方)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5日 星期三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北方有历史故事的景点叫什么(北方有历史故事的景点)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9015.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