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技术网-免费分享创业技术、为农村创业者服务!
当前位置: 小高技术网 > 技术常识4>正文

职高德语专业学什么好找工作(职高德语专业学什么好)

2023-03-09 14:02:01 技术常识4 终生受用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0662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7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我心飞翔2870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职高德语专业学什么好1

面向21世纪,我国发展需要大批的职业人才,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各种挑战,这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中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中央在2005年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制定了有关政策,这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中国教育部与德国GiZ组织结合启动了“中职教师国内外研修计划”,实施了中职教师德国培训项目”。 从8月10日至10月4日,我们在德国进行了近两个月的培训。在GIZ公司的精心安排下,在WMU公司的悉心照料下,我们接受了很多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德国老师关于职业教育的教学,让我们在感受德国优美景色、人文历史、美食佳肴、社会风尚等的同时,系统地学习了德国职业教育主要情况、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职业教育中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改变了我们对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认识,引导我们深入地探索尝试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先进教学方法,帮助我们提高了职业教育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帮助我们对中国现有的职业教育进行了深刻反思,对提高今后我们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下面通过回顾培训工作情况,总结主要收获,并联系国内教育教学改革实际谈几点思考与意见。

一、德国培训的收获——德国教育体系及“双元制”职业教育

(一)德国的教育体系

德国拥有非常完备的教育体系,大体上可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4大类型。按照宪法规定,联邦各州享有文化教育主权,也就是说,各种类型的学校教育都隶属于州政府的科教部门管理。就职业教育而言,德国的职教体系非常复杂,其层次与种类众多,各个层次和类型的职业教育都有严格、规范的具体要求。“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最负盛名的一种形式。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普通中学或实科中学毕业证书,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完成“双元制”培训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

除“双元制”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层次和类型的职业教育。例如职业学院,这类职业学校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延伸,其专业以经济、技术、社会工作或服务三个领域为主,毕业生主要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和企业的直接需要。职业学院的教师结构包括专业教师、实训教员等。再如专科学校,具体分为企业经济、银行、行政、农业、家政、护理以及手工业和工业师傅学校等,学生部分来自普通中学,部分是已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成人,课程包括普通教育课程和职业领域课程。

(二)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框架

1、“双元制”的基本规模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 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他定期或分期在企业里接受实践教育、在职校里接受理论教育。职校大约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他拥有两类证书:考试证书和培训证书;他要通过两类考试:企业操作技能考试和职校专业课考试;他有两类教师: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

德国职业教育无处不在,400余个行业都有职业教育,并且只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成为从业人员,“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德国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在德国,约有70%的职校属“双元制”。

通常在十年义务教育之后,部分初中毕业生可进入“双元制”职业教育,完成3~4 年学徒培训进入企业就业;部分初中毕业生进入文理高中,毕业后升入大学;还有较少部分由职业学校毕业就业或进入大学。目前接受“双元制”教育的学徒的规模约为180 万人,分布在360 余种职业中。

2、“双元制”的专业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实际上就是职业(德语Berufe)。伴随产业结构不断变化,许多传统的职业逐渐消失,新兴的职业、交叉的职业不断出现,政府和行业协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所培训的职业进行重新界定。“双元制”的职业是由联邦政府在《职业培训条例》中加以规范的,上世纪50 年代“双元制”教育的职业为 770 余个,到90 年代末期减至370 个,目前共有90 余个职业大类365 种职业。

3、“双元制”的学徒来源

“双元制”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培训教育模式,将其称为“学徒制”更加贴切。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普通中学或实科中学毕业证书,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学徒职位,然后再到相应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职业学校的学习资格。

4、“双元制”的法律基础

“双元制”的成因既有德国传统文化背景,也有德国的法律基础。其中的核心因素还是法律基础。

“双元制”的法律基础是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手工业条例》以及联邦各州颁布的学校法。德国是一个在职业准入制度方面管制非常严格的国家,在全德工商协会(IHK)颁布的365 种职业中,企业学徒必须取得IHK 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招收初中毕业的学徒时,必须为其提供为期三年内至三年半的“双元制”教育,即1/3 的时间安排到职业学校学习课程,2/3 的时间安排在企业实习。

5、“双元制”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双元制”教育涉及的主体有学徒、企业、学校和政府。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①企业向社会发布招收学徒工信息;②学生选择企业并参加企业的选拔,被企业录取之后,与企业签定学徒培训协议,双方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③企业为学徒安排落实就读的职业学校;④每周1.5~2 天在学校学习、3~3.5 天在企业实习或培训;⑤学徒在企业实习或培训的费用由企业自己承担,包括少量的学徒工资;⑥学徒免费在职业学校学习,而学校办学经费全部由政府提供。

关于企业和职业学校的隶属关系,前者是市场主体,后者由州政府举办,双方并无直接的产权关系。但在业务关系上,培训企业在“双元制”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州政府则依据职业大类配置若干职业学校,为企业和学徒提供教育服务。

6、“双元制”课程设置的法规要求

“双元制”的培训教育分为两大部分——在企业的实习培训和在职业学校的课程学习。两个部分的实习培训和课程教学均须遵守政府的相关规定。

学徒在企业进行实习或培训的依据是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其中的《培训框架计划》对学徒在培训企业接受的实习或培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各州政府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颁布的《框架教学计划》,对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具体的课程要求称为“学习领域”(Lernfeld)。

7、行业协会在“双元制”中的地位

全德工商协会(IHK)在“双元制”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实质性的四大职能:①颁布法规性文件。如学徒培训合同、职业资格考试方案等。②顾问咨询。对企业提供咨询,对学徒提供咨

询等。③检查考核。对企业培训条件进行检查,对培训合同进行检查,对企业培训教员情况进行检查,对学徒进行检查等。④监督。对整个“双元制”培训活动进行监督。

8、“双元制”中的教师队伍情况

德国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技能有很高的要求,职业学校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教育学背景,有一门专业,至少有 2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准入的过程是:经过国家考试合格,到学校任教2年(试用期);2年试用期内,既有教学实践培训,又有专业进修;试用期结束再经过国家考试,合格者进入学校成为正式教师,政府终身雇用。

“双元制”教育中的教师队伍主要包含企业培训教师与学校教师两方面人员:

①企业培训教师,包括培训顾问与监管人员、培训教员、师傅等,由企业自主聘用。企业培训教师的成长道路大致如下:中学毕业后进入“双元制”教育,毕业后经过4~5 年的实践工作,同时通过一定的理论课程学习,参加AEVO 教员证书考试、或师傅资格考试,在27 岁左右可以取得“双元制”企业培训教师资格。

②学校教师。职业学校的专职教师身份为公务员,由州政府直接聘用。因此,政府通过严格的资质控制来达到其质量要求。学校教师的成长道路大致如下,中学毕业后进入文理高中,然后接受大学教育,大学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后,参加两次国家考试(第一次国家统考主要对知识与技能进行鉴定,之后经过两年的预备教师见习,再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在28 岁左右可以取得职业教育教师资格。

9、“双元制”的毕业标准

在“双元制”教育体制下,政府与行业协会(IHK)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双元制”教育与培训的全过程中,学徒通过IHK 的职业资格考试是其终极目标,因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双元制”教育与培训的起点是政府颁布的“学习领域”标准;“双元制”教育与培训的终点是行业协会(IHK)颁布的职业资格考试标准。通过规范起点与终点的标准,“双元制”质量完全置于政府与行业的管控之下。

“双元制”的培训教育分为两大部分——在企业的实习培训和在职业学校的课程学习。因此,其毕业考试也分为两个部分,即职业学校组织的学术评价考试和全德工商协会(IHK)组织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职业学校组织的毕业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试题的基本特征为:①独立性,考察学生独立工作能力;②面向项目,与平时的项目教学法相一致;③整体性,考察整个学习过程的知识与能力。

学徒参加IHK 组织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是“双元制”毕业考试的关键所在。考试的形式为项目制作,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并提交书面报告,最后还要进行答辩。

10、“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双元制”的起点与终点均由政府与行业协会(IHK)进行管控,对于职业学校而言,其享有自主权的教学工作便是“学习情境”开发、 “学习单元”设计,以及通过“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完成“学习领域”要求的教学内容,实现“学习领域”提出的课程目标。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师的工作重心就是开发学习情境、设计学习单元、实施“学做合一”的课程教学。

我们考察的两所职业学校的教师反复强调,学习领域是一种教育哲学,是一个抽象概念,学校和教师必须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

项目教学法是最为普遍的“学做合一”教学模式。项目制作的目的在于:①巩固已有知识;②拓展新知识;③学习职业技能;④学习工作方法;⑤丰富实践体验。

项目任务书的要点包括:①目标;②内容;③分组安排;④进程安排;⑤评分标准。

项目制作完成后,须安排以下考评与反馈:①验收技术指标;②提交书面报告(面向IHK 考试标准);③学生口头汇报;④评分;⑤反馈。

二、中国职业教育现状调查

中等职业教育在经过2000年前后快速发展期之后,由于社会评价低、高校扩招、学历低就业安置难、教学质量等问题的困扰,生源数量、质量大幅滑坡,许多中职学校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今年有13所中职学校停办。面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进行冷静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尽管当前的中职学校的教育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学生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等,但是,我们应该十分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毕竟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无疑需要一批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创新的高科技人才,但更需要千千万万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有一定技术理论的新型员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说明培养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有一定技术理论的新型员工正是中职教育的责任。但是要实现中职教育的目标和责任,必须在充分了解中职教育现状,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大力改革,以切实承担自身的教育使命。

(一)中职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低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曾公开说,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职业教育无形中被降格为“低层次教育”和“断头教育”。时下很多人认为,既然初中毕业后是打工,中职毕业后同样是打工,而且工作内容和工资水平相差无几,那三

年职业教育简直是浪费时间。可见,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毕业生社会地位低。

(二)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差

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源质量差

(1)中职学校实行注册入学制

中职学校现均实行注册入学制度,并且放开了年龄限制。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源年龄不齐,文化素养偏低,在初中阶段基本属于“被放弃人群”,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已是正常现象,其中大部分是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自身缺点较多的学困生。他们在入学不久,便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毫无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言谈举止不文明,沾染不良习气,时常出入游戏厅、营业性KTV 厅;有的喜欢看不健康的书刊、录像,常和以前初中辍学的同学一起吸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等。

(2)保姆式教育方式

现在的中职学生习惯于原来的保姆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管着”的生活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能力较差,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由于远离了家长、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将来的就业形势尚可,因此在校的中职生就成了 “混天一族”。他们认为只要能拿到毕业证就行,即使没有毕业证也能找得到工作;没有了进取心,学习上缺乏兴趣。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只想退缩;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将来的就业需要。

2、师资队伍弱

(1)中职专业教师缺乏实战经验

中职教育的教师有很多都是从普通教育成长起来的,特别是专业课的老师,基本上属于从工科学校到职业学校,大都没有经过教师专业业务培训,更不要说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双师型的要求了。就是这样教师也难以满足现代中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很多新兴的专业根本就没有专业教师。

(2)专业教师缺口大

由于中职学校待遇低,有些中职学校采取了教职工全员招生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办法以解决生源难题,导致大量师资流失,师生人数比例逐年减小,造成专业教师负担过重,形成有时一个专业教师带2~3门专业课的情况。如此大的工作量,很难保证教学质量。甚至有些学校的专业教师是由非专业教师通过自学转型的,教学质量堪忧。

3、实训设备陈旧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生产设施、设备更新加快。而中职学校由于资源限制,实训设施、设备建设难以跟上企业设施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培养的学生操作技能落后,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4、社会层面因素

(1)缺少学生专业考核标准和监管机制

目前,在我国中职学校中没有统一的专业考核标准,即便是开设同一专业的学校开设的课程也各不相同,教育部也制定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但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各学校所使用的教材是五花八门,可以说是教育部你定你的调,而学校是我弹我的琴,因为没有标准,国家又不组织专业统一考试,致使学校不自觉地降低了人才培养目标,而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只是被动接受学员,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行业协会也没有监管的职责,导致学校老师我行我素,上课随意性太强,也就没法确保教学质量。

(2)学校与企业脱节,学非所用

国家的监管和政策方面的不完善导致了校企合作不能像德国那样有时效性。在我国,企业和学校之间进行合作的积极性没有被激发出来,其主要原因就是学校在寻找合作企业的过程中缺乏对目标市场的了解,不清楚哪类企业能够在哪些方面与之合作,同时企业也缺乏学校培养人才方面的信息。因此,企业要放下“架子”,学校要放下“面子”,学生要摆正“位子”,转变就业观念。企业缺乏人才是不争的事实,但中职学生要认识企业需要的是职业素养好、业务能力强、操作技能硬、脚踏实地的人才。

(3)中职学校存在的共性问题——招生困难

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全部实行了中职学校免试注册入学制度。对于中职学校招生,实行“五放开三允许”,即放开专业招生计划的限制;放开学生年龄、应往届和身体条件的限制;放开入学考试的限制,实行注册入学;放开地域限制,允许学校跨区域招生;放开招生时间的限制,实行春秋两季招生,两次备案;允许在校初三学生提前转入职业学校学习;允许普通高中各年级学生转入职业学校学习;允许高中毕业生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一年。

三、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弊端

职业教育仍然实行学历教育的模式,从教学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来看,仍然是“三段式”,即第一学年是公共课,第二学年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第三学年是顶岗实习,真正的职业技能学习只能占三分之一时间,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没能真正学到一技之长,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双师型”教师缺乏,阻碍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我国职业学校的教师一般都是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进入学校任教后,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但实训课程的培训和进修难度较大,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与行业、企业的联合教学模式、互助互利的运行模式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现行的教育模式来看,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不一致,与行业、企业结合不紧密。

职业教育的业务管理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经费是财政部门的事情,教育主管部门只有事权而无财权。

四、德国职业教育对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理顺管理体制

德国职业教育在国家法律法规上形成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着具体的职业教育行为。而我国在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上还存在很大的欠缺,我们一方面要从政策上保障职业教育的地位,如和普通学校的学生 在升学方面同等待遇,在就业方面优先考虑等。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职业教育,颁布相关法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形成职高、中职与高职的有机衔接,并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鼓励企业参与办学,增加企业与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全面推广和执行上岗资格证制度,从而使职业教育成为社会必要的教育层 次。

(二)创新教学模式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或方法应用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而中职教育更是为了学生毕业以后 能够迅速胜任其工作并且让所学专业技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所以中职学校要打破原有的学习组织形式,做到真正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征,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使用项目教学、角色扮演等手段活跃学生课堂,让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去,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新知识。

(三)优化专业设置

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欠科学性、稳定性和广泛的适应性,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过窄,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需求,一方面我们可以将社会上出现的新行业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将若干个相关的社会职业归结为一个职业群,设置一个专业与之对应。另一方面对专业技术课程通过优化、合理组合、缩减学时实现课程重组,把几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根据特定的需要融合在一门综合的学科课程中。

(四)强化师资培训

从师资组成来看,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从大学毕业走出校门,又重新进入新的校门。因此,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岗位提高培训,帮助在职教师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掌握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课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教学水平也就成了解决职业教育师资问题的当务之急。我们一方面可以将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进行汇合,在教学中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可以分批分期送教师去师资培训基地培训,下厂锻炼等,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真正使教师成为“双师型”人才。

五、 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近期目标——

1、研究中职学生状况,做好“三个深入分析”

由于中国目前实行极为严格的升学选拔制度,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客观上都是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学生。在西方发达国家,这方面的情况有所不同。由于整个国家的教育资源比较充裕,因此,在受教育的机会方面,学生通常拥有较多的选择权。也就是说,由于客观条件较为优越,学生的主观愿望也就具有更多的现实可行性。在这种情况下,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就并非都是被迫无奈的选择。当然,发达国家之间的情形也略有不同。通常而言,社会福利较高的国家如德国及北欧国家,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比例要高一些,而如美国和英国,比例则要低一些。

尽管学生可以有较多的教育选择机会,然而,客观上看,进入普通高校的学生与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还是存在一些差别的。例如,反映在学术能力方面的差别,反映在整体心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等。因此,即便像“双元制”这样比较成功的教育模式,德国学者也承认,“双元制”与普通教育事实上还是“不等值”的。

由此看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的生源相比,在客观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是国内的情况更加突出一些。因此,学生的基本状况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特别要做好“三个深入分析”:深入分析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深入分析学生可能达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才能寻找到有效对策,改善教学工作的效果,改善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2、正确培养目标,确保人的全面发展

中职学校要想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生存、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问题。通过对中职教育和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管理人才”。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整合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改革,把学生培养成基础知识牢固、专业理论够用、实际操作技能高超、岗位适应性强、吃苦肯干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改革教育教学模式,行动导向引领驱动

中职教育要实现教育目标,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特点,通过考试摸底、问卷调查、班主任考察等方式,掌握学生素质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调查情况,进行分班教学,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即模块式教学、分阶段式教学、工学结合式、情景式教学等实现“分槽饲养”。通过在德国接受两个月的培训,我们充分认识到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从创设任务情境出发,取材于生活实际揭开课题,让学生观察回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分组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来强化学生学习。我依据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给予学生鼓励。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奖励性评价等,肯定学生已有的发展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同教学模式班级之间的专业理论、技能操作竞赛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真正做到殊途同归,实现教育目标。

(二)中期目标——

1、推到围墙办职教,校内校外建基地

在国内,“双元制”最受推崇的就是“企业参与办学”和“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如果我们对 “双元制”未做认真的研究,而是用国内的职业学校的办学情况来理解“双元制”的话,往往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德国企业非常支持职业教育,为职业学校提供实训基地。事实上,德国举办“双元制”的企业并非在支持别的职业学习,而是在支持它自己,因为“双元制”培训的主体正是企业自己,而职业学校则是配角。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企业是“利润中心”,如果没有“利益纽带”连接着学校与企业,任何形式的产学结合、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等都只是水中浮萍,是没有根基的。政府对此也无能为力,学校对此就更难有作为了。

因此,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一要集中力量建设教学设施完备、教学水平高的校内实训基地。二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结合新模式。可以尝试由学校提供场地、将企业引进学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也可以尝试在企业租用场地、由学校投资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采用企业化运作方式,按照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组织实训。

2、整合教育资源,加强纵横联系

虽然近期国家加大了中等职业教育扶持力度,但是中等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还有巨大差距,分配到基层中职学校的资金对学校发展所需资源来讲起不了决定性作用,所以中职学校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要对身边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加强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使自身的教育资源得到优化,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横向联系即与兄弟学校和高等学校密切合作,聘用他们的优秀教师为我所用,有条件的还可以租用高校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提升自身教育水平;纵向即加强校企合作,聘用企业优秀工程师担任学校实验实训教师,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进行实验实训,使学校教学贴近一线工作,掌握实用的、先进的实践操作技能,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在学生毕业后能够做到专业知识够用,实践操作技能过硬,树立中职毕业生一专多能的形象,创建自己的品牌。

3、优化专业设置,重组课程结构,加强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针对目前我国多而杂的专业开设情况,要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对接分门归类进行整合,在中职教育领域优化专业设置,根据职业岗位需求重新开设课程结构。

对于骨干教师而言,双元制、行动导向、学习领域这些顶层概念和教育哲学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具体课程的教学实施。

在职业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在组织架构日趋扁平化的今天,整合与重建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是我们必须积极应对的一项全新挑战。

贯彻“在做中学”的课程思想。无论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还是项目教学,都应当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落实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

改进学生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伴随教学模式的改革,课程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必须加以改进。要提高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关联度;要增强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准确性、可观察性和适应性;在评价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应评价非专业能力。

(三)远期目标——

1、职业教育中的政府职能问题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关于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职能,在认识上一直存在争论。有一种观点认为,职业教育应从过去的政府主导和国家举办,向着社会力量办学转变。通过考察德国职业教育发现,即便在实行市场体制的德国等欧洲国家,举办教育一直是政府最为重大的职能。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亚当·斯密明确指出作为行使“公共权利”的政府的真正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教育正是最典型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税收应当用于何处?在西方发达国家,国防、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是政府财政投入最多的领域。德国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学校办学经费完全由国家财政承担,而且德国的学生是不必缴纳学费的!或许有人会说,德国的“双元制”的费用主要是由企业承担的。这话不假,但需要指明的是,企业之所以承担培训费用,是因为它在为自己的学徒埋单!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并非我们有些人想象的——企业在捐资助学做善事。

2、出台国家标准,规范专业考核;提高获证门槛,规范用工机制

目前,我们国家在中职教育领域没有一套规范的专业考核评价标准,不像普教那样有一个高考大纲,全国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尤其是都以高考指挥棒自觉有效地规范自己的教学规程。针对我们国家现有的专业目录应该由国家制定出台统一的考核标准,学生毕业考试由国家中职教育系统试题库提供考试试题,最多给两次补考机会,取得毕业证者方能到企业就业,这样就要求国家还要必须出台相应的《企业用工招聘办法》,严格企业用工机制,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积极推行凭证准入制,对于企业违规用工的国家要依法从重查处,不只是罚款甚至取缔经营资格,从根本上进行治理,确保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有压力,从思想上改变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都毕业的状况。再者,从根本上要规范考核职业资格证书,坚决杜绝花钱就能买证的恶劣情况。

总之,中职教育要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契机,立足自身条件,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改革,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树立品牌形象,在困难面前,创造发展机会,抓住机遇发展壮大。

作者:王立新 2013年8月被教育部派出到德国马格德堡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职业教育培训,发现德国的职业教育走在了我们的前列,尤其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对我们职业教育的改革非常有借鉴的必要。

职高德语专业学什么好2

2018年2月27日,德国汉堡,空客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当地工厂进行飞机组装。

中国现有2.8亿多农民工,是许多产业的主力军,但“用工荒”却仍在某些行业真实发生。“用工荒”确切地说是“技工荒”——1998年到2017年20年間,我国的高职学校猛增上千所,招生近350万人,然而,2017年我国的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仅为5%,与发达国家40%以上的数据相差甚远。

为什么我们的职业教育,没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培养出足够数量的技术工人?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又是如何开展的?我们能够从他们的经验中学习借鉴什么?

作为工业4.0概念的全球发源地,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也是中国制造业学习的榜样。中国已经成为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最大市场。

德国职业教育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双元制”的模式,加深学校与企业的交流合作的同时,“双元制”变身“多元制”,政府也加入其中,培养过程中,企业也是全程参与,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动手能力以及眼界都能更加契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

纵观全球的职业教育模式,英国的职业教育到现在来看,可以说还是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由于本岛的制造型企业不够多,高技能的英国工人数量远不如德国,国内也没有行业企业一同参与的氛围;日本的职业教育则过多地依赖于国内的大企业,企业的整体水平对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美国与德国的职业教育更是走向两个极端,在德国,工人阶级强调维护工匠对于生产过程本身的控制借此来维护自己的福利,而美国现代企业推行福特制(流水线生产模式),工业管理者从19世纪就开始坚定地执行去技能化的改革,所以美国工人维护自己的利益变成了直接通过工会保障就业和工资水平,但没有注重技术工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当中国制造业崛起后,对于美国的冲击力不言自明。

说到这里,或许你能明白为什么中国职业教育如此青睐德国。作为工业4.0概念的全球发源地,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也是中国制造业学习的榜样。李俊告诉记者,中国已经成为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最大市场。

“德国的优势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够复制,全球上也只有中国有跟德国产业结构相似的地方,从国际关系上讲,德国是一个中国较为稳定的合作伙伴,这从默克尔过去多年里多次访问中国就可以看出。”此外,德国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广自己的职业教育模式,联邦外交部把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放在德国外交政策的重要位置,德国联邦教研部长卡利契克更是喊出“培训,由德国制造”的口号,先后发布了新版《职业教育与在职继续教育出口指南》《联邦政府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战略》等。这些德国职业教育全球营销策略,也为德国职业教育的全球化作出了不少贡献。

预定学徒,中小企业热衷订制工匠

在全球范围内,职业教育主要的模式有德国“双元制”模式、加拿大“CBE”模式(强调以综合能力为基础,以岗位要求来培养)、英国“BTEC”模式(强调等级证书的重要性)、澳大利亚“TAFE”模式(同英国)和法国“双轨制”模式(强调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区别,互不相通)。

一直以来,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世界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我国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也将德国作为重要的学习和借鉴对象。

德国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分流很早,绝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就基本确定今后是走职业教育还是升学普通高校的道路,上大学的学生一般进入文法中学;部分同学进入实科中学;还有一部分文化课成绩差的学生,则进入主体中学进行过渡教育。

在德国,大约有350种官方承认的培训职业(相当于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专业),相比大学通识教育,职业教育在学校到工作的过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德国的年轻人中,很大比例通过职业教育实现就业。其中,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双元制”模式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是德国年轻人失业率保持在7%以下的关键。

“初中毕业后,学生可以自己找一家有资格的企业接收,通过企业的面试后,学生就可以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学习地点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企业有联合培养学徒的传统,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培养学徒的最大动力,就是企业自身发展需求。”

在世界范围内,德语国家的职业教育都是具有鲜明特色的。虽然企业在职业培训中投入巨大,其中包括培训学徒的工资、培训师傅的工资、培训场地设施耗材的花费以及付给商会的會员费等,然而企业也从培训中获得了不少收益。

2012年,德国联邦职业教育部门对3000多家企业做过一个大型调查并得出结论:平均每个学徒一年培训费用是17900欧元,其中学徒工资占很大一部分,同时,学徒劳动也有12500欧元的产出。也就是说,企业培训一个学徒,每年仅需投入5400欧元。“此外,企业招募与雇佣成本和员工短缺风险降低,企业社会形象也能够有效提升。”

企业参与度高的另一个基础,是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制度和机制设计,包括劳动力市场制度。“简单来说,在德国,劳方、资方、政府等共同参与‘集体工资协商制度’,这个制度决定,在同一个产业同一岗位的工种,工资水平是相似的,这样就解决了互相挖墙脚的问题;另外,德国不同岗位之间的工资水平差异是很小的,有研究表明,工资收入阶梯越小,企业就越有动力参与培训。”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德国大部分的企业都参与职业培训。根据德国统计局的数据,2011 年德国所有企业中不到22%的企业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且地区、行业及企业大小的差异较为明显。一方面是因为德国规定只有符合《联邦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并经过行业协会对办学资质认定的企业,才可作为有资格从事职业教育的企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培养学生的需求。

“很多人认为德国之所以能够支撑起这样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因为有西门子、奔驰、大众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型制造业企业,他们的确很重要,然而德国的经济支柱还有大量拥有雄厚技术实力的中等企业、中小型企业,他们常常是在一个细分领域深耕,供应零部件或者继承性产品,因为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所以也被称为‘隐形冠军’。”

在我们国家,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很多的企业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大,大量需要的仍是普通工人,所以我们常常看见许多职校的校企合作,是把学生当成了廉价劳动力。

数据统计,德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隐形冠军”,他们是职业教育企业参与的重要力量,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

中国该如何吸收德国经验?

在教学法、课程开发和教师教育等教育教学层面上,德国的许多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不过,我们国家的市场结构、劳动力市场、企业需求和德国相比,都有显著的差异,照搬照抄显然是不可取的。对于德国模式,我们应该取长补短。

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德国的职业教育中,最核心的部分叫作职业培训条例,这些条例的制定都是由行业、政府以及学校多方面共同参与的。 “让行业企业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职业教育当中,尤其是骨干龙头企业,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中国,家长和学生对于职业教育观念也需要更新换代。近些年,虽然德国大学教育的报考率在逐年升高,但职业教育仍然是近一半德国学生的选择,德国孩子初中毕业后,家长也很愿意让其接受职业教育。在李俊看来,社会舆论环境的改变有赖于教育质量和内涵的提高,让家长看到孩子选择接受职业教育也能够学到真本事,找到好工作,职业教育自然也就愈发有市场了。“这些改变都需要制度的创新。”

当然,除了学习,中国的职业教育近年来也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德国联邦教科部曾坦言,就电子商务和智能服务而言,德国职业教育须向中国学习。

职高德语专业学什么好3

今天小编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德国留学,如何选择专业。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德国留学的政策。德国教育部规定,高中毕业生是没有资格直接进入德国本科就读学士学位的,需要先到德国进行为期一年的预科学习后凭借预科结业成绩申请德国大学。另外,国内的职高德国是不认可的,目前不具备德国留学的条件。

PSP预科即德国大学的预备课程。PSP预科把德语学习的时间设在德国来学习,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语言环境,使得德语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科与语言班的区别在于,PSP预科除了语言的学习,还有文化课的学习。拿到语言班的成绩是没有资格直接申请德国大学的,但是凭借PSP预科的结业成绩可以直接申请德国的大学。

针对学生的专业兴趣,PSP预科分为:

工科预科(T-Kurs)、商科预科(W-Kurs)、医学预科(M-Kurs)。

请注意,PSP预科是目前唯一有医学预科的预科项目。

以上三个预科的学习课程是不同的

工科预科学习:德语、数学、物理、化学

数理化三门课程的内容对国内高三毕业的学生来说较为简单,不会牵扯太多的精力。往届学生的数理化一般都能达到优秀。学生们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德语的学习上。

商科预科学习:德语、英语、数学、经济学

数学和英语也是高中内容,对高三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德语同工科。经济学是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内容与高中政治课程中涉及的经济方面知识相近。

医学预科学习:在工科预科德语、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上增加了生物学。

医学预科的后期会增加拉丁语课程,因为很多医学术语是拉丁语。普通的工科、商科预科为期一年,但是,医学预科时间为一年半。

关于医学预科我需要强调一下,德国的医学专业是受限专业,要求学生的成绩非常高。

预科的成绩为4分制。1分是优秀,2分是良好,3分是满意,4分是及格。医学预科的结业成绩必须达到1.5分之内才有资格申请医学大学,甚至有的大学要求1.3分之内。

德国留学专业选择三大原则

以兴趣和能力为出发点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出发点,只有对某专业有浓厚兴趣,才能在该专业不断钻研,也便利于其学得轻松而有效率,从而易于获得成功。

还有就是要了解自己分析自己,衡量自己能力。事实上,留学与职业规划的基本原则就是了解自己。通过分析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资源与限制等方面,从而认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德国留学专业选择不妨以此为出发点。

以职业方向为导向

求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选择就业,所以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目标职业选择留学专业。选专业要以就业为宏观把握方向,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就业市场的走向,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专业。

中国留学生的一个误区是——首先选择综合排名较前的院校,这种选择并不理性。因此,应该先选定专业,然后才考虑在相关专业教育领域有优势的院校,才是较为明智的做法。

以就业前景做判断

了解了今后几年的热门专业后,我们也要认真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学习能力又拥有宽口径就业前景的专业。

在德国,机械制造无可厚非是最具优势的专业,德国高校对其重视程度从投入的科研经费中即有清晰体现。

德国的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历来都是国内外各大中型企业最抢手的资源,因为众所周知,获得了在德国学习过的机械专业毕业生就意味着获得了公司最稳定的基石,也注定能赢得未来。

最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我们录取的学生申请比较多的专业,供家长和学生参考一下:

工科:物理、化学、电气工程、再生能源技术、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环境与回收技术、机械工程、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光电子学、材料技术、工业设计、化学与环境、机械制造、车辆、生物医学;

商科:信息学、企业经济学、企业管理、社会学、经济工程学、经济工程——可持续技术、国际贸易、地理资源管理、数学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媒体经济、经济信息学、工商管理;

医科:医学、药学、牙医学、兽医学、心理学;

以上介绍的就是德国留学如何去选择专业。希望大家在选择专业时,以兴趣为出发点,以职业选择为导向,以就业前景做判断,选出适合自己的未来。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3月09日 星期四

版权保护: 【本文标题和链接】职高德语专业学什么好找工作(职高德语专业学什么好) http://www.youmengdaxiazuofa.net/longxia8/85350.html






















你的评论更有价值!!!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博客主人百科博主
女,免费分享各种生活、电商知识、百科常识。
  • 文章总数
  • 100W+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
  • {/dede:arclist}