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隋朝的历史故事有哪些(隋帝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14 19:20:01 技术常识4 终生受用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845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长孙晟,一个唐朝开国名臣父亲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美丽源生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隋帝的故事有哪些1

长孙晟,字季晟,生性通敏,略涉书史,善于骑射,矫捷过人。

  当时周朝崇尚武艺,贵族子弟都因有武艺而觉得了不起,每每与他骑马射箭,那些人都在他之下。

  十八岁,任司卫上士,初不出名,人们还不认识他。

  只有隋高祖一见他,就嗟叹不已,于是携起他的手而对人们说:“长孙郎武艺超群,刚与他交谈,他又有很多奇策。

  以后的名将,难道不是他吗?”北周宣帝时,突厥的摄图请求与北周通婚和亲,朝廷以赵王宇文招之女嫁给他为妻。

  但北周与摄图各相夸耀实力,都选拔骁勇之士以作使者,北周因派长孙晟为汝南公宇文神的副使,送千金公主到摄图的牙旗之下。

  前后使者数十人,摄图多不礼遇,独对长孙晟特别喜爱,每每与他一起游猎,留他在突厥到年底。

  曾有二雕飞着争肉吃,摄图给长孙晟两支箭,说:“请射取它们。”长孙晟于是弯弓奔去,遇雕相夺,于是一发而射穿两雕。

  摄图欢喜,让各位子弟贵人都与他亲近,以学习弹射。

  摄图的弟弟处罗侯名叫突利设,尤得众心,但被摄图忌恨,因此密派心腹,偷偷与长孙晟结盟。

  长孙晟和他一起游猎,因便考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全都知道了。

  当时隋高祖为北周丞相,长孙晟把情况告诉高祖。

  高祖大喜,升他当奉车都尉。

  到开皇元年(581),摄图说:“我是周家的亲戚,现在隋公自立为帝,我不能制服他,又有什么面目见人呢?”因此与高宝宁攻陷临渝镇,与各部落相约,一起南侵。

  高祖刚刚登基,因此很害怕,就修筑长城,发兵屯驻北境,命令阴寿镇守幽州,虞庆则镇守并州,屯兵几万人以为防备。

  长孙晟早就知道摄图、玷厥、阿波、突利等叔侄兄弟各统强兵,都号可汗,分居四面,内怀猜忌,外示和好。

  对他们难以力征,容易离间。

  因此上书高祖说:“我听说,丧乱到极点,必然招致升平。

  因此上天启其机运,圣人成其要务。

  皇帝陛下正在百王之末,遇千载之期,中原虽然安定,但戎敌尚为梗阻。

  这时发兵讨敌,还不是时候;放着他们不管,又会遭到侵扰。

  所以应该秘密策划,渐渐攘除他们。

  计策失当则百姓不宁,计策合适则是万代之福。

  吉凶所系,诚请详思。

  我在北周末年,曾经忝列外使,匈奴实情,我都知道。

  玷厥与摄图相比,兵强但位下,表面上属摄图管,内地里矛盾已很突出。

  如鼓动他的不平之情,他们必将打内战。

  另外,处罗侯是摄图的弟弟,奸诈多谋而势力弱小,他曲己迎众,国人喜欢他,因此被摄图忌恨,他的心里很不安定,迹象已显示出矛盾,他心里实际上很是疑惧。

  又,阿波是个首鼠两端的人,他在几个人中间,很怕摄图,受到他的牵制,谁强大他就跟谁,没有一个定心。

  现在应该远交近攻,离间强者,而联合他们中的弱者,派使者到玷厥那里去,与阿波联合,那么,摄图就会回兵,自防其右边的地盘。

  另引导处罗侯,让他连结奚人、靅人,那么摄图就会又分兵马,去防备他左边的地盘。

  摄图首尾猜疑,心腹离心,十几年后,我国再乘机讨伐,必可一举歼敌了。”皇上看表大喜,因此召长孙晟来和他说话。

  长孙晟又口述形势,手画山川,写出突厥的虚实,都了如指掌。

  皇上叹赏不已,全部采纳他的计谋。

  朝廷因此派太仆元晖出伊吾道,让他拜访玷厥,赐给他狼头纛,假装对他很钦敬,对他很礼貌。

  玷厥的使者来朝,让他处在摄图的使者之上。

  反间之计既已推行,突厥果然互相猜忌。

  朝廷任长孙晟为车骑将军,出黄龙道,送一些钱给奚人、靅人、契丹人,让他们当向导,得以到处罗侯的住处,与他深深交好,引诱他,让他内附朝廷。

  开皇二年(582),摄图的四十万骑兵从兰州入侵,到了周盘,打败达奚长孺的部队,还想南侵。

  玷厥不同意,带兵而去。

  当时长孙晟,又游说染干,让他假告摄图说:“铁勒等谋反,想袭击你的牙地。”摄图于是很害怕,带兵出塞去了。

  几个月后,突厥人大举入侵。

  朝廷派八道元帅分兵拒敌。

  阿波到了凉州,与窦荣定交战,贼帅屡屡败北。

  当时长孙晟是偏将,窦荣定派他对阿波说:“摄图每次来打仗,都获得很大的胜利。

  阿波才到内地,就被打败了。

  这是突厥人的耻辱,难道你心里不惭愧吗?而且摄图与阿波,兵力本来差不多。

  现在摄图天天取胜,被众人推崇,阿波出师不利,为国家带来耻辱。

  摄图肯定会把罪过归结到阿波头上,成就他早有的计谋,消灭你这一支北牙。

  请你好好想一想,你能对付摄图吗?”阿波的使者来了,长孙晟又对他说:“现在,达头已与我隋国联合,但摄图却拿他没办法。

  可汗何不依附隋国天子,连结达头,互相联合,成为强者,这是万全之计。

  何必丧失兵马,自遭罪过,归去在摄图手下,受他的凌辱和杀戮呢?”阿波采纳了这个建议,因而留兵塞上,派人随长孙晟入朝。

  摄图与卫王的军队相遇,在白道一带作战,败走到碛。

  他听说阿波心怀二意,于是掩袭北牙,全部俘虏了阿波的部众,杀了阿波的母亲。

  阿波无法回家,往西跑到玷厥那里,借了十几万人马,向东袭击摄图,又得到了北牙失地,收到了散兵几万,与摄图作战。

  阿波屡屡得胜,其势力更大。

  摄图又派使者到隋朝来上贡,北周公主也请求改姓杨,乞求当高祖的女儿,皇上同意了。

  开皇四年(584),派长孙晟当虞庆则的副使,出使到摄图处,赐北周公主姓杨,改封她为大义公主。

  摄图奉诏,却不肯下拜。

  长孙晟上前说:“突厥与隋,都是大国天子,可汗不起身下拜,怎敢违逆你的意愿?但你的夫人是隋帝之女,那么你就是大隋的女婿,你为什么无礼,不孝敬你岳父呢?”摄图于是笑着对他的达官们说:“应该下拜岳父,我听就是了。”于是才下拜授受诏书。

  长孙晟出使突厥,能按圣旨办事,因此被授为仪同三司、左勋卫车骑将军。

  开皇七年(587),摄图死去。

  朝廷派长孙晟持节授他的弟弟处罗侯为莫何可汗,让他的儿子雍闾为叶护可汗。

  处罗侯请长孙晟上奏朝廷说:“阿波被老天爷所灭,只与五、六千骑兵在山谷间,愿听圣旨,当取他献给朝廷。”高祖于是召文武百官商议这事。

  乐安公元谐说:“请让他到阿波处,砍下阿波的头,以惩罚他的罪恶。”武阳公李充说:“请把他活捉入朝,当众杀他。”皇上对长孙晟说:“你以为如何?”长孙晟回答说:“若论突厥人背叛,那应该都予以施刑。

  现在,他们兄弟互相消灭。

  阿波有罪,但不是对国家。

  如在他穷困时捉来杀他,恐怕不是招致远人的办法。

  不如让阿波与处罗侯两存之。”皇上说:“好!”开皇八年,处罗侯死了,朝廷派长孙晟前往吊口言,并把陈国所献的宝物送给雍闾。

  开皇十三年(593),内地流放者杨钦逃到突厥,诈言彭公刘昶和宇文氏女谋划反隋,说是他们派他来突厥,秘密地告诉公主的。

  雍闾信了这话,就不向朝廷上贡了。

  朝廷又派长孙晟出使突厥,观察情况。

  公主见了长孙晟,出言不逊,又派她的相好的安遂迦与杨钦谋议,煽动迷惑雍闾。

  长孙晟回到京师,把情况全部报告朝廷。

  朝廷又派长孙晟去突厥要索杨钦。

  雍闾想不给,假装说:“查了客人,没有这个人。”长孙晟于是贿赂他的达官,知道杨钦所在之处,夜里掩袭,抓住了他,给雍闾看,就便还揭发了公主偷汉子的事,突厥人感到很耻辱。

  雍闾抓住安遂迦等人,都交给长孙晟。

  皇上大喜,加授长孙晟开府,仍派他到突厥,亲自督杀大义公主。

  雍闾又上表请求和亲通婚,朝廷将许可。

  长孙晟又上奏说:“我看雍闾,反复无常,没有信义,只因与玷厥有矛盾,所以才依附我们国家。

  即使与他联姻,最终肯定会反叛。

  现在,他若得以娶公主为妻,承借国家威力,玷厥、染干肯定又会受他制约。

  他强大以后再反叛,以后恐怕难以对付。

  而且那染干是处罗侯的儿子,他家一向忠诚,到现在有两代了。

  我此前与染干相见,也求与朝廷通婚,不如答应他,让他南迁,他兵少力弱,容易驯服,让他对付雍闾,以作边境的保卫。”皇上说:“好!”又派长孙晟告诉染干,同意他娶公主。

  开皇十七年(597),染干派五百骑兵随长孙晟来朝廷迎接公主。

  皇上以宗室之女封为安义公主,嫁给他。

  长孙晟劝染干率众南迁,住在度斤旧镇。

  雍闾很恨朝廷,动不动就来抢掠。

  染干得知动静,马上派人上奏朝廷,因此贼人南下,朝廷总是先有防备。

  开皇十九年(599),染干请长孙晟上奏,雍闾正在作攻城的器具,想攻打大同。

  下诏发六总管兵,都由汉王节度,分路出塞讨伐。

  雍闾十分恐惧,又与达头结盟,合力袭击染干,大战于长城之下。

  染干失败,雍闾杀了他兄弟子侄,部落都逃散了。

  染干与长孙晟只与五个骑兵连夜往南跑,天亮时,走了一百多里,收得几百骑兵,于是谋划道:“现在兵败入朝,只是一个降人罢了,大隋天子怎么会礼遇我?玷厥虽来袭击我,我们之间本无仇怨,如去投奔他,他必定会帮我。”长孙晟知道他心怀二志,于是秘密派随从到伏远镇,让他们快举烽火。

  染干见四个烽火都举起来了,问长孙晟说:“城上为何燃烧烽火呢?”长孙晟骗他说:“那里城池很高,必定是远远地看见贼人来了。

  我大隋国的办法是,如贼人少就举二烽,多了举三烽,很多举四烽。

  让人知道贼人又多又逼近罢了。”染干很害怕,对部众说:“追兵已经逼迫,我们暂且进城去罢。”进镇后,长孙晟留下染干的达官执室率领部众,自带染干由驿道回朝廷。

  皇上大喜,升长孙晟为左勋卫骠骑将军,让他持节保护染干。

  长孙晟让投降的突厥人侦察雍闾,知道雍闾的牙内屡有灾变,夜见赤虹,光照几百里,天狗星陨落,下了三天血雨,流星坠落在雍闾的营内,声音像打雷。

  突厥每天夜里都自相惊扰,说隋军将到了。

  长孙晟派人把这些都报告朝廷,仍请出兵讨伐突厥。

  都速等人归附染干,前后来的男女人口一万多。

  长孙晟安置好他们。

  由此突厥人很高兴内附朝廷。

  不久,朝廷让染干当意利珍豆启人可汗,赏他在武安殿上行射礼。

  选拔善射的十二个人,分为两队。

  启人可汗说:“我因长孙大使得以朝见天子,今天赐我射箭,我愿加入他那一队。”皇上同意。

  给长孙晟箭矢六侯,都射进了鹿,启人所在的这一队取胜了。

  当时有鸦在天上成群地飞,皇上说:“你善射箭,为我射取它们。”长孙晟十发俱中,鸟都随弹丸落下。

  这天百官得赏,长孙晟最多。

  不久派他率领五万人马,在朔州修筑大利城,以让染干居住。

  安义公主死了,长孙晟又持节送义城公主嫁给染干。

  长孙晟又上奏说:“染干的部落回来的多了,虽然住在长城之内,仍被雍闾抄略,跑来跑去很辛苦,不得安宁,请让他迁居五原,以黄河为险固,在夏州、胜州之间,从东往西到黄河,从南往北四百里,挖出大沟来,让他住在里头,随意放牧,免得被抄略,他的人马必定会安定下来。”皇上都听从了。

  开皇二十年(600),都蓝部落大乱,可汗被部下杀死。

  长孙晟因此上奏说:“现在王师面临突厥境地作战,屡有功勋,贼人内部离心,主子被杀。

  乘机招降,必然都来投降。

  请派染干的部下,分头去招降。”皇上同意,果然都来降附。

  达头恐怖,又大集兵马。

  下诏让长孙晟率领投降过来的突厥人,任秦川行军总管,归晋王杨广指挥,出兵讨敌。

  达头与晋王杨广相抗。

  长孙晟献计说:“突厥人饮水时,可以下毒。”因此在水上流下毒,达头的人畜饮水大多死去,于是大惊说:“老天爷下这种毒水,这是要灭亡我吧?”因此连夜逃走。

  长孙晟追赶敌人,斩首一千多级,活捉一百多人,得到几千头牲畜。

  晋王大喜,带长孙晟到内帐,一起饮酒,极其欢乐。

  有突厥达官来投降,当时也在座,说:“突厥境内,很怕长孙总管,听到他的弓声,说是霹雳;见他跑马,说是闪电。”晋王笑着说:“将军发怒,威风震动域外,于是以雷霆为比,这是多么了不起啊!”官军班师,授长孙晟上开府仪同三司,又派人到大利城,安抚那些新近归附的突厥人。

  仁寿元年(601),长孙晟奉表上奏说:“我夜登城楼,望见碛北有赤气,长一百多里,都像雨足下垂于地一样,按验兵书,这叫下血雨,它下面的国家必将破亡。

  想灭匈奴,应在今日。”下诏杨素任行军元帅,长孙晟为受降使者,送染干北伐。

  仁寿二年,官军到北河,适逢贼帅思力俟斤等人领兵抗拒。

  长孙晟和大将军梁默打跑他们,转战六十多里,贼人大多投降。

  长孙晟又叫染干分头派遣使者,往北方的铁勒等部落招降。

  仁寿三年,有铁勒、思结、伏利具、浑、斛萨、阿拔、仆骨等十几个部落,都背叛达头,请求投降内附。

  达头的部众都溃散了,他往西投奔吐谷浑。

  长孙晟送染干,把他安置在碛口。

  事情完毕后,长孙晟入朝,遇上高祖去世,朝廷匿丧不发。

  炀帝把长孙晟带到高祖的灵柩前,委托他当内衙宿卫、知门禁事,即日拜授左领军将军。

  遇上杨谅造反,炀帝令长孙晟以本官身份兼任相州刺史,调发华山以东的兵马,与李雄等人一起共同经略相州。

  长孙晟推辞说:“我有个叫行布的儿子,现在在逆党所在的地方,我忽然承受这一重任,心里感到很不安。”炀帝说:“你的忠诚和勤勉,我很清楚。

  现在这相州地方,本是齐国故都,人情很薄,容易骚动。

  如发生动乱,贼人的势力就大了,我想能镇守那里的,只有你了。

  你对国家有深情,不会因儿子而害忠君大义,所以委托你去,你别推辞了。”于是派他任相州刺史。

  杨谅被打败后,让长孙晟还京,转任武卫将军。

  大业三年(607),炀帝巡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过突厥,到达涿郡。

  担心染干惊恐,先派长孙晟往染干处说明此行用意,表达炀帝的意思。

  染干听了,召来所辖各国,奚、靅、室韦等部落几十个酋长都来集合。

  长孙晟因考虑到牙中草多而脏,想让染干亲自除草,给各部落看,以显示炀帝的威望,于是指着军帐前的草说:“这草根很香。”染干马上去闻,说:“一点都不香。”长孙晟说:“天子巡幸这里,诸侯应该亲自洒水扫地,清除御路,以表示至敬之心。

  如今这牙中芜秽,所以我说是留的香草罢了。”染干于是领悟说:“这是我这个奴才的罪过!我的骨肉,都是天子赐的,得以出点力气,岂敢推辞?只因边鄙之人不知法度罢了。

  幸有将军施恩,教导我,将军的恩惠,是奴才我的大幸啊!”于是拔出所佩带的刀,亲自砍除杂草,那些贵人和各部落的酋长,争着仿效。

  于是调发榆林北部的百姓,一直到其牙地,又东到蓟地,长三千里,宽百步,全国百姓都来割草开御道。

  炀帝听了长孙晟的计策,于是更加赞赏他。

  后授他为淮阳太守,没有赴任,又改任右骁卫将军。

  大业五年(609),长孙晟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炀帝十分痛惜,赠予很多东西。

  后来突厥人围困雁门,炀帝感叹说:“假使长孙晟在,不会让匈奴人猖狂到如此地步!”长孙晟爱出奇计,务求功名。

  生性孝顺,居丧时身体毁坏,为朝廷人士称赞。

  唐贞观中(627~649),追赠他为司空、上柱国、齐国公,谥号叫“献”。

  小儿子长孙无忌继承爵位。

隋帝的故事有哪些2

在小说《西游记》中,唐三藏法师玄奘常常被称作“御弟”——唐太宗李世民与他结拜为异姓兄弟,并为之殷重践行。尽管这只是民间小说家们的艺术加工,“御弟”的故事却并非空穴来风,玄奘大师与西域高昌国王麴文泰有着传奇般的交谊,在高昌,上演了讲经、绝食、结拜、起誓、相送等动人心弦的故事,麴文泰以举国之力护送玄奘大师西去取经,令人唏嘘的是,故事的后来竟是一个没有能够践行的约定。

玄奘大师在八百里莫贺延碛经历了“几将殒绝”的沙漠孤旅,终于抵达了西域的第一个小国——伊吾(位于今新疆哈密),停留了十多天,计划取道可汗浮图西去印度,但此时高昌国王的专使恳切地延请大师前往高昌国应供,盛情难却,玄奘大师便满高昌之愿。经六日抵达高昌边境的白力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此时天色已晚,大师想休整一晚再去王城,可高昌使者十分热情,都说王城已近,国王心中殷切,劝请大师前去。玄奘大师遂骑马前去,于鸡鸣时抵达了王城。

城门在夜色中缓缓开启,高昌王麴文泰与文武百官、侍从宫娥手持灯烛,将这个西域的城市照耀得辉煌而庄重,国王亲自出宫迎接玄奘大师,直至后院,共坐在重阁宝帐中,喜不自胜地说:“弟子自从听闻法师之名,就欣喜得废寝忘食,心中计量着路程,知道法师今夜必至,就与妻儿一道读经,恭候法驾。”言语之中满是虔诚与兴奋,甚至第二天法师还未起身,来门前礼敬。“弟子思量碛路艰阻,师能独来甚为奇也。”称叹之余,泪流不止。

斋食过后,国王延请玄奘大师至王宫之侧的道场,十多天来,高昌的王宫贵胄、僧尼学士,纷纷前来请益,礼遇甚厚,大家早听闻过大师的盛名,今能得见尊颜,都十分激动。而大师屡遭绝境、九死一生,行至富饶的高昌,也得以暂时的休养。正于此时,高昌国王、长老都劝请法师驻锡高昌,教化此方的民众,然玄奘大师西去之意坚决,欲就此辞别。

高昌国王麴文泰极力挽留,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泰与先王游大国,从隋帝历东西二京,及燕岱汾晋之间,多见名僧心无所慕。自承法师名,身心欢喜手舞足蹈,拟师至止,受弟子供养,以终一身,令一国人皆为师弟子,望师讲授僧徒。虽少亦有数千,并使执经充师听众,伏愿察纳微心,不以西游为念。”

法师坚定地说:“王之厚意岂贫道寡德所当,但此行不为供养而来,所悲本国法义未周经教少阙,怀疑蕴惑启访莫从,以是毕命西方请未闻之旨,欲令方等甘露不但独洒于迦维,决择微言庶得尽沾于东国。波仑问道之志,善财求友之心,只可日日坚强,岂使中涂而止。愿王收意勿以泛养为怀。”(国王盛情厚谊,道德微浅愧不敢当。但此行并非为求名闻利养而来,乃是悲叹我国法义不周,经教不全,疑问争论甚多,难以抉择,才不惜身命,前往西方,以学习未闻之大义。我志在学习正理,让大乘方等之甘露从佛陀的故乡迦维,润泽东土。如萨陀波仑尊者为法常啼之志、善财童子百城烟水参访之心,只可日日坚强,岂可中途而止。还请大王收回成命。)

麴文泰言语坚定:“弟子慕乐法师,必留供养。虽葱山可转,此意无移。乞信愚诚,勿疑不实。”

法师遂为之陈明正理:“王之深心,岂待屡言然后知也。但玄奘西来为法,法既未得不可中停,以是敬辞,愿王相体。又大王曩修胜业,位为人主,非唯苍生恃仰,固亦释教依凭。理在助扬,岂宜为碍。”(您的用心之深,即使不用言说,众人都知晓,但是玄奘西来为法,法既未得,不可中途而废,还请体察。您过去积德修善,如今贵为一国之君,不仅是苍生所仰恃,也是佛教大兴的依凭,理当助扬法化,如此阻碍实属不宜呀!)

国王无奈:“弟子亦不敢障碍,直以国无导师故,屈留法师以引愚迷耳。”再三苦留不住,麴文泰捋起袖子厉声说:“弟子有异涂处师,师安能自去。或定相留,或送师还国,请自思之,相顺犹胜。”(弟子如此厚待法师,您怎可说去就去,要么留在高昌,要么遣送法师归国,还请您三思,若是随顺我等之意,功德事业更为殊胜。)

此时的玄奘大师,对一国之君的“恩威并施”,不为所动,颇具丈夫气概地说:“玄奘来者为乎大法,今逢为障,只可骨被王留,识神未必留也。”说到此处,不禁呜咽。

法师深感先志未遂却被阻留,誓绝食以明志,感化高昌王。高昌国王自信可以打动玄奘大师,每日恭敬地捧着玉盘供养美食,可是他发现法师意志坚定,三日不饮不食,气息渐弱,心中深感惭愧,当即跪下,对法师诚恳地说:“任师西行,乞垂早食。”法师担心他只是假意如此,若自己决心不坚,他不放行,自己的一生就耗费在高昌了。

玄奘大师要高昌王起誓为证,国王说:“若要起誓,我们就到佛堂,更结因缘。”便延请大师到佛前,请与之结为兄弟,并承诺将护持大师西行求法。法师取经归来,还请留住高昌三年,讲经说法,受弟子供养。法师将来成佛时,愿弟子如波斯匿王、频婆娑罗等明君,为您作外护施主,常随佛学。听了这三条誓言,玄奘大师一一答应,这才进食用斋。这也就是玄奘大师“御弟”形象的历史原貌,他的“御兄”原非唐太宗,而是这位西域的高昌国王。

麴文泰请玄奘大师在高昌多停留一个月,为众宣讲《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其间为师筹备行装。隔了一天,玄奘大师就为众讲经,每次国王都亲自捧着香炉,前来迎请,法师升座时,国王又跪在地上,以身为蹬,日日如此,其对佛法与法师的恭敬与信心,甚为殷重。

一月之后,高昌王请玄奘大师剃度了四位沙弥,还派遣二十五名挑夫与三十匹骏马,追随护送法师西去,并“制法服三十具;以西土多寒,又造面衣手衣靴袜等各数事;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绫及绢等五百匹”,加起来足够法师二十年之用。

为了护持玄奘大师西行,高昌王写了二十四封国书,作为西域各国的“通关文牒”,并为各国备上厚礼,请诸国王大臣,护持大师平安西去。高昌往西,多在西突厥的势力范围之下,麴文泰更是准备了五百匹绫绢与两车果味,供奉给西突厥的叶护可汗,并以极为谦卑语气向写下了国书一封:“法师者是奴弟,欲求法于婆罗门国。愿可汗怜师如怜奴,仍请敕以西诸国,给邬落马递送出境。”

高昌以举国之力倾囊护持,玄奘大师心中极为感动,挥毫上书国王,吐露心声,再次讲述了自己西去的志向,赞叹国王的淳和淑气,高昌王感叹大师志向之高远,对自己一月前的行为深感忏悔,含泪读完了玄奘大师的书信,对他说:“法师既许为兄弟,则国家所畜,共师同有,何因谢也!”

在玄奘大师启程西去的那一天,高昌国的王公大臣、僧俗百姓都前来相送,麴文泰情不自禁抱住大师,恸哭不已,国人也都感动得大哭,在震动山谷的哭声中,玄奘大师启程,向阿耆尼国而去……玄奘大师在高昌国的节志贞坚、睿智沉稳的行持,远比后世小说家的描写高大,激励了后来无数学人,而高昌王麴文泰举国护持取经僧的壮举,亦是一段佳话。

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局……

十余年后,玄奘大师学成归国,印度十八国国王相送,为师筹划,以为水路经南海至大唐为佳,大师却说:“玄奘从支那来,至国西界,有国名高昌,其王明睿乐法,见玄奘来此访道,深生随喜资给丰厚,愿法师还日相过。情不能违,今者还须北路而去。”在誉满五印、归心似箭的时刻,他记得自己的兄长麴文泰,记得与高昌国的三年之约。可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里,此后再不见高昌国的故事,一句更多的记载都没有。在《大唐西域记》里,讲述一百多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而记载的第一个国家却是阿耆尼国,并不见高昌与伊吾的踪迹。

原来,玄奘大师在东归途中,得知高昌国已被国力日渐强盛的大唐王朝所灭,麴文泰在惊惧之中发病而死,当年的约定也随着兄长的故去而落空……听了这样的无常变故,玄奘大师的心境如何,在书里没有更多的笔墨,或许是译经专注、政治环境、大师性情的缘故,大师的传记为之留白,却留下后人无尽的感慨。

隋帝的故事有哪些3

历史上非正常登基的皇帝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篡权夺位的情形,大多可归纳为如下三种:

第一是宗室:代表人物朱棣,走的路线是本人为新皇帝的叔侄或兄弟,经历暗中积蓄力量,然后起兵或者政变最终篡位。一般都否定前任,给个废帝之类的名声;还有一种途径是朝中实权派人物联合后宫废杀皇帝,然后拥立宗室继位。类似人物众多,如金海陵完颜亮、世宗完颜雍、刘宋刘彧等等。

第二是外戚:代表人物王莽,走的路线主要是家族女子入宫成为宠妃或皇后,拥立小皇帝、太后摄政,重用外戚,从而达到外戚篡位,一般用禅让方式,也有极端的比如后燕兰汗直接杀了表外孙慕容宝,也不改国号,还有文隋帝杨坚之类。

第三是勋臣:代表人物刘裕,走的路线大多是出身军旅,立大功,乱世协天子以令诸侯,加九锡封王、或与皇室联姻,禅让,杀旧帝,其他代表人物如曹操(曹丕),司马懿(司马炎),高欢(高洋),宇文泰(宇文觉),萧道成、萧颐、陈霸先、李渊等。……

一、秦二世胡亥

秦二世,也称二世皇帝,姓赵氏,名胡亥。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太子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谋杀了其兄扶苏后就当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

胡亥杀兄夺嫡,登上皇帝大位,却不问朝政大事,安享后宫之乐,将朝中大小政事都由赵高一人来独断专行。赵高虽然大权在握,但他也害怕朝中大臣联合起来反对他。为了试验这些大臣对他的真实态度,赵高便精心策划了一起在历史上遗臭万年的“指鹿为马”政治事件。

在公元前207年,即秦二世三年的一次朝会上,赵高派人牵来一只鹿作为礼物献给胡亥,却对胡亥说这是一匹好马。胡亥当然不相信,不禁哑然失笑。但赵高仍然坚持说这是马,胡亥便问在场的大臣们。大臣们不明白赵高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有的说是鹿,有的说是马,也有的装聋作哑。事后,赵高便根据大臣们的不同说法区别对待:说是鹿的人一律找借口杀害,说马的人则被当成结党营私的人选。

赵高擅权专政,为所欲为,致使民怨蜂起,天下大乱,秦朝江山危在旦夕。胡亥言谈之中对赵高很是不满。本来就有篡位之心的赵高干脆先下手为强,让女婿阎乐带领御林军直闯胡亥的行宫,逼迫胡亥自尽身亡,终年仅有二十三岁。……

二、昭武皇帝刘聪

刘聪是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创者刘渊的第四子,自幼聪慧好学,通习经史、百家之学,对孙吴兵法尤为精熟。永嘉四年,即公元310年,太子刘和继位,刘聪遂杀刘和自立,改元光兴,是为汉烈宗,史称昭武皇帝。

刘聪在位期间,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一些建树。永嘉五年,刘聪进攻西晋都城洛阳,俘晋怀帝司马炽。不久又攻破晋阳。建兴四年,即公元316年,刘聪最后攻陷长安,西晋愍帝投降,被迁往平阳,西晋灭亡。

执政后期,刘聪开始沉湎于后宫,无视政事,朝廷有事也是由中常侍王沈等纳奏、贵嫔审决,致使有功之臣不见录用,而好佞小人则数日之间跃居二千石。而当时战争连年不断,对出征将士无钱帛之赏,对后宫侍僮却可赐赏千万。以至于朝廷内外纲纪败坏。东晋大兴元年,即公元318年,刘聪病死。不久之后爆发的便靳准之变则迅速使汉国政权走向了衰败。……

三、宋孝武帝刘骏

刘骏,是南北朝时期宋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宋文帝北伐失败后被他的大儿子刘劭所杀。但刘劭只当了短暂的三个月皇帝,又被其弟刘骏击败处斩。刘骏在新亭即位,是为宋孝武帝。不久,将刘劭全家男女妃妾一并诛杀。时人流传这样一句歌谣:“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

乐生性的刘骏,即位之后,寝宫之内不论尊卑长幼,只要略具二三分姿色,都免不了被刘骏强逼成欢,甚至连自己的生母也不放过。

刘骏的叔父荆州刺史刘义宣四个女儿个个生得花容月貌,刘骏也不管是否近亲竟一起召幸了。刘义宣十分痛恨,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十万反对刘骏。刘骏则派兵把刘义宣和他的十六个儿子全部杀光。

大明八年夏天,三十五岁的刘骏去世。死后,继其位的儿子刘子业曾指着刘骏的画像说:“这家伙太好色,不择尊卑。”于是遣使挖了殷淑妃的坟墓,将尸骨扔在荒野里。……

四、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拓跋嗣,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儿子。公元409年10月,拓跋珪为其子拓跋绍所杀,拓跋嗣在宫中卫士的拥戴下杀了其兄拓跋绍,于同年即位,改年号“永兴”。

太宗泰常八年,即公元423年,拓跋嗣攻打宋国一举获胜,此役称为南北朝第一次南北战争,但拓跋嗣却因攻战劳顿成疾而终,享年三十二岁。

英年早逝的拓拔嗣,上承开国君主拓拔珪武功,下启太武帝拓拔焘灭北方诸国一统北方,成为历史上一位承先启後的有道君主。……

五、隋炀帝杨广

杨广,隋文帝杨坚的次子。公元581年被封为晋王,在南下灭陈和抵御北方突厥的过程中立有大功,并一心要取代兄长杨勇的太子地位。

太子杨勇由于生活奢侈,渐渐失去隋文帝的欢心。杨广就伪装生活俭朴,不好声色。公元600年,在杨广精心设计下,隋文帝废杨勇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公元604年7月,随文帝病重卧床,杨广带兵包围了皇宫,谋杀了隋文帝。随后又派人假传隋文帝要杨勇自尽的遗诏并将其兄杨勇杀死。杨广夺取皇位,史称炀帝。

杨广在位期间,组织大批民工营建了京都洛阳,开凿了大运河。从大业八年,即公元612年开始,隋炀帝三次进攻高丽未果,杨玄咸趁机起兵攻洛阳。而此时,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也开始席卷大东南北。大业十四年年三月三日,杨广为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缢杀,终年五十岁。……

六、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公元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立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

但随着李世民的功名日盛,李建成开始排挤李世民。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亲信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目的是掌握兵权并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先发制人,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事变。三天后,李世民便被立为皇太子,从他父亲李渊手里接过实际的皇权。随后不久,唐高祖李渊禅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太宗皇帝。

唐太宗即位后,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成就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贞观之治。贞观二十三年,即公元649年5月,久卧病榻的唐太宗终于不治身亡,享年五十二岁。……

七、宋太宗赵光义

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驾崩,其弟三十八岁的晋王赵光义登上皇帝大位,是为宋太宗。

宋太祖驾崩前夜,曾诏晋王赵光义入宫。赵光义入宫后,宋太祖屏退左右,与赵光义酌酒对饮。室外的宫女和太监在烛影摇晃中远远地看到赵光义时而离席,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又见宋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

然而到了凌晨,宋太祖却不明不白地驾崩了。得知宋太祖去世,宋皇后立即命太监王继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宫。然而,王继恩却去开封府请来了赵光义,皇后因心有所惧,只好承认赵光义做了皇帝。于是,后世就留下“烛影斧声”杀兄登位的故事。

赵光义晚年随着病情加重,愈发地主张清静无为的治国之道,这一点,从他重用为人稳重、镇静的吕端为相就可见一斑。而至道三年,即公元997的太宗驾崩,则标志着北宋王朝创业时代的结束和守成时代的到来。……

八、后梁末帝朱友贞

朱友贞,梁太祖朱全忠的第三个儿子。他的二哥名叫朱友珪,其母原为亳州营妓。唐僖宗光启年间,朱全忠有一次率军经过亳州,召其母陪侍,并且使之怀孕并生下一子,即朱友珪。

乾化二年,即公元912年,趁朱全忠病重,其次子朱友珪率所部政变,诛杀其父并假传遗诏,自登帝位,翌年正月改元凤历。

朱友珪登上帝位之后,虽然大量赏赐将兵以图收买人心,然而很多朝中老将还是颇为不平,而朱友珪本人又荒无度,因此人心沸腾。凤历元年,即公元913年,朱全忠四子朱友贞再次发动政变,逼迫朱友珪自死身亡。

朱友贞即位后,改年号贞明,是为后梁末帝,不久又复年号为乾化三年。朱友贞猜忌方镇大臣,内部分裂,国力进一步削弱。龙德三年,即公元923年10月,后唐将领李嗣源率领大军逼近都城。朱友贞的部下纷纷逃离,连传国玉玺也被部下盗走,朱友贞束手无策,急得日夜哭泣。随后横剑自刎。后梁从此灭亡。……

九、齐肃明孝皇帝王延钧

王延钧、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国主王延翰之弟,原任泉州刺史。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即公元926年,王延钧发动政变,谋杀了其兄闽王王延翰。其后,王延钧被推为闽王。后唐长兴四年,即公元933年,王延钧称帝,国号大闽,改元龙启,改名王鏻,又作王璘。史称齐肃明孝皇帝。

称帝之后的王延钧,自知国土狭小,土地偏僻,因此谨慎与四邻相处,境内还算安定。王延钧相当宠爱一位名叫陈金凤的嫔妃。这陈金凤原是其父王审知的婢女,容貌丑陋但十分荡,然而因王延钧晚年得病,陈金凤遂与王延钧的部属归守明、李可殷私通,一时惹得千夫所指。

闽国永和元年,即公元935年,陈金凤被册封为皇后。同年,王延钧病重,王延钧之子王继鹏与皇城使李仿欲联手铲除陈皇后的势力,便发动了兵变。王延钧虽然躲到为他特制的九龙帐下,但也被叛军刺成重伤而痛不欲生,宫女们不忍见其受苦,遂杀死王延钧,陈皇后一党随被铲除。

王继鹏继位后,横征暴敛,并因其个性猜忌因此屡杀宗室。闽国通文四年,即公元939年,闽国再次发生兵变。王继鹏逃亡后为兵变追兵所获,与皇后及诸子一同被杀。……

十、南朝汉中宗刘晟

刘晟,南朝汉帝刘玢之弟,原封晋王。南汉帝刘玢即位后骄傲奢侈,不理政事,并且猜忌诸弟。南汉光天二年,即公元943年,刘弘熙与刘玢饮宴观赏角力表演,刘玢大醉,刘弘熙即命力士抓住刘玢,摧击其前胸毙命。刘弘熙随即继位,并改名刘晟。

谁知刘晟即帝位后也和其兄刘玢一样猜忌诸弟,因此不久后就逐渐杀光其弟,并将他们的儿子杀死,女儿收入后宫。又兴建离宫一千余间,命宫女为女侍中,参与政事,一时间,朝野上下宦官、宫女当道。

乾和六年,即公元948年,刘晟派兵攻南楚,不久南楚内乱。乾和九年,刘晟趁南楚为南唐所灭之际,占有南楚岭南之地。七年后,刘晟驾崩,谥文武光圣明孝皇帝,庙号中宗。其子刘鋹继位。……

走进娘家的故事有哪些人物(走进娘家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宋江的故事有哪些(关于宋江的故事有哪个)

相册中的故事有哪些内容(相册中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花盆的故事(关于盆的故事有哪些)

好看的英语故事有哪些短篇(好看的英语故事有哪些)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4日 星期二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隋朝的历史故事有哪些(隋帝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8589.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