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关于刻苦的故事有哪些(我刻苦的故事有哪些)

2023-03-13 09:10:01 技术常识4 小白要懂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2802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8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快看!勤劳的她们和棉花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刻苦的故事有哪些1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和棉纺织加工基地。连续20多年来,新疆棉花总产、单产、种植面积、商品调拨量都位居全国第一,“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的局面已经形成。2021年新疆棉花总产量512.9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近九成。随着棉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眼下在新疆,从种植基地到生产基地,再到村头连队的“家庭工坊”,棉花产业惠及上百万各族群众。

帕哈里亚的家在新疆喀什,纺织技术学校毕业后来到当地一家制袜厂工作。她勤奋好学,短短两年时间,就成了厂里的质检班长,丈夫也在厂里的餐厅工作,小两口每月收入将近一万元,还在厂区分到了一套夫妻房,日子越过越好。

为了让当地更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和妇女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新疆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按照“企业+农户+家庭工坊”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各乡镇农村、兵团连队兴办“家庭工坊”,把挣钱的路子拓到群众家门口。

米丽努尔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43团的一名职工 ,得知政府和企业鼓励开办家庭工坊,她把家里的空房腾出来,开办制袜工坊。每个月下来,夫妻俩人多了五六千元的收入,还带动村里的姐妹们一起加入。

今年,新疆棉花预计户均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加3.18%。中央加大新疆特殊产业扶持政策力度,将支持纺织服装产业有关优惠政策执行期延长至2023年,并将优惠范围扩大至其他有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让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有了更加长足的动力。

监制|田彤 王跃军

主编|苏蒙

记者|崔宁 张敏 郭培宇 冯超 谢尔扎提

编辑|谢尔扎提

来源: 央视网

我刻苦的故事有哪些2

这 天,居委会的王主任把大家召 集起来,准备开展一次有奖知 识竞赛。

王主任讲明了竞赛规则,此次竞赛涉及到文学、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答对题目最多的可以获得冰箱一台。王主任刚宣布完,几位大学教授就乐了,这真是耗子找上猫--要考自己的老本行!

可谁都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冰箱竟然被“宅男”小郑赢走了!小郑从小就是个“逃学王”,勉强读完高中后一直宅在家里,现在都三十多了还没结婚,不想,这小子现在变成大才子了!

过了不久,居委会又举办了一次知识竞赛,应广大女士居民的要求,这次竞赛大多涉及化妆品、服装、饰品等女士喜欢谈论的问题。姑娘们都高兴坏了,这还不是三个指头捡田螺--十拿九稳!

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次奖品又被小郑赢走了!人们惊呼,这小子是全才啊!

王主任也大惑不解,他让小郑讲讲,自己是如何变成“全才”的。小郑含含糊糊地说:“都是运气。”王主任严肃地说:“如果你不解释清楚,我们就认为你有作弊的嫌疑,只好没收你的奖品了!”小郑的脸变得通红,他面露难色地说:“这、这都是找老婆给逼的啊!”

原来,小郑年过三十还没对象,他的父母急红了眼,让七大姑八大姨都张罗着给小郑介绍对象。这一着急,小郑一下子见了十多个女孩。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抓住机会“逮住”一个儿媳妇,父母逼小郑和这十多个女孩同时保持着联系!

看到大家惊讶的目光,小郑一脸无奈地说:“这些女孩的专业不同,日常爱好也有天壤之别,我要想和她们都有共同话题,不刻苦学习、全面发展,能行吗?”

我刻苦的故事有哪些3

1.苏秦刺股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外交家,在他成功之前,有一回,因多次游说秦王失败而返回家乡。回家后,他的妻子不迎接他,嫂嫂不给他做饭吃,父母亲连话都不跟他说,大家还暗地里讥笑他,说他不务正业,搬弄口舌,倒霉活该。苏秦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耻辱,决心发奋读书。每当读书犯困的时候,他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都流出来了,真疼啊,疼得他睡意全无,接着认真读书。后人用“刺股、锥股、握股”等形容勤学苦读,刻苦自励。

2.韦编三绝

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

孔子晚年喜欢研究《周易》,编撰《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作品解说《周易》。由于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联竹简的熟牛皮绳多次断开。后人常用这个典故形容勤奋读书。

3.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却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就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把邻居家的烛光引进来读书。后人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表示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向别人请教而得到好处。

4.买臣负薪

朱买臣家境贫寒,靠上山砍柴、卖柴度日。每次上山砍柴,他就把书摊开,放在树下,一边砍柴一边读书。砍好柴,挑柴回家时,他就把书放在柴担的前头,边走边读。汉武帝时期,他凭借自己的学识、才能得到了严助的推荐,做了大官。

5.带经而锄

倪宽小时候聪明好学,但家中贫穷,上不起学。他就在一个学校的伙房里帮忙烧饭,以此求得学习的机会。他还时常被人家雇用做短工。每当下地干活的时候,他总是把经书挂在锄把上,休息时就认真诵读,细心研究。由于他勤学好问,得到了西汉著名学者欧阳生的身传亲授。后来,他又拜孔子后裔、西汉经学博士孔安国为师。所以,他在经学、特别是《尚书》研究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

6.临池学书

张芝是东汉时期的一位书法家。他练习书法的时候,将家中的衣帛都写上字,然后再洗干净、煮白,反复这么做,竟然将一池水都染黑了。终于,他练就了一笔漂亮的草书。后人用“临池学书、书练”等形容刻苦学习书法;称书法为“临池”,也来源于此。

7.目不窥园

董仲舒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董仲舒讲学授课,三年不出屋,没有空闲看园中的美景。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后来的弟子有的居然没见过他的面。他治学专心到这种程度,真让人敬佩。后人用这个典故形容埋头读书,足不出户。

8.截蒲为牒

汉代有一位名叫路温舒的人,小时候父亲叫他去放羊。他在放羊的同时,割取一些蒲草,回家后,把蒲草编成蒲简,用蒲简来写字。后人用“截蒲、削蒲、编蒲、题蒲”等指苦学。

9.悬梁苦读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常常废寝忘食。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一头绑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马上就变得清醒了,继续读书学习。从此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终于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后人即用“悬梁、悬头”等指勤学苦读,奋发向上。

10.三余读书

三国时,有个名叫董遇的人,是个大学者,常常有读书人来请教他。他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多多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什么是“三余”呢?“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方便下地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后人用“三余”泛指空闲时间,多用来指读书,有珍惜时间的意思。

11.孙康映雪

孙康,晋朝人,从小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地读书,可家里贫穷,没钱买灯油。冬天的夜晚,他不顾寒冷,借雪地的反光读书,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后人用“孙康映雪、映雪读书、映雪、照雪”等表示勤学苦读。

12.囊萤夜读

车胤,晋朝人,他勤奋读书,手不释卷,博学多才,但家境贫寒,用不起灯油。夏天,车胤会抓许多萤火虫,用白布包起来,到了夜里,他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读书。后人把“囊萤”这个典故作为勤学的典范。

13.江泌追月

南北朝时期齐国的江泌,家中贫寒,买不起灯油,但他刻苦好学。江泌住在一间小西屋里,月亮一出,便在屋内窗下,坐在床沿上读书。一会儿,月亮偏升到东南上空,江泌不畏深秋月夜寒凉,走出屋门外,斜倚着门框读书。夜静更深月西归,江泌爬上屋顶,追着月光看书。有一次,他实在困极了,瞌睡打盹,一不小心,便从房顶跌了下来。他忍着痛,咬着牙又爬到房顶,依旧苦读起来。这个典故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14.高凤流麦

后汉时,南阳有个书生名叫高凤。有一次,高凤的妻子下地干活,而庭院里又凉晒着小麦。为了防止鸡来糟蹋粮食,妻子让高凤在家看护。突然,天降暴雨。这时,高凤仍手持赶鸡的竹竿诵读经书呢!不知不觉中雨水将庭院中的小麦冲跑了。一会儿,高凤的妻子从地里赶回来了,一看,啊呀!简直是糟透了,小麦都被雨水冲走了,而自己的丈夫却悄然不知,仍在书中神游。在妻子的责问声中,高凤才恍如从梦中醒来。后来,人们用“流麦、中庭麦”等称读书专致,用“流麦士”称书呆子。

15.牛角挂书

唐代李密骑着牛,去拜访大学问家包恺。他在牛角上挂上一卷《汉书》,边走边读。越国公杨素骑着马,在路上见到李密,就拉着缰绳跟在他后面,说:“什么书让你勤奋到这种地步?”李密说是《项羽传》。于是,杨素与李密谈论起来,认为他是一个奇才。后来用“牛角挂书”比喻勤奋读书。

16.开卷有益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昉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1600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55门,全书共1000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所以叫《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因此改名为《太平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17.顾炎武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顾炎武从小勤奋学习:首先,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高尔基刻苦读书的故事300字(高尔基的故事有300字)

勤奋刻苦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勤奋刻苦的成语有故事)

爱迪生刻苦的故事有哪些名字(爱迪生刻苦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刻苦的故事(学习刻苦的故事有哪些)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3日 星期一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关于刻苦的故事有哪些(我刻苦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7643.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