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好奇的小故事(出奇的小故事有哪些)

2023-03-14 22:38:01 技术常识4 秘诀分享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82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民间故事:智擒汉奸二混子,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喜欢看旧书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出奇的小故事有哪些1

#民间传说##传奇故事##战斗故事#

这是抗日战争时候的一个故事。

那会儿,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张铁柱在县公安科搞侦察工作。

有一次,上级交下来一个任务:到沿河村去走一趟,摸清“二混子”的行踪,并把他逮捕归案。

二混子原是国民党的一个小军官。“七七”事变以后,国民党军队撒着丫子往南跑的时候,他开小差流落到这里,跟村里一个破鞋小白菜儿靠上了。这俩人凑到一块儿,好比紫花狗撵兔子,对了毛皮了。一个坑崩拐骗,一个说媒拉牵,还外带贩卖毒品。打从鬼子在王庄道口修上了炮楼子,二混子又钻到炮楼上当了伪警长。这小子一肚子坏水儿,整天价领着鬼子出来祸害人。这周围的老百姓恨得牙根疼,都想生个法儿除却了他。

当时我党在当地成立了公安科,专门惩处反动派和汉奸卖国贼。公安科的同志通过内线侦察,发现他隔不几天就溜回家住一宿,便决定在家里堵他。可是这小子滑得象个泥鳅,来去没有个准时候,也说不准他走哪条道儿,明明炮楼在西边,他抽冷子却从东边溜回来了。就这样,一直到现在也没逮住他。

这天,张铁柱接到这个任务后,连夜就赶到了沿河村,投宿在他的干娘车大娘家里。车大娘五十多岁,身边有个贴心儿子墓生。车大娘手脚勤快,干事麻利,对抗日工作格外热心,尤其疼爱这个干儿子。沿河村当时还是敌后,河西边的王庄道口又修上了鬼子的炮楼,环境很恶劣。那一夜,张铁柱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是怕鬼子发觉吗?不,有干娘替他站岗放哨,才不怕呢。他是担心完不成任务,因为二混子这家伙实在太狡猾了,怎样才能摸清这个家伙的行踪呢?!

正在铁柱愁眉不展的时候,墓生朝嘴里丢个花生米儿,一边嚼一边说说:“哥,你还想不想逮住二混子那个孬种呀?”。

“怎么不想?要不为这个,我到这里来干什么呢?”“这一回呀,哥,你擎好儿,保管能把他逮住。”墓生凑到铁柱的耳朵跟前,诡谲地说。

“唔!村里公安员车大叔带着民兵堵了好几次窝儿,都堵空了。你南天门里练把式,想出什么高招儿来了?”铁柱说。

“这是秘密!”

铁柱刮了墓生一下鼻子,笑着说:“好你个小不点儿,还有秘密!”

夜晚,铁柱躺在炕上,闭上眼睛,可是睡不着,心里老在琢磨墓生说的这个“秘密”。

墓生只有十二岁,个头不高,可是机灵得出奇,那一双大眼珠子,就象两颗孩子们弹的那小黑琉璃球儿,闪闪发亮,一转悠就是一个心眼儿。墓生是铁柱干娘的独生儿子,还在他娘怀着他的时候,他爹就死了,所以取了个叫“墓生”的名字。

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能有什么高招呢!听他说得那么胸有成竹,铁柱不禁悄悄留心起他来。

那天夜里,墓生轻手轻脚地挪到了铁柱身边,轻轻喊了两声,见铁柱没答腔,便蹑手蹑脚下了炕,悄悄地溜出了房门。哪里知道,墓生前脚出门,铁柱跟着也下了炕,紧跟在后头盯住墓生。

只见墓生拿个小布袋,装了一布袋细纱土,踮着脚尖走出大门,先朝两边瞄了瞄,然后贴着墙根往前走,穿过两条胡同,便到小白菜家的大门口了。小白菜家是个临街的大门,门口有棵大槐树。墓生躲到槐树后头等了一会儿,见没有动静,便一阵风儿跑到小白菜家门前,把一袋沙土,匀匀实实地撒到门台子上。

当他重新在铁柱身边躺下的时候,又轻轻地喊了两声:“哥,哥!睡得可真死!”墓生自言自语地嘟哝一声,噗哧-一声笑了。

“你偷笑什么?”铁柱腾地一个翻身,按住他说:“小傢伙,你变的什么戏法,乘早儿坦白交待!”

墓生拿两只大眼吃惊地望着铁柱说:“怎么,你都瞧见了?”铁柱笑着说:“你那点儿秘密要能瞒得了我,我还当什么侦察员呀!快告诉我,你这个主意是谁教的?”

“是俺自个儿憋出来的。”墓生说。“俺寻思二混子贼鬼油滑,咱犯不着整宿整宿地替他站岗放哨,动透了脑筋才憋出了这个主意。等到天黑人静了,我就把沙土撒到他那门台子上,赶半夜里我再去看看,那上边要是有脚印儿呢,就是说他回来了,我就去叫民兵,保准能堵了热被窝儿。”

“你撇嘴干什么,不相信吗?给你说吧,俺这个法儿才叫灵呢!前几天他真回来了。唉,可惜我睡过劲儿了,去晚了一会儿,那上边有进去的脚印,也有出来的脚印。都怨我,吃到嘴边的食又丢了。又过了六七天了,说不准他今儿个又要回来呢。”铁柱眼镜转了一转,想了一下说:“你这个办法好倒是好,可是还有点关节儿没有说清楚。”

“什么关节儿呀?”

“你在小白菜家门口撒那么多沙土,第二天叫她发现了,不全露馅儿了吗?”

墓生昂着头得意的说:“这个不碍,等不到天亮俺又把沙土撮回来了。”“你真是我的好兄弟,将来是个当侦察员的材料儿。”铁柱紧紧地搂着墓生,亲着他那稚嫩的脸蛋。

铁柱想这墓生还是一个只有十二岁的孩子呀,居然能想出这么好的主意,而且有这样大的胆子,这么坚韧的毅力,他的心又是那么细,该是多么难得呀!

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那天夜里,二混子果然回来了,正在他做着好梦的时候,铁柱和墓生两人翻墙过去,堵住了他的热被窝儿。

最后,当二混子明白是门台子上的那两个日本胶鞋花印,泄露了他的行踪的时候,竟像个泄气皮球似地叹气了:“唉,吃了一辈子江湖饭,没想到头来却栽倒在一个毛孩子手里了!”

每天不断更新古今中外小故事,有喜欢此类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或者点赞收藏;您还可以长按点赞,这样就可以强力推荐此文。

多谢观看,谢谢您的支持!。

出奇的小故事有哪些2

《林家铺子》是茅盾先生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

小说以林家铺子老板林先生的生意失败为主线,展现了江南杭嘉湖地区的风俗人情。

一九三二年的中国正值多事之秋。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让农村经济濒临破产。

而战争的爆发,更是加速了它的崩溃。

写这篇小说时,茅盾正从上海回到了家乡。

原本富足安宁的乡村,一片萧条凋敝,这让作者痛心疾首。

在这种感情的触发下,他写了这篇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让人觉得很不舒服的作品。

记得有一首诗这样评价茅盾与《林家铺子》:

“船过乌镇读茅盾,子夜红灯照天命。林家铺子今犹在,甩手方面掌柜人。”

开篇作者就向我们展现了外国经济入侵的状况。

林老板的独生女林小姐,因为穿衣打扮的问题,非常苦恼。

“正也是为了这东洋货问题,她在学校里给人家笑骂。”

林小姐对东洋的感情很复杂:她爱那些东洋货,但她又恨东洋人。

被娇宠着长大得林小姐,丝毫不知道家里正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时髦的可爱的东洋衣服不让穿,穿旧棉袄又惹同学们笑话。

林小姐被这份纠结矛盾折磨得非常痛苦。

同样受折磨的还有林老板。

外面的人都认为做生意的人发了财,真实情况只有林老板知道:

林家的铺子已经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倒闭的风险。

林家进了的东洋货被查封,林老板要花四百块钱疏通才能让他们松口。

这些钱,林老板只能靠典卖女儿的金项圈筹得。

为了将生意维持下去,林老板想到打折促销这一层。

临近年关,乡下人进城里,总要买点什么。

虽然第一天促销的效果不是很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从各个商店比了价格,发现还是林家铺子便宜,后几天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

可是,林老板仍然开心不起来。

因为卖得越多,赔的就越多。

“每块钱的实足亏折算成三分。”

外面的人并不理解这种扬汤止沸的方法,只看到林家铺子生意火爆,林老板肯定赚到盆满钵满。

林老板准备要提高商品的价格了。

虽然他是一个有良心的生意人,但不可避免地还是带有商人的剥削性。

生意的火爆让很多人红了眼。

对门的竞争对手裕昌祥也准备学他降价搞促销;商会会长提醒他要贿赂一下镇上的卜局长;上海进货商又赶在这个时候来要账;从前入会的那些乡亲也来要利息,而外出收账的徒弟寿生迟迟未归。

就在焦头烂额之际,商会又借上海发生战事,要求每个商户上交20元。

林老板实在没有办法,明知道钱庄会趁火打劫,抬高利息,也要去钱庄借款。

“林先生嘴里应酬着,一边看着女儿,又听听老婆的打呃,心里一阵阵酸上来,想起他的一生简直没幸福,然而又不知道坑害他到这地步的,究竟是谁。”

这段对林老板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广大中国老百姓的心理状态:

我知道自己苦,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苦,到底是谁让我这么苦。

林老板一辈子兢兢业业,与人为善,从来不说一句狠话。

俗话说:善有善报。为什么他的幸福从来都没有过。

他把所有的苦难,都归于宿命。

既然是命,那就只能接受。

就像林老板的妻子林大娘,生意好了,打呃就少了;生意坏了,打呃就停不下来。

女人们更没有办法,只得救助泥塑的菩萨。

“林大娘也起了五更,瓷观音面前点了香,林大娘爬着磕了半天响头。”

事情还是出现了转机。

寿生收了一部分的账,而且还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来挽救铺子。

当时,上海战事爆发,很多上海人纷纷逃到了此处,慌乱之中,很多日用品没有带齐。

而铺子里正好囤积了大量的日用品。

林老板以“一元货”的方法,将一些日用品打包成一套以一块钱售出。

情况果然不出林老板所料,“一元货”生意好得出奇。

林家铺子又迎来了转机。

林家人还没有高兴多久,林老板就被党部带走了。

至于林老板被带走的真相,更是让气愤。

对门裕昌祥见林家生意好,故意散播谣言说林老板要卷款逃走。

“林老板除有庄款和客账未清外,还有朱三阿太,桥头陈老七,张寡妇三位孤苦人儿的存款共计650元没有保障。”

党部里假借保护穷苦人的利益,抓了林老板,实则是为了敲诈,要林家铺子交赎金。

裕昌祥见林老板被带走,林家没有主事人,趁机低价收购林家的日用品。

林大娘没有办法,只能答应,目前尽快救出林老板才是当务之急。

林老板的窘迫与要强,牵动着读者的心。

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林家有了两次“振兴”的机会,在我们以为林家会迎来转机时,转瞬曙光就消失了。

低价促销的钱,入不敷出;“一元货”赚的钱,都被敲诈了,甚至连货都被竞争对手卷走了。

“林家铺子终于倒闭了。”

懦弱的林大娘在林老板回来后,做了一个果断地决定:

逃走!

林老板带着林小姐先走,她不走,寿生先陪着她几天,以后再做商议。

“林老板逃走的新闻传遍了全镇。”

讽刺的是,林老板没想逃走时,尽是居心叵测的人诬陷他逃走。

林老板被诬陷他的人逼着逃走了,那些为穷苦人申冤的党部竟袖手旁观,置之不理了。

林老板自认一辈子规规矩矩做生意,没有做过亏良心的事,没有对不起的人。

破产之前,他被人追债过,被人敲诈过,他都默默忍受下来。

别人欠自己的账没有追讨回来,自己还要尽量还清上海进货商的欠款。

克勤克俭一辈子的林老板做梦都没想到,自己逃走后,竟惹出了人命。

朱三阿太,桥头陈老七,张寡妇先前都放了存款在林家,每月来拿利息。

林老板携款逃跑后,这些人的天都塌了。

他们堵在林家铺子门口闹。

人群中有人给他们提了个醒:党部天天宣传说给穷人做主,这时就可以到党部要说法。

党部早就提前做好了准备,门口站了四个警察在驱赶人群。

走狗黑麻子“跺着脚喝那四个警察动手打。陈老七是站在最前,已经挨了几棍子。闲人们大乱。朱三阿太老迈,跌倒了。张寡妇慌忙中落掉了鞋子,给人们一冲,也跌在地上,她连滚带爬躲过了许多跳过得和踏上来的脚,站起来跑了一段路,方才觉到她的孩子没有了。”

孩子死了,张寡妇疯了。

留下的,死的死,疯的疯。

出走的呢?

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失去了谋生手段的林老板,带着女儿能去哪里?

书中唯一有觉悟的寿生,他能想到的也只有逃走。

让读者能感到一丝温暖的,是寿生与林小姐的结合。

林小姐被镇上的卜局长看中,要挟林老板将林小姐嫁过来做四姨太。

林小姐固然有些虚荣,毕竟还有良知。

她在母亲做主之下,粗陋地举办了仪式。

从她“泪痕中含着一丝笑意”,我们知道这个女孩在生活剧变面前,清醒了,觉悟了。

不过,个人的亮色也难掩民族的哀伤。

茅盾的另一部短篇小说《春蚕》中有一句话道出了国人的困惑:

“他觉到人和人中间有什么地方是永远弄不对的,可是他不能够想出来时什么地方,或是为什么。”

林老板等底层百姓只是觉得苦,而不知苦难的根源是什么。

人们在灾难面前,自顾不暇。甚至有人会向同胞发难。

鲁迅说:“强者发怒,拔刀向更强者,弱者发怒,拔刀向更弱者。”

在《林家铺子》中向老百姓拔刀的正是身边的那些人。

林老板生意好的时候,对手红了眼,用尽手段要搞垮他;

商会会长假托战事,向各商户募捐,实则都进了自己的腰包;

镇上卜局长四十几岁,要强纳年仅十七岁的林小姐做四姨太;

党部打着关心百姓的旗号,勒索了林老板一百多元,直接将他逼上绝路;

原本是维持治安的警察们,却向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挥舞拳头,有的更无耻,光天化日之下,直接将手伸向张寡妇的胸口。

出走的小本商贩,冤死的孩子,疯了的寡妇,受伤的老人,看戏的闲人们。

这些人就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缩影。

国民性不改,国民劣根性不除,悲剧永远会上演。

出奇的小故事有哪些3

中国是个浪漫的国家,处处充满着浪漫的故事,历史、习俗、食物、物什、节日,都是由一个个或奇幻、或美好、或凄美、或喜庆的故事构成的。

春节,作为中国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当然更少不了故事啦。春节期间每天干什么、吃什么、讲什么话,都是有讲究的,而且背后还都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故事,今天,邦臣收集了15个和春节有关的小故事,您可以每天给孩子讲一个,一直讲到大年三十。了解了这些小故事,孩子们肯定会更觉得春节完满、有趣味,更喜欢过春节。

熬夜守岁

太古时期,有一种叫“年”的大怪兽,形貌狰狞、生性凶残,尤其喜欢吃人,人们都很害怕这种叫年的怪兽,简直是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蹿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中去。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天视为生死关口——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人们都早早赶回家,提前做好晚饭,然后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栓牢,把宅院所有的门窗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除此以外,人们还在吃饭前先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安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大家谁也不敢睡觉,挤在一起聊天壮胆,慢慢地,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夜守岁的习惯。

放鞭炮,穿红衣

过年放鞭炮,穿红衣的习俗,也和年兽有关。

每到年兽下山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关闭门窗,躲在屋里不敢出来。可是,有一次,又到了年兽下山的日期,有两个小孩特别淘气,不听妈妈的叮嘱,偷偷跑到街上去玩,他们又蹦又跳,还噼里啪啦放起了鞭炮。这时,饥肠辘辘的年兽正好走了过来,看到两个白白胖胖的小孩,馋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年兽正要扑上去吃掉,突然看到小孩手里有样长长的东西,一边冒着白白的浓烟,一边噼里啪啦地怪叫。年兽以为这是人类新发明的、专门对付它的神秘武器,吓得转身就跑。

年兽正跑着,忽然看到有户人家正在关窗户,站在窗前的女子穿着一件崭新的红衣服,特别鲜艳,年兽一看到这种鲜艳的红色,眼睛立刻像着了火一样痛,于是顾不得吃东西,嗷嗷叫着逃回深山去了。

从此以后,人们知道年兽害怕鞭炮声和红衣服,于是每到年关,家家户户都穿红衣,放鞭炮。

送灶神

有些地区,把腊月二十三年节的开始。

腊月二十三是灶神上天庭汇报工作的日子,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买又黏又甜的糖送灶神,目的是黏住灶神的嘴巴,让他难开口说坏话。还要准备一点黄豆和干草,作为灶神和马长途跋涉所需的干粮、草料。此外还要焚香、叩首,并喃喃叮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平安”之类的话。送走灶神之后,正月初四再把灶神接回来。接灶神的仪式很简单,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贴一张新的神像即可。

相传,灶神本来是一个嗜赌如命的赌徒,输光了家产,连媳妇都卖了,最后以行乞为生。他的媳妇又嫁到一个殷实的家庭,赌徒行乞时无意中遇到了妻子,羞愧难当,钻进灶火中把自己烧死了。死后,被玉皇大帝封为了灶神。

桃符与春联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下,门边站着两个神仙,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用芒苇做的绳子将它捆起来,送去喂老虎。天下的鬼魂都畏惧神荼和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神荼和郁垒的模样,供在自家门口,用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再后来,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来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三来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后来,人们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贴门神

在许多地区,仍旧保留着春节贴门神的习俗。

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有神奇的秉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具有超高的捉鬼擒魔的能力。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魑魅魍魉战斗。

除了神荼和郁垒,民间信奉的门神还有唐朝的武将秦叔宝和尉迟恭。相传,唐太宗有段时间半夜经常听到门外鬼魅呼号,彻夜无法安睡,于是就让这两位武艺超强的武将手持兵器立在门的两边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后来,唐太宗干脆找人把这两位武将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慢慢地,这一习俗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叔宝、尉迟恭也成为人们信赖的门神。

倒贴的福字

春节的时候,福字之所以要倒贴,传说起源于清代恭亲王府。那年春节前夕,恭亲王按例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于王府的大门上。谁知,有个家丁不识字,竟将“福”字头朝下贴在了门上。

恭亲王福晋看了十分气恼,就想鞭罚家丁。恭亲王府的大管家是个善良又能言善辩的人,连忙跪下来替家丁求情:“禀告福晋,奴才听说恭亲王寿高福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这是喜庆的前兆啊!”

恭亲王福晋一听,觉得合情合理,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到(倒)了,如果吉祥的话说一千遍,金银财宝就能增加一万贯。都说奴才没学问,没想到他还有这招式呢!”于是一高兴,嘉奖了管家和家丁各五十两银子。

这可真是因祸得福!

压岁钱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出来捉弄小孩。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一下,孩子就吓得哭起来,然后是发高烧,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疯疯癫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异常珍贵,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和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

半夜,祟来了,变出一股冷风吹灭灯火,然后用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竟放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祟害小孩子了。

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祭祖

中国人特别注重感恩,春节祭祖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古时候有个叫丁兰的樵夫,父亲早逝,和母亲相依为命。每天,丁兰去山上砍柴,到了中午母亲就给他送饭。由于母亲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再加上山路陡峭,母亲每次上山都要花很长时间。丁兰嫌母亲走得慢,常常抱怨母亲。因此,每次上山给丁兰送饭,母亲都特别紧张,生怕又挨孩子一顿批评。

有一次,丁兰看到一只小乌鸦在四处寻找食物,然后衔回来嘴对嘴地喂给已经老得不能飞翔的乌鸦妈妈。丁兰很受感动,心想:一只小鸟尚且懂得感恩父母,我作为一个人,怎么能那样对待母亲呢?于是决定以后好好孝敬母亲。

过了一会儿,母亲又送饭来了,丁兰激动地朝母亲迎上去。丁兰本想扶母亲一把,没想到母亲竟以为丁兰要打她,吓得转身就跑,一不小心掉进旁边的一条河里淹死了。

母亲死后,丁兰特别伤心,每天都在思念母亲。后来,他在木板上刻了父母的模样,供奉在家里,每天祭拜。

据说,这就是中国人祭祀的由来。

接财神

正月初四接财神。

北宋时期,有个宰相叫蔡京,特别有钱,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的生日恰好是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拜。后来蔡京被罢了官,发配到偏远的岭南,百姓便另外换一个财神供奉。当时宋朝的国姓是赵,于是就给新财神取名叫赵玄坛。

据说,蔡京做宰相期间干尽了坏事,百姓恨透了他,临去岭南时,他随身带了许多钱,可是途中谁也不肯卖东西给他,又沮丧又劳累的他最终死在了半路上。

元宵姑娘

汉武帝时期,有个大臣叫东方朔,善良又风趣。有一年正月,东方朔正在御花园欣赏梅花,突然发现有个宫女在一棵梅花后面掩面哭泣。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自从进宫后就再也没见过家里的亲人,特别想念父母。东方朔见元宵哭得可怜,就决定帮帮她。

东方朔会占卜,于是跑到汉武帝那儿说:“本月十六玉帝将令火神君将火灾给长安百姓,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元宵姑娘做汤圆最好吃,为什么不让她做一些供奉给火神君呢?另外,再让全城的臣民家家户户挂灯笼、点鞭炮、放烟花,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再通知城外的百姓,十五晚上全都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晚上,长安城到处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非常热闹。宫女元宵的父母也进城观灯,元宵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非常高兴,于是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花。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吃,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袤,民族众多,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民俗,因此春节习俗也就有所不同,背后的故事也就各不一样。本篇只是分享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传承。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4日 星期二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好奇的小故事(出奇的小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8674.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