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有历史故事的qq签名女生(有历史故事的qq签名)

2023-03-14 18:00:01 技术常识4 原创分享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701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何同桂|追思怀远见情深——赵树标《老桑树底下的乡愁》序,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一画如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历史故事的qq签名1

赵树标

追思怀远情深深

——《老桑树底下的乡愁》序

何同桂

年进老境,在外思乡,在乡思旧,可谓人之常情。

随着年龄渐长,我文思滞涩,很少动笔,偶作诗文,也是即兴写点忆旧文字。读书一直被我视为人生乐事,但近年也已懈怠,尤其看到包装华丽的成套巨著就有些腻烦,即使对故事性较强的小说也兴趣渐淡了。但有一类文章和书籍却使我的兴趣日见浓厚,那就是文笔优美的“乡愁”散文。尤其对自己熟悉和了解的作家,如见到他们的忆旧文字总是爱不釋手,陶醉其中,会意之处即忘却老之将至了。

饶阳籍作家赵树标的《老桑树底下的乡愁》,就是这样使我非常喜欢的一部文集。

我与树标兄,相识相交已近五十年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刚从部队复员,因文笔优秀被聘为县通讯员培训班的教师,我那时是县委宣传部秘书,在工作中时有交集,由于爱好相同,脾性相近,一来二去成为文友,多年相交,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树标少年聪慧,喜欢写作,后来参军笔耕不辍,发表过不少通讯报道和文学作品。所以,他的高小老师、时任县报道组长的肖献法经常和我说:“树标在写作上是个难得的人才。”

树标代课的几年当中,工作认真负责,带领学员采访组稿总是行色匆匆,挑灯夜战更是家常便饭。他只领二十四元代课工资,还要拿出一半交生产队记工分,其生活拮据可想而知。印象中,他常年骑辆旧自行车,一身军装洗得发白,显得精干利索。那时人们生活虽都不富裕,但他似乎更加清苦一些,可精神状态不错。

著名作家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牺牲的泪泉和奋斗的血雨。”树标兄能在写作上取得骄人成绩,是与他五十多年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

我记得两次在五公下乡,同住在五公接待站,都见他伏案写稿直到深夜。有一次写民兵活动的稿件,他说是《华北民兵》约稿。另一次是给全国劳模耿长锁代笔写书序,是河北出版社准备出的《怎样当好生产队长》一书。当时的五公常驻不少大作家和名记者,争相围绕老耿寻找创作素材和报道角度,也有不少人根据形势要求去写代笔文章。我为该村的民兵营、妇联会、理论组和试验田等写过稿件和发言,但一直沒勇气采写耿长锁。但树标兄当时虽为“土记者”,却能通过努力争取劳模同意,写出相当出色的代笔文字,足见其理论根底、文字功力及采访功夫都相当过硬。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文革后恢复高考,赵树标虽未能读高中,却凭实力龙门一跃,考上了河北师大中文系。求学期间,他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在《河北文学》等报刊发表了不少作品。毕业以后,无论执教讲坛,还是编辑报刊,无论担任领导职务,还是退休离岗,五十余载总是手不离笔,锲而不舍,创作出版了很多著作,发表了大量作品,有的还得了全国的各类奖项。其先进事迹和丰硕成果在很多报刊得以宣传,使他老有所为的故事名闻遐迩。听闻这些情况,做为相识多年的文友,我自然十分高兴,也感到非常骄傲。

树标兄作为一名作家,感情丰富,热情如火,也实诚坦荡,为人厚道。退休后,为回馈故里报效桑梓,他义务主编了村史类丛书《影林乡贤》,为全县村级志书的编撰树立了标杆,为国家村史写作开了新的体例。

近几年来,他又不顾古稀之龄,呕心沥血,历时六年,写出这部《老桑树底下的乡愁》。此书囊括了他晚年创作的大量优秀散文和记实作品。这是送给故乡村民的一份大礼,献给广大读者的精神食粮,也是对故乡文化的重要奉献。书中内容,多以记述宣传人物为主,既有耿长锁、罗玉川(影林村女婿)、方纪等知名人士,更多的则是村中的英雄烈士、长辈亲朋、恩师朋友及许多普普通通的邻里乡亲。此书内容翔实,文笔生动,语言清新,充滿感情,足见树标兄的思乡之情和赤子之心。正如他所说:“现在,我虽然在村里没有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但我的根永远扎在饶阳、扎在影林,我要永远宣传她,讴歌她,尽已所能,为她的发展贡献力量。”

树标兄的“所能”就是他那支饱含深情的生花之笔。他高小求学即因作文崭露才华,文革前在饶中读书时,被选为学生会干部,大学期间,受益于著名文学评论家冯健男先生和著名作家、教授刘绍本老师的耳提面命。大学毕业后,在华北油田从事教育、文化和宣传工作,被吸收为全国石油作协会员。

记得1999年,我的诗集《案牍余韵》被树标兄看到,他立即写了评论见于报刊,恰好被给我作序的市作协主席姚振函看到,姚老师给我打电话说:“这个赵树标,是个内行人!”

谈到文学造诣,我想谈几句本书的题目。影林村历史以植桑闻名于世,刘秀走国之时又留下林间小憩摘食桑椹的传说。后来,跟随康克清赴饶领导土改的作家方纪长住影林,和赵树标的爷爷结为挚友,并以真实姓名写入长篇名著《老桑树下的故事》,留下一段文坛佳话。树标大学期间曾把方纪研究做为首选课题,写出过颇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沒能闪光的金子》,受到方纪的赞扬,并获赠方纪病中左手亲笔签名的著作。树标这部“乡愁”散文,可称“老桑树下”的精彩续篇,是雄健文学基因的传承绵延,也是滹沱河畔结出的精神文明甜蜜果实。我想,前辈作家方纪先生的英魂如若九泉有知,一定会分外欣慰开怀而笑的。

书稿付梓之时,赵树标兄请我作序,作为老友这是不容推辞的。谨奉小文,作为这部乡愁之作的序言吧。

草于 2022年元宵之夜

作者简介:

何同桂,饶阳县原人大副主任。现任县作协主席、衡水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会员,衡水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有多部文集出版。

有历史故事的qq签名2

【原创散文】“晒”我收藏的签名本

1、碧野送我3本书。我收藏有作者签名本2000多册,收藏的是文朋诗友的一片真情。1990年代,我在乡镇工作,加入省作家协会成为会员,时任作协主席、我过去在课本上见过的碧野先生送了我3本签名本。

2、石院村兄弟俩送我的签名本。李庆成,仙桃通海口教育界名人,他与我的初中老师、也是我的入团介绍人李传学先生,经营着仙桃市诗词楹联协会。庆成写有《纪行》一书,签名送我。庆成的岳父是仙桃大名鼎鼎的老劳模吴志洪。他的弟弟李清亮,律师、作家,我的诤友,出版有长篇小说《小官老孟》、中短篇小说集《珊瑚》,亦签名送我,称我“糊涂”先生,自署“狂徒”。

3、78岁的毛道海先生,是我在潜江工作结识的忘年交,也是我沔阳师范的老学长。几十年来,他潜心研究潜江风土人情,研究潜江曹禺、李汉俊、李书城、甘鹏云等名人家世,著述数百万字,被誉为潜江非遗传承第一人。今晨得他寄来的新书2本,赞!我收藏有毛道海先生著述的签名本9本。

4、我的高中同学中,出了两个著名摄影家。一个是舒元成,我国第一位摄影学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甘惜分先生的高足,中国新闻奖获得者。一个是自学成才的曾令洪,哈苏杯摄影大赛大奖获得者,上海邮政局连续20年选择他的摄影作品作明信片。令洪笔名鲁非,他还是浙江省知名的书法家、金石篆刻家。1975年,初中毕业时,他送我一本鲁迅的《且介亭杂文》,他的赠言“力求进步”就写得有模有样。1977年11月,我父亲去世,他为我父亲作素描肖像,至今还挂在老家空荡荡的屋子里。为我父画像不久,他就参军了。上过战场。

5、我们高中毕业时,没有赶上高考,只好自学。我的初中、高中同学夏志清,曾担任省重点中学——仙桃中学的校长、省人大代表。2001年他签名送我一本他编写的《漫谈化学元素》,要我斧正,他可能忘了,我们初中、高中都没有开过化学课,我哪里能斧正。他壮心不已,52岁时被作为高端人才引进北京担任了高中校长。我的初中、高中同学舒振怀,1999年送我一本他的作品集——《幸福实业》,封二上的作者简介,可以看出他的英俊潇洒。高中同学曾德才,一直在华师附小教数学兼营校领导职务,他出版了许多书。送我的《小学数学奥数探秘》《小学数学习题精选》等等,不知被孩子们藏在什么地方了。做习题太痛苦,他的书不知方位,也在情理之中。读高中时,没有地方住宿,我就在学校附近的德才家借宿了一年,他奶奶对我视同己出。

6、《岁月如歌》《岁月续歌》的作者曾令益先生,是我的小学校长、初中老师、高中语文老师。他生于1944年,在70多万字的回忆录中,他记录了我乡建国以来的历史,堪称一方水土的百科全书。曾老师的公子曾德雄,哲学博士,广州市人大代表,在羊城晚报等媒体开辟专栏,走出象牙塔,关注现实,每日一文,为民鼓与呼,乡亲昵称他“曾代表”。

7、《三事集》《实践的升华》两本书,是我的初中同桌、高中同学金采琴赠送的,作者是他爸爸金光明。金同学知道我喜欢收藏签名本,说:“可惜我爸爸去世了,不能签名了。但这是我手上的孤本,送给你,也许有点用处。”我逐字逐句读完了两本书。作者是仙桃农行的普通信贷员,却思考着天下大事,他在《重塑中国水文化》一文里说:“在南水北调的基础上,来个北水南调,扩展湘桂运河,使长江洪水能够分流南海,以减轻洞庭湖受水压力。”大设想,俟决策者得焉,也不枉同学送书之美意。我读时用铅笔标注了需订正的字句。

8、华科大老校长、院士杨叔子先生送我6本签名本,特别珍贵。《只凭天地鉴孤忠》一书,是杨院士父亲、辛亥首义元老杨赓笙先生的诗词集,是杨院士的哥哥杨仲子主编的。印数少。为杨院士5本自著作品题写书名的涂又光先生,是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关门研究生。2002年11月,杨院士在刊有他的大作《科学人文 和而不同》的《新华文摘》上赠我6句话:“没有科技,一打就垮;没有人文,不打自垮;掌握科技,弘扬人文。”我于2011年10月21日在湖北日报发表了读院士大作的读后感——《身需彩凤双飞翼》,以答谢望九之杨院士。

9、知名作家叶明山,安徽庐江人。30年间他寄我他的大作5本,每本都写有“心语”,如:“读书忌一目,下笔审千行。”1986年,我电大毕业,选了《试论叶明山小说的散文美》作论题,在李克银、周年丰、刘守华、黄修己等先生的严格指导下,完成了毕业论文。叶先生的《男儿女儿好看时》,拍成20集电视连续剧在央视一套播放后,由我牵线,1996年,叶先生为纪念仙桃建市10周年创作了一部电视短剧《襄河二月》,在央视一套播放后,当年被评为央视优秀作品。汤恒先生在1997年第22期《求是》杂志上发了一篇评论文章,为《襄河二月》点赞。

10、黄团元,仙桃日报退休记者。他40多岁从镇长的岗位上转行当记者,做成了高级记者,出版了多本专著,数篇言论入选大中小学教材。《学习月刊》曾经刊登“寻人启事”,敦请他投稿,并为他开设专栏,也算奇闻轶事。他送我的签名本是6本。

11、李传富,原任通海口镇人大主任,比我大两岁。1980年,我们担任中学语文教师曾共住一室年余。他送我三册书:一本小小说集;一本长篇小说《野猫湖》;一本60万字的长篇小说《分手》的手稿。退居二线后,他在家帮人理发,有次打电话给我:“回来!回来!我给你剃个标准的平头,我们边剃头边聊天。”(这则微信发布后,朋友留言说,传富发挥画画的特长,在北京开了个画廊,生意蛮好。祝福老兄!)

12、刘守华先生,华师中文系博导,民间文学研究专家。30年间寄我他的学术著作7本,其中一本是商务印书馆的刊本。刘教授的父亲刘承烈先生,与抗战时期江汉平原上家喻户晓的128师师长王劲哉有不少交集。刘教授研究民间文学,他家的故事也不少。

13、汪烈九先生,老作家,忘年交。他送我5本签名本。他把他的《怪将奇事录》一书的毛边首校清样本装订好后寄我,奇事奇书。

14、熊泽民大哥,原仙桃日报总编辑。酷爱写作,出版9本大作,本本签名送我。1974年起,泽民大哥担任通海口公社宣传干事多年,还担任公社广播站编辑,编发了我很多稿件。2016年春节,我发给他的新年短信是一条建议:大哥,把你发在人民日报上的散文辑拢来,出版一本《熊泽民散文精选》。

15、高泽雄同志,洪湖人。从省农业厅副厅长、巡视员的岗位上退休后,潜心做“书虫”,先后出版了《历代诗人咏鱼》(上、中、下)、《古代情诗500首》共4册书,还编了本《岁月掠影》,把他家5代人的照片分类排列,用流行歌曲的精美句子作分隔页,只印了10多本,也送我一本。泽雄同志父亲是102岁时去世的。

16、彭富春,武汉大学哲学博导。赴德国研究海德格尔,历时8年,在认真得有些古板的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富春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写作提案,要求仙桃复名沔阳。富春还担任武汉市政协副主席。他签名送我的大作是5本。

17、李城外,原名李成军,因喜欢钱钟书先生《围城》里“城外的人想到城里来,城里的人想到城外去”的名言,改名李城外。通山人。我们电大同届毕业。他潜心研究文化部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历史,仅送我的签名本就有17本之多,被称为“城外的向阳湖”。

18、郭化夷,2016年从省台办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1991年我在仙桃文化局工作时,曾与他在新里仁口镇省委社教工作队共事一年。退休临走,他嘱我把湖北画家萧继石所画的漫画送达老朋友,我完成了同志的托付,新华社还发了消息。他目前在国外含饴弄两孙,累但快乐着。他送我的签名本是4本。

19、王永华,原仙桃供销社职工。我们15岁左右,都在《沔阳文艺》油印刊物上发表习作。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九十年代的正气歌》等几首很有影响的政治抒情诗。他送我的第一本诗集,是用供销社的三联单翻过来后印制的。前几天,他把我在郑场镇工作的同事刘伦仁的诗集《月光落在炊烟上》,“借花献佛”签名寄我,也算签名本一奇。此前,刘伦仁同志已寄书于我。

20、《求索:三农研究》,是邓道坤同志研究“三农”的专著,罗书记作序。道坤同志安排身边的工作人员把签名本送到了我的办公室,令人感动。2008年1月8日,我在湖北日报刊发了小诗《亲进故土》,有一天,我桌上的红机响了,是道坤同志打来的,他说:你发表在湖北日报上的诗歌写得很好,你是农民的儿子,有“三农”情结,难得!

21、唐飞先生送我签名本《和平之春》。7岁上学时,其父希望他当飞行员打日寇,故名。12岁,他在四川考入空军少年军校。

22、达度、洛沙是仙桃的夫妻作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他们的作品《仙桃体操神话》是湖北省“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洛沙的笔名取自家乡的一河一湖:洛江河、沙湖。达度的笔名有点空灵的味道,待破译。

23、两位堂曾祖父送我的《涂氏宗谱》,咸丰八年(1858年)印制,距近约160年。江西本家涂俊华寄我的《涂姓史话》(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广东本家涂家璋、涂增泉寄我的《广东大埔涂氏宗谱》、江西新建县横江涂村祖居地同事寄我的画册。读这些书,知道“我从哪里来”、“根在哪里”。春节不回家,以此代替祭祖。

24、本家送我的签名本。送我签名本的涂阳山、涂阳学、涂盛华……,和我都是喝通州河水长大的。涂元晞的签名本,是福建本家辗转送我的。省水利厅志办的裴海燕同志送我一本《纪念涂建堂同志文集》,涂建堂是河南唐河县人,曾任省水利厅副厅长。

(2017—2—10,本文已刊《仙桃日报》2017-3-24第3版文学副刊“桃苑”。)

有历史故事的qq签名3

今天(12月13日)

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京鸣响防空警报

以国之名

祭奠30余万遇难同胞

勿忘历史,吾辈自强!

85年前的今天

侵华日军攻陷南京

这一场持续40多天的人间浩劫

30多万同胞惨遭血腥屠杀

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中国人被杀害

△江边的屠杀

△南京大屠杀真实影像

国行公祭,祀我殇胞

今天是第九个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们以国之名,悼念逝者

这是新的罪证!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遇难同胞纪念馆

近日举行2022年新征

文物史料新闻发布会

共计453件(套)重要文物史料

入藏纪念馆

日军“慰安妇”制度再添铁证

侵华日军士兵

新井淳的《阵中日志》

是一份日军士兵记录的日记原件

其中特别记录了1938年1月1日

日军在南京设立慰安所的相关情况

这是目前发现的

在“慰安妇”制度正式确立后

日军在南京开设慰安所时间的最早记录

△侵华日军士兵新井淳《阵中日志》1938年1月1日的记录:从今天起,开设了慰安所。

日军实施细菌战最新罪证

日军侵占南京后

1939年4月,成立“荣第1644部队”

其对外宣称是日军“华中防疫给水部”

实质上是从事大规模细菌战与

毒气战研究试验的机构

△日军荣第1644部队在南京举办类似“变装游行”活动的照片,照片上清楚地显示出“荣第1644部队”字样的标牌。

日本推行军国主义教育佐证公布

1942年日本发行的

“‘南京陷落’儿童教育戏剧卡片”

是日本政府对国民推行

军国主义教育的有力佐证

这些新征集文物史料

进一步确证了侵华日军暴行

铁证如山,不容抵赖

这就是证言!

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留下了

难以抚平的伤痛和苦难记忆

今年,又有7位幸存者与世长辞

目前,登记在册的

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54位

每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每一段证言

都真实地还原那段记忆

“我们过江时看见趸船歪着

在趸船上和长江边

有大量堆积的难民尸体”

“这不是故事,这是历史

不能磨灭的历史”

见证者正在凋零

但真相不会沉没

那段血与泪的历史

我们不能忘,不敢忘

铭记!我们这样缅怀逝者

铭记!我们这样缅怀逝者

我们缅怀逝者

不是延续仇恨

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2017年起,每一年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上的名字

都会被志愿者及工作人员

一笔一画地描新

每年的家庭祭告活动

遇难者遗属们在这里

祭拜亲人,寄托哀思

很多人也常在这里驻足

缅怀30万遇难同胞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线上和线下留言区

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群众的寄语

“历史”“铭记”

“勿忘”“和平”“中国”等

成为出现频率较高的词

今年的国家公祭日前夕

整座南京城及各地群众

都在以自己的方式

祭奠遇难同胞,告慰逝者

△江苏南京,市民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平许愿墙”上写下心声。

△江苏连云港,高中学生在“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条幅上签名。

△河北秦皇岛,社区居民哀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来源: 大洋网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4日 星期二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有历史故事的qq签名女生(有历史故事的qq签名)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8552.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