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海洋动物还有哪些故事(海洋动物的故事有那些)

2023-03-11 07:10:01 技术常识4 建议阅读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82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3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老蚌生珠:大蚌和珍珠的奇闻,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盛文强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海洋动物的故事有那些1

俗语云“老蚌生珠”,蚌壳中会出现奇异的珍珠,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宝物,并附会为妖怪故事。清末《点石斋》画报中就有一系列蚌精和宝珠的故事,其中有成精的大蚌能战胜恶龙,蚌壳能夹住龙爪,且看这几则故事——

珠光示异 清光绪石印本《点石斋画报》

1.珠光示异

上海崇明岛有一只大蚌,长约四五丈,蚌中有一颗小孩拳头大的珍珠。宝山县的居民看到大蚌将珠子吐出来,白光漫天,霎时风雨大作,有五条龙来夺宝珠,其中一条白龙伸爪子去抓,被蚌壳夹住,许久才得以脱身,白龙沉到海里去,其他四条龙也都散了。不久天晴了,大蚌还漂在海面上,珠光像雪一样照耀着。据当地人说,每当珠光出现,几天之内就有风雨。珠光出现的两三年内,当地就会涨沙。崇明县令陈云伯曾经亲眼所见,并作《神珠引》记录此事。

大蚌成精,居然能战胜恶龙,可见其神通广大。崇明是长江口的一个沙岛,也是中国第三大岛,由于泥沙堆积,崇明岛每年都在变大,此地濒临东海,故多有海洋动物变成精怪的传说。在这个故事当中,大蚌的出现还与当地的海沙堆积联系起来,颇有地方色彩。

蚌壳现佛 清光绪石印本《点石斋画报》

2.蚌壳现佛

隋炀帝喜欢吃蛤蜊,有一只蛤蜊放在桌子上,夜里发出光亮,到了天亮时,肉已自行脱落,其中出现了佛与菩萨的形象,炀帝因此心生悔意,不再吃蛤蜊。此事见于《酉阳续编》,后人对此多有怀疑。无独有偶,宁波象山石浦镇有渔民在海上撒网,夜里看见网中有五彩光芒,拔起网来看,看到一只大蚌,长一尺多,光彩夺目,用刀撬开,里面的蚌肉坚硬,有珠子十八颗,总共卖了三千六百文钱,当时围观的人都认为是明珠投暗,感到可惜。再看蚌壳,两边各有凸起的九个人面孔,有人说这是十八罗汉的头像。后来某官署听说了这事,用四块鹰银买去,供在佛堂里。

蚌壳中现出佛像,这类故事当是受佛教影响而形成的民间故事。

巨蚌生珠 清光绪石印本《点石斋画报》

3.巨蚌生珠

扬州里下河濒临大海,蛤蜊和蚌类出产甚多,也常有海市蜃楼的幻景。当地有一乡农某甲外出,捡到一只二三十斤重的大蚌。听说老蚌之中有珍珠,便带回家,拿刀剖开蚌壳,果然得到一颗珍珠,有核桃大,光华四射,真是稀世珍宝。某甲大喜,请内行来看,都说非常宝贵,可惜落到了乡农的手里,难免有明珠投暗的感慨。蚌孕育出珍珠,就像怀孕,所以又叫珠胎。早年间有一只大蚌像芦席一样大,在水面游动,经常发出奇异的光彩,雾气中有人的面孔出现,都说是奇珍异宝。现在某甲无意之中得到了这样的珍宝,真是幸运。

海滨之地多有珍珠,本是自然现象,大蚌中有硕大的珍珠,就被视为精怪,并有通玄变化之说,也有幻化为女子之说,这些都是沿海地区所特有的故事。

海洋动物的故事有那些2

上一节我给你讲了鲸演化的大致历史。今天先给你讲个新闻。上个月24号,冰岛一个叫瓦鲁尔的捕鲸公司宣布,他们已经连续2年一条鲸都没捕了,也就是说这个公司连续两年没开张了,这对一个公司来说,那就是灾难。

冰岛是北大西洋上的一个岛,整个岛就是一个国家。冰岛气候比较冷,也没有多少能耕种的土地。从海里打的鱼就是冰岛人最重要的食物来源,而且,渔业出口也是这个国家最大的出口生意,啥意思呢?一个国家生产的东西卖到别的国家叫出口。把别的国家生产的东西买进来叫进口。冰岛人从海里打鱼卖给别的国家这个生意,是冰岛人最重要的赚钱方式之一。

不仅鱼还有鲸。现在人们已经不需要鲸油来生产肥皂和机器用的润滑油,改用石油来做这些东西了,但是依然有人捕鲸,冰岛虽然是个小国家,但却是个捕鲸大国,2018年冰岛的公司就捕杀了152头鲸。这个瓦鲁尔公司就是冰岛最大的捕鲸公司。既然不需要鲸油了,那还捕鲸干啥呢?主要是因为有人要吃鲸的肉。是冰岛人爱吃鲸肉吗?并不是,是日本人,冰岛人捕到鲸以后扒皮割肉,装进箱子里,冻起来然后就出口到日本,因为好多日本人爱吃鲸肉,尤其是年龄大的日本人,小时候吃多了,不太好改。

对于瓦鲁尔公司的老板来说,把鲸肉卖给日本人是他主要的赚钱方式。那他这两年为啥不捕了呢?主要有两个原因,日本人自己捕的鲸越来愈多了,自己捕的价格当然要比从别人那里买的便宜了,所以日本人基本上不再从冰岛买鲸肉了,瓦鲁尔公司捕了鲸卖不出去了。卖贵了日本人不要,卖便宜了自己不赚钱,白忙活,甚至还赔钱,干脆就给工人放假了,休息。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舆论压力。

啥叫舆论压力的就是广播、电视、报纸批评瓦鲁尔公司的老板。你想想,假如你是这个公司的老板,你早上吃饭的时候翻开报纸,上面是一篇说你不好的文章。吃完饭出门上班碰到隔壁大叔看你的眼神也不咋地对劲。坐进车里打开收音机,广播里也在说你不好,忙活一天,晚上到家,一开电视,还是批评你的。这样的日子你受得了吗?

算了、算了这生意真的没法做,干脆停了吧,缓缓。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媒体,就是报纸、广播、电视,要批评瓦鲁尔公司呢?其实这是两年前的事。2018年6月11号,瓦鲁尔公司的老板站在码头上等着自己的捕鲸船回港,船长用电台跟他说捕了一头大鲸,他心情格外好。可当他看到这头鲸的时候,傻眼了。他70多了,捕了一辈子鲸,一眼就认出来这是一头蓝鲸。他知道麻烦来了。

很快就有记者报道了这个事,说瓦鲁尔公司杀了一头蓝鲸,这是在过去50年里全世界范围内捕杀的第一头蓝鲸。这个新闻越传越广,几乎所有英文媒体都报道了这个事。大部分看到新闻的人都很生气,瓦鲁尔公司的老板身上的亚历山大啊,后来实在挺不住了,决定停业两年,捕鲸船不出海了,歇两年。

那问题来了,为啥捕一头蓝鲸就给他带来了这么大的麻烦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地球上活着的蓝鲸太少了。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生存的蓝鲸数量不到25000头,你一听,哎,不算少啊?比大熊猫多多了,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过去有多少。在1911年,也就是100多年前,有23万头蓝鲸在世界各地的海洋里畅游,现在差不多只剩下十分之一了。那蓝鲸都去哪了呢?被人杀了。

第二个原因,是人对蓝鲸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特殊的爱,这种爱不仅因为蓝鲸是一种性情温和的动物,更因为它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不仅是现在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而且是地球有史以来出现过的最大的动物,如果让人给整灭绝了,人类脸上挂不住啊。

那蓝鲸到底是个怎样的动物呢?今天我就给你讲讲。

一头成年的蓝鲸能长到30米长,重量能达到150吨,这是啥概念呢?街上跑的中等大小的轿车,长度差不多5米左右,蓝鲸的长度是6辆这样的车头尾相连停成一溜的长度。这样的轿车,重量差不多是1.5吨。一头蓝鲸的重量相当于100轿车摞在一起的重量。

在地球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庞大的动物,你也许觉得恐龙够大,科学家说,蓝鲸是最重的恐龙重量的三倍。现在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蓝鲸的体重是它的25倍,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

那为什么蓝鲸要长这么大呢?不止蓝鲸,相比陆地上生长的动物,鲸都算得上是巨无霸了,为什么?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比较公认的答案是,为了保暖,因为海里太冷了,鲸是哺乳动物,要保证体温恒定。那就要大,小了不行很快就冻透了。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你看那些大胖子,大冬天只穿一件薄棉袄,走两步还出汗呢,再看看旁边的瘦子,裹着厚羽绒服走在路上可能还哆嗦呢。

蓝鲸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生活在水里。水的浮力能支撑它的体重,他只要摆一下尾叶,尾叶就是鲸的尾巴,就能朝前游老远,要是在陆地上,150吨的体重,早把自己的骨头压折了。

跟人一样,要长得胖就得能吃才行。胃口要好,还得有的吃。海洋正好给蓝鲸提供了足够的食物。蓝鲸吃啥呢?蓝鲸不是个随便的动物,对吃特别讲究,基本上只吃一种东西,一种叫磷虾的虾,别以为是你妈从超市买的虾,那东西是基围虾,学名叫砂虾。磷虾比砂小太多了,多大呢,差不多2厘米吧,比你大拇指还短一截。不会吧,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只吃这么个小的东西,没错,别的什么都不吃,就好这口。吃得饱吗?别看磷虾小,但是数量多,积少成多,吃得饱,要不是人类跟蓝鲸抢,人家吃的好着呢。

那问题来了,蓝鲸这么大个,怎么吃这么小的虾米呢?一次吃一个,跟嗑瓜子似的,那整天竟嗑瓜子,别的啥都别干了。蓝鲸当然不嗑瓜子,它大口大口吃。人家用餐的方法也特讲究,我跟你好好聊聊。

磷虾是一群一群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有几百万只。蓝鲸探测到前面有一群磷虾的时候先稳稳的接近猎物,它的身体是流线型的,不仅优美,轻轻摆一下尾叶就能滑出老远,特别优雅。快接近虾群的时候,他会猛摆几下尾叶,加速,速度一下子就提起来,眼看着嘴巴尖就要碰的虾群了,它就把大嘴张开90度,这一下子速度就降下来了,为啥啊?因为它的嘴张开实在是太大了,带来的阻力就像是个急刹车。

这时大量的海水带着虾群灌进它嘴里。多大量了200多吨,也就是20万升,什么概念?两瓶矿泉水是1升多一点,你把40万瓶矿泉水倒一起也就够他一口的量。这么多矿泉水得用40多辆卡车拉。这么多水都喝肚子里多撑啊?他不喝水,只吃虾。

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须鲸,嘴里没牙,长着很多鲸须。另外一类叫齿鲸,嘴里有牙。蓝鲸是须鲸,嘴里长着鲸须,啥是鲸须呢?蓝鲸的上颚,就是嘴巴里面的上面,向下长着一排一排像刷在一样的东西,这就是鲸须,张嘴吃虾的时候,水和虾一起灌进嘴里,但是他的大舌头堵着喉咙,不让水进到胃里,他就把那40多车矿泉水还有里面的磷虾含在嘴里。所以腮帮子特别鼓,被水撑的啊,这时候他的样子特逗,就像个蝌蚪。

然后他把嘴微微张开一道缝,用舌头和下巴把嘴里的水挤出去,水往出冒的时候嘴里的鲸须,就是那大刷子把磷虾挡住别让磷虾跟水一块冒出去了,水挤完了,把虾吞下去。蓝鲸最能吃的时候每天要吃掉将近4吨磷虾。

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就是这样被海里不起眼的小虾米养活着。蓝鲸是优雅但又神秘的巨无霸,科学家对它的了解非常有限,我就给你讲这么多。下一节给你讲一种长牙的鲸。

现在赶紧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然后把这篇文章转发到你爸妈的朋友群,如果转了,我谢谢你哈。你给我拉更多的听众,我给你讲课才更起劲。我们下节课再见。

海洋动物的故事有那些3

2009年3月,位于英国康沃尔郡纽基的蓝礁水族馆(the Blue Reef Aquarium)曾发生过一起“灵异事件”。

一切缘于水族馆的工作人员发现鱼缸里的珊瑚及鱼类莫名其妙地受到了破坏,有些珊瑚甚至被切成了两半。

水族馆的管理者马特·斯莱特说:“有东西在大肆吞噬珊瑚,但我们对其一无所知,我们还发现了一条受伤的刺尾鱼。”

为此他们设置了陷阱,夜复一夜地摆出各种各样的诱饵,但是这些诱饵连同鱼钩都神秘消失了。

在数周毫无线索的情况下,他们决定把鱼缸内的其他物品先移走,看看能否找到“罪犯”。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这潜伏在鱼缸内长达1.2米的博比特虫(Bobbit Worm)。

博比特虫

而就是这样一条虫子,一直以来偷偷地破坏珊瑚、吃掉鱼群、毁掉陷阱,那些藏在诱饵里的钩子,估计也在它肚子里了。

工作人员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巴里(Barry)”,如今巴里已不再属于这个世界,但是它以及它所代表的博比特虫这一物种,仍然活在我们的噩梦中。

如果你听说过蒙古死亡之虫的故事,你很容易将两者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长得像蠕虫的巨大的虫子,会喷射出强腐蚀性的剧毒液体,还能产生强大的电流。

蒙古死亡之虫图片

当然“死亡之虫”的故事有待考究,但是被称为“地狱沙虫”的博比特虫可以说是海洋中的“死亡之虫”。

博比特虫的体型最长可以达到3米,目前观察到的平均长度也有1米左右。也就是说,蓝礁水族馆里发现的博比特虫才勉强过了平均线而已。

这种体型会让人觉得蛇这个名称会更符合它的外形,事实上它是环节动物门、多毛纲、矶沙蚕科下的一种虫类,而且是体型最长的多毛类动物。

那为什么水族馆里一直都没人注意到这长达1.2米的虫子呢?其实博比特虫将自己90%的身体都埋在由碎石、泥土或珊瑚组成的海床里,只露出几英寸长,而且它们只有在晚上才出来捕食。

所以当你在野外偶遇一条博比特虫的时候,你很难判断沙子下埋着多长的身体。

凑近观察你会发现它体表上漂亮的彩虹色,只看它们露出身体的那部分,反倒又没有那么瘆人,毕竟蛇形物对人来说就是一个恐惧buff。不过恰恰是这看上去“还行”的部分,才是其他海洋生物的噩梦。

博比特虫通常以小型鱼类和蠕虫为食。它不需要靠自己庞大的身躯去威慑猎物,而是用“守株待兔”式的捕猎方式与强大的口器,在对方还未反应过来时就沦为自己的盘中餐。

博比特虫拥有肌肉发达的进食器官,我们称之为咽(pharynx),在其末端具有锋利的下颚,当猎物经过时可以快速出击,力量足以将一条鱼撕成两半。

它们虽然没有眼睛,但露出的部分具有5根触须,能够灵敏地感知经过的猎物,并且快速出击将其拖入洞中。

如果那时猎物没有被咬死,就能知道被拽进博比特虫洞穴和无法言说的噩梦里是什么感觉。

科学家对洞穴的设想

墨西哥研究环节动物多毛类的生态学家路易斯·F·卡雷拉-帕拉(Luis F. Carrera-Parra)和塞尔吉奥·I·萨拉扎-瓦列霍(Sergio I. Salazar-Vallejo)认为,博比特虫会在猎物体内注射一些麻醉或致命毒素,特别是在猎物比自己还要大的情况下,可以保证猎物安全被摄入,然后通过肠道消化。

所以别看它只是一只虫子,其凶猛程度不亚于一些较大型的食肉动物,连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几乎没有天敌的狮子鱼,也曾遭博比特虫的“毒口”。

有趣的是,它们的食物之一欧鳊看透了博比特虫“偷偷摸摸”的行为。白天的时候欧鳊能够看得到博比特虫,它们会齐心协力把覆盖在博比特虫身上的沙子吹开,暴露其藏身位置。

2016年科学家发现相似眶棘鲈(Scolopsis affinis)会像鸟群一样围攻博比特虫的隐藏地,并且从嘴中喷射水流,从而迫使它躲到洞穴的更深处。

虽然它们不是直接对其肉体进行摧残,但是对于习惯“埋伏”的博比特虫来说,这种“报复”手段也比较难受。

研究人员建立的模型

除了长相与行为,“博比特虫”这个名字与“蠕虫”、“沙蚕”相比也具有满满的科幻风。据说这可能与一位叫做约翰·韦恩·博比特(John Wayne Bobbitt)的男子被妻子“断根”的悲惨遭遇有关。

这是发生在1993年的一起轰动美国的家暴事件。当时22岁的洛伦娜·博比特(Lorena Bobbitt)因为不堪丈夫的出轨与虐待,在一个周日晚上,她拎着8英寸长的切肉刀进入卧室,毫不犹豫地割掉了醉酒约翰的“命根子”,驱车将其扔到了不远处的田野里。

冷静下来的洛伦娜或许意识到事情闹大了,就主动报警并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并告诉他们她把那该死的东西扔到哪里去了。经过彻底的搜查,这名26岁的前海军陆战队士兵找回了他那残缺的“命根子”并重新接了回去。

之后在1994年1月的法庭听证会上,检察官和陪审团只花了7小时就判定洛伦娜无罪,因为她是在精神错乱的状况下伤人的。

洛伦娜在州立医院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里观察后便被释放了。而术后痊愈的约翰非但没有因为这段令人羞愧的经历“隐姓埋名”,反而走向了色情明星的道路。

那么这起事件与博比特虫又有什么关系呢?据说大约20年前,一名水下摄影师看到了这种虫子强大的咬断猎物的能力,这让他想起了洛伦娜,认为两者的行为有一定的相似性。

还有一种说法是有男生在夜潜时,要害部位遭其毒口,不过目前为止鲜有与博比特虫伤人有关的报道。

其实名字怎么来的倒不重要,现在的博比特虫也有属于自己的学名Eunice aphroditois,但是科学家们在博比特虫的分类和归属问题上仍有巨大的争议。

博比特虫最初是在斯里兰卡附近的印度-太平洋热带水域发现的,在世界各地的热带海域中都有分布。然而科学家认为人们可能会将其他类似的巨型矶沙蚕误认为是博比特虫。

单从外形上去区分这些不同的物种是十分困难的,这也使得对矶沙蚕属(Eunice)内物种的分类学、系统学研究变得十分复杂。

德州农工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安雅·舒尔茨(Anja Schulze)表示海洋生物学家在野生环境中并不经常遇到这些矶沙蚕类生物,于是相关标本就具有很大的科研价值。

但是保存方式又成为了一个麻烦的问题。科学家能够接触到的标本一直浸泡在福尔马林或乙醇中,这滤去了它们身上绚丽的彩虹色。而据舒尔茨描述,这些颜色或许是区别不同种类博比特虫的标准之一。

所以在分子水平上对其系统发育特征的研究,以及更多有关它们栖息地的数据,可以作为一个非常有用且必要的工具对这些神秘的物种进行更精准的分类。

比如最近的研究正式将居住在地中海和爱琴海的巨型矶沙蚕归类为Eunice rousseau,而不是博比特虫。

有意思的是,它们常常会莫名其妙地潜入人类社会中,并且生活得还不赖。除了开头所提到的例子,2009年日本濑户渔港发现了一条长达3米的博比特虫,体重近0.5公斤,这也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博比特虫。

英国《每日邮报》也曾报道过一名美国男子在自家的鱼缸内发现博比特虫的经历,

此外人们对博比特虫的繁殖方式所知甚少,研究人员推测,博比特虫的有性生殖发生在早期阶段,甚至当它们只有100毫米长的时候,这与往后的大个头相比是非常早期的。

研究人员也试图从博比特虫的近亲入手来揭开它们繁殖的面纱。他们发现一些矶沙蚕类生物为了繁殖,身体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它们身体的后半部分会发生改变,用来包含精子或卵母细胞,而且通常有一个大的眼状斑点。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它们会离开庇护所,集体游到海面上。这种群集行为随着精子和卵子的大量释放而结束,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受精。

讲到这里你或许会对博比特虫产生“大胆的想法”,尤其是当你联想到沙蚕,这些俗称“海蜈蚣”的虫类既可以当饲料,也可以做美食。

沙蚕

不过沙蚕属于沙蚕科,与矶沙蚕科的博比特虫有着巨大的区别。至于博比特虫的味道如何,这可能需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来回答一下。

Matt Simon. Absurd Creature of the Week: 10-Foot Bobbit Worm Is the Ocean's Most Disturbing Predator. Wired. 2009.6.13.

The Tale of Two Bobbitts - and both Worms! HubPages. 2019.4.18.

Lachat, J., Haag-Wackernagel, D. Novel mobbing strategies of a fish population against a sessile annelid predator. Sci Rep 6, 33187 (2016).

What is a bobbit worm? Science Focus.

Bobbit Worm: Characteristics, information, habits and more. Our Marine Species.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1日 星期六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海洋动物还有哪些故事(海洋动物的故事有那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6271.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