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苏轼的家人故事有哪些名字(苏轼的家人故事有哪些)

2023-03-10 06:40:01 技术常识4 新人要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3471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9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苏东坡背后的三个女人,坚强后盾,发妻王弗死后第二任妻子王闰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春日花语恋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苏轼的家人故事有哪些1

苏轼因为与当时新党不和,引发了一系列的自身仕途问题,人生几多辗转。

苏轼的一生是在激烈的新旧党争中度过的。他在嘉佑年间目睹财乏、兵弱、官冗等政治弊端,写了大量策论,大声疾呼,要求改革。但苏轼并不赞成贸然激进的变革,所以又对王安石变法持反对态度,不但被外放出京,更因写诗讥刺新法而下狱,险些丧命。人生晚年被贬到荒凉的惠州儋州,更是苦不堪言。

在1065年5月,他的结发妻子王弗在京师病逝,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可惜天命无常,王弗死时年仅27岁,留下了一个6岁的儿子苏迈。

这一年,苏轼30岁。

30岁之前的他,除了学习、结婚、考中进士,扬文名于天下,母死守丧,后几处赴任,除此之外,人生算是比较顺遂。

1065年,王弗去世。1066年父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 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后,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爱妻病逝,接着父亲病逝,这对苏轼来说,可以说打击接二连三,然而,更可怕的命运还在后面。

我们来看看苏轼之后这些年的生平经历:

1069 返京;任职史馆

1071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 任密州太守

1076 任徐州太守

1079 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 谪居黄州

1084 往常州

1085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1086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1068年, 苏轼服丧期满, 十月,续娶王弗堂妹、王介幼女王闰之为妻。冬,与弟辙携家赴汴京。

从1068年娶王闰之,到闰之1093年去世,王闰之陪伴了他25年之久。除了被贬惠州儋州没有陪着苏轼,其他的几多遭贬几多坎坷,都是王闰之陪伴着他,家庭的温暖及后盾,给了他几多力量与精神支持,王闰之实在功不可没。

王闰之是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她在25年的婚姻中与苏轼情感如何?

王闰之(1048—1093),眉州青神人,与苏轼同为眉州人。闰之有自己的字:季璋。由此可见王闰之在娘家排行老四。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年龄上比苏轼小11岁。王闰之出嫁之前,家中称其“二十七娘”,这是在大家族中的排行。她是一位性格温和的女子,生性平和,知足惜福。

我们从苏轼给王闰之的祭文中,能了解到闰之的性格和美德。苏轼在1093年《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写道:

“昔通义君,没不待年;嗣为兄弟,莫如君贤。妇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

“通义君”为朝廷后来对王弗的追封,“没不待年”,是说在王弗去世尚不到一年,苏轼和闰之的婚事便已定下。王弗所留下的幼儿苏迈因此得到精心照顾与呵护。闰之对姐姐的儿子和自己后来所生的苏迨、苏过,“三子如一”,皆同己出。性格温柔敦厚,家庭主妇的职分做得十分到位。

苏轼的再娶,使他重新有了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后顾无忧。

从1068年嫁入苏家,到1093年去世,这段时间苏轼的年龄为33~58岁,王闰之的年龄为21—46岁。这是苏轼人生起伏最大的时期。王闰之陪伴苏轼,从家乡眉山来到京城开封,然后陪着苏轼各地辗转,具体地点为:杭州一密州一徐州一湖州一 黄州一汝州一常州一登州一开封一杭州一开封一颖州一扬州一开封 。她毫无怨言,一直默默无闻地陪伴在苏轼左右,陪苏轼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她伴随苏轼的时间最长,而且是在苏轼生活最为动荡的时期。闰之属于典型的贤妻良母。她通文墨,但是终日操持家务;她不浪漫,但却以一个女子的柔弱支撑起了一个家,陪伴苏东坡度过了一生最低迷、贫困、艰难的岁月。

苏轼的人品和诗品都是一流的,他是一个有才华,更有趣的人。他虽然人生坎坷,但是乐观豁达,能看透人生。他有真性情,不伪装。时而表现得像个智者,时而又像个孩子。时而悲愤,时而幽默,时而镇定,时而惶恐。他坚守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又时时向往佛家的解脱之道,又热衷道家的长生之术。

这背后给他以力量的是妻子王闰之。虽然闰之不如王弗那样和他琴瑟相和,互为知己,但是日子也是过得平静安稳,给他以面对不幸命运的勇气。

苏轼刚到密州做太守时,正值天下大旱,蝗灾四起,民不聊生。苏轼到任伊始,便投身灭蝗,接着扶困济危,沿着城墙拣拾弃婴,最后与百姓一道挖野菜,度饥荒,几乎到了身心交瘁的地步,偶尔在家里发点脾气,对孩子说话会声音大些。苏轼有首《小儿》诗,就记载着家中发生的一件小事:

“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

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

这个小儿应是闰之在杭州生的苏过,当时仅有四岁,见到父亲从外面回来了,大概是想和爸爸亲昵一下,或是要点好东西吃。苏轼又累又饿,身心交瘁,于是就发了脾气。其中“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是记述闰之的话,你怎么比他还任性?回到家就生气,为啥不找点快乐呢?”既有责怪,又有怜爱,还有对丈夫、儿子的双重关怀。接着她就给丈夫洗净茶盏,砌上新茶,端到苏轼面前,用浓浓爱意让丈夫回到家庭的温馨之中。

闰之还是一个很能干很有见识和眼光的智者。苏轼在与当时好友章惇的书信中写道:“ ……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日:‘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与章子厚书》)闰之实在是很棒,可以称得上一位畜医了,对牛生病如何治疗都能知晓,可见其聪明智慧、见识渊博。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讽刺政府,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苏轼在湖州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由于事出突然,再加上“州郡望风,遣吏发卒,围船搜取”制造恐怖气氛,闰之和家人当时处于非常惊恐的状态中——“老幼几怖死”,情急之下将招致灾祸的诗书“悉取烧之”,虽然苏轼很多诗文被烧,对后代文学来说是不小的损失,但是这是情急之下闰之为了保护苏轼。可见闰之对丈夫的爱之深,情之切。

苏轼被囚京城,新党们要置苏轼于死地。但救援也在朝野同时展开,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在黄州的艰苦岁月,是闰之的体贴、周到、能干,使苏轼度过了危机。苏轼写的著名的《后赤壁赋》中,能看出艰难的生活, 有闰之的细心体贴周到:“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日:‘有客无酒 ,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日:‘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日:‘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闰之的细心周到,为苏轼夜游赤壁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酒这个助兴之物。这是妻子细致入微的一面。可见妻子是生活的好手,什么都能想到,家里家外都操持得井井有条。

东坡林

王闰之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亲自躬耕陇亩,躬耕的那片土地位于东坡,所以当时的苏轼就以地为号,自称“东坡居士”。“东坡”两字后来的影响力远比“苏轼”、“子瞻”更加深远、响亮。南宋陆游《入蜀记》:“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

王闰之46岁死去,这令苏轼痛不欲生。在她死后,苏轼在祭文中写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后来,苏轼死后,确实与王闰之合葬。对于王闰之,他除了爱之外,应该也是有愧疚,跟随他辗转流离,受了那么多的苦难,他所能报答的,唯有死后同穴。

1101年7月28日,苏轼去世,苏辙遵照哥哥的遗愿,把二人合葬。苏轼与王弗是结发至亲,与王闰之是生同室死同穴。贤淑的闰之,是苏轼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

苏轼的家人故事有哪些2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的一生,少年进士及第,中年被贬,老年颠沛流离。

他出生后,父母担心他会像他的哥哥一样夭折,一出生后就请奶娘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直到成年,受家庭文化的影响,父母亲自教导他们的学业,可以说他和弟弟的成就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

公元1043年,6岁的苏轼踏入了私塾学校,年幼的他在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老师说他天资聪颖,一点就透。

公元1047年,10岁的苏轼就开始以科举考试为目的的学习了,他学习时,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他都是一遍一遍地抄下来,他自己形容他读书时是"我肯家居断往还,著书不复窥园葵"。

在他准备进京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他完成了人生中的一次大事,成婚,他取了青神王杰家的小姐。成婚后,他们父子三人开始准备进京参加考试,公元1056年,苏轼初下考场,榜上有名。接着他拜入欧阳修的门下学习。

开启了他的官场。

"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 ·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的家人故事有哪些3

一起论佛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 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一起论诗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着酒杯,拈着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

“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着满湖荷花,接着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住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其人之计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巫山河水

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轼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辙听了,对哥哥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与苏轼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10日 星期五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苏轼的家人故事有哪些名字(苏轼的家人故事有哪些)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5806.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